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钺(yuè)召(shào)公名奭(shì)缪(bù)卜归(kuì) 开籥(yuè) 金縢(téng)匮(guì) 有瘳(chōu) 箕(jī)子践阼(zuò) 弗辟(bì) 蚤(zǎo)终祉(zhǐ)福鸱(chī)鸮(xiāo) 倍依(yǐ) 竆\竆\(qióng) 揃(jiǎn)其蚤(zhǎo) 谮(zèn) 严(yǎn) 奸(gān)神命飨(xiǎng)国鳏(guān)寡诞淫厥佚(yì) 昃(zè)不暇食百姓说(yuè) 将没(mò) 肸(bì) 伤牯(g)ù寇攘(rǎng) 歭(zhì)尔刍茭糗(xiǔ)粮濞(bì)立

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忍辱负重)

第四层(4-6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

第五层(7-10段)还政代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

第六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部分第一层(1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者(助词,表停顿),……也(表判断)笃仁(忠厚仁爱)于(介词,表比较)及

(等到)辅翼(佑助,辅弼)用事主持朝廷政事)把(手持)以(连词,表目的)夹((站)在左右)告周之罪于天下(介宾短语后置)戚(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现指旁系亲属)虚(区域)

2、朗读并小结。

(二)研习第一部分第二层(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克(攻克,战胜)集(通“辑”,安定)不豫(天子不舒服,不能处理政务)乃(副词,于是,就)缪(通“穆”,虔诚)戚(形-使动用法,使……感动)以为(把……作为,今指认为)北面(名-状语,面朝北方)戴璧秉圭(头上顶着玉璧,手中秉持玉圭)阻(遭到困厄)负子(诸侯病)以(用)旦代王乃命于帝庭敷佑(介宾短语后置)用(因而)定(使……安定)无坠(不丧失)葆(通“宝”,宝贵)尔之(取独)许我归(同“馈”,奉送)以(目的连词,用来)俟尔命屏(藏而不给)发书(翻开占兆书,今指发放书本)信(确实,果然)王其(语气副词,表肯定)无害维长终是图(宾语前置句)藏(省略“以”)其策(省略“于”)金縢匮中(省略句)瘳(病痊愈)

2、朗读并小结。

(三)研习第一部分第三层(3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既(已经)崩(天子之死)强葆(同“襁褓”)畔(通“叛”,背叛)践阼(登上帝位,临时代行政)流言(散布流言,今指没有根据的话)不利于(对)成王(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表结果,……的原因)辟(通“避”)蚤(同“早”)卒(始终)沐(洗头,今指洗澡)哺(口中所含的食物,今是动词“哺育”)子之鲁,慎无以(介词,因,凭借)国骄人

2、朗读并小结。

(四)研习第一部分第四层(4-6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率淮夷而(连词,表承接)反诰(一种文体,用于告戒或勉励)宁(形-动,平定)宗(名-意动用法,以……为宗主)祉福(福瑞)集(安定)为(写作)诗训(责备)国(名-动,建都)(省略“于”)之

2、朗读并小结。

(五)研习第一部分第五层(7-10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治(处理政务,管理国家)倍(背向着)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竆\竆\(恭敬谨慎的样子)揃(剪断)其蚤(同“爪”,指甲)奸(干犯,冒犯)瘳(痊愈)用事(当政,临朝)谮(说坏话诬陷别人)反(同“返”,召回,迎回,使……返回)亡(使……毁败,使……灭亡)严(同“俨”,庄重的样子)自度(以法度自律)荒宁(荒废事业,自图逸乐)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小人(中性词,地位低下的劳动者,今为贬义词)密靖(使……安定)鳏寡(孤独的人)诞(放荡)淫(过分,无节制)厥(其)佚(同“逸”,安乐)诛(讨伐)昃(太阳偏西)以(目的连词,用来)诫成王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百姓(西周时对贵族阶级的总称,今指人民)说(通“悦”,欢悦)2、朗读并小结。

(六)研习第一部分第六层(11-12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没(通“殁”,死)以(用来)明让(谦让)于(在)毕(邑名)臣(名-意动用法,以……为臣)周公大木尽拔(被动句)朝服(名-动,穿好朝服)自以为功(即“质”,人质)缪(同“穆”,虔诚的)卜(占卜)勤劳(为……而辛勤劳苦)彰(使……彰显)筑之(培土并夯坚实,课本注释有误)孰(通“熟”,丰收)褒(嘉奖,褒奖)

2、朗读并小结。

(七)研习第二部分(13-15段)

1、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报政(汇报施政方面情况)兴反(兴兵造反)发之于肸(古邑名)陈(准备)风(走失)越逐(擅离岗位去追赶)寇攘(劫掠偷盗)三郊三隧(鲁国西、南、北三方的近郊远郊之人)歭(储备)擢(人名)濞(人名)

2、朗读并小结。

七、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周公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历史上建立了怎样的功绩?

明确:是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道德楷模,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主要功绩有:⑴辅助武王剪灭殷商;⑵质代王死临危摄政;⑶平定叛乱营建洛邑;⑷还政成王制礼作乐。

2、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明确:⑴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千百年来感动着后世的有识之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⑵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数百年后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思想文化基础。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鲁周公的崇敬敬仰之情?

明确: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到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司马迁对周公的崇敬景仰之情。

八、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的?

明确:1、用周公的品德与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对比。2、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仪之帮”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的淫乱、凶残、猥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刺极尽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九、布置作业。

1、按类整理全文的文言现象。

2、思考:曹操在其《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请问曹操以周公为典范,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明确:曹操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之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在丰,病,将没 B .无坠天之降葆命 C .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D .武王蚤终 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乃屏. 璧与圭 屏:丢弃 B .使管叔、蔡叔傅. 之 傅:辅佐 C .天下未集. 集:汇集 D .发书视之,信. 吉 信:书信 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C.集:安定。D.信:果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祝于.神曰葬周公于.毕 B.?????未可以.戚我先王作此以. 诫成王 C.?????亦藏其.策于府鲁人立其.弟具 D.?????子之.鲁使太保召公先之. 洛相土 解析:选D 。D 项均为动词,到。A 项,介词,向/介词,在;B 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来;C 项,代词,那/代词,他的。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 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 .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 .禾尽偃,大木尽拔 D .其民皆可诛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判断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 .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高中语文《鲁周公世家》课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音:dǔ;义:忠诚厚道】仁,异于群子【句式:状语后置】。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义:主持朝廷政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义:向】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义:战胜】殷二年,天下未集【义:安定】,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通假:通“穆”,虔诚】卜。周公曰:“未可以戚【义:此处为感,动之意】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义:辛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义:事奉】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义:普遍】佑四方,用【义:因而】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义:无,没有】不敬畏。无坠【义:丧失】天之降葆【通假:同“宝”】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通假:同“馈”奉送】,以俟【义:等候】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义:确实,果真】吉。周公喜,开籥【音:yuè】,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义:刚才】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句式:宾语前置】。兹【义:此,这】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音:téng】匮【通假:同“柜”】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义:第二天】,武王有瘳【音:chōu】。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通假:同“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通假:通“叛”】,周公乃践阼【义:登上帝位】代成王摄【义:代理】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义:名作动,散布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句式:状语后置】。”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音:sh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通假:同“早”】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义:最终】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义:去】鲁,慎无以【义:因为】国骄【义:骄慢】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义:平定】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义:福】福,唐叔得禾,异母【通假:同“亩”】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东土以集【义:安定】,周公归报成王,乃为【义:作】诗贻王,命之曰《鸱鸮》【音:chī xiāo】。王亦未敢训【义:责备】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义:朝拜】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其三月,周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

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高二学科:语文执笔:汪艳梅审核:备课组 课时及内容:《鲁周公世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11月22日学习目标: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了解《史记》“世家”的体例。 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知识 一、预习检测 1.注意难读的字。 ?笃()、伐纣()、大钺()、召公()、缪( )卜()?箕子()、曲阜()、秉圭()、罔()、俟()开龠()、金縢( ) 匮()、屏()璧有瘳()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太公、召公乃缪卜()无坠天之降葆命()我以其璧与圭归()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 二、课堂自学指导 1、朗读第1段原文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需识记。 ?笃仁:及武王即位 ?辅翼:用事 ?周公把大钺以夹武王 ?使管叔、蔡叔傅之: ?周公不就封 2、朗读第2段原文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需识记。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 ?武王有疾,不豫:自以为质: ?戴璧秉圭:惟尔元孙王发: ?勤劳阻疾:乃命于帝庭: ?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 ?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发书视之: ?信吉:兹道能念予一人: ?武王有瘳: 3、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以继殷祀() ?以夹武王,衅社()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王其无害() 4、找到词类的活用,并解释。理解并识记。 ?东伐至盟津 ?未可以戚我先王 ?史策祝曰 ?用能定汝子孙与下地 ?周公北面里学习札记 班级 小组 姓名

5、文言句式,理解识记。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告纣之罪于天,乃殷民。 ?维长终是图。 ?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 6、翻译 ?(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三、能力自测 (1)对下面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克:攻克 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使……感动 C、危素、张起岩并荐(他),不报。报:答复(2010年全国卷1) D、及再遇(人名)阵没。及:趁着。(2010年全国卷2) (2)对下面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猝遇贼数千,云(人名)翼太祖。翼:保护(2010年宁夏,海南卷) B、徇镇江、丹阳、金坛。徇:掠取。(2010年宁夏,海南卷)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2010年宁夏,海南卷)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通“趋”,趋向。 (3)下面成语中有与“平易近民”中的“近”用法不相同的是() A、富国强兵 B、怵目惊心 C、汗牛充栋 D、不远千里 (4)下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B、周公乃自以为质 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D、迁俯首流涕曰 (5)对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屏璧与圭(藏而不献) B、小子何敢让焉(谦让,推辞) C、克勤克俭(克制) D、此有司之过也(有关官员) (6)下面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武王即位其贤不及孔子 B、乃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乃命于天庭 C 、告纣之罪于天使管叔、蔡叔傅之 D、以旦代王发之身以勇气闻于诸侯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一、字音 笃(dǔ)仁 大钺(yuè) 召(Shào)公奭(Shì) 缪(穆mù)卜 归(馈kuì) 屏(bǐnɡ) 开龠(yuè) 金縢(ténɡ)匮(柜ɡuì)有瘳(chōu) 强葆(襁褓qiǎnɡ bǎo)践阼(zuò) 弗辟(避bì) 蚤(早zǎo)终 吐哺(bǔ) 大诰(ɡào)祉(zhǐ)福 贻(yí)王 鸱鸮(Chī Xiāo) 相(xiànɡ)土 倍(bèi)依(扆yǐ) 匔匔(qiónɡ) 揃(jiǎn)其蚤(爪zhǎo) 奸(ɡān)神命 谮(zèn) 奔(bèn)楚 飨(享xiǎnɡ)国 鳏(ɡuān)寡 昃(zè) 百姓说(悦yuè) 尽偃(yǎn) 天乃雨(yù) 肸(Bì)誓 伤牿(ɡù) 逋(bū)逃 寇攘(rǎnɡ) 逾(yú)墙垣(yuán) 歭(zhì) 刍茭(chú jiāo) 糗(qiǔ)粮 桢(zhēn)干 考公酋(Qiú) 魏公氵费(Fèi) 厉公擢(Zhuó) 真公濞(Bì) 二、重点字词 旦为子孝,笃.仁笃:忠诚,厚道 旦常辅翼 ..武王辅翼:佐助辅弼 用事 ..居多用事:主持朝廷政事 以夹.武王夹:站在……的左右,夹辅 使管叔、蔡叔傅.之傅:作……的师傅,辅佐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虚:区域 周公不就.封就:到(封底),接受(封赏) 天下未集.集:安定 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不豫”是身体不适的委 婉语 戴.璧秉.圭戴:顶着;秉:秉持 惟尔元孙 ..王发元孙:长孙 勤劳阻 ...疾勤劳:辛勤劳苦,与今义差别不大;阻:遭 到困厄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 ..之责于天负子:辜负子民,生病的委婉语 敷佑四方 ....敷:普遍;佑:保佑;敷佑:普济;四方: 天下 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用:因而 四方之民罔.不敬畏罔:无,没有 无坠.天之降葆命坠:丧失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3 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三) 鲁周公世家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 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 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 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 A[B项,戚:感动;C项,发:翻开;D项,集:安定。]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C.无坠天之降葆命 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 D[A项,“归”同“馈”; B项,“飨”同“享”; C项,“葆”同“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告纣之.罪于天 ②使管叔、蔡叔傅之. ③以旦代王发之.身 ④子孙骄奢忘之. 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⑥发书视之.,信吉 ⑦子之.鲁 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 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 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 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 A[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作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 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

D[A项,步,名词用作动词,步行。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告纣之罪于天 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C.维长终是图 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公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 B.诰,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 C.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践阼,就是登上帝位。阼,庙、堂前两台阶中的东阶,众大臣主持祭祀时登阼,所以“阼”也指帝位。 D[“众大臣主持祭祀”有误,主持祭祀的应该是天子。]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以待士,________________。子之鲁,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子可不慎乎! [答案](1)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慎无以国骄人(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归纳 一、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仁钺()召()公名奭()缪( )卜我以其璧与圭归( ) 开籥( ) 金縢( )匮( ) 有瘳( ) 箕( )子践阼( ) 弗辟( ) 蚤( )终祉( )福鸱( )鸮( ) 倍依( ) 竆\竆\( ) 揃( )其蚤( ) 谮( ) 奸( )神命飨( )国鳏( )寡 诞淫厥佚( ) 昃( )不暇食百姓说( ) 将没( ) 肸( ) 牯( ) 寇攘( ) 歭( )尔刍茭()糗( )粮濞( )立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卜 (2)无坠天之降葆命(3)我以其璧与圭归 (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5)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7)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8)武王蚤终,成王少(9)异母同颖 (10)奸神命者乃旦也(11)反周公 (12)揃其蚤(13)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14)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15)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16)诞淫厥佚(17)岁则大孰

峙尔刍茭、糗粮、桢榦, 四、解释下列虚词“以”“其”的用法: 以继殷祀 以夹武王,衅社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成王执书以泣 自今后其无缪卜乎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五、找到词类的活用并解释: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六、翻译并说出其句式特点: (1)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德也。 (2)告纣之罪于天。 (3)禾尽偃,大树尽拔。 (4)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5)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3)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4)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教案

7、《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安排: 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涉江采芙蓉》《短歌行》,第二课时教学《归园田居》。 教学方法:前两首以读背为主,适当讲解;后一首适当详解。 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一)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二)诗歌鉴赏品味 1.读完这首诗,你认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对全诗营造意境有什么作用?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3.你怎样理解以花草赠亲朋?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三)朗读背诵 三、《短歌行》教案 (一)导入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诵读:初读诗歌,正音正字。 2、整体感知 (1)问: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诗眼是“忧”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 (2)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3)问: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4)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具体分析诗歌 第一节 (1)理解“朝露”这个意象(本体是什么?) 作者把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使用典故,原文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诗人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帖,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第二节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 读》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 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 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 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 A[B项,戚:感动;C项,发:翻开;D项,集:安定。]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C.无坠天之降葆命 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 D[A项,“归”同“馈”; B项,“飨”同“享”; C项,“葆”同“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告纣之.罪于天 ②使管叔、蔡叔傅之. ③以旦代王发之.身 ④子孙骄奢忘之. 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⑥发书视之.,信吉 ⑦子之.鲁 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 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 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 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 A[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作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 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 D[A项,步,名词用作动词,步行。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告纣之罪于天 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C.维长终是图 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公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 B.诰,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 C.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践阼,就是登上帝位。阼,庙、堂前两台阶中的东阶,众大臣主持祭祀时登阼,所以“阼”也指帝位。 D[“众大臣主持祭祀”有误,主持祭祀的应该是天子。]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以待士,________________。子之鲁,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子可不慎乎! [答案](1)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慎无以国骄人(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

史记 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黄帝至汉武帝),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张仪)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 血食:享受祭祀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字任好)和楚庄王 三代:夏商周 三晋:韩魏赵 秦汉以前以右为上。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注释中的一种说法)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 古代乐律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

曹操《短歌行》教案

超世之杰,非常之作 ——曹操《短歌行》赏析 授课对象: 教学目的:了解曹操和建安文学特点,掌握《短歌行》的诗歌内容和情感,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魅力。 教学内容:一、作家作品介绍 二、《短歌行》内容分析和情感把握 三、《短歌行》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和情感、深刻内涵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盖世英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在政治上毁多誉少,生前被政敌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后世被人指为“谋汉篡逆”、“巨奸大滑”。但,也不断有人为他翻案,毛泽东和鲁迅就对他极为赞赏。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曹操。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借着官渡大战胜利后的声威,以及成功统一北方后形成的昂扬的战斗意志与雄厚的军事实力,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列阵长江之岸,要一举荡平孙权刘备的势力。大战前夕,曹操设宴犒劳众文臣武将,酒宴进行至半夜,忽然听见夜空中传来鸦鹊的叫声,一会儿,鸦鹊往南飞去。此情此景激发了曹操的灵感和思维。他手持长矛走出营帐,面对浩瀚的天宇和苍茫大地,当场赋诗一首。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短歌行》。

一、超世之杰与非常之作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是影视作品中对这首《短歌行》的演绎。 (插入视频) 这段视频中,扮演曹操的是张丰毅,他吟诵的《短歌行》,慷慨激昂,富有气势。我们说,张丰毅的这种处理不是随意的,《短歌行》这首诗歌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这么一种感觉。诗歌的这种特点,与曹操的胸怀和气势有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坛特点有关。 东汉末年,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连年战乱,社会动荡,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这么一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中,涌现了一批胸怀宏伟抱负、奋发努力、富有作为的英雄人物。曹操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公元155年—220年,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曹操是“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这是非常高的一种评价。 曹操在北方实行了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等一系列进步的政策,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使残破的北方日渐恢复,同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统一了北方。在他有生之年,奠定了统一南方的物质基础。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 成了一方霸主。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从军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鲁周公世家巩固提升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周公在丰,病,将没 B .无坠天之降葆命 C .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D .武王蚤终 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乃屏. 璧与圭 屏:丢弃 B .使管叔、蔡叔傅. 之 傅:辅佐 C .天下未集. 集:汇集 D .发书视之,信. 吉 信:书信 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C.集:安定。D.信:果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祝于.神曰葬周公于. 毕 B.?????未可以.戚我先王作此以. 诫成王 C.?????亦藏其.策于府鲁人立其. 弟具 D.?????子之.鲁使太保召公先之. 洛相土 解析:选D 。D 项均为动词,到。A 项,介词,向/介词,在;B 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来;C 项,代词,那/代词,他的。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 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 .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 .禾尽偃,大木尽拔 D .其民皆可诛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判断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 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 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 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 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 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 质 B .惟尔元孙王发,勤劳.. 阻疾 C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 于国曰 D .我之所以.. 弗辟而摄行政者 解析:选B 。A.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C.流言:古义,散布谣言;今义,谣言。D.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公、召公乃.缪卜乃. 作《多士》 B.?????未可以.戚我先王孙膑以. 此名扬天下 C.?????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 畔 D.?????周公将不利于.成王葬周公于. 毕 解析:选A 。A 项均为连词,于是,就。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因果。C.介词,因为;动词,主持。D.介词,对;介词,在。 7.下列理解不.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史记 知识点

《史记》选读知识点 《太史公自序》 词类活用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作动)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作动)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 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 乡射 ..邹峄(名作动) 南.略邛笮昆明(名作状) 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 王.卬于殷(名使动)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 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

善.善恶.恶(形作动) 整齐 ..百家杂语(形作动)贤.贤贱.不肖(意动) 古今异义 市长 发愤 仪表 道义 其实 故事 文学彬彬 隐约 整齐

句式 此孝之大者(判断句定后)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提宾)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后世中衰,绝于予乎(状后) 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判断句) 《鲁周公世家》 词类活用 天乃雨.(名作动) 东.伐至盟津(名作状)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使动) 至于小大 ..无怨(形作名)

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作动)宁.淮夷东土(使动) 三王之忧劳 ..天下久矣(为动) 古今异义 流言 句式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状后)维长终是图(提宾) 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省略) 大木尽拔(被动)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bēi )(2)高祖常繇咸阳( yáo )(3)乃以秦王属吏(zhǔ)(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 àng ) (5)日夜跂而望归(qǐ)(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 ) (7)高祖奉玉卮( zhī)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

史记·鲁周公世家全文

史记·鲁周公世家全文 赵季译注 【说明】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地来看,周、孔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泯灭个性,过于保守,强调等级,以及由此带来的繁缛的礼仪凡此种种,要批判地对待。另外,司马迁对周公的极度褒扬之中,也表现出司马迁思想的局限,古人今人多有指出,兹不赘述。

下面谈谈本篇在艺术上的特点。 在本篇中,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作者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另外,在本篇中作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在客观提供的史料基础上,通过对鲁国历史盛衰的考察和记述,生动地再现了隐桓之事、庆父之乱、襄仲杀嫡立庶、三桓攻伐公室的真实历史画面,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也揭示了鲁国由盛而衰的必然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特地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一是用周公的品德与鲁国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强烈对比,二是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义之邦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的y n乱、凶残、猥琐进行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事则极尽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武王九年,亲自东征至盟津,周公随军辅助。十一年,

《曹刿论战》文本教学解读

备课示例 《曹刿论战》文本教学解读 一、相关准备知识 ﹡、有关的纪元年代: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周幽王十一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周平王元年——秦灭东周,七国并立) 其间,公元前770——前476年,史称春秋, 公元前475——前221年,史称战国。其中前256——221年间之34年,史家以秦王纪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公元220年)﹡、齐、鲁两国历史沿革 据《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所载,太公望吕尚(本姓姜氏,从其封姓),佐武王伐商纣,武王得以王天下。其后受封于齐营丘,遂建齐国。至前686年冬,齐国内乱,襄公终被公孙无知弑,至前685年春,雍林人袭杀无知,要“立公子之当立者”。前襄公弟纠奔于鲁,弟小白奔于莒。后小白立,为齐恒公。是年为恒公元年(鲁庄公九年)。 据《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所载,周公旦者,武王弟也。佐武王,作牧誓,后封于曲阜,为鲁公。至公元前693年(鲁恒公十八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桓公被齐襄公谋害而死,其夫人留齐。其子立为庄公,是年(前693年)为庄公元年。庄公八年(前686年),齐公子纠来奔。前685年夏,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但“九年,鲁欲内子纠于齐,后桓公,桓公发兵击鲁,鲁急,杀子纠。”但齐桓公并不罢手。 ﹡、本文所涉春秋前期的战争、国力概况 △后人曾评价“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当时的战争,除部分为民族部落之争外,主要为诸候兼并、宗族内部争权、大国争霸之战。周武王时有国八百,到春秋初期还有封国一百三十一个,到战国始,只有秦、楚、齐、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和十几个小侯了。 △春秋初期的战争规模较小,车不过千乘,兵不过十万,战不过一天。这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春秋时期使用战车作战,军队中有步卒,但非主体。步卒附属于战车,而军队主体是甲士(车兵)。车战是基于井田制而产生的。 △春秋时战车大致可分为攻车(轻车)和守车(重车)两类。其攻车的编制——据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中对成公元年“作丘甲”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另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的注:“古者兵车一乘,甲士三人【左持弓,车左,称甲首;右执矛,主击刺、排障,称参乘;中驾驭,持短兵器戈、戟等,称为御者】,步卒七十二人”——已大致可知:春秋时期,一乘的编制估计已从二十五人(3+7+15人)逐渐发展(中期)为七十五人了,即已经有成编制的步卒了。 △当时一国兵力大小:据考,晋于前679年(鲁庄公十六年)作一军,前661年作二军,前632年作三军,这年的城濮之战,晋国一次出动战车七百乘,就成为著名大战。估计此为一等大国兵力,齐国应相当于此,而鲁国应弱一些。(齐国用管仲后强盛,成为千乘之国)△齐国是大国,在今山东省中部,北到无棣,西到聊城附近,东临海,南到泰山;齐桓公时,有兵车约八百乘,兵力近三万。鲁国是二等小国,在今山东省南部,北到泰山,西到郓城,东到海,南到峄县,国小人少,经济实力薄弱。

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3课鲁周公世家 [学生用书P8]) 鸟尽弓藏 勾践灭吴后,范蠡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国的大夫文种,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文种看完信后大大地不以为然,不相信世上会有这种冷血动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但已经迟了。勾践亲自送一把剑(吴相国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给文种,质问他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灭掉,还剩下四个方法,你预备用来对付谁?”文种除了自杀外别无选择。 这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得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鸟尽弓藏”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被分封到曲阜。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继位,平定管、蔡之乱。为稳定东方,他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据说“封建(分封诸侯国)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同时,他还推行宗法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后来,他又制定了“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开山意义,从而把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何为“世家”?何为“朝”? (1)“世家”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等。 (2)周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王制》:“一年一朝天子。”另一种说法是《左传·昭公十三年》杜预注:“三年一朝。”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作“朝贡”。如《左传·隐公八年》:“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被认为是不尊敬天子,天子就要出兵讨伐。如《左传·隐公九年》: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史上最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南正重chóng 传剑论显chuán 蒯聩kuǎi kuì靳jìn 会稽kuài 邹峄zōu yì鄱pó邛笮qióng zé爰yuán 麟lín 阙quē司寇kòu 壅yōng 弑shì篡cuàn 唐虞yú卬áng 徇xùn沅yuán 汶wèn 后稷jì紬chōu 牝牡pìn mǔ二、重点字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 2.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3.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 4.以传剑论显。显:显扬 6.王卬於殷。王:使当王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 8.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 9.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 10.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出仕,当 1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 12.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 13.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14.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 15.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16.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1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18.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19.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20.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21.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22.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2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恨壅:阻塞 24.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25.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26.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27.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2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29.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30.善善恶恶。奖善惩恶 31.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32.故长於风。风:讽喻 33.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