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操作常规

骨科操作常规

骨科操作常规
骨科操作常规

骨科操作常规

第一节骨牵引

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三穿针原则: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熟悉穿针部位的神经血管走行。在有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这样可以较大的控制,避免损伤这些结构。比如在尺骨鹰嘴,可以在内侧进针防止尺神经损伤。

1 皮肤准备:注意防止感染,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通常使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

2 麻醉: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应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皮下,接着穿入骨膜下,注入足量麻药,如果在穿刺过程中感到疼痛,可加用麻醉剂。穿入一半后,估计出针部位,麻醉对侧。但对于穿刺要穿过两块骨者,在骨间的骨膜麻醉是不可能的,要事先告知患者,提前告诉患者可能会有疼痛,一旦穿刺完成,疼痛就会停止。

3 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11#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如果让针直接穿过皮肤,紧张的皮肤贴在针上容易感染。如果针眼处脓肿形成,扩大切口引流。在针眼处应用安息香碘酊增加皮肤和金属之间的粘附性,可减少针道感染的发生率,另外每日应对孔周围进行酒精消毒。尽量使用手摇钻而不是动力钻虽然动力钻速度快,但术前准备费时,而且速度快,产热容易在针插入时造成骨坏死,在钻孔时,手臂一定不能晃动,否则会造成患者疼痛加剧。

4 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斯氏针一般不用于厚的皮质骨。注意要防止骺板损伤,否则会造成骨骼生长停滞。比如在胫骨结节处,小于14岁的女孩和小于16岁的男孩,骨骺板呈开放状态,如在此穿针,容易损伤骺板。因此对这类年轻患者多用股骨远端牵引。理想的穿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不要破坏骨折血肿尽量不要将穿刺通过骨折的血肿,否则就等于人为的变骨折闭合为开放状态。不要穿入关节不要将穿刺针穿入关节内,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在股骨远端牵引时,牵引穿刺针不要穿入髌上囊。

5 其它注意事项: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选择合适的牵引弓;加

紧穿刺针防止产生滑动和旋转,造成金属腐蚀和骨切害割;牵引的力线于骨折端近端的纵轴一致;牵引重量在上肢为体重的1/12,下肢为体重的1/9-1/7;在牵引的一到两周内经常测量肢体的长度和X线检查,及时调整牵引重量,争取在一到两周内调整好等。

四常用部位骨牵引:

1 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 跟骨:外踝上缘2cm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3 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cm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 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1.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 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 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画线的交点。

第二节皮牵引

一定义:是指通过在皮肤上粘贴胶布等来牵引的一种方法。

二牵引机制: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三牵引方法: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cm。亦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四注意事项: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去除污物;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kg,具体因人而异;抬高患肢,防止水肿;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第三节石膏固定

一定义:熟石膏撒在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温水浸泡后聚合,放

热量。热量产生的多少与石膏固定的强度和硬度,在石膏聚合过程中,如果活动将影响交锁的过程,可使石膏固定力量减少77%。石膏聚合过程发生在石膏乳脂状期,开始变得有点弹性,逐渐变干、变亮。石膏干化的过程和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通风程度有关。厚的石膏干化过程更长些,随着干化过程的进行,石膏逐渐变硬。

二适应证: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和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用于稳定脊柱和下肢骨折,早期活动。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的腕下垂等;矫正畸形。比如用于畸形足和关节挛缩的治疗;预防畸形,用于神经肌肉不平衡和脊柱侧凸患者。

三原则:尽管石膏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已经有100多年的

历史了,但不能把它看做是万能的。石膏固定的原则有二:

1 三点固定原则:术者在肢体的两端用力塑形,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的对侧。骨膜和其他软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的凸侧来增加石膏的稳定性。

2 水压原则: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内,容器可克服水的重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变。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失。

四注意事项:内置薄层内衬,保护骨突起部位;水温适宜,一般以25-30℃最佳;待气泡完全停止排逸再排水,手握石膏绷带两端向中间挤,减少石膏丢失;石膏绷带贴着肢体向前推缠,边缠边抹,松紧适宜;100-90°方法:如果欲将关节固定于90°屈曲位,则绑缠石膏时应屈曲100°,塑形前将其恢复至90°;石膏厚度根据石膏绷带质量和性能而定,应掌握厚薄适宜;石膏固定应包括邻近上下关节,避免过长或过短;如胫骨骨折后石膏固定,应包括踝关节;留出肢体末端观察血液循环;一般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如髋人字石膏固定,个别骨折为了防止复位后再移位,需要将关节固定于非功能位,但在2周左右初步愈合后,需要及早改为功能位固定;石膏固定完毕,需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固定日期;交待患者注意事项,患肢抬高,锻炼未固定的关节、肌肉功能。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及时随诊。

第四节夹板固定

一脊柱急诊用夹板:脊柱损伤患者在搬动之前应该用一块适当厚度

的木板放在患者躯干背侧。对于颈椎损伤患者,颈部两旁需要放置两块沙袋,用毛巾或毛毯包绕,然后用系带经过前额将沙袋固定在背侧木板上。这样,头、颈和木板在活动时就构成一个整体。也可选择合适型号的颈托。要警惕神经源性休克发生的可能,一旦发生,应立即抬高木板的下端,以改善静脉回流。但是如果证实有颈椎骨折,通常需牵引。牵引的方向取决于损伤的情况。如果没有脱位,一般采用中立位或轻度后伸位牵引。

二上肢夹板:首先取下患肢的戒指,否则会影响X线质量,而且一旦肢体肿胀,戒指就很难去掉。

1 “8”字绷带/夹板:主要用于锁骨骨折;应用:通常采用普通绷带或石膏绷带经两侧肩关节、腋下和颈背侧作“8”缠绕即可,也可使用由专业厂家生产的“8”字锁骨绑带。注意:在腋窝处放置衬垫,防止皮肤出汗溃烂。“8”字绑带不要太紧,防止腋窝或锁骨下动脉受压。2周后鼓励患者肩关节活动预防肩关节僵直。

2韦尔波(Velpeau)绷带和悬吊-包裹绷带:应用于肩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和肱骨骨折;韦尔波绷带悬吊包裹绷带;每种类型的绷带都可用一薄层石膏覆盖,防止绷带松开。注意:腋窝和上肢与胸壁之间放置衬垫,防止皮肤出汗、溃烂。注意腕和手指功能锻炼,防止僵直。

3 充气夹板:可在急诊情况下固定远端肢体。充气夹板不应单次长时间使用,否则会造成皮肤出汗溃烂。

三下肢夹板:

1 托马斯(Thomas)夹板:用于股骨干骨折和少数的关节损伤,骨牵引等。理想的托马斯夹板是用一个比大腿近端周径稍大的环形或半环形夹板。夹板上端至坐骨结节,下端至踝关节上方作对抗牵引。注意:固定不要超过2小时,防止踝关节处系带造成皮肤缺血坏死。

2 琼斯(Jones)压力夹板:用于急性膝关节损伤和急性踝关节损伤。首先要将患肢从脚趾到腹股沟处缠绕棉花,接着加用一层弹性绷带。在患肢的后方,内外侧放置适当长度的石膏夹板,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位,内、外侧夹板将膝关节固定在需要屈曲的角度。注意不要将石膏夹板重叠。注意:不要将系带系的太紧,否则会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肢体肿胀和循环问题。

3 短腿或改良的琼斯压力夹板:用于踝关节和足的急性创伤,如:踝关节扭伤、跟骨骨折和其它足部外伤。与琼斯压力夹板应用方法基本相同,长度不超过胫骨结节。注意事项同琼斯压力夹板。

四其它急诊夹诊:临床规范用夹板可作为一种暂时的固定措施,可应用枕袋夹板、硬纸板、杂志或木板用于四肢固定。注意要避免引起循环血供受阻,保护骨突起。闭合性骨折在固定前要先复位,恢复力线;开放性骨折,也应恢复大体力线,无菌条件下检查伤口并包扎后再固定。对有骨端外露的,用盐水纱布覆盖后再固定。

第五节支具治疗

一作用:防治畸形;制动;稳定关节;有利于功能锻炼。

二常用支具:

1 上肢常用支具:

腕托:稳定腕关节。在腕托基础上附加弹性装置,使手指或腕关节被动伸直,可用于伸肌瘫痪患者的功能锻炼。

对掌支具:制动拇指于对掌位。

2 下肢常用支具:

长腿支具和护膝装置:稳定膝关节,防止畸形。

踝足支具:稳定踝关节,防止畸形。

病理鞋:矫正足部畸形,稳定踝关节,补偿下肢短缩。

3 脊柱常用支具:

颈椎支具:常用塑料围领或头颅环装置,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不稳或颈椎术后固定。

胸腰椎支具(Boston支具):常用硬塑料制作,用于脊柱侧弯矫形] 或脊柱术后维持脊柱稳定性。

颈-胸-腰支具(Milwaukee支具)。

第六节外固定架技术

一定义:将骨折的远近端用骨针或钉穿过,在皮肤外将穿过骨折两端的骨针固定在外固定架上,从而达到使骨折对位和固定的目的,即外固定架技术。

二作用: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可牵开骨折两端以延长肢体;可利用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愈合;可以纠正早期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畸形。

三适应证:开放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病人的转送,方便伤口处理;治疗骨折不连;肢体延长术;多段骨折;不稳定的粉碎骨折;关节融合术。

四种类:单边式半针外固定架;双边式骨外固定架;四边式骨外固定架;半环、全环与三角式骨外固定架。

五使用方法:熟悉解剖,避免损伤理要血管与神经;严格无菌操作,针口处应用酒精敷料或1:1000洗必泰敷料包扎;慎选穿针的粗细及穿针部位,不能离骨折端太近或太远;穿针在局麻下进行,穿针时宜使用慢速钻进针;应每天检查外固定架连接部位有无松动以及针眼处有无感染;根据骨折情况,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第七节内固定技术

一定义:在骨折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骨折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内固定。

二骨折常用内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证:

1 螺钉:

种类:包括:普通螺钉;加压螺钉;生物可吸收螺钉。

适应证: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

2 接骨板:

种类: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加压接骨板。

适应证: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形态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接骨板进行固定。骨折线两端分别以2-4枚螺钉固定,且应离开粉碎性的骨折线,螺钉必须穿过两侧的骨皮质。

3 髓内针:

种类:“V”形与梅花形髓内针;带锁髓内针;弹性髓内针;加压髓内针。

适应证:应用于治疗各种长管状骨的新鲜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病理性骨折,另外也适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须行大块植骨的患者。

4 不锈钢丝:主要用于治疗髌骨、尺骨鹰嘴、股骨大转子等骨折、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还可用于捆绑粉碎性骨折。

5 骨圆针:选择各种粗细不同的骨圆针,用于治疗各种掌骨和指骨骨折以及不适宜用螺钉固定的骨碎片,粗的骨圆针可用于骨牵引。

三脊柱内固定器械:

1 脊柱前路内固定器械及适应证:

种类:前路内固定物包括各种前路钢板、椎体螺钉、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等。

适应证:适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前方减压后、椎体肿瘤切除术后、前路椎间盘节除术后、前方植骨不稳定以及脊柱畸形矫形等的内固定。

2 脊柱后路内固定器械及适应证:

种类:种类繁多,主要有:椎弓根螺钉、椎弓根钩以及各种撑开、加压系统。目前我院常用的脊柱内固定器械包括Tsrh器械Cdh

器械、Isola系统、USS器械、Socon器械、RF器械、Mossmiami 器械等。

适应证:主要用于脊柱畸形的矫正、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骨折以及脊柱不稳定的内固定治疗。

第八节关节穿刺及引流技术

一定义:关节穿刺及引流是一项有创检查和治疗的方法,在局麻下进行,需根据需要准备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套管针及注射器,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

二适应证:四肢关节积液,积脓须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或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需行关节腔造影术以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的变化。

三各关节穿刺部位及方法:

1 肩关节穿刺术:患肢轻度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位,于肱骨小结节

与喙突之间垂直刺入关节腔。也可以从喙突尖下外侧三角肌前缘,向后外方向刺入关节腔。

2 肘关节穿刺术:肘关节屈曲90°,紧依桡骨小头近侧,于其后外方向前下进针。也可在尺骨鹰嘴顶端和肱骨外上髁之间向内前方刺入。还可经尺骨鹰嘴上方,经肱三头肌腱向前下方刺入关节腔。

3 腕关节穿刺术:经尺骨茎突侧面下方,垂直向内下进针,也可在桡侧进行,但需注意避免损伤桡动脉。

4 髋关节穿刺术: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腹股沟韧带

下2cm,股动脉的外侧垂直进针,也可取下肢内旋位,从股骨大转子上缘平行,经股骨颈向内上方刺入。

5 膝关节穿刺术:髌骨四周无重要血管和神经,均可穿刺,标准穿刺点在髌骨外上方及髌骨内外侧下方,可通过此三点做穿刺及经套管针安置引流冲洗管。

6 踝关节穿刺术:紧贴内外踝尖部,向内上方进针,经踝部与相邻的距骨之间刺入关节腔。

四操作注意事项:应边进针,边回抽,如抽到新鲜血液,应退针少许,改换穿刺方向再进针;对抽出的关节液作肉眼观察,各种镜下及细菌培养检查;关节腔有明显积液者,应尽量抽尽积液,局部加压包扎,适当予以固定;关节腔内注射激素不应超过3次。

第九节局部注射疗法

一定义:即我们常用的局部封闭疗法,有消炎止痛作用。

二适应证:肩周炎;网球肘;腰3横突肥大综合征;其它部位的筋膜炎;腱鞘炎;棘间韧带炎;各关节韧带的急慢性损伤。

三使用药物的方法:得保松(缓释激素)1ml+2%的普鲁卡因2ml,严格无菌条件下局部注射,注射部位及进针深度非常重要,要准确的将药物注射到炎症部位。

四注意事项:注射当天局部避免洗浴;每一部位注射不应超过3次;严重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适应证,以免引起感染;注射局部皮肤有炎症时禁止注射;注射过程中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

第十节骨科常用微创技术

一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1 定义: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通过内镜,镜下进入椎管病变一侧,将突出或脱出的髓核组织摘除;并可作椎管及侧隐窝的减压,从而直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总有效率为92.1%-97%。

2 适应证:诊断明确,严格保守治疗无效,伴有单侧肢体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单侧肢体症状的腰椎间盘脱出;需手术治疗的伴有同侧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

3 禁忌证:有既往开放手术史者;有化学溶核史,或椎管内药物注射史者;伴有中央管狭窄者。

4 手术技术:患者取俯卧位,取相应椎间隙水平有症状肢体侧旁正中1cm处纵切口,切口长约16m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腰背筋膜;用探针定位后,用扩张管依次分离肌肉并放入工作通道,连接光源及摄像系统。再次定位后,咬除部分小关节以扩大侧隐窝。将硬膜及神经根牵开后,做髓核摘除,技术同开放手术。

5 术中注意:术中在放入工作通道前后均需X线透视定位;如术中硬膜外出血不能控制,或硬膜有较大撕裂,应转开放手术;如术中发现硬膜或神经根粘连明显,应及时转开放手术;术中可不放引流。

6 术后注意:术后当日可佩戴支具下地;术后需佩戴支具6-8周。

二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1 定义: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Arthroscopic microdiscectomy,AMD)是将内镜从后外侧经皮穿刺至神经根孔处的三角工作区,在镜下将髓核摘除的微创术式,是一种镜下直视手术。

2 适应证:以一侧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严格保守治疗无效、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突出不超过椎管矢状径的50%。

3 禁忌证:既往腰椎间盘手术史;伴有腰椎管狭窄者;髓核脱出或游离者;椎间隙严重狭窄者;有严重心理障碍者。

4 手术技术:患者取俯卧位,用局部浸润麻醉。切口取相应病变水平同侧旁开正中线10-12cm处。在C型臂透视下,将18号针放至三角工作区(前外侧为出神经根孔的神经根,内侧为下行的神经根和硬膜,底边为椎间盘下方椎体的上终板),随后放入软组织扩张管及5mm通用工作套管。先用0°镜检查套管位置,确保其位于后纵韧带下方临近椎管的位置。然后将通用套管更换为卵圆形套管,以便能同时放入内镜和髓核钳,依次将髓核组织摘除。最后可用30°或70°镜检查硬膜和后纵韧带纤维。

5 术后处理: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三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减压术:

1 定义: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减压术(PLDD,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是指用激光将变性突出的髓核组织气化,使纤维环内压力减小,从而间接解除纤维环对神经的压迫而改善症状,总有效

率为75%。

2 适应证:诊断明确的颈胸椎间盘突出,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

3 禁忌证:T1至T5水平的胸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或游离;既往相同间隙手术史;伴有椎管狭窄者。

4 手术技术:手术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颈椎间盘突出,体位选仰卧位。选症状重的一侧做进针点,进针间隙为颈动脉与颈前肌及气管和食管之间。探针到达椎前间隙后,前后位及侧位透视,并将探针插入病变间盘。随后沿导针放入套管,退出探针,放入光导纤维。不同类型激光的脉冲和频率各不相同;对胸及腰椎间盘突出,应选俯卧位,进针占为后外侧,经过三角工作区进入纤维环。

5 术中注意:由于光导纤维末端为侧方开口,因此确保其正确方向非常重要,以免损伤终板及神经。气化过程中产生热量较多,必须注意降温以保护周围组织。

四胸腔镜下的脊柱外科手术:

1 定义:胸腔镜下的脊柱外科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V ATS)可减少术后疼痛和对通气功能的损害,减少住院时间,并且不影响术后肩关节的活动,大多数需开胸手术的脊柱疾患皆可用此技术替代。

2 适应证:前路脊柱松解,如脊柱侧凸和后凸的前路松解;前路骨骺阻滞;前路胸廓成形;前路胸弯的矫形融合;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减压及植骨融合;胸椎肿瘤切除;前路胸椎间盘切除;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第一肋切除。

3 禁忌证: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单肺通气者;有肺阻塞性疾病,需正压通气者;既往有开胸及胸廓成形手术史者。

4 术前准备:肺功能及血气检查,了解肺通气及换气情况,以确定是否耐受单肺通气;常规胸部X线相检查,排除肺部器质性病变;手术医师应有熟练的前路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及大量的镜下操作经验,并且有配合熟练的助手护士;麻醉医师会诊,准备合适大小的双腔插管;必须有C型臂及可透X光的手术床。

5 手术技术:麻醉用双腔管全麻,使术侧肺不张,监测血氧饱和度情况;如行松解,第一工作通道应位于6-8肋间腋后线上,其余通道在腋前线上,相互间隔2根肋骨。如行前路侧凸矫形融合,通道应位于肋骨小头水平,相隔2个肋间。如行病椎切除或椎间盘切除,应在病变周围腋后、腋前线上分别做1-2个切口;通道准备好后,连接摄像、双极电凝、吸引器,轴向切开壁层胸膜并钝性推开,显露节段血管、间盘及椎体。如行单纯松解,无需电凝节段血管;但若行矫形或病椎

切除,则需用双极切断之。若行椎间盘切除,尚需切除相应部分肋骨及肋骨小头。矫形及松解后的植骨融合,可镜下或通过切口切除部分肋骨作骨源。其余操作同开放手术。

6 术中注意:体位取侧卧位,主要病变侧在上;术前用C型臂定位,确定切口位置,进胸后镜下通过数肋进一步确定病变位置;应做好开放手术准备,如有不能控制的出血或硬膜破裂,应及时迅速地转开放手术;术毕应在最下外侧的切口处放置引流管,并在镜下观察其位置,以免其进入椎间隙;关闭伤口前应让麻醉师鼓肺,检查有无肺部漏气,并观察冲洗液中有无云雾状渗出,以确保导管无损伤。

7 术后处理:同开胸手术。

五腹腔镜下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1 定义:腹腔镜下的腰椎手术(Lapar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从技术上讲,要比前路腰椎开放手术困难。它需要手术医师有大量的前路腰椎融合手术经验,并且需要大量的动物模型和尸体上的操作。该手术最适合于L5/S1水平病变,也适用于部分L4/L5水平病变。

2 适应证:腰椎不稳,包括退行性或医源性不稳;I度退行性或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

3 禁忌证:广泛腹膜粘连;严重骨质疏松;II度或II度以上的腰椎滑脱;骶骨倾斜度过大;盆腔血栓性深静脉炎;髂腹血管阻塞性疾病。

4 术前准备:手术前一天晚上应用硫酸镁洗肠,以减轻腹腔胀气。若病变为L4/L5水平,建议行血管造影以了解髂腹血管与L4/L5间盘的位置关系,以决定是否行腹腔镜手术。

5 手术技术:患者行全麻,取仰卧位,腰部垫高并在该处摇桥,使肠管借重力作用移向头侧。髂棘应包括在消毒术野中以利取骨。在脐上切一小口,经此孔将二氧化碳注入直压力达到10-15mmHg时止。经此孔放入内镜检查腹腔脏器,后在镜下放置工作通道以免损伤腹腔脏器。通过扇状牵开器将大肠牵开,乙状结肠用缝线牵向外侧。在乙状结肠基底部,将后腹膜分开。显露骶正中动静脉并分离结扎。游离骶前自主神经丛并牵向外侧(损伤此丛将可能引起逆射精),显露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并准备好椎间隙后,在相应椎间隙水平耻骨上做另一切口,以放置植入物或植骨块。融合完毕后,用内镜下缝合技术将后腹膜关闭。释放二氧化碳,并仔细检查有无出血。移去工作通道,并缝合伤口。

6 术后注意:术后3个月内,病人应避免反复弯腰及扭腰动作,并避免提重物,以免植入物脱出。

纯化水系统操作、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纯化水系统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2 范围 纯化水系统的操作及维护保养。 3 职责 纯化水系统操作人员、维护人员按本规程操作,设备办对本规程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4 内容 4.1 纯化水系统工作流程 4.1.1 本系统采用反渗透系统生产纯化水,其工作流程如下图表示 4.1.2 水质要求 4.2 标准操作规程 4.2.1 打开原水进水按钮,观察原水罐中是否有半桶以上的水,如果没有达到半桶以上,待其水位达到后,在进行下面操作

4.2.2 检查砂罐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定期反洗(三天/次)。 4.2.3 检查炭罐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定期反洗(三天/次)。 4.2.4检查混床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定期维护(每周/次),将混床的“上进水”开,“下排水”开。 4.2.5制水前,检查各阀门的位置、管道是否正常,确定无异常后可以两种方案开启纯水系统: 4.2. 5.1将纯化水机开关钮(自动/停止/手动)调节至“自动”状态,纯水机自动运行。 4.2. 5.2将纯化水机开关钮(自动/停止/手动)调节至“手动”状态,开启原水泵启动按钮、一级高压泵启动按钮、二级高压泵启动按钮。 4.2.6观察仪器上RO 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直至电导率到达10μs/cm 以下,数值稳定后,计时10min.时间到后关闭中转水箱下排水。当RO 电导率大于10μs/cm 需更换反渗透膜; 4.2.7在RO 水位超过1/3时,开启EDI 启动按钮。观察仪器上EDI 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直至电导率到达3μs/cm 以下,数值稳定后,计时10min.时间到后关闭中转水箱下排水。当RO 电导率大于3μs/cm 需更换反渗透膜; 4.2.8观察压力表和流量计是否在合格范围内

骨科常见手术操作规范.doc

骨科常见手术操作规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适应征: 1. 股骨颈头下型或粉碎骨折者; 2. 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或Pauwel角大于70°者;3.股骨颈骨折经治疗失败,或股骨颈骨折病人不能配合治疗者;4.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颈已吸收,或股骨头缺血坏死, 髓臼及其软骨正常者; 5.股骨颈部良性肿瘤,不宜行刮除植骨者; 6. 恶性肿瘤转移引起股骨颈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病人痛苦,可施行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禁忌证: 1. 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严重糖尿病患者; 3. 有全身感染病灶存在时; 4. 被臼破坏较重,或已有明显退行性变者; 5. 儿童、中青年不应作此手术。 术前准备: 1. 全面检查,了解心、肺、肝、肾的功能,并做相应治疗; 2. 患肢进行胫骨结节牵引或皮肤牵引1—2周;

3. 手术前一天开始应用抗生素; 4. 术前备皮、洗澡、更换内衣、洗肠等; 5. 摄X线照片检查,了解病变情况及选择与原股骨头相近大小的人 工股骨头;柄的粗细应略小于股骨上端髓腔的内径。 6. 特殊器械:除一般骨科器械外,还应准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器械。 (1)人工股骨头;(2)股骨头把持器;(3)股骨头锤入器;(4)股骨 头拔出器;(5)髓腔锤。 7. 麻醉:硬膜外麻。 8. 体位:侧卧,患肢向上,使患髋屈曲45°,以便术中活动肢体。手术步骤: 1.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其显露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带肌蒂骨瓣 植骨术。显露骼关节囊后壁后,将后关节囊作倒T字或十字形切开,即可显露骨折部。用股骨头拔出器,取出完整的股骨头。同时,用卡尺或两脚规测量股骨头的直径,以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再以钢丝线锯或骨刀截除股骨颈残端。 2. 修正股骨颈残端,使其基底部呈斜坡状,向前倾斜150,并保留 股骨矩基础上开始扩髓。 3.然后,将患肢尽力内旋,用粗细不等的髓腔锤扩大髓腔。 4.将已选好的人工股骨头,对准方向保持正常股骨的127°颈干角及 12°-5°前倾角,插入已扩好的做腔内。此时,将四个松质骨块嵌入人工股骨头柄的圆孔内,或用骨粘固剂。然后,用锤徐徐锤

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CZ-GC-09877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 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water treatment system

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 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 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一、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 (一)水处理间应该保持干燥,水、电分开。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此项工作由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完成。 (二)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工作电压、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 (三)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更换。 1、石英砂过滤器根据用水量每周反洗1~2次。一般每年更换1次。 2、活性炭过滤器反洗的周期为1~2次/周,建议每年更换1次。

3、树脂软化器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每1~2年更换1次。 4、再生装置其再生周期为每2天再生1次。 5、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10μm,一般2个月更换1次。 6、反渗透膜每2~3年更换1次。 (四)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每次消毒后应该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 (五)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 (一)电导率正常值约10μs/cm。 (二)纯水的pH值应维持在5~7的正常范围。 (三)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要求细菌数<200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 (四)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要求细菌数<200cfu/ml,内毒素<2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 (五)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63259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一、隔离衣或防护服的选用 (一)隔离衣 符合YY/T 0506.1,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如VRE(耐万古霉素肠球 菌)、c.difficile(艰难梭菌)、NV(诺如病毒)和其他肠道病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管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 2.皮肤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 3.接触的患者有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4.进入重点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人员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或根据医疗机构的内部规定而定。 (二)防护服 符合GB 1908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 2.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 指南。 二、隔离衣、防护服穿脱方法 (一)隔离衣穿脱方法 1.穿隔离衣方法: (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图70一1a)。 (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图70—1b)。 (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图70—1c)。 (4)再扎好袖口(图70—1d)。 (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 5 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图70—1e)。 (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图70—1f)。 (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图70—1g)。 (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图70—1h)。 (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图70—1i)。图70 1 穿隔离衣方法 2.脱隔离衣方法:

电气系统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031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电气系统操作规程标准 版本

电气系统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根据工作,先开启电机或接通总电源,明确各开关或按钮的功能(进、退、左、右档位),按先低后高、先点动后连续的原则操作。 2、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停车,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3、电气系统出现故障需进行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4、发电机在工作时,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才允许进入设备。 5、电气系统的各种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或专职

维修人员检修处理,严禁其它人员擅自进行检修和改动。 6、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操作,严禁擅自违反、省略、更改操作程序,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现场人员的安全。 7、操作人员必须听从现场施工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进行相应的操作,严禁凭个人想象或主观臆断盲目操作。 8、非操作人员严禁擅自进入操作室随意启动或操作各种控制按钮。 9、各项动作运行开始前,操作人员必须首先鸣响电铃,以示现场人员各就各位,准备进入工作状态。 10、起升机构一旦出现溜钩,一定要查清原因,处理后方可继续使用,以免发生溜钩失控事故。

11、避免在雷雨天气使用设备,遇到雷雨天气时,首先停掉设备总电源,同时工作人员不要逗留在设备上。 12、架桥机金属结构应采取保护接零,同时采取雷电,防感应电措施,接零保护每班检查一次。 13、运梁车和架桥机集中操作控制处须配备必要的干粉灭火装置,遇有火警,能及时处置。 14、设备启动前,应注意检查所有电气设备是否安全,各急停按钮是否回到工作位置,各个操作开关是否在零位。 15、当发电机启动后,应使用试电笔检测设备金属外壳是否有漏电现象,设备上的漏电保护开关应每月校验一次。 16、设备上不得使用电焊,如果必须使用电焊时,应与电气人员联系,并将微电箱、驾驶室内的所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 一、穿针原则 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熟悉穿针部位得血管神经走行。原则就是在重要结构得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得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得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就是困难得,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得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得穿刺针就是只穿过皮肤、皮下与骨骼,避开肌肉与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得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得牵引弓;牵引得力线要与骨折得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 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顶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得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得交点。

皮牵引 一、牵引机制 将胶布与皮肤之间得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 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得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也有特制得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得、暂时得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四、常用皮牵引 1、上肢皮牵引; 2、下肢皮牵引。 石膏固定 一、适应证 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与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2、用于稳定脊柱与下肢骨折,早期活动; 3、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得腕下垂等;

排水系统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93284 排水系统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排水系统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0排污泵 1.1检查水泵电源是否正常。 1.2合上排污泵主电源回路的空气开关和控制电源开关。 1.3手动运行 1.3.1将控制箱面板上转换开关转到“手动”位置。 1.3.2按控制箱面板上“运行”按钮,水泵启动,污水开始排出。 1.3.3按控制箱面板上“停止”按钮,水泵停止运行,污水停止排出。

1.4模拟自动运行 1.4.1将控制箱面板上转换开关转到“自动”位置。 1.4.2手动提升控制杆浮球,触动高位触点,排污泵启动,污水开始排出。 1.4.3手动压下控制杆浮球,触动低位触点,排污泵停止运行。 1.5自动运行 1.5.1将控制箱面板上转换开关转到“自动”位置。 1.5.2当排污井内水位上升至排污井的3/4位置时,浮球触动高位触点,排污泵自动启动,污水面开始下降。 1.5.3当污水面下降至排污井1/4位置时,浮球触动低位触点,排污泵自动停止运行,污水停止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一)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艰难梭菌、诺如病毒和其它肠道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 (二)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二至七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二)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三)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预防,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三、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四、个人防护装备 (一)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二)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五、患者转运 (一)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二)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三)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四)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六、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一)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二)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

废气处理系统标准操作规程【最新版】

废气处理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公司厂区废气处理设施的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区捕尘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 3.职责 全厂区捕尘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该规程进行操作。 4.内容 4.1. 捕尘系统的工作原理。 捕尘系统从产尘房间经过集气罩,将含尘空气经过风机吸入主管道内。在主管道内含尘空气经过捕尘滤袋进行捕尘操作,经过过滤的空气经过捕尘风机排放到房顶以上。

4.2. 捕尘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4.3. 捕尘系统操作规程。 4.3.1. 操作前检查各台设备是否完好。 4.3.2. 检查所有设备传动装置是否有松动现象。 4.3.3. 检查所有设备接电是否良好。 4.3.4. 检查所有设备接地是否良好。 4.3. 5. 电动风机开关检查风机转向是否正确。 4.3.6. 检查过滤器是否完好。

4.3.7. 检查不使用房间集气罩风阀是否关闭。 4.3.8. 启动捕尘器风机,风机运行稳定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4.3.9. 打开需要使用房间集气罩风阀。 4.3.10. 打开需要使用房间独立风机。 4.3.11. 关闭时现关闭使用房间集气罩风阀。 4.3.12. 再关闭使用房间独立风机的开关。 4.3.13. 待产尘房间都关闭后,再关闭捕尘风机。 4.4. 捕尘系统的巡检工作。 4.4.1. 捕尘系统的日常检查 每日对捕尘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工作,主要检查内容包括独立风机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声响。捕尘器风机运行是否良好、是否有异常声响。捕尘过滤器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漏洞。每天对捕尘系统检查两次,分别为上班(工作前)检查一次、下班(工作后)检查一次。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一.石膏绷带固定 [ 包扎前准备] 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C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 .患者的准备: (1) 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 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 固定时注意事项] 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 .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 .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 .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 .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 .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 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 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 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 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 [ 适应证] 1 .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 .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3 .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 .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 .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 牵引方法] 1 .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 穿针部位: 1) 胫骨结节: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自胫骨结节下1CM 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纵轴两侧各3CM左右处,与垂线的交点) 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2) 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3) 股骨髁上: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 (画髌骨上缘1CM处与股骨垂直的横线,画沿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线,两线交点) 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 操作方法: 1) 放好体位,划标线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 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 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 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皮肤接触点。 5) 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床脚抬高。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石膏绷带固定 [ 包扎前准备] 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C左右)、石膏刀、剪、针、线、 2.患者的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 固定时注意事项] 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 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 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牵引术 适应证]

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牵引方法] .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 穿针部位: 1)胫骨结节: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自胫骨结节下1CM 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纵轴两侧各3CM左右处,与垂线的交点) 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2) 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3)股骨髁上: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 (画髌骨上缘1CM处与股骨垂直的横线,画沿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线,两线交点) 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 操作方法: 1) 放好体位,划标线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皮肤接触点。 5)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床脚抬高。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1、目的:为规范公司计算机系统操作,实现药品质量及流通数据的可追溯性。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年修订》及其附录等有关法律、法规。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计算机系统操作过程的控制管理。 4、职责:信息员、质管科、业务科、行政科、财务科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计算机系统指定专人管理,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5.2被指定的系统管理人员,并由其依据岗位的质量工作职责,管理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并设置密码,任何人不得越权、越岗操作。系统权根据各部门人员配置的变化而收回或更改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 5.3药品的采购: 5.3.1业务人员把拟购药品的厂商、药品资质录入系统基础信息,交质管科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后方可发生业务关系; 5.3.2业务人员应当依据系统数据库生成采购订单,拒绝出现超出经营方式或经营范围的订单生成。 5.3.3药品到货时,收货人员查看系统生成的收货记录,对照实物确认相关信息后,方可进行收货,符合规定的在系统上点击确认,不符合的点击拒收。 5.3.4验收人员按规定进行药品质量验收,对照药品实物在系统收货记录的

基础上,在系统上填写药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合格数量、拒收数量等内容,并在系统上确认后,通知保管员进行系统入库,生成验收记录。 5.3.5保管员经系统提取验收记录后对照药品实物,查看系统上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到货数量、等内容并确认。 5.4药品的储存养护:系统按照药品的管理类别及储存特性,自动分配储存库区。系统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和养护制度,对库存药品按期自动生成养护工作计划,养护人员依据养护计划对库存药品进行有序、合理的养护。 5.5系统根据对库存药品有效期的设定自动进行跟踪和控制,由养护员依据系统的 提示制作近效期药品催销表。 5.6药品销售 5.6.1销售药品时,系统应当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及库存记录生成销售订单,系统拒绝无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或无有效库存数据支持的任何销售订单的生成,拒绝超出经营方式或经营范围销售订单的生成,销售订单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销售记录,打印《销售清单》,并进行销售收款。 5.6.2保管员对照系统自动生成《销售发货单》并对照纸质的《销售清单》出库及复核。复核员完成出库复核操作后,系统自动生成出库复核记录。 5.6药品退回 5.6.1药品销后退回 5.6.1.1药品退回时保管员及业务员应系统调出原对应的销售、出库复核记录并进行查对,信息无误后开票员填写《销后退回单》并打印开具《销售退货质

骨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总11页)

骨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总1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手术的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 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 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飞沫隔离规范标准操作技巧规章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三、个人防护装备 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 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

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 (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2.当负压病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三、门急诊 1.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当患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 h。 3.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 四、人员限制 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 五、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人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 六、患者转运 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安全监控系统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91197 安全监控系统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安全监控系统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新出版的《煤矿安全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谨慎操作和要求自己。 2. 监控系统主机严禁挪作他用和不用,严格实行“24小时开机” 3. 严禁利用监控系统主机播放影音文件、进行电脑游戏或上因特网。 4. 系统操作人员必须保持微机室良好的卫生环境,严禁吸烟,并定期清除工控机及键盘、鼠标的污垢。 5. 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必须严密保守自己的

“操作权限密码”,严禁越权对系统进行配置和操作。 6. 系统操作人员除及时向矿领导递交本矿需要的各种报表外,必须对系统所提示的“报警信息”、观察到的危险现象,及时向主管人员以及安全矿长如实汇报,同时作各种报警信息的处理方法的记录。 7. 监控人员人员每10天对井下相关瓦斯传感器进行断电实验。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资料(修订版)

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一般只测定痛觉及触觉,必要时还可测定温觉、位置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及本体感觉。末梢神经损伤时,相应的神经分布区域就会有感觉障碍。横贯性脊髓损伤,在损害平面及其以下有感觉障碍,损害水平以上有一感觉过敏带。半侧脊髓损伤可在受伤节段以下对侧出现痛觉、温觉障碍以及同侧的运动障碍。 2.运动观察肌肉外形、周径、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肌肉在静止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上运动元神经损伤时肌张力增强,被动运动受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无力。 3.反射应在肌肉放松的体位进行,两侧对比,常用的检查如下。 (1)深反射:刺激肌腱、关节内的本位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肱二头肌反射(C5~C7);肱三头肌反射(C6~C8);膝腱反射(L2~L4);跟腱反射(L4~S2).。 (2)浅反射:刺激皮肤的体表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腹壁反射:上腹(T7~T9),中腹(T9~T11),下腹(T11~L1);提睾反射(L1~L2);肛门反射(S4~S5)。 (3)病理反射:一般在中枢神经受损时才出现,如Hoffman 征、Babinski征、髌阵挛、踝阵挛等。 4.自主神经 (1)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状态:自主神经受损区的皮肤

失去正常的光泽,粗糙,毛发脱落;指(趾)甲失去光泽,易裂,变形。 (2)皮肤划痕试验:钝针快划皮肤,几秒后出现白色条纹,持续1~5min,见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高者。钝针深压慢划,几秒后出现红色条纹,持续8~30min,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3)排尿障碍:见于横贯性脊髓损伤,应检查有无尿储留或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 骨科无菌技术 概述 无菌技术对任何手术都非常重要,对骨科手术尤其重要。骨科手术常需植入各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异物,如人工关节、骨水泥、人造骨、各种内固定物等。这些异物在无菌条件下与人体组织是可以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感染,他们就成为人体组织不能相容的异物。如不取出,感染难以治愈。若去除将导致肢体畸形,后将完全腐烂,甚至丧失功能。经较长时间治疗后,炎症静止,创口也已闭合。但是如需再次手术,等待的时间仍较长。因为局部骨组织内还遗留有细菌,机体要完全消灭它,尚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通外科的感染创口愈合后,再次手术要等待3个月,而骨科传统的常规是等待1年。因为创口虽已愈合,但再次手术可使还未彻底消灭的细菌扩散,以致感染复燃,手术将再次失败。由于上述原因,骨科手术对无菌技术的要求更高。

7纯化水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LKS SOP SS 007 C R00 (转载)1/4 兰州康顺医药器械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1.目的:建立纯化水系统标准操作程序,保证正确操作,为注射用水的制备提供合格水质。 2.范围:适用于反渗透纯化水机的日常操作。 3.职责:生产科、设备科、纯化水处理系统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概述:反渗透是一种先进和节能的膜分离技术。由于膜孔微小(约在10?左右),因此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可高达97—98%。

4.2组成及功能:本系统中除装有若干RO(反渗透)膜元件外,还有其配套设置及仪表。主要有:加药装置、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多级泵、进水阀、浓水阀、淡水阀、电导仪、压力表、加药装置等,其主要功能是: 4.2.1精密过滤器:主要是防止微粒进入膜元件,以免损坏污染膜元件。 4.2.2多级泵:增压,满足于RO膜元件进水压力要求。 4.2.3进水、浓水、淡水阀:用于调节RO进水量、产水量、进水压力、浓水压力、回收率。 4.2.4电导仪:监测RO进出水电导率。 4.2.5压力表:监测RO进水、浓水的压力。 4.2.6机械过滤器:去除原水中的颗粒很细的尘土、腐植质胶体、淀粉、纤维素以及细 菌、藻类,从而降低水的浊度,提高澄清度。 4.2.7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主要有两个功能:1.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2.吸附水中的余氯。 4.2.8加药装置:加入NaOH溶液来调整PH值,使游离CO2未经二级膜就与NaOH反应,从而保证反渗透正常运行。 4.3设备的适用条件: 4.3.1余氯:膜元件对余氯的要求是<0.1mg/L。当水中余氯≥1mg/L,可用NaHSO3(或Na2SO3)来去除。应定期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初期每3个月测一次,中期每月测一次,后期每周测一次;或根据活性碳吸附量计算值,确定活性碳吸附器总运行时间,控制到该时间,便更换活性碳。 4.3.2进水温度最佳温度为20—25℃,最高操作温度不能大于45℃。 4.3.3操作压力超低压膜最佳操作压力为0.9—1.0Mpa。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DOC)

成飞医院ICU 院感标准操作流程

目录 1、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3~4 2、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5 3、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7 4、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7~8 5、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8~10 6、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10~11 7、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1) 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1~14 9、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4~17 1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7~20 11、个人防护穿脱顺序标准操作规程………………………………………………………20~22 12、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22~23 13、医院内肺炎预防及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24 1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4~26 15、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6~27 16、ICU 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7-28 17、ICU 环境管理……………………………………………………………………….28-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