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1、台海问题事实呈现: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50 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建交公报》、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 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1994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1999 年7 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黄丽芬:《试析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常熟高专学报》2003 年第5 期;王成兰:《透视当前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2、台海问题讨论:

1、针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我们该如何对待。

2、有专家认为对台湾问题,美国有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1)支持台湾未来的特定结局,

或是与祖国大陆统一,或是台湾独立;(2)乐于维持现状,除支持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外,继续实行目前不卷入政策;(3)彻底与台湾问题脱钩,不认为是美国的问题,与美国利益无关。你认为美国会如何选择。

3、美国因素点评: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一是中美关系的制约。美方十分清楚,从战略上讲,中国大陆对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台湾省,中美关系是亚太国际关系中的主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在战略利益方面,在亚太地区平衡方面,都需要合作。这决定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可能走得太远;二是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在经过了1996 年和1999 年的两次“台海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识到台湾问题在对华关系中的严重性和敏感性,因而在对台政策上适度“降温”,倾向于务实;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尽管世界和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维持和平、减少争端、预防危机、加强对话,已成为世界上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国际大环境客观上为中国追求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撰写人:杨果学号:41081230

日期:2010年5月2日

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开始积极南海问题,主要通过过加强军事存在、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加强与东盟合作三个渠道介入南海问题,其用意主要为在政治上防范和制约中国、在军事上打造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经济上攫取南海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 无疑会增加争端解决的难度, 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于恶化并改变亚太地区原有的战略趋势。 关键词:南海、中国、美国、南海周边国家、合作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南海是我国南部的陆缘海,也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所谓陆缘海,是指四周大部由半岛、岛屿或陆地所环绕的大海。 在英语中,南海也被称为“南中国海”。因此,在中文里面,“南中国海”与“南海”并称的语汇。 环南海国家包括中国以及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这些国家中的一些对南海的一部分,有重叠性的主权声索,并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以来沿用《公约》的专属经济区概念,对其近海的200海里地区的海洋与矿产资源纷纷提出唯一拥有权的主张,这同我国的主权主张发生冲突。事实上,邻近的一些东盟国家的彼此主张也发生矛盾。文莱与印尼、泰国与柬埔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印尼、以及越南与菲律宾等方面也都存在争执。

我国自汉朝开始,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于海南设珠崖(今海南三亚市)及儋耳(今海南儋州市)两郡,此后历代都诉诸了对南海的主权。汉、南北朝时将这一海域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为南海。直至20世纪中期,我国历代政府一再明确宣布对南海所拥有的主权,并未引起他国争议。目前具有不同看法的国家在上世纪中期或之前出版的地图中,事实上有一些与我国的诉求表示一致。 随着世界范围非殖民化的发展,东盟国家逐渐取得独立,产生了一些新的国家,如新加坡和文莱。政治独立后的这些国家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中,在经济上也在取得快速进步,从中还涌现出东亚的“小龙”或“小虎”。这同时意味着这些国家将更加关注资源获得以维护经济发展,东盟那些沿海与岛屿国家的资源出路必然是向海看。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来,各沿海国的海洋权利普遍得到扩大,不仅一些国家的3海里领海扩大到12海里,它们还得到了与大陆架相关的排他性海洋经济权利。它们对获取扩大海洋主权以争取海洋资源的意识已有大幅提高。在1982年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各国的海洋权益意识以及权益博弈达到高潮。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经调查发现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后,周边国家开始加速强占南沙的岛礁。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全然不顾历史事实,声称对南沙海域拥有主权,并公然入侵我国南海岛礁及海域。从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1999年5月13日制订出供各国提交划界方案参照的“科技指南”开始,南海国家更是加快对其所占岛礁,特别是在大陆架划界中具有效力的岛屿的实际控制。2009年2 月17 日, 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2009年3月5日,马

台湾问题展望

台湾问题展望 台湾问题能否合情合理解决,其关键就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大陆方面与台湾方面的力量对比,这包括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力量;其次就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军事阻挠和威胁:最后就是要看岛内各派政治斗争的形势以及台湾民意走向。 大陆在2012年的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8.3万亿美元元,雄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行列而且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长率,2009年4月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中国极有可能在2027年超过美国,虽然仅仅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并不代表着综合国力的超越,但经济是振兴一国基础,经济力的超越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于中国大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岛内的经济处在长期低迷之中,2013年生产总值只有4,739万亿元,就此来说已经被中国大陆某些省份超越,比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和大陆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其次就是政治影响力,一个国家的立足根本就在于能否为国际社会所承认,这方面的体现就在于台湾是否有资格入席联合国等此类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很显然台湾没有做到。再者是看能否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现在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和台湾保持正常交往关系的只有十几个国家,台北当局拿不出奏效的政策措施来整合台湾政治影响力实现外交突围,况且任何对台湾在政治上有所声援军事上有所干涉的行为都会中国视为莫大的挑衅,在这个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美国影响力减弱、其他国家急切需要中国开放市场的时候,没有人希望自己无端招惹到作为后起工业化大国的中国:最后就是台湾岛内与大陆的军事力量的对比,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两岸军事力量的对比相差悬殊,根本谈不上两岸军事力量的平衡,仅仅依靠台湾岛内自身的武装力量,当局很难挺得住大陆的第一波军事打击,就算依靠台彭金马四岛联防也很难奏效。武器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大陆,而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愿对台售武,一方面是由于顾及到与中国大陆政治关系,避免葬送自身前途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就是害怕国民党亲民党为首的蓝营上台执政两岸关系走得太近或者中国大陆统一台湾之后那些技术流失到大陆手中。 在中国之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在战争中崛起,因为旧有的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不愿自身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从而流失自身支配别国的权力,中国的崛起尽管不是在战争中崛起,但往往也伴随着大国之间的相互倾轧。美国为了牵制中国延缓中国崛起的时间有意在台湾问题中采取暧昧立场刁难中国,日本为了维护自身的能源航道安全也在台湾问题中追随美国的。从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形势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虽然是海陆兼备的东亚的大国,但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和世界拥有重大影响的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 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把帝国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也明确地表示,“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中日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上”。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应该说,这个口号三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今天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中日双方提出来的。”[1](P.231) 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日本“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2](P.3)显然,江泽民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同党和国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和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指导思想所作出的新发展。其中,特别是“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曲折和风波,甚至一时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绪,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愿望和发展趋势绝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抓住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这个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 良好的中日关系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日本起着很大作用,既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又是引进资金技术的重要来源。同时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稳定周边,也必须搞好中日关系。因此,中国早就把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定为基本国策,并一直坚持力行。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首先在外交上,日本需要借助中国。在对美外交中要借助中国的影响。每当日美关系紧张时,日本只要加强对华关系,日美关系便缓解,日中关系是日本对付美国压力的一张“王牌”。在谋求大国地位方面,日本将中国视为其推行联合国外交的关键因素。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点放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如果得不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将难以如愿。日本的亚洲外交也需要借用中国的支柱作用,日本无论是在朝鲜半岛还是在东南亚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没有中国的支持与合作都将是困难的。其次,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日本发展战略的需要。中日经济在亚洲占有重要的位置。中日两国GDP之和占亚洲GDP总和的3/4。21世纪合作的焦点是经济安全,在维护亚洲的稳定与繁荣上中日两国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同时,日本也需要中国的巨大市场和某些资源。再次,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日本同样需借助日中关系。目前,美国谋求单极世界,日本虽怕触怒美国不敢明确支持多极世界,但面对中俄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 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侵略有功。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5.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这样就更加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金融和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6.创建了一个买办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以便它们剥削广大中国的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 7.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军阀,把他们变成在华的统治工具,以便维持自身在华利益。 8.为了制造军阀混乱和镇压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9在中国进行精神控制,包括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10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中国逐渐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最后,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走向了近代文明,这是它为中国带来的最鲜明的积极影响。但是,从中国近代发展看来,早在明代,中国已经自身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自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中国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看来,即使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也会逐渐走向资本主义。 总之,在西方帝国主义侵华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名族的利益蒙受极为惨痛的损失。西方殖民侵略带来的是巨大灾难,而不是什么文明,进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以牺牲名族利益的灾难为代价的进步称得上是文明行为的。由此看来,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完全属于谬论,是帝国主义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找的一个借口。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

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1、台海问题事实呈现: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50 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建交公报》、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 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1994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1999 年7 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黄丽芬:《试析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常熟高专学报》2003 年第5 期;王成兰:《透视当前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2、台海问题讨论: 1、针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我们该如何对待。 2、有专家认为对台湾问题,美国有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1)支持台湾未来的特定结局,

论中日两国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变化 姓名:曹艳阳学号:2008212735 院系:外国语学院08级英语系 日本是中国的临近国,两国隔海相望。中日交往历史悠久,长达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联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 1.有好交往时期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日友好交往,这主要是在汉、唐、宋、元和明朝前期。在汉武帝时,日本就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是译通与汉”,东汉武帝时,日本又“遣使奉献”;在唐朝,由于大唐经济政治强盛,儿日本却处于蒙昧状态,日本有13次遣唐使到唐,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朝的明朝的前期,中日之间的经济贸易成为主流,两人由此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优良传统。 2.对抗与友好并存时期 明朝后期开始,日本武士勾结中国南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了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1592年和1597年,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此阶段,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的重要纽带;清朝晚期,中国出现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行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3.日本侵华时期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日本对中国进行大量的战争侵略和济掠夺,中日关系从此恶化。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实现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在它成为强国之后,制定了侵华政策,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强制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成为iriben帝国主义势力剧增的重要因素;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获得大量条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夺取了中国山东青岛,还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并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设立了伪“满洲国”,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在沦陷区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政策。 1945年即二战期间,日本战败投降,这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 4.冷战对立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立时期。战后不久冷战的开始和中国革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台湾从古自今都属于中国的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主权至今还没有真真的属于大陆,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晚期时期,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宝岛台湾被日本占领五十多年,直到抗日战争的结束,台湾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共内战的爆发,最后蒋介石被迫逃亡台湾。此时,中共准备收复台湾,但是在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出兵朝鲜,而且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析了当时的时局,决定抗美援朝,维护祖国的周边和平,抗美援朝就此爆发了。台湾主权的收复,就此耽搁,直到现在也没有收复。 纵观历史,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谁也无法否认和更改。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国内和国外事件造成的。但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华人民共合国对台湾的态度,是解决台湾问题最最要的因素,即何时,以什么方式解决是主要;其次,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态度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考虑的;再次,台湾台独势力阻碍台湾的和平与统一。 在国内来看,抗日战争胜利后,从表面看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际上,国共双方内战不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凭借台湾和美国的支持,妄想和新生的新中国长期对峙下去,企图收复大陆,而且制定了一个反攻大陆的计划,导致台湾未能融入中国新生的血液之中。反攻的计划失败后,到后来的民进党搞独立。抗美援朝的爆发,使得中共失去了收复台湾的绝佳的机会。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的收复了香港和澳门,是中共领导人对台湾的收复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在港澳相继实践成功此后大陆采取了以和平的方法收复台湾。抗美援朝结束后,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原则,国家的重点是建设经济,从而缓和了台湾问题,从邓小平到现在主席胡锦涛都实行这个原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使用武力,但不放弃不使用武力。 现阶段对台湾问题有以下方针: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许分割,反对台湾独立,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二是,不反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三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四是,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统一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台湾是在整个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关节点上,是一个要害地区,是太平洋盆西緣地区的南

(完整版)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 一、中美关系 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 (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2)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加强;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 (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 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 1945—1949年:扶蒋反共,原因是控制中国,扩张在亚洲的势力。 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 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 于下风,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急于调整外交政策;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①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②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③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 (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2)中美关系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在曲折中前进。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只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遵守《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4.新时期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和谐发展? (1)相互理解和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2)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共同面对出现的挑战; (3)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交流才会进步,只有合作才能互利,只有共赢才有未来。 三、中日关系 1.古代中日关系的状况如何? (1)汉唐时中日友好交往: ①西汉时,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使臣“汉委奴国王”金印。 ②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为了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学习,还有众多的留学生,留学僧和专业技术人员随从。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阿倍仲 麻侣,空海,吉备真备。 ③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④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2)明朝中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 2.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有哪些? (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4)1919年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 (5)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1937年,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8)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暴行: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杀。 3.新中国何时与日本建立友好邦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4.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2)参拜靖国神社问题;(3)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4)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5)台湾问题;(6)东海油气田问题。 5.怎样正确认识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 (1)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①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②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2)认识: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以及参拜靖国神社是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使世界和平面临威胁,他们否认侵华战争完全是歪曲历史,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应对少数极右翼分子的逆行倒施表示强烈抗议和谴责,历史不容篡改,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5.新时期应该如何促进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 中日关系的发展必须:第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对待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第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国家直接地或间接地予以干预。第三,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中日之间的分歧,第四,相互尊重,

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 (一)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说,绝不是为了台湾,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政治上,美国日益感到中国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台湾问题当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控制海峡两岸局势来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维持亚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及其在这一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 经济上,美国是台湾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台湾是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台湾对于美国来说有至关重要的经贸利益。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除了用武力庇护台湾当局外,对台湾更是倾注了百亿美元以上的投资 军事上,台湾海峡是美国在亚洲安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台湾可以作为美军向波斯湾、印度洋部署力量时的补给、休整地。而如果中国统一,美国失去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将对它的军事部署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台湾是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岛屿,海峡两岸的分离有助于限制中国海权的发展。战时通过控制台湾海峡,可以切断中国与海南舰队的衔接。 另外,同样处于美国保护伞下的日本也积极参与台湾问题。由于中日两国历史的宿怨和日本对中国统一台湾后将切断日本海上运输线的恐惧,日本必然积极参与台湾问题,它最希望中国天下大乱。日本因素使和平统一台湾更加复杂化和困难。 (二)台湾当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台湾现在有完整的“国家”架构,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其下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个院,这五个院之下又有许多部委;除立法院,还有国民代表大会;军队也是中央政府的建制,设有国防部长、参谋总长、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联勤总司令;法院和监察院也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配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养活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希望失去现有的统治地位,从而失去权利和利益。因此,无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抵制“一国两制”,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三)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不统、不和、不独”,维持现状的心态给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 由于台湾和大陆目前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两岸暂时维持现状。除了因为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以及台湾当局长期对大陆刻意的歪曲宣传,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深,心存疑虑. 二、我们的对策 台湾问题的性质是由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这个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因此台湾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今后,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祖国统一模式仍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之下,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国际上,促使中美关系平稳发展,使台湾当局和日本失去靠山

中日钓鱼岛问题的美国因素

中日钓鱼岛之争的美国因素:想当裁判员 我国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而日本则主张其隶属冲绳(琉球),因而钓鱼岛问题与琉球归属、台湾问题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中国清朝末年开始,中日之间围绕琉球问题、日本首次入侵台湾等问题发生争议时,都有美国从中介入。二战后,中日之间的台湾问题、钓鱼岛争议也与美国直接插手有关。可以预言,未来美国因素仍然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外部变量。 美国对钓鱼岛的立场始于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 美国介入冲绳及台湾问题由来已久,但其对钓鱼岛的立场则始于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简称“对日和约”)。“对日和约”是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部分国家与日本签订的片面和约。该和约第三条称“日本对于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将北纬二十九度以南之南西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孀妇岩岛以南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琉璜列岛)及冲之鸟岛与南鸟岛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而以美国为惟一管理当局之任何提议,将予同意。在提出此种建议,并对此种建议采取肯定措施以前,美国将有权对此等岛屿之领土及其居民,包括其领海,行使一切及任何行政、立法与司法权力。”美国解释称,钓鱼岛包括在北纬29度以南之南西诸岛之中。 但这显然不符合法理和事实。 首先,中国的领土不能由日美两国的条约或协议来决定。根据二战后期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议,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然而,美国违反上述国际共识,于1951年9月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单独对日缔结和约。虽然参加和会的国家中有49国代表在“对日和约”上签了字,但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拒绝签字。朝鲜、蒙古、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等也发表声明,不承认“对日和约”。 其次,1951年9月18日《旧金山对日和约》草案刚一出笼,当时的中国外长周恩来便发表声明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无论其内容和结果如何,中国人民政府一概认为是非法的,因而也是无效的。” 再次,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承认:国务院的立场是,有关钓鱼台列屿(即钓鱼岛诸岛)美国权利的惟一来源是“对日和约”,而即使根据此约,美国获得的也只是行政权,而非主权。 二战后美国占领冲绳及钓鱼岛 二战结束后,美军占领了冲绳及钓鱼岛海域,但从1945年8月至1953年12月,美国并未明确对钓鱼岛加以管辖。1953年12月25日,美国民政府颁布第27号布告——“琉球列岛地理界线”。其中称,根据1951年9月8日“对日和约”及1953年12月25日生效的美日关于奄美诸岛协定,有必要对迄今根据政府布告、告示及指令规定的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及琉球政府的地理境界重新界定。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中日关系仍很敏感和脆弱。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才能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在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争端问题、“慰安妇”、“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除此之外,中日关系还受到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因素的制约。 第一、历史问题 “历史问题”是中日两国间最敏感的问题。因为自明治维新以来,直到1945年,日本始终作为一个侵略者,多次发动侵华战争。特别是八年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 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第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当今和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成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开端。从那时起,历经变化发展至今,台湾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控扩张的道路,它的对外侵略扩张理论——“大陆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武力向亚洲大陆乃至世界扩张。随着19世纪末日本对外的扩张,台湾以成为其急不可待的目标。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甲午战争使中国大败,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使得日本如愿以偿。 第三、领土争端问题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间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钓鱼岛事件”,在2012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且在中日特殊的历史关系和当今的政治因素、利益因素下,越演越烈。我就 以下几个方面,简要的概述下钓鱼岛问题: 1、钓鱼岛之争的背景 《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中“世界上石油开发前景最好而未经 勘探的地区之一,而且储油量最大的区域就在钓鱼岛附近。”自那时起,钓 鱼岛便引起了日本的关注。所以,相争之一是资源。就经济前景而言,它是 一个丰富的油气资源地。且钓鱼岛地理位置亦极其特殊,如以中日两国领土 为参照,则钓鱼岛距离最近的中国领土彭佳屿与距离最近的日本领土先岛群 岛各为90公里左右。可以说钓鱼岛的位置恰好在中日两国的中间。所以,

浅析新形势下影响台海关系的因素

学院:人文学院年级:10行政1W 姓名:张培学号:10112118 成绩: 试论台海关系的影响因素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祖国统一是中国的根本利益。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解放战争后,蒋介石兵败退居台湾,大陆和台湾隔海相单,因而产生了“台湾问题”。大陆和台湾同根闻源,经过双方六十多年的努力,新形势下的台海关系有所缓和,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例如国际国内的很多势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阻碍着台海关系的进一步推进。本文将就台海关系的影响因素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以美国为首的国外势力的干预 台湾问题本是我国的内政问题,可是一直以来却受到国际势力的影响,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势力。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在逆境中成长、在曲折中前进的状态,而台湾问题则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主张两岸和平解决,并反对任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美国的这一外交政策虽有干涉中国内政之嫌但对我们遏制“台独”,维护台海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总体来说,美国希望台海局势稳定但不乐见海峡两岸最终走向统一。 在1982年8月7日中美双方签署的《八一七公报》中,美国曾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是不久之后,美方便又出台了《对台湾问题法》,虽是国内法却涉及了中国的内政,违反了先前美国对中国作出的承诺。更进一步的是在1992年9月,美国政府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型高性能战斗机;9月3日,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就美国政府决定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一事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并奉命向美国政府提出最强烈的抗议。此后,美国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先进武器和扩散敏感军事技术。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就台湾问题发表演讲时也提及到美国将继续遵行所谓的“国内法”对台湾进行军事支持。这一些列的举动无不反映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模糊的态度,台湾面积虽小处于东亚和西太平洋的中心位置,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为了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制约中国的发展,美国公然向台出售军事装备,威胁中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 中日关系受到美国因素的深刻影响。长期以来,亚太地区一直是美国的战略重心之一,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安全及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战后日本一直推行追随美国的国家战略,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着日本的对华政策。目前,在中日美三国之间形成一种战略互动局面,其中美国居于有利地位,极力谋求和扩展自己的战略利益。中日关系中许多问题背后都有美国因素的影响,如两国国家战略走势问题、军事安全动向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波茨坦公告》十分明确地界定,日本固有领土只是日本四岛(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以及其他列入表内的相关岛屿,钓鱼岛甚至琉球群岛都不在此范围内,而属于中国领土。到目前为止,琉球群岛作为联合国托管地的地位并未改变。钓鱼岛则是台湾在日本占领时期就已纳入宜兰县管辖范围。二战后台湾由日本归还中国时,钓鱼岛等周围岛屿就应当一并归还中国。但该地区长时间被美军占领并作为靶场使用,1972年美国又私相授受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即便如此,在美军转交文件上明确指出:“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干”,“钓鱼岛问题由中日协商解决或由第三方调解解决”。美国心中很清楚,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 美国国务院高官的讲话无疑表明,美国在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美日安保条约》是东西方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日美之间的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的利益。无论是美国在二战后占领日本时片面宣布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还是1972年将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都是践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非法行径,因此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的制约。美国在中日关系方面扮演着某种“平衡器”的作用,美国影响中日关系的目的就是使两者都朝着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从中日两边双方都捞取战略战术利益。中日关系本来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但是,美国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美国希望中日关系保持一种“不即不离”、“不好不坏”、“斗而不破”的状态,至少在现阶段,美国不希望中日关系太紧张,甚至出现冲突,但也不希望中日走得太近,不希望甚至不容许中日之间出现所谓“政热经热”状态;显然,中日之间的疏远,有利于美国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反之,中日之间的接近,则可能导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缩小。其次,美国在中日历史分歧方面扮演着一种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角色。虽然布什政府对于小泉首相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而罔顾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做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厌烦,但是,布什政府不可能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上扮演所谓“裁判员”的角色。在美国,对中日关系方面,都存在着不同观点和主张。一部分现实主义学者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家积极主张围堵与遏制中国,将日本作为围堵与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多数经济学家以及自由主义或建构主义政治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中国的迅速发展是美中双方实现互利合作和双赢的机遇,在对待中日关系上更强调采取有利于亚太地区稳定和发展、从而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随着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两派力量的消长会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久前,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中国正处在“战略十字路口”,其实,恰恰是美国自身的战略处境面临一个新的“战略十字路口”,随着美国对华政策在偏重交往与偏重围堵这两者间来回摆荡,美国对待中日关系的政策也可能随之摆动。与此同时,美国对中日关系的态度都与它如何评估中国崛起所构成的机会、挑战与威胁密切相关,也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从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及中东问题的拖累中摆脱出来有关。 美国政府尚缺乏做“灭火者”的决心,但美国不应该成为“点火”者,这也正是当前有识之士仍然在不懈地呼吁的原因。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的主任裴敏欣认为,日中冲突的主要因素除了中日之间实力的急剧转变,及日本公众舆论出现右倾并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对

论新形势下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论新形势下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内容提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的心愿。虽然在新形势下的台海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影响两岸和平稳定的不安全因素依旧强势。随着不断的发展,这些不稳定因素也在发生改变。 关键词:两岸和平统一:新形势:大陆政策:美国:日本:台湾执政党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台湾从此与祖国分离。台湾问题由此产生,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与大陆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源相承,商源相连,法缘相循。大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两岸关系改善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国际国内的很多势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阻碍了两岸和平统一的步伐。一:大陆因素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本身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台湾的人均GDP是我们10倍以上,当然不能回归。加之我们政治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人权自由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假民主假选举,这些现象都是有待改进,也是台湾方面一直不愿意也不肯回归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和平统一是极及复杂的问题,既是中国的内部的领土问题,更是个世界范围内的的地源政治问题,还是大国争霸博弈的问题,更要紧的政治制度问题。中国的完全统一,将去掉扼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羁拌,中国将直接挺进太平洋,进军世界。1.中国大陆思想文化建设需要新思想,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导文化思想,文化需要历史重建的进程。2.中国的民主文化思想文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对中国和平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应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性和主局性的重大问题。入体制改革的视野,开展党内民主,突破政治局限和不段的扩大改革的力度。3.中国社会稳定建设和发展需要改变和完善,尤其是各种群体性利益冲突的不段蛹现,意味着中国大陆的社会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的方式都必需改善和提高,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内部的当务之急。4.加强中国的国家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的发展经济,只有足够的强大武力作准备,做足了,和平统一的机会就越大,在台湾上空甚至世界上空掀着一把利剑,以威摄台独和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际势力,是保证和平统一的断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二:美国因素 (1)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对于美国政府,台湾问题是其制衡中国崛起的一张牌,故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也逐渐清晰化,那就是一方面遵守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行动;另一方面,处于冷战思维,暗地里却加大售台武器的力度,并强化“中国威胁论”,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近年来,美国已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并为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安全措施,令两岸的局势发展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反对中国大陆以武力改变台海关系现状,也反对台湾宣布法理独立,但默许其以“事实独立”的方式存在。 (2)美国底线“不统不独”的基本政策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3,军事上美国强调对台安全承诺,扩大对台军售。 中美建交后不久,美国即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对保证所谓的台湾安全做出承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美主要通过保持并不断扩大对台军售,履行了这一承诺,尽管美领导人很少公开强调这一承诺,在1997年美对台政策调整之际,克林顿宣称,“任何事情都未改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