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冻结肩,是肩周肌、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因气血不足、筋失所养、外感风寒湿或劳作过度等所导致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以肩关节内、外粘连,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与动作、姿势有明显的关系,伴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后伸等活动障碍。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的方法治疗,通常可获满意的疗效.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4型:风寒侵袭,寒湿凝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

风寒侵袭

内服方:姜黄10克,羌活12克,当归12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威灵仙10克。

外敷方:防风、细辛、威灵仙、羌活、独活各20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桂枝30克。

该型多由风寒侵袭于患者的肌肤经络,导致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治法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原则,代表方为蠲痹汤加减。

寒湿凝滞

内服方:独活12克,桑寄生10克,细辛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

牛膝10克,杜仲10克,肉桂6克,生地黄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芍药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黄芪15克.

外敷方:防风、威灵仙、羌活、独活、乳香、没药、木瓜、吴茱萸各20克,川乌、草乌、细辛、紫苏叶各15克。

该型多由外界寒湿之邪侵及并滞留于肩部,日久寒湿内结,使肩部经脉闭阻而引起,治法以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为原则,代表方为独活寄生汤加减。

瘀血阻络

内服方:当归12克,芍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木通12克,生地黄15克,甘草6克,乳香10克。

外敷方:归尾、川芎、桃仁、乌药、木通、苏木各20克,红花、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

该型多由外伤内挫,导致肩部经络损伤而引起.治法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原则,代表方为肢伤一方加减。

气血亏虚

内服方:黄芪15克,肉桂10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熟地黄12克,白芍10克。

外敷方:白芍、当归、秦艽、川芎、细辛、威灵仙各20克,赤芍、鸡血藤、葛根各30克。

该型多由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使肩部筋脉失于荣养而引起。治法以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为原则,代表方为十全大补汤加减。

以上各型方剂,内服方用水煎服,每日一剂,若用黄酒煎服,则每两日一剂;外敷方将药材碾成细末,用适量黄酒调成泥膏状并蒸熟,待温度适中时,用纱布包成长方块,外敷在患处,用绷带固定,8—12小时后去掉,每服药可循环利用3—5次。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炎,又称冻结户、冰冻肩等。它是肌肉、肌腱及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 1、肩周炎发病的症状 肩周炎初发时表现为患者侧肩部一处或几疼痛不适,夜间比白天痛得厉害,劳累后更易加剧。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大部分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和肩后。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2、预防肩周炎的方法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为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其次可选用洗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此低频应重视肩部功能锻炼,如手臂爬墙运动,用健侧上肢帮助患者进行内收、外展、屈伸运动。 3、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三七1克,红

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川大活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骨禺、肩贞、肩骨、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远见卓识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两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实习编辑:臧书文)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莲山蝎子3只、结骨草10克、五莲山蜈蚣3条、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风10克、毛龙根10克、爬山虎10克、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肩周炎

腰间盘突出症多发于青壮年,患病后人多数有腰腿疼痛、单侧多发、痛苦不堪。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祖传验方通经活血方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32例,有效率 95%,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典型病例 232例,男性 l14例,女性 ll8例;年龄最大 65岁,最小 23岁:有效率 95.7%。其中痊愈 159例占 65.6%:显著好转 63例占 27.1%;好转 7例占3%,无效 l0例占 4.3%。 1.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消失,可以正常工作;显著好转:有轻度症状体征消失,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好转:症状体征都有好转,不能正常工作;无效:症状体征尤变化。 2 方药组成 申姜 100克、三七 60克、当归 60克、杜仲 60克、血竭 60克、丹参 100克、红花 40克、郁金 60克、乳香 60 克、没药 60克、赤芍 80克、苍术80克、山龙 80克、川芎 80克共粉细末。 用法用量:每次 l5克,每日 2次,饭后温开水冲服。 随症加减:寒湿晕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30克;湿热重者加五加皮60克;肾虚重者加川断、枸杞各60克。 3 典型病例 患者李×x.男,53岁,工人。1999年 4月 5 日弯腰搬重物不慎腰部扭伤不能直立,剧烈疼痛,并向左下肢放射。麻木疼痛严重.晚间加重,用西药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经 cT诊断为:腰椎 4~5之间椎间盘突出。运用此方治疗 l0天后,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一个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4 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挤、扭转等外力的损伤,加之椎间盘弹性变差,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而形成。西医认为:由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是造成腰间盘突出症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是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力增加,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向外侧突出,为本病的外因。腰骶部活动度和所承受的力均较大,易受损伤,故人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 4~5之间或腰椎 5~骶椎 l之间,在腰椎 3~4之间者较少。部分人无明外伤史,于受凉后发病,可能是由于肌肉痉挛,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后变形,发生水肿,周围组织肥厚,甚至突出的椎间盘

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60例护理体会

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60例护理体会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 肩周炎传统医学称之为“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国外初步研究报道,肩周炎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 在这个年龄段有2%~5%的患病率,女性较男性多见,左右手无明显差异[1]。笔者2010年 以来运用中药外敷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60例肩周炎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以来在我院确诊为肩周炎患者60例,男20例,女40例;右侧28例,左侧32例;病程1个月-2年。 1.2治疗方法 中药外敷药方:伸筋草30g,透骨草20g,红花20,姜活20g,刘寄奴20g,川牛膝30g,川穹20g,当归20g,土茯苓15g,细辛10g,姜黄15g,防风10g,桂芷枝20g,白芷20g,威灵仙20g,混匀装入药袋中, 在凉水中充分的浸泡3分钟,直接放在锅内熏蒸约20分钟左右取出,并将药包上倒入少许的醋,均匀的渗透入药内,等温度适宜后,外敷于疼痛部位,并将上面敷一层塑料纸和棉被,以达到 保温的效果,要不定时观察患者皮肤,以免烫伤。每次热敷大约30分钟,10天1个疗程,2个 疗程后均获得满意效果。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带着伤痛来就诊,接诊时一定要热情周到。若病人有焦虑﹑紧张情绪时要及时给予排解, 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并给患者讲解一些有关肩周炎的科普知识,加强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中药外敷护理 治疗室内温度适宜,治疗前要检查皮肤局部有无破损.中药包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防止患 者局部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迟钝要尤其注意.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经常 询问局部感觉如何等,如有不适,及时处理.若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止使用该治疗方法。 3 疗效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肩周部疼痛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肩周部压痛明显好转,肩 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治疗2个疗程,治愈38例,好转2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 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中药外敷疗法是利用皮肤面积大,毛孔多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 渗透和真皮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加速局部的新陈代谢,特别是炎症因子和免疫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冻结肩,是肩周肌、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因气血不足、筋失所养、外感风寒湿或劳作过度等所导致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以肩关节内、外粘连,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与动作、姿势有明显的关系,伴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后伸等活动障碍。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的方法治疗,通常可获满意的疗效.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4型:风寒侵袭,寒湿凝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 风寒侵袭 内服方:姜黄10克,羌活12克,当归12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威灵仙10克。 外敷方:防风、细辛、威灵仙、羌活、独活各20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桂枝30克。 该型多由风寒侵袭于患者的肌肤经络,导致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治法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原则,代表方为蠲痹汤加减。 寒湿凝滞 内服方:独活12克,桑寄生10克,细辛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

牛膝10克,杜仲10克,肉桂6克,生地黄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芍药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黄芪15克. 外敷方:防风、威灵仙、羌活、独活、乳香、没药、木瓜、吴茱萸各20克,川乌、草乌、细辛、紫苏叶各15克。 该型多由外界寒湿之邪侵及并滞留于肩部,日久寒湿内结,使肩部经脉闭阻而引起,治法以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为原则,代表方为独活寄生汤加减。 瘀血阻络 内服方:当归12克,芍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木通12克,生地黄15克,甘草6克,乳香10克。 外敷方:归尾、川芎、桃仁、乌药、木通、苏木各20克,红花、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 该型多由外伤内挫,导致肩部经络损伤而引起.治法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原则,代表方为肢伤一方加减。 气血亏虚 内服方:黄芪15克,肉桂10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熟地黄12克,白芍10克。 外敷方:白芍、当归、秦艽、川芎、细辛、威灵仙各20克,赤芍、鸡血藤、葛根各30克。

推拿加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64例

推拿加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64例 发表时间:2010-10-29T14:38:10.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福玉[导读] 动法操作,以患者感到疼痛为度,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稍加力,循序渐进。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王福玉(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卫辉 453100)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114-02 【摘要】目的采用推拿加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64例肩周炎患者,先行推拿治疗,然后肩周痛点外敷中药。结果痊愈3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6例。结论推拿加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是治疗肩周炎较好的方法。【关键词】推拿中药外敷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多见于40~60 岁的中老年人,是肩关节肌肉、肌腱、滑液囊及关节囊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1],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活动及劳累加剧,肩峰下缘压痛,上肢外展、后伸及旋转活动受限等为主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我们自2005年10 月~2007 年10 月,采用电针加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54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8例肩周炎患者,其中,男53例,女75例,年龄最小30 岁,最大78 岁,平均53岁,病程6个月~8年。单侧肩周炎103例,双侧肩周炎15例。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X 线作肩关节正位片,示正常,或有局部性脱钙,囊性病变。治疗组64例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37~64岁;病程2周~6年。对照组64例中,男27例,女37例;年龄36~63岁;病程3周~7年。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1)肩部开始为阵发性疼痛,逐渐变为持性疼痛。疼痛范围较广泛,有时呈刀割样疼痛,辗转不安,夜不能寐。(2)临床检查:肩前缘、后缘、外侧和三角肌止点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肩部活动受限,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外旋及环转活动均可受限。(3)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4) CT、X线、心电图等检查排除颈椎病和心血管疾病。 1.3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痊愈: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显效:肩关节活动部分受限,活动时仅有轻微疼痛;有效:疼痛减轻,但尚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效:疼痛等症状均无改善。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推拿疗法①患者坐位,医者推患者肩部数遍,双手掌对揉,对按肩部致肩部发热,后双手揉、拔、滚三角肌,再双手自上而下对揉上肢。点揉肩外俞、肩井、秉风、云门、肩贞、肩骨禺、巨骨、极泉、曲池、合谷、缺盆、天泉等穴。②运动法。a. 患者取坐位,患肢若为左侧,则医者右手自患者左前腋下穿过,与左手相对反扣患者肩部,徐徐向后扳动,同时手掌对揉肩部;若患者为右侧,则反之。 b.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健侧后方,一手推住健侧肩部(固定),另手从健侧胸前托其患侧肘部,缓慢牵拉使其内收,在极度内收位用体侧抵紧健侧肩后部,用一手空拳敲击患侧肩周部下。动法操作,以患者感到疼痛为度,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稍加力,循序渐进。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外敷中药及用法:取羌活、桂枝、鸡血藤、海风藤各15g,生川乌、生草乌、乳香、没药、各干姜各10g,樟脑15g,细辛、丁香各8g ,吴茱萸6g。上药共为末,蜂蜜调制每丸约5g 大小备用。视疼痛面积和取穴部位,取适量药丸捣烂,兑白酒(56度) 调成糊状。先用白酒在取穴部搽洗至局部发热,胶布固定,隔日1次。每次搽药前均用前法针刺,10 次为一疗程。 2.2对照组单纯外敷中药,药物及使用方法同治疗组。 2.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肩部的外展,外旋,后伸,上举及环转运动,范围由小到大,并逐步增加运动量。 3 治疗结果两组均于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4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因为中老年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加之外伤、劳损、风寒等诱因,使肩部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充血、水肿、渗出,产生循环或代谢障碍,最后导致肌肉粘连和萎缩,从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其特征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逐渐加剧,经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疼痛逐渐消退,功能慢慢恢复,最后自愈,因病程长,痛苦大,常后遗一定的关节功能障碍。西医多采用麻醉后手法撕裂粘连,奴佛卡因加醋酸氢化可的松关节腔注射,或口服水杨酸制剂等消炎止痛药物,治疗过程较复杂,且口服药物对胃肠刺激大,病人难以接受,从而得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肩周炎属中医“痛痹”范畴。多因外伤劳损,感受风寒湿邪,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气血凝滞,血行不畅,故患者出现疼痛、麻木,即所谓“不通则痛”。治宜活血化瘀散结,舒筋通络,滑利关节。肩部为手三阳经所过,针刺患侧等穴,能疏通经脉、祛风除痹,振奋阳气而祛邪,通则不痛。并给予中药外敷,其中羌活、桂枝祛风止痛;鸡血藤、海风藤补血活血,祛风通络;生川乌、生草乌、干姜、吴茱萸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寒湿痹,调血脉,利关节;乳香、没药活血行滞镇痛,生肌;细辛、樟脑、丁香能助阳以散寒,迅速止痛,促进皮下渗血及药物的吸收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效。并配合功能锻炼,以此达到舒筋活络、滑利关节之功,临床配合应用,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孙之镐.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43-34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肩周炎的特效治疗

肩周炎的特效治疗 1 治疗肩痛的经验用穴 对于肩痛,个人喜欢使用对侧外踝直下的赤白肉际处,直刺0.5-1寸,再在同侧根据疼痛的部位加一针牵引针,比如太阳部位疼痛加后溪、太阴部位疼痛加鱼际、阳明部位加二间、少阳加中渚。疼痛时间久的可以加健侧董氏奇穴肾关(阴陵泉下2。5寸),针1-2寸。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一般一次就可以见效。据本人观察,效果优于肩痛穴和条山穴,请爱友们试一试。 2 综合治疗肩周炎-----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 1:肩三针加艾条温灸 2:TDP烤患处 3:推拿治疗 4:中药外敷:川乌30 草乌30 肉桂30 干姜30 樟脑30 赤芍20 南星20 白芷20 甘松20 吴茱萸10 威灵仙50 细辛30 川芎15 玄参15 以上药打粉,高度醋调至糊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贴敷于肩峰部位,不超过24小时,有时皮肤敏感的人会有过敏现象,可嘱其在略痒时即行揭掉。一般一贴即见明显效果,每天一贴7天一疗程。 另外肌肉劳损、关节冷痛、扭伤24小时后此方均适用。 5:锻炼 (1)蝎子爬墙:让病员侧面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面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数。也可在屋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牵,一端系着患肢病员以健侧上肢向上向下牵拉另一端绳子,来帮助患侧肩关节的锻炼活动。 (2)耸肩坐姿或立姿态双手叉腰,用力上下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每日2次 (3)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双下肢自然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和左右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以肩关节有轻度疼痛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 3 动态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 治疗方法 令患者抬臂寻找痛点,在痛点出现时保持抬臂状态不动,取28号、3寸毫针在痛点进针,沿三角肌肌纤维方向针刺,约刺入2.5寸左右,然后令患者重复使其出现疼痛的抬臂动作,反复这一动作不少于50次。当该痛点消失,新的痛点出现时,以同一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另患者侧卧,患肩在上,以同一型号的毫针针刺患侧肩髃、肩髎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痛点。针毕,以电艾灸仪灸疗各痛点,留针30分钟。最后,在痛点行拔罐治疗10分钟,治疗5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观察 50例病人中,痊愈(患肩随意各方向活动时无痛点出现)32例,占64%(其中,经1次治疗即获痊愈者13例,经2次治疗痊愈者17例,经3次治疗痊愈者2例);显效(患肩活动时疼痛轻微,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肩夜间疼痛消失)12例,占24%;有效(患肩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6例,占12%;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0例。总有效率100%。

治疗肩周炎如何中药外敷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为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 其次可选用洗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此低频应重视肩部功能锻炼,如手臂爬墙运动,用健侧上肢帮助患者进行内收、外展、屈伸运动。 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三七1克,红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川大活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骨禺、肩贞、肩骨、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远见卓识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两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实习编辑:杜念念)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

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莲山蝎子3只、结骨草10克、五莲山蜈蚣3条、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风10克、毛龙根10克、爬山虎10克、 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外用药酒涂搽患处部位,最好揉搽到局部烧热感为宜,每日1~2次。 20天---30天一个疗程、病轻的一个疗程见效、严重的连服3到5个疗程见效。 本五莲山药酒秘方能补益肝肾、活血行气、祛风散寒,化痞去瘀、消肿止痛。 主要治疗痹症、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筋骨疼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屈伸不利、骨质增生、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坐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炎,又称冻结户、冰冻肩等。它就是肌肉、肌腱及滑囊与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 1、肩周炎发病的症状 肩周炎初发时表现为患者侧肩部一处或几疼痛不适,夜间比白天痛得厉害,劳累后更易加剧。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大部分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与肩后。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2、预防肩周炎的方法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就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为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其次可选用洗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此低频应重视肩部功能锻炼,如手臂爬墙运动,用健侧上肢帮助患者进行内收、外展、屈伸运动。 3、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三七1克,红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

川大活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与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骨禺、肩贞、肩骨、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远见卓识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两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实习编辑:臧书文)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就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就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就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就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就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莲山蝎子3只、结骨草10克、五莲山蜈蚣3条、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风10克、毛龙根10克、爬山虎10克、 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

按摩配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按摩配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12-12T15:59:28.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李杰 [导读] 探讨按摩配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李杰 (广东省中医院心一科 510120) 【摘要】目的探讨按摩配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采用按摩手法配合中药封包外敷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肩周炎患者基本痊愈。结论按摩配合中药封包外敷对缓解肩关节疼痛,解除肌肉粘连,改善关节活动起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肩周炎按摩治疗中药外敷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滑膜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肩关节囊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早期(也称做疼痛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中期(也称做粘连期)则以功能障碍为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动作受限最明显;晚期(也称做缓解期)临床表现肩部疼痛不甚,多可见肩部肌肉萎缩。根据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年龄分布,又可称为“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男女之比为1:3,据统计,其总发病率约3~5%。多为单侧发病,左肩多于右肩,具有缓慢发病、逐渐加重、经数月或更长时间可自行减轻以致自愈的发病特点。病程多在数月至两年之间,一般不复发。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肩凝”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因患者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或外感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所致。近年来,本人采用按摩配合中药封包外敷及患肩功能锻炼治疗本病,其疗效肯定,现总结报道如下。 1 病因病理 1.1 西医病因病理 1.1.1 退变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液囊等所有机体组织,都有一个自然退变过程,但同一个体各组织的退变程度是不同步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退变在个体之间又有着较大的差异,就肩关节而言,目前已知的肱二头肌腱鞘炎、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等病变与退变因素有关,而这些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均可逐渐引起肩周炎的发生。 1.1.2 炎症改变:任何有关盂肱关节附近结构的炎症改变,均可成为导致肩周炎的诱发原因。如为急性炎症期,能适当合理地治疗,消除炎性病变,即可早期治愈不再继续发展如未能有效治疗,其炎性病变蔓延扩散,可偿犯至关节囊、韧带等附近软组织。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诱发者最为常见。 1.1.3 环境因素:主要是风、寒、湿侵袭,尤其是老年人,组织退变、适应能力下降、反应迟钝,风寒湿之邪侵袭肩部软组织,可造成局部血液流速变慢、温度升高,可使毛细血管的渗出增多,这样可引起和加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改变,使肩部对承受外力的功能下降,引越和加重肩周炎的发病。 1.1.4 内分泌系统改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与肩周炎关系密切,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他们合并肩周炎的发生率可达10%-20%。因此内分泌功能紊乱也可能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1.2 中医病因病理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认为其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若老年营卫虚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痿而不用。若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2 临床表现 本病以50岁左右女性较常见。多为一侧发病,主要表现为患侧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肩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急性期疼痛较明显,压痛广泛,局部软组织可有轻度水肿,自主活动受限,但被动活动尚可,X线摄片多正常。粘连期疼痛有所减轻,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状粘连肌纤维,被动活动亦明显受限。缓解期症状减轻、活动改善,但部分患者不经治疗,可致肩关节活动范围更小,甚至僵化、肌肉萎缩,x线摄片可见软组织钙化。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3.1 诊断 40~7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键沟;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x线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3.2 鉴别诊断 3.2.1 颈椎病肩周炎以局限的肩痛为主,肩臂上举、外展和旋转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以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特征,不能向患侧侧卧,多于夜间疼痛加重,无手指麻木的症状。颈椎病以颈项肩背疼痛不适为主,上肢上举抬高疼痛反而减轻,牵拉下垂时疼痛加重,疼痛为神经根性,多伴有放射性的手指麻木或麻痛、压痛。肩周炎以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在肩部的压痛点,和沿三角肌前后或三角肌肱骨段压痛点最为常见,冈上肌腱通过的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等处可有压痛点,个别病例在斜方肌、冈下肌、小圆肌等处亦有压痛。颈椎病在肩部一般无压痛点。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肩周炎在活动肩关节时,可诱发钝痛、酸痛,疼痛限于肩部,伴随肩关节的功能障碍,突出的是上举、外展和旋转动作受限,无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疼痛常为麻痛、灼痛、放射性痛,多向手部放射,无肩关节活动障碍;肩痛伴颈项疼痛不适、颈项僵硬及颈项活动障碍,可波及手指引起麻痛,有时发麻的手指有感觉障碍。肩周炎患者肩周围的肌肉可有萎缩,如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肌等。颈椎病患者肩、臂、手等上肢肌肉皆可萎缩,但以手部内在肌肉萎缩多见。肩周炎x线片多正常,个别病例可见关节间隙稍窄,或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钙化斑。病久者可有骨质疏松脱钙。颈椎病x线片可见颈椎的排列及生理曲度异常,骨关节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理改变。 3.2.2 肩关节结核肩关节结核分为滑膜型及骨型结核,单纯滑膜型结核非常少见。右肩关节结核较左侧多见。骨型关节结核,又可分为菌型及干型两种,按病型不同,症状亦异。其病程进展较缓慢,逐渐现出症状。常以疼痛,功能障碍为初发症状。疼痛常出现在三角肌下方,当外展及外旋时痛甚。三角肌部位肿胀最为明显。窦道形成为晚期表现,常于关节囊最弱部位穿破,即易于腋窝或三角肌前缘附近穿破。 3.2.3 肩部周围肿瘤肩部周围的肿瘤生长至一定阶段会引起肩痛或伴有肩臂的活动功能障碍。其与肩周炎的区别是:患部肩痛逐渐加重,疼痛的部位因肿瘤的生长、局部逐渐肿大。良性肿瘤形状多规则,质软而活动度好;恶性肿瘤多形状不规则,质硬而固定不移。由于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