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沫隔离规范标准操作技巧规章

飞沫隔离规范标准操作技巧规章

飞沫隔离规范标准操作技巧规章
飞沫隔离规范标准操作技巧规章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三、个人防护装备

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

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

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

(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2.当负压病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三、门急诊

1.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当患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 h。

3.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

四、人员限制

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

五、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人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

六、患者转运

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环境

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1次。

山东省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实施方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病毒性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

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使住院病人急剧增加。为避免因医院管理不严导致疫情传播扩散,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和《山东省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强化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二)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培训,做好传染源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导致的疫情传播扩散。

(三)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医疗机构的预防性防控措施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当地疫情,结合本院情况,制订本院手足口病就诊流程与预防控制实施方案。

(二)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在普通门诊、急救中心、小儿科、皮肤科和口腔科等设立预检分诊台,对7岁以下、发热的患儿引导至儿科门诊就诊,将可疑患儿安排到专门的诊室进行诊治;确诊的患儿送定点医院救治。定点医院的儿科门诊应设立专门的手足口病诊室、独立的候诊区、隔离输液室、隔离观察室、专用卫生间等;儿科病房应设立手足口病隔离病室。

(三)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

(四)诊疗场所应有适宜的洗手设施或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五)加强病房和诊疗场所的通风换气,有人情况下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天气较冷时适当缩短时间增加次数,1.5%过氧化氢喷雾每天两次。有条件时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消毒;无人情况下可对空气采用紫外线消毒30min或使用臭氧消毒器或0.2%过氧乙酸喷雾等进行空气消毒,每天两次。

(六)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诊室、病区的环境整洁、干净,患者流量较多时需要增加清洁次数,每天至少2次;对室内地面、各种台面、门把手用消毒剂拖(擦),并保持干燥。拖把、抹布等卫生洁具一定要分区使用,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要重视厕所的清洁卫生,对使用的室内厕所及时清洁、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对室外厕所还要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的消杀工作。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七)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机构饮食、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饮用水污染,加大监督与检查力度,做好食堂、饮用水卫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教育、督促陪护人员和患儿,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医疗机构应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告诫家长教育住院患儿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2、督促陪护人员和病孩经常洗手,尤其是进食前和便溺、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

3、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医院最好能提供设施予以煮沸消毒。

4、住院期间要经常对儿童玩具、餐具及个人用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至少1次。

5、限制陪护人员数量,原则上一个患儿一个陪护。向陪护人员发放手足口病的防控资料,让其主动隔离,避免陪护人员和患儿与其他病孩密切接触。出院时要求陪护人员对个人和儿童使用的餐具、衣物等日用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征得陪护人员的同意,将经济价值低的物品不带出医院按感染性废物统一焚烧,严防传染源播散。

(九)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废物与污水的管理

1、医疗机构诊断、治疗手足口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

2.、对手足口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装,并及时密封,按医疗废物处理。

3、对粪便、排泄物、呕吐物等污物的处理。医院有完善的污水消毒处理系统的,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可以直接倒入卫生间;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应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4、医院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在此期间医院污水的排放要增加自我监测的频次,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三、培训与检查

(一)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对所有员工(包括医、护、技、行管、后勤、保洁等)进行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做到人人知晓,尤其要加强对卫生保洁人员的培训。

(二)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三)医疗机构手足口病入院病人增加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对重点区域配备专门的保洁员进行巡视,随时清洁与消毒。手足口病的留观与收治病区,应限制陪护人数。疾病流行期间,应谢绝探视。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严格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出现病例的隔离措施

(一)患者的隔离。在发生疫情的病区,应将患者安排在单人病房或同症状的患者安排在一起。严禁将患者搁置在病区内的走廊上(容易造成病原体的扩散)。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二)留观病人的隔离。对实行医学观察的患者应送观察室隔离,确诊患者按程序及时上报、收治或转送。

(三)隔离病房。根据疫情发生的情况,在儿科设立单独隔离病房或独立设置隔离病区。

(四)隔离病区。对于疫情严重地区,可将其他科室病房被调整为感染病区,并隔离划分出应急留观病区、应急重症病区、重症病区,使患者得到分级观察治疗,保证危重患者在第一时间送往重症监护室。

五、消毒措施

(一)空气处理: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病房内患儿聚集时尽可能不采用喷洒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条件允许可安装动态空气消毒设施。

(二)地面、墙壁、床头等物体表面消毒: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留观室、病区的床头柜、床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小件物品可采用浸泡30min,然后清水冲洗。通常每天2次,污染时随时消毒。

(三)诊疗器具消毒:对体温表、压舌板、非一次性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诊疗器具应根据门诊及住院患者数量,适量配备,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一次性压舌板或非一次性压舌板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也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对危重患者使用的呼吸治疗装置,加强无菌操作,在使用前应进行高水平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在使用后立即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清洗,然后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衣服、被褥: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对紫外线敏感,不耐热,50℃可以杀灭病原体。阳光下暴晒或煮沸30min可用于患者的衣服、被单消毒。洗衣房的常规氯漂和加温程序可有效杀灭医务人员工作服中可能沾染的肠道病毒;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清水冲洗。

(五)餐(饮)具消毒:首选煮沸消毒30min,也可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 后清水冲洗。

(六)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处理: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 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成形粪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或加1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100ml混匀放置2h。

(七)生活用具、玩具等消毒: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作用时间30min。

(八)手与皮肤消毒: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洗必泰、新洁尔灭等复配消毒液)揉搓作用1~3min。

(九)抹布、拖把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把采用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清水清洗;未经消毒处理的抹布、拖把严禁拿到别处使用。

(十)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六、个人防护与手卫生

(一)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进入可疑患者隔离区域的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有可能喷溅时应穿戴面罩、防护服。

(二)处理患者排泄、呕吐物的人员,应严格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应佩戴外科口罩、手套,穿着隔离衣;在清洗盛污物的容器、配制含氯消毒剂时,应佩戴眼罩。

(三)配备使用方便、数量足够的水龙头。至少在发热门诊、手足口病留观室或病房、ICU、以及肠道门诊、儿科门诊、急诊、皮肤科等重点部门,需配置脚踏、肘式或感应式非接触式水龙头;使用皂液替代固体肥皂。

(四)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如戴手套,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脱去手套,仍需进行手卫生。尽量配备擦手纸,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避免使用公用毛巾。

(五)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尤其是给患者换尿片、处理患者粪便,或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口腔粘膜、皮肤疱疹等高危险操作后;接触患者与其周围环境、污物及其脱卸手套后;均应进行手卫生或手消毒。

(六)由于单剂75%的酒精不能将肠道病毒灭活,因此要选用复配手消毒剂。DP300加乙醇制剂。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结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三条传染病分诊点的工作人员在预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医院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院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第五条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院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六条医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第七条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市卫生局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第八条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第九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服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结构传染病预检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否则依法查处。

飞沫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XX县人民医院 飞沫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于接触确诊或疑似经呼吸道飞沫(飞沫核>5μm)传播疾病患者时的预防,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指抗感染治疗24小时内)等病原体。其飞沫核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讲话时产生。 患者安置 优先单间安置。 1、如条件允许,患者应首选单间安置;条件受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先安置严重咳嗽和痰多的患者; (2)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2、如不得不将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同室安置,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将感染后会増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患者或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同室安置,如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可能延长住院日的患者; (2)床间距应≥1m,并设置隔帘以减少密切接触的机会; (3)接触每位患者之前都应更换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无论该患者是否需要采取飞沫预防措施。 3、门、急诊应尽快将需要采取飞沫预防措施的患者安置于检查室内,并指导患者落实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职业防护用品 进入患者病室,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1、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为患者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穿戴医用防护口罩和隔离衣、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等,并穿隔离衣。 3、在流感大流行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4、密切接触患者但无飞沫喷溅可能时,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外,

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镜、面罩等。 患者转运 减少非诊疗需要的转运。 1、除非诊疗需要,否则应减少患者转运与室外活动。如确需转运,患者病情容许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落实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2、口罩应定期更换。 其他要求 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同时采取飞沫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20年2月1日

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血透室护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血透室护理管理制度 第一节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1.血液透析室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进入血透室必须严格遵守透析室各项规定,按规定通道出入并更换鞋子、帽子,进污染区必须衣帽鞋穿戴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离开污染区应脱去衣帽鞋并消毒双手。 3.接待参观要限制人数,并事先取得联系,严禁非本室人员擅自入内。 4.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各项操作规程和管理要求,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5.污染的隔离衣、帽、鞋、被单、被套等被服类均应做好预消毒,再送洗衣房清洗。 6.认真做好各环节的消毒工作和消毒效果质量检测。 (1)、透析水的检测与管理: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透析水每月做细菌培养1次,定时测定内毒素。每日清洁机房,水处理每天正、反冲各1次,每周做水软化1~2次,活性炭每月反冲1次,反渗水桶及管道每月消毒1次。对反渗水出口及透析液的入口、出口,每月采样,作细菌监测,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并有记录。 (2)、血透析机的消毒与管理:每日透析结束,透析机必须彻底消毒。透析液的吸头每天清水清洗,将残留液体冲净、擦干,如遇有血迹用2000mg/l消毒液擦拭,清水冲洗、擦干。透析机每月维修,定期请公司保养。 (3)、透析床单:必须一人一用一更换,做好终未消毒。 (4)、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等血透医用物品做到一次性使用。 第二节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护理部每月对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 2.护士长根据每月检查重点监控科内护理质量。 3.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根据检查内容进行督查。

4.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讲评,护理安全会议,每月对当月护理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5.每月业务学习2次,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和专业技能培训,每月召开公休座谈会1次。 第三节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 2.每月做好对室内环境、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采样,细菌总数的检测,并做好登记。 3.分管护士监督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护士长督促检查工勤人员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5.新入院者、第一次透析者、外院转入者必查HCV,HBV.梅毒,艾滋病毒。 6.根据HCV,HBV阳性制度分机分区透析。 第四节血透设备保养维修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1.每次血透结束,根据机型及厂家要求进行消毒(费森和贝朗机器用和亭C液,日机装用次氯酸钠消毒),每周日热冲洗热消毒一次。 2.每班擦拭血透机外部,有血迹用2000mg/L有效氯随时擦拭干净。 3.每台血透机每周由工程师轮番保养一次,有异常随时维修。 4.水处理系统每天正冲、反冲半小时,每月由工程师和厂家用0.2-0.3%过氧乙酸消毒一次。水处理系统每天由工程师监测总氯和余氯。确保透析用水水质达标。 5.每个月底的星期二由工程师对水处理反渗水采样,监测内毒素(送中山医院)。 第五节血液净化患者登记及病案管理制度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一)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艰难梭菌、诺如病毒和其它肠道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 (二)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二至七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二)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三)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预防,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三、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四、个人防护装备 (一)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二)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五、患者转运 (一)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二)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三)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四)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六、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一)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二)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

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

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 1.患者血液净化前需做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查,有乙肝、丙肝、 梅毒、艾滋病的患者分区管理,设立乙肝、丙肝病毒等阳性患者透析区,专机透 析。急诊透析患者设专用透析机。感染患者使用的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 器,治疗车)等并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各区均配备专门的治疗车,护理人员相对 固定。 2.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内部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内 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用75%酒精或500mg/L有效氯的84液进行擦 拭消毒,84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一遍.,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湿 式清洁。病人床单、被套、枕套一人一用一换。 3 血液透析室每季度对水处理系统(反渗机及供水管道)进行冲洗消毒,每次冲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 4.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不能用同一注射 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5.血液透析间透析前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2小时。各班患者透析期间,开窗通风30分钟,各透析间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每日透析结束后彻底湿式清洁1次。物体、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的空气过滤网。 6.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或消毒手,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一幅手套只能护理一个病人。 7、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治疗操作时,应当 戴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消毒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 须更换手套。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进行严格消毒。 8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 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9.使用后的穿刺针放在利器盒内,透析器\透析管路\换药敷料等放入黄色的 医疗垃圾袋中,密封转运.按感染性垃圾焚烧处理. 7.工作人员应每年组织体格检查,重点检测经血源感染的各项指标。必要 时进行免疫接种。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1.目的 指导本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人、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病人科学地进行隔离,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2.标准 2.1标准预防 2.1.1标准预防概念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口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液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选择。 2.1.2标准预防的基本原理 不论患者的原始诊断是否已经具有传染性,只要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不完整的皮肤或者黏膜组织时,都应遵守下列的基本防护措施。 2.1.3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2.1. 3.1洗手:应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执行。 2.1. 3.2手套:应遵循本规范中手套使用的要求执行。

2.1. 3.3口罩、防护镜、面罩:应遵循本规范中口罩、防护镜、面罩实用的要求执行。 2.1. 3.4隔离衣:应遵循本规范中隔离衣使用的要求执行,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2.1. 3.5病人诊疗设备: (a)小心处理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人物品、床单、衣物,防止其与皮肤黏膜接触以及污染衣物。同事,应防止传染其它病人及周围环境。 (b)可重复使用的仪器及用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在未妥善清洗及处理前,不得用于其它病人,避免与她人共用物品。(c)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妥善处理。 2.1. 3.6病人环境 按照医院相关消毒制度对病房环境如地面、床、床栏、床边器具,以及其它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消毒,相关人员能够知道并遵守相关制度。 2.1. 3.7被服 接触、运送及处理病人使用过,或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必须小心防止皮肤及黏膜接触污染衣服,以及把微生物转移给其它病人或地方,应按照《医院洗衣房及医院织物的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收集、转运、清洗及消毒。

飞沫隔离规范标准操作技巧规章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三、个人防护装备 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 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

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 (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2.当负压病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三、门急诊 1.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当患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 h。 3.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 四、人员限制 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 五、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人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 六、患者转运 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消毒隔离制度4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定期组织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3、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技术操作规程。 4、监督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 5、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6、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消毒灭菌及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不带首饰,指甲不能超过指尖,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会议室和医院以外的环境。进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介入中心等重点部门应按重点科室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要求更衣。 2、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诊疗工作中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3、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介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区域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采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至少消毒1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6、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应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7、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 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 9、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重点部门和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每日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10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传染病(疑似)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DOC)

成飞医院ICU 院感标准操作流程

目录 1、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3~4 2、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5 3、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7 4、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7~8 5、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8~10 6、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10~11 7、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1) 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1~14 9、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4~17 1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7~20 11、个人防护穿脱顺序标准操作规程………………………………………………………20~22 12、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22~23 13、医院内肺炎预防及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24 1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4~26 15、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6~27 16、ICU 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7-28 17、ICU 环境管理……………………………………………………………………….28-29

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

02、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 1、血液透析室应当环境整洁、安静,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2、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透析相关消毒与隔离 (1)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2)每次透析结束,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进行擦洗消毒。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采用0.05%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0.15%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0.05%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3)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更换下来的脏被服固定放置。 (4)可复用血液透析器/血滤器用3.5%Renalin消毒液充满透析器/血滤器血室及透析液室,最短消毒时间11小时,消毒有效期14~30天。 (5)复用透析器/血滤器血室和旁路盖子用1%Renalin消毒液浸泡消毒,最短消毒时间11小时,消毒液每日更换。 (6)水处理系统每月消毒1次,用0.3~0.5%过氧乙酸循环消毒3小时后,用反渗水反复冲洗干净,检测无过氧乙酸消毒剂残留。 (7)透析区应划分普通病人治疗区(透析A区)和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乙肝病人实施分区分机透析,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隔离治疗区内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

等应有标识。 (8)TP阳性、HIV阳性、丙肝阳性患者到指定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4、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区物体表面、环境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消毒标准必须达到要求,每一季度必须进行一次卫生学监测(由院感科执行)。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必须进行复查。当怀疑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必须增加采样点。 5、各种无菌物品和无菌包应放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标识明确,注明品名、灭菌日期、有效期及消毒灭菌效果标识。 6、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体温计使用前用75%酒精擦浸泡消毒30分钟后擦干备用。 (2)血压计袖带每周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晾干备用。若被血液等污染随时浸泡消毒。血压计、听诊器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若被病人血制品等污染,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更换消毒,湿化液用灭菌水。(4)止血带一人一根,用后送供应室消毒。 7、物体表面消毒 (1)治疗室、置管室、准备室、透析器储存室等物体表面,每日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病历夹每周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心电监护仪、静脉输液泵、推注泵等医用仪器每周用0.05%含氯消毒剂酒精擦拭消毒;使用后及时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4)洗手池、水龙头、卫生间每周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每天都要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

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 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初审日期 文件编号 GRB-ZD-00*-0* 批准日期 文件类别感染预防与控制执行日期 初审人审核人批准人回顾日期 页数9 1.目的 指导本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人、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病人科学地进行 隔离,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2.标准 2.1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 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口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 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液均可能含有 感染因子的选择。 不论患者的原始诊断是否已经具有传染性,只要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不完整的皮肤或 者黏膜组织时,都应遵守下列的基本防护措施。 (a)小心处理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人物品、床单、衣物,防止其与皮肤 黏膜接触以及污染衣物。同事,应防止传染其他病人及周围环境。 (b)可重复使用的仪器及用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在未妥善清洗及处理前,不得用 于其他病人,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 (c)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妥善处理。 按照医院相关消毒制度对病房环境如地面、床、床栏、床边器具,以及其他经常接触的表面 进行消毒,相关人员能够知道并遵守相关制度。 接触、运送及处理病人使用过,或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必须小心 防止皮肤及黏膜接触污染衣服,以及把微生物转移给其他病人或地方,应按照《医院洗衣房 及医院织物的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收集、转运、清洗及消毒。 (a)其他尖锐工具或装置,或于诊查治疗后整理尖锐工具、清洗、消毒或丢弃用过的针头 过程中,必须小心防止受伤。 (b)各种使用过的针头、尖锐的工具或装置,均严格禁止回套或进行以针头向着身体部分 的危险动作。 (c)禁止用手卸除抛弃式针筒上得旧针头,也不可以用手使之屈曲、折断。 (d)把所有用过的锐器、手术刀片及其他尖锐工具应放置于防穿破的锐器箱。 (e)紧急情况下需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使用口腔保护膜、复苏囊或其他辅助呼吸装 置避免感染。

血液透析室管理制度汇编

血透透析室管理制度 第一节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第二节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第三节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管理制度 第四节血透设备保养维修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第五节血液净化患者登记及病案管理制度 第六节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第七节血透室交接班制度 第八节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第九节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第十节陪客管理制度 第十一节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第十二节血透室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第十三节血透室安全管理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第十四节水处理间制度 第十五节透析液配置室制度 第十六节库房管理制度 第十七节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器材的管理制度第十八节不良事件报告处置制度 第十九节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控制度 第二十节消毒隔离查对制度

第二十一节血透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制度 第二十二节HCV、HBV实验室检查制度,HCV、HBV阳性 病人登记制度 第二十三节家访谈话制度 第二十四节透析患者接诊制度 第二十五节血透突发事件技术培训

第一节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1.血液透析室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进入血透室必须严格遵守透析室各项规定,按规定通道出入并更换鞋子、帽子,进污染区必须衣帽鞋穿戴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离开污染区应脱去衣帽鞋并消毒双手。3.接待参观要限制人数,并事先取得联系,严禁非本室人员擅自入内。 4.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各项操作规程和管理要求,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5.污染的隔离衣、帽、鞋、被单、被套等被服类均应做好预消毒,再送洗衣房清洗。 6.认真做好各环节的消毒工作和消毒效果质量检测。 (1)透析水的检测与管理: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透析水每月做细菌培养1次,定时测定内毒素。每日清洁机房,水处理每天正、反冲各1次,每周做水软化1~2次,活性炭每月反冲1次,反渗水桶及管道每月消毒1次。对反渗水出口及透析液的入口、出口,每月采样,作细菌监测,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并有记录。 (2)血透析机的消毒与管理:每日透析结束,透析机必须彻底消毒。透析液的吸头每天清水清洗,将残留液体冲净、擦干,如遇有血迹用2000mg/l消毒液擦拭,清水冲洗、擦干。透析机

(完整版)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 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6.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6.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7.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7.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7.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7.4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8.帽子的使用 8.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8.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8.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锐器伤职业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线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2、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二、优先等级原则 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㈠消除风险 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㈡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 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也称为安全盒)或者立即回收、插套或钝化使用后的针具(也称为安全针具装置或有防上海装置的锐器)。 ㈢管理措施 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果采取标准预防策略,包括组件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和伤害预防委员会,制定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 ㈣行为控制 通过改变行为减少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在锐器盒装满之前将其清空,在开始一项医疗程序之前,建立安全处理和处置锐器的设施方法。 三、具体措施 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 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针具等。 4、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 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6、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 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 8、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9、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透析室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透析室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传染病人,仅接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 2、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二、留观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3、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4、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三、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每诊治一位病人均应洗手或手消毒。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消毒,严重污染时随时更换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鞋套。 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3、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四、医疗废物处理: 1、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应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2、病人房间的台面、门把手、地面、诊疗用品、废弃物、便器等必须由专人负责严格消毒。 3、排泄物、呕吐物及分泌物的处理:直接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统一消毒处理。

透析室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 一、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传染病人,仅接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 2、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二、留观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3、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4、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三、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每诊治一位病人均应洗手或手消毒。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消毒,严重污染时随时更换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鞋套。 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3、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四、医疗废物处理: 1、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应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2、病人房间的台面、门把手、地面、诊疗用品、废弃物、便器等必须由专人负责严格消毒。 3、排泄物、呕吐物及分泌物的处理:直接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统一消毒处理。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1.目的 指导本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人、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病人科学地进行隔离,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2.标准 2.1标准预防 2.1.1标准预防概念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口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液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选择。 2.1.2标准预防的基本原理 不论患者的原始诊断是否已经具有传染性,只要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不完整的皮肤或者黏膜组织时,都应遵守下列的基本防护措施。 2.1.3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2.1. 3.1洗手:应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的要求执行。 2.1. 3.2手套:应遵循本规中手套使用的要求执行。 2.1. 3.3口罩、防护镜、面罩:应遵循本规中口罩、防护镜、面罩实用的要求执行。 2.1. 3.4隔离衣:应遵循本规中隔离衣使用的要求执行,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2.1. 3.5病人诊疗设备: (a)小心处理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人物品、床单、衣物,防止其与皮肤黏膜接触以及污染衣物。同事,应防止传染其他病人及周围环境。 (b)可重复使用的仪器及用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在未妥善清洗及处理前,不得用于其他病人,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 (c)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妥善处理。 2.1. 3.6病人环境 按照医院相关消毒制度对病房环境如地面、床、床栏、床边器具,以及其他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消毒,相关人员能够知道并遵守相关制度。 2.1. 3.7被服

隔离技术规范

一、单选 1、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 2009.12.31 B 2009.12.1 C 2010.1.1 D 2009.9.1 答案:B 2、隔离的实施应遵循()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A 严密隔离 B 标准预防 C 普遍预防 D 血液体液隔离 答案:B 3、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 A 先清洗后消毒 B 先灭菌后清洗 C 先清洗后曝晒 D 焚烧 答案:D 4、黄色为()传播的隔离。 A 空气 B 接触 C 严密隔离 D 飞沫 答案:A

5、当手没有明显污染时,用( d )去除手部污染。 A 肥皂 B 清水 C 液体皂液 D 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答案:D 6、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空气传播 B保准预防飞沫传播 C标准预防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严密隔离 答案:C 7、普通病区床间距宜大于()m。 A 0.8 B 1 C 1.1 D 1.2 答案:C 8、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答案:A

9、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答案:D 10.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答案:D 11、口罩何时更换? A 2小时 B 潮湿或污染时 C 24小时 D 一周2次 答案:B 12、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答案:D 13、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重点部门消毒隔离制度.doc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二、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无血迹。私人物品或书报一律不准携入,严禁在手术间内作敷料。因抢救借出的物品,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放回原处。 三、凡是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患者用过的器械,应标注说明送消毒供应中心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处理后备用。 四、手术室对手术病人作好详细记录,按月上报无菌切口感染情况,协同相关科室及医院感染控制科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五、手术室的一切敷料、器械、溶液应严格保持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 六、备用物品刀片、剪刀等器具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使用时记录打开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 七、手术中应随时保持手术台的清洁及干燥,手术完毕后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器械上的血迹,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八、术中被手术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面和地面,应及时用醇类或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液的浓度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清洁的顺序应遵循从相对清洁到污染的原则,避免污染扩散。 九、各种内镜的使用、清洗、灭菌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 十、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十一、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每日更换。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定期检查、定期灭菌,过期物品或可疑物品应重新灭菌。 十二、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要求在不同的洁净条件下进行,两台手术之间要进行清洁地面和净化空气。手术结束后的污物应放置在污物存放处,以免随意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十三、接送病人的推车应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十四、应有定期的清洁卫生制度,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