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公的教育思想

周公的教育思想

周公的教育思想
周公的教育思想

2.周公的教育思想

(1)制礼作乐,敬德保民

周公制礼作乐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不限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一类的礼节。从《左传》文公十八年,季文子使太史克对鲁宣公说:“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周公制订周礼说,礼仪用来观察德行,德行用来处置事情,事情用来衡量功劳,功劳用来取食于民。可见“周礼”包括“观德”、“处事”、“度功”、“食民”等方面的内容。《左传》昭公二年记载韩宣子至鲁,在太史那里观看册书,看到易、象和鲁春秋,说:“周礼都在鲁国了,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德行和西周之礼所以能成就王业的缘故了。”这说明周公制礼作乐的内容十分广泛。简单地说,周公所作之礼,是西周时期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其中以政治制度、宗教礼仪以及道德伦理规范为主,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而周公作乐,则不仅包括乐曲,而且还包括诗歌、舞蹈等项内容。

周公制礼作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维护“亲亲”与“尊尊”的宗法制及等级制。同时,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对夏商两代礼乐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他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既是集大成者,又是创新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周族虽是一古老的邦国,但承受了天命就换上了一番新气象。周公开创的灿烂大备的西周一代文化教育,同时也为后世文化教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敬天保民是商代统治者的神道设教思想,周公改为敬德保民,强调“明德”这一点,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周公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他看到商代统治者,如纣王,口口声声说“我生不有命在天”①,但仍挽救不了他的灭亡。于是提出必须重视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永保天命,维护其统治。所以他说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祇祇,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②意思是说,文王能够修明自己的德行,对于刑罚做到小心谨慎,他不敢轻看和虐待那些鳏夫寡妇,他任用该任用的人,尊敬该尊敬的人,惩罚该惩罚的人,他的德行在人民中间非常显著,这样,他就开始把我们的国家和我们几个友邦建立在中夏地区,把我们的西方治理得很好。他的德行叫上帝知道了,上帝很喜欢他,就命令他把殷灭掉,他从此就承受了殷人原先所受的天命和殷人的疆土和人民。周公向统治集团提出了“小民难保”的警告,认为小民是最难安抚的,你们要事事留心,要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③要效法古人修明德行的作风,来安定自己的意志,检查自己的德行,放远自己的规划,只有这样做,才能把这里的人民安定下来,我也不至于加罪于你,教你的国家灭绝。认为只有言行符合明德,才能保住小民,即“乃以民宁”,不会灭亡。周公在“敬天保民”的思想中掺入了“明德”这一内容,是对商代奴隶主一切听命于天的思想的修正和补充,为后来孔子与儒家的德治主义开了先河。

①《尚书?西伯戡黎》。

②《尚书?康诰》。

③同上。

周公的“敬德”思想包括了丰富的内容,其一是要求统治者明察情况,用贤去奸,不可

一味使用暴力,用刑要谨慎,这属于政治的范畴;其二是要求统治者勤于国事,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其三所论之德是人自身的一种属性,这属于古代人性论的范畴。以上三点可以分别称之为“德治”、“德行”与“德性”,讲的都是修己治人或修己安人之道,是十分现实的政治、伦理、教育问题。周公的敬德思想着重于人事的努力与个人的行为表现,包含唯物主义的因素,要求加强对人的后天教育。因此他既言德又言教。他在《尚书?酒诰》中反复言“教”:“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意思是说文王常教育训诫勉励年轻一代做好本职工作,无常饮酒,嘱咐他们常“听我教诲”勿违犯。这表明周公强调“以教育德”,他从敬德思想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六艺”教育的兴起①。

周公从制礼作乐及敬德保民思想出发,把教育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武器,这对周以后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思想,以及历代统治者关于“以教化为大务”的见解,都可以说是对周公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孝友为德,力戒贪逸

周公说:“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②他深知周室受命于天,虽取代了殷人,但仍有“大艰”,不可轻忽。他又说:“无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③他恳切地告诫周室统治者,只有加强修己敬德,孝友为德,才能使文王开创的国祚永年。他把道德教育视为关乎国家千秋大业的事情。

如前所述,周代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宗法制度,政统与血统相结合,特别重视孝、友的教育,使父子、兄弟都遵守孝悌之道。周公把不孝、不友看做是最大的罪恶。他在《尚书?康诰》中说:

“子弗祇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弔茲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茲无赦!”

他的意思是说,当儿子的不能尽心给他父亲做事情,却大大地伤了他父亲的心;当父亲的不爱他的儿子,却仇恨他的儿子;当弟弟的不讲做人的道理,不能尊敬他的哥哥;当哥哥的也不体念父母养育儿子的劳苦,很不友爱他的弟弟。像这一类坏人,当君长的如果不处罚他们的罪行,那上天给人民所规定的做人的道理就会完全叫他们破坏了。所以说要赶紧用文王所规定的刑罚去惩罚他们,万不能饶恕他们!周公对孝悌之道特别重视,这是和周代的亲亲、尊尊的宗法制度相联系的,它也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形成了以孝悌治天下的封建教条。

据《尚书?君奭》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周公自担任周成王太师后,一方面辅佐成王,施政于朝,另一方面也继承了前代师保之教的优秀传统,力尽师保之责,对成王的教诲十分成功。在《尚书?无逸》篇记载了的“体恤下民,力戒贪逸”的教育主张。他说:

“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他的意思是说,在上位的君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不要贪图安逸!先要去体验小民种庄稼的艰难,然后再过安逸的生活,就会了解小民的痛苦。你要看看那些小户人家,他们的爹娘辛辛苦苦地种庄稼,到了他儿子这一代却不知道种庄稼的艰难,只是贪图安逸,放荡不恭,等到放荡久了以后,倒反侮辱他的爹娘说:“上一代的人什么都不懂。”

①参阅《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年版,第118—124 页。

②《尚书?君奭》。

③《尚书?君奭》。

周公善于运用历史告诫教导成王,他以商代的“明王”祖甲为例: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归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①

他说祖甲认为代兄称王是不义,因而逃往民间;后来即了王位,他就知道小民的痛苦,能够保护和喜爱小民,连鳏夫寡妇都不敢轻慢;所以他的寿命也长久,他在王位一共是三十三年。从此以后,殷朝的国王,一生下来就过着安逸的生活,既然生下来就安逸,也就不知道小民种庄稼的艰难,更听不到小民的痛苦,只是沉醉于玩乐。所以从此以后的国王没有一个人的寿命是长久的,他们在位的时间,有的是十来年、七八年、五六年,还有的只三四年。周公以此教育成王及周室子弟:后世国君是否能不忘先王创业和守成的艰难,是否能悉心体察民情并具备不图安逸的品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朝代的兴衰。

此外,在道德修养的方法上,周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教育王室成员应了解古今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扩充自己的见闻,即所谓“高乃听”,在《尚书?康诰》中说:“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汝丕远惟商耇(gǒu,音狗,老,高年)成人,宅心知训”。意思是说,在这里我们应效法殷代先世圣王的德行,去安抚和治理殷民,要和殷商的年老有德的人多接近,诚心接受他们的教训。这就是说,要借鉴前人以往的经验来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二是教育王室成员从自身方面,严格要求,即所谓“永观省,作稽中德”①。他说:“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②“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③意思是说,年轻的封啊,你要把人民的苦痛当做自己的苦痛一样,你应时时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啊!如果有小民在恨你骂你,你会更加严格地修养自己的德行,“宽绰厥心”,开阔自己的心胸。通过这样一些方法不断的修养,实现“作稽中德”、“作汝民极”的道德要求。

(3)勤勉从政,谨言慎行

周公反复强调君臣上下必须戒骄戒逸,勤勉从政,谨言慎行。他列举殷王中宗、高宗、祖甲,赞扬他们皆能“治民祇惧,不敢荒宁”,因此都成为颇有政绩的“明王”。他又举周文王为例: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身,厥享国五十年。”④

他说太王、王季都是谦虚谨慎的,文王更亲身做卑贱的事情,他很留心于修筑道路和教导小民种田这些事情,他的为人是又柔和又谨慎,他很爱小民,特别体恤那些鳏夫和寡妇,他每天从早晨忙到太阳偏西的时候,连饭都顾不得吃,因此,他就使得万民同他一条心。文王不敢贪恋游览和打猎,他总是忙着和各国的君长去处理政事。因此文王的寿命也很长久,他虽然已到了中年,才受天命做王,但在位竟达五十年。

①《尚书?无逸》。

①《尚书?酒诰》。

②《尚书?康诰》。

③《尚书?无逸》。

④《尚书?无逸》。

周公称颂文王勤奋精神,用以激励成王。同时,他既重言教,又重身教,以身作则,堪称表率。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这就是著名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由来。“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说明周公勤奋、热情,善待来客,甚至“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停下来招呼客人,如此为国事勤劳、求才殷切。周公以此教育他的长子伯禽,告诫伯禽受封于鲁,小心谨慎,戒骄戒躁,勤勉谦逊。

周公还反复告诫成王要谨言慎行、克己自谦,他反复宣扬“先哲王”的德行:

“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祇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归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①

他对成王说:我听说从前殷国王中宗,为人庄重谨慎,做事完全依照天命,治理小民十分小心,一点也不敢懈怠;因此他得到了很高的寿命,在王位一共是七十五年。殷另一个国王高宗,长时期在民间吃苦,和小民在一起生活,后来就了王位,忽然得了一种喑哑病,一连三年不能说话,他原先不能说话,后来一说话就得到了臣民的喜悦;他做事是一点也不敢懈怠,因而把殷代治理得很好很安定,以至于大大小小的臣民都很服从他,没有一个人对他有怨言;因此他的寿命也很长久,在王位一共是五十九年。

周公教育成王:圣明的君主,必须克己自谦。对民众的怨恨责骂,应当反躬自责。在《尚书?无逸》篇,他说:

“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从殷王中宗、高宗、祖甲到我们的周文王,这四人是最圣明的。如果有人告诉他们说:“小民在恨你骂你啦!”他们就会更加小心地修明自己的德行。他们听到臣民有了过错,就说:“这是我的过错呀!”他们是这样的诚恳,不仅仅是不敢对臣民发怒而已。你如果不听这些正经话,人家就会造谣欺骗你,人家说:“小民在恨你骂你啦!”你就会信以为真。果真是这样,不去思考自己的过失,不开阔自己的心胸,却对于无罪的人随便惩罚,随便杀戮,那么小民就一致怨恨,怨气就会聚在你身上!

①《尚书?无逸》。

①《尚书?立政》。

①《尚书?无逸》。

周公对成王进行谨言慎行的教育时,郑重指出对待刑狱之事,必须慎之又慎,“勿误于庶狱”①。这是他“明德慎罚”思想的体现。他常警告成王:“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①万不可像殷王纣那样整天胡里胡涂地只管吃酒发脾气呵!他既以此教育成王,也同样身体力行,他还政于成王后,“北面就臣位”,不以功臣自居,态度格外谦逊恭谨,所谓“匔匔(qiong音穷)如畏然”②,就是这种克己自谦品德的具体表现。

正是由于周公坚持对成王这般的教诲、倡导和身体力行,造成了周初为政无逸的“王风”——孝友为德、力戒贪逸、勤勉从政、谨言慎行。周公死后,成王不忘其教诲,不敢贪求安逸。成王死后,太师召公、太保毕公,仍坚持周公的遗教,“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③成王、康王坚持周公之遗教,勤奋为政,力戒逸乐,造成西周初年的统一稳定的局面,即形成所谓“成康之治”。

周公对成王师保之教的重大影响不仅见于西周,而且波及于后世。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受周公师保之教的影响,十分重视对太子的教育,特意任命魏征为太子师,令其辑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名为《自古诸侯王善恶录》,赐给诸王,以加强对唐代王室子弟的品德教育。清代学者皮锡瑞在《经学通论》中指出,魏征的思想与《尚书?无逸》是一脉相承的:“《无逸》见人君当知艰难,毋以太平渐耽乐逸之义,观此知忧盛危明,当念魏征所云‘十渐不克终’矣。”④历史已经过去了三千年,但是周公对成王的教育,今天仍发人深省,给人以启示⑤。

(4)识人有方,任人唯贤

周公还教诫成王,为政必以用人为要。诚如崔述在《丰镐考信录》所说:“周公何以作《立政》也?盖治国以用人为要,而用人以知人为先。”

“立政”的“政”训“长”,即“官”。“立政”就是用人立长、任贤官人的意思。周公在《尚书?立政》篇告诫成王,用人乃是从政之根本。他总结了夏商两代用人之得失的经验教训,指出善用人就会出现像夏禹、商汤垂拱而治那样的盛世;不善用人就会像夏桀、商纣一样亡国丧邦。周公悉心向成王教授“官人之法”,认为“官人之法”乃国之万事如意,是光大德政之根本。他还指出,君主如果深通官人之法,用之都邑,可以和协其民,用于四方,“其在商邑,用协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①可以因“万事如意”而愈显见为政之德。为了使成王掌握官人之法,周公不仅个人竭诚劝教,还在朝廷之上与“群臣陈官人之万事如意”。所谓“官人之法”主要是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三个方面。

关于识别人才。周公总结了夏、殷两代识才的经验。夏代提出了“三宅”,殷代提出了“三俊”。周公说成汤用这种方法考核官吏、选拔人才,结果做到了官不旷其职,德不浮其名。“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周公认为,夏、殷之所以兴起者,是由于实行了这个原则;而其所以败亡,是因为违背了这个原则。而周代的成功也就是因为继承了这个人才识别的原则。周公坚持识人应“知忱恂(审其心)于九德之行”②,即既审视人的内心之德,又考察体现其德的道艺作为。这种兼顾德行与道艺的识人之方,开中国古代人才研究之先声,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是有意义的。周公主张识人要做到才与职、德与官相结合,而反对“谋面,用丕训德”的办法。“谋面”是以面取人,既不考其德,又不察其行,只是听言观色,凭个人印象与感情取人。“丕”读作“不”,只重表面现象而不重德行,是识人之大忌。周公主张对担负不同官职的人,要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要求,去考察他们的德与能。属于政务之官,要考察其是否善于理事;属于理民之官,要考察其是否能使民安乐;属于司法之官,则要考察其施法是否公正。周公认为坚持这种方法才能识别与选拔到有德有能的人才。

②《史记?鲁周公世家》。

③《史记?周本纪》。

④《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 年版,第76 页。

⑤参阅《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第22 页。

①《尚书?立政》。

②《尚书?立政》。

关于选拔人才。周公在《尚书?立政》篇中提到了夏用“九德官人”,即选拔任用具有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九种品德的人。这每一种品德,都相反相成,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气质的内容。周公将这九种品德提出来,作为任人唯贤的成功经验,这是很有意义的。他还教诫成王,任人唯贤,即选拔“吉士”(有德之士),“远(xian,音先)人”即远离邪佞之人。他说:“继自今立政,其勿以人。其唯吉士,用劢相我国家。”①这即是说,任用“吉士”,可

使国家有贤人辅政;如果用了“人”,虽然建立了官制,“国则罔有立政”,就同没有建立一样。更为严重的后果将是国祚绝灭,“是罔显在厥世”,国其无后矣!可见周公对任用贤人是何等的重视。

关于使用人才。周公主张逸于使贤,即要放手使用贤人,不可多加干涉。他说周文王治国是这样的,凡属“有司”所管的“庶狱”之事和“牧夫”所管的“庶慎”之事,一概“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②。即或用或不用,都由有司和牧夫所训执行。“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茲”。意思是说,周文王从不轻易干预下级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因为这样做,被擢进的贤人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而逸于使贤,又必须以勤于求贤为前提。周公告诫成王,文王其所以能逸于使贤,正是由于他求贤如渴,不惜劳心、劳力之故。周公认为要像文王那样“克厥宅心”、“克俊有德”,即经过审慎考察,擢进有德之士。一旦任用之后,就要放手使用,君主只需把握国之大体,不过多干预下级行使职权。他的这种勤于求贤、逸于使贤的思想,不失为人才使用上的卓见。

周公倡导的“官人之法”,包括识别人才、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三方面的内容。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系统阐述人才问题的思想。它直接影响到西周的选贤贡士制度。当时负责任官的司马,其“论辨官材”的原则和方法,正是周公“官人之法”的具体施用。远在三千年前,中国古代就产生了如此系统的人才思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人才学说发展史和文化教育发展史上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①《尚书?立政》。

②《尚书?立政》。

(5)提倡彝教,化民成俗

周公重视彝教,认为这是治国平天下不可缺少的政教活动。所谓彝教,就是对庶民经常进行的德行规范教育,即古人所说的化民成俗的教化活动。由周公创制,见于《尚书》的各种“诰”,有不少就是训俗的文件,后世多作宣传教化的“谕俗文”。周公训俗,尤为重视行为规范的教育。他认为庶民若能经常按规范行事,即“民之秉彝”,没有越轨行为,天下就太平了,这即是所谓“好是懿德”①。

周公十分重视化民成俗的教化活动,他制礼作乐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如前所述,周公制礼作乐的基本精神在于“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向整个社会宣扬“贵贱不愆”的宗法等级观念。《礼记?乐记》说:“礼也者,报也。”“报”是古代祭祀有功祖先的礼仪活动,施行“报”礼,其用意在于“报本反始也”①,不忘其所由生,不忘其根,从而提倡孝道。西周重视“报礼”,强调“孝道”,是与周公的积极倡导分不开的。

据《孝经?圣治》载:“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自周公改制之后的孝,“莫大于严父”,突出了父权思想,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严父莫大于配天”,所谓配天之祖即为天子,周天子便成为与国共敬之祖先。君权与孝道结合,即所谓“亲亲父母为首”、“尊尊君为首”②。所以说周公提倡的孝道,已能窥见“三纲”思想的萌芽,孝道已成为教化的重要内容,“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③,也就是说,孝道具有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序、使后

代有利的重要作用。所以周公把孝道教育视为彝教的中心,他在《尚书?康诰》中告诫康叔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茲无赦!”他认为人之罪恶莫大于“不孝不友”,凡民众出现了“不孝不友”的人,就是民彝破坏之时,必须立即用文王所作之刑罚规定,严加处置,不得姑息饶恕。

“义”也是民彝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与周公直接有关,周公主张对殷人要根据“殷彝”定罪,“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①就是说,应依照殷代的常法来判决犯人的罪,该判刑的就要判刑,该杀掉的就要杀掉,切不可凭你个人的意志断案。在这里“义”是“宜”的意思,适宜、合理的事称“义”,指统治者必须“明德慎罚”。这里把“义”作为对庶民的“训俗”活动,则是“尊尊”的意思。《礼记?丧服》说:“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礼记?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意思是说,仁是爱人,但最重要的是亲爱自己的亲人;义是适宜,但最重要的是尊重贤人。亲爱自己的亲人,其中还要有差别;尊重贤人,其中也要有等级。所谓礼就是由这里产生出来的。由此可见,“义”表示的是“尊尊”、“贵贵”、“尊贤”,是与“亲亲”相区别的道德范畴,“义”,反映的是阶级关系与等级关系,是礼的重要内容。周公制礼,强化了“义”,后世所推崇的“门外之治义断恩”②,门外谓朝廷之间,既仕公朝当以公义断绝私恩,还有所谓“大义灭亲”云云,都是“尊尊”高于“亲亲”,亦即阶级关系、等级关系高于血缘关系的体现。总之,“义”的教育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是和周公的倡导分不开的。

①《诗经?大雅?烝民》。

①《礼记?郊特牲》。

②《礼记?大传》郑玄注。

③《左传?隐公十一年》。

①《尚书?康诰》。

②《礼记?丧服》。

据史籍记载,周公曾倡导籍田礼,即始耕典礼。每年春耕时,周天子到国都南郊的公田举行隆重的始耕典礼,旨在提倡勤劳耕作之风。据说《诗经》中的《周颂》为周公所作或为周公所订定。《周颂》中的《载芟》和《噫嘻》篇,就是举行籍田礼时所演唱的诗歌,这是周公曾经进行劝农教化活动的明证。周公提倡始耕典礼,对于巩固新田制,重视农业生产和形成勤于公田耕作的风气,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有一定作用。《周礼?大司徒》中关于教化的职责规定,有“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一项。西周以后各朝代,也常设司农司、力田吏以提倡和指导农业生产,“劝课农桑”,这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勤劳风尚的形成,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追溯其源,与周公有关。周公推行社会教化,用了很大力量,创制了一套方法,大部分为后代统治者所继承。周公的主要做法如下①。

第一,采风易俗。周公很重视民俗的教育作用,他提倡并亲自进行采风问俗的教化活动。据传,周公为制礼作乐曾采集文王时周地以南的民歌,昭示天下,教人们懂得道德修养的重

要性。《毛诗序》说《诗经?豳风?七月》是周公采集的。这与班固关于周太师负有采风之责的说法,正好互相印证。

从有关史料分析看,周公采风问俗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调查施政的得失利弊,以为讽谏之用。如《豳风?七月》以诗的形式记述了农人一年四季劳作生活之苦,周公献于成王,就是劝教成王力戒贪逸,使之“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依”。二是为了化民易俗,实施社会教化。其做法诚如清末维新派人士黄遵宪在《论礼仪》一文中所说:“于习之善者导之,其可者固之,有弊者严禁以防之,败坏者设法以救之。”周公大力禁止酗酒之风,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周人曾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反映了骄奢之风在滋长。周公为杜绝这种危害,严肃警告人们,酗酒风起,必定会造成“大乱丧德”的后果②。

周公还改革过婚俗。西周初年婚姻状况混乱,老妇与少子亦可成婚。后周公进行了婚制改革。据王国维考释“同姓不婚”是周人“大异于商者”的。周公提倡“同姓不婚”的新礼俗,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男女同姓,其生不蕃”①,异姓结婚有利于加强种族的生命力;二是使非姬姓服从姬姓,既严男女之别,又可抬高周族姬姓的地位,达到进一步巩固宗法制度的目的。周公的这些活动,在施行教化、整饬世风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二,颁布诰训。周公运用文字或口述的形式,有目的地宣扬教化,创制了诰训一类的文告。现存的《尚书?周书》中保留了一部分,内容都是用孝亲、守法教导民众,要求人们互相劝勉,形成有利于周室统治的民习民风。这是进行社会教化颇有影响的一项措施,常常能收到家喻户晓的效果。周以后的各代统治者,很多继承了这种“训俗”之法,曾颁布箴规、诰训以及“圣谕”、“谕俗”等文告,有的还亲自讲述,或让乡里中“老成贤德之士”进行解说,以扩大影响。

第三,制定礼乐。礼乐渊源很久,但也是来自民俗,故《周礼》云:“礼俗从取其民。”周公制礼作乐旨在“一民心,齐民俗”。“礼,履也。国人所践履。”它有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作用。“乐也者,动于内者也”。它有培养人们道德感情与情操的作用。周公把握了礼乐特点,精心制作,所以周人的冠、婚、丧、祭和视、听、言、动,都由礼乐的节文加以规范。由于“上行下效,风过草偃”,所以礼乐行之于上,必化而为“风”;民习行之于下,定变而为俗。周公这种制礼作乐以正风俗的做法,既收效于西周,又影响于后世,成为中国古代施行社会教化的传统。

①参阅《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第25—27 页。

②《尚书?酒诰》。

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周公在观民风、化民俗的社会教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主张因势利导,提倡“平易近民”。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长子伯禽与太公望(姜尚)初封鲁与齐,伯禽三年而政成,太公五月而政成。为什么两人会一迟一疾呢?伯禽是“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而太公则是“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周公根据两人对礼俗的不同处置,而造成为政效果的不同,提出为政化民必须“平易近民”,他说:“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这说明周公既重视化民易俗,又懂得民俗的特点,难于更易而又可

以更易。“平易近民”的主张就是他根据这种特点提出的,是很有见地的。周公在治理殷民及被征服的东方各族时,就遵循这一原则,注意尽量保留这些民族有益的风俗习惯不变。他还提出“各安其宅,各田其田”①,这对减少敌对情绪,接受周公的社会教化,稳定政局,发展生产,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深得民心。荀子在《王制》篇中盛赞周公说:

“故周公南征而北国怨,曰:‘何独不来也!’东征而西国怨,曰:‘何独后我也!’孰能有与是斗者与!安以其国为是者王。”

意思是说,当周公向南面去征伐的时候,北方国家的百姓就埋怨着说:“为什么单单不到我们这里来呀!”向东面去征伐的时候,西方国家的百姓就埋怨着说:“为什么单单把我们放在后面呀!”试想还有谁能和这样的人抗争呢?因此凡有能够把他的国家照这样做的,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总之,周公特别突出“德治”思想,强调民心归向,处处炫耀祖宗德业。“任德教”是他教育思想的主旋律,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终于使中华民族在古代就以“教化有方”、“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界。

①《尚书大传?大战》。

高中语文《鲁周公世家》课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音:dǔ;义:忠诚厚道】仁,异于群子【句式:状语后置】。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义:主持朝廷政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义:向】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义:战胜】殷二年,天下未集【义:安定】,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通假:通“穆”,虔诚】卜。周公曰:“未可以戚【义:此处为感,动之意】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义:辛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义:事奉】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义:普遍】佑四方,用【义:因而】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义:无,没有】不敬畏。无坠【义:丧失】天之降葆【通假:同“宝”】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通假:同“馈”奉送】,以俟【义:等候】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义:确实,果真】吉。周公喜,开籥【音:yuè】,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义:刚才】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句式:宾语前置】。兹【义:此,这】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音:téng】匮【通假:同“柜”】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义:第二天】,武王有瘳【音:chōu】。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通假:同“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通假:通“叛”】,周公乃践阼【义:登上帝位】代成王摄【义:代理】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义:名作动,散布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句式:状语后置】。”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音:sh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通假:同“早”】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义:最终】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义:去】鲁,慎无以【义:因为】国骄【义:骄慢】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义:平定】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义:福】福,唐叔得禾,异母【通假:同“亩”】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东土以集【义:安定】,周公归报成王,乃为【义:作】诗贻王,命之曰《鸱鸮》【音:chī xiāo】。王亦未敢训【义:责备】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义:朝拜】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其三月,周

原版周公解梦 之 天地日月星辰

原版周公解梦之天地日月星辰 天门开贵人荐引,天光照身疾病危,天晴雨散百忧去,天明妇人生贵子,天门赤主有大喜,仰面向天大富贵,乘龙上天主大贵,上天求妻儿女贵,天上取物主王侯,飞上天堂贵大吉,登天上屋得高官,天裂有分国之忧,天星明主公卿至,天欲晓益寿命吉,渡天河主有所吉,天地合所求皆得,日月初出家道昌,日月昏暗孕妇吉,日月欲出有官职,日月合会妻有子,日月衔山奴欺主,怀抱日月贵侯王,吞日月当生贵子,礼拜日月大吉昌,天公使有大吉祥,日光入屋官位至,日初出无云大吉,日出有光有好事,云开日出凶事散,日入怀贵子淑女,拜星月烧香大吉,云忽遮日有阴私,星入怀主生贵子,星落有病及官事,星列行主添奴婢,持执星宿大富贵,流星不落主移居,巡天摩星位公卿,云起四方交易吉,五色云主大吉昌,云赤白吉青黑凶,见浮云作事不成,云雾遮事事吉利,黑云至地时气病,霜雪降主事不成,雪下及时大吉利,雪落身上万事成,雪不沾身主孝服,雪落家庭主丧事,阴雨晦暗主凶事,行路逢雨有洒食,雷霆作声官位至,雷声恐怕私居吉,雷从地震主志遂,身被霹雳主富贵,电光照身有吉庆,赤虹见吉黑虹凶,霞满天百事欢悦,狂风大雨人死亡,风吹人衣主疾病,忽大风国有号令,风如吼主远信至。 原版周公解梦之地理山石树木第二 地动主迁官位吉,地裂主疾病大凶,修平田地大吉昌,地高下不平主病,卧于石上主大吉,地中黑气上主凶,运石入家主富贵,石上得利禄大吉,磐石安稳无忧疑,登岩抱石官职迁,手弄小石生贵子,身入土中百事吉,自身取土被耻辱,升山落地主失位,上山恐怕禄位至,上山毁坏主凶恶,游看高山有喜事,山行得财有福禄,抱物上山孕贵于,山中农稼衣食丰,枯木再发子孙兴,堂上地陷主母忧,园林茂盛大吉利,树木枯死宅不安,林中坐卧病欲痊,树木凋零主人凶,林中树茂生贵子,种树木者大吉昌,登大树名利显扬,上树忽折有死伤,与人分花主分散,枯木开花子孙兴,大树落叶屋中吉,立树下贵人庇荫,树生堂上父母忧,大树忽折主凶恶,担木来家得财喜;砍伐大树多得财,草木茂盛家道吉,门中生果树有子,松生屋上位三公,家中生松事转丰,家中生柏多吉利,庭前竹木喜重重,枫生屋上百事遂,兰生庭前主添孙,果林中行主得财,入果园中大发财,桑行井上主有忧,果树多熟子孙安,折笋至家女有子,见笋生子又生孙,扫地除粪家欲破,粪土堆者钱财聚。 原版周公解梦之身体面目齿发第三 自身白衣人所谋,流头洗面百忧去,身拜尊长大吉昌,身上汗出主凶恶,身病虫出得重职,身上虫行病患安,绳索系身长命吉,枷锁临身病欲来,身或肥瘦皆为凶,面对官者主大吉,露体无衣大吉利,妇人被发有私情,头发白长命大吉,头生两角有争竞,头痛发落皆凶事,面生黑疮主子凶,洗手洗足旧病除,照镜明吉暗者凶,冰浴迁宫疾病除,头发白落忧子孙,

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在丰,病,将没 B .无坠天之降葆命 C .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D .武王蚤终 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乃屏. 璧与圭 屏:丢弃 B .使管叔、蔡叔傅. 之 傅:辅佐 C .天下未集. 集:汇集 D .发书视之,信. 吉 信:书信 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C.集:安定。D.信:果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祝于.神曰葬周公于.毕 B.?????未可以.戚我先王作此以. 诫成王 C.?????亦藏其.策于府鲁人立其.弟具 D.?????子之.鲁使太保召公先之. 洛相土 解析:选D 。D 项均为动词,到。A 项,介词,向/介词,在;B 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来;C 项,代词,那/代词,他的。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 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 .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 .禾尽偃,大木尽拔 D .其民皆可诛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判断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 .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一、字音 笃(dǔ)仁 大钺(yuè) 召(Shào)公奭(Shì) 缪(穆mù)卜 归(馈kuì) 屏(bǐnɡ) 开龠(yuè) 金縢(ténɡ)匮(柜ɡuì)有瘳(chōu) 强葆(襁褓qiǎnɡ bǎo)践阼(zuò) 弗辟(避bì) 蚤(早zǎo)终 吐哺(bǔ) 大诰(ɡào)祉(zhǐ)福 贻(yí)王 鸱鸮(Chī Xiāo) 相(xiànɡ)土 倍(bèi)依(扆yǐ) 匔匔(qiónɡ) 揃(jiǎn)其蚤(爪zhǎo) 奸(ɡān)神命 谮(zèn) 奔(bèn)楚 飨(享xiǎnɡ)国 鳏(ɡuān)寡 昃(zè) 百姓说(悦yuè) 尽偃(yǎn) 天乃雨(yù) 肸(Bì)誓 伤牿(ɡù) 逋(bū)逃 寇攘(rǎnɡ) 逾(yú)墙垣(yuán) 歭(zhì) 刍茭(chú jiāo) 糗(qiǔ)粮 桢(zhēn)干 考公酋(Qiú) 魏公氵费(Fèi) 厉公擢(Zhuó) 真公濞(Bì) 二、重点字词 旦为子孝,笃.仁笃:忠诚,厚道 旦常辅翼 ..武王辅翼:佐助辅弼 用事 ..居多用事:主持朝廷政事 以夹.武王夹:站在……的左右,夹辅 使管叔、蔡叔傅.之傅:作……的师傅,辅佐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虚:区域 周公不就.封就:到(封底),接受(封赏) 天下未集.集:安定 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不豫”是身体不适的委 婉语 戴.璧秉.圭戴:顶着;秉:秉持 惟尔元孙 ..王发元孙:长孙 勤劳阻 ...疾勤劳:辛勤劳苦,与今义差别不大;阻:遭 到困厄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 ..之责于天负子:辜负子民,生病的委婉语 敷佑四方 ....敷:普遍;佑:保佑;敷佑:普济;四方: 天下 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用:因而 四方之民罔.不敬畏罔:无,没有 无坠.天之降葆命坠:丧失

原版周公解梦旧版全古文版1

原版周公解梦旧版全古文版1 天地日月星辰篇 天门开贵人荐引,天光照身疾病危,天晴雨散百忧去,天明妇人生贵子,天门赤主有大喜,仰面向天大富贵,乘龙上天主大贵,上天求妻儿女贵,天上取物主王侯,飞上天堂贵大吉,登天上屋得高官,天裂有分国之忧,天星明主公卿至,天欲晓益寿命吉,渡天河主有所吉,天地合所求皆得,日月初出家道昌,日月昏暗孕妇吉,日月欲出有官职,日月合会妻有子,日月衔山奴欺主,怀抱日月贵侯王,吞日月当生贵子,礼拜日月大吉昌,天公使有大吉祥,日光入屋官位至,日初出无云大吉,日出有光有好事,云开日出凶事散,日入怀贵子淑女,拜星月烧香大吉,云忽遮日有阴私,星入怀主生贵子,星落有病及官事,星列行主添奴婢,持执星宿大富贵,流星不落主移居,巡天摩星位公卿,云起四方交易吉,五色云主大吉昌,云赤白吉青黑凶,见浮云作事不成,云雾遮事事吉利,黑云至地时气病,霜雪降主事不成,雪下及时大吉利,雪落身上万事成,雪不沾身主孝服,雪落家庭主丧事,阴雨晦暗主凶事,行路逢雨有洒食,雷霆作声官位至,雷声恐怕私居吉,雷从地震主志遂,身被霹雳主富贵,电光照身有吉庆,赤虹见吉黑虹凶,霞满天百事欢悦,狂风大雨人死亡,风吹人衣主疾病,忽大风国有号令,风如吼主远信至。 2 地理山石树木篇 地动主迁官位吉,地裂主疾病大凶,修平田地大吉昌,地高下不平主病,卧于石上主大吉,地中黑气上主凶,运石入家主富贵,石上得利禄大吉,磐石安稳无忧疑,登岩抱石官职迁,手弄小石生贵子,身入土中百事吉,自身取土被耻辱,升山落地主失位,上山恐怕禄位至,上山毁坏主凶恶,游看高山有喜事,山行得财有福禄,抱物上山孕贵于,山中农稼衣食丰,枯木再发子孙兴,堂上地陷主母忧,园林茂盛大吉利,树木枯死宅不安,林中坐卧病欲痊,树木凋零主人凶,林中树茂生贵子,种树木者大吉昌,登大树名利显扬,上树忽折有死伤,与人分花主分散,枯木开花子孙兴,大树落叶屋中吉,立树下贵人庇荫,树生堂上父母忧,大树忽折主凶恶,担木来家得财喜;砍伐大树多得财,草木茂盛家道吉,门中生果树有子,松生屋上位三公,家中生松事转丰,家中生柏多吉利,庭前竹木喜重重,枫生屋上百事遂,兰生庭前主添孙,果林中行主得财,入果园中大发财,桑行井上主有忧,果树多熟子孙安,折笋至家女有子,见笋生子又生孙,扫地除粪家欲破,粪土堆者钱财聚。 3 身体面目齿发篇 自身白衣人所谋,流头洗面百忧去,身拜尊长大吉昌,身上汗出主凶恶,身病虫出得重职,身上虫行病患安,绳索系身长命吉,枷锁临身病欲来,身或肥瘦皆为凶,面对官者主大吉,露体无衣大吉利,妇人被发有私情,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钺(yuè)召(shào)公名奭(shì)缪(bù)卜归(kuì) 开籥(yuè) 金縢(téng)匮(guì) 有瘳(chōu) 箕(jī)子践阼(zuò) 弗辟(bì) 蚤(zǎo)终祉(zhǐ)福鸱(chī)鸮(xiāo) 倍依(yǐ) 竆\竆\(qióng) 揃(jiǎn)其蚤(zhǎo) 谮(zèn) 严(yǎn) 奸(gān)神命飨(xiǎng)国鳏(guān)寡诞淫厥佚(yì) 昃(zè)不暇食百姓说(yuè) 将没(mò) 肸(bì) 伤牯(g)ù寇攘(rǎng) 歭(zhì)尔刍茭糗(xiǔ)粮濞(bì)立 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忍辱负重) 第四层(4-6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 第五层(7-10段)还政代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 第六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部分第一层(1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者(助词,表停顿),……也(表判断)笃仁(忠厚仁爱)于(介词,表比较)及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归纳 一、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仁钺()召()公名奭()缪( )卜我以其璧与圭归( ) 开籥( ) 金縢( )匮( ) 有瘳( ) 箕( )子践阼( ) 弗辟( ) 蚤( )终祉( )福鸱( )鸮( ) 倍依( ) 竆\竆\( ) 揃( )其蚤( ) 谮( ) 奸( )神命飨( )国鳏( )寡 诞淫厥佚( ) 昃( )不暇食百姓说( ) 将没( ) 肸( ) 牯( ) 寇攘( ) 歭( )尔刍茭()糗( )粮濞( )立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卜 (2)无坠天之降葆命(3)我以其璧与圭归 (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5)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7)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8)武王蚤终,成王少(9)异母同颖 (10)奸神命者乃旦也(11)反周公 (12)揃其蚤(13)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14)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15)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16)诞淫厥佚(17)岁则大孰

峙尔刍茭、糗粮、桢榦, 四、解释下列虚词“以”“其”的用法: 以继殷祀 以夹武王,衅社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成王执书以泣 自今后其无缪卜乎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五、找到词类的活用并解释: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六、翻译并说出其句式特点: (1)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德也。 (2)告纣之罪于天。 (3)禾尽偃,大树尽拔。 (4)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5)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3)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4)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2019-2020学年度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课后练习六十八

2019-2020学年度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课后练习六十八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请奉盆缶秦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写蔺相如完璧归赵,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他大智大勇。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奉璧"于秦王,见"秦王无意偿赵城",设计夺回玉璧。 B、蔺相如复得璧之后,"怒发上冲冠",数落秦王失信,并誓死与玉璧共存亡。 C、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设计完璧归赵。 D、蔺相如私下完璧归赵,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请就汤镬"。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大王亦幸赦臣君幸于赵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秦贪负其强宁许以负秦曲决负约不偿城肉袒负荆 C、赵立奉璧来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大石侧立千尺 D、私握臣手从道旁私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加线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引:引退 B、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际:边际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然此可为智者道重为乡党所笑 C、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曼辞以自饰 D、以通其狂惑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答案】:

史记 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黄帝至汉武帝),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张仪)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 血食:享受祭祀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字任好)和楚庄王 三代:夏商周 三晋:韩魏赵 秦汉以前以右为上。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注释中的一种说法)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 古代乐律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

原版周公解梦猫

原版周公解梦猫 梦见猫捕鼠者主得财。 梦见猫 未婚梦见猫,暗示梦者感情方面会出现问题,如恋情不够稳定; 已婚女人梦见猫,暗示梦者庭纷争或自己对婚后生活感觉厌倦与疲惫,感到生活中缺乏应有的激情,不甘于过这样平淡的生活; 孕妇梦见猫,预示着梦者会生下一个健康活泼可的; 梦见养猫,意味着梦者会摆脱病魔; 梦见干净的猫,代表招来幸运,诸事顺利; 梦见肮脏的猫,代表招惹不幸,暗示梦者可能会有不顺利的事情发生; 梦见猫爬到树上,暗示梦者有人在背后说坏话,挑拨离间,自己会受到非议,被人怀恨在心,遇到困难; 梦见猫爬到膝盖上来,预示梦者与感情非常好,自己将受宠若惊,为忙得不亦乐乎,但提醒梦者小心身体将会受不了的; 梦见猫躲在角落里,往往象征着在梦者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隐藏着敌手,正在暗中挖墙或破坏其家庭生活; 梦见小猫互相嬉戏,暗示梦者进展不稳定,虽然双方亲密度增加,但很难一下子进展到爱情的互相确认阶段,这将是一段空着急难耐的日子,提醒梦者恋爱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包子,应该平稳发展,增进彼此的感情,才会久远; 梦见自己养的小猫丢了,暗示梦者经常不来往的会断绝与自己的来往,提醒梦者应该保持与朋友间的沟通交流,偶尔打电话问候一声,即可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梦见大猫带着小猫一起走,表示梦者近期朋友运很好,或者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或者经常与老朋友组织参加一些聚会活动,如果梦者参加会员活动,与大家均能英雄所见略同,日子也将过得很快乐; 梦见猫在做日光浴,暗示梦者今后一段时期的整个运势是平安无事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可能梦者会感到生活缺乏激情,将觉得无聊,其实梦者完全可以在这一段时期内,做一些自己曾经想做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梦见打猫 梦见抓猫,暗示梦者或土匪会,但是不会受损失,坏人会被抓获; 梦见打猫,暗示梦者不会轻易相信骗子骗人的把戏,会识破片子的骗局; 梦见自己无缘无故打猫,表明梦者将会与为敌,提醒梦者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与人相处时应多些宽容,要广结人缘,避免与人发生争执,撕破皮。 梦见猫叫

《史记·鲁周公世家》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住,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工。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沭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限国.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B.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D.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成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古代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春秋时,也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如晋文公。 B.崩,帝王或王后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C.践阼,“践”,登;“阼”,东阶,是为主人之位。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来就引申为帝王即位、登基。 D.国,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等于现在说的“全国”。此处“国”指武王被封赏之地,与“时国王骄奢”中的“国”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忠诚无私,心系周朝。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辅佐武王。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

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高二学科:语文执笔:汪艳梅审核:备课组 课时及内容:《鲁周公世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11月22日学习目标: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了解《史记》“世家”的体例。 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知识 一、预习检测 1.注意难读的字。 ?笃()、伐纣()、大钺()、召公()、缪( )卜()?箕子()、曲阜()、秉圭()、罔()、俟()开龠()、金縢( ) 匮()、屏()璧有瘳()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太公、召公乃缪卜()无坠天之降葆命()我以其璧与圭归()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 二、课堂自学指导 1、朗读第1段原文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需识记。 ?笃仁:及武王即位 ?辅翼:用事 ?周公把大钺以夹武王 ?使管叔、蔡叔傅之: ?周公不就封 2、朗读第2段原文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需识记。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 ?武王有疾,不豫:自以为质: ?戴璧秉圭:惟尔元孙王发: ?勤劳阻疾:乃命于帝庭: ?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 ?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发书视之: ?信吉:兹道能念予一人: ?武王有瘳: 3、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以继殷祀() ?以夹武王,衅社()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王其无害() 4、找到词类的活用,并解释。理解并识记。 ?东伐至盟津 ?未可以戚我先王 ?史策祝曰 ?用能定汝子孙与下地 ?周公北面里学习札记 班级 小组 姓名

5、文言句式,理解识记。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告纣之罪于天,乃殷民。 ?维长终是图。 ?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 6、翻译 ?(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三、能力自测 (1)对下面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克:攻克 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使……感动 C、危素、张起岩并荐(他),不报。报:答复(2010年全国卷1) D、及再遇(人名)阵没。及:趁着。(2010年全国卷2) (2)对下面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猝遇贼数千,云(人名)翼太祖。翼:保护(2010年宁夏,海南卷) B、徇镇江、丹阳、金坛。徇:掠取。(2010年宁夏,海南卷)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2010年宁夏,海南卷)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通“趋”,趋向。 (3)下面成语中有与“平易近民”中的“近”用法不相同的是() A、富国强兵 B、怵目惊心 C、汗牛充栋 D、不远千里 (4)下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B、周公乃自以为质 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D、迁俯首流涕曰 (5)对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屏璧与圭(藏而不献) B、小子何敢让焉(谦让,推辞) C、克勤克俭(克制) D、此有司之过也(有关官员) (6)下面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武王即位其贤不及孔子 B、乃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乃命于天庭 C 、告纣之罪于天使管叔、蔡叔傅之 D、以旦代王发之身以勇气闻于诸侯

史记 知识点

《史记》选读知识点 《太史公自序》 词类活用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作动)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作动)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 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 乡射 ..邹峄(名作动) 南.略邛笮昆明(名作状) 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 王.卬于殷(名使动)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 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

善.善恶.恶(形作动) 整齐 ..百家杂语(形作动)贤.贤贱.不肖(意动) 古今异义 市长 发愤 仪表 道义 其实 故事 文学彬彬 隐约 整齐

句式 此孝之大者(判断句定后)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提宾)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后世中衰,绝于予乎(状后) 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判断句) 《鲁周公世家》 词类活用 天乃雨.(名作动) 东.伐至盟津(名作状)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使动) 至于小大 ..无怨(形作名)

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作动)宁.淮夷东土(使动) 三王之忧劳 ..天下久矣(为动) 古今异义 流言 句式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状后)维长终是图(提宾) 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省略) 大木尽拔(被动)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bēi )(2)高祖常繇咸阳( yáo )(3)乃以秦王属吏(zhǔ)(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 àng ) (5)日夜跂而望归(qǐ)(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 ) (7)高祖奉玉卮( zhī)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

《鲁周公世家》教学案(教师用)

《鲁周公世家》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 1、疏通字词,翻译难点字句。 2、理解文意,把握周公形象。 [教学安排]:3 课时 [学生预习]: 1、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钺(yuè)召(shào)公名奭(shì)缪(bù)卜归(ku 开籥(yu è) 金縢(t éng)匮(gu ì)有瘳(chōu) 箕(jī)子践阼(zu ò)弗辟(bì)蚤(z ǎo)终 祉(zh ǐ)福 鸱(ch ī)鸮(xi āo)倍依(yǐ)竆竆\(qi óng)揃(ji ǎn)其蚤(zhǎo)谮(zèn)严(yǎn) 奸(gān)神命飨(xi ǎng)国鳏(guān)寡诞淫厥佚(y ì)昃(zè)不暇食百姓说(yuè) 将没(mò)肸(bì)牯(g) ù 寇攘(r ǎng)歭(zhì)尔刍茭糗(xi ǔ)粮濞(bì) 2、翻译并说出其句式特点: 1)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德也。(判断句) 2)告纣之罪于天。(状语后 置) 3)鲁人三郊三隧(定语后 置) 4)禾尽偃,大树尽拔。(被动句) 5)维长终是图。(宾语前 置) 第一课时 重点:了解背景,反复朗读,总体把握全文。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 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 ,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 的楷模来学习效仿,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史记》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史记·鲁周公世家全文

史记·鲁周公世家全文 赵季译注 【说明】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地来看,周、孔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泯灭个性,过于保守,强调等级,以及由此带来的繁缛的礼仪凡此种种,要批判地对待。另外,司马迁对周公的极度褒扬之中,也表现出司马迁思想的局限,古人今人多有指出,兹不赘述。

下面谈谈本篇在艺术上的特点。 在本篇中,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作者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另外,在本篇中作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在客观提供的史料基础上,通过对鲁国历史盛衰的考察和记述,生动地再现了隐桓之事、庆父之乱、襄仲杀嫡立庶、三桓攻伐公室的真实历史画面,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也揭示了鲁国由盛而衰的必然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特地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一是用周公的品德与鲁国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强烈对比,二是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义之邦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的y n乱、凶残、猥琐进行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事则极尽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武王九年,亲自东征至盟津,周公随军辅助。十一年,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史上最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南正重chóng 传剑论显chuán 蒯聩kuǎi kuì靳jìn 会稽kuài 邹峄zōu yì鄱pó邛笮qióng zé爰yuán 麟lín 阙quē司寇kòu 壅yōng 弑shì篡cuàn 唐虞yú卬áng 徇xùn沅yuán 汶wèn 后稷jì紬chōu 牝牡pìn mǔ二、重点字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 2.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3.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 4.以传剑论显。显:显扬 6.王卬於殷。王:使当王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 8.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 9.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 10.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出仕,当 1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 12.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 13.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14.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 15.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16.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1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18.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19.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20.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21.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22.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2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恨壅:阻塞 24.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25.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26.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27.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2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29.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30.善善恶恶。奖善惩恶 31.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32.故长於风。风:讽喻 33.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古文原版周公解梦全书

古文原版周公解梦全书 诗曰: 夜有纷纷梦神魂预吉凶庄周虚化蝶吕望兆飞熊 丁固生松贵江海得笔聪黄粱巫峡事非此莫能穷 一、天地日月星辰 天门开贵人荐引天光灼身疾病除天晴雨散百忧去天明妇有生贵子天门未至有兵荒仰面向天大富贵乘龙上天主大贵上天求妻儿女贵上天取物位王侯飞上天富贵大吉癸天上屋得高官天裂有分主国忧天皇明主公卿至天欲晓益寿命吉渡天河主有所吉天地合所求皆得天公使有大吉祥日月初出家道昌日月照身得重位日月落忧没父母日月昏暗孕妇吉日月欲出有官职日月合会妻有子日月衔山奴欺主负抱日月贵王侯吞日月当生贵子礼拜日月大吉昌日光入屋官位至日初出无云大吉日出有光有好事云开日出凶事散日入怀贵子月女拜星月烧香大吉云忽遮日有阴私星入怀主生贵子星落有病及官事星列行主添奴婢持执星宿大富贵流星不落主移居巡天摩星位公卿云起四方交易吉五色云主大吉昌厶赤白口青黑凶见浮云作事不成云雾遮事大吉利黑云压地时气病霜雪降主事不成雪下及时大吉利雪落身上万事成雪不沾身主孝服雪落家庭主丧事阴雨晦时主囚事行路逢雨有酒食雷霆作声官位至雷声恐怕私居吉雷从地震主志遂身被霹雳主富贵电光照身有吉庆赤虹见吉黑虹凶霞满天百事欢悦狂风大雨人死亡风吹人衣主疾病忽大风国有号令风如吼主远信至二、地理山石树木 地动主迁官位吉地裂主疾病大凶修平田地大吉昌地咼下不平主病卧于石上主大吉地中黑气上主凶运石入家主富贵石上得利禄大吉盘石安稳无忧疑登岩抱石官职迁手弄小石生贵子身人土中百事吉自身取土被耻辱升山落地主失位居住咼山有喜事山行得财有福禄抱物上山孕贵子山中农稼衣食丰枯木再发子孙兴堂上地陷主安忧园林茂盛大吉利树木枯死宅不安林中坐卧病欲痊树木凋零主人凶

林中树生添贵子种树木者大吉昌登大树名利显扬上树忽折有死伤与人分花主分散枯木开花兴子孙大树洛叶屋中吉立树下贵人庇阴树生堂上父母忧大木忽折主凶恶担水来家得财喜砍伐大树多得财草木茂盛家道兴门中生果树有子松生屋上位三公家中生松事转丰豕屮生柏人口利庭刖竹木喜重重枫生屋上百事遂兰生庭刖主添孙果林中行主得财入果园中大发财桑生井上主有忧果树多熟子孙安折笋到豕女有子见笋者主添子孙扫地除粪家欲破粪土堆者钱财聚三、身体面目齿发 自身白衣人所谋梳头洗面百忧去身拜尊长大吉昌身上汗出主凶恶身病虫出得重职身上虫行病患女绳索系身长命吉枷索临身病欲来身或肥瘦皆为凶面对官者主大吉露体无衣吉大利妇人披头有私情头白主长命大吉头生两角有争竞头秃发落皆凶事面生疮黑主子凶头须自落忧子孙头须再生主长命沐浴迁官疾病除洗手洗足旧患除照镜明吉暗者凶破镜照人主分散手足浓血出大吉屎尿污人大吉亨露头披发阴人谋披头盖面官讼至剪剃头发家内凶眉与发齐禄位至齿自落者父母凶齿落更生子孙兴 四、冠带衣服鞋袜 戴冠登车官欲迁自戴帽头巾帽吉簪冠登台职位迁贵人与之衣冠吉新换衣冠禄位至烧毁官帽欲更官失去官帽主退职拾得冠带禄位至与人公服主得职人与公服加官职女着冠带主生子洗笏染服新官来执笏见贵人大吉笏破忧凶主不祥与人笏授主官迁腰带者主官至吉文书用印有名声带印主妻生贵子着新袍主添妻妾着锦绣衣子孙荣洗染衣服皆大吉披蓑衣主大恩至被油污衣大恩泽衣服忽破妻外心新衣攒来百事凶与人衣服主患至裁衣着孝衣白口衣带自解百事吉着黄衣皂衣皆吉着白衣主有人请着青衣神有助力着蓝绣衣妻大利从人着紫主情弊众人着青家人散众人着白主官事众人着红大吉利妻着夫衣生贵子女人着衫平无事与人共衣妾私情失却衣服妻难产好被自盖得富贵人着己履妻有私得靴鞋主奴婢吉的履主奴婢逃走脱靴束带王有凶鞋破子孙妻妾病着麻鞋百事和合新授吕爵王贵子乞得鞋履人助力木履脱时已出危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鲁周公世家演练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公在丰,病,将没 B.无坠天之降葆命 C.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D.武王蚤终 解析:选A。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乃屏.璧与圭屏:丢弃 B.使管叔、蔡叔傅.之傅:辅佐 C.天下未集.集:汇集 D.发书视之,信.吉信:书信 解析:选B。A.屏:藏而不给。C.集:安定。D.信:果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B.及.武王即位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是.为鲁公维长终是.图 D.以.续殷祀以.俟尔命 解析:选D。A.用:主持;因而。B.及:等到;和。C.是:代词,这;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遍封功臣 ..同姓戚者B.子孙骄奢 ..忘之 C.久为小人 .. ..于外D.不侮鳏寡 解析:选C。小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 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 ..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 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 ..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 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 ..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