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益,因此认真寻找其原因很有必要。这些原因常被疏忽,临床工作中,结合有关文献的学习,对其常见原因初步归纳如下。

1.不重视病史的采集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辅助检查的广泛应用,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资料,不重视询问病史:病史问得、写得简单、空洞。从病史中根本得不到有关起病诱因、发病形式、主要病情和病程的演变、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等情况,因而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将询问和书写病史当做技术锻炼的好机会,而看成是负担,因而草率从事;忽视对以往和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史及不典型的症状的询问;忽视对流行病学、遗传因素、营养与保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询问;忽视女性患者的月经及有关妇科病史的询问。对危重急诊,询问时则抓不住重点,关键问题往往被主症掩盖因而误诊。对疑难复杂病例,询问病史缺乏广度与深度。还有缺乏采问病史的知识和艺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原始资料不全,难以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讨论,造成误诊漏诊。在现代高科技的检查手段,如CT、核磁、彩超、电子内窥镜以及生化检验的今天。在相当时期内病史仍然是门诊、急诊与日常查房的最基本资料,可能永远也难以为其他方法所替代。任何医院都不应该忽视。病史材料是医疗质量内的指标,是临床科研的依据,是医生业务水平的反映,对其采集与书写更是培训青年医生的主要项目,是青年医生的基本功,是中年医生为提高诊断水平的手段,也是老年医生要充实探索的课题。有人统计,临床上约半数以上的疾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就能初步得出正确的诊断。1958年Malney氏再次强调一句老的格言:“诊断70%依靠病史,20%依靠物理检查,仅10%依靠特殊检查。”某些疾病的早期,患者仅有自觉症状而缺乏客观体征,这时体检、实验室检查,甚至器械检查都可能一无所获,而询问病史常可提供诊断线索。故制止草率应付而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病历,对防止误诊至关重要。

2.不重视按正规要求操作进行体格检查

常常遗漏重要体征,造成误诊漏诊。有的医生道理上懂得体检对诊断的重要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如体检不认真,只满足于1~2个阳性体征发现,就草率地停止对其他部位进行检查;临床上对腹痛的检查,腹股沟区及阴囊部位的检查常易疏忽和遗漏;不坚持望、触、叩、听的的检查程序;不按正规的要求操作,即没有按体检的规程顺序,没有变换体位等进行体检,致使检查混乱,遗漏阳性体征。一些必须做的检查没有做,致使漏诊。如有一例女性患者,20岁,粘液性大便,按痢疾治疗8个月之久,医生忽视了肛门检查,终因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由此可见,由于体检的失误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或危及患者的生命,必须引起重视。另外1例男性56岁,因车祸肇事伤及胸部,当时检查只注意了局部检查,而忽视了腹部检查。后因发现失血性休克血性腹膜炎,而行急诊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体检是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步骤,是病史的验证与补充,这项基本功的掌握对提高医疗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要从头到足系统地检查,更要围绕病史与体检所见进行重点与追踪检查。为使检查准确、细致与全面,为防止失误,可以系统地反复地检查,以排除因体位、空腹、饱餐、排便、排尿前后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参照器械或辅助检查的结果,再行检查,还可以在别人检查所见后自己再去检查以比较结果,更需要在病情变化时反复系统检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误诊的可能,这也是锻炼和提高体检基本功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3.没有正确地对待辅助检查及其结果

不恰当地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及检查时间,没有反映出关键性病情,因而影响病情分析,造成误诊漏诊。有的医生但凭经验看病,提倡少化验、少检查,不仅未能充分及时地利用辅助检查,就是必要的辅助检查也常被忽视。如对怀疑脑血管疾病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忽视了慎重地做腰穿脑脊液检查,因此缺乏正面证实与反面否定的两手资料,影响确诊。有的医生诊断的思维能力与掌握辅助检查的知识欠缺,对辅助检查一次阴性就否定诊断。对实验室、心电图、X线及超声波等检查不作必要复查,因而缺乏动态观察,造成误诊漏诊。如伤寒早期,检查一次肥达氏反应呈阴性就放弃诊断;对肝脓肿早期,一次超声波检查未发现液平就否定诊断。过分相信辅助检查,依赖辅助检查确定诊断,片面强调个别项目的检查结果而确定诊断。如具有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的病例,只因起初的血涂片未找到疟原虫而不予抗疟,直到以后检查到疟原虫才开始投药,延长了病程。还有实为急性阑尾炎、宫外孕病例,只因大便检查有脓细胞而片面强调和相信大便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菌痢而误诊。没有考虑大便镜检有脓球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各项辅助检查的资料,忽视其同临床表现的联系,仅局限于某种检查的阳性或阴性结果,因而难以作出全面合理的分析。自己作出的诊断不能完全解释检查所得的资料时,不深究,也不采用其他特殊的检查,仅根据阴性或阳性结果来确定。如腹部发现包块,X线提示有肿块即认为是腹腔肿瘤,后经手术证实为腹腔结核性粘连包块而误诊。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项目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应该根据医院辅助科室的具体条件、检查费用、诊断价值与患者的症状作全面考虑,选择应该检查的项目,作为印证与核实诊断的材料。一方面要避免无视实际病情,只凭片面的经验而主张不做检查的倾向,同时也必须避免盲目依靠辅助检查而采取滥开化验单、随意作其他检查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每一项检查结果都要列为分析病情的重要内容,切忌偏信检查结果而不结合临床表现。对检查所得的阴性或阳性结果分析,要结合病情除外可能有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包括检查技术本身在内的因素)。总之,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辅助检查及其结果,对减少误诊漏诊是大有益处的。

4.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因对诊断标准不熟悉,可将确已具备条件的病例误诊;疾病的早期主要症状及体征尚未出现,临床表现常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此时对其没有足够的警惕;刚发病就给予不适当的治疗,因而干扰病情发展,使症状相对较轻,这些都容易误诊。另外对疾病各种不典型表现认

识不足,或对某些疾病出现的少见症状及特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也易造成误诊。对于少见病而临床表现又较为复杂者或虽是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多样而缺乏特征性者,也往往容易误诊漏诊。例如我们将1例因不规则发热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肝脏肿大、血胆红素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经血培养证实),误诊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长达10天。结合本病误诊,以下教训是值得记取的;片面的将本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化验结果,简单地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表现联系在一起;对金葡菌败血症的可能发生缺乏警惕;不正规治疗使毒血症状相对减轻,致使诊断困难;金葡菌败血症所致的不典型表现认识不足,没有考虑到金葡菌败血症时肝脏损害并非罕见,血胆红素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均可增高。此外,还有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就是因为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两者起病、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改变非常相似,加上本病又比较少见因而造成误诊。我们认识到,广泛地阅读文献,掌握必要的知识以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敏锐地侦察病情,积极寻找关键性征象,作到早期诊断。临床医生还应该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除熟悉本专业理论知识外,也要对其他学科常见病的特点有所了解。只有这样,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才能思路开阔,而不局限于本科疾病。因此,外科医生掌握其他科常见病的知识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另一个关键,否则心中无数,即使是典型病例也可能被长期误诊。

5.对病情缺乏系统观察

没有全面地了解病情,仅依某个阶段性表现确定诊断,亦可致误诊漏诊。因此,充分掌握病情,严密观察病程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暂时隐匿的重要病症和体征,还能发现未出现的极期病情,有利于诊断。观察的内容除常规病程改变外,还要观察每种疾病的重点变化,同时也要系统复查各项辅助检查指标的动态变化,追踪观察。

6.医生的主观臆断和对病情缺乏全面的分析

由于主诊医生的思维方法主观片面,先入为主,过份强调或满足于某些个别症状与体征,以之作为诊断依据,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病史和检查结果而误诊。有的主诊医生不愿听取其他医生相反的诊断意见;或对他人的意见不作认真思考;或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病情变化,对原来的诊断未作重新的估计和修正,致使诊断一误再误。主诊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分析片面,满足于个别医学文献的引证,以之作为诊断证据,而忽视了在一般情况下要从绝大多数的医学文献报道中引证以之作为诊断依据,因而误诊。另外对所获的资料,缺乏结合临床的综合分析与讨论,而常偏重于表面现象,机械地按图索骥,作出了错误诊断。临床医生除加

强基础医疗知识学习和广泛阅读医学文献外,必须培养唯物辩证的临床思维方法,加强对工作的责任心。这是减少误诊漏诊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基本条件。只要对于临床上出现的任何可疑现象都作认真的分析研究,态度科学,处事严谨,再结合治疗试验,误诊漏诊情况就一定会大大减少。

7.固步自封和盲从

自认为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对诊断常见病掉以轻心,有手到病除、不在话下的思想,忽视了不少疾病存在着许多亚临床或变异性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的变异,致使误诊漏诊。对有些长期慢性拟诊病例,不愿意去思考与诊断不符合的临床问题,对以往的诊断不发生疑问,因而长期误诊。还有自己未去进一步询问、检查、分析,盲目相信其他医院的诊断与误诊。临床上被误诊漏诊的疾病,从资料上看绝大多数是常见病,即所谓的“简单”病,而特殊少见的病例毕竟只占及少数,故进一步加强对常见病的学习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即使经验比较多的医生对常见病的诊断也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不断总结工作,以丰富自己临床经验。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经过观察与治疗而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可能,以免延误诊断。

浅谈医院误诊的法律责任

一、误诊的概述

1.临床误诊的涵义:临床误诊是指医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因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作出了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病情的结论,即医生在认识疾病过程中期望认识其本质而实际与疾病本质发生了偏离的现象,即医院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而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害。

2.临床误诊的分类:临床误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责任性误诊,另一类是技术性误诊,无论责任性误诊或技术性误诊,其性质者属于医疗过失,前者是失责行为,后者是技术行为。

责任性误诊是指医务工作人员不负责任导致误诊,该成立的前提需有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误诊和疏忽大意的误诊;技术性误诊是指医务人员因缺乏应具备的技术和经验导致的误诊。因此,判断是否误诊误治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

医生在诊断中有无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不认真询问病史、不详细进行体格检查、不认真分析病情、不完成应该进行的检查项目、过于自信不听取他人意见,鲁莽行事不向上级医师请求汇报,不顾病性疑难危重不及时会诊、转诊而酿成误诊误治。二是医生不钻研业务,技术水平低下,与其技术职务完全不相称,对可以认识的疾病未能认识,对可以治疗的疾病造成误治,使病人疾病不愈,甚至加重。

3.误诊的主要表现:①将“无病”诊断成“有病”;②将“有病”诊断成“无病”;③将“此病” 诊断为“彼病”。所有这些误诊都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害,增加和延长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二、误诊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及条件

何种情形下的误诊才应承担法律责任?客观上讲,基于病理的高度复杂性,医院的误诊是正常现象,如果凡是误诊造成人身损害或精神损害,就让医院无条件承担赔偿责任,即医疗风险完全让医院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误诊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呢?不能简单作出是或否的回答,应当按照是否具备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判定。

误诊是否存在过错(过失)是医院承担法律责任的必要前提。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件49 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不属医疗事故不一定不存在医疗过错,民法通则106 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据民法通则的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因过错(过失)所导致的误诊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到但未预见到,或者虽然预见到而轻信其不会发生,以致造成损害结果的叫过失。衡量行为人是否有过失,应以行为是否“应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为依据,来判断诊断行为是否规范,诊断医生是否尽责。因为医学是个很复杂的学问,不但个体差异大,而且疾病发展也复杂,难免出现意外,关键是看医生能否尽职尽责,即医疗过错主要体现在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防范没有防范,这是一个基本衡量原则。

审判中,衡量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是否具备准确诊断的条件,如病人是否能清楚、完整地陈述病情,诊断所依据的其他客观性资料是否完备,特别是各种检查报告是否及时产生,病情是否稳定等。

2.是考察具体的诊断、治疗过程。考察医疗机构在诊断前问诊是否全面,有无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在初步诊断后对病情变化是否密切观察,有无根据病情的发展、症状的表现和变化来修正自己的诊断;是不是存在过分自信的情况,对疑难、不典型的病状,不经会诊、讨论就盲目下结论。总体而言,就是以客观标准考察医生诊断时的心理状态,考察其有无尽到谨慎的注意义务。

3.是医院的等级及所处的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和条件差参不齐。对于诊断的辅助手段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对疑难杂症的诊断难度增加,往往级别越高的医院因其整体的设施及技术力量等因素,医疗水平就越高,因而诊断能力就越强。

总言之,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关键就是审查医患双方就医院履行义务“当”与“不当”。如果医院履行义务“不当”,即有过错,就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

根据民法理论,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①损害事实;②行为违反法律;③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④行为人有过错。同时具备以上4个条件,行为人才承担此侵权的民事责任,所以,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有无,是责令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如果没有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损害结果的发生和医疗机构的误诊没有因果关系,则不承担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有过错的误诊导致误治,增加和延长了病人的痛若和经济负担,造成了患者暂时性机体结构破坏或延误医疗时机造成功能障碍、残疾、死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疾病的共性、药性作用的复杂性,一些虽有过错的误诊没有导致误治,患者没有损害后果,就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三、临床误诊的法律责任

临床误诊的性质不同,涉及到法律责任也不同,从过错原则上看,无过错的误诊不承担法律责任,有过错的误诊有以下几种法律责任。

1.医疗事故责任,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活动中存在过失,即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后果,损害程度必须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件》规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要求,且过失行为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即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对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误诊行为,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对技术性误诊,无论给患者造成何种程序的损害,都要由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误诊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医院应赔偿患者因误诊误治增加的不必要医疗费、交通费,根据不同情况赔偿病人因营养支持从而支出的营养费,因误诊误治产生的误工费,如侵权后果严重,还要承担适当的精神抚慰金等。

3.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四、结束语

客观上讲,基于病理的复杂性,医院误诊是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医疗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检查过程,具有风险性和专业性,误诊是允许的,并非所有的误诊都需承担法律责任,关键是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属医疗事故的,接《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的相关规定处理,不属医疗事故但医院有过错的,按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判断误诊的过错标准尤为重要。必须区分误诊的具体情形,即误诊是否存在必然性、或然性,只有存在过错的、不应有的误诊,医生“应注意”、“能注意”而“未有注意”造成行为不规范,没有尽责的误诊,才承担赔偿责任。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益,因此认真寻找其原因很有必要。这些原因常被疏忽,临床工作中,结合有关文献的学习,对其常见原因初步归纳如下。 1.不重视病史的采集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辅助检查的广泛应用,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资料,不重视询问病史:病史问得、写得简单、空洞。从病史中根本得不到有关起病诱因、发病形式、主要病情和病程的演变、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等情况,因而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将询问和书写病史当做技术锻炼的好机会,而看成是负担,因而草率从事;忽视对以往和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史及不典型的症状的询问;忽视对流行病学、遗传因素、营养与保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询问;忽视女性患者的月经及有关妇科病史的询问。对危重急诊,询问时则抓不住重点,关键问题往往被主症掩盖因而误诊。对疑难复杂病例,询问病史缺乏广度与深度。还有缺乏采问病史的知识和艺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原始资料不全,难以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讨论,造成误诊漏诊。在现代高科技的检查手段,如CT、核磁、彩超、电子内窥镜以及生化检验的今天。在相当时期内病史仍然是门诊、急诊与日常查房的最基本资料,可能永远也难以为其他方法所替代。任何医院都不应该忽视。病史材料是医疗质量内的指标,是临床科研的依据,是医生业务水平的反映,对其采集与书写更是培训青年医生的主要项目,是青年医生的基本功,是中年医生为提高诊断水平的手段,也是老年医生要充实探索的课题。有人统计,临床上约半数以上的疾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就能初步得出正确的诊断。1958年Malney氏再次强调一句老的格言:“诊断70%依靠病史,20%依靠物理检查,仅10%依靠特殊检查。”某些疾病的早期,患者仅有自觉症状而缺乏客观体征,这时体检、实验室检查,甚至器械检查都可能一无所获,而询问病史常可提供诊断线索。故制止草率应付而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病历,对防止误诊至关重要。 2.不重视按正规要求操作进行体格检查 常常遗漏重要体征,造成误诊漏诊。有的医生道理上懂得体检对诊断的重要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如体检不认真,只满足于1~2个阳性体征发现,就草率地停止对其他部位进行检查;临床上对腹痛的检查,腹股沟区及阴囊部位的检查常易疏忽和遗漏;不坚持望、触、叩、听的的检查程序;不按正规的要求操作,即没有按体检的规程顺序,没有变换体位等进行体检,致使检查混乱,遗漏阳性体征。一些必须做的检查没有做,致使漏诊。如有一例女性患者,20岁,粘液性大便,按痢疾治疗8个月之久,医生忽视了肛门检查,终因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由此可见,由于体检的失误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或危及患者的生命,必须引起重视。另外1例男性56岁,因车祸肇事伤及胸部,当时检查只注意了局部检查,而忽视了腹部检查。后因发现失血性休克血性腹膜炎,而行急诊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体检是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步骤,是病史的验证与补充,这项基本功的掌握对提高医疗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要从头到足系统地检查,更要围绕病史与体检所见进行重点与追踪检查。为使检查准确、细致与全面,为防止失误,可以系统地反复地检查,以排除因体位、空腹、饱餐、排便、排尿前后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参照器械或辅助检查的结果,再行检查,还可以在别人检查所见后自己再去检查以比较结果,更需要在病情变化时反复系统检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误诊的可能,这也是锻炼和提高体检基本功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超声诊断宫外孕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

超声诊断宫外孕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27T14:26:02.6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作者:杨勇[导读] 分析在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诊断当中,患者出现漏诊及误诊的相关原因。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610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诊断当中,患者出现漏诊及误诊的相关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间收治的接受超声诊断出现误诊及漏诊的10例宫外孕患者为相关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情况,进而分析患者被漏诊及误诊的具体原因。结果:在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诊断当中,患者出现误诊及漏诊的原因相对较多,与患者的发病部位、超声图像的情况等相关。结论:在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诊断当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很有可能被漏诊或者误诊,医生需要对既往漏诊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并且探讨深层原因,以免患者诊断出现不科学情况。关键词:宫外孕;超声;误诊;漏诊;诊断;原因 在临床妇产科疾病当中,宫外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且目前发生率在临床中略有提高[1]。在宫外孕患者当中,一些患者发病情况较为凶险,也有一些患者的症状不够典型,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无明显症状的情况[2]。宫外孕患者的病情大多较为凶险,对于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威胁,如果患者无法接受科学、及时的诊治,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等。在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超声诊断是目前的常用方式,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漏诊、误诊等。我院对患者误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现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6年1—12月时间段内妇产科收治的患者当中选择1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具体分析,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诊断但是出现了误诊、漏诊的情况,所有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为自愿参加研究。我院在本次研究当中排除的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确切诊断的宫外孕患者、意识障碍患者、表达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在所有患者当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1岁,最大患者为42岁,其中5例患者出现了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有7例患者的HCG检查结果为阳性。 1.2 方法我院在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利用超声诊断的方式,所使用的仪器为飞利浦IU22设备,探头的频率为3.5—7.5MHz。部分患者的膀胱出现了适度充盈,医生需要让患者以仰卧位接受诊断,并且经由患者的腹常规多切面对患者的子宫大小、具体状态、子宫回声情况等进行扫查,并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假妊娠囊、附件区域是否存在包块等。一部分患者需要以截石位接受诊断,医生需要让患者预先将膀胱排空,将耦合剂涂抹在超声探头之上,并且套上避孕套,将其置入患者的阴道当中,放置在患者的阴道穹隆位置或宫颈位置,并且缓慢移动进行全面扫查[3]。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患者接受超声诊断后的图像特征等进行观察,并予以简析。 2 结果所选患者全部得到病理证实,输卵管妊娠为4例,非输卵管妊娠为6例,主要包括1例卵巢妊娠,1例宫角妊娠,2例瘢痕子宫妊娠,2例黄体破裂。 2.1 输卵管妊娠特征本研究宫外孕患者中,输卵管妊娠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输卵管增粗,但是在15mm之下,患者的输卵管会出现面包圈征,中心无回声存在,周边为绒毛增强回声区。这类患者的滋养层周边存在血流环绕,RI指数在0.5以下,可能存在宫内假孕囊。 2.2 非输卵管妊娠特征这类患者的胚胎着床部位存在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如果患者的症状不够典型,就很有可能出现误漏诊的情况,医生在患者具体确诊部位方面也会面对较大困难。且患者的超声图像很容易与其它类型的疾病产生重叠,医生很难完全区分开来。 3 讨论在临床妇科急腹症患者当中,宫外孕最为常见,这类患者可以占到所有妊娠患者的1%左右[4]。目前,宫外孕患者的数量出现增多,并且成为了妊娠前3个月孕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5]。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如果无法接受科学的诊断,后续治疗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甚至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后果等。对于宫外孕患者的误诊及漏诊原因而言,患者宫外孕的发生部位、具体的类型及出血量等较为重要。宫外孕患者的胚胎着床部位相对较多,包括输卵管、宫颈、卵巢等不同的位置,这样会给医生的检查带来较大难度,且患者的包块大小在几毫米与十几厘米之间,且患者会出现破裂、流产等情况,造成患者的二维图像出现较大变异,造成误诊与漏诊。如果患者为破裂型输卵管类型,其中间质部的出血量会明显多于卵巢等部位,患者的出血量会较少,包块也会较小,这样会造成患者的诊断受到肠腔内气体的干扰,医生在检查的时候很难及时诊断出来。此外,少数患者在出现宫外孕情况后不会出现出血反应,仅表现为盆腔包块,从而造成了误诊、漏诊。在患者的诊断过程当中,如果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停经史或者出现声像重叠的情况,相关症状就会不够典型,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误差。还有一些医生在宫外孕患者的诊断当中没有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也没有将诊断与患者的临床情况紧密结合,比如未能询问患者的尿HCG检测情况等,就容易造成患者被误诊、漏诊。此外,还有少数医生在宫外孕患者诊断中对于该病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与鉴别能力,即便发现患者的相关症状,也会因自身认识不到位而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在本次研究当中,所有患者都在我院接受超声诊断而出现了误诊、漏诊的情况。我院在对患者的具体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多种原因,这些情况存在是造成患者误诊、漏诊的根本原因。结语:

乳腺癌超声诊断漏诊及误诊分

乳腺癌超声诊断漏诊及误诊分 发表时间:2018-11-22T10:12:06.0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作者:韩冬 [导读] 分析乳腺癌超声诊断误诊与漏诊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以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益阳市中心医院超声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诊断误诊与漏诊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以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5例患者确诊前均采用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诊断误诊与漏诊的原因。结果:45例患者应用超声检查确诊者42例,检查准确率为93.33%,误诊2例,误诊率为 4.44%,其中误诊为纤维瘤与增生结节各1例,漏诊1例浸润性导管癌,漏诊率为2.22%。结论: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为了有效避免误诊与漏诊情况,临床影像科医师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超声检查,准确分析声像,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相关检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确诊率。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诊断;漏诊;误诊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对于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极大威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1]。由于人们对于乳腺癌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加之乳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使得多数患者来就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治疗及预后效果较差。超声诊断是目前乳腺癌临床检查的有效方法,具有检查方便,价格低廉,反复性较高,但是对于缺乏典型性图像,较小病灶诊断时,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严重不良后果[2]。因此,我院通过对45例已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乳腺癌超声诊断的漏诊与误诊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患者,应用手术病理诊断确诊,术前开展超声检查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知情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4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5~67岁,平均年龄(46.28±4.67)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27±4.61)个月。 1.2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超声检查仪及西门子S2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为7.5~13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侧乳房、腋窝充分暴露,以乳头为中心进行360°放射扫查,尤其是乳晕区探查,观察是否存在肿块、异常回声等,准确探查肿块的大小、位置,血流情况,了解引流区域淋巴结情况。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45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32例,占比,导管内癌伴发局部浸润4例,占比,导管内乳头癌2例,占比,浸润性小叶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伴鳞癌分化2例,占比,导管内癌2例,占比;其中左侧病变24例,右侧病变21例。 2.2 超声诊断结果 45例患者应用超声检查确诊者42例,检查准确率为93.33%,误诊2例,误诊率为4.44%,其中误诊为纤维瘤与增生结节各1例,漏诊1例浸润性导管癌,漏诊率为2.22%;最小肿瘤体积在1cm×1cm,最大肿瘤体积8.3cm×5.4cm×2.3cm之间。 3.讨论 3.1超声检查的优劣势 超声检查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无放射性,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检查时无盲区,针对囊实性肿块诊断无局限性,可应用二维图像或者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于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3]。针对临床诊断不明确的肿块也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使病理检查准确率显著提高。但是,超声诊断针对毛刺结构、微小钙化病灶的临床诊断难度仍然较大,存在误诊与漏诊现象。 3.2超声误诊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由于乳腺癌具有丰富血流,较高的血流指数,可根据血流特征进行乳腺癌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指标[4]。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应用超声诊断时,由于肿瘤体积较小,血流特征缺乏典型性,肿块内部彩色血流与肿块血供以及仪器灵敏度之间均存在密切关系,肿块大小也会对检测的血管条数产生影响。使得部分肿块较小,边界整齐,缺乏典型二维图像,与良性结节较为类似的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诊断时已被误诊为增生结节或者纤维瘤。本组研究中误诊2例,误诊率为4.44%,误诊为增长结节与纤维瘤,肿块大小分别为1.3cm×0.7cm与 3.0cm×1.8cm×1.1cm。误诊原因分析,2例患者均为单一结节,边缘局部整齐度欠佳,若超声诊断时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需警惕此类结节为恶性。增生结节或者纤维瘤由于超声声像回声低,对透声不佳的囊肿之间的鉴别难度较大,同时血流信号缺乏典型性,易导致误诊现象发生[5]。在实际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对乳腺癌诊断时,对于部分肿块无法进行定性诊断时,可采取进一步检查,进一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应用超声诊断过程中也需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触诊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超声下穿刺活检,提高临床检查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3.3超声漏诊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本组选入的45例乳腺癌患者中仅1例浸润性导管癌漏诊,漏诊率为2.22%。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超声扫描速度快,无法有效发现乳头下低回声区域,进而导致漏诊事件发生。同时,弥漫性乳腺癌患者具有明显的腺体增生表现,肿块体积较大,无法与周围增生腺体进行有效诊断鉴别,加之超声图像缺乏立体感,误诊率较高。由于超声诊断乳腺癌时,对于微小钙化病灶无法准确显示,加上增生腺体较为明显,使得导管内及早期浸润性导管癌与弥漫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难度较大,使得乳腺癌的定性分析难度明显增加[6]。提高超声探头频率,提高浅表结构的分辨率,可有效降低漏诊或误诊现象的发生。临床超声诊断中采用加压探头,可有效显示细胞肿块大小。针对高度疑似乳

超声误诊漏诊分析

转]超声诊断中的漏误诊问题浅析 作者:梁萍董宝玮 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 现代临床医学诊断中,超声影像检查因其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并且无损、实用、经济,已成为影像检查中首选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超声诊断水平,无疑对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1]。由于现代超声诊断技术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并且我国的超声专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超声检查中的漏诊、误诊现象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仅从超声医师的角度,对超声检查中的漏诊、误诊因素作一初步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超声诊断水平。 一个正确的诊断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2]。反之,导致漏诊、误诊的原因或是由于医学理论不足,或是由于临床经验的欠缺,或是由于思维方法的不正确,总之是不能把三者有机结合所导致的[3]。下面就超声检查中的漏诊、误诊问题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理论因素 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思维活动中“诊断”的程序和本质是超声医师减少漏诊、误诊的首要因素。诊断是医师从搜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史和症状体征)开始,经过思维中的分析和判断,提出诊断的假说,然后采用各种医技检查,其中包括影像检查以求验证或修正假说;在临床实践中,包括应用其他方法确诊后反馈的信息,来不断推进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医师的主观认识接近患者疾病本质的过程。显然,超声检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或一小部分。超声医师因为患者多、工作忙,常常在不了解病史病情,没有分析判断的情况下就拿起探头检查。这种既缺乏明确的目的,又缺乏对必要征象的警觉,漏诊、误诊就在所难免。曾有1例车祸患者,超声检查后只报告了胆囊结石,对显示模糊的双肾未能重视,未报异常。第2 d患者因肾衰死亡,尸检证实为双肾严重碎裂伤所致。该例的教训是,虽然对胆囊结石的诊断正确,但是在医生的头脑中,未重视病史,对病情复杂的重症患者没有把握住主要矛盾,终致严重漏诊。 多数超声医师以为检查完患者,发出诊断报告单就是完成了任务。其实,这仅仅是提出了某种“诊断假设”,对患者的诊断认识并未完成,尚需在临床实践中用更深层次的检查方法直至活检或手术病理等去修正、排除或证实,需在随诊的实践过程中使诊断认识去接近患者疾病的本质,亦即不能简单地用超声检查的片断去代替临床诊断的系列思维,不应使超声检查只停留在“诊断假设”的阶段。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它依赖于光镜、电镜等对组织、细胞结构以及细胞器等微米级水平的细微结构的观察,同时可应用免疫组化等技术获得分子生物学信息而做出组织病理诊断。而一般超声显像的空间分辨力在毫米级水平,不可能分辨人体细胞及其结构,并且超声只能反映质点的密度梯度而不能显示出脂肪蛋白、胶原及肌肉等组织的特性。可见,构成声像图的信息源完全不同于镜下所见。也就是说超声检查不具有组织病理诊断的等价信息。在超声界往往习惯于把超声检查的结论直接提升到病理诊断的高度。这是导致误诊的又一因素。比如在肝脏发现一高回声结节,有些超声医师习惯诊断为肝血管瘤,确实肝血管瘤约90%是高回声表现,但这不是肝血管瘤中血管丛、血窦和内皮细胞的特征性表现,并且肝脏的脂肪瘤、坏死不均质的肝癌等都可以表现为高回声团,因此有可能会发生误诊。除非有较可靠的与组织病理相关的特征,超声检查后提示病理性诊断要特别慎重。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是超声检查中临床迫切要求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恶性肿瘤的本质是“生长失控,速度快,并发生浸润和转移”,对此,作为影像方法之一的超声检查所显示的肿瘤断面图像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如肿瘤呈球形的膨胀性生长,对周边的挤压破坏征象以及丰富的异常高速的血流信号等,均标志着生长速度快的恶性特点。但是肿瘤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从其断面图像结构上显示识别出来,因而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并不高,尤其在小肿瘤中。以小肝癌为例(直径≤5 cm),其灵敏性为65.6%, 特异性为48.5%,准确性为59.6%[4]。该组患者中具有肝癌声像图特征表现的肿瘤多在3 cm以上,也就是说肿瘤越小,特征越不明显,鉴别诊断就越困难。实际上,恶性肿瘤中有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的,而良性肿瘤中有不典型增生、长大明显的,在病理学上还有更复杂的情况。总之,超声检查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应根据不同病例具体分析。在声像图上出现恶性特征的病例,若缺乏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判断,不能提示正确的诊断,固然是水平不高的表现;相反,在声像图上无特征性表现,想当然地作出良恶性诊断,也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经验因素

预检分诊服务.doc

东川门诊为患者提供预检分诊服务 情景描述:门诊大厅的预检分诊岗是患者首先接触的窗口岗位,预检分诊护士需执行首问负责制,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并通过良好的沟通,为患者和家属现场提供咨询服务,有效指 引和帮助其就诊。 环境准备:服务台及周围环境整洁,标志牌清晰。 物品准备:《门诊服务指南》、《门诊服务手册》。口罩,体温表和资料登记本、手消毒液等。个 人准备:掌握全科的分诊和预防保健专业知识,熟悉门诊各项流程、各部门的大致运作情况和 服务目标医院的布局。 预检分诊护士应说和应做 建立良好印1、仪表端庄,制服着装整洁,保持专业形象,佩戴工作牌。 象2、主动向客人点头微笑,表情亲切。 3、熟知门诊各服务流程。 关心与尊重1、得体问候:“您好,先生(女士),请问有什么能帮您”语气和蔼,保持微笑,保持目光接触,态度友好、诚恳。患者站立询问,工作人员应站立回答问题。 2、对于第一次来来院就诊的患者(到处张望),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进行 沟通,给予有效协助,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及服务的担忧。 预测需求1、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注意观察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 2、接待初诊 / 对出现的症状看何专科感到迷惘/ 询问就诊有关问题的患者时,应根据 患者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专科和专家等,使患者获得就 诊首站的满意服务。 创造知情顾客1、当患者咨询发热要到哪里挂号时,应先向患者了解发热的情况,给发热患者发放 口罩,测量体温并按要求做好资料的登记工作,指引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 情景一: 工作人员: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患者:我发热、咳嗽、全身不舒服已经两天了,请问看什么科 工作人员:(给患者发放口罩)请您先戴口罩、请坐,请问您从事什么职 业患者:文员。 工作人员:请问近期有没有到过上海、浙江一带(或流感高发区) 患者:没有。

消化道出血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来源于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的结肠部分,且大部分患者可通过内镜检查来确定诊断,只有少数患者的诊断相当困难造成误诊及漏诊,我们通过对10年来在我院住院的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误诊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进一步避免误诊和漏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9年1月-2009年1月在院内或院外发生过误诊漏诊的52例,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在17-76岁,平均47岁,占同期因消化道出血而住院患者的3.8%,有黑便者14例,占27%,有粘液血便、滴血便者27例,占51.9%,以贫血为主者11例,占21.1%。 1.2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漏诊的原因,以寻找避免误诊及漏诊的方法。 2结果 14例表现为黑便的消化道出血者,其中13例在后来住院时,经

证实还存在右侧结肠癌,其黑便主要来源于右侧结肠癌的慢性贫血,这些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部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活动性消化性溃疡8例,胃粘膜糜烂4例,另1例漏诊了十二指肠降段下部以下的小肠出血为十二指肠升段憩室并感染出血。 表现粘液血便,滴血性血便者27例,8例误诊为痔疮出血,7例以滴血性血便为表现的直肠癌被误诊为内痔,12例乙状结肠癌误诊为细菌性痢疾。 以贫血为主诉的11例右侧结肠癌患者,初次住院时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回升,出院后不久又复发,才发现是消化道慢性出血,粪便潜血阳性。 3讨论 3.1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3.1.1对黑便来源的片面认识,把黑便的原因归于上消化道出血,但事实上,部分下消化道出血慢,也可表现为黑便为主,以上误诊的病例中13例结肠癌及1例小肠病变出血就是如此被误诊。 3.1.2对同时存在多种病变的情况认识不足,消化道长达7-9米,跨肠道段存在2个以上的病变是不少见的,当发现一个病变而又未发现有活动性出血证据时,则不能武断认为该病变引起的出血,如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病变时又未发现出血证据,应按消化性溃疡进行系统治疗,一边复查便常规和潜血,如潜血转阴,经输血及补充铁剂血红蛋白能回升,说明还是溃疡出血,否则应进行下消化道检查。 3.1.3主观地把滴血性血便及粘液血便归就内痔的表现,此

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随着放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的规模越来越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对放射科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而,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已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本人就影像诊断工作中的漏诊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 1.影像资料不完整和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如外伤,膝关节DR检查正常,MRI有可能发现骨折。不了解各种影像的局限性,如CT平扫鞍上池结节状高密度病灶可能诊断为脑膜瘤,MRA检查其实为动脉瘤。影像资料不完整,武断下肯定诊断,易于误诊。 2.资料核对不仔细 如张冠李戴。也有同名同姓造成的错误。登记、影像资料、报告基本信息与患者不符合,患者也可提出报告真实性的疑问。 3.患者检查前准备不充分 尤其是造影检查,如胃、肠道内滞留物,易遮盖病变误认为病变。 4.照片投照条件或投照位置、扫描范围不当 投照条件过高,则密度偏低的病灶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投照条件过低,对厚实部位穿透差,易掩盖病灶。投照或扫描位置不当,病变不在投照中心线位置上甚至病变不在扫描范围内,造成漏诊。 5.工作环境差 现在许多医院放射科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干扰多,易于分心,而且看片分析时间短,易于漏诊和误诊。诊断报告室内亮度不合适,室内光线亮度过高,则相对降低了观片灯的亮度;光线亮度过低,则对观片者眼睛产生不良刺激,易于产生视疲劳,不利于微小病变的发现。 6.PACS、RIS模板带来的问题 左右错误、模板修改错误等。如男性患者盆腔检查正常,而未将“子宫正常”删除,胆囊已经切除,而描述为“胆囊正常”等笑话并不少见。 7.输入法引起的错误 在电脑报告中,由于汉字异词同音,拼音法输入易发生汉字输入错误。二、影像诊断漏诊及误诊应对策略

超声诊断宫外孕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

超声诊断宫外孕漏诊及误诊原因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030001) 王 健 王 钧 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由于近年来导致宫外孕的危险因素增加,发病率不断上升,大多发病凶险,也有的不典型,或早期无症状,或呈陈旧性,因而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资料就31例宫外孕的漏诊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及外院漏诊及误诊宫外孕患者31例,年龄20~43岁,多因阴道流血,突发小腹痛就诊。 1.2 方法:应用Philips超声诊断仪、西门子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MHz。常规腹部扫查,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位,探头表面涂耦合剂,必要患者使用经阴道超声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探头涂耦合剂再套上安全套,缓慢放入阴道多切面扫查。2 结 果 本院误诊及漏诊中13例因停经时间短,孕囊小,诊断为盆腔炎症;9例因病史收集不完整,患者自述月经史正常,初诊断为阑尾炎;另有外院误诊或漏诊9例,来我院超声复查后诊断为宫外孕。病例均于附件区扫查可见不规则包块回声,盆腔积液。于我院复查后均诊断为宫外孕,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1例外院诊断查见宫内孕囊回声,直径0.2cm×0.4cm,盆腔可见不规则积液;1例误诊宫内假孕囊,超声建议继续观察,盆腔积液,2例均考虑为宫内孕不全流产,后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高,积液者经子宫后穹窿或腹部穿刺抽出不凝血,复查结果:1例宫内孕及宫外孕同时存在,另1例为宫内假孕囊,宫外孕;3例宫内未见明显孕囊回声,宫内膜厚度约1.0~1.5cm,于附件区查见团块回声,考虑为黄体破裂出血,宫外孕待排除;另有2例分别误诊为卵巢囊肿 。

异位妊娠彩色超声误诊漏诊分析

异位妊娠彩色超声误诊漏诊分析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误诊、漏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97例异位妊娠患者彩超检查图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7例手术证实异位妊娠中超声诊断95例,占98%,误诊2例,占2%。结论具有典型超声图像的异位妊娠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表现不典型时,结合临床病史分析图像时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性。 标签:超声;误诊;异位妊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7例患者于2008年~2011年因异位妊娠在我院住院治疗。年龄19岁~45岁,平均年龄28岁。76例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流血者21例。尿HCG弱(+)3例。宫内有节育环者19例。患者多因阴道流血突发下腹部疼痛或失血性休克就诊。 1.2 方法患者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在急诊时可致人导尿管管道膀胱内,注入300~500ml生理盐水后,条件适合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及附件行纵切及横切检查。记录以下内容:子宫大小,子宫回声是否均匀,内膜厚度,宫内是否有真,假妊娠囊。双侧卵巢是否能探及,其大小,形态,是否合并黄体囊肿,双侧附件区,宫角,宫颈及其他不为是否有异常无回声;有无盆腔积液。 2 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97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超声诊断95例,占98%。误诊,漏诊各1例,约占2%。这97例异位妊娠中有91例输卵管妊娠,4例卵巢妊娠,1例宫角妊娠,1例宫颈部妊娠。输卵管妊娠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稍增大,内膜增厚,宫腔内未见妊娠囊者71例,有假妊娠囊者7例,合并黄体囊肿31例,附件区可见异常包块41例。异常回声包块声像图表现有3种形态:①妊娠囊性包块型,包块内可见妊娠囊,囊内可见卵黄囊6例,有胎芽组织9例,可见心管搏动4例;②低回声包块型在妊娠囊未破裂前多呈均匀的低回声包块,在妊娠囊周围的包块内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③不均质混合回声包块型,该包块多为妊娠囊增大,输卵管破裂出血,妊娠囊流出,与血块凝聚于输卵管卵巢周围形成血肿。因发现时间不同,包快的形态及回声不同。形成不均质混合回声包块时,绝大多数患者盆腔内可见中等量以上的液性暗区。卵巢妊娠声像图表现子宫稍增大,内膜增厚,患侧卵巢增大,卵巢内可见壁较厚呈”双环征”的囊性无回声。宫角妊娠声像图表现子宫稍不对称性增大,内膜增厚未见妊娠囊,纵切宫底偏向一处可见妊娠囊。横切可见妊娠囊位于一侧子宫角,局部宫角扩大饱满向外凸起。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甚为重要,其发病率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解美玲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解美玲 发表时间:2017-09-12T15:32:58.7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作者:解美玲白剑刚杜丽娟孙静薇蔡小玲 [导读] 血液分析仪在检验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获得较人工显微镜检查更为显著的效果。 (青海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发生原因。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本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分析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本组8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过程中,血液分析仪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会导致误诊、漏诊,影响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可联合显微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提升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38-02 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在检验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获得较人工显微镜检查更为显著的效果,且操作方便、安全快捷、诊断准确高[1]。但是,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查,也可能导致诊断过程中不能综合分析血细胞形态学及检验结果,导致出现误诊、漏诊。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误诊、漏诊发生情况及原因,回顾性分析了82例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本组8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最小为12岁,年龄最大为68岁,平均年龄(39.8±6.5)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检查所用仪器为SysmexK-4500血液分析仪,并采用配套试剂,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并诊断疾病。对本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3 评定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评定标准: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进行2次及以上检查,均显示白细胞计数在4.0×109/L以下,血红蛋白含量在100g/L以下,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以下[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 病理学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2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血液分析仪检查再生障碍性贫血,显示存在明显小细胞尖峰增高现象,小细胞比率在70%以上,且全血细胞减少。实施血片镜检,结果显示,成熟淋巴细胞比率呈现明显增高状态。诊断准确率为84.4%(27/32)。 血液分析仪检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显示小细胞与大细胞尖峰差异不显著,小细胞、大细胞比率在50%以上,全血细胞明显减少;实施血片镜检,显示有晚幼红细胞存在于血液中。诊断准确率为92.3%(24/26)。 血液分析仪检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显示优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大细胞比率明显增高。诊断准确率为 58.3%(14/24)。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血液病基础诊断、常规血液学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因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等特点,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误诊、漏诊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4]。本研究8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5]。 笔者认为,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血液涂片染色质量:血液涂片染色虽然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在基层医院实验室等得到广泛应用[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血液涂片染色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其在细胞结构检验中并不适用。②检验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能力: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涉及多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等,给检验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较高要求[7]。部分检验工作人员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正确认识,未能熟悉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在检验过程中,一旦

门诊预检分诊规章制度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LC—003: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生效日期:1997年5月18日修订日期:2011年8月6日 一、目的:及时为来院就诊的病人提供就诊指导,使病人得到恰当的医疗服务。 二、门诊预检人员资格: (一)护理专业毕业。 (二)熟悉医院工作流程。 (三)熟悉相关的医院可提供的病人服务。 (四)对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顾客服务知识。 三、预检人员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如脸色、呼吸是否急促、有无疼痛及疼痛的剧烈程度等)决定病人的去向: 四、我院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 (一)需急诊处理的病人——进入急诊程序; (二)门诊可处理的病人——进入门诊程序。 五、我院不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 (一)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介绍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的医疗机构; (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先入急诊进行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转院制度”执行; (三)行动不便者——根据病人需要帮助联系交通工具。 六、遇突发事件,预检分诊人员立即通知门诊部、医务部、护理部,并启动应急预案。

LC—004:专家、专科门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1997年5月18日修订日期: 2011年8月6日 一、参加专家门诊工作的医师应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专家门诊排班经科主任、医务部同意后,报门诊部统一安排出诊时间并予以公示。 二、参加专家、专科门诊医师必须按排班表准时出诊,应预先安排好其它工作,保证准时上岗,不得无故停诊。如有特殊情况(如出差、开会、外出会诊、休假等),由所在专业科室安排其他专家代为出诊,并提前两天报门诊部审核。预约挂号专家原则上不得变更出诊时间。 三、专家门诊排班必须相对固定,每期至少三个月以上,以保证病人诊治的连续性。 四、参加专家、专科门诊医师必须严格遵守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行医、着装整洁、佩带胸卡。 五、坚决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病人要认真诊治,详细询问病史,耐心解释。 六、必须认真填写门诊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等。对病情复杂需会诊者,按有关会诊制度执行,确保医疗安全。 七、参加专家门诊人员应负责指导门诊年轻医师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 八、经专家、专科两次诊断不能确诊者,必须及时请上级医师或科、院及院外会诊,以确保医疗质量。 九、对查实一个月内连续二次被投诉或一个季度连续三次被投诉者,对经常不能保证专家门诊时间及误时、脱岗等情况,将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误诊漏诊分析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误诊漏诊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9T08:49:42.8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何英罗娴 [导读] 肺静脉异位引流是指肺静脉未能直接与左心房连接,而与右心房或体静脉系统连接的先天性心血管异位。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肺静脉异位引流是指肺静脉未能直接与左心房连接,而与右心房或体静脉系统连接的先天性心血管异位。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根据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支数,分为完全型和部分型。而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因其临床表现及血液动力学特点与房间隔缺损相似,超声表现不典型,常合并其他畸形, 极易误诊与漏诊,现将我院在2006年2月至2015年8月漏诊/误诊的6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误诊的原因及其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 2006年 2月至2015 年月期间在我院误诊/漏诊,经上级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6例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男4例,女2例, 年龄6个月~8岁。 1.2仪器与方法 GE VIVID7超声诊断仪和GE VIVID S6超声诊断仪,探头为1.9-4.1MHz经胸探头及3.5-6.9MHz小儿经胸探头。超声心动图常规切面测量各腔室、大血管径线、冠状静脉窦大小及评估左心收缩功能等;常规切面观察各腔室内及各瓣膜口血流有无异常;常规胸骨上凹检查主动脉弓位。 2 结果 6例漏诊病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伴有或不伴有肺动脉增宽;伴有房间隔缺损的有5例(缺损口3-5mm),此五例均仅诊断房间隔缺损;伴冠状静脉窦增宽有一例,误诊为无顶冠状动脉综合症。无一例倾向性考虑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3讨论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是指胚胎时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部分肺动脉未回流入左心房,而是回流入右心房或与右心房相连接的体循环系统。根据肺静脉引流的途径和部位分为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及混合型。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最常见的是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特征仅为部分连接异常的肺静脉左向右分流。单支肺静脉连接异常其血流量仅占所有肺静脉血流的20%,因而无明显临床变化。在伴有房间隔缺损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房水平、肺静脉水平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较少发生。所以,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房缺相似,故极易漏诊。 我院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的病例,均漏诊, 经上级医院超声心动图复诊及心血管造影证实:三例为右上肺静脉引流入右房,一例为右上肺静脉引流至上腔静脉;伴冠状静脉窦增宽一例误诊,证实为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检查不仔细;肺静脉解剖位置在左心房后部,在常规四腔切面检查肺静脉时一般只能见到左上、左下和右肺静脉的一支汇入左心房。我院医生在检查过程中仅满足看到左房内有肺静脉回流,而没有养成多切面仔细辨认肺静脉回流的习惯。本组漏诊及误诊6例病人均未发现肺静脉回流支数减少,特别对于冠状静脉窦已有扩张的心内型,仍未追查肺静脉回流,而错误地判断为无顶冠状动脉综合症。2.对本病认识不够, 只满足于常见多发病的诊断,而忽略少见疑难病的存在。对冠状静脉窦无增宽的病例,尽管右心系统增大也没有考虑此病,本组5例病人均无冠状静脉窦扩张,就未引起注意。3.经验不足,本组五例病例合并房间隔缺损,缺损口仅为3-5mm,明显与右心系统增大程度不符,没有进一步追查右心扩大原因。4.本组6例病人均未作胸骨上凹静脉弓扫查,也是一个漏诊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几点误诊漏诊原因,总结诊断中应注意事项。1.当右心系统增大而超声不能完全显示四支肺静脉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等处有无肺静脉异位引流口。2.对已发现房缺,但缺损口大小与右心扩大程度不相符时,一定要追查其他引起右心扩大的原因,包括一定要常规、非常规胸骨旁、心尖四腔切面及剑下四腔、两房切面彩色多普勒仔细观察左心房内肺静脉开口及支数, 以及右房内有无异常血流。3.一旦右心扩大,应常规胸骨上凹切面扫查主主动弓短轴左心房螃蟹足切面观察四支肺静脉与左心房的连接。当然,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各种引起右心扩大的畸形的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才能养成严密的诊断思维,才做得到尽可能避免漏诊与误诊。 参考文献 [1]范海波,石秋玲等,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漏误诊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2,05(c):19-20 [2]胡荣荣,蒋国平等,超声探讨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4.016:450-452 [3]张志芳,孙玉奇,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6):567一570. [4]袁涛、全冠民易被忽略的先天性与后天性肺静脉病变,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38(3):228-232 [5]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9-706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原因分析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0T10:49:34.6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马松涛1 陈绍君2 陈兴菊3(通讯作者) [导读] 分析血液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的原因,并依此提出对策。 马松涛1 陈绍君2 陈兴菊3(通讯作者) 1.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石柱 409100 2.重庆市长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重庆长寿区 40122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的原因,并依此提出对策。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44例误诊与漏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做出回顾性的分析以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对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存在误诊与漏诊的44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以及细胞形态数量进行观察,均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得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如下:除了部分检验人员对血液分析仪的性能没有完全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的原因之外,还有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准确率并不是百分之百。结论:虽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为检验人员的工作带来便利,但对于疑似患者仍与要借助显微镜及其他的检查。其次,应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掌握对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从而避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情况 【关键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s Ma Songtao 1 Shaojun Chen 2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Xingju 3 ( 1.3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2. Chongqing Changsho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Planned Parenthood Service Center) Shizhu County, Chongqing City 409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in blood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Forty-four patients with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who receiv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from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were performed. Investigate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RESULTS: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number of cell morphologies in 44 patients with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blood cell morphology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sults were more accurate. The reason for th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is as follows: In addition to the fact that some testers do not ful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od analyzer and are skilled in applying it, the accuracy of using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is not hundred percent.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s can facilitate the work of the inspectors,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use microscopes and other tests for suspected patients. Secondly,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inspector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use of blood analyzers should be mastered so as to avoid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blood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s. 【Keywords】 Blood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Misdiagnosis; Missed diagnosis; Cause analysis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人们的需求之下,血液分析仪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的检验工作中。血液细胞分析仪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常用方法与设备,具有操作简便、检查效率高等优点[1]。但是随着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应用,在获取了一定便利的同时临床误诊与漏诊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为治疗带来了隐患,甚至给患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2]。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血液科收治的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要求均为我院收治患者,并在我院行相关检查;资料齐全;无意识障碍和精神病史;无合并心脏、肝脏、肾脏重大疾病;无凝血功能的障碍;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本组研究对象中,男性40例,女性46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3.5岁。其中有16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急促、发热、头晕等;13例患者被诊断为为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1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发热以及头晕等;25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黄染色、贫血等;13例双相性贫血患者,存在典型贫血症状。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所接受的染色方式均为瑞氏染色,对患者的外周血进行不抗凝处理,并进行血涂片[3]。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观察,了解和记录患者血液内寄生虫、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等,并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及生化检查,对疾病进行进一步确诊。对本组86例患者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及确诊情况进行分析。误诊与漏诊率=误诊漏诊人数/总人数*100% 1.3?评价指标 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诊断依据为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数量<100.0×109/L,白细胞数量<4.0×109/L,血红蛋白含量<100g/L。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束后,将86例患者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归纳,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过生化检验与血液形态学检查,本组的86例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得以确诊。其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热、头晕等,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6例患者中最终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有10例,误诊与漏诊6例,误诊与漏诊率为37.5%;在以发热、贫血为主要症状的13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被确诊为胆囊肿有6例,误诊与漏诊7例,误诊与漏诊率为53.84%。以呕吐、恶心、发热以及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9例患者中有9例最终被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与漏诊10例,误诊与漏诊率为52.63%;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黄染色、贫血等,被诊断为肝细胞性黄疸的25例患者最终有12例被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误诊与漏诊13例,误诊与漏诊率为52%;临床症状出现典型贫血症状,被诊断为双相性贫血的13例患者中有8例被确诊为令凝集综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