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醛酮反应

醛酮反应

醛酮反应
醛酮反应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附加答案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醛酮的命名、结构、性质;醛酮的鉴别反应;不饱和醛酮的性质 2.熟悉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及其反应活性规律;醛酮的制备 二、知识要点 (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二)醛酮的结构: 醛酮的官能团是羰基,所以要了解醛酮必须先了解羰基的结构。 C=O 双键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所以π电子云的分布偏向氧原子,故羰基是极化的,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中的羰基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氧原子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氧负离子,它较带正电荷的碳原子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所以羰基易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此外,受羰基的影响,与羰基直接相连的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α-H )较活泼,能发生一系列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和α-H 的反应是醛、酮的两类主要化学性质。 1.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影响因素:羰基碳上正电性的多少有关,羰基碳上所连的烃基结构有关,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大小有关。 (1)与含碳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 1氰氢酸: ○2 炔化物 C O C O H C H O 121.8116.5。。sp 2 杂化键 键近平面三角形结构πσC C R O H H ( )δδ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 氧化反应( ) αH 的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卤代反应C O C OH + HCN CN 羟基睛 α

○3 有机金属化合物: (2)与含氮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 11o 胺 ○ 2 2o 胺 ○ 3氨的多种衍生物: (3)与含硫的亲核试剂的加成-------亚硫酸氢钠 产物α-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容易分离出来;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得原来的醛、酮。故此反应可用以提纯醛、酮。 反应范围: 醛、甲基酮、八元环以下的脂环酮。 反应的应用:鉴别化合物,分离和提纯醛、酮。 (4)与含氧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1水 ○ 2醇 醛较易形成缩醛,酮在一般条件下形成缩酮较困难,用12二醇或13-二醇则易生成缩酮。有机合成中用来保护羰基。 2.α-H 的反应(羟醛缩合、交叉缩合、卤仿反应) 醛、酮分子中由于羰基的影响,α-H 变得活泼,具有酸性,所以带有α-H 的醛、酮具有如下的性质: (1)羟醛缩合 有α-H 的醛在稀碱(10%NaOH )溶液中能和另一分子醛相互作用,生成β-羟基醛 ,故称为羟醛缩合反应。 (2)交叉缩合 C O δδ+ R MgX δδC OMgX R H 2O R C OH +HOMgX 无水乙醚C O NaO-S-OH C OH SO 3Na C ONa SO 3H +O 醇钠 强酸强酸盐 白( )R C H ( R' )R C OH H O ( R' ) O +R'' R''OH R C O H O ( R' ) R''OH R''R'' HCl HCl 无水干+H 2O 半缩醛 酮不稳定 一般不能分离出来缩醛 酮 ,双醚结构。 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可分离出来。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 ) ( )NH 2-OH NH 2-NH 2NH 2-NH NH 2-NH-C-NH 2O NH 2-NH O 2N NO 2羟氨 肼苯肼二硝基苯肼氨基脲2,4

高二化学 常见的醛酮羰基的加成反应 练习

《常见的醛酮羰基的加成反应》习题 一、选择题(每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B.醛的官能团是—COH C.甲醛和丙醛互为同系物 D.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 n H2n+2O 2.橙花醛是一种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CH3)2C===CHCH2CH2C(CH3)===CH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C.1 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3. 扑热息痛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剂,结构简式为,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B.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能被氢气还原 D.遇FeCl3溶液呈现紫色 4. 不能由醛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A.HOCH2CH2OH B. C. D. 5.已知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8O,其中含有一个苯环、一个羰基。则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B.1 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二、选择题(每个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7. 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DDT,化合物A是其中的一种,其结构如图。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15H22O3 B.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显紫色 C.1 mol A可以与1 mol NaOH反应 D.1 mol A最多与1 mol H2加成 8. 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有关其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使溴水退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B.在一定条件下与H2充分反应生成2-丙醇 C.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D. 与HCN反应后的产物中有两种官能团

醛,酮结构对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影响

大学化学 第15卷 第2期2000年4月 醛、酮结构对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影响 许 申 鸿 (青岛大学化学系 山东266071) 醛、酮分子中都含有活泼的羰基,亲核加成是醛酮最重要、最典型的反应之一。其反应历程为: 式中R为H或烃基,Nu为亲核试剂。这两种历程,决定反应速率的关键步骤均为Nu对羰基的进攻[1~3]。因此,羰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Nu的性质对加成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均有影响。但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亲核试剂对不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就只有羰基化合物的结构了。国内有机化学教科书[3~7]一般都是从两方面论述羰基反应活性的:①电子因素:当羰基碳上连有给电性基团(如烷基、芳基等)时,由于中心碳原子的电正性减小,从而降低了它的亲电能力,使反应活性下降。另一方面,给电作用还强化了过渡态中氧上发展出来的负电荷,使过渡态能量增加而不利于反应的进行。相反的,当羰基碳上连有吸电基团(如F3C—等)时,则会使反应速度加快。②空间因素:由于从反应物到过渡态及产物,羰基碳由sp2杂化变为sp3杂化,反应中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特性。在反应过程中,R基会被越来越近地挤在一起,非键张力使过渡态内能增加,不利于反应的进行。故当R基的体积增大时,反应速率迅速下降。当然,Nu体积增大,同样也会降低反应速率。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影响,可以得出一般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次序: 以上论述,对于一般脂肪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比较是足够的。例如根据上述讨论,很容易给出下列各组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①CF3CH2CH O>CH3CH2CH O>CH3C OCH2CH3 >CH3CH2C OCH2CH3;②ArCH2C OR>ArC OR>Ar2C O。 可是对于环酮来说,前面的讨论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完善。例如,如何比较下两组酮①环己酮与CH3C OCH2CH2CH3;②环己酮与环丁酮的反应活性呢?对此,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常会感到困难,不知该如何去分析解答。因为仅从上述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去考虑,显然是不够的,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我们先来讨论例①。由于烷基的供电子能力差别甚小,因此,这两个 54

大学化学醛与酮的性质和反应

大学化学醛与酮的性质和反应 §分类、命名及其物理性质 分类和命名 1、分类 2、普通命名法 (1)醛 可由相应醇的普通名称出发,仅需将名称中的醇改成醛。 (2)酮 在酮字的前面加上所连接的两个烃基的名称。(与醚命名相似) 3、系统命名法 a)选主链——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b)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及名称写在醛酮名称前面,并注明酮分子中羰基的位置。物理性质 1、物态 甲醛为气体,其他C 12及以下脂肪一元醛酮为液体,C 12 以上的脂肪酮为固体。 2、相对密度

脂肪族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于1。 3、沸点 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沸点:醇>醛、酮>醚>烃 原因:a、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b、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 4、水溶性 由于醛酮的羰基氧原子能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所以低级醛酮能溶于水。其它的醛酮的水溶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高级醛酮微溶或不溶于水,而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Ⅰ——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的结构 1、羰基的结构 2、亲电和亲核反应活性 羰基中的碳氧双键由于电负性O>C,因此π电子云靠近氧的一端: 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具有亲电性,易于和亲核试剂反应。 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具有亲核性,易于和亲电试剂反应。 但是带负电荷的氧比带正电荷的碳原子稳定。

总之,易于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3、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 ①羰基活性的影响 X=吸电子基,羰基碳正电荷↗,反应速度↗(平衡常数K c↗); X=推电子基,羰基碳正电荷↘,反应速度↘(平衡常数K c↘)。 ②亲核试剂因素 对于结构相同的醛酮,试剂的亲核性愈强,反应愈快(平衡常数就愈大)。 如亲核性:HCN>H 2 O ③空间效应的影响 因而羰基碳原子如果连有较大基团时,则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4、亲核加成反应活性 a)决定于羰基碳上的正电性δ+↗,则反应↗ b)决定于空间效应空间位阻↗,则反应↘ 反应活性: ①空间效应:HCHO>CH 3CHO>ArCHO>CH 3 COCH 3 >CH 3 COR>RCOR>ArCOAr? 醛的活性大于酮;脂肪族醛、酮大于芳香族醛、酮。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反应机理二

醛酮反应机理二(附答案) 1.酸性条件下手性醛酮的消旋化 R R 12 C R R 1 H R 2 *H + (±)or (+)(-) 2. 酸催化卤代 碱催化卤代 X , X = Cl, Br, I 3. 卤仿反应机理(碱催化卤代) 3 C C X 3 C R C H X 3 C R + OH X = Cl, Br, I

4.羟醛缩合机理 羟醛缩合产物的分解机理(羟醛缩合的逆反应) 5.酸催化下的羟醛缩合机理: CH3CH3 O 2 H3 H3 CH CH3 + 2 Al[O(CH3)3] 3 O O OH O Cl HCl (Lewis 酸催化) 6. Mannich反应(胺甲基化反应) CH 2 R' +CH2O H +CH R' 2N H

1酸催化过氧酸氧化 —— 生成酯 ( Baeyer-Villiger 反应)(“O ”如何插入C -C 键)“O ”插入取代基多的基团一边(取代基多的基团易迁移) R 1 R 2 R 1 R 2R 1 2 2.Wolff-Kishner 还原酮羰基至亚甲基机理 R R' O R CH 2 R'NH -NH , Na N 2 + 3. Meerwein-Ponndorf 还原反应 (i-PrO)Al CH 3CHOHCH 3(过量) O R'(H) R OH R'(H) 4. 醛酮被金属还原至醇或二醇 Na or Li R R'(H) R C OH R' R C OH R' R R' O 2Mg (Hg) 5.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

R 浓 OH R R CH 2 OH +H + R COOH + R CH Ph H O O OH Ph C O 7. Benzoin 缩合反应(安息香缩合反应) 8.Wittig 反应: Ph 32 +R 2+Ph 32

原创——醛、酮化学反应归纳

原创——醛、酮化学反应归纳 醛、酮化学反应归纳 一、与RMgX加成 甲醛产生一级醇,其他的醛生成二级醇。 酮生成三级醇。 羰基两旁的基团太大 时,酮不能正常地反应。 会发生烯醇化反应或还原 反应: 烯醇化反应: 还原反应: 当格式试剂反应结果不好时,用烷基锂反应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Cram规则一:大基团L与R呈重叠型,两个较小的基团在羰基两旁呈邻交叉型,与格式试剂(包括氢化铝锂等)反应时,试剂从羰基旁空间位阻较小的基团S一边接近分子,故(i)是主要产物,(ii)为副产物。

R与L处于重叠型为最有利的反应时的构象。 二、与HCN反应(碱性条件下) 生成的,—羟基腈可用于制备,—羟基酸,羟基酸可进一步失水变为,,,—不饱和酸(如有机玻璃)。 氢氧根可以增加氰离子的浓度,但碱性不能太强。 该反应符合Cram规则一。 Cram规则二:当醛、酮的,—C上有—OH,—NHR时,由于它们能与羰基氧形成氢键,反应物主要为重叠型构象,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时,亲核试剂主要从S基团的一侧进攻。 Strecker(斯瑞克)反应:羰基化合物与氯化铵、氰化钠生成,—氨基腈、再水解制备,—氨基酸的反应 三、与炔化物的反应 四、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A、与NH或RNH反应(与一级胺生成亚胺,又称西弗碱)(弱酸性条件) 32

亚胺在稀酸中水解,可得原羰基化合物与胺: 故该反应可用来保护羰基。 B、与RNH反应(生成烯胺) 2 要使反应完全,需将水除去。 在稀酸水溶液中烯胺可水解得到羰基化合物与二级胺。 可发生氮烷基化与碳烷基化反应。 C、与氨衍生物的反应 a.与羟胺的反应(生成肟) 肟与亚硝基化合物发生互变异构。 亚硝基化合物与酮肟的互变异构: 亚硝基化合物与醛肟的互变异构: 亚硝基化合物在没有,氢时是稳定的,有,氢时有利于平衡肟。肟的Z构型一般不稳定。 Beckmann(贝克曼)重排反应:酮肟在酸性催化剂中重排生成酰胺的反应

醛、酮练习题精选答案

醛酮跟踪训练 【基础回顾与拓展】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二醛和H2加成: (2)苯甲醛催化氧化: (3)CH3CH2CHO和新制Cu(OH)2的反应: (4)乙二醛和银氨溶液反应: 【巩固与训练】 考点一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 B.所有醛都会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 n H2n O的通式 D.甲醛在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2.(双选)CH3CH(CH3)CH2OH是某有机物的加氢还原产物,该有机物可能是( ) A.乙醛同系物B.丙醛的同分异构体C.CH2=C(CH3)CH2OH D.CH3CH2COCH3 3.一氧化碳、烯烃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烯烃的醛化反应,又叫羰基的合成。由乙烯 可制丙醛:CH2=CH2+CO+H2? ?催化剂CH3CH2CHO,由丁烯进行醛化反应也可以得到醛,在它的 ?→ 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醛的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考点二醛酮的化学性质 4.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它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C.它可使溴水褪色 D.它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的结构简式是C10H20O

5.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香料。 (1)写出丙酮与氢氰酸(HCN)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HCHO B.HCOOH C.CH3C-CH2CH3 D.HCOOCH3 (3)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且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最重要的原料,它的分子式为C10H16O。 考点三醛基的检验 6.某学生用1mL 2mol/L的CuSO4溶液与4mL 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mL4%的CH3CHO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乙醛量太少 B.硫酸铜量少 C.NaOH量少 D.加热时间短 7.下列有关银镜反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试管先用热的烧碱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 B.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硝酸银溶液,配得银氨溶液 C.可采用水浴加热,也可直接加热 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 考点四醛的有关计算 8.某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得到21.6g银,再将等量的醛燃烧生成了5.4g水,则该醛可能是() A.丙醛 B.丁醛 C.乙醛 D.丁烯醛 9.下列各组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的是() A.甲醛和甲酸甲酯 B.乙烷和乙醇 C.苯和苯甲酸 D.乙烯和环丙烷 考点五拓展提升 10.1,5-戊二醛(简称GA),是一种重要的饱和直链二元醛。2%的GA溶液具有广谱、高效、无刺激、无腐蚀等特点,对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完整版)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羰基化合物包括醛、酮、羧酸及衍生物和 5.1羰基的结构 CO 2。 C O 亲电中心羰基碳的活性较大,易被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 5.2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5.2.1 HCN 的加成 反应为碱催化。 v k[ CO ][CN ] 快 OH - + HCN CN - + H 2O 、f 慢 \ H 2O \ /OH CNJ / = O — /C 、b +0H - / CN / CN 酮正向反应的趋势较小(空阻大) 二、亲核加成反应的一般特点 1 .反应可以被酸或碱催化 酸催化可提高羰基的亲电活性。 碱催化提高亲核试剂的亲核性。 活性.Nu - > Nu — H 2?多数醛酮的亲核加成为可逆反应,用于分离与提纯。 5.2.2影响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 一、羰基化合物的结构 1 .电子效应 羰基碳的正电性越大,亲核加成速度越大,反应活性越大。羰基碳所连的吸电基( 加成反应的活性增加,而供电基( +I , +C )则使其活性降低。 活泼顺序: Nu —H + OH Nu - + H 2O C=O + C = O H — C +—OH -I , -C )使其亲核

50% ClCHO > HCHO > RCHO > CH 3COR > RCOOR' > RCONR' 2 > RCOO (1)-共轭效应(增加其稳定性);(2) +C 效应(降低羰基碳的正电性);(3)加成产物失去共轭 能,反应活化能高;(4 )产物的张力大幅增加。 2.立体效应 、试剂的亲核性 对同一羰基化合物,试剂的亲核性越大,平衡常数越大,亲核加成越容易。 1 .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比起共轭酸(中性分子)的亲核性强。 OH ->H 2O, RO ->ROH 。 2?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亲核性强。 HCN>H 2O (极性与电负性)。 3?同周期元素的负离子的亲核性与碱性大小一致; R 3C ->R 2N ->RO ->F - 4?同一主族元素的负离子的亲核性与可极化度大小一致。 l ->Br ->CI ->F - 5.2.3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一、非手性的羰基化合物的加成 前(潜)手性分子 结果得外消旋化产物 、手性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方向遵守 Cram 规则,得立体选择性的非对称异构体产物。 -I > +C 什C ) 什C,空阻) (+C > -I) 什 C) 活性极低 O II H > CH 3—C —H O II >CH 3—C —CH 3 > O O II II O >CH 3CH 2-C-CH 2CH 3> Ph-C —Ph R Nu R#、o - R Nu R'/ OH 50% dl R R ,Z Q C x Nu R R'Z OH C ? Nu R O ) 张力增加 O

有机化学实验十二-醛和酮的鉴定

实验十二醛和酮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醛、酮的特征反应,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 1.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 三.实验装置和药品: 主要实验仪器: 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烧杯锥形瓶布氏漏斗 抽滤瓶pH试纸水浴装置 主要化学试剂: 2,4—二硝基苯肼试剂乙醛水溶液丙酮苯乙酮稀硫酸浓硫酸95%乙醇5%硝酸银浓氨水甲醛苯甲醛铬酸试剂NaHSO3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溶液正丁醛Schiff试剂托伦试剂费林试剂(I 和II)淀粉溶液脱脂棉浓H2SO3 四.实验原理: (1)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可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亚硫酸氢钠、羟胺、氨基脲等羰基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所得产物经适当处理可得到原来的醛酮,这些反应可用来分离提纯和鉴别醛,酮。 醛和酮在酸性条件下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黄色、橙色和橙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沉 2,4—二硝基苯腙是有固定熔点的结晶,易从溶液中析出,即可作为检验醛,酮的定性试验,又可作为制备醛,酮衍生物的一种方法。 (2)鉴于醛比酮易被氧化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氧化试剂可以区别,区别醛,酮的一种灵敏的试剂是Tollens试剂,它是银氨络离子的碱性水溶液,反应时醛被氧化成酸,银离子被还原成银附着在试管壁上,故Tollens试验又称银镜反应。 RCHO+2Ag(NH3)2+OH- ——→2Ag↓+RCO2NH4+ H2O + 3NH3 铬酸试验也可用来区别醛,酮,由于铬酸在室温下很容易将醛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溶液由橘黄色变成绿色,酮在类似条件下不发生反应。 3RCHO+H2Cr2O7+3H2SO4——→3RCO2H+Cr2(SO4)3+4H2O 橘黄绿色 由于伯醇和仲醇也咳被铬酸氧化,因此铬酸试验不是鉴别醛的特征反应,只有通过用2,4-二硝基苯肼鉴别出羧基后,才能用此法进一步区别醛和酮。 (3)一个鉴别甲基酮的简便方法是次碘酸钠试验,凡是有CH3CO—基团或其它易被次碘酸钠氧化成这种基团的化合物,如CH3—CH—均能被次碘酸钠作用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RCOCH3+3NaIO——→RCOCI3+3NaOH RCOCI3+NaOH——→RCOONa+CHI3(黄) (4)Fehling试剂是由等体积的CuSO4溶液(Fehling I)和酒石酸钾纳的NaOH溶液(Fehling II)组成的。醛跟氢氧化铜反应(也裴林反应):Cu(OH)2的碱溶液,能把脂肪醛氧化为羧酸,同时Cu(OH)2被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也是检验醛基的一种方法。 CuSO4+2NaOH→Cu(OH)2↓+Na2SO4

醛,酮的反应与制备

醛,酮的反应与制备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与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α-H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1.与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 (1)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①与有机金属(格里雅试剂,烷基锂)反应,继而水解后得到各种各样的醇 ②与氢氰酸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与醛,酮生成α-羟基腈 ③与炔化物加成继而水解生成炔醇 ④威梯希反应醛,酮和磷的内鎾盐生成烯烃 (2)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①与水的反应 ②与醇反应,得到的产物称为半缩醛,半缩酮,酸性条件下,与醇继续反应生成缩醛,缩酮。 (3)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①与羟胺反应生成肟 ②与肼或氨基脲反应,产物分别是腙和缩胺脲 ③与伯胺反应生成亚胺;与仲胺反应生成烯胺;与叔胺不反应 ④与未取代的氨反应产物复杂 R C R O+H2N-Y R C R N-Y H 2O + H2N-Y = H2N-OH, H2N-R, H2N-NHCONH2, H2N-NHC6H3(NO2)2-2,4

(4)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 ①与亚硫酸氢钠反应 ②与硫醇反应 2.α-H的反应 (1)α-H的酸性:羰基式与烯醇式的互变 (2)α-H的卤代:与卤素自动生成α-卤代产物,副产物卤化氢起催化作用 (3)羟醛缩合:在碱存在下,醛发生分子间的缩合反应生成β-羟基醛,为羟醛缩合反应。相似条件下,酮也可以发生缩合。(4)曼尼希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活泼氢的醛,酮等,可以与甲醛,胺共同作用生成β-氨基醛,酮。 3.氧化与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醛被过酸氧化得到羧酸,酮被过酸氧化得到酯,这种反应叫做拜耳-维利格反应。 (2)还原反应: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加氢,或使用还原剂如硼氢化钠,氢化铝锂等还原为醇。酮还可以使用金属钠在乙醇钠中还原得到仲醇,而醛在弱酸环境中用铁粉或锌粉还原。用金属钠或镁汞齐在非质子溶剂中还原酮,得到双分子还原产物邻二醇。醛,酮的羰基可以被锌汞齐在盐酸中还原为亚甲基,叫做克列门森还原法。在高温高压和碱存在下,使用肼做还原剂,醛,酮的羰基也可以被还原成亚甲基,叫沃尔夫,凯西纳尔还原法。 (3)康尼查罗反应:没有α-H的醛在碱性条件下,一分子被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