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导游考试考点提要)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

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阶级阶段的含义作了明确的概括。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就具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

4、判断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最主要的是看谁在掌握国家政权。

5、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是判断国家性质的重要标志。

6、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处于执政地位,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的标志。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初级阶段的根本特点就是不发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我国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任务的解决,都取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一切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尤其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6、改革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

7、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是对外关系上的改革。

8、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党十四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3、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5、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4)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5)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10、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11、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4、在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15、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础。

16、要素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17、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是所有资源的一般代表,资源的配置首先表现为资本金的配置。

18、劳动力是最能动、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19、抓紧培育和规范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土地、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基础,是建立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重点。

20、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理顺分配关系,建立完善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21、宏观调控是国家的经济职能,其主要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是宏观调控的核心。

23、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的是经济和法律手段。

24、要搞好宏观调控,必须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1世纪,我们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有:

(1)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21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若干重大问题: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3)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4)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5)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5、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6、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7、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8、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0、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1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12、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13、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14、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15、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5、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

6、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7、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0、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006年10月11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4、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5、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理论延伸,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

9、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的新“三步走”战略是一致的。

10、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6项原则和2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11、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13、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4、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