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6, 4(2), 32-4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313715040.html,/journal/ces https://www.doczj.com/doc/313715040.html,/10.12677/ces.2016.42007

文章引用: 高翠香, 肖贵平, 晋林蔚, 时芝平.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J]. 创新教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Railway Front-Line Workers in Talents Cultiva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uixiang Gao, Guiping Xiao, Linwei Jin, Zhiping Shi

School of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Apr. 22nd , 2016; accepted: May. 6th , 2016; published: May. 16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31371504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ailway, demand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railway frontline workers has changed,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transplanting cultivation plans from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which focus on subject integrity, and develop an appli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that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railway industry but also fits for the in-service adult learne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maj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in top-up degree program as an example, concerns the experi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signs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professional task development model, and reflects the curriculum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n railway talent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op-up program under new normal.

Keywords

Curriculum, Railway Personnel Train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ask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 课程体系设计

高翠香,肖贵平,晋林蔚,时芝平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高翠香等收稿日期:2016年4月22日;录用日期:2016年5月6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16日

摘要

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一线从业人员的人才培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有必要改变原有的、沿袭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开发模式,设计出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铁路行业人才需求又适合成人学习者的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本文以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专业为例,借鉴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经验,设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模式的课程体系,体现新常态下铁路行业院校专升本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选择与优化。

关键词

课程体系,铁路人才培养,学历继续教育,典型工作任务

1.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的,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组课程所构成的学科专业整体,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高等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1] [2]。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现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已有的研究和北京交通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实践中发现,当前铁路行业学历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过度重视学科知识体系、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实际偏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优势。

2、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衡。

课程体系中必修课比例偏大,选修课比例偏小,存在失衡情况,难以体现成人学生及行业机构对课程选择的灵活性。

3、高校与行业缺乏有效衔接。

由于缺乏政府相关政策与措施的支持加之行业办学机构认识的偏差,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基本由高校制定,与行业机构及教学对象缺乏有效沟通、衔接。现有的铁道工程类、机车车辆类等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职业性。

4、未体现铁路发展的地域不均衡。

铁路高速发展存在地域不均衡的情况,不同地域采用完全相同的课程内容显然难以满足各铁路局的需求,但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未有针对性的设计,缺少主动性和灵活性。

5、缺少针对行业学历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由于学历继续教育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不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然而,通过对学历继续教育相关文献及实践的调研,国内及国际上学历继续教育领域中专门针对行业办学方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的相关研究很少。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行业高校,在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既需要紧随铁路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时、准确地把握铁路类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为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铁路一线职工的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调整铁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增强专业课程与行业发展的契合度,将最新的知识构建到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之中。

高翠香等

2. 课程体系模式及开发方法

2.1. 课程体系模式

传统高等教育领域典型的课程体系有前苏联模式和欧美模式。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曾深受前苏联高教体系的影响,并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修订与改进。苏联模式的课程体系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强调“专业化”[3],为将学生培养成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偏细化,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强,符合学科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胜任本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但是,存在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知识面较窄、适应性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的缺点。欧美模式主要表现为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若干个完整的课程模块构成,每一个模块又由若干门课程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自由选修型、分布必修型和核心课程型,通常被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或者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三类[4] [5]。欧美模式的课程体系其中一个典型实例是哈佛大学以“核心课程”为主的由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三个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另一个典型实例是斯坦福大学由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实践课程等五个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够通过设计和订制不同的课程模块来组织构建不同功能和取向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但也存在容易因设计不当而变成多种课程的“大杂烩”、最终失去专业课程体系的功能、价值和特色的风险。

职业教育领域的典型的课程体系有三段式课程体系和学习领域模式[6] [7]。三段式来源于战后日本大学“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被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三段,课程目标按“应知”、“应会”进行确定归类,课程内容按照每段课程进行科学选择和归并。学习领域模式源自德国对模块化课程体系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改进,它将企业中具体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学习单元,对其分析、划分后,形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领域,将课程内容分为10至20个学习领域,各学习领域之间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直接联系,课程实施时采取跨学习领域的组合方式。学习领域模式以职业中的典型工作情境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教育贴近工作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

2.2. 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如前所述,我国缺少适用于行业学历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甚至国际领域中相应的研究也近乎为空白,为从其他领域寻找一些有供借鉴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我们梳理了传统高等教育领域及职业教育领域(如图1所示)。

在传统高等教育领域,绝大多数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都是基于泰勒(R. W. Tyler)的目标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在课程开发理论中具有开创性的地位,他在其中提出了任何课程开发理论都必须面对的四个问题[8]: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课程内容的组织)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课程的评价)

其后很多研究者都是在改进或批判目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开发模式的。目标模式的改进有如惠勒(Wheeler)的圆环模式,以及戴尔蒙德(R. M. Diamond)的顶层设计模式[9]等;批判或颠覆目标模式的有如斯滕豪斯(L. Stenhouse)的过程模式、斯基尔贝克(Skilbeck)的情境分析模式等。这些批判和改进大多不是针对目标模式本身,而是针对其后的理论基础和课程思想,他们通常大多适用于以学科知识为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开放大学及普通高校的学历继续教育大多借鉴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10],如基于岗位能

高翠香等

Figure 1. Method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图1. 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力的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开发方法,应用于加拿大的CB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方法,应用于德国的双元制及学习领域模式等。

由于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在职成人学习者为培养对象的学历继续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因此不能照搬传统院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在充分考虑学历继续教育特点及规律的前提下,我们比较了DACUM开发方法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方法后发现,DACUM方法过于强调劳动分工、流水线生产,忽视人类劳动的整体特性和经验成分[11],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以专业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为基础、适用于工作过程明确的职业,与铁路行业一线职工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我们选择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方法,按照脱胎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模式对铁路类专业学历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设计。

3. 课程体系设计(以具体专业为例)

3.1. 设计原则

学历继续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需要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结合本国行业的实际情况,注重工作实践对成人学习者知识能力的需求[11]。因此北京交通大学针对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以下原则:

1、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满足铁路一线职工对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

2、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体现不同铁路企业在作业环境、技术条件、运输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3、高校与铁路企业合作建设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充分了解行业一线对职工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前沿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尤其是不同铁路企业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资源,以使设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贴合不同铁路企业的需求,具有鲜明特色。

4、课程体系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观和设计思想,向成人学习者提供满足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发展素质、学习素质和创新素质等课程。

高翠香等

3.2. 设计流程

以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专业为例,该专业培养目标为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理论及铁道电气化专业知识,能够从事铁路供变电、接触网领域的系统运行、安装调试、设备检修维护、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我们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理念为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其次,分析各岗位的职业发展阶段;再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实践专家(Expert Worker)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最后,构建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形成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3.3. 体系构建

3.3.1. 职业分析

职业分析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专业相关的社会需求,明确设计的方向。

我们主要采用访谈法进行职业分析,确定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专业主要面向的铁路一线职工的岗位或岗位群。

首先我们按照不同类型和工作背景遴选了两组专家组成员,一组由来自铁路局和铁路职业学院的实践专家组成,要求实践专家是有能力完成职业分析涉及到的相关工作任务的人,并能够在实践专家研讨会(EXWOWO)中参与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活动。另一组由来自铁路企业和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的学科专家组成,他们在专业领域具备国际高度,能够选定需要进行职业分析的铁路特色专业,能够选取和设计铁路行业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和新规章的前沿知识。

接下来,我们对来自两所铁路职业学院和三家铁路局企业、由其培训部门、有经验的铁路一线从业人员、双师型电气专业教师等11人组成的实践专家队伍进行了访谈,实践专家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以避免研讨会中出现权威效应。实践专家组的构成如图3所示。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在我国铁路行业实践中的岗位设置主要分为六大系统,分别是:运输系统、

Figure 2. Flow chart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图2. 课程设计开发流程图

高翠香等

Figure 3. Composition of expert worker workshop

图3. 实践专家组人员构成情况

机务系统、工务系统、电务系统、车辆系统和供电系统,职业(工种)多达90余种。由于本研究并不考虑全部岗位类型,而是关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铁路一线实践领域中需要继续教育的关键岗位。参考国家铁路职业标准和培训规范[12]-[14],实践专家们将这些一线实践中最需要的关键性岗位归为了电力线路工和接触网工两个工种,符合铁路行业对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对象的认定,如表1所示。

3.3.2. 职业发展阶段分析

职业发展阶段的调研分析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专家,以及由一线职工成长为管理者的实践专家,对于职业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深刻的体验,对于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有直接的感受,对于铁路行业的职业发展划分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足够的理解。通过对实践专家的访谈,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脉络,以及铁路行业成人在职学生的学历继续教育需求层次与职业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同时,我们对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调研结果也为此提供了佐证(如表3所示)。

3.3.3.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适用于工作过程明确的职业,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步骤,我们以访谈提纲作为工具,通过专家访谈及专业研讨会的形式,对专升本学历继续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专业相应的岗位和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确定铁路行业一线职工的职业发展阶段,了解相关岗位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对各职业发展阶段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逐步细化铁路行业人才的需求。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职业发展阶段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如表4所示。

3.3.

4. 构成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我们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系统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理论知识系统化和实践应用差异化为两条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实践专家组对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依据设备、工具使用的不同进行归纳,整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专业岗位职业发展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了行动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由学科专家组、铁路行业的实践专家组共同调研讨论、分析归纳而形成(如表5所示),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按照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铁路发展现状和规律,我们将铁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素质与公共基础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特色学习领域,如图4所示。

素质与公共学习领域主要包括素质选修模块、思想道德模块、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习方法、分析方法和能力。专业学习领域和特色学习领域

高翠香 等

Table 1. Jobs of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practitioners 表1. 铁路电气类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

专升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

供电调度员,牵引供电变电维修工,牵引供电远动维修工 接触网工 电缆工,电力变电试修工,电力调度员,电力线路工,

电力远动试修工,配电值班员

电力线路工

Table 2. Career development phases of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practitioners 表2. 铁路电气类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阶段

电力线路工 新入职

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

技师

Table 3. Basic information of top-up degree program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表3. 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基本情况

工作年限

职业发展阶段 ≤1年 1~5年 6~10年 ≥10年 新职人员 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 技师 高级技师 人数比例(%)

0%

12.6%

18.6%

68.8%

0%

11.8%

52.9%

23.5%

11.8%

0%

(调查时间:2015年5月;调查对象:北京交通大学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2级秋毕业生)

Table 4. Professional tasks of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practitioners 表4. 铁路电气类从业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

通用典型工作任务

A2.申请、撰写作业计划、调度命令等

接触

网工

接触网工 B1.高铁接触网测量、巡视、检修、故障抢修

B2.接触网设备的检测、监测、检查、维修、施工配

合及故障、事故处理 B3.高铁接触网故障分析和事故预防

B4.制定接触网设备抢修方案组织抢修

B5.接触网技术攻

B6.接触网大型施工

B7.编制施工、检

修工艺 B8.组织各部工程

施工

B9.施工验收

牵引变电值班员 B10.牵引变电设备运行值班、日常维护、巡视检查、施工配合 B11.牵引变电设备的缺陷和故障处理

牵引供电变电试修工 B12.牵引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巡视检查、试验维修、施工配合 B13.牵引变电设备的缺陷和故障处理分析 牵引供电远动试修工 B14.牵引变电远动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巡视检查、试验维修、施工配合 B15.牵引变电远动设备的缺陷和故障处理分析 电缆试修工

B16.牵引供电电力电缆的运行维护、巡视检查、试验维修 B17.牵引供电电力电缆缺陷和故障处理分析 供电调度员

B18.监视牵引供电设备运行情况 B19.牵引供电故障处理 B20.牵引供电生产指挥

B21.牵引供电事故分析

电力线路工

电力线路工

C1.电力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巡视、检修、施工配合及设备缺陷、故障处理 C2.电力设备设施故障分析、预防

C3.组织故障抢修

C4.电力设备、高

压电气设备技术攻关

C5.指挥事故处理

C6.编制电力事故

应急预案

C7.改进施工检修

工艺

C8.施工验收、试

验指导 配电值班员

C9.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巡视检查、维修、施工配合 C10.变、配电设备缺陷和故障处理、预防 电缆工 C11.电缆头制作 C12.电力电缆的试验、故障抢修 C13.电力电缆故障分析、预防

电力远动 试修工 C14.电力远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 C15.电力远动设备故障分析、预防

电力变电 试修工 C16.变、配电所继电保护设备的更换、检修、调试、维护保养 C17.巡视、运行、维护、操作和调整高压设备及高压设备等的电气试验 C18.高压电气设备故障抢修

C19.高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故障分

析、预防

电力调度员

C20.监视电力供电设备运行情况 C21.电力供电故障处理 C22.电力生产指挥

C23.电力供电故障和事故分析

高翠香等Table 5. Professional tasks convert into learning sphere

表5.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

工种典型工作任务主要行动领域学习领域

接触网工

B1、B2、B3、B4、B5、B6 接触网设备的检测、运行、维护、施工

接触网原理与技术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工程力学

B7、B8、B9、B10、B11、

B12、B13、B16、B17

牵引变电设备和牵引供电电力电缆的巡视检查、

施工安装、试验维修、运行维护

电力系统分析

牵引供电系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

牵引供电系统

高压电气设备

B14、B15、B18、B19、B20、B21

牵引供电设备、牵引变电远动设备的检测、

运行、维护、施工

电力远动技术

牵引供电系统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

电力线路工C1、C2、C3、C4、C11、C12、

C13、C16、C17、C18、C19

电力设备设施和变、配电所继电保护设备

以及电力电缆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高压电气设备C7、C8、C9、C10

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巡视检查、维修、

施工配合及缺陷和故障处理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C5、C6、C14、C15、

C20、C21、

C22、C23

电力供电设备、电力远动设备的检测、

运行、维护、事故处理

电力远动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

Figure 4. Curriculum design of railway-related majors

图4. 铁路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是以岗位职业分析为前提、以典型工作任务载体,形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转化而成的。由于素质与公共学习领域具有共同性,各专业统一设置,因此我们将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主要讨论专业学习领域和特色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1) 专业学习领域

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和专业教学实践模块(如表6所示)。我们确定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即接触网原理与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工程、高压电气设备,其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

高翠香等

Table 6. Specialized learning spher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表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的专业学习领域

类别学分要求课程名称性质学分学期说明

专业基础课4-10

电路必修 2

2-3 理论为主工程力学必修 2

电机学选修 2

电机拖动选修 2

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选修 2

专业核心课16 接触网原理与技术必修 4

2-3

理论+ 实践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必修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必修 4

3-4

高压电气设备必修 4

专业选修课6-9

牵引供电系统选修 3

2-3

理论+ 实践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选修 3

高电压工程选修 3 理论为主

专业教学实践15 毕业设计选修15

5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任选其一毕业论文选修15

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2) 特色学习领域

特色学习领域包括行业特色课模块、专题特色课模块和行业实训课模块(如表7所示),为体现不同地区铁路企业的特色、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选修均设有较大的灵活性,以确保满足不同铁路企业的需求。

4. 小结

北京交通大学学历继续教育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的课程体系设计相比原课程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如表8所示):

1、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跳出原有的全日制本科课程体系窠臼,增加了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高校与铁路企业合作共同承担铁路一线职工的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体现了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2、课程体系的设计研发过程中与铁路行业机构及一线职工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沟通,广泛调研了北京、沈阳、济南、郑州、上海、太原、乌鲁木齐、广州等铁路局,了解了铁路各工种对其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并聘请了铁路行业实践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的全过程,以确保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贴合铁路一线的需求。

3、新增了特色课模块。由于中国铁路高速发展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如西部高铁线路远少于东部,部分铁路企业以承担货运为主、部分以承担客运为主等,不同铁路企业相同岗位的一线职工实际操作的设备和系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铁路行业的特殊国情,我们在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置了特色课模块,囊括并体现了不同铁路企业的特色,教学内容和课程均有较大的灵活性,以确保满足不同铁路企业的需求。

高翠香等Table 7.Featured learning spher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表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的特色学习领域

类别学分要求课程名称性质学分学期说明

行业特色课6-14

牵引变电所及其自动化必修 2

2-3

理论+ 实践电气化铁道远程监控技术必修 2

电力电缆巡视与故障检测选修 1

接触网导线、零部件及标准选修 1

接触网缺陷检测与分析选修 2

3-4

接触网巡视组织选修 1

电气化铁道远程监控技术选修 2

配电所设备维护及故障处理选修 2

专题特色课2-6

高速铁路专题讲座必修 2

2-3

理论+ 实践检测技术专题讲座选修 1

变电所在线监测技术专题讲座选修 1

3-4

牵引供电事故案例分析专题讲座选修 1

行业实训课2-6 接触网检修作业方式与工作票制度选修 1

2-4 获得相关能力证书可认证为通过课程接触网参数静态检测选修 1

接触网动态检测选修 1

电力电缆巡视与故障检测分析选修 1

铁路电网过电压及其防护选修 1

箱式变压器选修 1

Table 8.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curriculum

表8.新旧课程体系对照

新课程体系原有课程体系类型修读方式学分百分比类型课程名称学分百分比

素质与公共基础领域

选修课(综合素质课程)

必修课(含公共基础课程、

国家统考课程等)

15~24 约30% 基础课

选修课(远程教育基础) 1 1.4%

必修课(含公共基础课程、

国家统考课程)

15 21.4%

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理论为主、理论+ 实践) 45~53 约50%

专业课必修课(理论为主) 54 77.1% 特色学习领域限选课(实践为主) 10~25 约20%

4、课程体系的设计更加注重平衡性。新体系增加了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了综合素质课程子模块,增加了实践比例,增加了专业前沿讲座。课程体系由较单一的理论知识的培养,向综合能力、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转变,为行业机构、成人学习者的自主选课增加了灵活性;注重开放性、人文性课程,培养了成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加强了对铁路前沿知识的普及。

根据课程体系的设计步骤,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后需要按照实施、评价、修订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和体系优化,依据课程实施的信息反馈,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阶梯式螺旋修订和上升,实施和运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数字资源由高校和铁路企业共同开发。

高翠香等

2、师资队伍由高校和铁路企业共同组建和培训。

3、教学模式由高校和铁路企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4、实践教学的过程以企业为主导,教学的管理以高校为主体。

在面向铁路一线职工的人才培养上,我们努力提升铁路企业对参与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视,以及校企密切配合的程度,发挥高校和铁路企业的优势,体现双方的定位、特色及服务面向,通过对实施过程的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完善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保证实践教学比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并完善课程体系的功能,发挥其在铁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弼成.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新民.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7): 27-30.

[3]林建.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5): 2-9.

[4]Marjorie Garber. General Educ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313715040.html,/fs/docs/icb.topic733185.files//Garber.pdf

[5]Harvard University. Program in General Educ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313715040.html,/book/program-general-education

[6]赵志群.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6): 1-8.

[7]石朋朋.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8]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9]巩建闽, 萧蓓蕾, 董文娜. 框架模型: 课程体系编制研究与实践的路径与方法[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1): 84-88.

[10]邓泽民, 张扬群. 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 第2版.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11]冯晓英, 刘悦, 解晶晶, 陈鹏宇.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6): 85-91.

[12]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 电力线路工[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

[13]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 接触网工(修订版) [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14]国家职业标准. 接触网工[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两结合、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两结合、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者:许乃霞出自: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2日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阐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提出培养途径,构建有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对解决实施“二结合、二融合”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二结合、二融合”培养模式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问题提出参考意见。指导高职院校更好的开展“二结合、二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两结合;两融合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己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各异,职业教育经过的不同锤炼,也呈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体现在工学结合上不尽相同。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学交替”与学徒制,美国合作教育,“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综上所述,由于各国的教育史、职业教育史各不相同,其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业各具特色。但他们处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共同之处。都是把技能人才的

培养与企业结合起来,在生产实践中打造真正的技能人才,推进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明显的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近年来,职业教育界加快了探索“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步伐,其中较为认可的一种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许多地方的学校,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工作,半工半读创新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及做法。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在摸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育教学改革道路,但是对与“两结合、两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明确提出。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适应于国情和校情的“二结合、二融合”(即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及时。 1、“二结合、二融合”培养模式下专业设置改革 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进行专业设置,以种植类专业为例,最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供了政策保障。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早,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现代农业推进速度快。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已由传统的生产功能逐步转向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并重,对都市生态农林、绿色有机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外向型经济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基于铁路员工特质的铁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调查

资源建设 基于铁路员工特质的铁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调查 肖耀南,贺静波,李忠华,罗伟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摘要:铁路类高职院校要培养特质大学生,首先要对铁路类企业一线岗位员工进行调查并提炼出其特质的基本要求,其次要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特质要求范畴内的素质现状,通过二者比对后的差距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探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法。分析了铁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具有的特质,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铁路类员工特质的差距,并提出了铁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培养方向。 关键词: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特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12-0081-03 1研究背景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铁路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十一五是我国铁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时速300KM以上动车组的开行,铁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已基本实现。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数量上已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的内涵式建设发展转变。目前,我国所有铁路高职院校都从铁道行业举办移交给了地方政府管理,铁路行业企业培养特质学生产生了新问题,铁路行业企业跨越式发展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新的除知识、技能之外的特质要求。 所谓特质,是指人或事物所特有的性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特殊群体,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高的综合素质等特点。但是大学生当前所具备的素质与铁路类员工的特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当前的特质成为本研究的立足点。本研究已经对铁路行业企业600名员工进行了实证调查,并归纳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应该具备公民素质、科学思维、人文素养等6大类特质,具备民族意识、爱岗敬业、公共道德等18个特质要素。本次调研在铁路类高职院校中抽取了1650名学生,围绕6大类特质的18个要素进行,统计归纳出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特质范畴内的当前素质。通过学生 当前素质与铁路类员工特质和特质要素的比对,明确了二者的差距。 笔者立足于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建设项目,即《高铁背景下铁路高职院校特质学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10T48)。随着立项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对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进行研究已为当务之急。从现有资料来看,大多数学生素质的研究只局限于某个方面,或者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为了让学生素质的提升进入实战阶段,具有可操作性,课题组对6所铁路类高职院校进行了学生当前素质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当前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进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特质学生的培养方法,为铁路行业量身定做高素质大学生。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笔者以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为总体,选取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株洲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6家有代表性的铁路高职院校学生1650名作为调查样本。他们具有院校地域的特点,涵盖我国东西南北中,他们具有铁道行业岗位群的特点,包含了铁路机、车、工、电、辆等5大类专业。 收稿日期:2012-11-16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建设立项项目(10T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肖耀南(1967-),男,湖南衡阳人,硕士,教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及电气自动化教学与研究;贺静波(1980-),男,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李忠华(1974-),男,湖南永州人,硕士,副研究员,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罗伟(1979-),男,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动车组专业及电气自动化教学与研究。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如何建立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各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为此,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提出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型队伍等建议,旨在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建立提供借鉴。 标签: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313715040.html,ki.1672-3198.2017.03.048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许多大学开始定位应用大学独立学院,但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科学有效的国内大学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照搬母体大学,教学中教师以讲课为主,教学生很多理论知识,这也使得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部分独立学院又对于“应用型”人才概念理解存在偏误,将应用型人才片面的理解为技术型人才,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技能,忽理论”,误把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谋取社会利益的人才,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将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理论、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个人、集体、企业创造效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难等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因此,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应用在高校人才培养,探索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國有一定的参考。 1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1 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科技大学(FH)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德国联邦会议分别于1976年和1985年通过了《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应用科技大学(FH)在高等教育中的合法地位,在法律上享受大学应有的各项权利。FH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提倡“应用技术大学希望将自己的毕业生培养更加接近顾客”。因此,FH主要培养的是一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FH为了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所有学生必须有超过6个月前公司实习经验才能入学,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有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2-4学期为基础的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和基础理论。在基础课程结束时,会有一个期中考试,只有通过期中考试,学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阶段的学习。专业学习阶段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此外有2学期被专门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组织、安排等均由企业来负责。第一学期实习安排在第三或第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技能和能力,并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第二学期实习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要求学生

15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6.4.11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运营服务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 1.专业代码:520206 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生 3.修业年限: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铁道交通运输企业或相关行业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从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铁道交通运输企业或相关行业一线岗位,从事客运组织、动车乘务、高铁乘务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主要就业岗位:铁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乘务员、乘服员、客运员、安检员、票务员、餐服员等工作岗位 相关岗位: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岗位 发展岗位:铁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岗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①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具有从事铁道交通运营服务和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精神; ②熟练掌握高等数学Ⅱ、英语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①掌握铁道概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心理、铁路运输服务礼仪、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客运组织、客运乘务业务、铁路运输市场营销、铁路运输企业管理、铁路运输法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②熟悉应用统计、会计基础的基本知识。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①掌握基本礼仪知识与语言运用知识; ②掌握基本写作知识与经济法律常识; 核心知识: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礼仪、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客运乘务业务、铁路客运组织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 ①具有旅客运输服务及组织协调的能力; ②具有正确执行和运用规章解决旅客运输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组织防护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英语会话能力。 (2)职业关键能力 ①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②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学习能力和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 ③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客运信息处理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核心能力:客运服务能力、安全组织防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①具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 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2)文化素质 ①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自觉创造美的生活的能力; ②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获取信息的能力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③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④知法懂法,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3)业务素质 ①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具有从事本专业各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②具有诚实、自律、进取、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与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④勇于创新、敢于创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4)身体心理素质

中本贯通培养工作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 工作方案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中本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申报材料 目录 一、招生录取 (1) 二、学籍学费 (1) 三、考核发证 (1) 四、培养流程 (1) 五、贯通优势 (2) (一)集团优势 (2) (二)专业优势 (2) (三)师资优势 (3) (四)校企合作优势 (4) (五)课程优势 (5) (六)实训优势 (5) 六、保障条件 (5) (一)组织保障 (5) (二)制度保障 (7) (三)教育保障 (8) (四)经费保障 (9)

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工作方案 一、招生录取 招生专业:风景园林专业 招生人数:40人 招生要求:报考学生必须符合2018年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报名条件,且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男女兼招。 录取办法: 1.考生须经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分在普通高中最低录取资格线以上,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中职阶段学成后,须参加转段考试,转段考试由文化课考试和技能水平测试组成,其中文化课成绩占50%,技能水平测试成绩占50%。文化课考试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评卷,技能水平测试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单独实施,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3.学习年限:7年。 二、学籍学费 学籍管理分两段实施。前三年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学费按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标准执行,帮困助学纳入上海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帮困助学体系。后四年按高等学校本科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学费按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收费标准执行,学生资助与高等学校学生同等待遇。 三、考核发证 学生在学期间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完成中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颁发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毕业证书(中职)。完成中本贯通专业全部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获得规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颁发条例的,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未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未获得规定学分、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按照相关学籍管理规定颁发结业或肄业证书。 四、培养流程 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流程如图1所示。 1

关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办发〔2014〕19号)与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文件精神,推进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各系(部)认真实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衔接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目标 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校(园)、校企联合培养为手段,根据不同专业和校 -1-

企(园)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调整阶段培养的方式和目标来促进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管理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办出特色,提高水平,构建具有专业特色、具备时代特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优势。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内实验实训和企业(行业)顶岗实习是关键环节。要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重视学生校内实训的针对性和效果;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行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2-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15篇(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15篇 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 究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提高高职教育新开专业的办学水平,要加大新专业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提高,加强校企合作。新办专业一定要注意专业发展的问题,要对其侧重保护,促进其发展,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使学校内部各学科专业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合力营造学校特色,共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关键词铁路专业毕业铁路论文铁路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摘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着力点。铁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投资大、周期长、仿真效果差,是高职院校普遍面对的问题。文章以高职院校铁路专业为基础,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新模式。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企共同运营

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难点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办学经费紧张,缺乏足够的资金建设实训基地,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有限的资金,既结合校企实际情况,节约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提高双方合作稳定性,又考虑专业群、岗位群的兼容性,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建设好铁路专业实训基地,已成为高职院校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本高,功能不全,没有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功能 许多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建有实习实训基地,也仅是有一台机车、两个车辆、几百米铁路线而已,不能保证铁路专业所有工种实习实训,并且不能相互联动,体现不出铁路各工种之间相互配合,是一个大联动机的特点。铁路运输生产活动是指综合运用线路、车站、机车、客车、货车、通信信号等各种运输技术设备,统筹协调各个专业部门和各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 摘要:应用型大学是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本文在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从应用型本科的定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计的视角,进行了国际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战略、变革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国际比较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政府重点发展一流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指导下,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与改革步伐较快,措施较多,对处于中间地位的非重点普通本科院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近几年,这些“中间型高校”提出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概念和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号,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成效似乎不大,应用性本科教育究竟怎么搞,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也许我们需要在理念和实践上有所突破,没有突破将很难有真正的发展。我认为我们首先应对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要性有一个更高的认识,并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心:只要我们抓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极好机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入手,进行一些有突破意义的尝试,就一定能闯出一条新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突破性发展,必将会给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带来一个新的面貌。谁尽早抓住这个机遇,谁就有早发展的机会。虽然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和失败,所做的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但是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在认识方面,我认为要做到几个“跳出”:一是要跳出本校的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首先要建立一种新的理念,如果只是停留在自己学校的经验层面,可能还会继续在原地徘徊;二是要跳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体,从整个高等教育的体系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三是要跳出整个教育的系统,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四是要跳出中国本土,借鉴国外同类高等学校的经验。 一、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内涵 实际上应用性本科教育在国外很早就有,只不过没有这么称呼。在发达国家,应用性本科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专家认为,如果不是单从规模发展的角度,而是从规模和文化两个不同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一般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正是随着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转移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是自然科学课程进入大学,接着是工程技术课程进入大学,然后是职业性课程进入大学。课程的变化是高等

铁道车辆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进程表 2014 级铁道车辆专业 专业代码: 520204 一、教学进程表二、周数分配表 学年 教学周理论 及 分散 实践 集 中 实 践 考 试 劳 动 军 训 机 动 毕 业 教 育 假 期 合 计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K S ∷×★J ※= 一★214 QS J ∷==== 6 14 GS HS× J ∷==== 6 2 1 2 2 0 12 5二15 JG J ∷==== 6 13 ZS CS × J ∷====6 2 1 0 2 0 12 5三11 YS DS QJ ×J∷==== 6 DG BL DJ J ※ 1 1 0 2 1 6 4三、教学进度表合计 5 3 2 6 1 30 1 课 程类型序 号 课 程 代 码 课程名称 考核学期序 学 分 学时数理论教学(含分散性实践教学)周学时考 试 考 查 课 时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合 计 讲 授 习 题 课 合 计 实 验 实 训 现 场 教 学 课 程 设 计 1学期 14周 2学期 14周 3学期 15周 4学期 13周 5学期 11周 6学期 周 公共必修课1 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2 3 56 56 56 2 2 2 00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 3 56 56 56 2 2 3 0009 体育 3 1.2. 4 6 112 112 112 2 2 2 2 4 0007 公共英语 1 2 6 84 84 74 4 2 5 0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4 5 6 30 30 26 26 4 6 0006 大学语文 2 1 6 84 84 84 4 2 7 0005 高等数学 1 2 8 112 112 112 4 4 8 001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5 3 44 40 40 4 4 4 专业必修课 9 05001 机械制图与机械 CAD 1 4 84 64 64 20 20 6 10 05005电工电子技术 2 5 84 72 72 12 12 2周 6 11 05003 工程材料与材料力 学 2 5 84 72 72 12 12 3周 6 12 05007机械基础 3 4 5 86 76 76 10 10 4 2 13 05009液压与气动 3 4 60 52 52 8 8 4 14 05008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4 3 52 44 44 8 8 3周 4 05004铁道概论 3 60 60 60 52 4 15 05012车辆构造 3 6 90 60 60 30 30 6 16 05013车辆制动装置 4 3 6 112 92 92 20 2周20 4 4 17 05015客车电气装置 4 5 78 68 68 10 2周10 6 18 05017车辆运用与管理 5 4 66 60 60 6 2周 6 6 19 05014车辆检修与工艺 4 5 78 46 46 32 2周32 6 20 05016 车辆制冷与空调技 术 5 5 6 6 66 66 6 专业限选课模 块 一 05018车辆检测技术 5 3 44 44 44 4 05019车辆新技术 5 1 22 22 22 2 05020铁路企业管理 5 3 44 44 44 4 模 块 二 05021动车组概论 1 22 2 05022动车组安全与规章 3 44 4 05023动车组检修与设备 3 44 4 合计学分及学时数113 1714 1404 1394 310 50 16周260 专业实践课1 钳工实习QS 2 2 2 焊工实习HS 1 1 电工电子实训GS 2 2 3 机加工实习JG 3 3 4 车辆专业实习ZS 2 2 5 车辆制动实习ZS 2 2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中职学校毕业生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附件高职铁道车辆专业适用

电气自动化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本贯通人 才培养方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电气自动化专业(3+2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4年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任务的通知》(鲁教高字〔2014〕13号)文件精神,山东职业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开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为提高“3+2”人才培养质量,双方学校成立了联合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贯通培养的要求,统筹规划,联合制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3+2”分段联合培养论证方案。本方案遵循“能力进阶、任务驱动、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两平台两模块的项目导向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2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本专业招收2016届夏季高考考生。全日制五年(高职三年,本科两年),前三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两年接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铁路、城轨供电一线需要,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理论知识和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施工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等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等领域,从事铁路、城轨供电系统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电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备电力系统供配电的基本理论及工艺规范的相关知识; (4)具备供用电系统运行维护、调度管理、电气工程及高电压技术的相关知识; (5)具备电力电气设备的原理、构造及功能的相关知识; (6)具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变配电系统自动诊断技术的相关知识; (7)具备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及相关设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

深入探索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质内涵所在

深入探索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质内涵所在 发表时间:2018-11-06T15:32:45.58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作者:赵辛辛[导读] 探讨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质内涵,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为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找到方向。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2 摘要:文章以铁路类高职院校为例,通过对铁路工作所需的职业精神分析,探讨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质内涵,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为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找到方向。 关键词:铁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 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我国高职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高职教育在培养劳动者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职业精神方面有待提高。 一、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多集中在职业精神的培养及模式探索上,针对高职学生普遍需要具备的职业精神研究较多,而对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的研究更是少见。对此,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及深入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质内涵。 二、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一种精神与操守,是从事某种职业应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包括敬业、勤业、创业和立业四个方面,它们是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尊崇、热爱、责任、创新与担当。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不同,其参加工作后应具备的职业精神也是不同的。因此,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根据其专业特征加强对其职业精神的培养。学校应把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放在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此加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快速融入、健康发展。 三、铁路类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内涵 1.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是指铁路职工要热爱铁路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的正常秩序,爱护铁路的一切设施,维护铁路的安全稳定。尽职尽责是指要求铁路职工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忠实地履行岗位职责,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 2.尊客爱货、热情周到。铁路职工要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时时注意旅客、货主的意志和愿望,事事为旅客、货主着想,用优质的服务、娴熟完美的技能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尊客爱货、热情周到是铁路行业服务性的客观要求,是铁路职业活动的内在需求。 3.遵章守纪,保证安全。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运行离不开运输生产各部门,各环节要密切合作、有序可控。这就需要铁路职工在从事各自的职业活动中始终按照明文规定的各种行为规则,一丝不苟地完成生产作业。遵章守纪即尊重客观规律,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实行标准化作业,保证行车安全、人身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 4.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为了实现铁路的安全生产,实现共同的目标,铁路企业各部门、各工种、各环节、各职工之间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团结互助。铁路职工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配合其他部门、岗位人员工作,为其他部门、岗位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铁路运输生产涉及部门多,工种杂,但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工作分工不分家。顾全大局要求铁路职工要做到整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全局的眼光干好本职工作,做好协助工作。 5.艰苦奋斗,勇于奉献。铁路运输具有点多线长、流动分散、全天候作业的工作特点。我国地域辽阔,铁路分布跨度大,线路长,有相当数量的铁路职工要常年累月地在环境艰苦的地区工作。铁路全天候的工作性质导致大部分铁路职工要白班、夜班轮换工作,给身体、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张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考》.职业教育。 [2]王跃庆《铁路职业道德》.中国铁道出版社。 [3]姬颖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硕士毕业论文。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其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独树一帜。针对不同的人才及需求,德国设立了以培养科研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以实际运用技术的应用科技大学等;在教育体制上坚持严进宽出;同时教学模式又是自由灵活的。因此,直至今日,德国高校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仍是极具代表性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德国高校教育体制教学模式 一、当前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别 德国高校教育历史悠久,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4世纪。19世纪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国大学更是以其教学与科研统一及学术自由等特点被奉为欧美各国高等学校发展的楷模。德国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以实施学术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以实施工程技术教育为主的工业大学,以及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主的应用科技大学和少量的职业学院等。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是各不相同的,详见图1。 (一)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的综合性大学主要指传统的多学科大学和工业大学,通常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神学、医学、农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性学科的不同专业或专业组合,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学术型大学。综合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科学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强调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使其毕业生一般都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n,以下简称为FH)是旨在培养德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是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体,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FH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据统计,FH高校占据德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当今社会中几乎全部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教育工作者、2/3的工程师及近半数的企业经济师和信息技术人才都是由FH 培养的。应用科技大学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则得益于它独特的培养模式: (1)按模块设置课程体系。以专业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始终遵循应用性,适用性,行业性原则。它主要根据专业相关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技能为基础设计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由于核心课程内在结构以及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富有弹性。 (2)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德国FH的应用型也同样体现在对教师素质的

电气自动化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3+2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4年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任务的通知》(鲁教高字〔2014〕13号)文件精神,山东职业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开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为提高“3+2”人才培养质量,双方学校成立了联合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贯通培养的要求,统筹规划,联合制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3+2”分段联合培养论证方案。本方案遵循“能力进阶、任务驱动、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两平台两模块的项目导向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2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本专业招收2016届夏季高考考生。全日制五年(高职三年,本科两年),前三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两年接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铁路、城轨供电一线需要,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理论知识和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施工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等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等领域,从事铁路、城轨供电系统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电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备电力系统供配电的基本理论及工艺规范的相关知识; (4)具备供用电系统运行维护、调度管理、电气工程及高电压技术的相关知识; (5)具备电力电气设备的原理、构造及功能的相关知识; (6)具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变配电系统自动诊断技术的相关知识; (7)具备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及相关设备的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1)具有对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维护、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的能力; (2)具备高低压电气产品测试与检修能力; (3)具有电力系统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能力; (4)具备接触网的安装与检修工作能力; (5)具备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能力。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对策研究.doc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对策研究 - 摘要:在实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伟大构想中,中高职贯通作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关键成为关乎我国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中高职贯通为研究基本思路,分析了中高职贯通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着眼整体对当前发展与改革中的中高职贯通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对策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科学有效地衔接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今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与经验,但还没有形成让人满意的目标模式,对于中职与高职的衔接问题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如:文化基础课相互脱节;专业课和实训课重复设置;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适应高职学校的教学要求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现就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实现人才系统化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

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为重点,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加快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贯通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产学合作原则。深化“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中高职院校要携手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有效衔接原则统筹规划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职教集团为依托,由高职院校牵头,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中高职分段贯通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明确中高职各段的教学重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要加大课程的整合与重构,构建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3.职业切合原则在对相关的行业标准、职业岗位、技术领域、任职条件和职业资格标准等进行深入了解、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科学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岗位实际需求,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主要任务 1.推进中高职培养目标相衔接。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设思路和目标 1、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围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教学单元的组织实施,加快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校内道桥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两方面建设内容; 2、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省交通厅的帮助和支持,与校内联办企业共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配套,数量充足的道桥实训中心,使之成为交通部紧缺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成为全国一流的道桥实训中心; 3、为更好的实施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单元紧配合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有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做为保障。计划在原有6家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8家企业和公路建设管理部门作为校企合作单位; 4、加强实训实习条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建设,使实训实习基地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训教学是《公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路教研室在开设《公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并根据课程的需要,

建设了测量仪器室两个, 面积约190平方米,有各种测量仪器200台套组;桥设计室两个,路桥CAD教室两个,计算机150台组,有可同时供100名学生进行路线设计的设计软件相关软件。 二、课程实训实习 1、校内实习 1)学校后山实习基地 学校后山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公路勘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后山实习可使得学与用更好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 2)庙高寺实习基地 本着理论教学“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结构。在“真枪实弹”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人才,在庙高寺建立公路勘测设计野外实习基地(租用土地480亩),可以模拟公路勘测野外测设5—6公里,通过庙高寺实习基地的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常用方法。从而更好的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 2、校外实习 云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 充分发挥校办产业实体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坚持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融入经济建设,在“真枪实弹”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人才。学院下设的云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具有公路工程勘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