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转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转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转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转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转变教与学方式)研究的初步实践

去年十月我亲自参加了福田教育局在福田外国语学校的一个培训,第一次接触到了“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后来,学校部分语文老师相继参加了几次培训,其中听了陆恕等专家的专题报告,观摩了几位老师的研讨展示课。学校决定参加由区教研室发起的这一教学课题研究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我认为这一课题非常有实践价值。

课改近十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很多东西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比如课程内容依旧以“本”(统一教材)为本,一学期老师就只教学30多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约占50%)。尽管有些老师要求学生有课外阅读,但是学生受制于课外作业、各种考试和校外培训,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阅读,学生的实际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已经很不适应学生发展实际了。根据调查,90%的学生都喜欢广泛阅读,都不满足于课本上仅有的文章。教师不敢突破“教材”的主要原因是考试内容依旧比较传统,而提高考试成绩的办法之一就是集中大量时间专注“磨书本”。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教师基本上还是按照自己或参考书既定的三维目标和传统的教学步骤设计教案,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因此,一篇精读课文往往要2-3个课时才能教完。再比如,教学方式上依旧教师主宰课堂多,真正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少。

概括起来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少慢差费”。“少”就是课本阅读教学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慢”是教学中细讲慢析,进度太慢;“差”就是教学效果差,学生并不满意;“费”就是费时费力,浪费了老师和学生大量的课内外时间和精力,课业负担并未减轻。毋容置疑,这样教学是提高不了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

实施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要根据课本单元主题(或者自己设计的主题)扩展阅读课文,解决阅读量少的问题;要减少每一课时中教学目标要求,集中教学某一主题,解决进度慢的问题;要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自主高效愉悦课堂,解决学生不满意的问题;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控制合理的学习负担,解决费时费力的问题,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这不亚于是语文学科课程的整体改革。

学校的改革实验首先从四年级组开始,老师们在学习了主题阅读教学的有关理论架构和实际操作要求以后,第一次集体备课确定从“1+1”以文带文的阅读

教学课型试起。“1+1”课型就是要在一个课时里完成1篇精读课文带1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过去教学这样两篇文章需要3个课时,现在要1个课时完成,这对师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我们讨论的问题很多,主要有:如何设计课堂结构或流程?如何确立阅读教学的主题?如何确定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师生探究等方式)?

1、如何设计“1+1”课型的课堂结构或流程?按照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要求,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三个环节:(1)读一读(15分钟);(2)说一说(10分钟),(3)背一背(5分钟);略读课文一般也分为三个环节:(1)读一读,(2)说一说,(3)背一背,一共约占10分钟。在讨论中我们认为每一个环节及其时间分配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灵活设计。

2、如何确定阅读教学的主题?按照课题要求一般是现行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即为教学的主题,这些主题大部分是按照文章的思想内容来确定的,比较清晰,容易把握。但是老师们认为也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本单元主题来确定自己教学的主题。要根据选文的特点,选择最具学习价值的主题,可以是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表达方式方面的主题。所以,大家认为这里的“主题”有“学习的主要问题”之意思,与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教学重点”的概念相似。要确定合适的学习主题,教师自己需要先全面解读教材,根据精读课文的主题,从“同质”或者“相似”、“相关”的角度选择要学习的略读课文。

3、如何确定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和内容是按照教学的“三维目标”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目标来考虑的,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如对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都要学习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与习惯、情感等人文素养,等等。转变后的课堂要腾出大量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必须对原来“全面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割舍,主要是要抓住选择的“主题”进行教学。但是这并等于不要过去的知识结构系统的“全面性”了,只是需要教师将各种重要的知识结构以“主题”的形式系统地分解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去。这对教师来说无疑增加了对教材理解把握和处理的难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将教学目标与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

4、如何选择合适的教与学方式?对于这一教学技术问题老师们都感到比较茫然。比如在教学精读课文第一个“读一读”的环节里,按照课题要求老师基本不讲,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是采用个人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真的什么都不讲吗?不讲后去干什么?那么学生在没有原有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能学会课文的主要问题吗?六年级刘姗姗主任则提出老师至少应该给学生讲讲必要的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有的老师认为阅读学习方法也可作为一个个“主题”来教学,不必每节课都讲。第二个“说一说”的环节里,主要是展示交流的过程,

也是师生互相学习、深化学习的过程,学生如何说?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需不需要对解决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讲解呢?此时老师究竟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最后多数老师还是担心学生学不懂、说不好,认为老师还是要讲的,特别是对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必要。

此外,老师们还讨论了预习的设计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不影响学生字词句、听说读等语文全面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可以将“主题”之外的某些字词句、课文听读等作为课外预习作业,但是前提是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实际上是基本保留过去的做法。也可以将某些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放在专门的“基训课型”里来解决。

谢璞老师选好了第一节试验课的课文《中彩那天》(小语第八册第二单元第1篇精读课文)和主题阅读教学补充教材第八册里的《朱晖不负友托》(略读课文),开始了备课。经过几次讨论修改,谢老师拿出了如下教案。

教学主题:理解文中表达的“做人要诚信”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拮、寐”等6个生字,会写“维、属”等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据”;能正确读写“精湛、闷闷不乐、梦寐以求、迷惑不解、维持、属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道德难题”的含义,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精读《中彩那天》

课前预习: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故事大意。

读一读(12分钟)

1、认读字词,幻灯片出示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语。(全班齐认读,教师再抽1个小组合作认读)

2、细读课文,思考:中彩那天,父亲究竟面对了怎样的“道德难题”?他是如何思考和处理这一难题的?

3、划出重点语句,请把你的理解和体会批注在句子的旁边。(教师下组随机指导)

(二)说一说(15分钟)

1、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随机参与并指导学生小组讨论)

(1)父亲究竟面对了怎样的“道德难题”?他是如何思考和处理这一难题的?

(2)说说你认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小组展示交流:请两个小组来展示讨论的成果。(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中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上述问题)

相机板书难题:归还?占有?

诚实+有信用=财富

说说你对这位父亲想要说的话。

教师播放一则有关诚信的视频,分享“诚信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的道理。

(三)背一背(3分钟)

背诵:“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二、略读《朱晖不负友托》

导入:诚信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人格魅力,一种崇高的品质。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

(一)读一读(3分钟)

速读短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想一想:朱辉与儿子交谈的最后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二)说一说(3分钟)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朱晖能不负友托吗?(教师主持并参与讨论)(三)讲一讲(4分钟)

1、请两名同学交流读书感悟,教师总结“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齐读“日积月累”里的一句名言。

语文主题教学设计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没有严格按照“三维目标”要求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取舍,突出了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重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字词句读”等基础训练目标和学习方法培养目标。二是教学板块与流程比较简单了,基本上就是“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教学中师生都容易操作。三是在预习和“读一读”与“说一说”等几个环节里,突出了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方式。四是教师是课堂的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学习者。教学中教师要主持学习程序、指引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组织讨论过程、启发学生理解、指导学生训练、评价总结学习情况,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去。

当然,看上去比较简单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操作起来可能会有很多的困难,因为课堂实际发生的情形比预设的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在教与学方式上,一种新的设计教师往往难以把握的。从上述教学设计来看,预设的可能还不够充分,

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学生究竟会怎样,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可能生成的情况。

只能先试试再说。另外,教学设计中对学生个人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方面的要求以及评价方式还写得不具体,实验初期应该尽量考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训练要求。

第一堂试验课在小谢老师的课堂里终于上完了,像诞生了一个新生儿。我没有亲自去听这堂课,但是听课的同事对课堂总体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和测评,下面是测评卷: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学习测评卷

(说明:测评卷前面的调查问卷题仅作老师备课参考,不计算为你的成绩)

班级:姓名:记分:

问卷题

1、你希望老师主要用什么方式教大家学习课文?()

同学们自学、思考、讨论、交流多点,老师讲少点

老师讲多点,讲明白点,提问少点,同学们都认真听讲就好

同学们自己学一半,老师教一半

过去一篇课文要两到三节课学完,现在一节课就要学习1篇精读课文(不带※的)和1篇略读课文,你喜欢这样学习语文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我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好文章

不喜欢,因为学得太快,很多知识我学不会

我还弄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学习

你评价一下今天这节课的效果怎样?()

很好

一般

很差

二、课文学习测试题(《中彩那天》+《朱晖不负友托》)

1、给形近字组词语(30分)

拮()捎

()驰()

借()稍

()驶()

2、将词语补充完整(20分)

梦()以求迷()不解()赠礼品()()不乐

3、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是(10分)()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个人诚实守信用,等于拥有了比再多的钱财更重要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只要诚实守信,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容易得到更多的钱财。

一个人诚实守信,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4、阅读两篇课文后对下列说法或判断你认为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

的打ⅹ)(40分)

A、《中彩那天》中父亲遇到的一个道德难题是想占有本是朋友库伯中奖的奔驰汽车。()

B、《中彩那天》中作者认为他家有“理由”拥有那辆奔驰汽车的原

因是,彩票是父亲亲手买的,上面的“K”字记号也是父亲记的,库伯并不知道,况且他家贫穷。

()

C、朱晖本来不想帮助张堪照顾妻儿的,但是怕人家说他不讲诚信。

()

D、张堪之所以把家事托付给朱晖,是因为他看好朱晖是一个重友情、

讲诚信的人。()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在“教与学方式”上,有一半学生选A,喜欢“同学们自学、思考、讨论、交流多点,老师讲少点”,只有少数学生选B“老师讲多点,讲明白点,提问少点,同学们都认真听讲就好”。关于对“语文主题学习”方式的感受,有82% 的学生表示喜欢,少数学生不喜欢。关于学习效果的评价,72%的学生认为很好。说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符合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需要。

□知识卷评卷统计结果显示:全班50人,全部及格,最低分63分,平均86分,整体成绩处于“优秀”线上,但是还不够理想。第1题失分较多的是:“捎和稍”组词。第2题失分多的是“梦寐以求”的“寐”字不会写或者写错占36%;“馈赠礼品”的“馈”字不会写或者写错的占34%。第3题只有一个人错误,说明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掌握得最好。第4题得分情况:A、11人错,占22%;B、26人错,占52%;C、 6人错,占12%。从A、B得分情况看出,较多学生对“道德难题”的理解还不准确不完整。这说明课堂上对“读一读”和“说一说”中的第2个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好。

课后,谢老师在还没有看学生的问卷和测评卷的前提下进行了教学反思。下面是谢老师的教学反思,我在文章的某些段落后面添加了一些点评:

本节主题阅读教学课属于“以文带文”课型,通过对《中彩那天》及《朱晖不负友托》这两篇文章的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后我跟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孩子们都说非常喜欢“主题阅读”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孩子们和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有几点成功之处:一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习2篇文章,阅读教学内容让孩子们感到特别的充实、丰富;二是老师少了步步追问,孩子们多了自由思考的时空;三是大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沟通不同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四是知识点基本上都是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和表达出来的,这样一个过程给孩子们极大的成就与满足感,激化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这样的课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当然,这样的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我们需要很好地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充分预设,引导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述几点感受归纳

得比较好。)

这节课有太多需要我反思的地方。

对《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是否有理由占有那辆奔驰汽车”这个问题备课时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导致教学中学生一边倒地从“道德”角度认为父亲必须将汽车归还给库伯,没有理由占有奔驰汽车。事实上,我还应该结合课文让孩子们从“人性”的角度体会父亲占有汽车的理由:“我”家生活比较拮据,父亲梦寐以求地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加上彩票又是父亲亲手买的,上面的“K”字记号也是父亲记的,库伯并不知道。对此,“我”这样想了,父亲心里肯定也这样想过,但是最后父亲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将汽车归还给朋友,父亲为人“诚实守信用”的品质才会如此让人感动。

(“父亲是否有理由占有那辆奔驰汽车”,这正是本课教学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实际上老师在“读一读”环节的学习目标中提出了这个问题:“父亲遇到了一个什么道德难题?他是如何思考和处理这个难题的?”这是一个思维性很强的问题,教师确实应该引导学生依据文本从“有理由”和“没理由”这两个角度思考讨论,从而体会父亲在面对“人性”的善与恶、“道德”的是与非时的思考、判断与选择。正因为老师没有充分理解这点,从而导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这与课后测试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相吻合。)

文道结合的拓展没有落实。培养道德意识最终是为了指导行为,我应该在最后略读课文的讲述中抽出一部分时间与孩子们交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恰恰体现了我们做人“诚实、守信”的准则。比如:答应别人的事情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承诺过的事情没有兑现……留出时间让孩子们将课文中的道理渗透进生活,进行深刻体悟,更好地指导日常行为。

(这不属于文本解读的问题,是属于教学设计问题;这样考虑有点像上品德课了,语文课不必单独刻意拓展强调道德的导行,它的人文教育功能体现在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的感悟与理解之中,是潜移默化的。)

第三,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哪些内容应该教,如何教,我还需要学习和探索。比如,在朗读教学方面,对于学生的语音、语调、停顿、断句的指导不够,所以学生存在朗读拖沓、没有节奏、情感单一等问题。从刘姗姗主任等同事的评课中我认识到,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的主题教学方式,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是必要且重要的教学内容。又如,在课堂上虽然我设计了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还比较肤浅,在与同事的研讨后明白了老师应该教学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且不断训练学生。

此外,老师在教学环节组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评价、语言表达方法等方面比较随意,不够精炼、成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现状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不少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将一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剧,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质掩盖了语文教学学理上的贫乏。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现有形态与应有形态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剪刀差。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变味的阅读教学依然顽固地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表现在: “例子”并未当例子用,“听说读写”顾此失彼,人文就是爱国,活动就是探究;此外,还有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问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积累、感悟和分析、训练的关系问题,教师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对语文教育目标认识的不适应,教学方法上的不适应,教学评价上的不适应,“单元教学”并未单元化,“目标教学”目标分散,整合就是叠加等问题,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让教师和学生背上本不应该背负的罪恶,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推进,语文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上位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普适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教学规律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上世纪的语文教学尚有许多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课程改革后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要解决老问题,又要探索新问题,就难免出现一些暂时的混乱现象。 三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显特征,使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得意忘形式的一般性阅读行为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未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加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外在的视觉画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 四是教学空间的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 导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以下XX为大家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1 一、方案的提出 《语文课程规范》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同学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同学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同学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课题组教师通过自学、听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较高的课改热情和主动意识,都能积极参与语文课改活动,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去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近年来的语文课改中,我们对新课程的运用浮于外表。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同学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不得法。特别是阅读教学中限于保守的做法,没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往往使“教”与“学”的行为单一而死板。 大家认为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结合运用现

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入进行课改,不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方案的理论依据 所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即有效的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有效的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示。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示来获得的。在我国保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同学学的行为表示,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需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同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理论依据有: 1、《国家课程规范》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一起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和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语文课程应培育同学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同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 发表时间:2011-05-23T10:17:16.98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洪杰[导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李洪杰(大名县黄金堤乡王乍村小学河北大名 056900) 1.和谐教育 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沟通无碍、轻松活泼的和谐的互动交流场景。和谐课堂下既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 2.追求和谐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①和谐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和谐的阅读教学课堂中,一改以往教师的“喧宾夺主”,教师承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自己掌控,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拥有了主人翁意识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才会敢说、敢做,爱说、爱做,学习起来才会更带劲,更有效。②和谐使每一位学生尽显个性风采。和谐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对于课堂中的新知识,甚至是课堂中的各个因素,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同学间、师生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彼此交流作为个体独有的见解,展示了自我,发展了群体。③和谐使每一位学生吸收均衡的“营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深藏作家真情的文本,和谐的阅读教学,除了吃“白米饭”——掌握语言文字之外,更需要让他们在“菜肴”——情理中吸收营论文格式养,达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的统一。④和谐使每一位学生深受美的熏陶。教育家于漪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的确,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其中有着语言美、结构美、情节美、意境美、思想美……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自身要善于发现美,在此基础上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悟美。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使我们的学生启心智,长见识。 3.追求和谐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那么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必须是:①平等对话———互动的课堂。在以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使同学们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往往习惯于运用“讲授法”,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将知识硬塞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会不由分说地替学生安排各种练习,逼着学生去完成。新课改之后,我们追求自由、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知情合——充实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这样的“统一”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可供参考,从而使得一些老师很难把握统一的“度”,很容易顾此失彼,将极富情感的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练习课;更有甚者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科学课。在现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语言优美的散文,精练和韵的诗歌以及蕴意深刻的小说等等。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运用“讲读法”,通过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读”来读出感情,训练语感。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仅要让孩子学好语文知识,更应使我们的孩子悟出“情”,做到有“心”,有“情”,有“爱”。③整体把握——完整的课堂。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完整、和美的阅读课堂,其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一气呵成。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教师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其中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通过自身的努力,尽量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提出自己想解决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老师则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筛选出有价值的、全班学生须掌握的问题,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品读课文,在“读”中品味语言,增强语感,理解文章,感悟情理,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使得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达到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书我合一的境界。④和而不同——个性的课堂。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框定在一个固定牢笼中,学生该说的,能说的只能是标准答案,否则换来的只能是“×”。然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都不一样,在面对同一文本的时候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⑤注重生成——发展的课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在课前认论文格式真深入地钻研透教材,尽可能全面地备好学生,但在明确教学目标,保证课堂的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教师应随时迎候学生的“一鸣惊人”,不光如此,教师还应努力提倡创新求异,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倡导问题解决的多样化策略,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及时地为生成“变换着节奏”。过程中老师、学生的思想与所探究的问题本身不断地磨击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冒出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地加深,使得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更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除了轻松、快乐地学好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情的体验、融合与发展。每位学生都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如何将其内在隐藏的光芒释放出来,这是一门艺术,更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责。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让他们的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到认同。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和谐课堂里,美不胜收的文本中尽情遨游,欣赏语文的美!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的一般模式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的一般模式 1.预习过关课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本单元主题,认准字音,读熟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提炼本单元主题。 ②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要求学生正确认读,用心感受。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在小组内实施完成,教师辅以抽查的形式落实。 ④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⑤交流有关资料。 注意问题: ①预习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利用早读、语文自习以及课余等时间布置学生对课文进 行自主预习,预习的要求是通读课文,画出认会生字词,查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查阅相关资料;第二步是预习过关课,主要对第一步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过关和交流。

②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要求不断提高,低年级以熟读课文为主,中高年级要作批注。 2.字词读写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把本单元生字词及课文里的重点词语读会读好,初步感知意思并试着运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出示本单元重点词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词语分类,如按课文分类,按词性或词语的感情色彩等来分,但不宜分类太多)。初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这一步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初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找到词语在文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 ③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 ④从本课出示的词语中任选几个写一段话。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五分钟)写出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写完后用两三分钟修改完善,然后展示朗读,教师做总结性评价。本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推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同时也是六年小学语文教学时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基本的兴趣、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存在偏差、小学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和运用存在不当等问题。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承担着知识、思想以及情感等多项教学任务,所以绝对不可以采用机械的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进行阅读所需要的最根本的能力就是理解,如果只是在阅读而没有进行理解,那么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片面性和随意性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儿童阶段的阅读对于儿童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童年时代所读的书可以让孩子一生铭记,从而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想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同时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与学生语文的水平高低成正比,并且具有直接的关系。 二、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全体师生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领导,共同努力,使得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但是语文教学的新的发展只是相对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传统的知识管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该问题我们应当深刻反省自己。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有偏差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被称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定的,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质量如何都是检验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标准。适当的教学目标对日常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明确新课程改革对于当前自己所教授的阅读教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并在后面附上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5、能熟练背诵新课标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 三、活动构想: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分解到各 个学期每学期应达到1250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分解到每个学期应达到10万字,也就是相当于两本语文书的字数。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 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不能一两个月都不变一次)、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小学生阅读报》等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龙福顺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正因为如此,我们许多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下足了功夫,进行了不懈地大胆的探索,老师们的研究课,示范课,往往都以阅读教学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有些担忧:一是部分教师们在上课时过于陈式化,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分段,会归纳段意就行了,课堂太注重板刻的训练,把原本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二是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如经常我们会看见画蛇添足的多媒体教学,毫无意义的小组合作,牵强附会的学科整合,教学过程重主体失主导,重表演,轻感悟,重对话轻朗读,阅读课堂虽热闹但缺乏实在。 那么阅读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实现高效?结合我本人的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必须有以下几个新的突破: 1、注重个性体验。 2、突出阅读兴趣。 3、加强阅读积累。 4、重视能力培养。 5、尊重个体差异。 6、鼓励合作交流。 7、重视习惯培养。 8、强调联系生活。 针对《课标》的发展方向,教师要采取大胆地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 1、首先教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

现,许多老师经常根据教学参考解读文本,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最权威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捷径。其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这只是老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更不是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 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教师应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体味”、“品味”、“感悟”留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 3、在阅读过程中应伴随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如果阅读教学让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没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过程,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面对优秀的文章只能是无动于衷,最终我们培养的不是有血有肉,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而是冷漠,没有朝气的新一代,那后果该有多么可怕。因此,阅读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发挥联想与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培养阅读能力 1、加强朗读和诵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朗读和诵读训练。因为朗读和诵读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领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吸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一)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窦桂梅 摘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一、研究的缘起 从教近30年,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再到学校校长,我始终没有离开课堂,紧跟时代脚步,开展研究与实践,发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 新课改前,部分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人文精神培养;新课改后,部分教师以尊重学生的名义放弃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很难让学生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要么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要么上成训练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 (二)教学内容支离破碎,难以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单篇课文篇幅短小,不能给学生足够的语言材料和思维空间;篇与篇之间缺乏联系,学生不能从比较中发现语言规律,学习的内容、获得的体验呈碎片化;教师一课一课地教,甚至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窄化为学习教材本身,无法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 面对语文教学丰富的内容,教师很难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从满堂讲到满堂问,再到满堂论,始终不能跳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教学方式单调。为了应对考试,学生要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训练,学习负担过重。 宏观上说,这些问题事关学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代表了语文教学某些积重难返的核心问题,是课改的“硬骨头”。微观上说,这些问题又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关“语文立人”理念的实现。笔者专注小学语文实践研究近30年,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资源、评价等方面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改革尝试,后逐步发展完善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和实践体系。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以语文立人为导向,探索怎样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完整人格。 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构想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核心概念 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语言学习规律、优秀文化传统等确定的核心语词;是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生发语文教育意义的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是语文教学所传承、创生、发展、传递的核心价值观。主题的表现形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华凤学校陈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 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 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教学效益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朗读是 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实践 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读前有要求,读中重技巧 阅读教学中设计朗读训练,总是有一定的目的。为了促进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读前必 须提出明确的要求,读中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对抒情性、欣赏性和理解性等不同类型的读,应有不同的要求。 抒情性的读重在“情”。就是通过读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如指导学生朗读《凡卡》一文时, 要读出作者对沙俄统治的痛恨和对凡卡同情的感情。这就是读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首先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落。如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凡卡如何挨打受折磨,请 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读前可提出一些帮助理解、体会感情的要求。(1)在文中用“[]”划出描写凡卡受苦的语句来;(2)用“()”划出描写凡卡很可怜,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 的语句。接着让学生自读体会,初次明白凡卡在鞋店里老板摧残折磨他,伙计们捉弄他,吃 不饱、睡不好,过着非人的学徒生活。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然而,理解是认识,朗读是 技能。如何把理解了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知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渗透理解, 提高朗读的表现力,这就是一种朗读技巧。仍以《凡卡》一文中第八自然段为例来谈。如:“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读这些语句时语气要悲伤,语调要低, 语音要轻,语速可慢些。对描写老板摧残折磨凡卡的动词“挨、揪、拖、揍”等要重读。这样 有感情地朗读,就会进一步再现了老板的狠毒和伙计对他的捉弄。又如“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要不,我就要死了!……”读时则要用迫切请求的语气读。语调要高一些,语速稍快,逗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停顿短一些,而且语速由慢变快,声音由强变弱,最后几乎只用气流而不出声。这样就可读出小凡卡 哭泣着向爷爷诉说受苦的情景和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的心情。更能激起学生对凡卡的同情 和对沙俄黑暗统治的痛恨。最后达到了读的要求,同时又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二、欣赏性的读和理解性的读的技巧 1、欣赏性的读重在“赏”。就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通过读欣赏所描绘的优美景物、秀丽风光。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重点指导学生品味、欣赏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 和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特点的语句。如写漓江水特点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如何教学生品味欣赏这段话达到赏的目的。首先,注意三个“啊” 发生音变后的不同读法。前两个“啊”应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发生音变后应读[nga](汉字写作啊)。第三个“啊”发生音变可读作[ya](汉字写作呀)。其次,注意朗读技巧 的指导。读这组排比句时,语调要低,声音要轻,逗号和分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稍长,语速 稍慢。对“静、清、绿”可重音轻读,并适当拖长字音。最后,分析作者在语法上的妙用。文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概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保证学生有书读、有时间读,并获得读书的真正效益,这对于新时期教育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落实有着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激发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基础前提,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展提供有效路径。 小学阅读活动的创设需要小学联合全校全体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创设阅读循环氛围,进而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热情,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提升师生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强化阅读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使师生共同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基于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阅读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前时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必然途径。 一、小学阅读活动创设的必要性 阅读作为教学形式的一种,传统阅读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无法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必须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以活动作为阅读教学开展的主要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阅读自主性,以活动参与的形式,对自身的语文知识进行拓展,加深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并在阅读活动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视野,对于学生文学赏析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阅读活动之中,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自我阅读需求,在阅读活动中,以阅读知识丰满课程教学知识,以课程教学知识,引导阅读活动,进而全面提升其语文学习质量。阅读活动的创设与开展使学校形成积极、稳定的学习氛围。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深度阅读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阅读活动有效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善学生的品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学校形成师生爱阅读的氛围,是阅读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为学校创造安静、安定的学校文化环境。 二、小学阅读活动存在问题及原因

更新理念 追求实效——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理念追求实效——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17T09:48:26.3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7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张娟[导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张娟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73006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教师,要搞好阅读课的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学习,勇于不断创新,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并在不同学年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目标,这受制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受制于他们参与认识了解社会的深入程度。 二、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也必须和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这样,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就必须摒弃与新理念不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1.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设计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综合素养。为此,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标准导向的关系。 2.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犹如“尸体解剖”,人为地将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以应付考试。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确立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就教学方法来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不仅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而且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位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先理清课文的思路,再沿着思路逐步展开教学。这样,既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僵化模式,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材料,然后写教案,教案的主要内容都是事先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显然,这种主体观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是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对话”是讲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其次要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这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最后要抓生成性教学,这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教师,要搞好阅读课的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勇于不断创新,这样我们就一定能真正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浅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中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实践中,我们对写人一类的文章开展“主题教学”的尝试,一般以“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作为教学的基本框架。但这是个开放的框架,我们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亲”;再通过对重点(最好是经典的)文本的敲打、感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主题教学的策略作一些探究。 一、围绕主题,系统设计 一个主题就是“领”,围绕主题的各篇课文是“纲”,提纲才能挈领。或者说,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窗口,是孩子们眼中一个趣味盎然的大世界。通读浙江省编教材《现代小学语文》第十册后,根据学生喜爱机智、温情、时尚等心理特点,我打乱既定单元,按课文内容归纳成几个主题,其中《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船长》归为一组,主题定为“伟大与平凡”。我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大主题下学习,拓展视野、解放思维,真

正在开放中探究,在探究中收获。 1.搜集伟人资料,感受真实形象 这是四篇表现四个特殊人物的鲜明个性与品质的文章,因而彰显聂荣臻、肖邦、爱因斯坦、哈尔威四人的生命色彩,应该是该主题教学的基础,只有感性地认识并深刻地理解这些形象,才能为本单元的教学有效性提供保证。如何在教学中让孩子认识这些离我们很远的人物呢?我们需要先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这些真实的形象,然后处理信息,再进行相应的交流。让学生直观而真实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伟大”。 2.初读单元课文,确立人物形象 这四个人物的特点极为鲜明,学生通过初读文本,就能够基本确立人物特点。我们不妨由学生通过初读尝试确立人物特点,即确立研究的“主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初步感悟,通过合作的方式去探究方本,在师生共同探究归纳的基础上明确人物特点。 3.自主合作探究,亲密接触文本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感悟的能力,他们在确立人物特点后,去语言文字中寻找依据。这一环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小组学习真实有效。这一板块是整个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亲密接触文本,通过读、画、听、讨论、归纳等方法,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丰富自己的认识。

【阅读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教学教材

【阅读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开发及实施计划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案 潍坊市双语学校 2017年7月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阅读对学生的熏,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能够得以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增加学生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有助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潍坊市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和区下发的《小学阅读提升工程基础书目目录表》制定我校阅读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阅读课程开发目标 1. 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2. 丰富阅读素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读写思维,增强文化底蕴。 二、阅读课程容及实施策略 1. 我校《学子阅读书目》已与坊子区《小学阅读提升工程基础书目目录表》相结合,各年级各学期借助阅读课完成班级共读书目的阅读。阅读书目学校大部分已配齐,由各年级各科教研室组织老师到豆豆书屋统一借阅,级部飘流。 2. 结合各年级各学期所学容以及班级学生实际阅读情况,从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进行阅读。 3.阅读引领教师必须做好阅读计划,上好阅读指导课,科学有效地作好阅读安排和学生阅读情况评估,保证阅读效果。 4.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低年级建议设计讲一讲,绘一绘,演一演等活动;中年级设计摘抄优美片段(与读书笔记结合),制作手抄报,讲一讲精彩的故事等活动;高年级可组织写读后感,人物分析,作书评,演讲等活动。 5.每人每学期出一节阅读指导课。具体安排由各年级教研主任协调制定。 三、阅读课程评价式 1.学期末,课程中心将对每个班级进行必读书目阅读情况考查,学生测试成绩纳入教师教学成绩绩效。 2.在单元检测、飞检、期中检测中,将针对规定的必读书目,进行命题考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