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huán) 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 熏陶渐.染(jiān)

B、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匪.夷所思(fěi)

C、不遑.(huánɡ) 象弭.(mǐ) 归聘.(pìn) 雨.雪霏霏(yù) 风靡.一时(mí)

D、桑葚.(shan) 棠棣.(dì)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 载.歌载舞(zài)

【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答案】 C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答案】 B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析】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答案】 C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解析】“孔”意为“很”。【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解析】A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答案】 C 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解析】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答案】 C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解析】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答案】 C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答案】 D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

....,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

【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答案】 C

3.对《氓》中语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意的姑娘。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写出婚礼的隆盛,透露出女主人公新婚的欢乐和幸福。

3.解析:本题涉及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C项对表现手法分析有误,应是神态描写。

答案:C。

5.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当年应征服役,“杨柳依依”正值春天。现在解甲归来,“雨雪霏霏”,当值冬天。

B.“昔我往矣”,当时悲痛别离,却是春意盎然,杨柳依依,这是乐景写哀更其哀。“今日来思”,心花怒放,却是朔风呼啸,雨雪霏霏,这是哀景写乐,倍增其乐。

C.“昔我往矣”,离家出征,心里悲伤,却是杨柳春风,明媚春光,这是反衬;“今日来思”,目睹凄凉,百感交集,“雨雪霏霏”是正衬。

D.“杨柳依依”,春风轻吹,柳枝飘拂;“雨雪霏霏”,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抒情主人公的感情蕴涵这两个典型画面中,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5.解析:这里涉及对诗中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正解理解。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自然会“近乡情更怯”。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表现了诗中主人公此时的复杂感情。

11、默写:

(1). ,子无良媒。,体无咎言。

不见复关,。(《诗经?卫风?氓》)

(2).《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的高兴心理的诗句 , 。(3).《卫风?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的诗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

丽; , 。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 。

诗经二首课后练习

《诗经》两首课后练习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好逑 ..()()窈窕 寤寐 ..()()溯洄 ..()()坻.()荇.菜()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 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24 《诗经》两首答案 达标训练 1、jūjiūyǎo tiáo hǎo qiúwùmèi sùhuíChíxìng 2、(1)《诗经》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C. 4、B 能力提高 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参考答案] 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赏析和默写

《诗经》二首 一、关雎 诗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统领全篇,奠定了全篇的基调。 【第一章内容】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隐喻】男子触景生情,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描写】通过对男子“求之不得”的情态的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了他对心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 “悠哉悠哉”一词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他的情意绵绵,思念不绝; “辗转反侧”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思念之深。 【第二章内容】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想象】“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钟鼓乐之”描绘婚礼的盛况,进一步表现了男子对姑娘的深切思慕。 【第三章内容】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主旨 描写了一位男子对心上人思念与追求的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

诗句默写 ⒈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⑵ __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 ⒉统领全诗,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诗句是:⑵ 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 ⒊①用来表达主人公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 ②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⑷ _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__ 习题精练 ⒈选出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 第一组(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起兴,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两句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第二组( D )('15荆州市)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第三组( A ) A.这首诗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最后求而得之的喜悦。 B.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C.“窈窕淑女”表现了对倾心人的想念,“君子好逑”表现了男子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D.“悠哉悠哉”的两个“悠”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思念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 一、知识点汇总 1.《诗经》文体知识 2.字词积累 3.起兴的手法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5.情景交融的写法 6.经典名句的含义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诗经》文体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从形式上《诗经》分为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2)《诗经》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3)谈谈你所了解的《诗经》的其他知识。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翻译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 ..(jūjiū),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hàoqiú)。 C.蒹葭 ..(jiān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名句默写: 《关雎》中,想象把姑娘娶进家门时热闹情景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中,以茂盛芦苇点明深秋季节,凸显萧瑟凄凉环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兴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1)试分析《关雎》中起兴手法的运用。(2)试分析《蒹葭》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1)重章叠句的作用。 (2)分析《关雎》《蒹葭》是如何运用重章叠句的? 5.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景交融指的是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如何理解这两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6.经典名句的含义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理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理解。

(完整版)二力平衡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填充题九年级物理《二力平衡》同步练习题 A 组 1.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的作用下保持 状态,我 们就说. 2.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它们 、、,这两个力就是的. 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 千克,受到力的作用, 大小为牛,方向是,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同时书还 受到力的作用,大小是牛,方向是,此力的施力物体是,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和,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 二、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 力.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3.图1 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图[ ]

4.重80 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 牛,要使物 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A.12 牛;B.68 牛; C.80 牛;D.92 牛. 三、作图题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3 千克的金属球,球静止不动,画出金属球的受力图. B 组 一、填充题 1.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103 牛的重物,当物体以0.5 米/秒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牛;当物体以1 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3 牛;当物体以1.5 米/秒的初速度加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3 牛;当物体 以1.5 米/秒的初速度减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3 牛,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5 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1 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 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 a 绳受到的拉力为牛, b 绳受到的拉力为牛, c 绳受到的拉力 为牛. 二、选择题 1.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因此卫星 [ ] A.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受地球的吸引力; C.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D.受力情况不清楚.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诗经》两首练习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好逑 ..()()窈窕 寤寐 ..()()坻.()荇.菜()..()()溯洄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 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 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 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

诗经两首赏析题

诗经两首赏析题 《关雎》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4、 5 6 7.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9.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蒹葭》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蒹葭》《关雎》诗经两首知识测试练习题目下载

诗经两首知识测试练习题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伏 B.窈窕叔女,琴瑟友之 C.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D.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2.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好逑(hàoqiú) B.窈窕(yǎotiǎo) C.荇(xìng)菜 D.雎鸠(jūjiū) 3.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寤寐(wùmèi) B.辗(zhǎn)转 C.芼(máo) D.悠哉(yōuzāi) 4.《诗经》是古典文学( )的源头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采用()的表现手法。 A.拟人、起兴、复沓 B.风、雅、颂 C.赋、比、兴 D.起兴、比喻、排比 6.本诗选自《诗经》,《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本诗属于 A.风 B.颂 C.雅

7.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A.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请问“关关雎鸠”一句中“关关”有何意? A.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 B.关关是指诗中主人公姓名 C.无实意,仅作为起兴所有 9.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B.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荐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増强 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B.“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C.“窈窕淑女”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了“赋”的手法 11.单选题: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A.“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B.“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 情。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 格。 12.下列对《关雎》中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2节 二力平衡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二力平衡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飞机加速上升 B.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逐渐变慢 C.跳伞者从空中匀速下落 D.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3.以下力的示意图中,属于二力平衡的() 4.如图所示,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灯静止时。与灯受到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A.灯对线的拉力 B.灯所受的重力 C.线所受的重力 D.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5.如图所示,小红与小杰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独轮车走钢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杰坐在独轮车的下方是因为小杰的质量小 B.小红与独轮车的总重力与钢丝对独轮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红不踩独轮车的踏板,车整体也能向前匀速直线运动 D.小杰的座椅对钢丝的拉力与钢丝对座椅的拉力相等 6.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茶杯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所受的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A所受的重力与水平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B对A的压力与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B对A的压力与水平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8.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人和伞的总质量为100kg。以下关于跳伞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跳伞运动员和装备在空中只受重力的作用 B.跳伞运动员和装备在空中受到的阻力方向竖直向下 C.跳伞运动员和装备在空中受到阻力的大小为1000N D.跳伞运动员和装备在空中所受到的阻力小于重力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题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加黑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说怿女美(yì) B.尔卜尔筮(shì)其水汤汤(tāng)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è)自牧归荑(kuì)2.下列加黑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差错) B.总角之宴(欢乐)言笑晏晏(和顺温柔的样子) C.匪我愆(延误)期静女其姝(美丽) D.夙兴夜寐(早晨)爱而不见(喜欢) 3.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诗经两首》赏析题

《诗经两首》理解性内容要点 一、《关雎》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诗中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8.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9.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 1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11.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读本必修四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 读本必修四 《诗经》作为中国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是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二力平衡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二力平衡》同步练习题 A组 一、填充题 1.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________的作用下保持______状态,我们就说__________. 2.作用在________的两个力,如果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是__________的. 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力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3.图1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图[ ]

4.重8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牛,要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A.12牛;B.68牛;C.80牛;D.92牛. 三、作图题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3千克的金属球,球静止不动,画出金属球的受力图. B组 一、填充题 1.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103牛的重物,当物体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牛;当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5×103牛;当物体以1.5米/秒的初速度加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5×103牛;当物体以1.5米/秒的初速度减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5×103牛,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5×105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1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a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b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c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 二、选择题 1.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因此卫星 [ ] A.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受地球的吸引力; C.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D.受力情况不清楚.

《第4课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4课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一、语言基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村氓.(ménɡ) 渐.车(jiān) 踟.蹰(chí) 汤. 汤(shānɡ) B .涉淇.(qí) 愆.期(qiān) 垝.垣(ɡuǐ) 卜筮. (shì) C .偕.老(xié) 城隅.(yú) 咥.笑(xì) 徂. 尔(cù) D .蚩.蚩(chī) 奢靡.(mí) 垝垣.(yuán) 象弭. (mǐ) 答案 C 解析 C 项,“徂”应读c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愆期 匪夷所思 断壁残垣 小心翼翼 B .陨落 咎由自取 既往不究 雨雪霏霏 C .荆棘 毫厘不爽 夙兴夜寐 顺心随意 D .奢靡 白首偕老 信誓旦旦 众目骙骙 答案 A 解析 B 项,究—咎;C 项,随—遂;D 项,骙骙—睽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尔车来,以我贿. 迁 贿:财物 B .将. 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来 C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D .匪来贸丝,来即. 我谋 即:就 答案 B 解析 B 项,将:愿,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A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也不相同。 答案 A 解析 ①②言:助词,无实义;③④思:考虑。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 望复关 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 暴矣 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答案 B 解析 A 项,“以”,①把,②来;B 项,“其”,①②都代“他”;C 项,“至于”,①到达,②就;D 项,“莫”,①没有人,②同“暮”。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 .其黄. 而陨 B .二三..其德 C .夙. 兴夜寐 D .雨.雪霏霏 答案 D 解析 D 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A 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B 项,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C 项,夙: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 二、诗词阅读(1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8题。 桃 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②于归:指姑娘出嫁。③:音fén,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7.《诗经》普遍使用赋比兴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一、重点字词 1.非我愆.期(拖延) 2.将.子无怒(愿,请。) 3.体无咎.言(灾祸) 4.以我贿.迁(财物) 5.无与士耽.(沉溺) 6.自我徂.尔(往) 7.女也不爽.(过错) 8.士也罔极.(标准) 9.靡.室老矣(无,没有。)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遂:顺心、满足。) 11.总角之宴.(快乐) 12.言笑晏晏 ..(形容欢乐的样子。) 13.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15.不遑启居 ....(不遑:无暇。启:跪。居:坐。) 16.靡使归聘.(问) 17.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18.四牡业业 ..(高大雄壮的样子) 19.四牡骙骙 ..(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20.小人所腓.(遮蔽) 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22.行道迟迟 ..(缓慢) 二、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5.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四、一词多义 1.言 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2.以 秋以为期。(介词,把) 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 3.作 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动词,开始)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动词,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动词,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4.曰 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动词,叫做,称作。)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动词,说) 5.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动词,浪费) 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副词,无,没有。) 左右皆靡\ 所向披靡。(动词,倒下,后退。)

八年级下册物理专项测试题 8.2 二力平衡

专题08.2 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_______或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__________上;(2)大小________;(3)方向________。 知识点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例题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知识点2: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例题2】(2019福建省)如图,悬挂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画出电灯的受力示意图。 知识点3: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例题3】(2019四川巴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中自由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小球的惯性力越来越大

B.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知识点4: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比: 分类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 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 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②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 个力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 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②性质相同的两个力共同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例题4】(2019山东临沂)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关于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受力平衡 B. 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 C. 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 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长沙)如图所示,穿着早冰鞋的小玲用手推墙后,她由静止开始向后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玲后退的过程中,她的惯性逐渐变小 B.小玲后退的过程中,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玲推墙时,墙对小玲的作用力等于小玲对墙的作用力 D.小玲推墙时,墙对小玲的作用力和小玲对墙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2.(2019四川南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

《诗经》二首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诗经·关雎》,完成下面各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 用、、 的艺术手法。 3.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和 _______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 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5.请简要概括本诗中心。 6.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B.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

C.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 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 7.《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5.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 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6.每小节开头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这些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7.“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写作“凄凄”,下面诗句中与其意思相同的 是哪一项?() A.良友日零落,凄凄独无伴。 B.春草凄凄绿,江枫湛湛清。 C.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D.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8. 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 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 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 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 情绪。 10.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 1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诗经两首赏析

诗经两首赏析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 》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了解古代诗歌 的特点:重章复唱。 3、体会两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章复唱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2 教时(第一教时《伐檀》,第二教时《硕鼠》)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 2、学习“兴”用法及重章复唱。 3、体味古代奴隶们对奴隶主的不满情绪。 教学重点:“兴”用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章复唱作用。 教学步骤 : 一、激疑导入 :1、清赵翼《诗论》 2、“风骚”及《诗经》 3、现实主义源头代表及课题《伐檀》 二、范讲示例:1、正音范谦:①音变。 ②异读。 ③误读。 2、串讲第一章并口译。 3、研读第一章:①层次结构划分。 ②试拟目标题。 ③起兴句及“兴”。 ④朗读及重音、节奏。 ⑤试述现代文场面。 三、师生同讲:1、对应词理解。 2、重章复唱的理解。 3、复读及背诵指导。 4、再读全诗及中心概括。

四、作业 布置:1、与“不素餐兮”的“素”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A、安 之若素;B、素昧平生;C、尸位素餐;D、素不相能。 2、理解下列句子 的修辞。 (1)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穷鬼们还能闹成个大事情。 (2)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课外理解。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4)嘤其鸣矣,求其发声。 4、背诵全诗。 5、书后作业 第一题。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1、理解《诗经》常识——赋、比、兴。 2、归纳《诗经》诗歌特点。 3、了解现实主义方法在两首诗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比”手法理解及《诗经》诗歌特点。 教学难点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诗经》中的体现。 教学步骤 :(略)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