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融结合基本介绍

产融结合基本介绍

产融结合基本介绍
产融结合基本介绍

产融结合

1、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溶合.产融结合的特点: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

2、广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或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股权融合及业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结合与互动。

3、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

4、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在资金供求、股权、人事等方面保持一种稳定、密切的联系,达到相互融合,同生共长的目的.我国的产融结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银行体系改革。

5、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的联系和协作,以致在资金、资本以及人事上相互渗透,相互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最终形成产融实体的经济现象和趋势.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6、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结合方式。

产融结合暗藏道德风险

专访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田书华

2011年04月19日 01:37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郭玉志/文“产融结合”这个颇为时髦的发展路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并予以付诸实践。回顾其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监管部门的政策几经变化,从亚洲金融危机后明令禁止,到前几年默许,再到当前监管部门的明确支持,国家鼓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在没有政策明确支持的情况下仍然在探索以参股、投资、战略投资等多种形式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合作,最终“伤痕累累”。

更关键的是,对于产融结合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监管格局存在缺失和重复。未来,国家监管部门会有哪些政策出台,企业以何种途径和模式实施产融结合,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对此,记者专访了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田书华。

多为单向“产业投资金融”

《中国企业报》:产融结合的定义该怎么定位才较为全面?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有哪些意义?

田书华:国内企业发展产融结合的历史不算短暂,通过总结国外和国内的一些经验,产融结合可以简单归结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

我们可以认为,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至于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意义,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比如说,产融结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手段,产融结合也是企业经营多元化的需要,同时,产融结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交易费用、节约运营成本。

在我国,由于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银行资本就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而主要是“由产而融”。

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多为产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即“产业投资金融”。

《中国企业报》:企业实现产融结合的方式途径有哪些?通过和国外的经验对比,是否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和选择?

田书华:纵观欧美、日韩等地区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金融资本主导型和产业资本主导型两种模式。

金融资本主导型一般是由银行资本起家,由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用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二者融合成长。而产业资本主导模式是由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

在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早期的金融控股集团基本上都是以产业资本为支撑、为核心的,主要是一些家族型的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自身发展产业中的融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为自身在产业中积累的大量资金寻找出路,同时为了自身金融交易的方便,逐步构建起以家族企业为核心的、以产业资本掌握控制权的金融控股集团。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资金形态已越来越具备资本的特征,并且形成了少数初步具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如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平安保险、招商银行(14.42,-0.04,-0.28%)、光大银行(3.82,0.00,0.00%)、工商银行

(4.57,0.01,0.22%)以及中银集团都形成了金融控股的形式,但是,我国银行业改革滞后、产业资本最先成熟,这一特征决定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动者不是金融资本,而是产业资本。

大型多元化集团均已涉足

《中国企业报》:当前国内的产融结合现状是什么情况?有哪些特点,您有怎样的评价?

田书华:从当前来看,我国产融结合的现状是几乎所有大型多元化集团都涉足到了金融领域。我国产业投资金融在经历了起步、治理以及曲折发展几个阶段后,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2004年以来又掀起了新的热潮。2004年以来众多不同性质的企业集团都已经在整体战略的布局下,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发展金融业务。

例如:招商局在物流和地产主业外控股了招商证券(18.37,-0.02,-0.11%)、招商银行、招商局保险、招商中国基金(香港上市)等;中信集团则在地产、能源、基础设施等产业外,打造了一个由中信实业银行、中信嘉华银行、中信证券(13.33,0.10,0.76%)、中信信托、中信基金、中信期货、信诚人寿等组成的金融平台。

虽然目前除了传统的大型多元化集团(招商局、中信)以外,其他企业集团金融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还较低(不到5%),但是考虑到集团巨大的收人规模,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的整体发展还是相当迅猛的。

虽然国内的监管层对产融结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但是产融结合已经被看做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必经之路、必学之课”。

《中国企业报》:4月17日,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手中关村(8.16,0.17,2.13%)发展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在高新产业投资、融资等领域的合作,探索产融结合的新模式。可以说,央企产融结合又开始了新一轮进程,对于央企实施产融结合您有何评价?是否央企从事产融结合有着先天优势?

田书华: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企业集团投资金融表现出了央企挑大梁、龙头企业争先的特点。据统计,我国100多家央企集团中约有1/3以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业投资金融。从上市公司统计情况看,目前涉足参股金融业的133家公司中,具有行业龙头或者区域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有62家,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产业与金融行业的结合程度并不高。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颁布限制了商业银行向产业企业的参股。在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的情况下,银行资本就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只能是“由产而融”。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多为产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就算是“由产而融”,其发展的过程也相当艰难,相关金融牌照的获批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政策环境相当宽松

《中国企业报》:产融结合在我国的出现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中间有过起伏,但是近年来产融结合在国内又掀起新一轮的热潮,这是什么原因呢?

田书华:中国的企业集团之所以愿意纷纷介入金融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际上有很多的成功范例,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乐意去效仿国际上的佼佼者。除此之外,高收益的诱惑,满足集团产业的金融服务需要,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国际化经营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集团的公司价值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许多企业敢于冒险搞产融结合,还在于它所蕴含的道德风险。金融有传染性,一个出问题会影响一大片,而且它涉及到储户、保户、证券持有者这些广泛的民众,因此金融机构出了问题,政府往往会施以援手,而纯粹的工商业企业出了问题是没有人救的。这就是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因为我是产融结合,所以我可以去冒险,最后国家会救我。

《中国企业报》:目前,我国金融业模式为分业经营,金融央企由财政部主管,实业央企由国资委主管,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并存。对于产融结合的问题,有人说,我国目前的监管格局存在缺失和重复。对于未来的政策环境您有哪些预判?

田书华: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政策环境还是比较利好,国家对企业发展金融业务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2002年,国务院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资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有关部门对于中央企业主业以及非主业的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国企主辅分离改革未明确金融产业是必须分离的辅业资产。

同时,出于金融企业自身系统风险等原因考虑,我国官方无论是金融监管机构还是产业监管机构都对产融结合一直持谨慎态度。银监会虽然对产融结合态度谨慎,但是并没有禁止和限制。

而且,近来国资委明确表示支持央企推进产融结合。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态度发生了一定变化,国资委有关领导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充分认识产融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0年12月23日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首次明确支持,意味着当前推行“产融结合”的条件已经成熟。总之,国资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强调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央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进行金融股权投资总体上持鼓励态度。

名词解释

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融结合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两种形式。由产到融,是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而由融到产,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而不是纯粹地入股,去获得平均回报,由融到产都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

在我们国家,由于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银行资本就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而主要是“由产而融”。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多为产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即“产业投资金融”。

最新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教学文稿

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 蒋梦雅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三部(2)班,) 摘要: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必选之路。论文在产融结合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产融模式的进行介绍和比较,中无疑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融结合模式比较 1.引言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关系。产业资本是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在国际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构建商业模式、提高竞争力。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的探讨及比较,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 2.1.传统产融结合理论 (1)金融资本理论 工业资本与银行信用互相提升进而将两者逐渐的集中并且融合。一方面,工业资本在银行信用的助推下能够快速提升的;来进行集中,最终产生了一个工业在资本上的垄断;另一个,工业垄断资本逐渐的集中然后形成垄断后就会产生大量资本促进银行资本逐渐的扩大。金融资本理论在解释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垄断初期的金融资本生成机制方面进而形成了系统理论,但是过于强调金融资本垄断带来的低效应与负效应,以至于忽略了对企业竞争机制、国家当时的经济制度和国民经济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效用。 (2)金融机构控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战后的金融机构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工商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2.2现代产融结合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就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来说,企业集团能否使用内部交易管理或智力完全取决于它的内部组织费用和企业集团之间市场交易费用和成本的数量类比;一个企业能否产生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是否可以以内部交易以调节外部市场的运行成本为。 (2)企业多元化理论 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过程当中,关注金融领域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在逐渐的扩张过程中不止需要取得融资和投资的渠道,还要在资本的多元化的过程中,寻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点。经营多元化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就是金融因素,因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循环运转周期之间的类似性,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可以通过经济的周期的来回波动进行对冲。即产融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运营企业多元化的一个基础,并且也是企业集团转化经营方向的一个途径,能够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因为产业具有着固有的生命周期的特性,成熟期的企业应对竞争的方式、不良债务等负影响,也应有金融资本的支持。 (3)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表示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等各个方面运用类似的资本从而创造出的企业集团的效果。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一个公司是指一个协同网络,协同是企业参与者有效的利用资本的一个方式。企业以寻找正常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方式,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 (4)信息不对称理论 产融结合就是处理相关于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办法。一方面,产融结合下的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与协调下,能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集团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流的动向和使用效率、企业项目的风险性和赢利性,最终完善金融与产业之间有效的资金融通市场;另一方面,集团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交易信息更加完全和完整,合理恰当的资金成本使得企业集团有限的资源配置更加具有合理并且有效。 (5)公司资源理论 从公司资源论的层面来说,企业集团运行产融结合是一种形似于组织模式的创新,为企业集团提高了竞争力。在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下,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整合金融与产业资本两者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更有效率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 3、国外产融结合基本模式 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以不同国家特定的不同的要素来确定的。而且在不同的经

最新产融结合心得体会

最新产融结合心得体会 4月下旬,集团开展了“产融结合”“文化融合”“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相统一”“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相统一”全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在集团引资重组与生产经营并行的特殊时期开展的,是集团历经艰难困苦,再一次涅槃重生、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是全体吉粮人不畏险阻、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顽强执着精神的再次升华。 产融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发展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发展模式,即企业通过不断的自我积累来进行扩大再生产。一种是外部发展模式,即企业通过并购、扩张、重组来进行发展。不论是哪种发展方式,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又往往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参与,因此产融结合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使企业最终获得发展。对于产融结合,产业集团把金融当成一个启动机,以实现“金融疏通血液,产业提供利润”的良性循环。金融可以实现集团业务的互补,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同时金融行业所带来的利润可以回报产业发展。产融结合也是企业创造协同、提高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可以增加集团的收益、资本积累的速率,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集团竞争优势。比如说中航工业作为一个品牌,对于中航信托来讲,它的信托产品就可信,所以能够进行增信。同时,对航空工业自身

的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国际上的许多知名企业基本上也都是这样运作的,比如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公司也是利用制造业基础获得AAA级信用等级,从而实现低成本融资,为产业发展提供现金流,同时促进产融结合,促进产业升级,这值得许多国内企业学习。 集团通过产融结合可以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制造业和金融业涉及两个行业的管理,制造业的管理和金融业的管理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地方。集团可以通过发展金融产业,推广和确立以资金价值和货币指标为对象的价值管理模式,提升企业集团资源整合的效率,提升企业集团价值。另外,有产业较稳定现金流的支持,金融公司的信用评级比较高,融资成本相对单一的金融主体则较低。同时,统一的金融平台通过银行、保险、财务公司、租赁等内部各板块的协同,可以为客户提供较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这是产融结合的目的,是企业投资模式的创新,产融结合对于集团的经营和发展模式上将会产生巨变。 作为引资重组后的文化融合,我们集团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文化融合对集团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集团更加重视文化融合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全体吉粮人读懂学好,放眼长远,有机结合,紧跟时代,形成全新的吉粮发展新环境。

产融结合多式多样 元素生活首创产融平衡云商业模式

产融结合多式多样元素生活首创产融平衡云商业模式 产业革命起于科技,成于金融,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金融是产业的催化剂和倍增剂,金融与产业的结合将促进中国经济大发展,中国产业与金融发展密不可分。 本报记者吉雪娇 财富全球论坛与华商大会的召开,令全球“搜索”聚焦成都,同样也令成都以及西部在对自我发展的研讨中,更加注重全球视野。10月19日下午,在第四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产业与金融专题论坛上,针对“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这一主题,多位学界、商界、政界精英会聚,从不同角度对新形势下金融与产业的融合问题问诊把脉,共同探讨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未来。 中小企业应“抬头看路” 成都被誉为西部的金融中心,在西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论坛中,“城镇化带来的机遇”被一再提及。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四川是人口和农业大省,城市化与城镇化的潜力非常大,一个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后消费能力将递增10倍,我国未来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动力的方向就是消费,消费又拉动中小企业发展。不过,由于消费金融的制约,当前西部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并不明显。” 站在金融前沿的阵地,龚方雄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四川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抓住城镇化机遇,在西部从事金融业的人,千万不要忽略我们怎样为个人、家庭、为中小企业,为实实在在经济里面的单个元素进行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所谓的大产业进行服务。”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受限于目前市场环境与体制环境,目前中国金融业与资本市场能为中小企业家服务的东西相对来说非常少,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更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跟资本市场对接。在经济高峰期和低谷期,一个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跟资本市场对接的企业就比那些隔绝于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容易得多。”龚方雄表示,“中小企业别只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抬头看路一定要看资本市场这条路。”产融结合,产融双驱,产融平衡是必然之路。 川企下海寻找“产融”路 当下金融创新潮流兴盛,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与突破口也是重中之重。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刘东民在接受《金融投资报》采访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东民表示,“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全面的产能过剩阶段,鉴于此,企业必须要彻底转变思维,脱离传统的、过剩的行业,进入新兴行业,如消费金融,养老产业等。新兴产业在一个新兴领域产业发展的初期,这个产业发展的前景是不明确的,融资存在瓶颈,而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很多进入者多是做产业出身,由于对行业的熟悉与把握,在这些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具有优势,这些相关项目启动后投资回报也相当可观,比如奥斯陆的海洋金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事实上,很多西部企业都希望能够享受“产融一体”带来的红利,但现实中往往范本难寻,不过,在四川成雅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爱平看来,面对“产融结合”的新趋势,川企也可以走出自己“产融双驱”的特色。 杨爱平告诉记者,目前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成立的金融服务公司与各大银行都进行了紧密合作,比如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联合发行一卡通,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做总资金,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做辅助资金等,对570余家中小企业的经营与融资进行了结合,不但有利于企业

积极推进产融结合

积极推进产融结合 一、产融结合的涵义、模式及实现方式 (一)产融结合的涵义 通俗地讲,产融结合就是产业和金融的结合,表现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的一种经济现象。传统意义上和大家公认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和直接融合。它是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从全社会角度出发和更广义的理解,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源需要考虑,特别是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现实着眼,我们可以把产融结合涵义延伸为: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以实现双赢的协同效应。具体地讲,包括产融结合和产融合作,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股权为纽带的股权型产融结合;二是以信用为纽带,通过债权债券关系相联系的信用型产融结合;三是产业和金融业之间以提供咨询、服务而彼此联系的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 (二)产融结合的模式 传统意义的产融结合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金融资本向产业渗透模式(亦称银行主导型模式)。这是国外大财团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我国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及分业经营限制,很少采用这种模式,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少数金融企业在稳固发展金融主业的情况下,向资源类、地产类产业发展应属个例。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后,不排除今后有金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或间接控股产业公司的模式出现。 二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模式(亦称企业主导型模式)。这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财富》500强中80%以上的企业集团都在开展金融业务,以GE、西门子、沃尔沃为代表的大型国际化产业集团充分利用金融业务对其实业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持;国家电网、中海油、招商局、宝钢、中石化、华能、海尔、联想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都积极搭建金融业务发展平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产融结合是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 世界产融结合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产融自由融合时期(20世纪3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府对金融业和产业的融合方式基本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 ;第二是金融业分业管理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末),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引起了人们对垄断和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混合的疑问,于是美国率先实行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其他国家也大多追随美国的模式,使产融结合进入了以金融业分业经营为主的时期;第三是产融结合的曲折前行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经济滞胀,有关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主张迅速兴起,金融创新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界和实业界热议的话题;第四是产融结合蓬勃发展时期(21世纪初—2008年3月),全球经济蓬勃发展,金融创新从理论走入实践,产融结合多样化发展,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产融结合的初步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1992年,以首都钢铁公司为母体成立华夏银行,标志着企业集团进行产融结合的实践正式拉开帷幕。我国的产融结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融合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我国产融结合的起步主要是由于政府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1987年5月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同年,交通银行成立,随后深圳发展银行等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扩张需求,主要表现为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第二是产融结合的治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的产业资本开始进军金融产业,组建、参股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混乱状况。中央政府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允许参股企业,一些商业银行开始退出产业领域。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盈利性需求,普遍追求最高收益率的经营模式使不少商业银行盲目创新业务,产融结合风险初显。第三是产融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产融结合的发展也呈现出势头迅猛的态势。德隆、海尔、新希望、东方等集团都曾借助产融结合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阶段产融结合的主要动因是资本的多元化经营需求。产融结合的目的之一在于扩大经营领域,分散风险。但是,银行在突破资本市场进入障碍的同时,也将更大的系统风险引入到企业的内部。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曾经借助产融结合得到快速发展的农凯、德隆、复星、闽发、托普等企业集团相继发生严重危机。 我国产融结合除了存在整合风险、内部交易风险、投资组合风险、财务杠杆风险等一般风险之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我国的产融结合虽然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但大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无论是融合的对象、范围还是深度都受到政府的干预。这样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组合极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依然强势,使得这种融合最终往往成为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博弈,导致产融结合低效率甚至负效率。其次,我国的产融结合常常带有追求规模的冲动和盲目做大的心态。产融结合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发达的资本市场、一定的

产融结合基本介绍

产融结合 1、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溶合.产融结合的特点: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 2、广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或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股权融合及业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结合与互动。 3、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 4、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在资金供求、股权、人事等方面保持一种稳定、密切的联系,达到相互融合,同生共长的目的.我国的产融结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银行体系改革。 5、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的联系和协作,以致在资金、资本以及人事上相互渗透,相互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最终形成产融实体的经济现象和趋势.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6、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结合方式。 产融结合暗藏道德风险 专访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田书华 2011年04月19日 01:37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郭玉志/文“产融结合”这个颇为时髦的发展路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并予以付诸实践。回顾其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监管部门的政策几经变化,从亚洲金融危机后明令禁止,到前几年默许,再到当前监管部门的明确支持,国家鼓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在没有政策明确支持的情况下仍然在探索以参股、投资、战略投资等多种形式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合作,最终“伤痕累累”。 更关键的是,对于产融结合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监管格局存在缺失和重复。未来,国家监管部门会有哪些政策出台,企业以何种途径和模式实施产融结合,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对此,记者专访了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田书华。 多为单向“产业投资金融” 《中国企业报》:产融结合的定义该怎么定位才较为全面?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有哪些意义? 田书华:国内企业发展产融结合的历史不算短暂,通过总结国外和国内的一些经验,产融结合可以简单归结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 我们可以认为,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至于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意义,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比如说,产融结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手段,产融结合也是企业经营多元化的需要,同时,产融结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交易费用、节约运营成本。 在我国,由于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银行资本就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而主要是“由产而融”。 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多为产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即“产业投资金融”。 《中国企业报》:企业实现产融结合的方式途径有哪些?通过和国外的经验对比,是否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和选择? 田书华:纵观欧美、日韩等地区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金融资本主导型和产业资本主导型两种模式。 金融资本主导型一般是由银行资本起家,由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用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二者融合成长。而产业资本主导模式是由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 在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早期的金融控股集团基本上都是以产业资本为支撑、为核心的,主要是一些家族型的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自身发展产业中的融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为自身在产业中积累的大量资金寻找出路,同时为了自身金融交易的方便,逐步构建起以家族企业为核心的、以产业资本掌握控制权的金融控股集团。

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

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 梦雅 (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三部(2)班,) 摘要: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必选之路。论文在产融结合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产融模式的进行介绍和比较,中无疑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融结合模式比较 1.引言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关系。产业资本是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在国际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构建商业模式、提高竞争力。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的探讨及比较,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 2.1.传统产融结合理论 (1)金融资本理论 工业资本与银行信用互相提升进而将两者逐渐的集中并且融合。一方面,工业资本在银行信用的助推下能够快速提升的;来进行集中,最终产生了一个工业在资本上的垄断;另一个,工业垄断资本逐渐的集中然后形成垄断后就会产生大量资本促进银行资本逐渐的扩大。金融资本理论在解释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垄断初期的金融资本生成机制方面进而形成了系统理论,但是过于强调金融资本垄断带来的低效应与负效应,以至于忽略了对企业竞争机制、当时的经济制度和国民经

济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效用。 (2)金融机构控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战后的金融机构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工商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2.2现代产融结合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就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来说,企业集团能否使用部交易管理或智力完全取决于它的部组织费用和企业集团之间市场交易费用和成本的数量类比;一个企业能否产生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是否可以以部交易以调节外部市场的运行成本为。 (2)企业多元化理论 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过程当中,关注金融领域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在逐渐的扩过程中不止需要取得融资和投资的渠道,还要在资本的多元化的过程中,寻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点。经营多元化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就是金融因素,因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循环运转周期之间的类似性,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可以通过经济的周期的来回波动进行对冲。即产融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运营企业多元化的一个基础,并且也是企业集团转化经营方向的一个途径,能够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因为产业具有着固有的生命周期的特

企业实现产融结合的优劣

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并合理地控制两种资本的比例。这是大型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combin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finance)逐渐升温,一些民营企业紧随其后。产融结合即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在资本、资金、人事等多方面相互融合、同生共长,其根本在于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其中,产业资本指制造企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等非金融企业所持有的资本,金融资本是指银行、保险(放心保)、信托、证券、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资本。产融结合有多种模式,解析其具体案例有助于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战略的模式。 产融结合的内在动力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2001年2月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CEO)和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0883)挂牌上市。随着中海油产业的拓展与延伸,一些新的现实需求也相应急剧增加,促使中海油着手对集团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实施产融结合提上日程。中海油集团现有一级子公司20家,二级分、子公司、研究中心24家。集团内的资金结算需求中,内部信贷与票据等业务是重点。随着集团资金结算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功能的提升,为了保证对资金流动与配置的控制以达到资金的高效运作,集团提出了资金结算与监控需求;而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资金,巨额的资金缺口必须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采用多样的融资手段与工具来解决,形成了集团的融资需求;再加上集团能源消费信用拓展需求、能源金融风险管理需求、产业整合需求、资金管理需求等,共同构成了中海油实施产融结合的内在动力。 从2003年开始,中海油陆续设立了财务公司、海康保险、中海信托、中海基金、自保公司、投资控股等6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包括内部资金结算、信贷、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信托、保险、基金等,是央企中拥有金融业务门类最多的公司:金融板块已逐步成为中海油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中海油的金融板块已经初具雏形,部分企业在行业内也位居前列,但总体来说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与产业的结合还有“短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小。目前中海油旗下的金融企业规模仍相对较小,除了中海信托可以排在行业前五名,基金和寿险业务都都位于行业的中下游,自保公司也仍局限于集团内部业务。二是结构散。目前中海油虽然可以通过金融决策委员会和资金及业务管理部对旗下的金融企业的运营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但仍缺少建立在股权关系基础上的统一平台,将旗下金融企业综合在一起。三是协同少。目前信托、基金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产品交叉销售、客户资源共享较少,未能发挥各金融子行业之间协同效应。特别是在目前信托、基金和保险发展过程中都面临渠道和客户瓶颈的时候,各金融子行业之间很难联合起来走出困境。

产融结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大全

产融结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大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而金融业的规模及创新发展往往不能及时满足,尤其是针对企业发展的特色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推出不足,因此,产融结合作为一种可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经营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关注。 一、产融模式本质分析 目前对于产融结合模式的阐述和研究较多,但在笔者看来,产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发展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业务多元化战略。且由于兼具有相关多元化与不相关多元化的属性而倍受大型企业集团青睐。 1、相关多元化属性。大型企业集团的金融服务具有规模大、数量多、频率高、个性化要求高等特点,设立所需金融企业可以有效为集团业务服务,提高集团主业的竞争力。 2、不相关多元化属性。不处于同一行业,可以有效分散行业系统性风险,同时具有不同行业特性,通过业务的统筹,可以形成规模、效益、周期等的互补。 二、产融模式发展优势 通观当前的产融结合实践,产融结合模式为集团的发展所提供的助力不外乎以下两种: 1、服务集团主业。通过金融产业的发展,可以整合集团内部金融资源,并针对集团主业需求展开金融服务,提高主业竞争力。如中石化、西门子、GE集团。

2、构筑多元业务。通过金融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位,也成为集团主要业务板块之一,为集团贡献效益增长向量。如三星、国网集团。 三、产融模式实例分析 正是基于产融结合的诸多优点,产业集团纷纷开展金融业务,就国内外大型集团进军金融行业的时机及产业选择来看,各企业集团发展产融结合的路径和状态差别较大: 1、机构布局方面:积极布局或谨慎发展。国家电网集团作为国内产业办金融的先行者之一,采取积极布局的策略,目前其金融板块已完成了较为全面的业务布局,同时还形成了统一的“英大系”品牌,其金融机构涵盖了财务公司、财险、寿险、信托、基金、证券、银行、期货、租赁等众多形式。而中石化集团的机构拓展策略则极为谨慎,自1988年成立财务公司,跨出金融发展的第一步以来,至今其金融板块仍只有财务公司一家。 2、组织形式方面:控参结合或不控不参。宝钢集团在金融机构布局方面采取了控参结合的方式,其控股金融机构主要为财务公司及华宝信托,分别作为其内外部经营核心机构,并在华宝信托下成立华宝兴业证券、基金,以促进信托业务的开展。除控股机构之外,宝钢集团通过“大小非”方式广泛参股多家金融机构,包括建行、浦发、深发行、交通银行、兴业、渤海银行、太保、联合证券、华泰财险、新华人寿等,获取了巨额投资收益。华能集团则通过多方布局,实际控股了包括财险、证券、基金、期货、财务公司等多家公司,产业基金、信托、寿险公司也在积极筹备中。与宝钢相比,华能集团参股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且多为长期持有,其中又以商业银行为主,考虑到商业银行产权关系的复杂性,实现控股难度极大,华能集团对商业银行的广泛长期持有极有可能是出于完善金融布局的考虑。 3、市场选择方面:内部深耕或外部开拓。西门子集团以其财务部为基础,于1997年成立金融服务公司,(Siemens FinancialServicesLtd.,

产融结合方案讲解学习

产融结合方案 一、产融结合的概念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溶合.产融结合的特点: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 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股权融合及业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结合与互动。狭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的联系和协作,以致在资金、资本以及人事上相互渗透,相互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最终形成产融实体的经济现象和趋势.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内企业发展产融结合的历史不算短暂,通过总结国外和国内的一些经验,产融结合可以简单归结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二、产融结合的意义 (1)、是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手段 企业实力的增长和发展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都离不开两种战略选择:一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性,增强企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依靠自身积累,逐步扩大再生产,即内部管理型战略,它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来实现的。二是通过资本市场寻求企业重组和扩张,主要是利用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形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的资源重新配置,即外部交易型战略。过去企业集团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中,往往偏重于内部管理型战略,强调自身积累和发展,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日新月

异的今天,仅仅依靠内部管理型经营战略是很难跟上时代经济的变迁的。今天的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我认为:在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当今经济环境条件下,参与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手段、搞好资本运营,走产融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值得借鉴的途径。通过兼并、收购与重组等外部交易型战略,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可以得到的巨大发展;通过兼并与收购可以使企业集团的竞争战略得以实现,竞争实力大大加强;通过重组,调整内部资源的分配,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目标。但无论企业集团准备实施什么样的外部交易型战略,都需要拥有一个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有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2)、产融结合是经营多元化的需要 企业在大型化过程中不仅需要融资和投资渠道,更需要将资本多元化,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积极的平衡。经营多元化的一种重要领域是金融领域,由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运转周期不尽相同,两者结合可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冲击。可以说,产融结合实际上是经营多元化的需要,是企业转变经营方向的便利途径,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由于产业固有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如何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培育整体竞争力,也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3)、产融结合能降低交易费用、节约运营成本 企业集团通过产融结合可以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共同置于一个公司控制主体之内,从而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构成一种包含金融机构的内部资本市场,对资本配置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

产融结合主要模式分析

产融结合主要模式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而金融业的规模及创新发展往往不能及时满足,尤其是针对企业发展的特色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推出不足,因此,产融结合作为一种可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经营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关注。 一、产融模式本质分析 目前对于产融结合模式的阐述和研究较多,但在笔者看来,产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发展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业务多元化战略。且由于兼具有相关多元化与不相关多元化的属性而倍受大型企业集团青睐。 1、相关多元化属性。大型企业集团的金融服务具有规模大、数量多、频率高、个性化要求高等特点,设立所需金融企业可以有效为集团业务服务,提高集团主业的竞争力。 2、不相关多元化属性。不处于同一行业,可以有效分散行业系统性风险,同时具有不同行业特性,通过业务的统筹,可以形成规模、效益、周期等的互补。 二、产融模式发展优势

通观当前的产融结合实践,产融结合模式为集团的发展所提供的助力不外乎以下两种: 1、服务集团主业。通过金融产业的发展,可以整合集团内部金融资源,并针对集团主业需求展开金融服务,提高主业竞争力。如中石化、西门子、GE集团。 2、构筑多元业务。通过金融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位,也成为集团主要业务板块之一,为集团贡献效益增长向量。如三星、国网集团。 三、产融模式实例分析 正是基于产融结合的诸多优点,产业集团纷纷开展金融业务,就国内外大型集团进军金融行业的时机及产业选择来看,各企业集团发展产融结合的路径和状态差别较大: 1、机构布局方面:积极布局或谨慎发展。国家电网集团作为国内产业办金融的先行者之一,采取积极布局的策略,目前其金融板块已完成了较为全面的业务布局,同时还形成了统一的“英大系”品牌,其金融机构涵盖了财务公司、财险、寿险、信托、基金、证券、银行、期货、租赁等众多形式。而中石化集团的机构拓展策略

中央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现状与办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16426408.html, 中央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现状与办法 作者:孙群 来源:《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年第05期 一、产融结合的优势及方式 (一)产融结合的优势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则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产业直接投资金融,既可以获得融资便利,还可以更好地满足集团产业服务的需要。产业集团可以利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状况、金融需求的信息相对优势,提供更具个性和特色的金融服务。反过来,金融公司利用主业部门拥有的市场声誉,可以提升金融产业的信用级别、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利用集团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相关金融服务。另外,产融结合也是企业经营多元化的需要,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产融结合的具体操作方式 除单独设立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外,我国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以直接投资为主,具体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出资设立,如首钢设立华夏银行、招商局设立招商银行;二是通过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入股,如中石化参股交通银行和南京银行;三是通过二级市场股份交易进入,如中粮投资兴业银行,使产业集团对金融机构运营具有较强影响力。除参股14 家银行外,央企投资的19家证券公司、24家信托公司、32家保险公司均以控股为主。 二、产融结合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一)产融结合协同效应不明显,盲目投资较多 目前,我国多数产融结合企业持有金融机构的股份比例较低,金融业务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而且不少产融结合企业仅仅以降低融资成本或获取较高利润为目的参控股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而不是出于产业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这种做法也许能获取短期利润,却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尽管在产融结合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较快,但企业金融业务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占集团整体的比例一般在5%以下,与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成功案例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企业集团通过新设、参股等方式进行产融结合后,相互之间并不能很快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无法在产业发展、客户资源、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的作用。

产融结合几种方式

[转载]产融结合研究 一.产融结合的含义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融结合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两种形式。由产到融,是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而由融到产,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而不是纯粹地入股,去获得平均回报,(本文作者:银河证券田书华https://www.doczj.com/doc/316426408.html,/u/2003131347)由融到产都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 在我们国家,由于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银行资本就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而主要是“由产而融”。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多为产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即“产业投资金融”。(本文作者:银河证券田书华 https://www.doczj.com/doc/316426408.html,/u/2003131347) 二.实施产融结合的积极意义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只要风险控制得当,产融结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已成为不可遏制的世界潮流。 1.产融结合是企业做大作强的一个重要手段 企业实力的增长和发展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都离不开两种战略选择:一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性,增强企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依靠自身积累,逐步扩大再生产,即内部管理型战略,它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来实现的。二是通过资本市场寻求企业重组和扩张,主要是利用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形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的资源重新配置,即外部交易型战略。过去企业集团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中,往往偏重于内部管理型战略,强调自身积累和发展,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仅依靠内部管理型经营战略是很难跟上时代经济的变迁的。今天的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我们认为:在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当今经济环境条件下,参与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手段、搞好资本运营,走产融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值得借鉴的途径。通过兼并、收购与重组等外部交易型战略,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可以得到的巨大发展;通过兼并与收购可以使企业集团的竞争战略得以实现,竞争实力大大加强;通过重组,调整内部资源的分配,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目标。但无论企业集团准备实施什么样的外部交易型战略,都需要拥有一个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有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作证明:企业集团成功进行产融结合后,能够更强有力的参与国内外的竞争,从而在国内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制,在国际上帮助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世界上很多大型财团都有一家大银行作为其金融平台,例如日本的住友、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分别拥有住友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金融资本渗透,因此,金融是企业壮大的必要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