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肌红蛋白

关于肌红蛋白

关于肌红蛋白
关于肌红蛋白

关于肌红蛋白

一.简介

(myoglobin,MYO,Mb)

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

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它的氧饱和曲

线为双曲线型。

肌红蛋白的基本知识:

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中,心肌中含量特别丰富。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1960年由Kendrew用X线衍射法阐明,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描述的蛋白质三级结。由于三级结构与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直接相关,而且三级结构的分析工作难度很高,所以这项工作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肌红蛋白的本质和功能

1.本质:

肌红蛋白=一条多肽链+一个辅基多肽链: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辅基:亚铁血红素辅基

分子量:16 700

形状:呈紧密球形,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其水溶性较好。

三级结构

有8段α-螺旋区

每个α-螺旋区含7~24个氨基酸残基,分别称为A、B、C…G及H 肽段。

有1~8个螺旋间区

肽链拐角处为非螺旋区(亦称螺旋间区),包括N端有2个氨基酸残基,C端有5个氨基酸残基的非螺旋区,处在拐点上的氨基酸残基Pro, Ile, Ser, Thr, Asn等。极性氨基酸分布在分子表面,内部存在一口袋形空穴,血红素居于此空穴中。

血红素是铁卟淋化合物,它由4个吡咯通过4个甲炔基相连成一个大环,Fe2+居于环中。

铁与卟啉环及多肽链氨基酸残基的连接:铁卟啉上的两个丙酸侧链以离子键形式与肽链中的两个碱性氨基酸侧链上的正电荷相连。血红素的Fe2+与4个咯环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另2个配位键1个与F8组氨酸结合,1个与O2结合,故血红素在此空穴中保持稳定位置。2.功能:

把氧从血液肌内附近毛细管的血液,通过细胞膜运到肌细胞中,以氧合肌红蛋白形式暂时贮氧,并可携带氧在肌内中的运动,当肌肉急剧运动时就把氧释放出来,以保障肌内强烈代谢对氧的需要

3.肌红蛋白的氧化

肌红蛋白的这种构象非常有利于运氧和储氧功能,同时也使血红素在多肽链中保持稳定。但是过量运动、劳累、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

烟、农药等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而肌红蛋白是富氧链蛋白,更容易遭到自由基的攻击。遭到自由基的攻击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与肌红蛋白被氧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此外,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来源于它的食物链密切相关。抹香鲸的食物为主食大型乌贼、章鱼、鱼类而乌贼、章鱼主要吃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和鱼类。根据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布达(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的原因,是因为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都富含虾青素(英文称astaxanthin,简称ASTA),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的天然红色物质就是虾青素。虾青素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远远超过现有的抗氧化剂。虾青素的抗氧化比较是天然VE的1000倍,天然β- 胡萝卜素的10倍,葡萄籽的17倍,黄体素的200倍,OPC的150倍,Q10的60倍,茶多酚的200倍,硫辛酸的75倍,番茄红素的7倍。因为三级结构肌红蛋白是抹

香鲸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条件,抹香鲸热衷于大型乌贼、章鱼、鱼类等的食物不是它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摄入更多的虾青素,以保证肌红蛋白三级结构稳定而不被氧化。与大王乌贼拼得你死我活,其本质就是互相争夺对方的虾青素资源,以利于自己能够在深海中长期生存下去。

三.与血红蛋白的不同

1. 所处部位的不同:

血红蛋白包含在血液的红血细胞中,而肌红蛋白则位于肌肉的肌细胞中。

2.结构上的不同:

肌红蛋白是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的单链蛋白。这条肽链包含153个氨基酸,其中77%的氨基酸呈α-螺旋构象,在整个肽链中形成8个α-螺旋片段,未形成α-螺旋的松散肽链则形成拐弯,把这8个肽段连接起来,使得这条蛋白质肽链盘绕成一个球状结构,这个球状结构是外圆中空的,因为具有极性的氨基酸残基几乎全部分布在分子表面,可与水接合,使得肌红蛋白具有可溶性,而非极性残基分布在分子内部,使得内部呈一个疏水空腔,在这个空腔里埋有一个血红素辅基。血红蛋白则是由4个亚基()组成德寡聚蛋白,其中α-亚基的肽链包含141个氨基酸,β-亚基的肽链含有146个氨基

酸,每个亚基具有和肌红蛋白相似的结构,即亚基中的肽链也都形成外圆中空的球状结构,内连一个血红素辅基,然后血红蛋白的4个亚基再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致为四面体的四级结构。由此可见,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肌红蛋白是单链蛋白,血红蛋白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寡聚蛋白,相同之处是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和肌红蛋白具有相同的结构,即都是外圆中空的三级结构。

3.功能上的差异

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由于血红蛋白的结构比肌红蛋白复杂,所以显示了较多的功能它不仅在血液中起着载氧的作用,能把氧从肺部通过血

液循环运到全身各处;同时也在运载C和中起作用,能把各组织代谢产生的C运送至肺部。而肌红蛋白的功能则是把氧从血液肌内附近毛细管的血液,通过细胞膜运到肌细胞中,以氧合肌红蛋白形式暂时贮氧,并可携带氧在肌内中的运动,当肌肉急剧运动时就把氧释放出来,以保障肌内强烈代谢对氧的需要。

4. 运载级的特性不一样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虽然都有载氧功能,但载氧时所表现的特性不一样,原因在于血红蛋白是变构蛋白,而肌红蛋白不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促进更多的同一血红蛋白分子结合,也就是说,氧与血红蛋白的结构是协作进行的,相反,与肌红蛋白结合并不协作进行。深入的研究表明,血红蛋白在完成其功能的过程中,其四级结构发生有利变化,在缺氧的地方(如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由于亚基之间的一些相反电荷的基团形成盐键而处于钳制状态,使氧气不能与血红素结合,所以在需要氧的组织力可以快速脱下氧;在氧极丰富的肺里,当一个亚基的血红素辅基与氧结合时,亚基间的盐键断裂,血红蛋白处于松弛状态,使得其他亚基变得也易于和氧结合,从而能迅速的将氧运走。四级结构的变化保证了血红蛋白载氧的功能,使得呼吸作用高效进行。

2)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有赖于PH值,二氧化碳对血红蛋白的特性也有影响,而PH在很广的范围内以及二氧化碳的变化对肌红蛋白结合氧并无影响。在血红蛋白中,酸度会增加其脱氧倾向;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变的PH下)也会降低其对氧的亲和性,在代谢迅速的组织,如收缩的肌肉中,会产生不少二氧化碳和酸。在这样代谢活跃的

组织的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和的高水平存在将促进氧从氧合血红蛋白中脱去,以满足其对氧的高需要。

3)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性要受到2,3-二磷酸甘油酸(DPG)调节。因为DPG是小分子物质,而在血红蛋白上至少有两个部位可以结合这些小分子物质,当DPG与血红蛋白结合时,会使血红蛋白的紧张趋于稳定,从而降低血红蛋对氧的亲合性。而DPG对肌红蛋白的氧亲

合性并无影响。

四.肌红蛋白临床意义:

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指标。但特异性差,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都可导致其升高。Myo 阳性虽不能确诊AMI ,但可用于早期排除AMI 诊断的重要指标,如Myo 阴性,则基本排除心肌梗死,还可用于再梗死的诊断,结合临床,如Myo 重新升高,应考虑为再梗死或者梗死延展。增高: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长期休克等。在心肌梗死后1.5h即可增高,但1~2d内即恢复正常。

血、尿中肌红蛋白均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肌病、肌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

(1)血中升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高醛固酮血症、肾功能不全、恶性高热以及剧烈运动后等。

(2)尿中升高:卟啉病、血红蛋白尿症、血尿等。

参考值

男性20~80μg/L;

女性10~70μg/L;

诊断限:>100μg/L。

血清Mb水平随年龄、性别及种族的不同而异,黑人的Mb水平要高

于白人。

五.检测方法

1.潜血试验法

2.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的氧,后者氧化底物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颜色由黄色-草绿色-深蓝色的变化

3.硫酸铵沉淀法

4.单克隆胶体金

2008级生物工程一班

———

学号:20084720123

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首页\ 学科专业\ 微生物检验\ 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编辑:陈特2009-06-22 03:07 肌红蛋白( myoglobin , Mb) 相对分子质量17 500 ,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中,与氧的亲和力比Hb 强,在极低的氧张力情况下,肌肉缺氧时,可以放出氧供肌肉收缩的急需。 测定肌红蛋白的方法有很多,分光光度法、电泳法及层析法。这些方法不能测定低于微克水平的Mb ,现已不用。免疫化学法比较灵敏,但抗血清必须是对Mb 特异的。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定性方法,灵敏度只有2 mg/ml ,不适宜检测心肌梗死。红细胞凝集试验,试剂制备难以标准化;乳胶凝集试验是个半定量试验,是用肉眼判断终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一些含有高浓度类风温因子的血清会产生干扰。放射免疫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现己少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定速度快,适用于各类型生化归功分析仪,现已在临床上普遍采用。 原理:Mb 致敏胶乳颗位是大小均一的聚苯丙烯乳胶颗粒悬液,颗粒表面包被有兔抗人Mb 抗体。样本中的Mb 与乳胶颗粒表团的抗体结合后,使相邻的胶乳颗粒彼此交联,发生凝集反应产生浊度。该浊度与样本中的Mb 浓度呈正比,在570 nm 处测定吸光度,可计算样本中Mb 的浓度。 参考区间:健康成年人肌红蛋白<70μg/L。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本地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Mb 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早期指标,在AMI 后1 - 2 h ,在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即迅速增加,诊断AMI 的界值为75μg/L ,6 -9 h 达到高峰,比CK-MB 的释放早2-5 h,一旦患者诊断为AMI且已进行相应治疗,主要的是进一步评价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有并发症及再梗死。此时用肌钙蛋白可能是不适宜的,因为疾病发作后肌钙蛋白的长期释放模式可能掩饰发生额外新的损伤。而Mb 在发作后第一天内即返回到基线浓度,当有再梗死时,则又迅速上升,形成"多峰"现象,可以反映局部缺血心肌周期性自发的冠脉再梗塞和再灌注。 由于Mb 也存在于骨骼肌中,而且仅从肾脏清除,所以急性肌损伤、急性或慢性肾衰竭、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休克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病患者、肌内注射、剧烈的锻炼、某种毒素和药物摄入后,Mb 都会升高。因此,采用血清Mb 水平作为诊断AMI 的 早期指标,仅限于那些没有上述有关疾病的患者。最近,提出了AMI 的新诊断策略,包括:①联合测定Mb 和一种骨骼肌特异的标志物(碳酸酐酶Ⅲ,简称CAⅢ) ,并计算Mb/CAⅢ比率,在骨骼肌损伤的患者中,血清中的比率是恒定的,因为两种蛋白质均释放;AMI 病人这种比率则增加,可较大地提高诊断准确度。②联合检测血清Mb 和一种心肌特异的标志

肌红蛋白临床应用解读

肌红蛋白临床应用解读 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因其为小分子物质,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cTnI/cTnT 更快。 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AMI中的动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发病后0.5-1小时即可升高,升高幅度超过150ng/ml或增幅大于25%,4-8小时升高可达900ng/ml以上,8-12小时升至峰值,峰值为参考值10-30倍,24-48小时恢复正常。 l2小时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酶。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仅为3~4d,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b早上9时最高,下午6至12时最低; Mb含量因性别、年龄、种族而有变化。通常男性高于女性,黑人男性明显高于白人男性,而女性不存在这种种族差异。除黑人外,其他种族高年龄者Mb都较高。 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肌红蛋白在AMI中的临床应用。 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 对AMI的排除诊断:由于Mb半寿期短(15min),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估测心梗范围: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曲线早期估计,Mb峰值小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小,而Mb峰值大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双峰、多峰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大; (2)其它心血管疾病: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 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金标单抗法定性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K MB)。结论实验证明cTnI/MyO/CK MB三项联合检测是诊断AMI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血清肌钙蛋白Ⅰ。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金标单抗法定性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 K MB)。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3~24h,cTnI阳性率100%,My O阳性率95%,CK MB阳性率70%。结论实验证明cTnI/MyO/CK MB三项联合检测是诊断AMI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肌酶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收缩的调节蛋白,由三球形亚单位构成,包括TnI、TnC、 TnT[1]。肌红蛋白是肌肉组织中的一种亚铁血红素蛋白,分子量较小。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一种二聚体,参与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当心肌损伤时,三种成分在几小时内释放到血液中,并持续不同的时间,所以联合检测cTnI/MyO/CK MB,可以提供心肌损伤的早期血清标志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均来自本院内科病房,在发病后3~24h采血。(2)非AMI患者血标本20例(包括冠心病13例,风心病1例,心绞痛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在发病后3~24h采血。(3)健康对照组血标本10例,取自门诊健康体检人员。 1.2 方法采用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销的一步法cTnI/MyO/CK MB三联检测卡,该卡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技术。按使用说明书,滴2滴血清于样本孔中20min后读取结果。 2 结果 见表1。

肌红蛋白

用途 用于OLYMPUS 分析仪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人血清和血浆的肌红蛋白,仅适用于体外诊断。 检验原理1 样品与被抗人Mb 多克隆抗体致敏的Latex 粒子作用,样品中的肌红蛋白与被抗人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致敏的Latex 粒子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使Latex 粒子发生凝集反应。该凝集反应的吸光度变化与样品中肌红蛋白的浓度相关。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制作工作曲线,从该曲线上即可求得样品中的肌红蛋白的浓度。 反应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 组分 缓冲液 R1:已调配好 乳胶(Latex )悬浮液 R2:已调配好 试剂准备 试剂为即开即用,可直接置入分析仪试剂仓中。 储存和稳定性 储存在 2 - 10°C 温度下未开封的试剂在指定有效期内性质稳定。一经打开,放在试剂仓中可以稳定30天。 样品2 血清、EDTA 或肝素化血浆。 在2– 8°C 可以稳定7天,在15 – 25°C 下可以稳定3天。 某些一次性采血管的种类可能对测定值会有影响,因此对采血管必须确认对测定值无影响后再使用。 检验程序 参见附表。 校准 校准物定标液的值可溯源至In-house 。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要进行校准: 仪器进行保养或更换主要零件时;质控出现明显漂移; 当重新更换新一批号的试剂时需要重新做试剂空白。 详细操作请见《仪器操作程序》和《校准操作程序》 根据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规范,在校准后应立即进行质控分析。 质量控制 每个检测批至少进行一次质控,质控物包括正常值和病理值两个浓度。 如果发现数据有任何的倾向性或突然的漂移,检查所有操作参数。 计算 Olympus 分析仪自动计算每个样品的测定值。 参考区间 70ng/ml 以下 线性范围 10-800mg/ml. 精密度 下列数据是对2个血清库在AU5400上历经20天分别进行检测灵敏度 以生理盐水及Mb 浓度为10ng/mL 的质控品作样品,同时测定10次,其均值±2SD 在两者之间无重叠现象。 干扰性底物 血红蛋白500mg/dL 、胆红素30mg/dL 、乳浊为添加10%的“营得惠(Intrafat )”的乳糜5%时,对测定值未见影响 限制性 当某些样品中可能存在有目的成份以外的物质与反应或妨碍反应时,测定值与测定结果有疑问时请再测定一次或稀释后再测定、确认。 最大稀释度 生理盐水稀释,最大稀释度为16倍稀释。 临床意义4 Mb 为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的分子量17200的血色蛋白。当细胞破坏或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就被释放到血液中。 血液中Mb 浓度的测定,对急性冠状综合症、骨骼肌障碍等疾病存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疗效的判断都是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Galvin jp,et al.:Particle enhanced photometric immunoassny systems,https://www.doczj.com/doc/3215204696.html,b.Assa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5204696.html,b.Assays Conf.).4th ,73(1982). 2.Singer JM,et al.:The latex fixation test.l. Application to the serologi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Amer,Jmed.,21,888(1956) 3.山成洋ら: ミオクロピン,日本臨床,第5版(1999) 4.芝紀代子: ミオクロピン,検査と技術,18183(1990) 试剂规格 H7170-L 1x54ml R1 1x18ml R2

肌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肌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1. 定义: 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因其为小分子物质,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 cTnI/cTnT更快。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2. AMI中的动态变化: 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发病后0.5-1小时即可升高,升高幅度超过150ng/ml或增幅大于25%,4-8小时升高可达900ng/ml以上,8-12小时升至峰值,峰值为参考值10-30倍,24-48小时恢复正常。l2小时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酶。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仅为3~4d,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3. 影响因素: Mb早上9时最高,下午6至12时最低; Mb含量因性别、年龄、种族而有变化。通常男性高于女性,黑人男性明显高于白人男性,而女性不存在这种种族差异。除黑人外,其他种族高年龄者Mb都较高。 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 4. 临床应用: (1)肌红蛋白在AMI中的临床应用。 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 报价值。 对AMI的排除诊断:由于Mb半寿期短(15min),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估测心梗范围: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曲线早期估计,Mb峰值小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小,而Mb峰值大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双峰、多峰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大; 观察有无再梗塞或者梗塞再扩展:由于在AMI后血中Mb很快从肾脏清除,发病l8~30小时内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故Mb测定有助于在AMI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塞或者梗塞再扩展。如峰值期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恢复正常缓慢,超过4天

肌红蛋白测试标准操作流程

肌红蛋白测试标准操作流程 一实验组成 1 实验仪器及器具: Mini VIDAS全自动分析仪一台、洁净工作台、低速离心机、20~200μl加样器 2 试剂盒组成: MYO试剂条说明:试剂条上有 10 个孔,用贴有标签的铝箔密封 二实验原理 一步免疫分析夹心方法(sandwich)和最后荧光检测(ELFA) 样品被吸取到含有用碱性磷酸酶(共扼物)标记的抗肌红蛋白抗体的孔中。样品/共扼物混合物在运行中进出固相包被针SPR数次。该操作使抗原结合到固定在固相包被针 SPR内壁的免疫球蛋白上,并结合到共扼物上,以形成“夹心”。没有结合的组分在冲洗步骤中清除。在最后检测步骤中,将底物(磷酸4 甲基-伞形烷)循环进出固相包被针 SPR。共扼物酶催化本底物水解成荧光产物(4-甲基伞形酮)。该产物的荧光在 450nm下测量。荧光强

度与样品中出现的抗原的浓度成正比。分析结束的时候,由VIDAS根据储存在存储器中的校正曲线,自动计算结果,然后打印输出 三标本 1 检测样本: 150μl血清或血浆 (肝素锂) 由于EDTA或柠檬酸钠引起所测量的数值的下降,所以不可使用在EDTA或柠檬酸钠上采集的血浆 2 影响因素 没有发现下列因素对分析有显著影响: (1)溶血 (用血红蛋白形成尖峰样品(spiking)之后:0到292 μmol/l 或 0 到 470 mg/dl) (2)脂血症(在用脂质形成尖峰样品(spiking)之后:0到 30 g/ml,等价于在三酸甘油酯中) (3)胆血症(在用胆红素形成尖峰样品(spiking)之后:0到540μmol/l) (4)肝素(最高达 50IU/ml) 但无论如何,建议不要使用明显溶血、脂血症、胆血症的样本,如可能的话,重新收集样本。 四操作程序 1 标准曲线条码(MLE)输入 在每使用新一批试剂前,必须用每一试剂盒中都有的MLE卡(规格单)将规格(或工厂主校正曲线数据)输入仪器。步骤如下: (1)按Master Lot Menu (2)放入MLE卡片 (3)按Read Master Lot (4)按A或B 读取完成后,仪器会自动打印相应信息 2 校准曲线

关于肌红蛋白

关于肌红蛋白 一.简介 (myoglobin,MYO,Mb) 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 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它的氧饱和曲 线为双曲线型。 肌红蛋白的基本知识: 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中,心肌中含量特别丰富。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1960年由Kendrew用X线衍射法阐明,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描述的蛋白质三级结。由于三级结构与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直接相关,而且三级结构的分析工作难度很高,所以这项工作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肌红蛋白的本质和功能 1.本质: 肌红蛋白=一条多肽链+一个辅基多肽链: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辅基:亚铁血红素辅基 分子量:16 700 形状:呈紧密球形,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其水溶性较好。

三级结构 有8段α-螺旋区 每个α-螺旋区含7~24个氨基酸残基,分别称为A、B、C…G及H 肽段。 有1~8个螺旋间区 肽链拐角处为非螺旋区(亦称螺旋间区),包括N端有2个氨基酸残基,C端有5个氨基酸残基的非螺旋区,处在拐点上的氨基酸残基Pro, Ile, Ser, Thr, Asn等。极性氨基酸分布在分子表面,内部存在一口袋形空穴,血红素居于此空穴中。 血红素是铁卟淋化合物,它由4个吡咯通过4个甲炔基相连成一个大环,Fe2+居于环中。 铁与卟啉环及多肽链氨基酸残基的连接:铁卟啉上的两个丙酸侧链以离子键形式与肽链中的两个碱性氨基酸侧链上的正电荷相连。血红素的Fe2+与4个咯环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另2个配位键1个与F8组氨酸结合,1个与O2结合,故血红素在此空穴中保持稳定位置。2.功能: 把氧从血液肌内附近毛细管的血液,通过细胞膜运到肌细胞中,以氧合肌红蛋白形式暂时贮氧,并可携带氧在肌内中的运动,当肌肉急剧运动时就把氧释放出来,以保障肌内强烈代谢对氧的需要 3.肌红蛋白的氧化 肌红蛋白的这种构象非常有利于运氧和储氧功能,同时也使血红素在多肽链中保持稳定。但是过量运动、劳累、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

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常玉梅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刊名: 实用医技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年,卷(期):2008,15(5)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2条) 1.赵保健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及检测方法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3(05) 2.敬华;李丹;王晓非几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率[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03) 3.陈荣健;赖兆新;卢焕兴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11) 4.Tucker JF;CollinsRA;Andersen A J Value of aerial myglo-binlevel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admitted for acute myo-eardialinfaretion[外文期刊] 1994(04) 5.刘果霞血清酶类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期刊论文]-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6(01) 6.李立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4(04) 7.陈静;韩英杰;方云霞使用三合一心肌梗死快速诊断法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03(02) 8.王利娜;李忠信人心肌肌钙蛋白T及其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3(04) 9.马宏伟;赵卫国;潘柏中血清肌红蛋白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发的建立[期刊论文]-检验医学 2006(01) 10.RidkerPM;CushmanM;Stamper Mu;Traey RP Inflammation,aspirin,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pparentiy healthy men 1997(07) 11.丁海明;庄俊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2(04) 12.诸骏仁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01) 引证文献(3条) 1.靳岩.张凤华.秦桂娥两种不同仪器检测肌红蛋白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2) 2.陈国浩.黄锦洲.吴启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期刊论文]-中外医疗 2010(28) 3.林伟华.陈华英.梁金明.朱彩兰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标志物的合理选择和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热带医学2010(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215204696.html,/Periodical_syyjzz200805025.aspx

心肌肌钙蛋白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者:薛一涛(访问人次:10727) 肌钙蛋白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由三种不同基因的亚基组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和肌钙蛋白C(TnC)。目前,用于ACS实验室诊断的是cTnT和cTnI。 肌钙蛋白T(TnT)分子量为 37KD,是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有三种亚型:骨骼肌肌钙蛋白T(sTnT)包括快骨骼肌型和慢骨骼肌型,此外还有心肌型。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大部分是以C-T-I的复合物形式存在于细丝上,6%—8%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浆中。因cTnT与骨骼肌TnT的基因编码不同,骨骼肌中无cTnT的表达。cTnT相对于两种骨骼肌亚型有40%的不同源性。cTnT 分子稳定、亲水、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反应性好。目前所用的单克隆抗体为对心 肌特异的捕捉抗体和标记抗体。 TnI(肌钙蛋白I)存在三种亚型:骨骼肌肌钙蛋白I(sTnI)中存在快骨骼肌型和慢骨骼肌型,它们具有相似的分子量(20KD),但二者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约存在40%的差异;第三种为心肌型。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骨骼肌型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40%的差异。但人的eTnI氨基末端比sTnI多31个amino acid,使其molecular weight达到22KD,这种独特的顺序使之具有较高的心肌特异性,有助于制备相应的单克隆。cTn是以cTnI-C-T复合物和游离cTnI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损伤时释放到血循环中后,cTnI-C-T可进一步分解为c TnI-C复合物和游离cTnI。故血循环中除cTnI C-T、游离cTnI外还有cTnI-C,而且cTnI-C是其在血液中的主要形式。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体外。 TnC分子量为18KD,是Ca2+结合亚基,每个分子结合2个Ca2+。心肌和骨 骼肌的TnC结构相同。 由于cTnT和cTnI与骨骼肌中的异质体分别由不同基因编码,具有不同的氨基酸顺序,有独特的抗原性,故它们的特异性要明显优于CK—MB同工酶。 心肌以外的肌肉组织出现损伤或疾病时,CK和CK-MB可能会升高,而c TnT和cTnI则不会超过其临界值。由于它们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在AMI时明显增高,且增高倍数一般都超过总CK和CK-MB的变化。 cTnT和cTnI由于分子量小,发病后游离的cTn从心肌细胞浆内迅速释放人血,血中浓度迅速升高,其时间和CK—MB相当或稍早。虽然肌钙蛋白半寿期很短(cTnT 2小时,游离cTnI的半寿期据报道为2h~5d不等),但其从肌原纤维上降解的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可在血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升高,故它兼有C K-MB升高较早和LD1诊断时间窗长的优点。故目前cTn已有逐渐取代酶学指标 的趋势。 参考值: cTnT0.1ng/ml 以下均为贝克曼Access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的数据,不同厂家的试剂其诊断 界值不同。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 一、定义 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因其为小分 子物质,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cTnI/cTnT更快。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二、AMI中的动态变化 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发病后0.5-1小时即可升高,升高幅度超过150ng/ml或增幅大于25%,4- 8小时升高可达900ng/ml以上, 8-12小时升至峰值,峰值为参考 值10-30倍,24-48小时恢复正常。 l2小时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酶。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仅为3~4d,故在疾病发生后该 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三、影响因素 Mb早上9时最高,下午6至12时最低;Mb含量因性别、年龄、种族而有变化。通常男性高于女性,黑人男性明显高于白人男性,而女性不存在这种种族差异。除黑人外,其他种族高年龄者Mb都较高。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

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 四、临床应用 (1)肌红蛋白在AMI中的临床应用。 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 对AMI的排除诊断:由于Mb半寿期短(15min),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估测心梗范围: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曲线早期估计,Mb峰值小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小,而Mb峰值大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双峰、多峰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大; (2)其它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升高幅度为正常上限的2-4倍; 心肌炎:升高幅度为参考值上限的4-10倍; 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3)骨骼肌疾病:

肌钙和肌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蛋白标志物测定及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心肌细胞的结构蛋白,由三个亚单位组成,即:cTnI、cTnT、 cTnC,其中cTnC与骨骼肌中的肌钙蛋白相同,无心肌特异性,近年来发现cTnT在肾衰及各种肌病病人中有非特异性增加;而cTnI对心肌损伤特异性及敏感性都较好;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释放入血,在胸痛发生4-6小时后,血中cTnI水平超过正常上限,12-2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14天之久。因此,cTnI目前已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前提条件。由于cTnI释放入血是心肌损伤的结果,临床上其它非AMI 也可有cTnI释放,如: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冠状动脉分流术造成的缺血性损伤。 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在急性心肌损伤时, 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血中Mb可超出正常上限,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对于怀疑ACS的病人建议连续采样测定,因为症状出现和蛋白标志物释放到血液之间有一段延迟。在ACS早期诊断和监测的临床效用已有大量文献报告。Mb阴性有助于排除心梗。 ESC和ACC于2000年联合发表文件,重新修订MI的诊断标准,最重要的是将检测到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cTn)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MI急性发病的必要条件;建议取消心肌酶谱在MI诊断上的应用;联合检测cTnI及Mb可使一天内被排除非ACS的百分数从以往传统酶学指标的28%增加到50%,减少了患者的观察时间和费用; 本室应用太原市川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加拿大Spetral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美国FDA批号:510K.K992127\510K.K982679;国准字2007第3401107号\第3400267号批准),国内首家用于生化分析仪的试剂,对cTnI及Mb进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此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ng/ml水平;分析灵敏度:0.3ng/ml(cTnI)、1.0 ng/ml (Mb);线性范围:25 ng/ml(cTnI)、500 ng/ml(Mb);参考范围:0-1.70ng/ml(cTnI)、0-90ng/ml(Mb);另外采用加拿大Spetral公司提供的重组配套校准品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质量; 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多种方法中,很多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酶联免疫法(ELESA)、固相免疫层吸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中都存在着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结果重复性差、核素污染、某些方法只能进行定性检测等种种问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虽具有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的优点,但其所用仪器价格昂贵,所用试剂又为进口试剂,一般实验室难以开展,并且不适用于急诊检验。本室所采用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来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检测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试剂稳定、价格较低等优点。

肌红蛋白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肌红蛋白(MYO)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肌红蛋白(MYO)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英文名称:Myoglobin(CLIA) 【包装规格】 2×30 人份/盒、2×50 人份/盒、2×100 人份/盒 【预期用途】 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或(和)血浆中肌红蛋白的含量。 肌红蛋白(MYO)分子量为17.8 kD,由一个多肽链和一个亚铁血红素辅基组成,由人体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合成并贮存,不存在于其它细胞。实验证明由骨骼肌和心肌来源的两种肌红蛋白无免疫学上的差异。肌红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为携带氧气供细胞呼吸。肌红蛋白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早期指标,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但是特异性较差,在AMI 早期心肌细胞受损,由于MYO 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在AMI 发病1~3 小时后血中浓度迅速上升,6~7 小时达峰值,12 小时内几乎所有AMI 患者MYO 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酶,因此可以作为AMI 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由于MYO 也存在于骨骼肌中,而且仅从肾脏清除,所以急性肌损伤、急性或慢性肾衰竭、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休克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病患者、肌内注射、剧烈的锻炼、某种毒素和药物摄入后,MYO 都会升高。因此,采用血清MYO 水平作为诊断AMI 的早期指标,仅限于没有上述相关疾病的患者。在有急性症状的患者中,4 小时内MYO 水平不升高,AMI 的可能性极低。由于在AMI 后血中MYO 很快从肾脏清除,发病l8~30 小时内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故MYO 测定有助于在AMI 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塞或者梗塞再扩展。MYO 频繁出现增高,提示原有心肌梗死仍在延续。另外,在神经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和多肌炎时血清MYO 水平亦升高。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清MYO 升高,可以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及愈合情况的一项客观指标。 【检验原理】 肌红蛋白测定采用双位点夹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其检测原理如下: 第一步:将样本与包被着抗肌红蛋白抗体的超顺磁性微粒(磁珠)以及抗肌红蛋白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物添加到反应管中,经过孵育,样本中的肌红蛋白和包被在磁珠上的抗肌红蛋白抗体结合,同时抗肌红蛋白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物与样本中肌红蛋白另一位点结合。反应完成后,磁场吸住磁珠,洗去未结合的物质。 第二步:将化学发光底物添加到反应管内,发光底物(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氧酰)-苯基-1,2-二氧环乙烷,AMPPD)被碱性磷酸酶所分解,脱去一个磷酸基,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该中间产物通过分子内电子转移产生间氧苯甲酸甲酯阴离子,处于激发态的间氧苯甲酸甲酯阴离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产生化学发光,再通过光电倍增管对反应中所产生的光子数进行测量。所产生光子数与样本内肌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样本内分析物的量由校准曲线来确定。 【主要组成成分】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Jun25(11)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陈燕锋(东莞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4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同样方式选取体检中心的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都进行Mb和TnI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研究组Mb水平为185.59±51.36μg/L,对照组为61.05± 16.73μg/L,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TnI水平为3.74±1.05μg/L,对照组为0.46±0.17μg/L,差异显著(P<0.05)。Mb和 TnI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 关键词: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 ̄8174(2014)11 ̄2527 ̄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的心 肌缺血坏死疾病,死亡率较高[1]。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 措施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肌酶谱 检查是一项常见的辅助诊断方式,但检查花费时间较长,不 利于对患者救治工作的积极进行。本次我们选取42例被临 床确诊的AMI患者,对其进行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TnI) 的检测,并与40例体检中心的健康者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 旨在了解Mb和TnI对AMI早期诊断的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4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同样方式选取体检中心的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2~76(69.16±8.95)岁;病变部位:前壁14例,下壁11例,前壁合并下壁10例,下壁合后壁7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5(69.16±8.95)岁;病变部位:前壁12例,下壁10例,前壁合并下壁10例,下壁合后壁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别不明显(P<0.05)。 1.2AMI诊断标准采用WHO建议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有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检查出现Q波或QS波,持续1d 以上。心肌酶测定值持续异常。符合以上两项者即可确诊。 1.3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2ml,加入肝素钠置于抗凝管中,通过3000r/min的离心力,持续15min的离心,通过I鄄2000SR美国雅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Mb和TnI的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Mb和TnI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见附表。 3讨论 AMI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死亡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临床研究资料显示[2],AMI患者发病时,若救治时间延缓1h,则其病死率可增加1.6%。因此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可使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目前对AMI的诊断除依据临床症状外,常借助的辅检查方式包括心肌血清酶谱、心电图。心电图是AMI患者必须的检查方式,具有快速、无创、直观的特点,但灵敏度较低;心肌酶谱诊断窗口期短且耗时较长,都不利于对患者的积极救治。 Mb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中,当心肌受损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根据临床资料显示[3],Mb在AMI患者发病2~3h后即可超出超出正常上限,9~12h达到峰值。TnI是心肌的特有成份,在正常血液中含量较少,当心肌受损时便会释放至血液中。其在AMI患者血中释放时间大致在发病后的4~8h,约12~48h达到峰值[4]。故该两项目不但可以在AMI起势的早期进行检测,且诊断的窗口期较长。本组资料中42例AMI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者比较,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液中的Mb和TnI水平明显高于体检健康者(P<0.05)。因此,Mb 和TnI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且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急诊或急救患者。 参考文献: [1]李继红,邹佳.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2,23(7):638鄄639.[2]李笃军,唐菁,胡凯,等.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快速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82鄄4483. [3]张春梅,丛斌,于子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水甲鄄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623鄄624. [4]姜健,华建江.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242鄄244. 收稿日期:2014鄄03鄄27附表两组Mb和TnI检测结果比较(x±s,μg/L) n Mb TnI 研究组42185.59±51.36 3.74±1.05 对照组4061.05±16.730.46±0.17 t39.97753.425 P<0.01<0.01 2527 ··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动物科技学院动医1班卢小永222012328220008 摘要:肌红蛋白(Mb)存在于肌肉中,心肌中含量特别丰富。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1960年由Kendrew用X线衍射法阐明,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描述的蛋白质三级结构。由于三级结构与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直接相关,而且三级结构的分析工作难度很高,所以这项工作获得学术界的非常高的评价。本文将介绍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关键词:肌红蛋白三级结构功能临床意义 正文: 一﹑三级结构 肌红蛋白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肌肉中,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相似,但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为S形曲线,而肌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为双曲线。有研究证明,海洋哺乳类动物,如鲸﹑海豹能长时间潜水,其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 高达8%,这类动物潜水能力的 强大正与其体内高浓度肌红蛋 白有关,高浓度的肌红蛋白能 储存大量的氧气[1]。 肌红蛋白由一条多肽链和 一个辅基组成,多肽链由15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辅基为亚 铁血红素,分子量为16700。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呈紧密的 扁球形,大小为4.5nm x 3.5nm x 2.5nm[2]。肽链骨架由长短不等的8个右手α-螺旋不对称地盘曲而成,分子中75%--85%的氨基酸残基都位于α-螺旋结构中。α-螺旋之间的拐角处是无规则卷曲[3]。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肌红蛋白的水溶性很好。三级结构

有8段α-螺旋区每个螺旋区含有7--24个氨基酸残基,分别成为A﹑B﹑C....G 及H肽段[4]。有1--8个螺旋间区,肽链拐角处为非螺旋区(也成为螺旋间区),包括N端有2个氨基酸残基,C端有5个氨基酸残基的非螺旋区,处在拐点上的氨基酸残基Pro, Ile, Ser, Thr, Asn等极性氨基酸分布在分子表面[5]。肌红蛋白分子表面有一个深陷的口袋形的洞穴。该洞穴由C,E,F,G4个螺旋段组成。洞穴周围为疏水的R侧链,含Fe2+的血红素居于此空穴中。血红素是铁卟淋化合物,它由4个吡咯通过4个甲炔基相连成一个大环,Fe2+居于环中。铁卟啉上的两个丙酸侧链以离子键形式与肽链中的两个碱性氨基酸侧链上的正电荷相连[6]。血红素的Fe2+与4个咯环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另2个配位键1个与F8组氨酸结合,1个与O2结合,故血红素在此空穴中保持稳定位置。温度和时间对肌红蛋白血红素铁与各种金属离子直接相互作用,影响肌红蛋白的构型[7]。对于高铁肌红蛋白的还原及结构变化,可以用光诱导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采用光谱法加以分析[8]。 二﹑功能 肌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肌肉中有运输氧和储存氧,三级结构才有生物活性,因此功能体现在三级结构上。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细胞中,其功能是可逆的结合氧气,将氧气储存于肌肉细胞中[9]。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和状态也能影响肌肉的颜色[10]。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中铁与卟啉环及多肽链氨基酸残基的连接,这种构象非常有利于运氧和储氧功能,同时也使血红素在多肽链中保持稳定。Mb表现出的生理功能及参与的代谢过程,大多涉及电子传递过程[11]。但是过量运动、劳累、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而肌红蛋白是富氧链蛋白,更容易遭到自由基的攻击。遭到自由基的攻击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与肌红蛋白被氧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此外,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来源

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特异性;敏感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AMI是一系列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终事件,它从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疾病开始,经过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进入无Q波心机梗死,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AMI患者发病早期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1],因此在临床上强调AMI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多年来我们测定CKMB 一直认为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此酶测定诊断特异性差,早期诊断6 h内灵敏度不高,诊断窗口时间较短等不足之处,国内外学者在不断的寻找一些能克服上述不足的新指标。近年来新的心脏标志物的研究发展,如血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应用于临床诊断,二者联合检测起到优势互补作用,并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强、诊断率高等优点,特做出以下综述。 1 生物特性 肌钙蛋白是横纹肌收缩的主要蛋白,有三个亚单位:Tnc、TnI、TnT,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的状态下TnI、TnT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几乎难以检测,故健康人血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cTnT、cTnI。肌钙蛋白I与T区分在于它的敏感性与特异性,cTnI检测对AMI诊断敏感性要大于cTnT,cTnT其特异性尚不如cTnI,也有文献报道,cTnI显示出较低的初始灵敏度[2]。cTnI分子质量为235kD,分子质量较小,比CK MB 分子量小,它的N端比骨骼肌多了31个氨基,其一特性使得cTnI的特异性。 肌红蛋白(MB)肌红蛋白是一种含铁朴啉的红色蛋白,肌红蛋白分子由分子量约17 000 的一条肽链组成,含153 个氨基酸残基。每个肌红蛋白分子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是肌肉组织中特有的一种蛋白质。其功能为运输或储存氧,参与葡萄糖氧化[3]。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细胞的低分子蛋白,约占肌肉总量的0.1%~0.2%。 2 检测方法学 2.1 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免疫比浊法 采用特异抗体结合于胶乳颗粒表面。标本与胶乳试剂在缓冲液中混合,标本中的cTnI/MB与胶乳颗粒表面的抗体结合,使相邻的胶乳颗粒彼此交联,在500 nm~600 nm附近测量溶液浊度的增强,其增强的程度与标本的cTnI/MB浓度相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是新一代免疫测定技术。它大大提高了免疫比浊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达到了ng/ml水平,具有测定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试剂稳定、价格较低等优点。

生化检验报告单及临床意义

检验科生化室检验项目一览表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方法参考范围单位取报告时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ALT)速率法 0-40 U/L 上午9:30之 前标本,11: 00取结果,9: 30之后的标 本下午3:00 取结果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 定(AST)速率法 0-40 U/L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ALP)速率法40-150 U/L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GGT)速率法 0-50 U/L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PA)免疫比浊法0.170-0.420 g/L 血清总蛋白测定(TP)化学法60.0-80.0 g/L 血清白蛋白测定(ALB)化学法35.0-55.0 g/L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IL)化学法 2.0-22.0 u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D.BIL)化学法0.0-7.0 umol/L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TBA)酶促法0.0-10.0 umol/L 肌酐测定(Cr)酶促动力法54-133 umol/L 尿素测定(Urea)酶促动力法 1.80-7.70 mmol/L 血清碳酸氢盐(HCO3)测定 (TCO2)酶法 22.0-33.0 mmol/L 血清尿酸测定(UA) 各种免疫方 法 149-407 umol/L 血清胱抑素测定(CYC)比浊法0-1.02 mg/L 葡萄糖测定(Glu)酶法 3.50-6.10 mmol/L 钾测定(K) 离子选择电 极法 3.50-5.50 mmol/L

钠测定(Na) 离子选择电 极法 135.0-145.0 mmol/L 氯测定(Cl) 离子选择电 极法 96.0-108.0 mmol/L 钙测定(Ca)比色法 2.10-2.60 mmol/L 镁测定(Mg)比色法0.70-1.10 mmol/L 无机磷测定(IP)比色法0.81-1.62 mmol/L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TC)化学法 3.10-5.20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化学法0.56-1.70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HDL-C)化学法 1.00-1.55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LDL-C)化学法 1.90-3.10 血清载脂蛋白AⅠ测定(ApoAI)免疫比浊法 1.0-1.6 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ApoB)免疫比浊法0.75-1.00 血清载脂蛋白α测定Lp(a)免疫比浊法0.00-300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Hs-CRP)免疫比浊法0.00-3.00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速率法24-170 乳酸脱氢酶测定(LDH)速率法114-240 血气分析1小时血酸碱度(pH)7.35-7.45 二氧化碳分压(PCO2)35-45 mmHg 氧分压(PO2)75-100 mmHg 碱剩余(BE)-3~+3 mmol/L 组织间液碱剩余(BEecf) 缓冲碱(BB)46-52 mmol/L 碳酸氢盐(HCO3)23-31mmol/L 二氧化碳总量(TCO2)24-32 mmol/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