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合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结合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结合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结合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主要面向青岛及山东半岛装备制造业,培养熟练机电设备操作与维修、机电产品设计与工艺、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以及机电产品营销和技术服务等提升装备制造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实训环节与职业资格相结合,推动实训教学模式创新;将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结合,促进学生“零适应”就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实施“训证岗”一体化建设;课程实习与技能大赛相融合,实施“学训赛”一体化建设;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合,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合,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相结合,搭建学生顺利就业的通道。通过实施“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专业目标更加明确,课程设置更加清晰,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实训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思路

(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部分用人单位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每年的12月份进行专业发展与下年招生的研讨会,通过调研发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等岗位的社会需求量较大,我们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增”、“删”、“合”等手段,重组与优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色,加强这方向的教学强度,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

(二)制定校企深度融合的“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11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了年度第一次会议,会议起草并通过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及组织机构。会中,校企双方人员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流程图

(三)多方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调研收集和分析机电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确定本专业培养的目标为: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围绕青岛及周边地区经济对机电技术应用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工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等操作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及机电产品营销人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来培养与半岛地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的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智能工人。

二、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专业目标更加明确,课程设置更加清晰,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实训条件进一步完善,凸显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建设主要内容

(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在研究、构建、运行“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切实对接、有效融合现行课程体系中有关职业道德修养、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岗位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等资源。从岗位需求出发,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摆脱学科课程

的思想束缚,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学训赛,训证岗”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完善产、教、训一体化实境训练和虚拟仿真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合作,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由企业参与开发适应企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教学模式的项目教学法校本教材。

(二)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中,突出体现机电技术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新建电气仿真实验室、3D打印技术实验室和名师工作室。积极与企业合作,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出发,以培养岗位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思路,推行“学中练,练中学”教学模式,新建4个校外实训基地,构建融校内外教学实践、企业顶岗实习于一体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环境,促进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快速结合。

(三)校企深度融合,搭建良好平台

通过示范校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青岛周边近30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有“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生产见习、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开设职工培训班等形式。例如,机电专业部每年组织学生在青岛周边对口企业进行近一个月的实践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同时也加强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实现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双回”模式、“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交替进行”的“多轮”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项双向活动,双方会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工作。学校将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习生、毕业生用工回访,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技术、设备等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见习生产。企业定期派遣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对师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校企互动,使师生能收获更多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使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融合。

(四)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机电专业部通过聘、培、下、带四个途径积极开展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以尽快实现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的融合。从行业企业招聘教师16名工程技术专家和能

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在职专业教师中90%以上参加过省级、国家级培训;实行专业教师每人每年至少有2个月的入企挂职锻炼制度,建设期共有74人次下企业锻炼。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引导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尽快胜任教学岗位。

(五)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体制是保障“四结合四融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前提。

1.完善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专业技能,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多个评价主体,依据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实行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四合一的考核机制。二是评价方法多样化。学业评价+课堂纪律评价+证书替代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健全教师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岗位竞争、激励、约束、退出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环境,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聘任、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等挂钩,做到奖优罚劣,优劳优酬;定期评选表彰在师德建设、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技术研究中做出显着成绩的教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