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

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

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

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

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

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

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

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

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

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

看动画片的时间。

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

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

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

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

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

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

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

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

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

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

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

听话”。

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

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

就由此而生了。

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

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转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龄,都要经历逆返心理时期,大人说怎样,他偏不怎样,这就是不听话.遇到这样的孩子,要耐心说服,说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将事情搁下来,做点别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过一会儿,再去引导说服孩子,也许效果就好多了。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比如说,孩子心里不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说不出来,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

和父母对着干。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将内心委屈释放出来。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

体不舒服,心里难受,但大人没有发现,还按照常规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特别的“犟”。

总之,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这样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终

究犟不过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要么就是

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给宝宝制定一定的规则

要明确你的规定,但要保证孩子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清楚地告诉他:“我们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气了,要告诉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来。”或者“别忘了,在停车场一定要

拉着妈妈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从这些规则时有问题每个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办法。比如,如果他

因为感觉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么就让他帮忙给妹妹喂饭或洗澡,然后为他安排一

个可以和你单独在一起的特别时段。如果他因为怕黑而从床上溜下来,那就在他的床头柜

上放一把手电筒好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 技巧 1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们打架,恐怕会存在两个阵营:“要管”派和“不管”派。不管哪一派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其实都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也不愿总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受人欺负,那么,孩子打架,到底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我认为,孩子打架,大人要管,但要管得有技巧! 在分享如何管的技巧之前,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即去管之前,父母一定要放轻松,尽量避免“吃亏与否”的输赢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们打架,未必是坏事。甚至还可以说,从未打过架的孩子,他们的社会化功能,反倒可能不如那些打过架的孩子。所以,父母先调整好状态,以平常心去看孩子们的打架问题,下面这些技巧应用起来,才可能真正奏效。

2 错误的管教方式,必须杜绝 不问清原因,只是简单制止孩子打架。 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的孩子,以显得自己的公平或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 吓唬或训斥打骂对方的孩子。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尤其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就吓唬对方的孩子:“下次如果你再和我们的明明打架,我就……”或者甚至训斥和动手打别人的孩子,以替自己的孩子出气。

与对方家长互相吵骂,大打出手,成为“冤家”。 3 对于孩子打架,既要重视,又要淡化 在大人的意识中,或多或少是害怕孩子们发生矛盾,甚至打架的。大人们多把打人的孩子认定为“坏孩子”。自己的孩子若是“坏孩子”,那父母自然成为了“坏父母”。这是很多父母无法忍受的。 但是有心理学家指出: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更有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教育学博士高野清纯认为: 打架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因为彼此被打,双方都痛。由自己的痛就会想到对方一定也很痛,从而产生同理心,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暴力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 依教育学家们的分析,打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不会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是因为缺少社交技巧,不打架就不知道怎么与同伴相处;也有一些孩子是想利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孩子仅仅是模仿,模仿大人,模仿电视等。

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

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怎么打? 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绝对不打孩子,而世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要不要打孩子,这不仅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寻找有力论据来加以证明的问题。就请大家一起来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剖析。 不打派主张:打孩子会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 1、影响亲子感情 ·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 2、养成暴力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一个常被父母打骂的小孩,容易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学得暴力和攻击的手段。 3、伤害自尊心 孩子虽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对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个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挨打时,他会觉得很没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6、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打,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孩子犯错后,如果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却没有惩罚他,他心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会使孩子觉得一报还一报,挨完打便两清了,心理也平衡了,于是失去内疚感。这种情形,在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身上经常发生。因此,对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犯错后,激发他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主打派主张:“打”也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手段,尽管打孩子看起来很不人道,但也许它本身无所谓好坏。一种看似野蛮的方式,完全可能是出自善良的意图,也可以实现很多高尚的目的。 1、让孩子迅速学会远离危险物,避免肉体的伤害。 当孩子没有学会避免伤害,不能理解大人所讲的话,对某些做不得的事情没有记性,父母又没有时间每时每刻陪在他身边的时候,就可以打孩子。这种惩戒方式,可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他被烧伤、烫伤以及受到其他肉体的伤害。 2、避免放纵孩子做坏事。 孩子做坏事时,是为了得到一种冒险、刺激的精神体验。如果这时不打他,那么他做坏事时带来的这种体验就会成为唯一的体验。一旦这种“愉快体验”成为做坏事后的唯一体验,或者因为父母的批评不够,以至于这种愉快的体验盖过了痛苦的体验,孩子就会把做坏事当成内心十分向往的事情,脑海中对于“不能干坏事”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于是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也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更不会痛改前非。 3、克服孩子自我中心的倾向,纠正任性。 现在,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及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真的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一旦孩子做错了事情,大人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怪罪他人或环境;

2020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

2020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适度原则、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及时原则、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等,具体材料详见: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在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 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 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 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 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 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 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 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 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 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 看动画片的时间。 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 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 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 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 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 四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打孩子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四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打孩子 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父母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幺或许可以采取打的方式来教育。 ?打:杜绝孩子再犯同样错误1.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2.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3.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4.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特别提醒:孩子不能乱打,虽然主张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在打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

该不该打孩子 家长“揍”孩子的技巧_家庭教育

该不该打孩子家长“揍”孩子的技巧_家庭 教育 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该不该打孩子家长“揍”孩子的技巧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

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在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儿子成天逃学,整天沉溺于网吧,还会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殴。同事气得没有办法,隔三差五就会痛打一顿。可是不仅不起作用,还使孩子变本加厉,据同事气愤地说,孩子不仅在挨打时一动不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还会恶狠狠地看着他。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也不得而知,

最好不打孩子 六种情况尤其不能打

最好不打孩子六种情况尤其不能打 教育孩子并没有公认的一定之规,这要看家庭传承的文化与习惯,当下的社会风气,父母自身的修养,孩子的个性与家庭亲密度等等。从统计学来看,在父母文化不高、经济状况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说理,手就自动来帮忙。 打孩子行为侧面反映父母修养高低 教育孩子并没有公认的一定之规,这要看家庭传承的文化与习惯,当下的社会风气,父母自身的修养,孩子的个性与家庭亲密度等等。从统计学来看,在父母文化不高、经济状况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说理,手就自动来帮忙。父母文化高、经济状况好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少一些,被管束和教育的程度却要高得多。他们父母的智商一般都比较高,能想出很多有效的办法来制服淘气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打其实提示一种关系的亲密性,中国历来有“打是爱”之说。 亲情融洽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反而随意一些,有时也会有敲敲打打或批评得过火,孩子不会计较,也明白父母的用心。亲情不融洽的家庭,敲打孩子或批评过火可能

引发逆反,得不偿失。严重时,甚至产生家庭内的敌意,父母与子女形同陌路。能不能打孩子,要看你和孩子关系铁不铁,常识中“亲妈打得,后娘打不得”就是这个道理。 打孩子从小挫伤孩子自尊 在我的临床咨询中,的确有不少的成人把一生的不快、不幸福归结于父母的粗暴态度,使他从小就没有尊严与自信心,这样的事要两说。许多人成年后不愿意接受现实,以为如果小时候父母不如何如何,自己现在就会怎样。其实,这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持这种想法的人,甘愿扮演一个社会的弱者,沉浸在对过去事物的抱怨中,以“我无能为力”来放弃他该有的努力。 家庭暴力摧残宝宝未来 另一种情况就是家庭暴力,父母有性格的问题,或酗酒,或婚姻危机,或社会失意,拿孩子当出气筒。这种打一般比较凶,有皮肤的损伤,严重时可能还会有躯体器官的损伤。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身心都会遗留很大的创伤,使孩子的灵魂扭曲,成年后两极分化,要不怯弱胆小,要不就胡作非为。西方社会非常重视父母对孩子的虐待行为,其中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体罚、忽视),精神虐待(骂、指责、冷漠)。专门有个儿童权益保障委员会来督促父母行使好监护权,如有证实的虐待行为,可能会取消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资格。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 6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育儿小贴士: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宝宝宝典)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宝宝宝典)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育儿小贴士: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闹,面对孩子帮倒忙,父母往往是最头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怎么办?您不妨采用以下办法来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冷处理。当孩子无理吵闹时,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给孩子以积极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条件反射。?自然后果法。对于喜欢乱碰东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体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碰一碰煮热的食物,让他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危害。?用生气的表情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对。

这家长打孩子好狠! 专家建议体罚要讲究度

这家长打孩子好狠!专家建议体罚要讲究度 “前几天,楼上的一户人家打儿子好狠,我们在楼下都听到了。小孩一边哭一边说‘知错了’,不过他老爸还是推他到阳台‘思过’,不让进客厅。不过听说那小孩在幼儿园时就会无缘无故打其他小孩,属于多手多脚那类,还看到他在小区里打拳打脚踢打自己的奶奶。唉,这小孩哭得很可怜,不过不打又不听话。” 近日,一则《这家长打孩子好狠!!!》的帖子再次引起网友对家庭教育的关注。跟帖网友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有的认为现在的小孩从小娇惯,确实要用“棍打”方式来教育,但有的网友则主张讲道理引导孩子。对此,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副教授张万英认为,打不打孩子,主要看家庭观念和孩子的性格特点,不能“一刀切”。 支持:小孩被娇惯不打不成材 记者联系上网友“简单点”,据其称,帖子里提到的小孩今年7岁,被打这么狠已不是第一次了,三天两头就被他爸爸打,每次都哭得很大声,老叫着“我错了,我错了”,“估计每次都是知错不改,而且特别皮,所以他爸爸才这么狠心。” “简单点”听邻居说,这小孩的父母已经离异,孩子跟着父亲生活,平时读书就靠奶奶接送。小孩很皮,在学校常跟同学打架,而且在家里老是打骂奶奶。“我们几乎每天都听到老人家‘呜呜’叫痛的声音,怪可怜的,但就是不舍得打骂孩子。” 网友“魅影骑士”一方面觉得“父亲的做法欠妥当,小孩的性格和行为的形成都是受到家庭影响”,另一方面又认为,“如果这么小的孩子在外面都横行霸道,不好好‘整理’一番难免长大会杀人放火。”所以也能理解父亲的做法。也有网友怀疑这位小孩是领养的,父亲才舍得用这种体罚方式。 其实,民间一直有“不打不成材”之类的说法,而“公务员打父亲”、“父亲不买‘爱疯’就遭受亲生儿子毒打”等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也引发不少网友的探讨:到底教育小孩应不应该“狠心”一点,要不要动用体罚?“子不教,父之过,养而不教,生来做什么?独生又如何?不生又如何?我还不是一样被打大的……”网友“漂移”发帖称,现在中国的家庭,独生小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不舍得打骂,这样容易让孩子失去自立自强的能力,他建议中国的家长学学外国:“想要零用?行,帮做家务,想要有自己的钱,想办法挣。十八岁了,一脚扫出门,让他自力更生。” “我家女儿,天天苦口婆心叫她爱护文具,打骂罚奖十八武艺全用上了,我下手也很重的,打得印子要一周后才消失。边打边说,打完又说,说完让她反省,她依旧是我行我素。我小时候父母打一次就怕了,哪敢犯第二次呀?”字里行间,网友“幽谷蔷薇”也略显无奈。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 打孩子掌握四个原则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打孩子掌握四个原则核心提示:为了避免带着情绪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语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他,打几下,这是立规矩的过程。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妈要打你,是规矩要打你,规矩在父母之上。这个过程对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绪,言简意赅,但态度要坚决。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古话曾被许多父母当成教子“座右铭”。而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恐怕是最不被认同、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少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生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针对年轻家长们的困惑,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塔尔沙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王涛表示,美国有句谚语是“把你的棍子闲置不用,就会宠坏你的孩子”,也就是说,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但打孩子可是一门学问。 王涛认为,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将失去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将学会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会失去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将学会谦卑和自信。没有不懂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立规矩的父母。“打”是立规矩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打孩子需要掌握四个原则: 1.打孩子不能带情绪。很多父母打孩子并不是出于立规矩等目的,而是被情绪所左右。他们在打的过程中很解气,但打完又心疼,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感觉是,决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时候更加心疼。有些家长可能会有疑问:假如气都消了,还有必要打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带着规矩去打,即使情绪没有了,但规矩还在。其实,当你很想打孩子的时候,往往是最不能打的时候,因为你有情绪。当你愤怒过后不想打孩子的时候,却是你应该打的时候,因为规矩不能随便改。 2.打孩子前要交流。为了避免带着情绪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语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他,打几下,这是立规矩的过程。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妈要打你,是规矩要打你,规矩在父母之上。这个过程对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绪,言简意赅,但态度要坚决。 3.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专物专用”。有些人在孩子不听话或犯错时,盛怒之下,一把就将孩子拉过来,抡起巴掌、抄起扫把、脱下拖鞋就打,但这种随意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害怕家长,而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足,对认错和改正错误更是没有任何帮助。打孩子的时候需要用特定的“道具”,比如木棍或藤鞭。新加坡人的家里都有一根藤鞭,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会先跟孩子交流,指出其错误。这样“专物专用”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爱他才打他,而是因为他犯了错,父母不得不打他。父母充当的是一个执行者,而“道具”,如木棍等,就是规矩的具体体现。这样才能让孩子害怕规矩,而不是害怕父母。

家长再生气,这6种情况也决不能打孩子,不然容易打出“仇人”来

家长再生气,这6种情况也决不能打孩子,不然容易打出“仇人”来 “最近朋友说她儿子现在越来越调皮了,带他去人家做客,把人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很无奈回家就把儿子一顿打,气才消一点。孩子吓得眼泪汪汪,说再也不敢这样了,朋友也表示打孩子很心疼,然后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孩子真的该打吗?”毕竟孩子才4岁,担心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但是不打,孩子得不到教训,而且当时气不打一处来,感觉肺都要气炸了! 大家都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的确,孩子一有点问题,我们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真的解决了问题的本质吗? 美国一位儿童教育学家说,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只会让罪犯在犯罪的时候更加小心、更加巧妙的掩饰罪行,使不容易被察觉。孩子被惩罚以后,如果没有真正意识到错误,只会以后更加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我们来看看 这六种情况不能打孩子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

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 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

写给打孩子家长的一封信_初一作文

写给打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打孩子的家长们: 你们好! 你们可能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们可能对一句话非常熟悉:棒打出孝子(孝女)。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样对孩子不仅是孩子皮肉上的创伤,也是心灵上不可愈合的伤口,还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还会磨光了孩子的…… 我们班的班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是一个男生,叫王俊,12岁,1.65的高个子,学习好,谈吐好,彬彬有礼。你们也许会说:“这样多好啊!” 可是,王俊有一个外号:“男人婆”。取这个外号一点也不过分,他虽然学习好,可是心理脆弱,也不懂得反抗。一次,我和他吵架,谁都知道我是又名的“刀子嘴”,可是男生被我说哭的少之又少,他可好了,我刚说的一句“开场白”,他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往下掉。我只好住嘴,害罗凯(王俊的好朋友)费尽口舌安慰他。 还有一次,他把我的文具盒弄掉了,一只钢笔摔断了,我怒气冲冲的来到他面前,他看到我的样子,结结巴巴的说:“对对……对不不……不起……”(他本来就有点结巴)唉!我也不想吵了,算他运气好,本小姐今天心情好。我就打道“回府”了。要是别的男生,早就和我吵起来了,说不定还是用上拳脚。

你们看吧!打孩子肯定是有伤害的。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他亲口和我说过,考试95以下就“男女混合双打”了。一次考试,题目比较难,但对我来说小菜一碟。他就有一题卡壳了,扔张纸条过来:杨雅婷,第二小题怎么做?唉!为了不被挨打,他想尽了各种方法。打孩子的家长们,当你们看到好成绩的时候,你们知道成绩是怎么来的吗?也许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会做这种事!”可是,你就怎么这么相信你的孩子呢?为了不被打,孩子们可什么都做得出来。比如:考试时候问同学啦!改分数啦…… 打孩子的家长们,醒醒吧!你们打孩子,也许会让孩子得好成绩,可是,孩子却失去了比成绩更珍贵的东西…… 2009年7月1日

家长要知道 孩子的屁股是万万不能打的!

家长要知道孩子的屁股是万万不能打的! 在中国,有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有“不听话打屁股”的观念。我从小也是这样,我是被爸爸妈妈口中“信不信我打你”这句经典名言“吓大的”!但是,比起挨打的孩子,我更同情“屁股”,我们默默地发现,“屁股”的存在有时候就是为了挨打一样。 “孩子屁股软,不会流血,打孩子屁股的话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是的,这是很大一部分爸爸妈妈的共同心态。 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个样子的,打屁股所造成的伤害,同样是非常严重的!别以为孩子的屁股都是耐打的,有可能在挨打以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屁股只是发红发紫,不过这只是表面的,打屁股能够伤害孩子的内部器官,内在的伤害是爸爸妈妈用肉眼看不到的。 影响孩子的大脑 不要觉得我是在吓唬你们,屁股和脑袋也是有着非常强的联系的。千万不能把屁股当做是一坨“死肉”,觉得没有关系。

其实,我们的屁股上有非常多的坐骨神经,当爸爸妈妈用力拍打宝宝的屁股时,对于宝宝脆弱的神经末梢是会有很大的伤害的。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让孩子的大脑也得到了刺激。 引发肾脏问题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则新闻,有爸爸妈妈打孩子屁股然后造成了孩子肾衰竭。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孩子的肾,位置较低,爸爸妈妈要是一下子非常生气的话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打一气,有可能不注意就会打到孩子的肾脏。 还有一个原因是打屁股会让臀部遭受过大的压力,造成血管更容易破裂,要是皮下出现淤血时,那么肾脏的负担就会变得很大。 伤害睾丸 对于男孩子来说,打屁股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由于睾丸离男宝宝的屁股很近,所以有很大的概率会让爸爸妈妈在打孩子的时候就伤到了孩子的睾丸。

爸爸妈妈要明白,睾丸对于一个男性是非常关键的。不但影响了孩子长大后的性能力,还会影响到生育。还有就是如果睾丸受伤了,对男孩子自尊心的树立会带来非常厉害的心理创伤。 除了生理上的伤害,心理上的危害同样也非常严重 第一,要是爸爸妈妈打孩子的话肯定会损害了亲子间的感情,要是孩子对爸爸妈妈开始变得不信任的话,日后想重新建立起来那么就是非常麻烦的了。 同时,打骂还会给孩子心理埋下暴力的种子,孩子会觉得动手打人能非常轻松的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的类型是比较胆小的话,打骂会让孩子变得非常自卑!所以希望各位爸爸妈妈知道,孩子性格的塑造很多都是要靠后天形成的,和爸爸妈妈后天的影响是非常有联系的。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没能树立一个健全性格的话,那么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这一缺陷也是很难克服和改变的。

家长打骂孩子对吗

家长打骂孩子对吗 文章目录*一、家长打骂孩子对吗1. 家长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有恐惧感2. 孩子感到孤独3. 造成孩子人格畸形*二、孩子不听话怎么办1. 遇事不乱,爱能融化一切2. 孩子不听话要耐心纠正*三、如何教育孩子1. 不要采用打骂的方式2. 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家长打骂孩子对吗 1、家长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有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 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2、孩子感到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难以接近。

3、造成孩子人格畸形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上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格。然而,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使孩子走向这种希望的反面。从心理学角度讲, 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 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 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 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遇事不乱,爱能融化一切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不听话,立刻抓过来,面壁,打屁股,或者罚站等处罚。其实都是不对的做法。 发现问题后,家长需要冷静下来,三思后行。孩子自己也许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行为。我们需要好好的融化他们,包 容他们,给他们伟大的爱。 找个合适的时机比如郊游时,周末游戏时,进行套话。 2、孩子不听话要耐心纠正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 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_小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_小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几乎被奉为教育孩子的金规玉律。很多家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看了好多关于小孩子教育方面的书,说小孩子应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打,但有时孩子不听话不打真的管不住,这让家长犯了难。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打孩子的冲动呢?清源心理和您一起探讨。 如果可以,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行为让我很生气!”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可以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孩子一定要把瓶子里的牛奶倒过来倒过去,一旦牛奶撒了,那就告诉孩子,牛奶没有的喝了,也不要再为孩子准备另一杯牛奶。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家长可以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

家长不要体罚孩子

家长不要体罚孩子 为爱付出,因爱伟大,大家好,我是仁仁家教育主讲老师,宋亚利老师。我很高兴和大家相聚本群,和大家一起探讨《家长不要体罚孩子》 各位家长,我们都知道,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精力和体力是缺一不可的。家长都知道,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是,随着孩子的年龄慢慢增长,家长越来越没有耐性,对孩子没有耐心,有的家长甚至开始使用暴力,尽管大量的证据表明,体罚孩子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子更加具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而且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和发育困难。提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很多家长滥用了,滥用体罚危害孩子心里健康,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我们专家指出,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需要,1是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而不是父母的责怪和打骂,2是父母的接受,并被他人接受,3是要得到别人的赞赏,4是要在家里有地位。滥用体罚会破坏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如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 滥用体罚还会破坏父母和孩子的亲密感情,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并且,滥用体罚会丧失惩戒的效果,因为孩子被体罚惯了,习以为常了,就没有了惧怕。 我特别指出的是,滥用体罚还会导致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认为弱者要服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家长切记不要滥用体罚孩子,避免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出现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

不打不骂的十大教育孩子的方法

不打不骂的十大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识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写给打孩子家长的一封信_小学作文

写给打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写给打孩子家长的一封信,感谢您的阅读! 打孩子的家长们: 你们好! 我是云南省临沧市南屏小学五(4)班的一名学生,我叫杨雅婷,11岁。 你们可能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们可能对一句话非常熟悉:棒打出孝子(孝女)。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样对孩子不仅是孩子皮肉上的创伤,也是心灵上不可愈合的伤口,还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还会磨光了孩子的…… 我们班的班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是一个男生,叫王俊,12岁,1。65的高个子,学习好,谈吐好,彬彬有礼。你们也许会说:“这样多好啊!” 可是,王俊有一个外号:“男人婆”。取这个外号一点也不过分,他虽然学习好,可是心理脆弱,也不懂得反抗。一次,我和他吵架,谁都知道我是又名的“刀子嘴”,可是男生被我说哭的少之又少,他可好了,我刚说的一句“开场白”,他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往下掉。我只好住嘴,害罗凯(王俊的好朋友)费尽口舌安慰他。 还有一次,他把我的文具盒弄掉了,一只钢笔摔断了,我怒气冲冲的来到他面前,他看到我的样子,结结巴巴的说:“对对……对不不……不起……”(他本来就有点结巴)唉!我也不想吵了,算他运气好,本小姐今天心情好。我就打道“回府”了。要是别的男生,早就和我吵起来了,说不定还是用上拳脚。 你们看吧!打孩子肯定是有伤害的。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他亲口和我说过,考试95以下就“男女混合双打”了。一次考试,题目比较难,但对我来说小菜一碟。他就有一题卡壳了,扔张纸条过来:杨雅婷,第二小题怎么做?唉!为了不被挨打,他想尽了各种方法。打孩子的家长们,当你们看到好成绩的时候,你们知道成绩是怎么来的吗?也许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会做这种事!”可是,你就怎么这么相信你的孩子呢?为了不被打,孩子们可什么都做得出来。比如:考试时候问同学啦!改分数啦…… 打孩子的家长们,醒醒吧!你们打孩子,也许会让孩子得好成绩,可是,孩子却失去了比成绩更珍贵的东西…… 希望你们不要打孩子了。 一个不希望家长打孩子的小学生:杨雅婷 2009年7月1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