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室侧壁计算书

地下室侧壁计算书

地下室侧壁计算书
地下室侧壁计算书

地下室侧壁计算书

条件:1、土质参数:容重γ=18kN/mm,浮容重γ` = 11kN/mm,静止土压力系数K=0.50,地下水位设防高度为=1920mm;

2、地下室参数:覆土层厚h1=0mm,地下室侧墙计算跨度Lo=4550mm,临水面保护层为50mm;

地面堆载q=10kN/mm,侧壁厚度d=300mm,截面有效高度ho=250mm

3、材料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c=16.7 N/mm,钢筋抗拉强度为fy=360N/mm ;

计算:1、荷载计算,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6.2] 堆载折算为土压力q1=K×q=0.50×10=5.00kN/mm

地下水位以上土压力q2=K×γ×(h1+h2)=0.50×18×(0.00+2.63)=23.67kN/mm

地下水位以下土压力q3=K×γ`×h3=0.50×11×1.92=10.56kN/mm

水压力q4=γw×h3=10×1.92=19.20kN/mm

2、支座弯距计算,按单向板底端固定顶端简支计算,查静力计算手册

m1=q1×Lo/8=5.00×4.55/8=12.94kN.m

m2=q2×Lo/15=23.67×4.55/15=32.67kN.m

m3=q1×Lo/15=10.56×4.55/15=14.57kN.m

m4=q1×Lo/8=19.20×4.55/15=26.50kN.m

3、强度计算:土压力及水压力均按恒载考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6.2],按支座调幅计算

m=0.80×1.35×(m1+m2+m3+m4)=93.62kN.m

ξb=0.8÷{1+360÷[20000×(0.0033-<35-50>×0.00001)]}=0.5257 《砼》规公式7.1.4

x=ho-√(ho-2×m/α1/fc/b)=250-√(250-2×93.62×1000000/1/16.7/1000) 《砼》规公式7.2.1-1

=23.53mm<ξb×ho=131.43mm

As=α1×fc×b×x/fy 《砼》规公式7.2.1-2

=1×16.7×1000×23.53/360=1,092mm

4、裂缝计算:

弯距标准组合Mk=m1+m2+m3+m4=12.94+32.67+14.57+26.50=86.68kN.m

实配钢筋为:18@100钢筋面积As=2,545mm

带肋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υ=1.0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2.1

对矩形截面的受弯构件:Ate=0.5×b×h=0.5×1000×250=150000mm

ρte=As/Ate=2,545/150000=0.0170

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Mk/(0.87×ho×As)

=87×1000000/(0.87×250×2,545)=157 N/mm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1.1-0.65×ftk/ρte/σsk

=1.1-0.65×2.2/0.02/157/=0.5618

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2.1×0.5618×157×(1.9×50+0.08×18/0.02)/200000=0.1662mm

雨水蓄水池容积计算书

按设计规范,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本设计的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70%,其对应的设计日降雨量为11.6mm,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按下式计算:W=10φc h y F 式中W ——雨水储水池容积,m3 ; φc——雨量径流系数;取0.4 h y——设计日降雨量,mm/d ;取11.6mm F ——汇水面积,hm2,为4.0hm2。 则: W=10×0.44×11.6×4.0=204.16m3 按设计规范,屋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2-3mm径流厚度,地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3-5 mm径流厚度,初期径流弃流量按下式计算:W i=10×δ×F W i——初期弃流量,m3 ; δ——初期径流厚度;取3mm; F ——汇水面积,h㎡。 则: W i=10×3×4=120m3 则本设计蓄水池的体积为:V=W-W i=84.16m3

根据甲方提供资料,本次项目占地面积69000㎡,绿化率35%,即绿化占地面积约24150㎡,道路及车库面积为31211㎡;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提供全部的绿化浇灌用水和30%的冲洗道路及车库用水,计算如下: 查《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定额都取为2.5L/㎡.d,则依据下式计算: Q=q×s/1000 式中:Q——日用水量 q——用水定额 则绿化浇灌日用水量: Q1=2.5×24150/1000=60.38m3/d 道路浇洒日用水量: Q1=2.5×31211/1000=78.02m3/d 雨水收集系统存储可回用蓄水天数为3—7天,本设计取3天,则雨水收集模块容积为: W=3×(78.02×0.3+60.38)=251.34m3 清水池容积取日用水量的25%—30%,本设计取25%,则清水池容积为:w=0.25×(60.38+78.02×0.3)=20.85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

WQ1计算书 条件:1、土质参数:容重γ=18kN/mm ,浮容重γ` = 11kN/mm ,静止土压力系数K=0.50,地下水位设防高度为4400mm; 2、地下室参数:覆土层厚h1=800mm,地下室侧墙计算跨度Lo=3400mm,临水面保护层为50mm;地面堆载q=10kN/mm ,侧壁厚度d=285mm,截面有效高度ho=235mm 3、材料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c=16.7 N/mm ,钢筋抗拉强度为fy=360N/mm ; 挡土墙荷载工况示意图 计算:1、荷载计算,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6.2] 堆载折算为土压力q1=K×q=0.50×10=5.00kN/mm 地下水位以上土压力q2=K×γ×h1=0.50×18×0.80=7.20kN/mm 地下水位以下土压力q3=K×γ`×(h2 + h3)=0.50×11×(1.00+3.40)=24.20kN/mm 水压力q4=γw×(h2 + h3)=10×(1.00+3.40)=44.00kN/mm 2、支座弯距计算,按单向板底端固定顶端简支计算,查静力计算手册 m1=q1×Lo /8=5.00×3.4 /8=7.23kN.m m2=q2×Lo /15=7.20×3.4 /15=5.55kN.m m3=q1×Lo /15=24.20×3.4 /15=18.65kN.m m4=q1×Lo /8=44.00×3.4 /15=33.91kN.m 3、强度计算:土压力及水压力均按恒载考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6.2],按支座调幅0.8计算 m=0.8×1.35×(m1+m2+m3+m4)=70.56kN.m ξb=0.8÷{1+360÷[20000×(0.0033-<30-50>×0.00001)]}=0.5283 《砼》规公式7.1.4 x=ho-√(ho -2×m/α1/fc/b)=235-√(235-2×70.559928×1000000/1/14.3/1000) =22.03mm<ξb×ho=124.15mm As=α1×fc×b×x/fy =1×14.3×1000×22.03/360=875mm ,根部实配 12@75,As=1508,承载力满足要求。 4..裂缝计算:地下水位取常年水位,根据勘察报告取为黄海高程4.0m 条件:1、土质参数:容重γ=18kN/mm ,浮容重γ` = 11kN/mm ,静止土压力系数K=0.50,

采光顶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 采光顶钢结构 施 工 案 建设单位: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上海高新铝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O一五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一、概况 二、编制依据 第二章施工目标及现场准备--------------------------------------------------------------4 一、工期、质量及安全目标 二、人员及机械配备 第三章钢结构制作加工、现场安装-----------------------------------------------------6 一、钢结构制作及加工 二、现场安装施工 第四章脚手架搭设案--------------------------------------------------------------------13 一、脚手架材料选用 二、脚手架的搭设 三、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四、脚手架的验收、使用、维修 五、脚手架拆除 六、脚手架计算书 第五章吊装案

-----------------------------------------------------------------------------22 一、安装流程 二、吊装准备 三、主要构件重量及吊机选型 四、钢丝绳选用 五、安装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25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26 一、现场安全目标 二、危险源及防护措施 三、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四、脚手架安全管理与使用注意事项 五、事故应急预案及危险源分析 附:脚手架搭设示意图、现场吊装平面示意图

事故池施工组织设计

事故池施工方案 根据结构图纸,准备施工方案,提供地下开挖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确保地基施工安全、合规。 施工测量放线 ◆工程定位测量:根据应急处理事故池改造项目平面图,由建设单位对该事 故池工程定位核定,并由项目部专业放线人员对事故事故池轴线、外边线 进行定位并做好隐桩设置,隐桩点应远离基槽,并进行保护。根据控制点 布设施工场地,在施工场地确定下建立测量控制网,这样就可以根据测量 控制网进行施工,施工完后根据控制网将各个轴线控制点标在基坑边,并 打控制桩作为灰土回填控制线,用引桩点进行复核,以后每层灰土施工前 都要由专业放线人员根据基础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将轴线上返至设计底标 高,在碾压灰土后进行各层施工放线。施工轴线在浇筑砼垫层后,用墨线 弹在砼上,钢筋工、木工方可施工。 ◆根据施工图纸设计标高,引测标高点由业主、及施工方共同进行确认。并 将这一点标在永久建筑物上,用于沉降观测和施工。设置固定点2处,标 高测定在围墙上,并用红笔做好标注。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将控制标 高点由士0.000引测至基坑内,并在基坑边打桩保护好,做为灰土垫层浇 筑标高控制点。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钢板桩及土方开挖工程 施工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开挖之前在基坑四周进行钢板桩围护施工及基 坑坑底加密注浆施工、等待桩基施工完毕,检测合格、保养期达到,进行开 挖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m×8m,开挖深度为4m,长宽方向各放坡1.5m;并对 施工机械班组进行技术、安全、文明施工交底。施工时,本工程采用机械开 挖与人工开挖交替进行,基础开挖深度为相对标高。开挖完成后,由设计、 建设、施工方共同验槽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水厂计算书

一、设计原始资料 1.源水水质资料: 2.石英砂筛分曲线: 3.厂区地形图(1:500) a=130m,b=170m,水厂所在地区为粘土地区,厂区地下水位深度4.41米,地面标高175.3m,主导风向西南风。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8.8万m3/d。

二、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 1.设计规模 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8.7万m3/d,水厂的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 水厂设计水量为:Q 0=1.05Q d =1.05×87000=91350 m3/d 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水厂处理工艺流程框图(构筑物): ↓ ↓ ↓ ↓ ↓ ↓ ↓ ↓

三、配水井设计计算 1.配水井设计规模为3806.25m3/h=1.06m3/s。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 取T=2.5min取,则配水井有效容积为W=QT=3806.25×2.5/60=168.6m3。2.进水管管径D1=1100mm,v=1.13m/s,在1.0m/s-1.2m/s范围内。进水从配水 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q=1.06/2=0.53m3/s。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3.堰上水头H: 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q=0.53m3/s=530L/s,一般大于100L/s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s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取0.5m)。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 3/2 q 式中q——矩形堰的流量,m3/s; m——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m=0.42; b——堰宽,m,取堰宽b=6.28m; H——堰上水头,m。 则有: H=0.1m 4.堰顶宽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B/H<0.67时,属于矩形薄壁堰。取B=0.05m,这时B/H=0.5(在0~0.67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5.配水管管径D2=900mm,v=0.84m/s,在0.8m/s-1.0m/s范围内。配水井外径 为6m,内径为4m,井内有效水深H =5.9m,考虑堰上水头和一定的保护高度, 取配水井总高度为6.2m。 四、混合工艺设计及计算 1.混合器设计: 混合采用管式混合,设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50m,设计流量

人防地下室计算书

XXXXXX工程人防地下室计算书

目录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二、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 (3) 三、结构设计计算书 (3) 2.1顶板 (3) 2.1.1恒荷载 (3) 2.1.2活荷载 (3) 2.1.3 战时荷载 (3) 2.1.4 顶板计算 (4) 2.2梁 (6) 2.2.1符号说明 (6) 2.2.2内力计算及配筋 (7) 2.3柱 (12) 2.3.1符号说明 (12) 2.3.2内力计算及配筋 (14) 2.4侧壁 (15) 2.5底板 (20) 2.6基础计算 (22) 2.6.1荷载组合公式 (22) 2.6.2符号说明: (24) 2.6.3内力及配筋 (24) 四、地下室抗浮验算 (29)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11.7米,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地下一层为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工程,人防地下室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地下室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式结构。地下室外墙、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其它构件混凝土等级为C30。 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形式,地基载力特征值140KN,本工程地下水位较深,故不需考虑底板抗浮设计。 二、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三、结构设计计算书 2.1顶板 2.1.1恒荷载 覆土自重:(覆土厚度1000mm)20×1=20.02 kn m。 / 2.1.2活荷载 室内顶板取3.02 kn m。 / 2.1.3 战时荷载 常规武器爆炸在地下室顶板产生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玻璃雨棚计算书

玻璃雨棚计算书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巴东县山城汽车商贸中心商住楼幕墙工程 玻璃雨篷 设计计算书 设计: 校对: 审核: 批准: 武汉创高幕墙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

目录

钢结构雨篷设计计算书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1幕墙及采光顶相关设计规范: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9 《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建筑玻璃采光顶》 JG/T231-2007 《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 JG/T342-2012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DGJ08-56-2012 1.2建筑设计规范: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T17740-1999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高处作业吊蓝》 GB19155-2003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JGJ/T97-201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0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JG160-2004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CECS154: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1.3玻璃规范: 《镀膜玻璃第1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GB/ 《镀膜玻璃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 GB/ 《防弹玻璃》 GB17840-1999 《平板玻璃》 GB11614-2009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水池、筒仓有限元整体计算模型

水池、筒仓有限元整体计算模型 谢靖中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 水池、筒仓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类构筑物,具有不同于其他土木工程结构的受力特点: 1、刚度大,对变形敏感。相对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完全由混凝土壁板组成的水池筒仓,其结构的刚度大,因此温度等变形产生的荷载效应也大,结构对变形敏感。 2、荷载工况多,荷载作用形式复杂。常见的荷载即有结构自重、使用活荷载、内部储料表面压力、外部土压力、预应力、内外温差、动土压力、动水压力、风荷载等。此外还可能有季节温差、基础变形内力、内部气压等。这些荷载产生复杂的内力作用,例如贮料表面压力,不但产生竖向作用,而且产生水平作用。 3、结构本身为复杂的空间体。纵横交错、多向重叠的壁板、顶板,组成复杂的空间体,在复杂荷载作用下,产生纷繁复杂的内力效应。对于水池筒仓,由荷载计算内力的过程尤为复杂。 4、截面设计复杂。多种荷载作用,按不同要求进行荷载荷载,荷载组合类型多。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各仓、各池储料压力的不同时作用的荷载互异的情况,则荷载组合的类型成倍增加。壁板均为双向受力,并且两个方向均需按偏压、偏拉计算配筋。 现有针对水池、筒仓的设计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种离散化的、针对局部结构(或单个构件)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采用理想化的边界条件。对单个壁板边支承,理想为简支、嵌固、或弹性支承。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板边支承均为弹性支承,支承刚度值是受相邻壁板、底板、顶板影响的复杂值,甚至同一条边不同部位的刚度值都不相同。 2、未考虑整个结构的协同作用。一个方向的壁板的侧向压力,在另外方向的壁板中产生轴向力,轴向力值的大小受壁板、底板的相对刚度值影响,并且轴力沿高度不均匀分布。一个仓室的内部水压,会在相邻壁板中产生次生弯矩和轴力。尤其是内外温差产生的内力,更是结构整体协同变形的结果。采用单个壁板的计算方式,很难精确计算这些复杂内力。 结构计算的方法,是与当时的技术条件相适应的,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相对于多高层建筑结构,水池筒仓的有限元计算,对软件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壁板需要有限元剖分,水池筒仓的计算量大。一般体量的水池筒仓,其计算模型即超过数万节点,这已经超过早期基于一维变带宽技术的有限元软件的最大解题容量。在这种条件下,对水池筒仓进行整体有限元计算是很困难的。现代稀疏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基于微机的有限元软件能达到数十万节点的计算容量,这为水池筒仓的整体有限元计算,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作者所开发的通用建筑结构STRAT软件,具有基于稀疏存储技术的大容量求解器,和较为完善的全三维空间建模的功能,具备对水池筒仓进行有限元整体计算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水池筒仓的设计,取得很好的效果。 水池筒仓的整体有限元计算,对结构模型建立、计算单元的选取、边界条件的设置、加载的方法,都与此前常用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将根据STRAT软件在水池筒仓中的应用实践,介绍水池筒仓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合理选取。 一、计算单元 水池筒仓的结构构成主要的是壁板、底板和顶板,较为合理有限元计算单元是壳单元。壳单元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1、地下室外墙(DWQ1)计算 主动土压力系数Ka取0.5 土重度r=18KN/m3无地下水地下室9.9m深 按单向板计算 主动土压力q土=rHKa=18x0.5x9.9=89.1KN/m 地面荷载产生侧压力q活=10x0.5=5KN/m ①竖向配筋计算 计算简图 三种压力产生的弯矩

①地下二层弯矩 支座基本组合弯矩值M C=(Ms+Mw)x1.27+1.4xMm=168.6KN·m 支座准永久组合弯矩值M Cq=Ms+Mw+0.5Mm=129.9KN·m 跨中基本组合弯矩值M BC=(Ms+Mw)x1.27+1.4xMm=81N·m 跨中准永久组合弯矩值M BCq=Ms+Mw+0.5Mm=61.9KN·m ②地下一层弯矩 支座基本组合弯矩值M B=(Ms+Mw)x1.27+1.4xMm=147.1KN·m 支座准永久组合弯矩值M Bq=Ms+Mw+0.5Mm=106.4KN·m 跨中基本组合弯矩值M AB=(Ms+Mw)x1.27+1.4xMm=67.2N·m 跨中准永久组合弯矩值M BCq=Ms+Mw+0.5Mm=46.2KN·m 假设壁厚地下二h2=350,地下一h1=300,混凝土强度C35 (1)地下二层配筋 地下室外墙外侧查表可知选筋C16@100的裂缝(0.20mm)和承载力弯矩分别为134.76KN·m、233.2KN·m,大于支座计算准永久弯矩129.9KN·m和基本组合弯矩168.6KN·m,满足要求。且配筋率0.574%,合适。 地下室外墙内侧侧查表可知选筋C12@100的裂缝(0.20mm)和承载力弯矩分别为91.61KN·m、122.1KN·m,大于支座计算准永久弯矩61.9KN·m和基本组合弯矩81KN·m,满足要求。且配筋率0.323%,合适。 ∴外侧钢筋选配C16@100 As=2011mm2/m

采光顶计算书

威海路住宅区采光顶 计算书 计算人: 校对人: 审核人: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远装饰设计工程

目录 1 设计依据 (1) 2 计算简图 (1) 3 荷载与组合 (2) 3.1 节点荷载 (2) 3.2 单元荷载 (2) 3.3 其它荷载 (4) 3.4 荷载组合 (5) 4 力位移计算结果 (5) 4.1 力 (5) 4.1.1 最不利力 (5) 4.1.2 力包络及统计 (9) 4.2 位移 (14) 4.2.1 组合位移 (14) 5 设计验算结果 (21) 5.1 设计验算结果图及统计表 (21) 5.2 设计验算结果表 (24)

1 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钢结构焊接规》(GB50661-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2 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圆表示支座,数字为节点号)

单元编号图3 荷载与组合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 3.1 节点荷载 3.2 单元荷载 1) 工况号: 0 *输入的面荷载: 面荷载分布图:

面荷载序号 1 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 2) 工况号: 1 *输入的面荷载: 面荷载分布图: 面荷载序号 1 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

植筋深度计算

本工程植筋范围:1)扶壁柱接长植筋;2)外挡墙水平钢筋植筋;3)消防水池钢筋混凝土墙水平钢筋植筋;4)消防水池钢筋混凝土梁纵筋植筋;5)车道与外挡墙加固桩相交处车道斜板植筋;6)抗水板与加固桩相交处板植筋;7)外挡墙局部在加固桩上竖向钢筋植筋。 1扶壁柱接长植筋 柱配筋1218,偏心受压构件,单根钢筋按受力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2.2条计算: s ae N a l l ??= 其中: bd y spt s f df l /2.0α==××d ×360/= 扶壁柱接长,则:T w br N ????==××=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则:ae ?= =a l ×==484.6mm 柱接长钢筋植筋深度可取500mm 。 2外挡墙水平钢筋植筋 挡墙配水平筋14@120,压弯构件,外侧受拉,内侧受压。 外侧受拉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2.2条计算: s ae N a l l ??= 其中: bd y spt s f df l /2.0α==××d ×360/= T w br N ????==××=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则:ae ?= =a l ×==326.5mm ,取=a l 350mm 内侧受压钢筋植筋最小锚固长度可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2.2条基本锚固深度计算: bd y spt s f df l /2.0α===296.8mm ,取=a l 300mm

3消防水池钢筋混凝土墙水平钢筋植筋 钢筋混凝土墙配水平筋14@120,外侧受拉,内侧受压。 外侧受拉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2.2条计算: s ae N a l l ??= 其中: bd y spt s f df l /2.0α==××d ×360/= T w br N ????==××=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则:ae ?= =a l ×==326.5mm ,取=a l 350mm 内侧受压钢筋植筋最小锚固长度可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2.2条基本锚固深度计算: bd y spt s f df l /2.0α===296.8mm ,取=a l 300mm 4消防水池钢筋混凝土梁纵筋植筋 梁上下配置纵筋6 22,沿梁腹板配置1014。 梁端负筋622,为受拉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2.2条计算: s ae N a l l ??= 其中: bd y spt s f df l /2.0α==××d ×360/=22d T w br N ????==××=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则:ae ?= =a l 22×==532mm 钢筋植筋深度可取550mm 。 梁底钢筋622可按构造植筋,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3.1条:)100;10;3.0max (mm d l s ,构造植筋深度可取250mm 。 梁腹受扭钢筋1014可按受拉钢筋植筋深度计算,即为=,植筋深度可取

地下室外墙设计计算书(附配筋图)

地下室外墙设计计算书(附配筋图)

地下室外墙计算(WM-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本文简称《人防规范》 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 ----------------------------------------------------------------------- 1 基本资料 地下室层数1地下室顶 标高(m) -1.20 墙宽L(m)1.000外地坪标 高(m) -0.15

层高表 层层高(m)外墙厚 (mm) -1层7.250400 板边支撑条件表 板边顶边底边侧边 简支固定自由支承方 式

土压力计算方法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系数0.500 水土侧压计算水土分算 地下水埋深(m)0.550 土天然容重18.00

(kN/m3) 土饱和容重 (kN/m3) 20.00 上部恒载-平时(kN/m)0.00上部活载- 平时(kN/m) 0.00 上部恒载-战时(kN/m)---地面活载- 平时(kPa) 0.00 砼强度等级C35配筋调整 系数 1.0 钢筋级别HRB4 00竖向配筋 方法 按压弯 外纵筋保护层(mm)50竖向配筋 方式 对称 内纵筋保护层(mm)15裂缝限值 (mm) 0.20 泊松比0.20裂缝控制 配筋 √ 考虑p-δ 效应 ㄨ 1.4 计算选项信息

最新规范采光顶计算书分解

第六部分 双坡小采光顶结构计算书

目录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 1.1 幕墙及采光顶设计规范: (1) 1.2 建筑设计规范: (1) 1.3 铝材规范: (1) 1.4 玻璃规范: (2) 1.5 钢材规范: (2) 1.6 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 (3) 1.7 五金件规范: (3) 1.8 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 (4) 1.9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4) 1.10 土建图纸: (4) 2 基本参数 (4) 2.1 采光顶所在地区 (4) 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4) 3 采光顶荷载计算 (4) 3.1 玻璃采光顶的荷载作用说明 (4) 3.2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5) 3.3 风荷载设计值计算 (7) 3.4 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7) 3.5 雪荷载设计值计算 (7) 3.6 采光顶构件自重荷载设计值 (7) 3.7 采光顶坡面活荷载设计值 (7) 4 选取计算荷载组合 (8) 4.1 采光顶计算中的荷载组合方法 (8) 4.2 风荷载标准为w k+情况下的荷载组合 (8) 4.3 风荷载标准为w k-情况下的荷载组合 (9) 4.4 极限状态的荷载确定 (9) 5 双坡采光顶主龙骨计算 (9) 5.1 主龙骨荷载计算 (10) 5.2 主龙骨的强度计算 (10) 6 采光顶玻璃的计算 (12) 6.1 玻璃板块荷载计算 (12) 6.2 玻璃板块荷载组合 (14) 6.3 玻璃的强度计算 (15) 6.4 玻璃的挠度计算 (16)

双坡小采光顶设计计算书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1幕墙及采光顶设计规范: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9 《建筑玻璃采光顶》 JG/T231-2007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693-201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DGJ08-56-2012 1.2建筑设计规范: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T17740-1999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高处作业吊蓝》 GB19155-2003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JGJ/T97-201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0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JG160-2004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2010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CECS154: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1.3铝材规范: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 GB/T3190-2008 《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 JG175-2011 《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 JG/T133-2000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5237.1-2008

水厂计算书

水厂计算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设计原始资料 1.源水水质资料: 2.石英砂筛分曲线: 3.厂区地形图(1:500) a=130m,b=170m,水厂所在地区为粘土地区,厂区地下水位深度米,地面标高,主导风向西南风。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万m3/d。 二、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 1.设计规模 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万m3/d,水厂的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Q0==×87000=91350m3/d 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水厂处理工艺流程框图(构筑物): ↓ ↓ ↓ ↓ ↓ ↓ ↓ 三、配水井设计计算 1.配水井设计规模为h=s。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取T=取,则配水 井有效容积为W=QT=×60=。

2.进水管管径D1=1100mm,v=s,在s范围内。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 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q=2=s。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3.堰上水头H: 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q=s=530L/s,一般大于100L/s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s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取)。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 式中q——矩形堰的流量,m3/s; m——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m=; b——堰宽,m,取堰宽b=; H——堰上水头,m。 则有:H= 4.堰顶宽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B/H<时,属于矩形薄壁堰。取B=,这时B/H=(在0~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5.配水管管径D2=900mm,v=s,在s范围内。配水井外径为6m,内径为4m, 井内有效水深H0=,考虑堰上水头和一定的保护高度,取配水井总高度为。 四、混合工艺设计及计算 1.混合器设计: 混合采用管式混合,设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50m,设计流量为Q0==91350m3/d=s,进水管采用两条钢管,每条钢管流量为1903m3/h,直径DN900,设计流速为s,1000i=,混合管段水头损失h=iL=50×1000=,小于管道

地下室计算书

地下室荷载取值(常5部分)一、地下室顶板 板厚:300mm 覆土:室外:750mm,室内:500mm, 室内恒载:10kN/m2 活载:5kN/m2 室外恒载:15kN/m2 活载:5kN/m2 22 二、地下室底板 板厚:300mm 正常向下:恒载:4 kN/m2活载:5 kN/m2 水浮力向上:30.2kN/m2 人防荷载向上:0kN/m2 三、地下室外墙 墙厚:300mm 人防荷载:90kN/m2室外堆载:10kN/m2 四、临空墙 室外直通口:280kN/m2室内楼梯口:150kN/m2 五、五级与六级相邻防护单元隔墙,门框墙 墙厚:300mm 人防荷载:0kN/m2 六、人防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之间隔墙,门框墙 墙厚:300mm 人防荷载:0kN/m2 七、防护密闭门门框墙 人防荷载:400kN/m2 八、楼梯 正面人防荷载:110kN/m2 地下室荷载取值(常6部分)一、地下室顶板 板厚:300mm 覆土:室外:750mm,室内:500mm, 室内恒载:10kN/m2 活载:5kN/m2 室外恒载:15kN/m2 活载:5kN/m 2 22 二、地下室底板 板厚:300mm 正常向下:恒载:4 kN/m2活载:5 kN/m2 水浮力向上:30.2kN/m2 人防荷载向上:0kN/m2 三、地下室外墙 墙厚:300mm 人防荷载:40kN/m2室外堆载:10kN/m2 四、临空墙 室外直通口:140kN/m2室内楼梯口:70kN/m2 五、五级与六级相邻防护单元隔墙,门框墙 墙厚:300mm 人防荷载:0kN/m2 六、人防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之间隔墙,门框墙 墙厚:300mm 人防荷载:0kN/m2 七、防护密闭门门框墙 人防荷载:210kN/m2 八、楼梯 正面人防荷载:50kN/m2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设计计算书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钢骨架采光顶(泄爆口) 设计计算书 山东天幕集团总公司西宁分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一日

目录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 1.1 幕墙设计规范: (1) 1.2 建筑设计规范: (1) 1.3 铝材规范: (2) 1.4 金属板及石材规范: (2) 1.5 玻璃规范: (3) 1.6 钢材规范: (3) 1.7 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 (3) 1.8 五金件规范: (4) 1.9 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 (4) 1.10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5) 1.11 土建图纸: (5) 2 基本参数 (5) 2.1 幕墙所在地区 (5) 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5) 2.3 抗震设防 (5) 3 幕墙承受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计算支撑结构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平行于幕墙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作用效应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幕墙立柱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立柱型材选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确定材料的截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立柱的抗弯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立柱的挠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立柱的抗剪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幕墙横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横梁型材选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确定材料的截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选用横梁型材的截面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幕墙横梁的抗弯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横梁的挠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横梁的抗剪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短槽式(托板)连接石材的选用与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石材板块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石材的抗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应力技术在市政污水厂水池结构设计中应用

预应力技术在市政污水厂水池结构设计中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15T15:21:49.6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作者:曾卫华 [导读] 通常情况下,市政的污水厂以圆形水池为主,在这类水池结构设计施工中。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430010 摘要:在市政设施建筑中,污水厂的水池建筑属于较为关键的一种类型,在这类水池的结构设计当中,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本文针对此技术展开了详细分析,以期为各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污水厂;水池结构;预应力 前言 通常情况下,市政的污水厂以圆形水池为主,在这类水池结构设计施工中,常常采取一种环向的预应力技术,随着我国各地区市政的污水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该技术也不断得到广泛使用。 一、设计方案的选择 对污水厂的圆形水池进行结构设计时,常常会用到两种预应力技术,一种是分段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法,另一种是绕丝法,目前我国大部分水池的结构设计均运用了这两种预应力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两种方法所需的材料不同,性能也各不相同,当然施工方法也有所不同,与此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结构设计及后期施工过程当中,要根据工程施工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预应力技术,必要时也可以两种方法共同使用。 其中,在使用分段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法时,对于无粘结的预应力筋质量要求非常高,如果选择的预应力筋质量较差,则对后期的张拉工艺及其效果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三者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二、水池结构的预应力分析与计算 (一)分析预应力的损失 (1)无粘结的预应力筋发生内缩,或张拉锚具出现变形等会造成预应力的损失。通常情况下,张拉操作完成后需要展开卸荷,此时预应力筋很可能有内缩现象出现,在此状态下导致预应力出现损失。 (2)预应力筋发生摩擦而造成预应力的损失。大部分污水厂的水池以圆形结构设计为主,其预应力筋从整体上呈现出曲线形状沿池外壁环向地布置,在张拉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圆形水池弧度及弧线长度进行,此操作过程当中预应力筋与池壁间出的摩擦使不可避免的,因此造成预应力的损失。此外,随摩擦系数不断增加损失程度也会加大。 (3)因预应力筋所引发应力松弛,进而使预应力出现损失。在此过程中,预应力筋出现松弛与否主要是受到钢筋种类、松弛等级而决定,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尽可能将预应力筋松弛造成的损失减少,工程的张拉操作施工中通常会按照超张拉程序进行。 (4)因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所引发损失,因此在实际张拉过程中,可以考虑降低50%的损失。 (5)因弹性压缩所造成的损失。在开展分批张拉施工的过程当中,混凝土很可能会出现弹性压缩的现象,而张拉完成之后需要采取无粘结的预应力筋辅助施工,在混凝土发生弹性压缩的状态下,如果先分批张拉可能会使预应力筋出现一系列改变,可以有效缓解低预应力的损失量。 (二)计算内力 在受到荷载组合作用影响的状态下,污水厂的水池池壁不可出现任何载面裂缝问题,所以,实际施工需要合理控制好配筋。根据相关的要求规定,计算水池池壁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内力时,需要综合考虑下面四种荷载组合,第一,在水池池壁施工阶段,应该确保池内无水,池外无覆土。第二,水池试水阶段,池内水位应按有关规范逐级加到设计要求高度,池外无覆土。第三,在水池的使用期间,水池的水量应该与试水期要求保持一致。第四,水池检修期间,池内空池无水,池外有覆土。 (三)构造设计 (1)设置锚固肋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地将预应力损失降低,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分段张拉、预应力筋锚固的施工效果。在操作的时候为了尽可能满足张拉及预应力筋锚固状态下的构造要求,务必沿水池池壁外侧均匀设置多个扶壁柱(根据圆形水池半径确定数量),也就是锚固肋,以提高预应力筋锚固的施工效果。 (2)链接池壁与底板 在进行圆形水池的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其竖向、弯矩作用进行充分考虑,要将此作用对底板所造成的影响有效消除,积极采取杯槽式的柔性连接后方能进行张拉操作,这一环节施工完成之后才可以展开混凝土浇筑施工。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水池的池壁根部位不会出现渗漏问题,可以在槽口、池壁之间加强嵌缝施工,密实浇筑混凝土后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凝固效果。最后,在水池池壁的扶壁柱上设置拉端,可以通过张拉施工后对扶壁柱进行锚固,然后再借助混凝土封堵即可[2]。 三、水池的预应力施工 (一)预应力筋铺设施工 预应力筋铺设施工主要采取下料铺设的方法进行,在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施工图中的下料长度,实际铺设时需要借助水平仪来设定水池池壁上的预应力筋位置,与此同时,明确水池池壁上的每个预应力点坐标位置后,再按照设计的要求来配备好预应力筋的根数,然后在进行分束设置、定位,之后展开牢固绑扎操作。 (二)预应力筋的张拉施工 进入张拉预应力筋环节后,通常会在张拉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双控手段,这种手段指的是借助控制力的方式来实施张拉,这也是该施工环节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伸长预应力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张拉操作需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方能进行,完成预应力张拉后要严格检验锚固肋的端部、水池池壁等部位有无裂缝出现,并将做好相关记录。在很多工程施工中,环向预应力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