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期发表成果:在距今5000 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应是()

A.文献记载B.文化遗存C.神话传说D.科学推断2.(2分)现代社会“懂规矩”“讲秩序”等传统美德源于古代的()A.仁B.义C.礼D.乐

3.(2分)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理念治天下的最可能出自()A.秦始皇B.汉光武帝C.北魏孝文帝D.明太祖

4.(2分)史书《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去世后得到“百姓郊祭,戎夷野祀”。这里的“戎夷”主要分布于中国()

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5.(2分)以下著作,能反映早期西学东渐特点的是()

A.《梦溪笔谈》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D.《几何原本》

6.(2分)“它的设立是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材料中的“它”是()A.西汉的“内朝”B.唐宋的政事堂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7.(2分)“世界”因人的活动而改变。以下“世界”地图,能反映哥伦布探险成果的是()

A.

B.

C.

D.

8.(2分)英国政治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实行的是()A.等级君主制B.君主专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9.(2分)“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La Nation)。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人权宣言》第三条的核心思想源自()A.洛克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10.(2分)“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复重演的伤天害理、巧取豪夺的历史。

所有这些行径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些州里建立专制的暴政统治。”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1.(2分)“铁血政策”对后世德国的最重要遗害是()

A.专制和战争B.割据与分裂C.严谨和呆板D.落后与保守12.(2分)“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提倡“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等举措,出现于()

A.中国的清末新政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1861 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13.(2分)如果为如图漫画配上注脚,最合适的是()

A.中国蛋糕1840B.中国蛋糕1860

C.中国蛋糕1897D.中国蛋糕1945

14.(2分)“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上述观点,旨在突出山东是()

A.中日两国争论的焦点B.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

C.拱卫北京的战略要地D.战败德国的势力范围

15.(2分)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与之相适应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6.(2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得出上述结论的最重要依据是该政策()

A.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接受市场和商品经济关系

C.实行配给制和余粮收集制

D.追求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17.(2分)如图为一位解放军战士的日记截图。这位战士参加的重大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8.(2分)“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分)彭德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评价的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

C.抗美援朝战争D.西藏和平解放

20.(2分)旨在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1.(15分)本末之议

以下一组“本”“末”的言论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北宋)欧阳修说:“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来,商人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1)简述“农本”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合理性。

(2)以通商为核心形式的“丝绸之路”为何能在将视农业为“天下之本”、视商业为末业的时代?

(3)欧阳修“本末相表里”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明末清初“工商皆本”观点有什么进步性?

22.(20分)三股势力

1929﹣1932 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如今在思想和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资本主义,……至于第三股势力所走的路线,就是法西斯路线了。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英国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极

端的年代》(1)霍布斯鲍姆将1929﹣1932 年喻作“一道深谷”的理由是什么?

(2)霍布斯鲍姆将“马克思共产主义”作为一股势力的依据有哪些?

(3)“改良式资本主义”是如何改良资本主义的?为何称其为“改良”而不视为革命?

(4)1929 年经济危机前后,哪些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法西斯路线”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23.(25分)答记者问

1896 年,李鸿章率团出访美国,9 月3 日接受《纽约时报》专访。当美国记者提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时,李鸿章作出如下回答:

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引者注:1879年 5 月28 日,李鸿章在天津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南北战争英雄、陆军上将格兰特)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1)传统中国人一般认为“土地即财”,为何李鸿章能持“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的观点?

(2)结合从格兰特给出建议到李鸿章访美期间的中国历史演进,谈谈“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要求的合理性和虚伪性

(3)你如何看待李鸿章有关外国资本来华投资的观点?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期发表成果:在距今5000 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应是()

A.文献记载B.文化遗存C.神话传说D.科学推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文化遗产,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在距今5000 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

【解答】AC相对于B来说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文化遗存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所以B符合题意;

科学推断是在文化遗存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D也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历史文化遗产,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分)现代社会“懂规矩”“讲秩序”等传统美德源于古代的()A.仁B.义C.礼D.乐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关键信息““懂规矩”“讲秩序””

【解答】根据材料““懂规矩”“讲秩序””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礼乐制度,注重统治秩序的稳固,故C项正确。

A项材料不能体现“仁”排除。

B项,材料未体现义利观,排除。

D项,题干未体现乐的表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题结合西周礼乐制度的推行进行回答。3.(2分)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理念治天下的最可能出自()A.秦始皇B.汉光武帝C.北魏孝文帝D.明太祖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理念。

【解答】A秦始皇以法家治国,排除。

B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政权,汉光武帝奉行汉高祖在汉初所推崇的“黄老无为”

思想,“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符合题意。

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学生知识再现与运用能力。

4.(2分)史书《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去世后得到“百姓郊祭,戎夷野祀”。这里的“戎夷”主要分布于中国()

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解题的关键信息:“百姓郊祭,戎夷野祀”。

【解答】A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出征,蜀汉兵分三路,深入不毛,屡败叛军,从益州一直追击到今天缅甸境内,符合题意。

B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学生知识再现与运用能力。

5.(2分)以下著作,能反映早期西学东渐特点的是()

A.《梦溪笔谈》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D.《几何原本》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能反映早期西学东渐特点”

【解答】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编撰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排除A;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排除B;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所以排除C;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它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总结了平面几何五大公设,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1582年,意大利人利

玛窦到中国传教,带来了15卷本的《原本》。1600年,明代数学家徐光启与利玛窦相识后,便经常来往。1607年,他们把该书的前6卷平面几何部分合译成中文,并改名为《几何原本》。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了西学东渐,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分)“它的设立是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材料中的“它”是()A.西汉的“内朝”B.唐宋的政事堂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

【解答】从材料“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到达顶峰,联系所学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到达顶峰,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查了军机处,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分)“世界”因人的活动而改变。以下“世界”地图,能反映哥伦布探险成果的是()

A.

B.

C.

D.

【分析】本题只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从四个图片中可以看出,只有C可以看出大西洋的西边还有陆地。而这就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新大陆。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8.(2分)英国政治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实行的是()A.等级君主制B.君主专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英国是君主专制的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故查理一世在位时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9.(2分)“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La Nation)。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人权宣言》第三条的核心思想源自()A.洛克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La Nation)。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解答】“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La Nation)。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体现了主权在民,是卢梭的思想,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科学。

10.(2分)“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复重演的伤天害理、巧取豪夺的历史。

所有这些行径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些州里建立专制的暴政统治。”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宣言》,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复重演的伤天害理、巧取豪夺的历史。所有这些行径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些州里建立专制的暴政统治”

【解答】材料“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复重演的伤天害理、巧取豪夺的历史,所有这些行径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些州里建立专制的暴政统治”中的“大不列颠王国”指的是英国,材料体现的是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要求民族独立,所以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国的《独立宣言》,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铁血政策”对后世德国的最重要遗害是()

A.专制和战争B.割据与分裂C.严谨和呆板D.落后与保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统一,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铁血政策”对后世德国的最重要遗害。

【解答】俾斯麦出任德意帝国的首任宰相,由于他是用“铁和血”即凭借战争暴力统一德意志的,历史上称他为“铁血宰相”,他所奉行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德国统一,考查了“铁血政策”,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提倡“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等举措,出现于()

A.中国的清末新政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1861 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解题的关键是“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士、农、工、商四民平等”。

【解答】“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是明治维新的措施,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13.(2分)如果为如图漫画配上注脚,最合适的是()

A.中国蛋糕1840B.中国蛋糕1860

C.中国蛋糕1897D.中国蛋糕1945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图示可以看出各个帝国主义在中国分蛋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图示信息一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是1895年,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上述观点,旨在突出山

东是()

A.中日两国争论的焦点B.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

C.拱卫北京的战略要地D.战败德国的势力范围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的分析理解。

【解答】“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旨在突出山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

15.(2分)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与之相适应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甲午战争后”。

【解答】甲午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相适应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营模式。

16.(2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得出上述结论的最重要依据是该政策()

A.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接受市场和商品经济关系

C.实行配给制和余粮收集制

D.追求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解答】“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表明该政策接受市场和商品经济关系,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17.(2分)如图为一位解放军战士的日记截图。这位战士参加的重大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材料中的时间是1949年4月21日,这只可能是渡江战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解放战争的过程特征就可以正常选择。

18.(2分)“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

【解答】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一次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A是1935年,B是1945年,排除AB;

中共八大没有体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排除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分)彭德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评价的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

C.抗美援朝战争D.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需要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抗美援朝战争意义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彭德怀领导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D项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排除。

B项没有彭德怀,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抗美援朝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分)旨在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联合国,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旨在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组织”

【解答】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所以排除A;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

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所以排除C;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1989年11月5日至7日,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所以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联合国,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1.(15分)本末之议

以下一组“本”“末”的言论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北宋)欧阳修说:“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来,商人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1)简述“农本”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合理性。

(2)以通商为核心形式的“丝绸之路”为何能在将视农业为“天下之本”、视商业为末业的时代?

(3)欧阳修“本末相表里”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明末清初“工商皆本”观点有什么进步性?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表现。

【解答】(1)中国古代提倡农本思想,可以从生产力水平地下维系生活角度,自然经济对封建统治的作用等角度回答。

(2)丝绸之路开通在农本社会的原因可以从其开通的背景和目的角度回答。

(3)欧阳修“本末相表里”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可以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角度思考回答。

(4)“工商皆本”观点进步性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反专制民主思想产生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是维系生存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就是分散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对巩固统治有利。

(2)“丝绸之路”并非因经济(通商)目的而开通,它因政治和军事的需要而开通,促进商品交换是其经济领域的附产品。

(3)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和商业的繁荣。

(4)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市民意识觉醒的现状,对反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够熟练应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

22.(20分)三股势力

1929﹣1932 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如今在思想和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资本主义,……至于第三股势力所走的路线,就是法西斯路线了。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英国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极

端的年代》(1)霍布斯鲍姆将1929﹣1932 年喻作“一道深谷”的理由是什么?

(2)霍布斯鲍姆将“马克思共产主义”作为一股势力的依据有哪些?

(3)“改良式资本主义”是如何改良资本主义的?为何称其为“改良”而不视为革命?

(4)1929 年经济危机前后,哪些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法西斯路线”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1929﹣1932 经济危机的影响、霍布斯鲍姆将“马克思共产主义”作为一股势力的依据、罗斯福新政,需结合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来解答。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对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法西斯(极权政治)两种不同模式出现分野。

(2)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主义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施保障工人权益的福利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在没有动摇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的局部调整。

(4)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意大利、德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内独裁,

对外扩张。

故答案为:

(1)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对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法西斯(极权政治)两种不同模式出现分野。

(2)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美国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主义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施保障工人权益的福利政策。

在没有动摇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的局部调整。

(4)意大利、德国。

特征: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5分)答记者问

1896 年,李鸿章率团出访美国,9 月3 日接受《纽约时报》专访。当美国记者提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时,李鸿章作出如下回答:

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引者注:1879年 5 月28 日,李鸿章在天津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南北战争英雄、陆军上将格兰特)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1)传统中国人一般认为“土地即财”,为何李鸿章能持“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的观点?

(2)结合从格兰特给出建议到李鸿章访美期间的中国历史演进,谈谈“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要求的合理性和虚伪性

(3)你如何看待李鸿章有关外国资本来华投资的观点?

【分析】本题考查李鸿章的思想、“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

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要求的合理性和虚伪性、李鸿章有关外国资本来华投资的观点,需结合李鸿章的思想、中国近代的社会状况以及洋务运动来解答。【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长年从事近代工业和对外交涉;客观: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潮流。

(2)结合所学知识,合理性:中国现代化工业企业的建立需要欧美资本(和技术、经验),现代化的工业企业确实能帮助自然资源的开发的利用。虚伪性:欧美资本进入中国的核心目的并非帮助中国建立现代化工业企业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一种方式,攫取财富,控制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李鸿章清晰地表达了中国欢迎外国资本,对外国资本开放的前提是维护中国主权,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不能掌握在外国资本手中。消极:外交场合下,李鸿章未能明确指出外国资本的侵略本性,未能提示资本输出乃经济侵略的一种方式。

故答案为:

(1)国内:中国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际: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或:主观:李鸿章长年从事近代工业和对外交涉;客观: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潮流。(2)合理性:中国现代化工业企业的建立需要欧美资本(和技术、经验),现代化的工业企业确实能帮助自然资源的开发的利用。

虚伪性:欧美资本进入中国的核心目的并非帮助中国建立现代化工业企业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一种方式,攫取财富,控制中国。

(3)视角1:辩证(积极与消极)

积极:李鸿章清晰地表达了中国欢迎外国资本,对外国资本开放的前提是维护中国主权,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不能掌握在外国资本手中。消极:外交场合下,李鸿章未能明确指出外国资本的侵略本性,未能提示资本输出乃经济侵略的一种方式。

视角2:时空(置于19 世纪末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即甲午战争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日益沦丧,已经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商品输出已经让位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方式,直面资本输入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回避的选择。中国经济工业化的发展,对国际资本的需求也在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的观点是合理、正确的观点。在“访问中答记者问”这是一个特殊的时

空,外交上除原则外部分观点不宜表现得过于直白。

视角3:心态(存在与意识关系的视角):对李鸿章而言,刚刚过去的甲午战败宣告了他苦心经营的洋务运动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弱国无外交,他的外交观点,某种程度上说,只是既渴望邦交平等又无法改变清朝被欺凌命运的苦涩宣言。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近代中国历史人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高三联考l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5月市统测质量分析 年级:高三年级学科:历史 考试时间:2020年5月任课老师: 所带班级:文科5.6班 一、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时间为5月4、5号,由商洛市统一组织的联考。文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300分,历史学科占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第一题为选择题共12个小题共48分,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5道材料分析题,两道必选题,三道选做题,从三道中选一题,共52分。试题总体题量适中,难度较大。总体来看,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选择题的难度适中,材料题的难度稍大。本次考试5班平均分是62.62,6班是57.32分,两个文科班的平均成绩是60分,位居商洛市第一,但是仅比第二名镇安慧源中学高0.76分,相比于上学期末市统测的成绩,优势下降。 二、与同类学校对比分析 1.校内班级对比: 通过表格对比发现,文科班宏志班和志强班成绩差距逐渐缩小,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也不断变小,宏志班比志强班成绩高5分,题目难度较大,区分度不好,不再直接考察知识,更多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符合高三历史的特点. 这次考试班级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大,通过折线来看历次考试基本上各班的成绩对比变动较大,差的依然差,成绩好的依然好。文科两个班的差距比较小,文科志强班的进步较大,文科宏志班退步,优秀学生人数减少,低分段人数增加,以后应该加强培优和帮困工作。 2.全市成绩比较

从总体成绩来看,我校仍然位居商洛市第一,但是仅比第二名镇安慧源中学高0.76分,相比于上学期末市统测的成绩,优势下降。 3.我校各小题得分及排名 从各题得分来看,41(2)主要考察英国与中国扶贫的相关内容,题目综合性很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难度比较大。41.1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只是内容的罗列,没有归纳。第42道材料题主要考察宋代文化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很多知识是需要通过材料内容归纳总结,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导致错误率很高。从各小题平均分在全市的排名来看,41(1)(2)得分率在全市排名靠后,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较差,思维不活跃,导致得分点不多。 4.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 (1)网课期间大部分学生教材和资料有没有,影响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习惯了学校的高压政策,网课期间学生面对电脑,老师不能时时关注学生,部分学生思想松懈,导致能力下滑。 (2)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规范答题。文综题量较大,学生答题时间紧张,个别学生总是在快要交卷子是才填涂选择题,导致部分选择题错涂,漏涂,多涂,本次考试有四个学生存在选择题填涂错误的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夏言)粗心大意,导致选修忘记涂题号,选修没有得分。 (3)本次考试全市最高85分,第二名80分,我们学校最高分是寇飞77分,张艳只考了75分。张艳的基础比较好,但是思维不够活跃,平时教学中在知识扩张方面可能还没有做好。 (4)文综合卷,时间比较紧张,历史排在最后,分给历史的时间更少,加上平时文综合卷练习的比较少,部分学生分配时间不合理,导致历史得分并不高。(5)本次考试选择题和42题、选修题做得都不错,唯独41题答的比较差,临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高三政治期末质量分析

高三政治三模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政治部分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客观题共12个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主观题3题,共52分。题目难度适中,题目很好的体现了基础性,同时注重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覆盖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过关、基本能力的掌握,联系生活热点,关注时政新闻。 二、试卷特点分析 1、这次模拟试卷覆盖高中政治必修一——必修四的全部内容,试卷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综合性较强,较好地体现了重视书本、考察基础的高考命题思路。 2.试卷的选择题阅读量不大,而且题目的指向明确,能较好地检测出学生对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实际掌握情况。 3.试卷的主观题设问明确,立足于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试卷的区分度较强。 三、答题情况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考试较之前有多进步,尤其是五十分以上人数明显增多,这次考试平均分47.3分,最高分72分。从卷面来看,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有很大的进步,大部分还是能认真作答。但从考试中,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不够理想。这主要跟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以及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双基学习的检查不到位、练习不够充分有直接关系。 2、学生对政治生活、哲学生活的原理运用不准确,知识框架不清晰,知识的体系不完备,缺乏基本的分析思维。 3、极少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书写潦草,缺乏专业术语。 五、今后教学措施 1、重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形成政治学科知识网,就不可能正确分析题目的题意,不可能全面、正确地回答问题。进入后期重点复习以后,要注意回归教材,钻透教材构建知识网,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梳理主干核心知识,熟练掌握政治基本观点与原理,并做好及时检测,认真查漏补缺。特别是加强对政治生活、哲学常识知识的强化。

高三一模历史质量分析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2月临潼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检测质量 分析2015年月初,临潼区教研室统一组织了全区高三年级的一模考试,并 实年2 2015 施网上评卷。虽然本次高三文综考试历史学科的评卷人数少、时间紧、任务重、网上阅卷工作终于划上圆满的但在老师们加班、加点的共同努力下,阅卷量大,学生答题中现就本次高三历史一模检测的评卷情况,从试题的整体评价、句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

从得分情学生的得分率基本正常,本次文综历史考试选择题设计比较合理,题,如上面四图所示。究其、、、况分析可以看出,错误率较高的是24283134信息“题没有注意题干28原因主要有:审题不准确,如义和拳和统治集团发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题没有从全球34题宗法制没有理解宗法制的实质,点,知识迁移能力弱,如24说明基础知识学生懒惰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化角度理解问题。复习时难度较大,这说明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已经入但其与选择题失分相对均衡。的复习尚须加强。门,理解、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已基本具备,也显示了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二)Ⅱ卷材料问答题:分,材料解析题,难度适中,考查的主要内题:三个小题,共251 、第40考查容是工业化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及相关史实(这也是近几年关注的热点),分的占156分,最低分0分,至25的方向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高分题各分值段人数比例图所示:多数。如下面40 本题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如第一小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概念模糊。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只有少数学生回答的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工业革命如何,是工业生产、工业化。虽然本题难度不大,但审题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第三小题。问题让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分析,这样直一部分学生问题问的是原因,接从字面理解就很容易,结果回答的是乱七八糟;回答的是“认识”、“启示”等等。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的第一问都是直接从材料二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甚至完全错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材料的解读都多少有偏差,中解读即可,很简单,误,阅读材料抓不住重点,要点整理不出来。三是书面表达能力差,组织语言存在障碍,表现为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而且还不是个别现象,这个问题历史老师难以解决。、2分之分,平均分在5~7分,最低分题:满分为12分,最高分1003、第41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通观试卷,绝大部分题目设计较好,符合高考题的风格,看似很难,细细考 虑很容易。通过这次训练是学生从做题思路和做题规范上都有了一次很好的提 高。 一、就统计情况看,学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选择题看:一方面学生缺乏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另一方面不能对材料 有透彻的理解。出错率高的题目是25、28、33、35。 2、从材料分析题看:出错率高的题目主要是第41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抽象分析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选做题上,学生完成情况比较良好。 二、从阅卷环节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机读卡有破、脏、折的现象; 2、学生在粘贴条形码的时候,位置不符合要求; 3、学生的条形码信息有误,系制作的失误,需及时修正; 4、部分教师对于阅卷系统不能熟练操作; 5、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根据以上答卷中失分现象与原因,概括总结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 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平常积累的知识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如选择题基本都是需要依据相关基 础知识才能确定正确答案,间接考查了有关基础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1)迁移知识的能力差。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景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 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景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是在教材之中的,作答时只需按题目要求,从时间、空间范围上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稍加归纳整理即可。(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一是找不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对有效信息缺乏概括归纳。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设计新问题是高考卷的主要特点,必须加强训练、减少失误。 (3)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首先是概括归纳不够精练、 准确,答案内容多而得分少;其次是分析评价能力差,不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思 考问题,思维角度单一、片面。 (4)审题能力差。审题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而学习能力 的高低最终主要表现在审题能力上。学生审题能力差表现在缺少解答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技巧,如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内容词、条件限制词,如何确定回答 内容的主次、多少,做到详略得当。 3.行文答卷仍缺乏答题技巧 一是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问题的答案要点让人分辨不清;二是无谓的文 字重复;三是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 效果;四是围绕答案的一个方面“揪住不放”,使用大量文字进行阐释和说明, “一条道跑到黑”,无暇顾及其他答案内容。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

2014-2015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四校联考质量分析 枣阳一中高三历史组 试卷分析: 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4小题5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基础知识题与基本技能题的考查都能够兼顾到,又有所创新,整套试卷29题里,有19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10道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2、内容比较丰富,没有超出大纲的要求,命题覆盖范围比较广,题目内容在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分布。其中,中国古代的经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代议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等这些章节中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考试内容没有超出课程标准范围,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 3、整套试卷题量适中,学生一般都能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合理。其中,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的题目占44.83%;难度合适,区分度不合适的占13.79%;难度偏难,区分度合适的占10.34%;难度便易,区分度合适的占17.24%;难度偏易,区分度不合适的占13.79%;而难度偏难,区分度不合适的为0。这些数据表明,这是一套比较成功的试题,没有偏题、怪题等。 4、题型多样化,材料比较新颖,有文字材料题、图表材料题、图片材料题,从题型上看,27题的题型类似于今年高考的41题,侧重于学生批判思维的考查,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 成绩统计及分析: 1、平均分:年级平均分49.34;及格率:19.94%;低分率:19.65%。其中,年级最高分74分,最低分16分。 2、选择题每题2分,其中平均分在1分以上的有第1、2、4、5、8、9、12、14、15、17、18、19、20、21、22、2 3、25题;平均分在1分一下的有第3、6、7、10、11、13、16、24题,有些题目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第三题,错误的同学大多选择的B选项。 3、26题材料分析题涉及近代和现代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总分14分,学生平均得分5.54,得分比较低,说明学生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2019届高三历史24题训练

2019届高三历史24题训练 1.(2018·山西太原二模·24)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2.(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A卷·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4.(2018·安徽高中十校发展共享联盟高三11月联考·1)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官员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反映出() A.周代宗法制已经瓦解B.君主专制制度基本确立 C.官僚政治正在形成中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5.(2018·山东滨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6.(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7.(2018·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10)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 据此推理,宋、郑、吴、秦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8.(2018·广东佛山顺德一模·24)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9.(2018·江西百所名校高三10月阶段性诊断·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48分) 1.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 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 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 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 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B.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C.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D.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2.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3.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 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C.实现了家国一体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4.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 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 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 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019高三历史期中质量分析及工作举措

高三历史期中质量分析及工作举措 11月12日—13日,高三举行了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现总结如下:一、数据分析: 第2次和期中考试历史成绩比较: 结论:数据分析得出,学科排名为最后、平均分下降了接近4分、过一本人数减少了4人、目标生实际入围减少了5名。两次试卷难易度不一样,上次是单科考试,本次第文综考试,平均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一本人数和目标实际入围人数是硬指标,一本人数略有下降,而目标生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说明吻合率下降了。从学科组来看,由中等下降为最后,值得警惕。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在考试时间的分配上不均衡。本次考试是政史地文科综合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无法保证历史学科50分钟应该有的时间。一些同学的12分的论述题是白板,或者为了抢时间字迹潦草,无法保证历史学科的时间和答题质量。 2、选择题过于偏难。可以说是“偏难怪”,个别题目无法实现主干知识的考查,也无法体现价值观的引领,有些选项几乎无法排除不是正确答案。好几个历史成绩优秀的同学错了7—8个,这太不正常了。高考选择题也没这么难,完全脱离了高考难易的尺度,选择题没有达到考查的目的和效果。 3、吻合率差。一些A班目标生的历史成绩还不如B班的。少数目标生参与了培补,但是培补效果没有很好的体现,依然没有达到一本线,我们很困惑。 4、复习进度和考试范围不完全一致。这不是主要的,从考查范围和内容来看,我们的复习进度对这次考试的影响不是很大。 5、历史背记的不牢固、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论述题的得分偏低。 三、历史复习工作举措: 1、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复习课的内容布局上要主干知识+历史拓展+材料分析归纳;复习课的时间分配上要老师讲与学生读、练相结合。 2、认真组织好历史训练。特别是重视选择题和12分论述题的训练。选择题的训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综合测试卷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综合测试卷 24.周人与商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战略上的布局,还重新创立了一套占卜系统,即周易。 文王按照岐山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定了八卦的方位,周公做了爻辞,而无须再通过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这说明 A.周人对思想的控制更加严密B.周人重视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 C.周易比龟甲占卜更有助统治D.周人依靠科学决策夺得了天下 25.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 C.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D.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 26.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表1可知 表1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B.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27.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 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 28.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慘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了

A.国际协商能保障华工的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29.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30.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A.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1.“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 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该会议上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32.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面对公 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儿子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33. 卢梭认为良心和怜悯正是‘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关于人的一个主要原 理是: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据此可知卢梭 A. 利用自然状态遏制极端的私欲膨胀 B.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C. 论证了民主共和政体存在的合理性 D. 基于自然理念对近代文明进行批判 34.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 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1)

2019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 分) 本卷共35 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内服制度D.联姻结盟 25.西汉法律用死刑禁止铁器输出边境,这是因为 A.西汉外贸由政府垄断B.西汉冶铁落后,铁器紧缺 C.铁 器关系国家战略安全D.铁器出口影响丝绸贸易 26.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B.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 27.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B.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农 村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 D.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8.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 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 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29.据《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记载“沈阳事件发生两年以后,人们已看清,当满洲危机可能给列强一个良好时机来巩固战后国际体系时,他们没有把握时机。”这反映出当时 A.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认可B.西方列强不愿日本独霸中国 C. 日本与西方列强达成侵华共识D.日本侵华直接威胁列强的利益 ”这一现象最有30.“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 可能发生在 A.1956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78年 3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