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湖北省鄂州市

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说明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现状解读 (1)

1.1现状概况 (1)

1.2本轮规划编制的重点 (3)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依据 (4)

2.2规划原则 (4)

2.3规划期限 (4)

第三章发展战略 (5)

3.1城市发展战略思考 (5)

3.2葛店科技新城产业发展战略 (8)

3.3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10)

3.4城市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11)

第四章规划策略 (13)

4.1格局安全的生态城市 (13)

4.2可持续的绿色城市 (16)

第五章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 (19)

5.1总体空间结构 (19)

5.2用地类别及比例 (20)

5.3用地布局 (21)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23)

6.1交通现状 (23)

6.2交通规划 (24)

第七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7)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1给水规划 (27)

7.2排水规划 (28)

7.3电力规划 (30)

7.4通信邮政规划 (31)

7.5燃气规划 (32)

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33)

8.1总体原则及目标 (33)

8.2总体防灾要求 (33)

8.3防洪 (33)

8.4消防 (33)

8.5人防规划 (34)

8.6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35)

8.7地质灾害防治 (36)

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36)

9.1环境保护目标 (36)

9.2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36)

第十章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38)

10.1景观系统规划 (38)

10.2绿地系统规划 (38)

第十一章空间管治规划 (39)

11.1禁止建设区 (39)

11.2限制建设区 (39)

11.3适宜建设区 (3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 (40)

12.1塑造“绿色葛店”行动 (40)

12.2构建“和谐葛店”行动 (40)

12.3建设“创新葛店”行动 (41)

12.4“区域交通设施提升”行动 (41)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41)

13.1规划指导思想 (41)

13.2基本目标 (41)

13.3近期建设重点 (42)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湖北省鄂州市

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说明

引言

随着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湖北省积极打造武汉“1+8”城市圈,《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将鄂州市作为地区性中心城市纳入“武汉城市圈”,并入沪蓉高速公路暨长江湖北段城镇聚合发展轴。鄂州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城市,必须主动接轨,突出自身特色,加强轴向链接,迎接区域整合,借梯登高,全面推动鄂州城市跨越式发展。

《鄂州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年)》明确提出“依托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葛店、华容等城镇发展,成为鄂州市的西部科技城”。葛店科技新城是鄂州市西接武汉的主要策略之一,它是以葛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葛店开发区)为基础,以整个葛店镇域为发展平台,综合相关城市功能的特定地区。

现葛店科技新城范围内只有原葛店开发区于1992年编制了总体规划,该规划虽为葛店开发区的建设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城市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已难以指导整个葛店科技新城的发展建设:一方面葛店开发区规划编制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且未覆盖整个葛店科技新城范围,急需修编;另一方面,葛店科技新城要抓住鄂州市与武汉市对接的桥头堡的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必须要有总体规划进行发展指引。为此,我院受葛店开发区管委会委托进行葛店科技新城的总体规划编制。

第一章现状解读

1.1现状概况

1.1.1区位及规划范围

葛店科技新城在武鄂黄城市发展带上,紧邻武汉市东部、位于鄂州市西北部,西距武汉主城22公里,东距鄂州主城32公里。

葛店科技新城规划范围为:东至华容镇,南达鸭儿湖、与红莲湖旅游度假区遥相呼应,西接武汉市洪山区左岭镇,北抵长江,规划面积78.66平方公里。

1.1.2自然条件概况

1)地形地貌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葛店科技新城地貌形态为岗状平原,高程在18—40米之间,属长江三级阶地,波状起伏,覆盖土层厚度平均25米左右,主要为第四纪晚更新的冲积粘性土层。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中部较为平坦,地面标高多在20-32米(黄海高程)之间,地面坡度大部分小于3%;南部地势较为低洼,局部冲沟发育带垂直于湖岸线呈树枝状伸展。

2)气候

葛店科技新城地属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左右,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241mm,年平均日照2038小时,无霜期263—271天,光、热、水条件具有多宜性。

3)水文

葛店科技新城北依长江,江水自西向东从北部流过,与葛店科技新城南部的严家湖、鸭儿湖水系构成丰富的地表水体。据有关水文资料,长江在此段最高设计防洪水位为30.00米。最低水位8.04米,年平均水位15.9米,最大流量76100m3/s,最小流量4803m3/s,最大流速2.23m/s,年平均水温17.7℃,多年平均含沙量0.616kg/s,地表径流一部分入严家湖,一部分汇入鸭儿湖,然后排入长江。

葛店科技新城地层覆盖土层透水性能差,含水量少,地下水主要为局部滞水和孔隙水,地下水位一般在1-4米之间,地下水补给来源靠大气降水渗入,据水样分析,该地下水对各类混凝土均无侵蚀作用。

4)自然环境

葛店科技新城规划范围内现状以农田为主,基地北部和南部有少量山体,北部长江蜿蜒而过,鸭儿湖、严家湖环绕基地南部,城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基地北部316国道两侧,自然环境优良,生态基础较好。

1.1.3人口及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概况

葛店科技新城总人口6.36万,农业人口3.73万人,城镇人口2.63万人,其中,葛店开发区城镇人口1.12万人,葛店镇城镇人口1.51万人。城市化率41.35%。

2)社会经济概况

葛店开发区社会经济概况:2005年,葛店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1.7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6.5%;至2005年底,在区各类企业210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是2000年的2.68倍,五年平均增长速度27.9%;实现利税总额13.2亿元,是2000年的5.1倍,年均增长速度50.3%。可见,葛店开发区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葛店镇社会经济概况:葛店镇是2004年湖北省重点乡镇的第四名,也是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2004年,葛店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亿元,较上年增长11.5%。

1.1.4现状产业概况

葛店开发区产业状况:现阶段,葛店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龙头,以新材料,电子与信息、光电一体化为四大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至2005年底,在葛店开发区投产企业68家,其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55家,占66.6%。全区共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2项,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2项,国家级新产品项目7项,获科技部科技型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项目5项,其它省市科技项目60多项,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初步形成了以省医工院科益药业、人福科技、武大氨基酸等生物医药产业为龙头,以省化研所、江禄塑料、信息陶瓷等新材料及电子信息为两翼,以晨光实业等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四大产业群。

葛店镇产业状况:葛店镇现状以农业为主,沿316国道布置了村镇服务业和少量工业。

1.1.5现状建设概况

1)现状建设情况

(1)规划总用地78.66平方公里中水域21.07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约5.29平方公里;

(2)建成区集中分布在基地北部316国道两侧,有鄂州电厂、春天药业、武大弘元、趋势科技等大型骨干企业;

(3)区内现已有三横(316国道、武九铁路、武黄高速)一纵(创业大道)四条主路网干道,还有高新大道、武鄂高速两条横向区域性干道,其中高新大道已经开工建设,武鄂高速武汉段也已定线。

2)现状建设问题

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葛店科技新城尤其是葛店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日益加速,使葛店科技新城现状建设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用地布局不甚合理。各类建设用地主要沿316国道、创业大道布置,导致用地之间联系松散,道路网密度过大。

(2)土地利用效率低。低密度、低容积率建筑所占比重较大,导致土地利用价值无法充分实现。

(3)绿化用地少。葛店科技新城内虽规划有公园绿地,但因建设时期未成熟,未建成投入使用,人们工作生活之余缺乏必要的休闲活动场所。

1.1.6现状总体评价

葛店科技新城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良,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均较好,道路交通条件好,现状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利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1.2本轮规划编制的重点

此次葛店科技新城的提出,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鄂州市对鄂州西北部提出的新命题,编制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使之在城市大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本次规划试图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重点一:研究制定适宜葛店科技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与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规划、武汉市总体规划、鄂州市总体规划、鄂州市“十一五”规划等多方协调,提出适宜葛店科技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使得葛店科技新城与武汉东部、尤其是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在产业、功能、交通上的对接,是实现葛店科技新城跨越式的大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本轮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重点二:研究和论证葛店科技新城合理的城市规模,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的城市布局。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重点三:做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为葛店科技新城的发展打下基础。

重点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编制之初,即引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将生态保护作为规划的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和期限

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

4)《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5)《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年)》

6)《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1992年)

7)《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报审稿)

8)《武汉化工新城总体规划》

9)《湖北省葛店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0)《鄂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2规划原则

1)总体衔接,全面协调。既要注重与鄂州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又要注重协调与武汉市的经济、技术、交通、空间等多方面的对接,使葛店科技新城能接受多方的辐射。

2)面向未来,发展特色。葛店科技新城以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就是为了打造“中国药谷”品牌,规划应在“中国药谷”等特色产业引导下,合理规划工业用地,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可持续发展。采用整体感强,又可分期、分步实施的“弹性化”思路,走滚动开发的路子,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建设项目的不同需求。注重生态保护及再生环境创造与大环境系统的相协调,创造舒适、怡人的生产、生活环境。

2.3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

近期规划:2006年——2010年;

远期规划:2010年——2020年;

远景规划:展望2020年以后的发展。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三章发展战略

3.1城市发展战略思考

3.1.1区域发展战略

1)国家中部崛起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部崛起”的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央政府继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提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正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方向转变。这为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失衡”难题提出了答案。

2)湖北省总体发展战略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在全省确立三个城镇密集地区和三条城镇发展轴,以“三区”为主体,以“三轴”为纽带,向周边拓展,向外围辐射,形成层次清晰的空间结构。三个城镇密集地区,即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大都市连绵区”、以襄樊为中心的“襄樊大都市区”和以宜昌为中心的“宜昌大都市区”;三条城镇发展轴分别是沪蓉高速公路暨长江湖北段城镇复合发展轴、武银高速公路暨汉渝铁路湖北段城镇复合发展轴、襄荆宜高速公路暨焦柳铁路湖北段城镇复合发展轴。葛店科技新城位于两条城镇发展轴的Y型交叉处,武汉大都市连绵区内。

3)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新形势,城市群体发展已是我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一个以世界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地方级城市为核心的世界城市新体系正在急速建构当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和城市分工、交流、合作、竞争诸关系的日益强化,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只有大城市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才具备全球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只有大城市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才能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竞争。区域经济的竞争已经由简单的企业和单一城市经济实力的竞争发展成为由产业集聚经济带支撑的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为进一步落实城镇体系规划中武汉大都市连绵区的发展战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湖北省政府高瞻远瞩、有预测性的提出以武汉为龙头的武汉“1+8”城市圈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是保住武汉在中部地区的龙头地位,加快湖北发展,推动“中部崛起”的重要策略。

从武汉城市圈来看:葛店科技新城位于武汉城市圈“一核(武汉都市发展区)三轴(三条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两环(区域生态环和城镇集聚环)两带(大别山、幕阜山山地森林生态带)”的整体空间结构框架的东南发展轴上,是由武汉主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黄石、鄂州、黄州等城市组成的城市发展带上,并延伸至九江等省外城市与东部沿海地区联系起来的一条主要发展轴线。

4)武鄂黄城市带融合发展战略

武汉城市圈范围较大,各城市间发展水平相差也较大,因此,城市圈的发展应当分步骤、有重点地非均衡梯度推进。《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分阶段目标部分,明确提出近期(2005~2010年)“武汉、黄石、鄂州应率先加快发展,圈内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和城乡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一体化的基本格局”。武鄂黄率先规划对接与整合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突破口。

武、鄂、黄已经具备融合的基础条件:

(1)地理位置上,三者连为一体。武汉与鄂州辖区犬牙交错,武汉下辖江夏区与黄石的大冶相邻,共同构成了湖北的东南角。

(2)经济上,黄石、鄂州是除武汉外,城市圈中仅有的2003年人均GDP超万元的两个城市(《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年》),也是城市化率和工业化发展程度仅次于武汉的两个城市。

(3)产业上,鄂州、黄石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且与武汉产业融合已经有一定的进展:如武钢与鄂钢的重组与分工;依托科技、人才优势,东湖高新区与葛店开发区、黄石磁湖开发区的对接;东湖高新区与葛店开发区联合申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等。

(4)交通上:鄂州是唯一与武汉市有公交车联系的周边城区;黄石、鄂州到武汉的班车密度为5分钟/趟;现有黄金水道、316国道、武黄高速、武九铁路将三市联系在一起;鄂州方面还将新建高新大道、武鄂高速;黄石方面还将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阳新-大冶-武汉高速公路,打通阳新、大冶通往武汉的快速通道。

葛店科技新城位于沿江发展的武鄂黄城市带上,处于武汉与鄂州的交界处,是武汉与鄂州的对接点。

3.1.2鄂州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靠武汉、东接两黄

新一轮《鄂州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提出鄂州市空间发展战略为:改原计划沿316国道的葛店—华容—段店—临江东西向发展,为顺武汉边缘葛店—庙岭—红莲湖一线南北向发展;利用西部葛店开发区和梁子湖紧贴武汉、东边花湖镇接壤黄石的优势,采取“主动接轨,借梯登高”办法,兴建“一主三辅”新鄂州。

1)西靠武汉——因“武”而昌

与武汉主动对接,发展鄂州市的西北部,因“武”而昌。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龙头,鄂州是8个城市中离这一龙头最近的,处于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接受武汉的辐射最便捷。鄂州西部和西南部与武汉接壤,其腹地华容区和梁子湖区部分地区已与武汉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整个鄂州正与武汉形成一个小时经济圈。鄂州与武汉的产业衔接非常紧密,其经济总量的40%依托武汉的企业,专家们提出“销售在武汉,生产在鄂州”,“总部在武汉,制造在鄂州”,“工作在武汉,生活在鄂州”等产业对接的新构想。因此,抓住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机遇,主动西靠,与武汉市对接,是鄂州大发展的有利时机,也是发展鄂州西部的有效策略。

2)东接两黄——与两黄融为一体

黄石市位于鄂州市东南部,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市内有武汉钢铁公司“粮仓”大冶铁矿、国家冶金行业大型企业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大冶特钢集团、劲牌酒业公司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大企业、大集团,是湖北省开放的大门;黄冈市位于鄂州市东北部,与其隔江相望,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湖北省的“米袋子”、“菜篮子”,大武汉的“后花园”,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鄂州与黄石、黄冈的经济往来自古密切,在“东接”战略中,必须打破行政割据,融合黄石、黄冈两市,支撑起武汉城市圈的东面。与黄石的融合:鄂州应充分利用花湖开发区与黄石主城区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联成一体,凭借其地处黄石大桥和鄂东大桥桥头堡位置的独特优势,规划建设成直接为黄石市区提供“三产”服务和直接承接黄石市区“退二进三”部分产业转移的工贸新城1。与黄冈的融合:鄂州应充分吸纳黄冈的人力资源,吸引人才到鄂州创业,继续加强与黄冈间的经贸联系。

综上所述,武汉和两黄是分别位于鄂州西部、东部的大小增长极,鄂州西靠东接的空间拓展,正是为了更近距离、更便捷地接受增长极的辐射。武汉在武汉城市圈中的龙头地位无可撼动,其辐射力度也明显强于两黄,就目前情况而言,鄂州西靠边际产出很明显是高于东接,机会成本也相应较小。

所以,按照帕累托最优的原则,鄂州在空间扩张中应有所侧重,优先西靠,对接武汉,实现与武汉的一体化。

3.1.3葛华西部科技新城发展战略

西部科技新城是鄂州市“一主三辅”的三辅之一,且是仅次于鄂州主城的城市副中心,是鄂州西部与武汉完全对接的区域。根据《鄂州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年)》,“依托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葛店、华容等城镇发展,成为鄂州市的西部科技城”。西部科技新城由葛店镇、葛店开发区、华容镇三部分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建设成为“高科技工业园、能源基地”。

根据三个区域的特点,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和发展方向。

葛店开发区:产业发展区。在提升现有的医药产业的基础上,跨过武九铁路进一步南拓,并与武汉科技新城和化工新城进行产业对接;

葛店镇:自身功能完善区及葛店开发区产业拓展承载区。主要是在完善现有电厂、港口、镇区基础上,利用其南部广阔的发展腹地,成为承接葛店开发区产业拓展的基地;同时,葛店镇南部区域将结合严家湖、鸭儿湖优美的水系环境,建设部分为西部科技新城配套的居住生活服务区;

华容镇:生活服务区。主要依托现有的华容镇区基础和鸭儿湖畔优美的自然环境,与葛店镇南部区域一起,共同成为西部科技新城的生活服务区。

3.1.4葛店科技新城发展战略:西接、南拓、东连、北优

1)葛店科技新城——鄂州市西靠的桥头堡

位于鄂州市西北角的葛店科技新城紧邻武汉市洪山区左岭镇,其行政上虽归鄂州管辖,但它西至武汉市中心的空间距离为22公里,东距鄂州城区约32公里,葛店科技新城与武汉市有316国道、武黄高速和即将建成的高新大道等干道直接相连,与武汉的交通联系便捷程度较鄂州主城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葛店科技新城与武汉的联系事实上较之与鄂州主城的联系更为便捷。

鄂州的西靠是鄂州城市空间战略调整的主要选择,鄂州要实现西靠战略,依托大武汉,融入武汉城市圈,就必须依赖于葛店科技新城这个桥头堡,空间上要使葛店科技新城对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化工新城。

2)西接——对接东湖高新与武汉化工新城

1《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年)》,2005年。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与东湖高新的对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包括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与东湖高新区产业配套,如将在葛店开发区内设立的电镀产业园;共同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等;

二是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对接,如湖北省正计划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为核心,整合东湖高新区、庙山、葛店高新区三个开发区资源为“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园区和中国中部的自主创新基地”的武汉科技新城;“光谷”与“药谷”合作共建等。

三是交通的对接,高新大道铆实“光谷”和“药谷”。

葛店科技新城与化工新城的对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化工产业链的对接;

二是交通条件的对接,包括青化路的延长,港口的利用等;

三是服务功能的对接,包括居住等生活服务功能配套对接等方面。

3)南拓——对接红莲湖

随着高新大道、创业大道的建成,葛店科技新城和武汉东湖高新区联系更为便捷,葛店科技新城的西联也更为直接。为此,为顺应这一机遇,葛店科技新城在用地布局上南拓直至高新大道两侧,更好的加强与东湖高新区在交通、产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南拓也是为了更好的西联。葛店科技新城南部的红莲湖度假区既是鄂州市又是武汉市的后花园和度假基地,葛店科技新城加强与红莲湖的对接能更好的提升葛店科技新城的生活品质和投资环境。

与红莲湖度假区的对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活服务的对接,充分利用红莲湖的自然资源,为建设葛店科技新城南部生活休闲区创造条件,吸引企业入驻。

二是交通的对接,将创业大道延长与红莲湖直接连通。

4)东连——吸引并带动华容镇

葛店科技新城通过西联与南拓之后,城市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城市发展逐渐有序,此时,葛店科技新城已经进入发展的繁荣时期,将会对周边的地区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是葛店科技新城西已与武汉市洪山区左岭镇融为一体,北为长江,南为鸭儿湖和武黄高速,南北两道门槛限制其继续拓展,只有东部才是其主要的辐射方向。因此,当葛店科技新城发展到一定阶段,未来主要对华容镇有较大吸引和带动,华容镇也应主动接受葛店科技新城的辐射,东引华容,融合发展,方能共生共荣。

5)北优——优化沿江用地

优化并完善葛店科技新城北部现有的鄂州电厂、白浒镇铸造工业园、葛店开发区建成区的功能及用地,利用北部的天然港口,完善港口物流设施。

因此,综上所述,葛店科技新城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为:“西接南拓东连北优、多方整合、主动对接”。

3.2葛店科技新城产业发展战略

3.2.1武汉城市圈对鄂州市的产业定位

鄂州市产业布局:从武汉城市圈规划来看,重点发展的15类产业集群中,在鄂州布局的产业集群有钢铁及钢铁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金属制品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医药工业产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

鄂州是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鄂州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十一五”规划》中就为充分发挥鄂州投资成本低、回报率高的优势,吸引在汉大公司把生产车间设在鄂州,把鄂州建成武汉大市场不可或缺的制造基地。随着武汉城市功能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武汉周边城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鄂钢是中国老工业基地,有很好的钢铁工业基础,鄂钢和武钢的合作,已形成了“武—鄂—黄”钢铁长廊;“中国药谷”葛店开发区已形成了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鄂州有丰富的山水自然景观和古迹人文景观,是形成旅游产业的天然条件。

因此,武汉城市圈对鄂州市产业定位中,与葛店科技新城相关的产业主要有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医药工业产业集群。

3.2.2上位规划对葛店科技新城的产业定位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年)》:鄂州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形态为“一心三片组群式”,“一心”即以主城区为中心,“三片组群”即以葛华城区及庙岭、大湾、蒲团组成的西部城镇群,以碧石、汀祖、燕矶、花湖等组成的东部城镇群,以长港办事处、东沟、沼山、太和、梁子等组成南部城镇群。葛华城区是鄂州市的二级城镇,包括葛店镇、华容镇、葛店开发区三个部分,规划成为武汉葛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制造园区,是鄂州的西部新城。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年)》对葛华城区的产业定位为:“全市的工业基地,主要与武汉的相关产业接轨,以发展药品制造业、纺织、服装等为主的轻工业,能源为主的重工业和为葛化新建项目服务的第三产业,前景广阔,但时机尚在等待中。”

葛店科技新城由葛店开发区和葛店镇组成,也是葛华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葛店开发区“是鄂州市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域产业发展战略中是市域范围高新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也是主城区优化布局结构、实行“退二进三”战略、部分工业外迁的理想基地,同时也是华容区对外招商引资的窗口和首选基地。”

因此,上位规划对葛店科技新城定位为全市主要的工业基地,是以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及能源、重工业为主。

3.2.3葛店科技新城的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好

葛店科技新城既位于长江经济带内武汉、鄂州两市的双重辐射范围内,又紧靠316国道、武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葛店港码头等国家干线基础设施,尤其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对外经济技术扩散的影响力对开发区具有最直接、最便利的辐射作用,是葛店科技新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有利条件。

2)基础条件良好——能源保证

紧邻长江,用水条件良好。武九铁路在开发区内设有货运编组站,距葛店港码头不足4公里,港口、货运条件良好。特别是位于葛店科技新城的鄂州电厂,更为新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证。

3)产业特色突出——葛店科技新城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已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四大支柱产业;为葛店科技新城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人才优势明显——近汉优势;

葛店科技新城近临武汉,武汉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科技人才资源,是葛店科技新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有利条件,武汉高校所兴起的产业热,也给葛店科技新城提供了机遇。

5)政策条件优惠——招商优惠政策众多;

葛店科技新城内葛店开发区为了吸引外来客商来开发区投资,制订了《葛店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鼓励外来客商投资的优惠办法》。优惠办法在税收、土地、水电和其他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来客商到开发区投资,未来可在整个新城内推广。

6)已享有中国“药谷”品牌。

3.2.4葛店科技新城主导产业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规划葛店科技新城有以下六大主导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利用现有生物医药技术优势,继续加大优势领域的研发力度,将“药谷”品牌做大做强;

2)精细化工产业:对接武汉化工新城,发展乙烯下游化工产业;

3)电子信息产业:主动接受“武汉·中国光谷”的辐射,重点发展玻璃基微硬盘、热、压、光敏系列元器件、电子化学产品、计算机外围产品、电子类消耗材料和应用软件;

4)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发展汽车特别是轿车关键零部件、发动机、车身设计与电子控制等设计技术和核心产品。

5)现代物流业:依托港口、铁路、多条区域性干道,发展现代物流业;

6)现代商住业:一方面对接配套化工新城的居住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在南部的湖系周边地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吸引武汉居民购房居住,实现“居住在葛店,工作在武汉”的目标,同时成为葛店科技新城工作人员的生活区。

3.3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3.3.1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规划提出葛店科技新城的定位是:

葛店科技新城是鄂州市的副中心,葛华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鄂州市的副中心,葛华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鄂州市的战略部署,葛店科技新城将是鄂州市仅次于鄂州主城的城市副中心,并且是鄂州市西部城区葛华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从武汉“1+8”城市圈的武鄂黄城市带来看,葛店科技新城是武汉市与鄂州市的衔接点,也是武汉市在完善自身城市功能的基础上辐射武鄂黄城市带乃至整个武汉城市圈东部的首要节点,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发挥葛店科技新城现有的资源、技术优势,依托武汉科技新城和武汉化工新城的辐射带动,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将葛店科技新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

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葛店科技新城北临长江、南环鸭儿湖和严家湖,将充分利用这一自然特色,将葛店科技新城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3.3.2发展目标

基于以上功能定位,规划提出葛店科技新城的城市发展目标是:

适宜生产和创业的科技产业园区;体现生态和宜居特色的复合新城。

适宜生产和创业的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现代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应是葛店科技新城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葛店科技新城应以此为基础,搭建更加宽广的研发、孵化等自主创新的平台,并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创业,形成具有研发、孵化、生产优势的产业集群,将葛店科技新城建设成为适宜生产和创业的科技产业园区。

体现生态和宜居特色的复合新城:保护葛店科技新城的自然山水格局,控制环境开发容量,建设和谐共生、具有“滨湖”特色的生态之区;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选择,建立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创造优越的居住生活环境,使葛店科技新城成为服务完善、交通高效、适宜居住的城市地区。

3.4城市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3.4.1影响规模确定的因素

规模预测有多种方法,对建设发展遵循一定规律的城区可以用线性分析、非线性分析等加以预测。而对于外部发展条件不定或剧变,发展阶段发生变化的城区,如快速城市化地区,前述的分析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

葛店科技新城属于后一类城区,葛店科技新城的城区发展规模如何来定,我们认为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认清葛店科技新城的发展阶段,从前文的分析有理由判断葛店科技新城的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2)规模预测要有足够的预见性和超前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安排足够的空间。

3)规模预测要有足够的弹性,保证分步实施时各阶段城区空间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以便主动应对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导致城区布局的无序。

4)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受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外部条件的变动将对其规模和城市形态产生极大的影响,不能囿于传统的规模预测方法。

3.4.2用地规模

1)前提:环境容量要求

根据生态专题研究,按生态承载力方法进行测算,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葛店科技新城可建设用地不得超过33.5平方公里。

2)葛店科技新城需求用地规模预测

单位面积产出法。根据鄂州市政府常务会精神,到2020年,葛店科技新城各类工业企业总产值达690亿元,参考武汉科技新城规划工业产出90亿元/平方公里,取未来葛店科技新城工业产出80亿元/平方公里,到2020年,需要提供产业用地总规模约为8平方公里,按工业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15-30%左右(以产业为主,取上限),需城市总用地规模为28~30平方公里。28~30平方公里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容量33.5平方公里之内,从生态角度来看,是合适的。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葛店科技新城用地规模验证

采用“趋势外推法”进行校核。

表3-1 葛店开发区(2001---2005年)建设用地情况表

2

根据趋势外推法,以2005年为基期,以葛店开发区的用地增长趋势为参考,采用预测模型:Y t+n=Xt(1+P)n

Yt+n——t+n期后预测值;

Xt——基期建设用地规模

P——年平均递增率;

n——期数

即Y2020=5.29×(1+0.116)15=27.44平方公里

以上分析研究得出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用地规模值与新方法预测用地规模值基本吻合,由此说明采用新方法预测用地规模值是合理的。

综合以上分析,规划至2020年,葛店科技新城用地规模为28平方公里左右。

3.4.3人口规模预测

采用区域分配法进行人口规模预测。现阶段葛店科技新城总人口为6.36万,城镇人口为2.63万左右,作为鄂州市西部的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口增加不是靠自然增长,主要靠机械增长带来的区域人口重分配。根据《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至2015年,葛华城区人口规模为8~10万人,而葛店科技新城是葛华城区的主要部分,也是葛华城区的重点发展区,预测2015年葛店科技新城人口规模8万人左右,9年内增加城镇人口5.4万人。规划中后期,是葛店科技新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与武汉东湖高新区逐渐融合,而葛店科技新城相对便宜的居住成本也将吸引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工作的人口入住,因此,规划中后期将是葛店科技新城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5年内再增加城镇人口8万人左右,为此规划至2020年,葛店科技新城人口16~17万人。

因此,至2020年,葛店科技新城规划城镇人口16~17万人,用地规模2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163平方米/人。由于葛店科技新城是鄂州市葛华城区的组成部分,葛华城区还包括葛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店科技新城东部的华容镇,其中葛店科技新城以工业发展为主,华容镇以居住服务配套为主,从葛华城区来看,各类用地指标是平衡的,但是从葛店科技新城来看,由于其工业用地偏多,且是以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为主,其用地指标较一般完整独立的城镇用地指标要稍高。因此,人均163平方米/人的用地指标也是适宜的。

第四章规划策略

生态城市(Eco-polis)是伴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环境恶化带来的城市问题应运而生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人类同自然必须从对立走向和谐共生。从摩尔(More)的乌托邦到霍华德(Howard)的田园城市,从广亩城市(Wright)到人居环境科学(Doxiadis)体现了人类从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觉醒到最终的生态自觉。以经济导向的工业城市发展模式向生态导向的生态城市转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健康和活力为目的(Register R,1987),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环境。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虽然国民经济和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也使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根据生态学原理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市理论,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赋予了希望和发展方向。目前有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都进行了生态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当多的城市随着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规模不同程度的扩大,城市出现向外拓展生长的空间诉求,因此限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合理组织有机疏散,协调建成区与拓展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形态,促进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是生态城市理论应用的现实课题之一。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即人工生态系统)两个方面,本规划基于生态城市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自然和人工两个方面出发,探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的路径。

4.1格局安全的生态城市

从自然生态系统出发,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构建格局安全的生态城市。

4.1.1区域生态总体格局

鄂州市主要湖泊集中在西北部,以梁子湖、保安湖、三山湖为主体构成鄂州市乃至武汉市东部的主要生态核心,该地区还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沟渠、水库及水塘,这些不同的水体在生态上相互联系,形成了梁子湖-杨桩湖-红莲湖-严家湖廊道、保安湖-三山湖-鸭儿湖廊道、长江廊道三条蓝色廊道系统。前两条廊道呈指状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穿插延伸,直入区域最大的生态廊道——长江廊道,构成鄂州市西北部地区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框架和生态格局。

葛店科技新城正处于三条廊道的交汇之处,北抵长江廊道,东靠“保安湖-三山湖-鸭儿湖”廊道中的鸭儿湖,西临“梁子湖-杨桩湖-红莲湖-严家湖廊道中的严家湖,具有较好的宏观生态环境,为构筑葛店科技新城内部生态安全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大背景。

4.1.2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敏感区评估

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86;Forman,1995)。景观中任意一点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落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提出改变途径,提供了一种简明和可操作的形式语言。为此,我们以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模式来分析葛店科技新城的现状生态要素。

1)基质

基质是景观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具有面积大、连接度高和对景观动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等特征。大面积的农田构成了葛店科技新城的天然基质。

2)斑块

斑块是指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的区域。葛店科技新城斑块主要包括山体斑块、水体斑块、滩涂斑块、城镇斑块、村庄斑块五种类型。

(1)山体斑块:主要分布在基地北部的长江沿岸,有营盘山观音山、杜家山三座。山上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较好。

(2)水体斑块:主要指基地南部的鸭儿湖和严家湖,湖面较大,水质较好。

(3)滩涂斑块:长江南岸的大片滩涂地。

(4)城镇斑块:主要是城镇建成区,包括集镇、工厂等一些不规则的斑块,主要集中在葛店镇区和葛店开发区。开发区用地以工业为主,葛店镇区以居住和商业为主。

(5)村庄斑块:散步在整个区域的村民住宅用地。

3)廊道

廊道是景观唯一的线型要素,是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葛店科技新城现状主要以湿地廊道、高压廊道和防护廊道组成。

(1)湿地廊道:葛店科技新城内湿地廊道分为两类,一是基地北部沿江的江岸湿地廊道,二是基地南部的湖泊湿地廊道,是葛店科技新城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

(2)高压线廊道:基地北部的鄂州电厂是鄂州地区的重要供电源,由电厂变电站出来的高压线两边的高压廊道也是葛店科技新城的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3)防护廊道:葛店科技新城内部现有316国道、创业大道两条区域性干道和一条武九铁路,两侧控制的绿化隔离带形成葛店科技新城的防护廊道。

4)总体评估

基于“基质-廊道-斑块”的景观生态体系,利用GIS软件,采用多因子叠加法,进行生态分级评估。

以1个平方公里为单位,将葛店科技新城用地划分为由136个(8X17)方格构成的方格网,采用专家打分法,按评分标准,对上述基质、斑块、廊道进行逐格评分(采用5分制法)。利用GIS的ARCView软件,分别建立葛店科技新城基质、斑块、廊道各栅格的计分模型,绘制出因子评价图,然后将3种景观类型的因子评价图进行网格叠加,根据划区标准(叠加后平均后得分在5~4分之间的为最敏感区;得分在4~3分之间的为较敏感区;得分在般3~2分之间的为一般敏感区;得分在2~1分之间的为较不敏感区;得分在1~0之间的为不敏感区),得出生态敏感分区评价结果:

一级最敏感区主要包括山体斑块、水体斑块、滨水湿地廊道等,主要是分布在基地的边缘山体、水体等。

二级为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葛店开发区建成区以北和基地中东部区域。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三级为一般敏感区,主要为农田基质,分布在区域的中部。

四级为较不敏感区,主要为村庄斑块,散布于基地之中。

五级为不敏感区:主要指现状的城镇建成区,主要位于基地的北部316国道两侧。

4.1.3基于生态保护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以生态敏感区评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地质、高程、坡度、坡向、交通条件,利用GIS技术,采用多因子叠加法,将整个用地在生态控制上分为三级:

表4-1 葛店科技新城用地生态控制规模

地。

2级:较适宜建设用地,可进行适度开发,可建设用地控制在50%以内;主要位于基地中部边缘的区域。

3级:适宜建设用地,可以进行相应的建设与开发,主要位于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

整个规划区78.66平方公里范围内,不适宜建设用地45.1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57.41%,适宜建设用地累计33.50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的42.59%。

4.1.4生态安全格局

基于以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在优先保护好区内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构筑生态安全格局,为构建生态和谐、景观优美的葛店科技新城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1)岸线整理,构建独具特色的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可半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保护和利用葛店科技新城环湖湿地系统,至少控制50-100米宽度的滨水地带作为湿地保护区。局部可结合滨湖公园、广场等达到200米左右乃至更高,成为具有生态、景观、游乐、休闲价值的湿地公园。控制滨水区域等稀缺资源作为公共空间,进行湿地系统保护和建设。

2)打通廊道,形成多条生态联系通道

生态廊道是连接景观生态系统中两个斑块或两个生态系统的通道,是物种迁移的重要途径,有些生态廊道本身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因此,充分利用葛店科技新城的山水资源条件,打通一条或多条通绿色通廊,将山之绿、水之蓝沿廊道渗透到基地之类内,不但为基地提供呼吸之源,还构筑了较好的城市景观。

打通沿保安湖-三山湖-鸭儿湖-高压线防护带-营盘山-长江的绿色廊道,将鄂州西部地区的保安湖-三山湖-鸭儿湖廊道和长江廊道通过高压线防护带、营盘山山体连通起来,构筑一条东南向的通江达湖的绿色廊道。廊道宽度在600-2500米左右,廊道方向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是规划区内重要的生态通道、夏季风道和主要的景观区。此外,利用自然的沟渠水系,在基地南部还打通多条内部生态廊道,改善内部生态环境,营造景观特色。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绿地成网,构筑网络状生态格局

利用道路防护廊道、高压廊道、湿地廊道,连接城市景观中的各类斑块,绿地成网,形成完善的网络状生态格局,增加斑块的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过程的连续性。

4)组团布局,创建生态型葛店科技新城

在基地内部适宜建设用地内部呈组团式布局,即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又利于分期建设,为创建生态型葛店科技新城奠定基础。

4.2可持续的绿色城市

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即人工生态系统出发,基于循环经济的规划理念,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城市。

4.2.1遵循理念——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自从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3R原则”是循环经济作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一是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二是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三是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4.2.2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可持续的绿色城市的策略

1)紧凑集约的土地使用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极大的浪费,应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整理与储备建设用地,全面盘活存量土地;制定并严格实行以地均GDP和税收为核心指标的工业土地利用效益门槛;鼓励有利于形成产业链的招商,提高集聚效益;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产出率。

2)绿色门槛的生态工业园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葛店科技新城城市建设,避免西方国家走过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的经济运行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建立“绿色门槛”制度,对引进的产业或企业制定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建立“绿色门槛”制度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四个坚决不批”原则,包括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项目,国家明确禁止的过热产业项目,不符合规划影响居民生活、污染水源地、破坏景观等项目,以及污染物总量不削减的扩建项目,一律坚决不批。二是最小因素原则,实行关键因素超标一票否决。三是动态性原则,随着经济、社会与技术的发展,门槛指标值也不断相应调整。

另一方面是有针对性的建成一条或多条产业链。工业园区内部,各企业尽量模仿自然界生态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系统,相互之间相互协同共生,形成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建成精细化工产业链、电子信心产业链等,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减少负面环境影响,最终达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

如何发展节能、方便和有效的交通系统是可持续的绿色城市的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交优先,二是提倡可行走的城市。公共交通越发达,城市整体能耗就越低,城市交通也越便利。

外部交通层面,近期应强化武(汉)葛、鄂(州)葛公共汽车一体化,中远期应加强葛店科技新城与武汉市、鄂州主城指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联系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内部交通层面,应根据公交优先原则,合理组织葛店科技新城内部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设置建立无机动车的绿色通道和步行系统,将沿河的小路和生活性干道规划为通勤绿道,采用本地植物加强绿化,联系传统街区,使之成为具有美感,舒适、安全、健康的非机动车绿道,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通勤河游憩等功能需求。

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发展之本、生态安全之脉”。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要素,被认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产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城市水环境的形成是由于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等以河流为中心水的多种循环存在。河流是水循环体系中的一个要素。葛店科技新城北依长江,南环鸭儿湖、严家湖,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质为葛店科技新城水环境的营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如何更好的保护水环境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主要方面。

(1)水资源的保护

确保城市水资源安全,管理好城市自身水系和水源是关键。保护长江、鸭儿湖、严加湖水质,严禁填湖,确保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达标排放。对已形成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同时发展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

(2)滨水空间的营造

“城”与“水”的关系:以实现城水交融为主,建造滨水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城市亲水性。沿严加湖、鸭儿湖控制沿河绿化开敞空间,使滨水绿化空间形成葛店科技新城生活与水体这一自然要素的协调区,既保证了其丰富的景观空间,又使得水体得以充分的保护。

“建筑”与“水”的关系:建筑是城市的重要人文元素。在滨水区域进行城市建设时,要重点处理好建筑与水的关系,限制滨水建筑的高度和建筑密度,保证滨水空间的开敞性。

“林”与“水”的关系:这里的“林”特指沿河具有生态价值的植物。树的水土保持与防洪功能是处理好水与林关系的主要内容。

(3)“多自然”型水环境的建设

“多自然”型河流建设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的新方法,它是把水边作为多种生物生息空间的核心,并把河流建设成尽量接近自然形态,即把自然河流的状况作为样本,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具有丰富自然的水边环境。

创造出多样的、丰富的环境条件。使得河流呈自然的河流,具有结构方面的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体系。

尽量顺应自然的动力。混凝土护岸使环境条件模式化,并使生物物种单一。如保留十分充裕的河流区域,顺应河岸的冲刷和淤积,对新的生物物种提供生存的可能。

建立水和绿化的网络。像树林那样点状的局部生态体系,像河流那样线状的局部生态体系,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如果它们分别孤立的存在的话,作为生态体系,就十分单调,而且会威胁生物物种的生存。可以通过水河绿化实现网络化,使生物物种变得丰富和稳定。

(4)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使传统的“资源-产品-废水达标排放”的单向式直线用水过程,向“资源-产品-废水处理达标再生利用”的反馈式循环用水过程转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中水回用”技术,通过污水二级处理和中水就地回用,在节约的水资源、降低利用成本的基础上,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5)人工湿地公园的建设

人工湿地是由一种非自然环境形成,即由人工修建及人为操作与控制的湿地,利用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功能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地表雨水的净化处理。人工湿地之能源来自太阳及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人工湿地是在具有一定长宽比例及底面有坡度的洼池中,由土壤或砾石组成,底层建在很厚的土垫层上,有强黏土层或隔水毡防止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污水在床体表面或砾石缝中流动。床体表面种植能承受高污染、处理性能好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及其根部与石缝中生长的微生物对污水体进行净化。

在基地中北部,利用鸭儿湖湖杈低地,在工业区旁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包含人工湿地的自然废水处理系统更彻底有效的处理废水,经处理的废水可以作为葛店科技新城的水景和水道的清洁用水,并可以循环利用于园区中各个工业流程,从而进一步的集约利用水资源,保护葛店科技新城的生态环境。

图4-1人工地下水流湿地示意图

图4-2人工地表水流湿地示意图

5)能源供给和消费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但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2001年底,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煤炭是55%,石油11%,天然气4%,且进口油气的比例逐年上升。本着和谐共生、健康安全、永续发展的宗旨,控制对能源的低效率消耗、浪费和过量的攫取,拓展新技术,鼓励创新,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提倡使用太阳能、风力、水流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