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 选择题

8.1 使CaCO 3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溶液是( )。

(A )H 2O (B )Na 2CO 3(固) (C )KNO 3 (D )C 2H 5OH

8.2 难溶电解质AB 2的平衡反应式为AB 2(S) A 2+(aq)+2B —(aq),当达到平衡时,难

溶物AB 2的溶解度S 与溶度积θ

sp K 的关系为( )。

(A )S =(2θsp K )2 (B )S =(θsp K /4)1/3 (C )S =(θsp K /2)1/2 (D )S =(θ

sp K /27)1/4 8.3 在Ag 2CrO 4的饱和溶液中加入HNO 3溶液,则( )。

(A )沉淀增加 (B )沉淀溶解 (C )无现象发生 (D )无法判断

8.4 已知θsp K (AB)=4.0×10-10;θ

sp K (A 2B)=3.2×10-11,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关系为( )。

(A )S (AB )> S (A 2B ) (B )S (AB )

(C )S (AB )=S (A 2B ) (D )不能确定

8.5 向0.1 mol ·L -1 HCl 溶液中通入H 2S 气体至饱和,然后向其中加入Mn 2+,Pb 2+,使Mn 2+,Pb 2+浓度各为0.1 mol ·L -1 ,则此时发生( )。

(A )Pb 2+沉淀,Mn 2+不沉淀 (B )Mn 2+沉淀,Pb 2+不沉淀

(C )两种离子均沉淀 (D )溶液澄清

8.6 Mg(OH)2沉淀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其溶解度最大( )。

(A )纯水中 (B )在0.1 mol ·L -1 HCl 中

(C )在0.1 mol ·L -1 NH 3·H 2O 中 (D )在0.1 mol ·L -1MgCl 2中

8.7 在一混合离子的溶液中,c (Cl — )=c (Br — )=c (I — )=0.0001 mol ·L -1,若

滴加1.0×10-5 mol ·L -1 Ag NO 3溶液,则出现沉淀的顺序为( )

(A )AgBr>AgCl>AgI (B )AgI>AgCl> AgBr

(C )AgI> AgBr>AgCl (D )AgCl> AgBr> AgI

8.8 θ

sp K (AgCl)=1.8×10-10,AgCl 在0.01mol ·L -1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mol ·L -1)为( )。

(A )1.8×10-10 (B )1.34×10-5 (C )0.001 (D )1.8×10-8

8.9 某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时,发现有沉淀生成,其原因是( )。

(A )离子积>溶度积常数 (B )离子积<溶度积常数

(C )离子积=溶度积常数 (D )无法判断

8.10 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溶液中Cl — 时,所选用的指示剂为( )。

(A )K 2CrO 4 (B )荧光黄 (C )K 2Cr 2O 7 (D )铁铵矾

2. 填空题

8.11 莫尔法是以 示剂的银量法,终点时生成砖红色的 沉淀。

8.12 往试管中加入2mL 0.1mol ·L -1 MgCl 2溶液,滴入数滴浓氨水,观察有 生成,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NH 4Cl 固体摇动,则发生 ,最后一步离子方程式为 。

8.13 对于同一类型的难溶强电解质,溶度积常数,利用分布沉淀来分离离子效果就越好。

8.14 溶度积常数和一切平衡常数一样,同物质的和有关,而与离子的改变无关。

8.15 现有BaSO4多相离子平衡系统,如果加入BaCl2溶液,主要是效应,溶解度;如果加入NaCl溶液,主要是,溶解度。

8.16 对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在离子浓度的情况下,溶解度的首先沉淀析出,然后才是溶解度的沉淀析出。

8.17 分步沉淀的次序不仅与溶度积常数及沉淀的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相应离子有关。

8.18 法扬斯法是以确定终点的银量法。

8.19 重量分析包括,,,

四类。

8.20 PbSO4(s)转化为PbS(s)的离子方程式为PbSO4(s)+S2-(aq) PbS(s)+SO42-(aq),转化平衡常数为。

3. 判断题

8.21 溶度积常数相同的两物质,溶解度也相同。()

8.22 溶液中若同时存在两种离子都能与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则加入沉淀剂总会同时产生两种沉淀。()

8.23 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把溶液中某一离子除净。()

8.24 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8.25 沉淀剂用量越大,沉淀越完全。()

8.26 CuS不溶于HCl,但可溶于浓HNO3。()

8.27 分步沉淀的结果总能使两种溶度积常数不同的离子通过沉淀反应完全分离开。()

8.28 溶液中难溶物的离子积等于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时,为饱和溶液。()

K较小者,它的溶解度就一定小。()

8.29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sp

8.30 等物质的量的NaCl与AgNO3混合后,全部生成AgCl沉淀,因此溶液中无Cl—和Ag+存在。()

4. 简答题

8.31 用溶度积规则解释CuS沉淀不溶于HCl,却溶于HNO3。

8.32 用银量法测定下列物质时,各应选哪种方法确定终点较为合适?

①BaCl2②KCl ③NH4Cl ④KSCN ⑤Na2CO3+NaCl ⑥NaBr

8.33 简述重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5. 计算题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P174.~175. 7. 8. 17. 18. 19.

习题答案

1. 选择题

8.1 C 8.2 B 8.3 B 8.4 B 8.5 A 8.6 B 8.7 C 8.8 D 8.9 A 8.10 D

2. 填空题

8.11 K2CrO4;Ag2CrO4

8.12 Mg(OH)2沉淀;沉淀溶解;Mg(OH)2+2NH 4+ 2NH 3·H 2O+Mg 2+

8.13 相差越大

8.14 本性;温度;浓度

8.15 同离子;减小;盐效应;增大

8.16 相同;较小;较大

8.17 类型;浓度

8.18 吸附指示剂

8.19 化学沉淀法;电解法(电沉积法);挥发法(气化法);萃取法

8.20 θK =θsp K (PbSO 4)/θ

sp K (PbS)

3. 判断题

8.21 × 8.22 × 8.23 × 8.24 √ 8.25 × 8.26 √

8.27 × 8.28 √ 8.29 × 8.30 ×

4. 简答题

8.31 答CuS 溶于HCl 的多重平衡常数132********.6102.9103.6)(---?=??=?=θθθθa a sp K K CuS K K 很小,故不溶于HCl ;而HNO 3具有氧化性,能使S 2-氧化成硫磺,使S 2-浓度急剧下降,使得

θsp

i K Q <,故溶解。反应式为3CuS(s)+8HNO 3(aq) 3Cu(NO 3)2(aq)+3S(s)+2NO(g)+4H 2O(l) 8.32 答:(1)BaCl 2适宜于佛尔哈德法测定,因莫尔法测定时Ba 2+与CrO 42-沉淀而干扰测定。

(2)KCl 应选莫尔法,其它方法也可测定。

(3)NH 4Cl 宜用佛尔哈德法,因有NH 4+存在,不宜选用莫尔法。

(4)KSCN 选用佛尔哈德法,因莫尔法测定时吸附现象严重。

(5)Na 2CO 3+NaCl 应选佛尔哈德法,在强酸介质中CO -

23不会干扰测定,但在莫尔法和法扬斯法中,Ag +与CO -23生成Ag 2CO 3沉淀。 (6)NaBr 宜选佛尔哈德法的返滴定法,若用法扬斯法,应选曙红作指示剂,而莫尔法吸附现象较严重。

8.33 答:①采样 ②溶液的制备 ③预处理 ④控制反应进程(速度) ⑤测定 ⑥结果计算

物质结构基础

1. 选择题

4.1 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s 32

3p 63d 5,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

(A )ⅤB 元素 (B )ⅢB 元素 (C )ⅧB 元素 (D )ⅤA 元素

4.2 下列哪种元素具有最强的电子亲和能( )。

(A )P (B )S (C )Cl (D )He (E )Ne

4.3 在下列原子中,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的是( )。

(A )N (B )O (C )P (D )S

4.4 在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

(A )B (B )C (C )Al (D )Si

4.5 下列四种电子构型的元素中,其离子状态在水溶液中呈无色的是( )。

(A )2、8、18、1 (B )2、8、14、2 (C )2、8、16、2 (D )2、8、18、2

4.6 已知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各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应是( )。

(A )??? ??

-21 ,1 ,1 ,2 (B )??? ?

?-21 ,0 ,1 ,2 (C )??? ?

?

-21 ,1 ,1 ,3 (D )??? ??--21 ,2 ,2 ,3 4.7 下列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各组量子数(n , l , m , m s )中,合理的是( )。

(A )??? ??

--21 ,1 ,1 ,2 (B )??? ?

?21 ,0 ,0 ,0 (C )??? ??

+21 ,2 ,1 ,3 (D )(2, 1, 0, 0) (E )??? ?

?+21 ,0 ,2 ,1 4.8 氧原子一个2p 电子可以被描述为下列六组量子数之一,试指出氧原子四个电子组合中正确的有( )。 ①??? ??

+21 ,0 ,1 ,2 ②??? ??-21 ,0 ,1 ,2 ③??? ?

?+21 ,1 ,1 ,2 ④??? ?

?

-21 ,1 ,1 ,2 ⑤??? ??+21 ,1- ,1 ,2 ⑥??? ??-21 ,1- ,1 ,2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⑤⑥ (C )②④⑤⑥ (D )③④⑤⑥

4.9 在下列所示的电子排布中,哪些是激发态的原子( ),哪些是不存在的( )。

(A )1s 22s 22p 6 (B )1s 22s 23s 1 (C )1s 22s 14d 1 (D )1s 22s 22p 63s 1 (E )1s 22s 22p 52d 13s 1

4.10 甲、乙两元素,甲原子的M 层和N 层的电子数分别比乙原子的M 层和N 层的电子数少7个和4个。则可推测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应分别为( )和( )。

(A )20(Ca) (B )45(Rh) (C )23(V)

(D )56(Ba) (E )34(Se) (F )68(Er)

4.11 第二周期各对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次序如下,其错误的是( )。

(A )Li

4.12 屏蔽效应起着( )。

(A )对核电荷的增强作用 (B )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

(C )正负离子间的吸引作用 (D )正负离子间电子层的排斥作用

4.13 钻穿效应越大,则( )。

(A )轨道能量越高 (B )轨道能量越低

(C )原子的能量越低 (D )原子的能量越高

4.14 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电子的排斥作用( )。

(A )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 (B )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C )所有存在的电子对某电子 (D )同层和内层电子对某电子

4.15 电子钻穿本领及其受其它电子屏蔽的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

(A )本领越大,效应越小 (B )本领越大,效应越大

(C )两者无关

4.16 下列哪一轨道上的电子在xy 平面上的电子概率密度为零( )。

(A )3p z (B )3d z (C )3s (D )3p x

4.17* 已知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至第一能级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121.6nm ,可计算出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二能级与第一能级的能量差应为( )。

(A )1.63×10-18J (B )3.26×10-18J

(C )4.08×10-19J (D )8.15×10-19J

4.18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 )。

(A )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大小

(B )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C )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

(D )表示电子

4.19 氢原子的1s 电子分别激发到4s 和4p 轨道所需的能量

(A )前者>后者 (B )前者<后者 (C )两者相同 (D )无法判断

4.20 3s 1表示( )的一个电子。

(A )n =3 (B )n =3, l =0 (C )n =3, l =0, m =0

(D )n =3, l =0, m =0, m s =+21或-2

1 4.21 说明电子运动时确有波动性的著名实验是( )。

(A )阴极射线管中产生的阴极射线 (B )光电效应

(C )α粒子散射实验 (D )戴维森-杰尔麦电子衍射实验

4.22 在薛定谔方程中,波函数ψ描述的是( )。

(A )原子轨道 (B )概率密度

(C )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 (D )三者都是

4.23 镧系元素都有同样的6s 2电子构型,但它们在( )填充程度不同。

(A )6p 能级 (B )5d 能级 (C )4d 能级 (D )4f 能级

4.24 某元素A ,电子最后填入3d 轨道,最高化合价为4,元素B 电子最后排入4p ,最高化合价为5,可以肯定( )。

(A )A 为Ⅳ A Ge ,B 为Ⅴ A As (B )A 为Ⅳ A Sn ,B 为Ⅴ A Te

(C )A 为Ⅱ B Zn ,B 为Ⅲ B Sc (D )A 为Ⅳ B Ti ,B 为A ⅤAs

4.25 A 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为[Kr]4d 105s 25p 1,它在周期表中位于( ),B 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为[Kr]4d 105s 1,它在周期表中位于( ),C 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为[Ar]3d 74s 2,它在周期表位于( )。

(A )s 区ⅠA (B )p 区ⅢA (C )d 区ⅥB

(D )d 区ⅧB (E )ds 区ⅠB (F )p 区ⅤA

4.26 有关基态氢原子的玻尔半径为53pm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中1s电子在距离53pm处作圆周运动;

(B)氢原子中1s电子在距离53pm处ψ1s的值最大;

(C)在距离53pm的薄球壳内1s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

(D)在距离53pm的薄球壳内1s电子出现的概率最大;

4.27 He+离子中3s、3p、3d、4s轨道能量关系为()。

(A)3s<3p<3d<4s (B)3s<3p<4s<3d

(C)3s=3p=3d=4s (D)3s=3p=3d<4s

4.28 具有惰性电子对结构的离子是()。

(A)Cu2+(B)Mg2+(C)Sn4+(D)pb2+(E)Bi+3

4.29 金属离子M2+的电子构型为18+2型,该元素属于周期表中()。

(A)ⅡA族(B)ⅡB族(C)ⅣA族(D)ⅣB族

4.30 C、N、O、F四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大小排序应为()。

(A)N

4.31 量子数n=3, m=0时,可允许的最多电子数为()。

(A)2 (B)6 (C)8 (D)16

4.32 基态原子的第五电子层只有二个电子,则此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A)肯定8个(B)肯定18个(C)肯定8~18个(D)肯定8~32个

4.33 价电子构型为4d105s1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

(A)19 (B)29 (C)37 (D)47

4.34 具有以下电子构型的哪一个原子的第二电离能最大()。

(A)1s22s22p4(B)1s22s22p5(C)1s22s22p6

(D)1s22s22p63s1(E)1s22s22p63s2(F)1s22s22p63s23p1

4.35 某原子在第三电子层有10个电子,其电子构型为()。

(A)[Ne]3s23p33d54s2(B)[Ne]3s23p63d104s2

(C)[Ne]3s23p63d24s2(D)[Ne]3s23p64s2

4.36 下列()离子具有顺磁性。

(A)K+(B)Ba2+(C)Mn+2(D)Zn2+(E)Al3+

4.37 3d电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图有()。

(A)1个峰(B)2个峰(C)3个峰(D)4个峰

4.38 下列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为()。

(A)SiCl4>KCl>SiBr4>KBr (B)KCl>KBr>SiBr4>SiCl4

(C)SiBr4>SiCl4>KBr>KCl (D)KCl>KBr>SiCl4>SiBr4

4.39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A)NaCl (B)AgCl (C)CaS (D)Ag2S

4.40 在下列各种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A)SiCl4(B)HF (C)Ag (D)NaCl (E)SiC

4.41 下列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为()。

(A)SiO2>HCl>HF (B)HCl>HF>SiO2

(C)SiO2>HF>HCl (D)HF>SiO2>HCl

4.42 乙醇的沸点(78℃)比乙醚的沸点(35℃)高得多,主要原因是()。

(A)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B)由于分子极性不同

(C)由于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D)由于乙醇分子间取向力强

4.43 下列微粒关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l-、K+、Ca2+、Na+(B)Cl-、Ca2+、K+、Na+

(C)Na+、K+、Ca2+、Cl-(D)K+、Ca2+、Cl-、Na+

4.44 下列固态物质由独立小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B)铜(C)干冰(D)食盐

4.45 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孤对电子。

(A)H2O (B)NH3(C)NH4+(D)H2S

4.46 具有9~17电子构型的是()。

(A)Ga(Ⅲ)、Sn(Ⅳ)、As(Ⅴ) (B)Cr3+、V2+、Au(Ⅲ)

(C)Be2+、Li+、B(Ⅲ) (D)Pb2+、Bi3+、Se(Ⅳ)

4.47 形成HCl分子时原子轨道重叠是()。

(A)s—s重叠(B)p y—p y(或p z—p z)重叠

(C)s—p x重叠(D)p x—p x重叠

4.48 中心原子仅以sp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A)BeCl2和HgCl2(B)CO2和CS2

(C)H2S和H2O (D)BBr3和CCl4

4.49 BCl3分子几何构型是平面三角形,B与Cl所成键是()。

(A)(sp2—p)б键(B)(sp2—s)б键

(C)(sp2—s)б键(D)(sp—p)б键

4.50 在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氢键的是()。

(A)HCl (B)H3BO3(C)CH3F (D)C2H4(E)PH3

4.51 下列哪种化合物具有sp—sp3杂化轨道重叠所形成的键(),以sp2—sp3杂化轨道重叠所形成的键()。

(A)CH3—C≡CH (B)CH3CH==CHCH3

(C)H—C≡C—H (D)CH3—CH2—CH2—CH3

4.52 通过测定AB2型分子的偶极矩,总能判断()。

(A)分子的几何形状(B)元素的电负性差

(C)A—B键的极性(D)三种都可以

4.53 现有下列物质(A)NH3(B)C6H6(C)C2H4(D)C2H5OH (E)H3BO3(F)HNO3

(G COOH,其中属于分子间氢键的是(),属于分子内氢键的是()。

4.54 关于Si和P两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作用于最外层电子的有效核电荷:P>Si

(B)原子半径:Si>P

(C)第一电子亲和能:P>Si

(D)第一电离能:P>Si

4.55 离子晶体AB的晶格能等于()。

(A)A—B间离子键的键能

(B)A离子与一个B离子间的势能

(C)1mol气态A+离子与1mol气态B—离子反应形成1molAB离子晶体时放出的能量

(D )1mol 气态A 离子与1mol 气态B 离子反应形成1molAB 离子晶体时放出的能量

4.56 N 2很稳定是因为氮分子( )。

(A )是非极性分子 (B )形成叁键

(C )满足八隅体结构 (D )分子比较小

4.57* 已知氢原子1s 电子的能量E 1= --2.18×10-18J ,则其7s 电子能量为( )。

(A )7E 1 (B )49 E 1 (C )E 1/49 (D )E 1/7

4.58 下列物质的沸点最高的是( )。

(A )H 2O (B )H 2S (C )NH 3 (D )PH 3

4.59 描述铝原子最外层p 电子的一组量子数是( )。

(A )3, 0, 0, +

21 (B )3, 0,1, _2

1 (C )3, 1, -1, _21 (D )3, 0,1, +21 4.60 乙烯分子中,碳—碳原子间的化学键为( )。

(A )一条sp 2—sp 2б键,一条p —p π键

(B )一条sp 3—sp 3б键,一条p —p π键

(C )一条sp —sp б键,一条p —p π键

(D )三条p —p б键

4.61 对于基态35Rb(铷)原子来说,其中某电子的可能的量子数组为( )。

(A )21 ,0 ,0 ,6+

(B )2

1 ,0 ,1 ,5+ (C )21 ,1 ,1 ,5+ (D )21 ,0 ,0 ,5+ 4.6

2 原子中3d 和4s 电子的能量相比时( )。

(A )3d 一定大于4s (B )4s 一定大于3d

(C )3d 与4s 一定相等 (D )不同原子中情况可能不同

4.63 下列物质熔点变化,不正确的是( )。

(A )NaF>NaCl>NaBr

(C )LiF>NaCl>KBrMgO>CaO>BaO

4.64 下列原子轨道中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的电子,则沿x 轴方向可形成б键的是( )。

(A )2s —4d z 2 (B )2p x —2p x (C )2p y —2p y (D )3d xy —3d xy

4.65 所谓的原子轨道是指( )。

(A )一定的电子云 (B )某个径向分布函数

(C )一定的波函数 (D )核外电子的概率

2. 填空题

4.66 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 =4、l =0、m =0的一个电子,有n =3、l =2的10个电子,该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 ,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族。

4.67 NF 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N 原子采用 杂化轨道成键。

4.68 分子晶体的晶格粒子是 ,它们之间靠 结合在一起,熔点 ,如 和 即为分子晶体。

4.69 第五周期和第六周期过渡元素Zr 与Hf ,Nb 与Ta ,Mo 与W 的化学性质相似,这是由于 引起的。

4.70 某元素激发态的电子组态为[Ar]3d 54s 24p 1,它位于元素周期表 周期 族。

4.71 Pb 2+和Pb (Ⅳ)离子价层电子排布分别为 和 ,Pb 2+和Pb (Ⅳ)中化学性质较稳定的为 。

4.72 H 2O 、H 2S 、H 2Se 三物质,分子间取向按 顺序递增,色散力按 顺序递增,沸点按 顺序递增。

4.73 确定一个波函数ψ的量子数为 ,确定氮原子中各轨道能量的量子数为 ,其2p 轨道的能量 于硫原子中2p 轨道的能量。

4.74 乙炔是直线型分子,分子中有 个б键和 个л键,两个碳原子采用 杂化轨道以 的方式形成б键,而л键是两个碳原子的 轨道以 的方式形成的。

4.75 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运动特点与宏观物体的重要区别,有:

(1) ,其实验佐证是 ;

(2) ,其实验佐证是 。

4.76 He +离子中,3s 、3p 、3d 轨道 同,处于 个能级,氯原子中3s 、3p 、3d

轨道能量 同,处于 个能级,氯原子和溴原子中3s 轨道能量 。

4.77 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3,(1)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 ,有未成对电子 个,外层电子构型 ;(2)它有 个电子层 个能级;(3)它属于第 周期 族 区 金属。

4.78 下列各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别是:

(1)CH 3Cl 和CCl 4分子间存在 ;

(2)CH 3Cl 和CH 3Cl 分子间存在 ;

(3)CCl 4和CCl 4分子间存在 ;

(4)CH 3OH 和CH 3OH 分子间存在 ;

4.79 元素的性质随着 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是原子的 变化的反映。用原子轨道的光谱符号来表示第四、六周期分别相应于 能级组和 能级组。

4.80 一般来说,分子间力越大,物质熔点、沸点就越 。

4.81 氧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的氢化物都高,这是因为该物质的分子间除具有 外,还具有 。

4.82* NaBr 易溶于水,而AgBr 几乎不溶于水,其原因是 。

4.83 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中,4s<3d 是由于 之故。

4.84 已知氢原子的1s 电子能量为-2.18×10-18J ,则氢原子的电离能为 。

4.85 d 区元素的电子层结构通式为 ,它们的性质具有四大特征,即 、 、 和 。

4.86 氢原子的基态1s 电子在距核52.9pm 附近的球壳中出现的 最大,这是因为距核更近时,虽然 较大,但球壳体积却较小,因而 较小,距核更远时,虽然球壳体积较大,但因 很小,因而 也较小之故。

4.87 氢原子光谱的能量关系式为??? ??-=?2221

11n n R E H ,R H 等于 ,当n 1=1,n 2= 时,H R E =?也等于氢原子的 能。

3. 简答题

4.88 19号元素K 和29号元素Cu 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4s 电子,但二者的化学活泼性相差很大,试从有效核电荷和电离能说明之。

4.89 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素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有6个单电子。

4.90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并解释原因。

(1)非极性分子中只有非极性共价键;

(2)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有极性;

(3)全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只能形成分子晶体;

(4)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力越大。

4.91 在BCl3和NCl3中,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和配体数都相同,为什么二者的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分子构型却不同?

4. 计算题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P304.~307. 15. 16. 19. 25. 28. 36. 38. 40.

习题答案

1. 选择题

4.1 C 4.2 C 4.3 D 4.4 C 4.5 D 4.6 D 4.7 A 4.8 A、C 4.9B、C、E

4.10 C、E4.11 C 4.12 B 4.13 B 4.14 D 4.15 A 4.16 A 4.17 D 4.18 A

4.19 C 4.20 D 4.21 D 4.22 A 4.23 D 4.24 D 4.25 B、E、D 4.26 D

4.27 D 4.28 D、E 4.29 C 4.30 B 4.31 B 4.32 C 4.33 D 4.34 D

4.35 C 4.36 C 4.37 A 4.38 B 4.39 D 4.40 E、A 4.41 C 4.42 C

4.43 A 4.44 C 4.45 C 4.46 B 4.47 C 4.48 A 4.49 A 4.50 B 4.51 A、B

4.52 A 4.53 A、D、E、F、G 4.54 C 4.55 C 4.56 B 4.57 C 4.58 A

4.59 C 4.60 A 4.61 D 4.62 D 4.63 B 4.64 B 4.65 C

2. 填空题

4.66 3d104s1;四;ⅠB

4.67 三角锥;sp3不等性

4.68 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低;NH3,CO2

4.69 镧系收缩

4.70 四;ⅧB

4.71 5d106s2;5s25p65d10;Pb2+

4.72 H2Se、H2S、H2O;H2O、H2S、H2Se;H2S、H2Se、H2O

4.73 n、l、m;n、l;大

4.74 三;二;sp;头碰头;p;肩并肩

4.75 (1)能量的量子化;氢原子光谱

(2)波粒二象性;电子衍射、阴极射线

4.76 相;同一;来;三;不等

4.77 (1)33;3;4s24p3;(2)四;8;(3)四;V A;p;非

4.78 (1)诱导力、色散力

(2)诱导力、色散力、取向力

(3)色散力

(4)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4.79 核电荷(原子序数);电子层结构周期性(电子排布周期性);4s、3d、4p、6s、4f、5d、6p。

4.80 高

4.81 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

4.82 离子间相互极化使AgBr键型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

4.83 钻穿效应不同

4.84 2.18×10-18J

4.85 (n-1)d1~9n s1~2;单质相似性,多变价,易形成配合物,水合离子有颜色

4.86 概率;概率密度;概率;概率密度;概率

4.87 2.179×10-18J; ;电离

3. 简答题

4.88 答:K和Cu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次外层不同,K的次外层为3s23p6,Cu为3s23p63d10,虽然Cu的最外层4s电子受到内层电子对它的屏蔽效应比K大,但是Cu的核电荷K大10个单位,其4s电子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却比K的外层4s电子大,因而Cu的电离能比K大,失电子比K难,其化学活泼性:K>Cu。

4

.89

4

.90

1)

正确。分子是否有极性不仅由化学键的极性决定,如分子的空间构型对称,极性共价键的偶极矩相互抵消,则分子是非极性的,如CCl4、BCl3等。

(2)不正确。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H

是极性分子,但分子中的

2O2

过氧链—O—O—的两个氧原子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

(3)不正确。金刚石(C)和石英(SiO2)是典型的原子晶体,原子间靠共价键结合,形成无限庞大的分子。在金刚石晶体中不存在“分子”的概念,整个晶体为一个巨型分子,在有限原子范围内不存在端原子,因此金刚石不是分子晶体。石英的化学式可写为SiO2,但其中Si采取sp3杂化,—Si—O—Si—,无限连接下去,形成原子晶体,没有端氧原子存在,不能形成分子晶体。

(4)不正确。分子间力即范德华力,包括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一般色散力最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化合物的熔点、沸点越高。对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有色散力,分子的半径越大,色散力越大,而不是仅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决定色散力的大小。如H2相对分子量比He小,但H2的熔点为-259.2℃,而He的熔点为-272.2℃,原因是H2为双原子分子,He为单原子分子,H2的半径比He大;同理H2S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I,而分子间力比H 源码,主要原因也是分子半径的原因。

4.91 答: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由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

价层轨道数和配体数共同决定的。只从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和配体数不能决定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和分子的几何构型。在NCl3分子中,N原子电子构型为2s22p3,4条轨道中有5个电子,因孤对电子占有杂化轨道,每个N—Cl键占一条杂化轨道,N只能采取sp3杂化方式,因有一对孤对电子,分子构型为三锥形。在BCl3分子中,B原子电子构型为2s22p1,3个价电子占有4条价电子轨道中的两个,因配位数为3,应形成3个б键,用去3条杂化轨道,为保证3条杂化轨道中都有一个可供配对的电子,2s轨道的2个电子先激发一个到p 轨道中。价电子数和配体数(成键轨道数)决定了B原子只能采取sp2杂化方式。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1. 选择题

9.1 下列物质,在氨水中最容易溶解的是()。

(A)Ag2S (B)AgI (C)AgBr (D)AgCl

9.2 下列配位体中能作螯合剂的是()。

(A)SCN—(B)H2NNH2(C)SO-2

4

(D)H2NCH2CH2NH2

9.3 下列配合物能在强酸介质中稳定存在的为()。

(A)[Ag(NH3)2]+(B)[FeCl4]-

(C)[Fe(C2O4)3]3-(D)[Ag(S2O3)2]3-

9.4 电对Zn2+/Zn加入氨水后,其电极电势将()。

(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确定

9.5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离子可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A)Cu+(B)Fe2+(C)Ag+(D)Zn2+

9.6 配位数是指()。

(A)配位体的数目(B)中心离子的电荷数

(C)配位体中配位原子的数目(D)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的电子数目

9.7 在pH为4.5的水溶液中,EDTA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H4Y (B)H3Y-(C)H2Y2-(D)Y4-

9.8 HF与Fe3+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使Fe3+/Fe2+电对的电极电位相对其标准电极电位()。

(A)增高(B)降低(C)无变化(D)无法判断

9.9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A)EDTA是六齿配位体

(B)除IA族外,EDTA与金属离子一般可形成稳定配合物

(C)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一般带电荷,故在水中易溶

(D)若不考虑水解效应,EDTA与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不受介质酸度影响

9.10 下列配离子中属于逆磁性的是()。

(A)Mn(CN)-4

6(B)Cu(NH3)+2

4

(C)Co(CN)-3

6

(D)Fe(CN)-3

6

9.11 下列各对配合物稳定性不正确的是()。

(A)Fe(CN)-3

6>Fe(SCN)-3

6

(B)HgCl-2

4

>HgI-2

4

(C)Ni(NH3)+2

4

4

(D)Ag(CN)-

2

>Ag(S2O3)-3

2

9.12 已知,80.0/Ag Ag V =+θ

?1332321088.2))O Ag(S (?=-θf K , 则θ?/Ag 32

)3O 2Ag(S -为( )V 。 (A )1.60 (B )0.80 (C )0.40 (D )0.003 2

9.13 某金属离子生成的两种配合物的磁矩分别为BM 90.4=μ和BM 0=μ则该金属可能是( )。

(A )Cr 3+ (B )Fe 2+ (C )Mn 2+ (D )Mn 3+

9.14 配合物K 3[Fe(CN)5CO]的中心离子杂化类型为( )。

(A )sp 3d 2 (B )dsp 3 (C )d 2sp 3 (D )sp 3d

9.15 在EDTA 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B )反应的pH 值越大,EDTA 的酸效应系数越大

(C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D )EDTA 的酸效应系统越大,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大

9.16 在EDTA 直接滴定法中,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A )金属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C )EDTA 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D )上述A 项与B 项的混合色

9.17 在EDTA 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陈述错误的是( )。

(A )配位掩蔽剂必须可溶且无色

(B )沉淀掩蔽剂生成的沉淀,其溶解度要小

(C )氧化还原掩蔽剂必须能改变干扰离子的氧化数

(D )掩蔽剂的用量愈多愈好

9.18 在Ca 2+、Mg 2+的混合液中,用EDTA 法测定Ca 2+,要消除Mg 2+的干扰,宜采用( )。

(A )控制酸度法 (B )配位掩蔽法

(C )沉淀掩蔽法 (D )氧化还原掩蔽法

9.19 用EDTA 滴定Ca 2+、Mg 2+,采用铬黑T 为指示剂,少量Fe 3+的存在将导致( )。

(A )指示剂被封闭

(B )在化学计量点前指示剂即开始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

(C )使EDTA 与指示剂作用缓慢,使终点提前

(D )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

9.20 用EDTA 滴定Pb 2+时,要求溶液的pH ≈5,用以调节试液酸度的缓冲溶液应选( )。

(A )HAc —NaAc 缓冲溶液 (B )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

(C )NH 3—NH 4Cl 缓冲溶液 (D )一氯乙酸缓冲溶液

9.21 取200.0mL 水样测定水的硬度,耗去0.010 00mol ·L -1EDTA 标准溶液22.00mL ,如以CaCO 3的质量浓度(mol ·L -1)表示水的硬度[M (CaCO 3)=100.0g ·mol -1]应为( )。

(A )11.00 (B )1.100 (C )110.0 (D )1 100

9.22 用EDTA 滴定Ca 2+、Mg 2+,若溶液中存在少量Fe 3+和Al 3+对测定有干扰,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

(A )加入NaOH 沉淀Al 3+和Fe 3+

(B )加NaF 掩蔽Al 3+,加KCN 掩蔽Fe 3+

(C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三乙醇胺,再调到碱性掩蔽Al 3+、Fe 3+

(D )加抗坏血酸将Fe 3+还原为Fe 2+,加NaF 掩蔽Al 3+

9.23 某溶液中含Ca 2+、Mg 2+及少量Al 3+、Fe 3+,现加入三乙醇胺,并调节溶液pH=10,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EDTA 滴定,此时测得的是( )。

(A )Ca 2+的含量 (B )Ca 2+、Mg 2+的总量

(C )Mg 2+的含量 (D )Ca 2+、Mg 2+、Al 3+、Fe 3+的总量

2. 填空题

9.24 在配合物K 3[Fe(CN)6]中,中心离子是 ,配位体是 ,配位数是 ,K +与[Fe(CN)6]3-以 相结合,Fe 3+与CN -以 相结合,该配合物的名称为 。

9.25 [Ni(NH 3)4]2+的稳定常数 [Ni(en)2]2+的稳定常数,原因是 。

9.26 在[Ag(NH 3)2]Cl 中,存在配合平衡:[Ag(NH 3)2]+ Ag ++2NH 3,分别加入:

(1)盐酸,由于 ,平衡向 移动;

(2)氨水,由于 ,平衡向 移动;

(3)Na 2S 溶液,由于 ,平衡向 移动;

9.27 在[FeF 6]3-配离子中,中心离子Fe 3+采取 杂化,形成 型配合物,属 自旋化合物,空间构型为 ,在[Fe(CN)6]3-配离子中,中心离子Fe 3+采取 杂化,形成 型配合物,属 自旋化合物,空间构型为 ;

[FeF 6]3-的稳定性 [Fe(CN)6]3-的稳定性。

9.28 实验中常用SCN -来鉴定Co 2+,但若有Fe 3+存在,会生成 色的 ,因而会干扰Co 2+的检出,可加入 使Fe 3+生成 ,即将Fe 3+ 。

9.29 EDTA 的化学名称为 ,每个EDTA 分子中含有 个 和 个 配位原子;EDTA 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型体有 种,它们分别是 。

9.30 已知θf K [Ag(NH 3)2]+=1.1×107,θf K [Cu(NH 3)4]2+=2.1×1013,θ

f K [Co(NH 3)6]3+= 1.6×1035,这三种配离子的稳定性依次为 。

9.31 生物体内的血红素是 的螯合物,维生素B 12是 的螯合物,胰岛素是 的螯合物,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是 的螯合物。

9.32 EDTA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溶液的酸度有关。酸度愈 ,稳定性愈 。

9.33 在pH=5.0时,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含有Al 3+、Zn 2+、Mg 2+(均为0.02mol ·L -1)和大量F -等离子的溶液,已知lg K f (AlY)=16.3,lg K f (ZnY)=16.5,lg K f (MgY)=8.7,lg )(H Y α=6.5,能被定量测定的离子是 ,依据是 。

9.34 若配制EDTA 溶液的水中含有Ca 2+、Mg 2+,此EDTA 用二甲酚橙指示剂,在pH5~6用Zn 2+标定。若用此EDTA 标准溶液测定Ca 2+、Mg 2+,所得结果 实际值。

9.35 以铬黑T 为指示剂,溶液pH 必须维持在 ,直接滴定法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由 色变到 色。

9.36 若金属指示剂的lg M In 'θK >lg M Y '

θK ,则用EDT A 滴定时 ,这种现象称 。

9.37 配合滴定必须控制溶液的酸度,若酸度过大, 。酸度过小, ;常用 来控制控制酸度。

3. 简答题

9.38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明中心离子及配位数、配位体:

[Co(en)2Cl 2]Cl (NH 4)2[Fe(H 2O)Cl 5] [Co(ONO)(NH 3)5]SO 4

[Cr(NCS)2(NH 3)4]Cl [Pt(C 2O 4)(H 2O)4]Br 2 [Pt(NH 3)4][PtCl 4]

Na 2[HgCl 4] [Fe(CO)5]

9.39 配合物A 和B 具有相同的实验式:Co(NH 3)3(H 2O)2ClBr 2。在一个干燥器中A 很快失去1mol 水,而同样条件下B 不失水。当将AgNO 3加入A 的溶液时,1mol A 可沉淀出1mol AgBr ,而将AgNO 3加入B 的溶液时,1mol B 可沉淀出2mol AgBr 。根据上述现象写出A 和B 的化学式。

4. 计算题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 P349.~351. 9. 12. 15. 16. 17. 18.

习题答案

1. 选择题

9.1 D 9.2 D 9.3 B 9.4 A 9.5 B 9.6 C 9.7 C 9.8 B

9.9 D 9.10 C 9.11 B 9.12 D 9.13 B 9.14 C 9.15 C 9.16 B

9.17 D 9.18 C 9.19 A 9.20 B 9.21 C 9.22 C 9.23 B

2. 填空题

9.24 Fe 3+;CN -;6;离子键;配位键;六氰合铁(Ⅲ)酸钾

9.25 小于;[Ni(en)2]2+具有螯合效应

9.26 酸效应;右;同离子效应;左;沉淀效应;右

9.27 sp 3d 2;外轨;高;正八面体;d 2sp 3;内轨;低;正八面体;低于

9.28 血红色;Fe(SCN)3;NaF ;[FeF 6]3-;掩蔽

9.29 乙二胺四乙酸;2;N ;4;O ;七;H 6Y 2+,H 5Y +, H 4Y , H 3Y -, H 2Y 2-, HY 3-, Y 4-

9.30 [Cu(NH 3)4]2+ <[Ag(NH 3)2]+< [Co(NH 3)6]3+

9.31 Fe 2+;Co 3+;Zn 2+;Mg 2+

9.32 低;高

9.33 Al 3+;Zn 2+;lg 8lg lg Y(H)fM Y M Y ≥-='αθθK K

9.34 高于

9.35 7~10;红;蓝

9.36 过量的EDTA 仍不能从MIn 中夺取M 而变色;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9.37 由于酸效应,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下降;由于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生成沉淀;缓冲溶液

3. 简答题

9.39 结构式分别为:[Co(NH 3)3(H 2O)ClBr]Br ·H 2O ,[Co(NH 3)3(H 2O)2Cl]Br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选择题

12.1 吸收曲线可以用于定性分析,是因为吸收曲线()。

(A)只有一个峰(B)形状与物质结构相关

(C)不与其它物质的吸收曲线相交(D)只有一个最高峰

12.2 目视比色法是根据作用于溶液的光的其中的()进行测量的。

(A)反射光(B)吸收光(C)透射光(D)折射光

12.3 参比溶液是指()。

(A)吸光度为零的溶液(B)吸光度为固定值的溶液

(C)吸光度为1的溶液(D)以上三种溶液均不是

12.4 分光光度法所选用的入射光的颜色与待测物质的颜色()。

(A)相同(B)不同(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D)无法判断

12.5 在分光光度法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少(<4%)的吸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8 (C)0.8~1.0 (D)1.1~1.5

12.6 某溶液的透光率为26%,稀释一倍后其透光率为()。

(A)13%(B)52%(C)26%(D)51%

12.7 某一有色溶液,在525nm处 值为1.5×105cm-1·L·mol-1,当用2cm比色杯测得该溶液的吸光度为0.407时,该溶液的浓度为()

(A)1.36×10-4mol·L-1 (B)1.36×10-3mol·L-1

(C)1.36×10-6mol·L-1 (D)1.36×10-5mol·L-1

12.8 用邻二氮菲法测定微量铁时,加入盐酸羟胺的作用是()。

(A)还原剂(B)氧化剂(C)稳定剂(D)调节酸度

2. 判断题

12.9 两种不同透光率的溶液混合时,混合物的透光率是两溶液透光率的平均值。()

12.10 若将胶体溶液当成空白,就可以测定溶液中其它物质的溶液。()

12.11 只要被测溶液不变,在任何分光光度计上测得的吸光度都相同。()

12.12 由于显色反应的存在,实际测量的是有色物质的吸光度。()

12.13 不同物质吸收同一波长的光的能力一定不相同。()

12.14 吸光度每增加一培,则透率减少一倍。()

12.15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减小,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则吸光度减小。()

12.16 吸收曲线实际上是不连续的。()

12.17 分光光度法不能用于测量吸光度值大于0.8的溶液。()

12.18 标准曲线可以是曲线而不一定是直线。()

3. 计算题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P375.~376. 3. 5. 6. 8. 10.

五、习题答案

1. 选择题

12.1 B 12.2 C 12.3 D 12.4 B 12.5 B 12.6 D 12.7 C

12.8 A

2. 判断题

12.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

12.15 √12.16 √12.17 ×12.18 ×

电位分析法

1. 选择题

11.1 在电位分析法中,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的浓度关系为()。

(A)成正比(B)符合能斯特方程

(C)符合扩散电流公式(D)与浓度的对数成正比

11.2 在直接电位法中,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应要求()。

(A)试样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的离子强度相一致

(B)试样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中待测离子的离子强度相一致

(C)试样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的离子强度大于1

(D)试样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相一致

11.3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量时,常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目的是为了()。(A)降低电极内阻(B)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

(C)减小浓差极化(D)加快响应速度

11.4 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时,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

(A)标准加入法(B)增量法(C)标准曲线法(D)直接比较法

1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随试液中阳离子浓度的增大向正方向变化

(B)阳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随试液中被响应的阳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阳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随试液中被响应的阳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

(D)阳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随试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11.6 下列关于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说法正确的是()。

(A)与试液中OH-离子的浓度无关

(B)随试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C)随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增大而减小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11.7 在薄膜电极中,基于界面发生化学反应而进行测定的是

(A)玻璃电极(B)酶电极(C)固体膜电极(D)液体膜电极

11.8 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H+离子得到电子

(B)H+离子透过玻璃膜

(C)电子的得失

(D)溶液中H+和玻璃膜水化层中的H+的交换作用

11.9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h,目的在于()。

(A)清洗电极(B)活化电极(C)校正电极(D)检查电极好坏

11.10 用以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参数是()。

(A)电阻(B)电导(C)电导率(D)摩尔电导率

11.11 在电位滴定中,以V

?/~V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

E?

(A)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B)曲线的斜率为1时的点

(C)曲线的最大斜率点(D)曲线突跃的转折点

11.12 浓度均为1mol ·L -1HAc 、HCl 、H 2SO 4溶液的电导率按下列顺序递增的是( )。

(A )HCl

(C )HAc

11.13 电解质溶液传导电流是由于( )。

(A )水分子迁移 (B )离子对迁移

(C )离子迁移 (D )自由电子运动

2. 填空题

11.14 溶液的电导G 与其摩尔电导率m Λ之间的关系是 ,无限稀释溶液的电导是所有离子的电导的代数和,即 ,m Λ与电导率γ之间的关系是 ;θ被称为 ,它与电极面积A 及电极间距离l 之间的关系式为 。

11.15 摩尔电导率一般随溶液浓度增大而 。

11.16 一般Na 2O 玻璃电极在测量pH>10的溶液的pH 时,会有一种系统误差存在,可称之为 ,即测得的pH 比实际值要 ,这是因为 ,这时可用 代替Na 2O 来制造玻璃电极。

11.17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以“标准加入法(一次)”进行定理分析时,应要求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要 ,浓度要 ,这样做的目的是 。

11.18 pH 玻璃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LaF 3单晶膜F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产生是由于 。

11.19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极电位的产生是由 ,而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11.20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的是离子的 ,而不是离子的 。

3. 简答题

11.21 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量过程中,通常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有人说是为了使溶液中离子分布均匀,也有人说是为了减少浓差极化。你认为呢?为什么?

11.22 用Na 2O 制作玻璃膜的pH 电极,当试液的pH>10时,测得的pH 比实际数值要低,这是为什么?

11.23 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氟离子时,常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并且控制pH 在5.0~6.0之间,为什么?

11.24 电导分析的选择性为什么比较差?

11.25 利用配位反应进行电导滴定时,为什么不能加入酸碱缓冲溶液?

4. 计算题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 P413.~414. 2. 3. 4.

习题答案

1. 选择题

11.1 B 11.2 A 11.3 D 11.4 D 11.5 C 11.6 D 11.7 B 11.8 D 11.9 B 11.10 D 11.11 A 11.12 C 11.13 C

2. 填空题

11.14 θB

m c A G =;∑Λ=0

i c i m,1θG ;∑Λ=0

i c i m,1θG ;B m c ?Λ=γ;电导池常数;l =θ 11.15 下降

11.16 碱差或钠差;低;钠离子在电极上响应;Li 2O

11.17 小;高;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不变

11.18 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氟离子进入晶体

膜表面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11.19 电子的得失;溶液和膜界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

11.20 活度;浓度

3. 简答题

11.21 答:搅拌溶液是为了加快电极的响应速度。因为膜电位是由响应离子在传感膜表面扩散及建立离子交换平衡而产生的。而电极达到动态平衡的速度,不仅取决于各类电极的特性,而且取决于响应离子的浓度。浓度高时,响应速度快;浓度低时,响应速度慢。因此,可用搅拌溶液来加快响应速度,迅速达到平衡。

11.22 答:因为强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很低,而大量钠离子的存在,会使钠离子重新进入玻璃膜的硅氧网络,并与氢离子交换而占有少数点位。这样,玻璃电极的膜电位除了决定于水化层和溶液中的氢离子活度外,而增加了因钠离子在两相中扩散而产生相间电位,引起测量误差。

11.23 答:一方面,在测定氟离子时,Al3+离子的存在会发生下列配位反应:

Al3+ +6 F-AlF 3

6

而干扰F-的测定。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可使Al3+与柠檬酸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消除Al3+的干扰。另一方面,在pH高时,OH-离子的干扰非常严重,因为在晶体膜电极表面存在下列化学反应:

LaF3(s)+3OH-La(OH)3(s)+3F-

使膜的性质发生改变,同时反应释放出的F-离子将增大试液中F-离子的含量。若pH过低,会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F- + H+HF , F- + HF = HF2-

影响了试液中F-的活度,同时膜对HF、HF2-等离子无响应。故需控制试液pH在5.0~6.0之间。

11.24 答: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溶液的电导是所有存在于溶液中的各种离子的电导总和,而不是某个离子的特定性质,因此,电导分析法的选择性比较差。

11.25 答:电导滴定是根据滴定过程中,在计量点前后溶液的电导值会发生明显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若加入酸碱缓冲溶液,则会因为酸碱缓冲溶液使滴定计量点前溶液的H+离子浓度保持稳定不变,从而导致电导无明显变化,无法确定滴定终点。

元素化学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P437. 1. 2.. 3. 4. 5. 6. 7. 8. 9.

分离与富集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P461. 1. 3. 4. 5.

湖南理工学院2011年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记载分析花学中的应用 习题1 1 已知Ag 2CrO 4的溶解度为4.74g·L -1,求其溶度积K sp 解:Ag 2CrO 4的溶解度S= 4.74 / 331.74 = 0.0143 (mol/L), K sp = 4s 3 = 4×(0.0143)3 = 1.17×10-5 (题给条件有错) 2 已知Ca(OH)2的K sp =5.5×10-6,计算其饱和溶液的pH 值。 解:)L /mol (1011.1410 5.54K S 2363sp --?=?== c (OH -)= 2S = 2.22×10-2(mol/L) pOH - = 1.65 pH = 12.35 3 根据K sp 值计算下列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1)Mg(OH)2在纯水中,(2)Mg(OH)2在0.01 mol·L -1 MgCl 2 溶液中,(3)CaF 2在pH=2的溶液中。 解:(1)43123sp 1012.1410 61.54K S --?=?== (mol·L -1) (2)设Mg(OH)2在0.01 mol·L -1 Mg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 -++?OH 2Mg )OH (Mg 22 0.1+S 2S K sp =(S+0.01)(2S)2=5.61×10 -12 ∵S+0.01≈0.01 ∴S=1.18×10-5 (mol·L -1) (3) CaF 2+2H +?Ca 2++2HF K j =2a sp 22222K K )F (c )F (c ) H (c )HF (c )Ca (c =??--++ 2410222)10 53.3(10 46.1)10()s 2(s ---??=? s≈3.08×10-3(mol·L -1) 4 欲从0.002 mol·L -1Pb(NO 3)2溶液中产生Pb(OH)2沉淀,问溶液的pH 至少为多少? 解:c (Pb 2+) = 0.002 mol/L , c (Pb 2+)c 2(OH -)> K sp 才能产生Pb(OH)2沉淀。 c 2(OH -)> K sp /c(Pb 2+) c 2(OH -)> 1.42×10-20/0.002 = 7.1×10-18 c (OH -)> 2.66×10-9(mol/L) pOH < 8.58 pH > 5.42 5下列溶液中能否产生沉淀?(1)0.02 mol·L -1 Ba(OH)2溶液与0.01 mol·L -1 Na 2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2) 0.05 mol· L -1 MgCl 2溶液与0.1 mol·L -1氨水等体积混合,(3)在0.1 mol·L -1 HAc 和0.1 mol·L -1 FeCl 2混合溶液中通入H 2S 达饱和(约0.1mol·L -1)。 解: (1) 等体积混合浓度减半 c(Ba 2+)=0.01mol/L c(CO 32-)=0.005 mol/L Q B = c(Ba 2+)·c(CO 32-)=0.01×0.005=5×10-5 Q B >K sp (2.58×10-9) 故有BaCO 3沉淀生成 (2) c(OH -)==??= ?-5a 1077.105.0K c 9.41×10-4 mol/l c(Mg 2+)=0.025 mol/L Q B =c(Mg 2+)·c 2(OH -)=0.025×(9.41×10-4)2=2.21×10-8 Q B >K sp (5.61×10-12) 故有Mg(OH)2沉淀生成

基础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习题答案

7 沉淀-溶解平衡习题解答(p180-182) 1. 解答:(1)解:AgI (2)解:Mg(OH)2 2.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s+0.0010 2s K sp =(s+0.0010)(2s)2≈4?0.0010s 2 (2) Ag 2CrO 4 ? 2Ag + + CrO 42- 2s+0.010 s K θsp =(2s+0.010)2?s ≈0.0102?s 3. 解答: M 2X = 2M + + X 2- X 2-有酸效应: 4.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2) BaSO 4 ? Ba 2+ + SO 42- (3) CuS ? Cu 2+ + S 2- ) L mol (104.1)L mol ()5.077.234104.1(11612 62 ----??=???==s K sp ) L m ol (102.1)L m ol ()32.581105.8(44)2(11113 33 2 ----??=????==?=s s s K sp 1 5111 L mol 102.8L mol 0010.04107.20.00104----??=???= ?= θsp K s 1 82 12 2L mol 100.2010.0100.2010.0---??=?==θ sp K s 19 2 12 2X(H)100.1Ka Ka ][H Ka ][H 1?=++=++α) L (mol 100.14100.1100.44)2(1103 19 493 X(H) sp X(H) sp 'sp 2---??=???=?= ?==?ααθθ θK s K K s s ) L (mol 102.14)10(107.24 )2(1010 8.6101][1133 2 2.1113 2 ) (2 ) (22 .14 2 ) (-----+??=??= ?= ?=?=?+=+=H F sp H F sp a H F K s K s s K H αααθθ) L (mol 104.110101.11010 2.10 .21][1142.210)() (22 .22 ) (24 24 224----+??=??=?=?==?+=+=--- H SO sp H SO sp a H SO K s K s K H αααθθ ) L (mol 102.21010610][][1189.1936)() (29 .192 ) (222 122---++??=??=?=?==++=--- H S sp H S sp a a a H S K s K s K K H K H αααθθ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2011年高考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一.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 例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与溶解的速率相等 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例2: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 5(PO 4)3OH 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 5(PO 4)3OH(固) 5Ca 2++3PO 43-+OH -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 其原因是 已知Ca 5(PO 4)3F (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 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知识,减小右边离子的浓度,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增大右边离子的浓度,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H ++OH -=H 2O ,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 5Ca 2++3PO - 34+F -Ca 5(PO 4)3F ↓ 加Ca 2+(或加PO - 34等) 二.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中溶质浓度的计算 例3:已知:某温度时,Ksp(AgCl)=[Ag +][Cl -] =1.8×10- 10 Ksp(Ag 2CrO 4)=[Ag +]2[CrO 2- 4] =1.1×10-12 试求:(1)此温度下AgCl 饱和溶液和Ag 2CrO 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2)此温度下,在0.010mo1·L -1的AgNO 3溶液中,AgCl 与Ag 2CrO 4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解析①AgCl(s)Ag +(aq)+Cl - (aq) 1 5 10 sp L mol 10 3.110 8.1)AgCl (K )AgCl (c ---??=?= = Ag 2CrO 4(s) 2Ag +(aq)+CrO 42- (aq) 2x x (2x)2·x=Ksp 1 5 3 12 3 424210 5.64 10 1.14 ) ()(---??=?= = L mol CrO Ag K CrO Ag c sp ∴ c(AgCl)<c(Ag2CrO4) ②在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c(Ag+)=0.010 mol ·L -1 AgCl(s) Ag +(aq) + Cl - (aq) 溶解平衡时: 0.010+x x (0.010+x)·x =1.8×10- 10 ∵ x 很小,∴ 0.010+x ≈0.010 x =1.8×10-8(mol ·L - 1) c(AgCl)= 1.8×10-8(mol ·L - 1) Ag 2CrO 4(s) 2Ag +(aq) + CrO 2- 4(aq) 溶解平衡时: 0.010+x x (0.010+2x)2·x =1.1×10- 12 ∵ x 很小,∴ 0.010+2x ≈0.010

习题8-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习题 1.是非判断题 1-1 CaCO 3和PbI 2的容度积非常接近,皆约为10-8,故两者饱和溶液中,Ca 2+及Pb 2+离子的浓度近似相等。 1-2用水稀释AgCl 的饱和溶液后,AgCl 的溶度积和溶解度都不变。 1-3只要溶液中I -和Pb 2+离子的浓度满足[c(I -)/c θ]2·[c(Pb 2+)/c θ]≥K SP (PbI 2),则溶液中必定会析出PbI 2沉淀。 1-4在常温下,Ag 2CrO 4和BaCrO 4的溶度积分别为×10-12和×10-10,前者小于后者,因此Ag 2CrO 4要比BaCrO 4难溶于水。 1-5 MnS 和PbS 的溶度积分别为×10-15和×10-28,欲使Mn 2+与Pb 2+分离开,只要在酸性溶液中适当控制pH 值,通入H 2S 。 1-6为使沉淀损失减小,洗涤BaSO 4沉淀时不用蒸馏水,而用稀H 2SO 4。 1-7一定温度下,AB 型和AB 2型难溶电解质,容度积大的,溶解度也大。 1-8向BaCO 3饱和溶液中加入Na 2CO 3固体,会使BaCO 3溶解度降低,容度积减小。 1-9 CaCO 3的容度积为×10-9,这意味着所有含CaCO 3的溶液中,c(Ca 2+)=c(CO 32-),且 [c(Ca 2+)/c θ][c(CO 32-)/c θ]=×10-9。 1-10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 sp θ较大者可以转化为K sp θ较小者,如二者K sp θ差别越大,转化反应就越完全。 2.选择题 2-1在NaCl 饱和溶液中通人HCl(g)时,NaCl(s)能沉淀析出的原因是 是强酸,任何强酸都导致沉淀 B.共同离子Cl-使平衡移动,生成NaCl(s) C.酸的存在降低了()K NaCl SP 的数值 D.()K NaCl SP 不受酸的影响,但增加Cl-离子浓度,能使()K NaCl SP 减小 2-2对于A 、B 两种难溶盐,若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则必有 A.()()sp sp K A K B θθ> B.()()sp sp K A K B θθ< C.()()sp sp K A K B θθ≈ D.不一定 2-3已知CaSO 4的溶度积为×10-5,如果用 mol ·L -1的CaCl 2溶液与等两的Na 2SO 4溶液混合,若要产生硫酸钙沉淀,则混合前Na 2SO 4溶液的浓度(mol ·L -1)至少应为 A.5.0×10-3 -3 C AgCl 与AgI 的sp K θ 之比为2×106,若将同一浓度的Ag +(10-5 mol ·L -1)分别加到具有相同氯离子和碘离子(浓度为10-5 mol ·L -1)的溶液中,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Cl -及I -以相同量沉淀 B. I -沉淀较多 C. Cl -沉淀较多 D.不能确定

高考专题训练——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 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v(溶解)>v(结晶) 固体溶解v(溶解)=v(结晶) 溶解平衡v(溶解) 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4.沉淀反应的应用--除杂、提纯 ①调pH 如:工业原料NH4Cl中混有FeCl3,使其溶解于水,再加氨水调pH 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 Fe3+ + 3NH3?H2O = Fe(OH)3↓+3NH+ 4 ②加沉淀剂如:沉淀Cu2+、Hg2+等,以Na2S、H2S做沉淀剂 Cu2+ + S2-= CuS↓ Hg2+ + S2-= HgS↓ ③沉淀的转化 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沉淀可以从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 eg:1.已知K sp(Ag2CrO4)=9.0×10-12,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恰好形成Ag2CrO4饱和溶液 B.能析出Ag2CrO4沉淀 C.不能析出Ag2CrO4沉淀 D.无法确定能否析出Ag2CrO4沉淀 2.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发生

沉淀溶解平衡练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 +浓度最大的是( )。 A 、AgCl(101056.1-?=sp k ); B .Ag 2CO 3(12101.8-?=sp k ); C .Ag 2CrO 4(12100.9-?=sp k ); D .AgBr(13100.5-?=sp k ) 2.与Na 2CO 3溶液作用全部都生成碱式盐沉淀的一组离子是( ) (A) Mg 2+,Al 3+,Co 2+,Zn 2+ (B) Fe 3+,Co 2+,Ni 2+,Cu 2+ (C) Mg 2+,Mn 2+,Ba 2+,Zn 2+ (D) Mg 2+,Mn 2+,Co 2+,Ni 2+ 二、填空题 三、计算题 1.试比较AgI 在纯水中和在0.010mol ·dm -3KI 溶液中的溶解度。〔已知AgI 的溶度积=9.3 ×10-17〕 2.在下列溶液中不断通入H 2S ,计算溶液中最后残留的Cu 2+的浓度。 (1)0.10mol ·dm -3CuSO 4溶液。 (2)0.10mol ·dm -3CuSO 4与1.0 mol ·dm -3HCl 的混合溶液。 3.根据下列给定条件求溶度积常数。 (1)FeC 2O 4·2H 2O 在1dm 3水中能溶解0.10g ; (2)Ni (OH )2在pH=9.00的溶液的溶解度为1.6×10-6mol ·dm -3。 4.1gFeS 固体能否溶于100cm 3 1.0mol ·dm -3的盐酸溶液中?已知 (FeS )=6.0×10-18, (H 2S )=9.23×10-22,式量(FeS )=87.9。 5.求在0.50dm 3 1.0mol ·dm -3NH 4Cl 溶液中能溶解Mg (OH )2的质量。已知(NH 3·H 2O )=1.8×10-5,〔Mg (OH )2〕=1.8×10-11。 6.某混合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及其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如下: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3.3.1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同步作业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沉淀溶解平衡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速率和溶解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再加入该沉淀,将促进溶解 2.下列有关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aCO3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CaCO3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不导电,属于弱电解质 C.升高温度,CaCO3的溶解度增大 D.向CaCO3沉淀中加入纯碱固体,CaCO3溶解的量减少 3.对“AgCl(s) Ag+(aq)+Cl-(aq)”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AgCl没有完全电离,AgCl是弱电解质 B.说明溶解的AgCl已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C.说明Ag+与Cl-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 D.说明Ag+与Cl-反应可以完全进行到底 4.(双选)(2020河北唐山期末)一定温度下,BaSO4(s) Ba2+(aq)+S O42-(aq)体系中,c(Ba2+)和c(S O4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对应的K sp相等 B.BaSO4在c点的溶解量比b点的大 C.BaSO4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Ba2+)=c(S O42-)

D.b点的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c(S O42-)沿曲线向a点方向变化 题组二溶度积 5.下列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深度解析) A.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且是一种动态平衡 B.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C.K sp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直接根据K sp的大小比较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D.K sp改变,可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 6.已知25 ℃时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 Ba2+(aq)+S O42-(aq),K sp(BaSO4)=1.1×10-10 mol2·L-2,下列有关BaSO4的溶度积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5 ℃时,向c平(S O42-)=1.05×10-5mol·L-1的BaSO4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c平(S O42-)增大 B.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O3)2固体,BaSO4的溶度积增大 C.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该溶液中c平(Ba2+)>c平(S O42-) D.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该溶液中c平(S O42-)减小 7.已知K sp(AgCl)=1.8×10-10 mol2·L-2,K sp(AgI)=8.3×10-17 mol2·L-2。下列关于难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两种难溶物的K sp相差越大,难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 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 D.常温下,要使AgCl在NaI溶液中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1.8 10-12mol·L-1 8.(2020湖北宜昌期末)已知:K sp(AgCl)=1.8×10-10 mol2·L-2,K sp(AgI)=8.3×10-17 mol2·L- 2,K -13 mol2·L-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sp(AgBr)=5.0×10 A.AgCl>AgI>AgBr B.AgBr>AgI>AgCl C.AgBr>AgCl>AgI D.AgCl>AgBr>AgI 9.(2020福建师范大学附中期末)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 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2S 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 知:lg2=0.3,K sp(ZnS)=3×10-25 mol2·L-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专题训练热点4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解析版)

热点4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命题规律】 本专题的考查频率较高;本考点往往结合化学平衡移动综合考察,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难度中等。考查的核心素养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主。 【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备考的重点仍以K sp 的相关计算及应用为主,可能会与盐类水解的应用及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相结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9·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模拟)水垢中含有的CaSO 4,可先用Na 2CO 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某浓度的Na 2CO 3溶液处理一定量的CaSO 4固体,测得所加Na 2CO 3溶液体积与溶液中-lgc(CO 32-)的关系如下。 已知Ksp(CaSO 4)=9× 10-6,Ksp(CaCO 3)=3×10-9,lg3=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Ca 2+)·c(SO 42-)=Ksp(CaSO 4) B. CaSO 4(s)+CO 32-(aq) ? CaCO 3(s)+SO 42-(aq) K=3×103 C. 该Na 2CO 3溶液的浓度为1mol/L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将Na 2CO 3溶液的浓度改为原浓度的2倍,则上图曲线整体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可 【答案】D 【详解】A. CaSO 4的溶度积表达式K sp (CaSO 4)= c(Ca 2+)·c(SO 42-),A 项正确; B. CaSO 4(s)+CO 32-(aq)?CaCO 3(s)+SO 42-(aq)的化学平衡常数 2-2-2+sp 43442-2-269 +33sp 3K (CaSO )c(SO )c(SO )c(Ca )=310c(CO )c(CO )c(Ca )K (CaCO )910310K --?====????,B 项正确; C. 依据上述B 项分析可知,CaSO 4(s)+CO 32-(aq)?CaCO 3(s)+SO 42-(aq) K=3×103,每消耗1mol CO 32-会生成

沉淀溶解平衡练习题

2210sp L mol 108.1K AgCl --??=的AgCl 2210sp L mol 108.1K --??=- +Cl Ag 和sp K sp K Solubility equilibrium 1(2010-11)往含I -和Cl -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 3溶液, 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 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原溶液中c(I -)/c(Cl -)的比值为 A. (V 2-V 1)/V 1 B. V 1/V 2 C. V 1/(V 2-V 1) D. V 2/V 1 2(2010-16)类似于水的离子积,难溶盐AmBn 也有离子积K sp 且Ksp =〔C (A n+)〕m ·〔C(B m-)〕 n 已知常温下BaSO 4的溶解度为2.33×10-4 g ,则其Ksp 为: A .2.33×10ˉ4 B .1×10ˉ10 C .1×10ˉ5 D .1×10ˉ12 3(201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任何含固体的溶液中,c (Ag +)=c (Cl –) 且它们浓度的乘积等于 B . 在一定温度下AgCl 水溶液中,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 . 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 +和Cl -浓度的乘积等于时,此溶液为AgCl 饱和溶液 D. 向饱和AgCl 水溶液中加入盐酸,变大 4(2013-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饱和AgCl 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 值变大 B .在一定温度下AgCl 的水溶液中,Ag +和Cl -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 .25℃ 时K sp (AgCl)=1.8×10-10,K sp (AgI)=1.0×10-16,因此 AgCl 可以转化为AgI D .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 +和Cl - 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 值时,此溶液为AgCl 的饱和溶液 5(2015-10)常温下,Cu(OH)2悬浊液中存在平衡:Cu(OH)2(s ) Cu 2+(aq)+2OH -(aq), K sp [Cu(OH)2]= 2.0×10-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CuSO 4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 《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内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从接触化学学习就开始了,特别是通过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原理的学习,特别是学到整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块的时候,教师只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如生活和工业生产真实的情境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平衡的知识解决部分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帮助他们设计该部分内容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些基本问题,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方法,帮助、指导他们总结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方法,从而能从纯粹知识的学习上升到学习方法学习和提高化学问题解决能力上。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4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作业1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aSO4属于难溶物,它在水中完全不能溶解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选B。虽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但在水中仍有极少量的溶解,A项不正确;v(沉淀)=v(溶解)是溶解平衡的特征,B项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如Ag2SO4沉淀溶解达到平衡 时,c(Ag+)=2c(S),C项不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不正确。 2.(2019·绵阳高二检测)已知 AgCl 的 K sp=1.8×10-10,在 50 mL 5.0×10-5mol·L-1的 KCl 溶液中,加入 50 mL 4.0×10-6mol·L-1的 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 AgCl沉淀生成 B.有 AgCl 沉淀生成 C.有沉淀生成但不是 AgCl D.无法确定 【解析】选A。50 mL 5.0×10-5mol·L-1的 KCl 溶液中,加入 50 mL 4.0× 10-6mol·L-1的 AgNO3溶液,可知Q=× =5.0×10-11

最新沉淀溶解平衡习题及答案

沉淀溶解平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溶度积小的物质一定比溶度积大的物质溶解度小 B.对同类型的难溶物,溶度积小的一定比溶度积大的溶解度小 C.难溶物质的溶度积与温度无关 D.难溶物的溶解度仅与温度有关 2.已知25℃时,AgCl的溶度积K sp=1.8×10-10 mol2·L-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变大 B.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c(Ag+)=c(Cl-)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c(Ag+)·c(Cl-)=K sp时,此溶液中必有AgCl沉淀析出 D.将AgCl加入到较浓Na2S溶液中,AgCl转化为Ag2S,因为AgCl溶解度大于Ag2S 3.常温下,已知Mg(OH)2的溶度积常数为1.8×10-11mol3·L-3,则Mg(OH)2的饱和溶液的pH最接近于(C) A.1B.3 C.11 D.13 4.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而不是CaCO3和MgCO3的解释正确的是(D) A.Mg(OH)2的溶度积大于MgCO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B.Mg(OH)2的溶度积小于MgCO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C.MgCO3电离出的CO2-3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减小,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K sp,生成Mg(OH)2沉淀 D.MgCO3电离出的CO2-3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增大,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K sp,生成Mg(OH)2沉淀

5.在CaF2(K sp=5.3×10-9mol3·L-3)与CaSO4(K sp=9.1×10-6mol2·L-2)混合的饱和溶液中,测得F-浓度为1.8×10-3mol·L-1,则溶液中SO2-4的浓度为(B) A.3.0×10-3mol·L-1 B.5.7×10-3mol·L-1 C.1.6×10-3mol·L-1 D.9.0×10-4mol·L-1 Cu2+(aq)+2OH-(aq),在常温下 6.Cu(OH)2在水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Cu(OH)2(s) K sp=2×10-20mol3·L-3.某CuSO4溶液中[Cu2+]=0.02 mol·L-1,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需要向CuSO4溶液中加入碱溶液来调整溶液的pH,则溶液的pH大于(D) A.2 B.3 C.4 D.5 二、非选择题 1、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将Ca(OH)2固体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如下平衡: Ca(OH)2(s)Ca2+(aq) +2OH-(aq),试分析下列变化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小结】①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般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Ca(OH)2除外) ②加入少量水,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固体的质量会减小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二、溶度积和离子积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 A m B n(s)m A n+(aq)+n B m-(aq) (1)溶度积K sp=。 (2)意义: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 ,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沉淀溶解与生成的判断(Q c表示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称为离子积) ①Q c 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②Q c K sp:溶液恰饱和,溶解平衡状态。 ③Q c 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生成。 (4)K sp的影响因素 K sp只与和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溶液中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考点精讲 考点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原理:若Q c大于K 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在工业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常见的方法有: (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剂法:加入沉淀剂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 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用BaCl2溶液沉淀SO2-4,离子方程式为Ba2++SO2-4===BaSO4↓。 注意:(1)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如要除去溶液中的Mg2+,应使用NaOH等使之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Mg(OH)2。 (2)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沉淀已经完全。 (3)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要便于除去或不引入新的杂质。 2.沉淀的溶解 原理:若Q c小于K 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就会溶解。 根据平衡移动,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方法有: (1)酸碱溶解法:加入酸或碱与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降低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如CaCO3可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2)盐溶解法:加入盐溶液,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4===Mg2++2NH3·H2O。 (3)配位溶解法:加入适当的配合剂,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如AgCl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 (4)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平衡体系中的离子浓度降低,从而使沉淀溶解,如Ag2S溶于稀HNO3,离子方程式为: 3Ag2S+8H++8NO-3===6Ag++3SO2-4+8NO↑+4H2O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特征 ①一般说来,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②沉淀的溶解能力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经典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在100 mL 0.01 mol·L-1 KCl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已知AgCl的K sp=1.8×10-10 mol2·L-2)( ) A.有AgCl沉淀析出B.无AgCl沉淀析出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2.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Cu2++CO2-3+H2O===Cu(OH)2↓+CO2↑次要:Cu2++CO2-3===CuCO3↓ (2)CuSO4+Na2S 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uSCu(OH)2>CuCO3 C.Cu(OH)2>CuCO3>CuS D.Cu(OH)2

高三生物高考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2010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一、溶解平衡图像的考察: 1、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提示:BaSO 4(s) Ba 2+(aq)+SO 42-(aq)的平衡常数K sp =c (Ba 2+)·c (SO 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 .加入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 C .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 D .a 点对应的K sp 大于c 点对应的K sp 12、已知Ag 2SO 4的K W 为2.0×10-3 ,将适量Ag 2SO 4固体 溶于100 mL 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 +和SO 32-浓度随时间 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 2SO 4溶液中c (Ag +)=0.034 mol ·L -1)。 若t 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 ·L -1 Na 2SO 4 溶 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 1时刻后Ag +和SO 32-浓度随时 间变化关系的是B 3、如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 纵坐标为Zn 2+ 或[Zn(OH)4] 2- 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 问题。 (1)往ZnCl 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 sp =____________。 (3)某废液中含Zn 2+,为提取Zn 2+ 可以控制溶液pH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4、硫酸锶(SrSO 4)在水中的沉淀 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一定时,K sp(SrSO 4)随24()c SO 的增大而减小 B .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 时K sp(SrSO 4)最大

高中化学(知识清单+对点训练+课后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含解析)苏教版选修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目标要求] 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 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2.溶解平衡的建立 以AgCl 溶解为例: 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 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 +和Cl -脱离AgCl 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 +和Cl - 受AgCl 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得到AgCl 的饱和溶液,如 AgCl 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s)Cl -(aq)+Ag + (aq)。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 +和Cl - 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 和AgNO 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 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 g 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 -1 时,沉淀就达完全。 二、溶度积 1.表达式 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 沉淀

M m A n (s)m M n+(aq)+n A m-(aq) K sp=[c(M n+)]m·[c(A m-)]n。 2.意义 K 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3.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