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完整版)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完整版)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完整版)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与途径

3、熟知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相关辅导技术

技能目标

1、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诊断

2、利用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可操作性

发展性渗透性辅导原则

个性与社会化相适应

认知辅导与行

为训练相结合

以游戏为载体

家园同步辅导

(认知偏差问题辅导

情绪障碍问题辅导

创设良好的环境

人格缺陷问题辅导

行为不当问题辅导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原则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是从儿童的成长需要出发,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逐步发展其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应对其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的疏导和矫正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这远比让其发展到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的效果更好。要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确保心理健康辅导的切实可行。具体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游戏性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它能使学前儿童的各种感知能力的到充分发挥,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良好载体。

2、趣味性由于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不长,所以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为其提供舒适、明亮的辅导场所和丰富、新颖的辅导玩具,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的兴趣,促进其身体各器官的活动机能,以达到延缓疲劳出现的效果。另外,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具有新颖性,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和生动有趣的谈话中获得身心成长,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体协作意识,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

3、安全型学前儿童的器官稚嫩,发育尚未成熟,心理上好奇、好动、好模仿,以及其生活经验不足,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过高的估计,常做出力所不能及的判断和行为动作。(刘建恒,2008)因此,在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地保障障学前儿童的人身安全,避免其受到伤害。

、发展性原则

1、适应学前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注重个体差异性

三、渗透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应渗透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应对其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和情绪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让他们学会把心理健康辅导的有益启示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对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行为的规范。同时,学前儿童常接触的三大社会环境是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它们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应该积极利用的资源。

四、个性与社会化相适应的原则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适应的原则,既要重视学前儿童个性化的发展,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措施培养其独特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特点,又要注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培养,使其心理特征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认知辅导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品质既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也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而是认知与行为紧密联系的综合体或心理—行为结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内在认知和外显行为应该是相互统一的,这样才有助于其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全的人格。要培养这种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表里一致的素质,不仅要从内在认知观念入手进行辅导而且要从外在行为方式入手进行行为训练,只有把两种心理健康辅导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否则容易出现单纯强调认知观念改变的辅导而忽视学前儿童行为方式的训练,或强调学前儿童具体行为方式的训练而忽视其认知辅导的偏差。这会造成学前儿童的知与行脱节,不能形成知行统一的心理模式,以致其难以培养完善的心理品质。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途径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治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很大,它不仅是儿童身体茁壮成长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微观系统中的家庭和托幼机构可以说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直接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最为直接、关键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家庭环境和托幼机构环境的创设和优化利用,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温馨家庭环境的创设

(二)良好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二、以游戏为载体

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时,不同形式的游戏辅导可针对学前儿童的不同心理问题发挥着作用。如帮助那些遭遇家庭困难,或是与重要他人产生矛盾,或是由于家庭的原因使其必须离开自己原生家庭所出现心理创伤的学前儿童,可采用房子游戏进行辅导;帮助有情绪困扰的学前儿童,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辅导者了解学前儿童如何建构其世界,及其世界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学前儿童的应对方式。心理辅助者可采用的游戏形式还有很多,如使用自然材质沙子和水的游戏,借助于绘画、戏剧、说故事等创意性表达方式的游戏,积木游戏、棋类游戏等,这些游戏形式均可为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服务。

沙盘游戏疗法简介

沙盘游戏疗法(Sand Play Therapy )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

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采用意象的创造性治疗形式,“集中提炼身心的生命能量” (荣格)在所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 (治疗关系)气氛中,把沙子、水和沙具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便是沙盘游戏之心理治疗的创造和象征模式。一个系列的各种沙盘意象,反映了沙盘游戏者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

三、家园同步辅导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要对学前儿童的问题进行辅导,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共同辅导。

第一,幼儿园要将促进家长自身素质提高这一工作放在家长工作的首位,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改进其教育方式。

第二,家长和教师保持紧密沟通,成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伙伴。第三,家长和教师之间取得共识,形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心理条件,避免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表现出不一致。

第三节学期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辅导

一、认知偏差问题辅导

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表象或虚假信息而对他人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的现象。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向前运算阶段((2一6, 7岁)前进的。因此,自身认知发展的限制是学前儿童形成认知偏差的一部分原因。另外,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不当归因方式等因素也是学前儿童形成认知偏差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学前儿童的认知偏差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及环境因素的作用,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应。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和近因效应等社会心理规律是使学前儿童产生社会认知偏差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与人接触进行认知的时候,首先被反映的信息,对于形成人的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简单地说,首因效应即是人对他人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做出判断的。

晕轮效应是指在认知时,人们常常对个体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也就是从所知觉到的特征泛化推及其他未知觉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这就好像晕轮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之为晕轮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近因效应就是个体对最近获得的信息留下清晰印象,其作用往往会冲淡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因此,要消除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偏差,需要减少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和近因效应对其的影响,良好发展。帮助其正确认识交往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使其认知心理良好发展

(二)性别认知偏差性别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对自身截翩认识、行为与自己本身的性别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高效而愉快的适应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环 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的状态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潜能而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的儿童大致表现为:智力发育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统一和谐;性格特征良好。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深人了解其影响因素,对改善和促进幼 儿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因素 1.遗传 人的遗传基因不仅表现为在人体结构和机能方面有所不同,也表现为由 此引起的行为上的差别。 2·先天素质 儿童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复杂的环境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它主要是由妊娠期孕妇的疾病、用药、营养、环境污染、烟酒以及孕妇的情绪等对胎儿的影响造成的。 3·机体损伤 脑的损伤和疾病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造成心理障碍的又一因素。(二)心理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因主要有学前儿童的动机系统、情绪 倾向、行为习惯、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和早期经验等 工。 (三)社会因素 1.家庭

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伦理 道德、生活方式等直接对幼儿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 (1)儿童的行为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从小衣食无忧,享受到家庭温 暖的儿童心理发展往往是健康的。而从小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精神上饱受摧残的儿童,行为异常的概率往往较高。 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2)学前儿童在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情感表达得最充分,对儿童健全人 格的发展至关重要。反之往往会引起种种行为问题。 刖丿L童社会化行为首先是在家庭中获得的。他们在家庭中获得各 (3)学一 种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从而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会使儿童的心理适应发生困难。此外,对儿童过分溺爱会导致儿童养成自私、任性、骄横、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对儿童要求过高过严、教养方式粗暴衢单等,则会造成儿童心理负担过重、自卑、冷漠、不合作等不良的心理倾向。 2·社会 幼儿园是儿童最早进人的社会环境,对儿童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师幼关系融洽与否往往影响儿童心理的平就如教师脾气粗暴、情绪反复无常,往往会造成儿童的心理紧张。一切不适合儿童身宓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会出现儿童不自信、胆怯、自卑等种种不良的心理问题。 另外,物质环境中的不当温度、光线、噪声、。污染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情 绪和行为。不良压力、环境过于单调或者过多的刺激等。会造成儿童心理紧张、不适应、寂寞等心理问题。 他们对情绪的认识水平不高,不能合理地进行宣泄。成人要善于进行疏导,引导幼儿学会用一些方式来宣泄自的不良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如倾诉、 运动、大哭等。幼儿园里可以设置一些心理角、心情小屋等,布置一些软靠垫、毛绒玩具或一些好吃的零食。让幼儿能够释缓自己的不良情绪。

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 ====

一、填空 1.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与生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婴儿的大脑发育具有很大 的(可塑性)和(修复性),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 对儿童大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儿童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时(14-18个月),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数和(强度)都逐渐降低。 4.根据儿童气质维度如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关系较大的维度的特点,可以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中间型)。 5.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 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6.儿童的自我调控是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 7.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多发病于3岁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监 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发展程度),二是(心理的问题或障碍)。 9.常用的儿童心理矫正术可 大致分为强化、消退与(行为塑造)。 10.儿童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是(教育)的前提。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家庭 干预,可以是(发展性)干预,也可以是(矫正性)干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方 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 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 障碍。 13.1岁半以后,儿童经常喜欢 咬玩具、吃剥落的墙皮、头发、 黏土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 食行为不符合当地饮食习惯 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食 障碍,称为(异食癖)。在睡 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行走,可 能患有(睡行症),俗称梦游。 14.新生儿期起父母就过渡保 护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主 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 (易感儿童综合征)现象。1 岁以内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 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 情)现象。 15.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 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就 是正性强化法,又称(阳性强 化法),又称(鼓励强化法)。 16.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 内容,也是预防幼儿(心理行 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17. 社交退缩的孩子不仅是 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 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18. 教师和家长通过日常生 活中的活动、(家长榜样)、(游 戏)、讲解学习等途径,促进 儿童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19. 营养不良可以预示神经认 知的缺陷,并预示着儿童期到 青少年期(外显行行为问题) 的持续存在。 20.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 (0-3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 重要奠基时期,尤其是脑发育 最迅速的时期。 21.4-5岁幼儿开始发展有意记 忆,并且记忆和回忆能力良 好,可以开始用(复述)、(联 想)、(组织)等帮助记忆的方 法。 22.放松疗法要求儿童有一定 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行为控 制能力),所以对于儿童,一 般适宜于4 岁以后。 23. 引起幼儿孤独症的危险 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 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 激等。 24. 儿童虐待包括(躯体虐 待)、(性虐待)、忽视和心理 情感虐待。 25. 按照涉及的心理领域划 分,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情绪行 为评估、(智力测量)和(人 格测验)等。 26. 按照评估精确性划分,心 理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筛选性 评估)和(诊断性评估)。 27.运用气质的知识可以辅助 家长和儿童工作者采取适合 儿童气质的(教养方式),预 防和干预行为问题。 28. 精神发育迟滞是很多先 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的精神 发育受阻或者不完全,临床表 现为显著的(智力水平低下) 伴学习困难及(社会适应能 力)欠缺。 29.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 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 关节、皮肤触觉、视、听、嗅 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 (运动)相结合。 30.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生物 学)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 31.降低儿童早期营养不良有 助于降低以后的(反社会)和 (攻击)行为。 32.2~3岁是婴幼儿形成(个性)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 A.焦虑症 B.强迫症 C.恐怖症 D.人格障碍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3、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地作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焦虑障碍类型。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怖障碍 4、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A.多疑 B.焦虑 C.心神不安 D.情绪低落 5、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无缘由地害怕 B.恒久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迁移性害怕 6、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雨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焦虑症 B.抑郁症 C.依赖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按涵盖 7、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时()。 A.桑代克 B.斯金纳 C.雅各布松 D.艾里斯 8、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时()。 A.桑代克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巴甫洛夫 9、()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强化 C.行为训练 D.行为矫正 10、首创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A.雅各布斯 B.沃尔特 C.艾里斯 D.桑代克 11、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 A.广场恐惧症 B.高空恐惧症 C.特殊恐惧症 D.社交恐惧症 12、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精神兴奋,以致久久无法入睡,这种失眠成为()。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3、学生中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 B.缺钱焦虑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和运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进行评估,能否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在讲述本章节内容时我们就以童童为原型,来展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学生可以循着童童的身心发展轨迹初步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评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

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 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测试答案

?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截止时间2019-10-31 23:59 ?题目数10 ?总分数175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 10 1 【单选题】(20分) 依恋关系可以分成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 A. 错 B. 对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客体关系取向的心理咨询最终目标在于帮助个案认清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是如何给我带来心理问题的。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单选题】(20分)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后期的阶段。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职业生涯规划的金三角不包括()。 A. 自己的职业倾向 B.

教育与职业资料 C. 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D. 自己的特质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我体验? A. 我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 B. 我喜不喜欢自己 C. 我是否接受自己 D. 我要成为优秀和卓越的人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6 【判断题】(15分) 自我认同混乱的人往往难以建立稳固的亲密关系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15分 7 【单选题】(20分) 将对异性的好奇投注到父母身上属于与异性交往的哪个阶段出现的行为() A. 友谊交往期 B. 异性热恋期 C. 异性排斥期 D. 崇拜长者期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8 【判断题】(15分)

与恋人约会前详尽细致地准备聊天内容和约会事项,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A. 错 B. 对 正确 本题总得分15分 9 【单选题】(20分) SWOT分析法中“O”是指() A. 个人的缺点 B. 个人的优势 C. 个人各方面可能拓展和创新之处 D. 阻碍个人发展的因素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10 【判断题】(5分)

华师大网络学院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卷考点讲课讲稿

华师大网络学院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试卷考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卷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属社会性因素的是( )A.托幼机构 B.动机C.先天素质 D.情绪 2.下列适用于筛选检查法的评估工具为()A.儿童行为调查表B.丹佛发展筛选量表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3.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基础理论有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和()A人本主义 B 认知主义 C完形主义 D 神经学 4.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主要生存动机是()A良好的人际互动B追求卓越,摆脱自卑C满足各种需求D自我实现5.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 B.拉扎鲁斯C.劳恩菲尔德D.鲍尔比 6.船船说:“笑笑,你可以帮我找找我的围巾吗?”笑笑说:“你没看正戴在我的脖子里吗?”这段话反应了哪种沟通分析的类型()A互补性沟通 B暧昧型沟通C交叉型勾通 D有意义沟通 7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心理学家于1905年编制的( ) A.韦克斯勒量表 B.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 D.瑞文量表 8良性口吃,经过2年或2年以上可自行消失,发生于()A.1—2岁 B.3—6岁C.3—8岁 D.3-11岁 9.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包括下面哪个方面()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C自我调节 D自我概念 10. 在运用完整治疗法开展心理辅导时,不恰当的言语表达是() A.鼓励使用第一人称 B.鼓励使用现在时 C.多问“为什么” D.鼓励使用陈述句 11.将“正常”看作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的是 ( )A.病理学的标准B.统计学的标准C.理想状态的标准D.适应过程的标准12.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属于遗传因素的是() A染色体异常B营养不良C孕妇用药不慎 D生理发育迟缓 13.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包括()A自我认识B自我评价C自我调节D自我概念 14.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压力是()A社会经济状况 B动机冲突C教育机构状况D心理创伤 15.儿童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说:“我今天头疼,听不清楚。”使用的防御机制是() A转移作用 B投射作用C 合理化 D压抑作用 16.角色扮演疗法的理论基础是()A.行为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发展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17.开创和拓展理性情感治疗的心理学家是()A皮尔斯 B波纳C艾利斯D狄雷库斯 18.团体疗法的实施条件是() A团体中成员的年纪必须相近 B必须有大人参加C必须施以同一种训练方法 D必须在托幼机构中进行 19.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可以分为三大类,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这三大类 ( )A.生理标准B.心理标准C.社会标准D.适应过程的标准 20. 帮助儿童学习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方式,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生产习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等,这属于()的内容A心理辅导B积极心理教育C心理治疗D行为指导 2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我意识的内容()A自我认识B自我实现C 自我评价D自我调节 22. 艾力克森曾描述儿童面临与精神压力有关的4种类型,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A动机冲突B社会经济情况C满足各种需求D心理创伤 23. 玲玲在玩玩具的时候,三岁的表姐抢走了她的玩具,玲玲很生气,哭闹得很厉害,但突然嘴唇青紫,完全发不出声音,大概过了半分钟才慢慢恢复过来。玲玲的症状属于() A暴怒发作B屏气发作C恐惧不安D儿童抑郁症 24. 儿童生来来就有满足自身好奇心的冲动,喜欢探索周围陌生的世界,尝试了解和理解,这属于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认知的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25.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问题:() A思维的可逆性B看待事物只专注一点C自我中心化D对关系认知的欠缺 26. 别的小朋友在区角玩耍时,明明总是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动,老师引导他去娃娃家玩,他总是说“我不会玩”,以此躲避。明明这种行为对应的生活地位是() A“我行——你行”类型 B“我不行——你不行”类型C“我行——你不行”类型 D“我不行——你行”类型 27.沟通分析理论的辅导方法中,辅导者的角色不包括()A家长的角色 B环境的角色C同伴的角色 D教师的角色 28.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A阳性强化法 B消退法C非指导性游戏法D系统脱敏法 29.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使() A智力发展正常B情绪健康C人际关系融洽D动作发展正常 30.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A人格特征B个体生活经C体质状况D行为习惯 31.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弹性的规则,这属于哪一种家庭教养类型() A.权威型 B专制型C.容许型 D.忽视型 32.儿童在某些年龄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暂时性的程度较轻的恐惧,一般在3岁时的恐惧对象是() A巨声、失去支持 B陌生人C入厕 D孤独一人 33.“非常贪婪而不开化,只对自己的需要感兴趣,一点儿也不听从现实和理性的指引”这属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的()A超我 B本我C自我 D大我 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理性情感治疗理论的内容:()A着重现在B强调选择C非理性信念 D自我防御机制 35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这是属于()的内容。A积极心理学B个体心理学C完整分析理论D理性情绪理论 36阿德勒学派认为,赞美是一种有条件式的接纳,鼓励是注重过程,注重儿童本身,所以不论儿童是否完美成功,鼓励早已存在,下面属于鼓励的语言的是() A你琴弹得很不错 B我知道你会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件事C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D我喜欢你处理这件事的方式37ABCDE取向的辅导中,E代表()A发生的事件B个人如何评估事件C后果或情绪 D针对非理性信息回答的理性想法 38.大多数艺术治疗家都认为儿童的艺术治疗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Orton(1997)提出的描述大多数儿童的艺术发展的五个阶段,其中4、5-7岁的儿童处于()A涂鸦阶段 B图像阶段C人像画阶段 D现实主义表现阶段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 A.轶事记录 B.评定量表 C.档案袋法 D.项目检核表 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5.()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A.诵读困难 B.过度焦虑 C.强迫观念 D.交往困难 6.人格障碍是()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 B.后天教养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

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8.()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9.小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课堂焦虑 D.考试焦虑 10.学习困难综合症在()比较多见。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A.过分依赖, B.吸烟 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 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和运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进行评估,能否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在讲述本章节内容时我们就以童童为原型,来展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学生可以循着童童的身心发展轨迹初步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评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 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童童一天天长大,身心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前一段发展的基础之上,1-3岁期间,童童有如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一、1-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的特点 1.生长发育十分迅速 2.动作增多,逐渐熟练和复杂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给出案例让学先自己说明童童具有怎样的心理特点,然后老师给予总结 1.出现思维能力 2.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 3.人际交往范围扩大 4.自我意识萌芽,进入“第一反抗期” 二、1-3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第一章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得持续得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得基本心理活动得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智力正常;接纳她人,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健全得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得年龄特征;有与谐得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有较强得情绪调节能力。 正确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要注意整体得协调性、标准得相对性与标准得发展性。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途径主要有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开展多种形式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得心理社会环境。 人得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 2、轻度失调心理。 3、严重病态心理。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有学习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得产生得原因主要来源于个体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得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我们要树立科学得健康观,对心理障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大学生通过积极有益得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得帮助,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第二章 所谓自我意识就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得认识,即个体对自己得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她人、与周围世界得关系得意识。 从知、情、意三个层面分析,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调节三个层次,三者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调节;同时,又在自我体验得推动下加强自我调节,加深自我认识。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组合,构成一个人个性中得核心内容─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得自觉得观念统,它就是稳定得,但又在不断发展之中。从自我意识得内容来瞧,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精神)自

(完整版)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与途径 3、熟知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相关辅导技术 技能目标 1、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诊断 2、利用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可操作性 发展性渗透性辅导原则 个性与社会化相适应 认知辅导与行 为训练相结合 以游戏为载体 家园同步辅导 (认知偏差问题辅导 情绪障碍问题辅导 创设良好的环境 辅 导 途 径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健 康 辅 导 常 见 心 理 问 题 辅 导 人格缺陷问题辅导 行为不当问题辅导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原则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是从儿童的成长需要出发,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逐步发展其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应对其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的疏导和矫正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这远比让其发展到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的效果更好。要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确保心理健康辅导的切实可行。具体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游戏性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它能使学前儿童的各种感知能力的到充分发挥,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良好载体。 2、趣味性由于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不长,所以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为其提供舒适、明亮的辅导场所和丰富、新颖的辅导玩具,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的兴趣,促进其身体各器官的活动机能,以达到延缓疲劳出现的效果。另外,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具有新颖性,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和生动有趣的谈话中获得身心成长,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体协作意识,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 3、安全型学前儿童的器官稚嫩,发育尚未成熟,心理上好奇、好动、好模仿,以及其生活经验不足,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过高的估计,常做出力所不能及的判断和行为动作。(刘建恒,2008)因此,在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地保障障学前儿童的人身安全,避免其受到伤害。 、发展性原则 1、适应学前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注重个体差异性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讲解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 A.轶事记录 B.评定量表 C.档案袋法 D.项目检核表

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D.雅各布松 5.(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 B.过度焦虑 C.强迫观念 D.交往困难 6.人格障碍是(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 B.后天教养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8.(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9.小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课堂焦虑 D.考试焦虑 10.学习困难综合症在(比较多见。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A.过分依赖, B.吸烟 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

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沃尔朴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幼儿教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二是(心理的问题或障碍) 。
RTCrpUDGiT
一、填空
1.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与生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文 化背景相适应的 (情绪) 和 (社 会能力)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 了婴儿的大脑发育具有很大 的(可塑性)和(修复性) , 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 对儿童大脑发展带来不利影 响。b5E2RGbCAP 3. 儿童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时 (14-18 个月) , 以后随着独立 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 数和(强度 )都逐渐降低。
p1EanqFDPw
9.常用的儿童心理矫正术可 大致分为强化、消退与(行为 塑造) 。 10.儿童的健康,包括心理健 康,是(教育)的前提。儿童 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 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家庭 干预, 可以是 (发展性) 干预, 也可以是(矫正性)干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方 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 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 障碍。 13.1 岁半以后,儿童经常喜欢 咬玩具、 吃剥落的墙皮、 头发、 黏土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 食行为不符合当地饮食习惯 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食 障碍,称为(异食癖) 。在睡 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行走,可 能患有(睡行症) ,俗称梦游。
5PCzVD7HxA
也是缺乏(自信 )的表现。 18. 教师和家长通过日常生 活中的活动、 (家长榜样) 、 (游 戏) 、讲解学习等途径,促进 儿童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Zzz6ZB2Ltk
4.根据儿童气质维度如活动水 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 关系较大的维度的特点,可以 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 (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 型, 以及 (中间型) 。 DXDiTa9E3d 5.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 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 、 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 密性原则。 6.儿童的自我调控是对自己 (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控 制能力。 7.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多 发病于 3 岁前,是一种较为严 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监 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 面,一是(心理的发展程度) ,
14.新生儿期起父母就过渡保 护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主 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 (易感儿童综合征)现象。1 岁以内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 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 情)现象。jLBHrnAILg 15.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 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就 是正性强化法,又称(阳性强 化法) ,又称(鼓励强化法) 。
xHAQX74J0X
16.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不仅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 内容,也是预防幼儿(心理行 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LDAYtRyKfE
17. 社交退缩的孩子不仅是 缺乏 (人际交往) 能力的表现,
19. 营养不良可以预示神经认 知的缺陷,并预示着儿童期到 青少年期(外显行行为问题) 的持续存在。 20.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 (0-3 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 重要奠基时期,尤其是脑发育 最迅速的时期。 21.4-5 岁幼儿开始发展有意记 忆,并且记忆和回忆能力良 好,可以开始用(复述) 、 (联 想) 、 (组织)等帮助记忆的方 法。dvzfvkwMI1 22.放松疗法要求儿童有一定 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行为控 制能力) ,所以对于儿童,一 般适宜于 4 岁以后。 23. 引起幼儿孤独症的危险 因素可以归纳为: (遗传) 、 (感 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 激等。 24. 儿童虐待包括(躯体虐 待) 、 (性虐待) 、忽视和心理 情感虐待。 25. 按照涉及的心理领域划 分,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情绪行 为评估、 (智力测量)和(人 格测验)等。 26. 按照评估精确性划分,心 理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筛选性 评估)和(诊断性评估) 。 27.运用气质的知识可以辅助 家长和儿童工作者采取适合 儿童气质的(教养方式) ,预 防和干预行为问题。 28. 精神发育迟滞是很多先 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的精神 发育受阻或者不完全,临床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一章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教学教案 第一章健康“心”观念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掌握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2.了解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识别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并能从中进行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3.了解身心一体的健康理念,意识到健心&健身的重要性,掌握健心&健身的具体方法。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 3课时 授课序号:S01-S03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 教学难点:家庭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 五、参考教材 夏翠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学过程 (一)S01:心理健康导论 1.案例引入 张帅:男,19岁,大二,计算机专业,话剧社成员。

佳琪:女,18岁,大一,中文专业,正应聘话剧社社员。佳琪上大学以前是个超级学霸,一心只知道用功读书。 上了大学后,佳琪听师兄师姐们说以后进入社会只凭学习好是不行的,要踊跃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思来想去,她选择了一个自己想尝试的社团——话剧社。 佳琪和张帅在面试中第一次相遇。佳琪长相清秀,性格开朗。在面试中,张帅向佳琪提了很多问题,她毫不紧张,对答如流,最终进了话剧社。自从佳琪进了话剧社之后,张帅就对她格外关注,逐渐产生好感,十分想在佳琪面前好好表现,但是话剧排演的时候,只要佳琪在他就经常忘词。有一次张帅明明晚上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到排练的时候又搞错了,惹得台上的人一阵爆笑。张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帅纳闷——我英俊潇洒、出口成章,怎么见到佳琪就变得愚钝了呢,面对几百人的演讲我都不紧张,怎么在佳琪面前就词不达意呢?张帅开始觉得自己不正常了。 张帅一紧张就词不达意,这还算好的,张帅的同学小刚,每当心情不好或者紧张的时候,他就会买东西,宿舍里堆满了他买的电子产品和衣服等,这些东西足够宿舍几个人用4年的了。同是话剧社的小美,一紧张就想吃东西。有一次,在话剧社的大型表演前,小美很紧张,拉张帅去吃东西,好家伙,一顿吃了2碗面条、3个烧饼,比张帅胃口还大。 小刚和小美都是张帅眼中的奇人,张帅觉得他们不正常,但又说不上怎么不正常。 教师通过以上案例引入:什么是正常、不正常,进而为心理健康的概念做铺垫。 2.什么是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述 健康:““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1989)健康不仅包括强健的体魄,还应包括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仅指没有患上心理疾病,更可视为一种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可以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有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 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 号))“。 健康新理念: ①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相对的状态,而不是指“十全十美”; ②心理健康是人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或行为的偶尔出现以及轻

教师资格考证大纲《教育学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标准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研究者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⑧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所列的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 (一)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 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三是动机缺失。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三)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森田疗法,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 (四)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六)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性心理障碍。 (七)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八)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A.健康的生活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环境 D.健康的心理 2.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A.生活焦虑 B.睡眠障碍焦虑 C.交友焦虑 D.考试焦虑 3.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E.惩罚法与自我控制法 4.治疗恐惧症最常用的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暴露与阻止反应法 C.森田疗法 D.认知行为疗法 5.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即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是()。 A.示范法 B.处罚法 C.自我控制法 D.行为塑造法 6.美国心理学家沃尔帕创立的,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和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状的行为障碍的一种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是()。 A.全身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强化训练 7.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学生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是()。 A.认知疗法 B.行为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头脑风暴法 8.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A.全身松弛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示范法 E.自我控制法 9.()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是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趋向成熟。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0.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1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12.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亍()。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13.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14.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15.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第十一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做到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 (3)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 (4)具有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5)具有健全的人格。 ★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如下四点: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2)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一)生物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病菌、病毒感染、 3、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 (二)社会环境因素: 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三)个体心理因素: 1、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 2、特殊的人格特征。 3)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什么? 1、中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2、中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4)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措施) 教育应注意:1、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2、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3、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