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城市市政广场设计与建设

浅谈城市市政广场设计与建设

浅谈城市市政广场设计与建设
浅谈城市市政广场设计与建设

浅谈城市市政广场设计与建设

【摘要】:对现代城市市政广场的设计内容、尺度和原则进行思考和研究,认为市政广场在这三方面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市政广场体现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桥梁的作用,为决策者和规划人员在思考和设计指正广场时,能更好地体现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并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市政广场; 设计; 建设

前言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地方政府为了迅速改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竞争力,纷纷炮制”形象工程”。其中,市政广场作为体现政府形象的载体,往往首当其冲。

市政广场,是市政府定期与市民进行交流和组织集会活动的场所,多修建在城市的行政中心区,一般与城市重要的市政建筑共同修建,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场所。其往往是由政府办公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绿化等围合而成的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政广场的纷纷修建,很多不同的问题不断涌现。文章将对市政广场设计和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介绍。

1.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规划的结构

规划采用的广场结构,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要在利用原有建筑布局的基础上,修建一些市民活动的开敞空间,能满足市民对市政广场的需求。

1.2 绿化景观的设计

规划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广场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并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在广场规划设计和环境塑造上,应符合季节变化,使广场在一年四季中可展示不同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改变寒地城市广场冬季萧条的景象。另一方面,在塑造广场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广场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因而,在冬季主导风向-侧可设计常青树作为防风屏障,而在向阳的-侧采用落叶乔灌木,达到冬季不阻挡阳光,夏季又可遮荫的效果,改

浅谈中国城市广场设计

浅谈中国城市广场设计 摘要:现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广场设计中,大多数是以看,而不是用,一味的模仿国外设计而忽略了民族地域性文化的发扬与继承,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把两者融合是现当代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重点。 关键字:城市广场,民族地域性文化 一、广场的发展 广场作为当代城市形象的代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由于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或许是对于中国在国际城市环境下发展所受的影响,也发生这巨大的变化。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长聊的话题。但对于广场这个多变的空间体,其实谁也不知道,它存在的任何意义。也许有人会说,广场就是早上锻锻炼,唱唱歌的地方,也有人会说,广场就是大家在一起搞搞活动,说说事的地方。这只是对于中国老百姓的一种简单的认识。而对于广场这种空间出现的形式已经存在了千年。古希腊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由于古希腊温和的气候条件和浓郁的政治气氛,人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不太注重室内空间,促成了室外社区交往空间的产生。同时,人们把自己对空间的体验感受和审美情趣反馈到广场的规划设计中。在漫长的发展中广场的功能越来越综合多样,有司法、行政、商业、生产、宗教、文娱、社交,等等,形式也由杂乱、不规则逐渐趋于统一完整,成为城市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因素。在中国,最早的广场要追溯到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广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院落空间发展而成的广场。这类广场平面布局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类型注重对称轴线的特征,以住宅院落扩大到大型宫殿及宇宙建筑群,还扩大到整个城市布局。各种城市广场又是这种建筑组群的封闭式大空间,也可以说是庭院的扩大,如清代天安门广场等。 二、中国的城市广场设计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从古至今像行政、社交之类的广场多数会以轴对称的设计形式来设计,而对于文娱,健身之类的广场,则设计手法趋向于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打造成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广场。有时随着不同的需要,这两种形式的广场融合成为新的一种新形式的广场,这种形式的广场就天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场。如何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中,把我们的城市之信广场建设的更好,也值得我们深思。 刚开始觉得这样的广场好像不伦不类,但这也是在中国城市发展中所要经历的过程。说到这,我们就可以用一个词“地域性”来说明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历史文化,名族文化都很悠长。先从历史文化来说,中国的历史也有上下5000年,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其中拿最鼎盛的几个朝代秦、唐、明、清来说。秦、唐、明不用说就是现在的西安十三朝古都.它们对于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现在的西安也是正在建设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但对于城市形象的建设也是在最大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其中城市广场的需求也就占有很大的部分,既要符合国际化的趋势也要体现西安的地域特色,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民族文化与世界接轨,两者达到更好的融合,更好的站在世界的浪潮之上发扬民族文化。但可能现在两者做的都不是很好,就像一些广场,看似很有唐代之类的风格,但只是把一些构筑物和一些具有唐代风格的构建放在了现代风格的广场上,这样以来也就有一定的历史感与民族特色。但真正所要包含的意思却只是浮在表面,没有很好的融入其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一下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个人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无论是它的元素提取,还是整个广场的设计理念都恰到好处,从空间的设计理念来看,再从现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说起,大多数人可能看到了,整个喷泉的地势由北向南逐步抬高,总体分为九级台阶,在这九级台阶上有划分了五级小台阶,这里就寓意就是,皇城西安,帝王之气,九五之尊的含义,很简单的寓意,但通过与其设计理念的融入就变的活灵活现,即体现了国际化的都市广场,又能体现唐代的韵味。不单单是这一项,还有很多,比如像有些道路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它的园路都是正南正北的,路网形状像格子一样。这里也是在路网设计上,运用唐代皇城九宫格的路网形式来设计的。即能体现地域特色,又能很好的融入现代城市中。 三、中国的城市广场发展、继承与发扬

浅谈城市广场建设——以新乡市牧野广场规划设计为例

浅谈城市广场建设——以新乡市牧野广场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广场建设遍地开花,规模、性质各异,但设计质量良莠不齐而且大多缺乏特色。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以新乡市牧野广场的规划设计为例,简要论述了兴建城市的必要性以及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空间特色原则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常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常是公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随着新乡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乡市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新乡市按照营造大城市的要求,向东、向南迅速拉大城市框架,城东行政新区即将建成。原牧野公园由于规模小、设施陈旧、卫河污染等原因,已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有牧野公园的基础上,沿卫河两岸建设开放式的牧野广场公园。 二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 1、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新乡市的经济、城市规模都有长足的发展,环境建设有了明显进步,但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相对滞后。目前新乡市人均绿地、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等指标较低,城市化水平不高。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看,建设一个位于未来新乡市中心区的牧野广场公园是完全必要的。牧野广场公园的建成标志着新乡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树立新乡市良好的风貌与形象。 2、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新乡市目前的休闲场所从数量、规模、档次上来看已不能满足需要。介于新老城区之间的牧野广场公园的建成,将会极大地改善该区域的环境条件,给群众创造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3、牧野广场的规划建设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动项目周围沿线开发的需要。 牧野广场公园的实施,环境的改善,必定会带动周围地价的升值,从而带动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城市广场的类型及绿化特点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

城市广场设计论文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摘要:城市广场设计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内外城市广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和设计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现代城市广场建设的发展趋向,以造就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广场;发展和演变;规划设计;发展趋向 城市广场设计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国家它被称为一个城市的“客厅”。它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和文化,富有生命力,是市民休息、交谈、观赏和娱乐的场所。同时它也是信息交流的理想场所,在节日更是城市活动的中心。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更是被誉为“欧洲城市最美丽的客厅”。 追述广场的发展历史,已是走过了数千年的漫漫历程。从西方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腊时代。由于当时浓郁的政治民主气氛和当地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那时的人们喜爱户外活动,这就促成了室外社区交往空间的产生。同时,他们把自己对空间的体验感受和审美情趣反映到广场的规划设计中。 古罗马的广场(Forum)的使用功能有了进一步的扩大。除了原先的集会、市场职能外,还包括了审判、庆典、竞技等。其中,罗马本身的广场群是最壮丽辉煌的,其四周一般为庙宇、政府、商场、巴西利卡等城市最重要的公共建筑。著名的实例有恺撒广场(Forum of Caesar)、奥古斯都广场(Forum ofAugustus)等。 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广场在西方的城市建设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功能上讲,意大利城市的广场主要分为市政、商业、宗教以及综合性等类型。中世纪城市具有一种高度密实的城市空间特征,随着教堂、修道院和市政厅的建设,人们逐渐感到应有某种开放空间与其功能相匹配,这种局部拓展的空间区域就成为广场的的雏形,市民们在此参与城市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商务的活动。著名的实例有锡耶纳的大广场等。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的主要特点是,力图在城市建设和对现存的中世纪广场改造中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人为的视觉秩序和庄严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的广场建设中,科学性、理论化、理性化程度明显得到加强,并运用了透视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圣马可广场就是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的。总的说来,文艺复兴的城市广场在具体规划设计方面建立了一种至今仍有效的实用美学规范。 中国古代的广场较为缺乏。散布于少数城市和民间乡镇的主要是庙宇、宗祠和市场广场。明清以来,随着城市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上逐渐有了商业性的公共空间。此外,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不少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广场。可以说与西方相比,过去中国的广场文化和观念思想是相对滞后的。 我国现代城市很少有“客厅”、“起居室”一类的公共活动广场。这可能与我们民族的闭关自守的内向性格有关,不喜欢抛头露面,对户外活动只旁观而不参加等有关。我国的广场在前一段时间还基本上只有三种类型:交通广场、政治集会广场和新兴的政府大厦广场。现在在中国作为城市居民休闲的广场正日益增多起来,可以说中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休闲广场热的问题,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城市中广场的重要性。现代城市广场建设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围合和视觉美感问题,它更是一个城市有机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广场的设计应该从界定一个广场的功能开始。城市广场的功能和作用有时可以按其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和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有时它可以结合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政府、写字楼、博物馆或影剧院等来兴建,有时可以处于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今天的现代城市广场还愈来愈多的呈现出一种体现综合性功能的发展趋势。广场作为城市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因此,城市广场的主题和个性

论文化广场设计

论文化广场设计 -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

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 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

浅谈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及原则

浅谈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及原则 发表时间:2017-12-12T10:06:15.797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2期作者:买晓林 [导读] 从城市广场的历史演变中来阐述广场的规划和设计的特殊性并分析了当代城市广场理论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博乐市中誉规划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新疆博乐 摘要:结合哲学、文化、历史背景及现代主义建筑和广场理论来探讨现代城市广场理论,从城市广场的历史演变中来阐述广场的规划和设计的特殊性并分析了当代城市广场理论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理念;原则 一、哲学和历史文化背景 针对城市广场的本质功能和城市定位的理解,本文从哲学、文化、历史背景、现代主义建筑、广场理论等方面来探讨现代城市广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从城市广场的历史演变中来阐述广场的功能的特殊性,并提出了广场理论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我国建筑、城市广场理论一般来说是在对西方的建筑、城市广场理论引进和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广场理论的引进和吸收则是伴随着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而引进的。而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则是直接建构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柏拉图的理念是古典时期哲学的基石。古典时期哲学强调的理念乃源于远古时期的自然神崇拜,在创世意义上来说乃是神的别称。到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时期,上帝的概念直接取代了理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思潮以人取代了上帝,17世纪到18世纪的唯物论和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时,以理性取代了信仰。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其强调的核心都是柏拉图的理念的深化和发展。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模式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等二元分离出发,运用理性来建构的形而上学体系。抽象化的人的存在是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建构的理论世界,这种理论世界演变成与人的现实生活相分离的世界图景。理性被片面化和绝对化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存在态势。这也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后现代思潮的反击留下了豁口。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二元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方法,直接影响到现代建筑、广场理论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的建构。下面我们进一步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和广场理论。 二、现代主义建筑、广场理论分析 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是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基础上,以现代科技、现代工艺为依托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表现为以工业社会为特征的机械美学反对古典主义美学,同时带有社会改造的沉重历史使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强调功能性原则,发展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机械美学,形成了具有功利色彩的建筑文化运动。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直接继承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二元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方法,现代建筑的理性可以涵盖整个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理性的最大贡献是把建筑学梳理成了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方法体系的综合科学体系。建筑设计中的理性是在混沌的世界中创造出具有内在秩序和内在结构的有规律的人造世界。其在三维空间造型上表现为体块组合上的构图和比例、尺度理性控制;在二维平面组织上则表现为功能的协调和衔接内在秩序之中。建筑设计中,理性被作为秩序化世界、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建筑设计中的思维模式没有脱离二元论:世界被分为客观和主观世界,建筑设计表现为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改造的中介便是理性。但是,建筑设计指导原则中主观世界的基础却是概念化了的人或理性,抽象了的人不再属于主观世界了,而变成了冷冰冰的客观世界中的一种规定。建筑设计演变为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远离了人的生命实践,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缺陷的致命之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直接孕育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之中,城市设计理论和建筑理论一脉相传,且相互支持和相互印证。城市广场设计理论自然是脱离不了这种历史语境。广场设计理论一般是以外部空间设计而对应与建筑内部空间组织,其设计也直接强调科学性和理性。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建筑设计理论的直接借用,强调广场自身的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使城市广场成为建筑的室外版本。城市广场设计理论拥有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所有缺点。广场设计理论理性原则是使广场在环境中形成完整的内在结构体系,使广场成为一个傲视建筑的独立单体,广场设计理论理性原则要求自身在城市中脱离对建筑的依赖,从而成为与建筑实体相平等的概念。城市广场与建筑物在城市环境中融为一体,共同构筑城市居民的生命活动场所。城市广场与建筑物在城市环境上的功能是相互补充和完善的。但是在城市活动中,建筑所履行的功能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是广场(室外)所履行的功能无法比拟的。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建筑室内发生的,而室外活动是室内活动的缓冲,是室内活动的一个节点。 三、城市广场设计的指导原则 广场与建筑是城市环境中两大基本要素,其与道路、水体、自然体等形成有机综合体。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广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广场规划设计虽然在理论上与建筑设计是同构的,但在构成和组织上,与建筑相比,有其独特的性质。建筑构成是一种立体形态构成,强调的是实体即物质的体积;而广场构成是一种空间形态构成,强调的是空间即物质的容积。建筑构成和广场构成的差异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在整个城市环境中,多数情况下,建筑物相对于广场来说,其所履行的城市功能和承担的城市活动重要和广泛得多,建筑在城市环境中占有绝对的优越性,负荷更多的城市职能。广场在视觉上、外部空间的组织上更多地依赖建筑并完善整个城市风貌。在一个有机的综合环境中主次有序,相对更容易获得融洽性和有机性。广场除了少数具有特殊功能负荷(如交通广场)外,其功能更多地依赖周围建筑的功能,是建筑功能在城市层面上的完善,而广场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建筑功能的支持。广场功能的补充性,决定了其在城市中对建筑环境的依赖性。由于广场的功能在城市环境中的不完整性,在广场层面中强调自身的完整、广场的内在结构性,并按照一定的理性或秩序进行建构,必然会产生内在矛盾。外在表现为广场功能上与周围建筑物相脱节,视觉上表现为广场与周围建筑物不协调。因此,在广场层面中,放弃完整的独立体系的思路是广场的特性使然,这对于建筑理论来说,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四、当前我国城市广场的设计理论与实践 1.广场主题的抽象与单一。我们列入计划的广场建设项目,由于投资渠道等方面的原因,广场的位置、规模、资金等往往得到一种特别的优待。但是,正是这种优待使得广场脱离与建筑的有机连接而独立存在。广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如果负荷一些本不该属于它的文化内涵,必然需要更多的物质表现手段,因而使得广场成为沉甸甸的文化化身,而排挤广场基本的娱乐、休闲等功能。围绕着一定的社会、文化主题作为一个中心理念和广场创作的基点,设计者的思路必然根据这个基点演绎成一个具有完整的结构,具有强烈中心理念的物质体系。这样会造成两点:首先,只利于表达这个中心理念的基本构筑物和元素优先权,导致设计者对广场基本功能设施考虑的排斥。其次,广场与周围建筑功能的脱节和自身完整的结构体系,必然造成忽视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造成城市广场环境的抽象化。这是我们很多已建成的广场在使用上不理想

城市广场分析

城市广场分析 ——以成都天府广场为例 城市广场作为为市民提供公共生活的开敞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它由广场实体及人们在广场上的行为活动两部分组成。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可的象征和人流聚集的中心。优秀的城市广场设计不仅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还体现在功能与空间的统一,能够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创造高品质的空间从而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成都天府广场就因其特殊的政治和历史渊源以及不可替代的地域因素而成为集会游行广场、交通广场 、商业广场的综合体。 1.区位及交通 天府广场正位于成都市的中心区域。广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是省展览馆。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紧邻的人民商场、摩尔百盛、天府书城是人口流量较大的地方。 天府广场交通便利,可达性好,有16、26、38、47、61、61A 、62、104等多路公交在此设有站牌。即将修成的地铁一、二号线也在天府广场地下三四层设有站台。其周围道路均为单行道,北向交通流量最大。广场及其周边有三处较为大型的停车场。 2.历史与文化 天府广场所在地,在近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中,一直都是蜀国皇城的一部分。老皇城在近代遭到破环,1970年,“皇城”的护城 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 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 筑的,则是存留至今,布局状若“忠” 字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和巨 型毛主席塑像。1997年拆除了广场两 侧的民居,中心广场得以扩建。2001 年就新天府广场方案开始空开招标。 2007年新的天府广场修建竣工。 天府广场确定了“天府之国,上善之都”这一主题,采用了“和谐太极”的景观设计方案。并设计使用了“太阳神鸟”、“鱼眼雕塑”等主要景观。 其主题的确定源于对其所在城市——成都的“三上”之说,即上古之都、上游之都以及 上善之都。在精神品格上,成都是一个包容的、和谐的、创新上进的城市,故用太极图案来天府广场

城市广场空间浅析

城市广场空间浅析 摘要:作为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地域景观特色再现的广场空间环境,它总是在发展变化着,并随着人类的技术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的发展及价值观念的变化,不断地创造和丰富着具有环境整体美、群体精神价值美和文化内涵艺术美,本文以西安大雁塔广场为例,对城市广场空间进行解读。 关键词:城市广场,人性空间,地域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实行,国家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城市建设也飞速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了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政府通过城市基础建设,以期使自己的城市面貌得到改观,达到与城市级别相适应的水平。于是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广场逐渐成为这些城市的建设热点。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共同目标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从中世纪对神的侍奉,到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解放,是一个大的进步,从工业革命之后对技术的盲目依从和崇拜,到今天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文设计观,是对人类自身的再次觉醒,是又一次极大的飞跃。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最终目标。今天,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已成为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了人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具体到规划设计方面,则是强调把关心人的宗旨落实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中去,注重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研究,以创造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市民的不同需要。城市广场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目的与意义也是为了使人们更方便、舒适地进行多样性的活动。所以,人性化设计就是具体城市空间设计中体现处处以人为本,不但要满足各层次、各年龄段人在广场中的生理需求,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行为需要、情感需要。 我国传统城市空间缺乏象西方城市广场那样的公共交往空间,而以前的城市建设对城市广场用途的理解也仅限于公共集会、阅兵等政治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城市广场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空间吸引着广大市民群众。 大雁塔北广场北临小寨东路,是雁塔路端点,南靠大慈恩寺北围墙,东至广场东路,西至广场西路,南北长382米、东西宽311米,总占地面积11.97公顷。大雁塔东西两侧商业建筑是以大型餐饮、休闲、娱乐、住宿为主的大型商业建筑群。大雁塔北广场的修建展现了大雁塔的英姿,为市民营造了优美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善了大雁塔周边交通环境。 1 广场空间构成

文化广场建筑的设计要点

文化广场建筑的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 广场文化,是指在城市广场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之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广场文化中体现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品位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所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直接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气息感染力。政府、社会和部门要积极行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把握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上正确引导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示范活动。如:利用节假日、休闲人群流量扩大,举办各类专场广场文艺晚会、书画、舞蹈、器乐表演等,抓住“寓教于乐”的主题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浓厚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城市和谐建设的作用意义。 一、高品位的广场文化活动能够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精神境界,带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建设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迫切,文化多元化、多样化特点日益明显。广场文化作为公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文艺演出、文艺晚会、文艺赛事、健身健美、展览、美术、书法、摄影展等,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场文化活动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持续时间长、演出场次多、受益范围广,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雅俗共赏的文艺节目,满足了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能提高一个城市的人居生活质量,为此,要保证广场文化、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把开展大型活动与推行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应考率文化广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注重设计能够体现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更适合高品位的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在新的时代发展中,城市建设中的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让现代生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魅力。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要抓住与掌控广场文化活动的四个特点与四个功能是关键。广场文化之所以一直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广场文化具有四特点与四个功能:开放性、公开性、免费性、群众性。辐射功能、教育功能、窗口功能、引导功能。四个特点提升了面积的局限性、扩大了参与群众的范畴与不同层次。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作为城市建设窗口文化的体现,我们一定要在内容上要积极健康、围绕政府部门弘扬主旋律,催人奋进,讴歌祖国、体现地域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与引导功能。如: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体现民族文化、传统节日风俗的文化活动,即受到百姓欢迎、又起到了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利用春夏秋三季季节气候的特点,举办有品位的大中型广场文化活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一.地理背景 广场被四条主道围绕,广场四周是市政府,写字楼,图书馆,博物馆,图书馆外侧是历史名街,设计的时候,须考虑各个文化建筑的性质和文化 二.项目背景 本项目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文化历史和冰雪文化为一体的广场,改造城市面貌,美化环境,建立城市主体景观印象。塑造城市文化底蕴. 三.方案定位 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在这三个有利于的条件下着力打造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广场。本方案将广场定位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历史,满足集会,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等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内涵。凸显市政府和博物馆大楼的庄严的形象,也要为图书馆的文化和写字楼的文化氛围营造景观环境,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及庄严肃穆的精神为目标,精心塑造即生动和谐又不失严肃的文化广场,建筑和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休闲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的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独具特色的广场形象根据规划区的地形环境特征,结合白旗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国内外广场设计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视觉景观强烈,连续开敞的,即有时代特征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城镇风景线。 规划原则: 1.文化原则: 广场设计应力求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并体现新时代城市的形象。 2.以人为本: 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环境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广场空间应能满足人的多维感受,并进行无障碍设计。 3.生态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广场和区域的和皆共生。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广场设计应为将来预留发展空间,并能与全局协调。 5.经济原则: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现状分析 1、宜昌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历史。 据《史记.楚世家》载,楚倾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之名始于此。《史记》索隐解释说:“夷陵,陵名,后为县,属南郡。”《括地志》云:“峡州夷陵县是也。在荆州西。”如上所述,夷陵是战国时代的楚邑,故有“全楚西塞第一关”之称。关于夷陵名字的由来,《汉书.地理志》说得很清楚:“夷陵城西北十五里有夷山,即西陵山而得名。”另有旧志说:“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 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三国时,吴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南北朝时,宋、齐皆称宜都郡、领夷陵、宜都、很出(今长阳)、宜昌四县。梁名宜州,西魏改名拓州,后周改为陕州,领夷陵、宜都、长阳、远安四县。到了隋代,改陕州为夷陵郡,仍领原四县。唐代初期仍为夷陵郡,到唐乾元二年(公元761年)复将夷陵郡改为陕州,亦仍原四县。五代时,始属前蜀,后属南平国,复更名为陕州。宋朝初年仍为陕州,到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改陕为峡,故名峡州,仍辖领原四县。元代置峡州路,明初始改名峡州府,领夷陵、秭归、巴东、宜都、长阳、远安六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为夷陵州,仅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清初仍为夷陵州,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因其忌讳“夷”字,故将夷陵的“夷”字改为“彝”。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 2、文化底蕴 历史悠久的宜昌,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文化的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这片神奇的土地,记录了无数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古城周围山传形胜天下称奇,历朝历代三十多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先后来过宜昌。他们无不陶醉于此,流连于斯。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广场定性 1、规划指导思想 ①创造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整体形象,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唤起人们建设和保护家园的参与意识。

浅谈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

园林与建筑 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下转第96页)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既承袭了传统和历史,又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社会日益开放、多元、现代化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蕴含的文化信息成为规划设计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景观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和周边环境,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类型。城市广场的设计应考虑地形和周边人群,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广场应既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又能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景观空间功能一般包括休息、娱乐、集散等功能,这些也是城市广场最基本的功能。功能分区可分为建筑空间、休息观赏空间、水景空间、开敞草坪空间、中心广场空间等。其中,公共空间以具有主题性质的中心广场为主,辅以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景观建筑和开敞草坪;私密空间包括旁边配以大片绿植的休息观赏空间、水景空间。这些区域的设置让城市广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仅仅具备最基本的娱乐功能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其他功能,如集散功能等。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广场设计,笔者以国内比较著名的城市广场——大连星海广场为案例展开分析。 星海广场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是为纪念香港回归建设的。整个广场以南北方向为长轴呈椭圆形布局,分为内外两个环。环绕广场周围的是大型音乐喷泉,广场中央大道向北是会展中心,南面是大海,中央大道两侧是绿色植物。星海广场的设置物比较多,如百年城雕、华表、中心广场、绿地、音乐喷泉等,在塑造时尚、典雅风格的同时,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星海广场作为大连滨海景观,视线通透,空间开阔,植物配置的运用主要采取简约设计手法,采用低矮植被的配置方法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享受。广场的交通与各项服务设施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实现了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通过星海城市广场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要设计满足人们 需求的综合性广场,设计师首先要充分考察设计基地,其次要考虑到城市广场服务的人群,每一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使用者的需求展开。在对服务对象有一定的认知后,设计师要拟定一个主题,将其融入设计,进行专业的再创造,使城市广场设计更加丰富,在具备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不失艺术性。 调研期间,除了大连星海广场,笔者也充分接触了其他一些不同风格的城市广场,了解了城市的地域特色,感受到城市广场的无限魅力。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会更受人青睐,设计师要赋予城市广场文化内涵。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筑,既承袭传统和历史,又拥有美的韵律和节奏,是城市的重要构成元素。 城市广场设计要体现公共性和功能性、多样性和休闲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从整体上确定主题。在城市广场设计中,主题是核心因素。塑造主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设计师需要在沉积和延续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从广场选址、环境塑造等方面形成艺术设计的方案。 一、城市广场设计主题的内涵 1.凸显广场个性 城市广场设计要为城市营造良好的环境,满足休闲、运动、娱乐等需求,构建良好的城市休闲空间。设计中对于广场主题的表达,能够满足城市区域的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景致。从设计主题元素的角度,设计师可以构建准确的城市空间布局,在设计过程中凸显城市的文化个性因素。 2.体现广场性质 设计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城市广场的性质。如,按照性质,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生活广场、综合广场、休闲广场等,设计师要在设计中确定综合性休闲广场的主题。设计师主要从周边环境、功能等方面确定场地的性能,建筑物、交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都可能对广场的性质造成影响。从休闲广场的角度看,城市的公共空间具有公共的开放性,可与城市滨水景观结合,是人们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区域,可以提供休息、演出、娱乐等基本功 浅谈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 □陈 婧 摘 要:城市广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人流密度比较高、功能性较强的城市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深层表 现。因此,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考虑功能、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该文通过探究上述因素,分析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 关键词:城市广场空间主题景观设计 83

中国的文化广场设计(1)

中国的文化广场设计(1) 摘要: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关键词:文化广场建筑设计规划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