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不断进行着的化学变化称为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部分。

2.糖: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3脂质:是指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4.器官水平调节:多细胞生物出现了内分泌细胞之后,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对物质代谢调控成为器官水平代谢地重要方式。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或改变其中某些酶的催化活性或含量,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5.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过程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6.限速酶: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活性大小可以调节代谢过程的化学反应速度,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7.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情况。

8.细胞水平调节: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都具有的一种原始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是通过细胞内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使某些酶的活性或数量改变,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0.乳酸循环: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扩散入血液后形成血乳酸,血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肝,通过糖异生作用可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再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乳酸循环。(或称Cori 氏循环)。

11.胆固醇逆向转运:是指HDL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进行代谢的过程。

12.整体水平调节: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可直接影响组织中的代谢,或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改变激素分泌的速度,从而间接地对整体的代谢进行综合调节。

13.物质代谢:人体可通过分解代谢将自身贮存的或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又可通过合成代谢将小分子物质合成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以及所需的其他分子。这两种代谢途径所进行的物质转化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14.脂质:脂肪,类脂(同3)

15.氨基酸代谢库:氨基酸代谢库是一个虚拟化的概念,在体内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解剖位置或是解剖器官与之相对应。人们在研究蛋白质的过程中发现,蛋白质无论分解或合成时都经过一个变成氨基酸的阶段。

16.半时反应:是指运动中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增加至运动前数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而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半时反应

17.无机盐:除用于组成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分子的碳、氢、氧和氮元素以外,其余的元素构成无机盐。

18.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情况。

19.肽:是指α-氨基酸的氨基与另外一个α-氨基酸的翔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20.停训:是指当运动员遇到疾病、受伤、旅行等因素影响时,训练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训练的现象。停训会导致训练引起的解剖、生理和运动成绩的适应性改变部分或全部丧失,这也是训练学中可逆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21.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22.血糖:以游离态存在于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

23.外源性蛋白质:是指可以通过食物途径获得的蛋白质。

大题

1.酶对运动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动训练可以引起体内的物质产生适应性变化。细胞内的酶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酶催化能力的提高和酶含量的增加。

(1)酶催化能力的适应:有效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对酶的调控能力增强,酶更容易被激活。这种适应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维持时间较短。训练引起的适应可因停训而消退。

(2)酶含量的适应:运动训练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使酶含量适应性增多。长期运动训练造成的酶含量的适应性变化,维持时间较长,消退较慢。

2.简述耐力训练导致脂肪分解代谢适应的机制。

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水平,提高运动员的耐力运动能力,其机制有:

(1)运动训练可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使脂肪组织中脂肪酶活性升高,有利于脂肪动员。

(2)耐力训练能引起骨骼及局部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使毛细血管内皮表面积增大,氧气供氧充足,有利于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3)耐力训练使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增多,线粒体中的各种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使机体释放能量。

(4)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心输出量,促进运动时血液循环。

3.简述运动时的无氧代谢调节。

包括骨骼肌磷酸源代谢的调节(CP利用的调节。肌激酶反应的调节);

骨骼肌糖酵解的调节(磷酸化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调节。)。

4.评定运动负荷生化指标选择原则是什么?

评定运动负荷生化指标的选择原则有:

①标具有代表性,如用代谢产物、功能性物质或代谢调节物作为评定指标;

②指标具有可测性与易测性。

③生化评定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5.论述运动的降糖机制。

6.运动训练可使机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在运动刺激下,葡萄糖运载体4可从细胞膜内转移到细胞膜上,促进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载体4的葡萄糖转位,增加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同时降低血糖。

1.运动引起血清酶活性增高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因素有哪些?

运动时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有: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加明显。

(2)运动时间:相同的运动时间,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3)训练水平:在定量负荷运动后,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增加的幅度要显著低于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或无训练的一般人。

(4)运动环境:在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5)运动方式:肌肉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引起血清酶活性升高明显。

运动导致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可使酶溢出增多,引起血清酶活性增高。2.简述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定义。

血脂是指人体血浆中所含的脂质,包含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游离脂

肪酸。血浆三酰甘油含量受膳食脂肪量影响。摄取高脂膳食时,血浆三酰甘油在较短时间内升高。

脂蛋白是血脂和载脂蛋白相结合的产物,血浆中的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等与载脂蛋白以不同比例结合,共同构成各种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CM),CM是外源性脂肪的主要运输形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内源性脂肪的主要运输形式;低密度脂蛋白(LDL)将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外周组织,并调节胆固醇的合成;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把外周组织的游离胆固醇转运至肝得到清除。

3.简述运动时的有氧代谢调节。

运动时有氧代谢的调节包括运动肌摄取和利用血糖的调节;肝葡萄糖生成和释放的调节;脂肪酸利用的调节(脂肪动员、脂解作用的激素调节,酮体对脂肪酸释放的调节,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循环的反馈调节)。

4.简述儿童少年水、盐代谢的特点。

儿童少年的体液约占体重的65%,总量高于成人;而每日需水量约为每公斤体重60~80 mL,比成人多。

所以,儿童少年在干热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后,应强调补水,以免造成累积性脱水,影响运动能力。

儿童多利用传导、对流、辐射方式来增加散热量。这样的散热方式虽有减少体内水、盐丢失量的优点,但散热慢不利于运动。故儿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运动训练时,常因散热慢而易发生中暑。

儿童少年调节酸碱平衡与碱贮备的能力都比成人低,肌肉耐酸的能力也较差。而经过训练的儿童少年,耐酸能力虽有较大提高,但难以达到训练良好的成人水平。

由此可见,儿童少年的耐酸能力是限制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

5.为什么高原训练可以使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

人在高原环境对缺氧可以产生适应,而在高原上同时进行运动训练获得的适应,更有利于使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增强。高原训练对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高原训练可改善心脏功能及提高RBC和Hb水平,有利于氧的传送;

同时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和形态的改善,有利于氧的释放和弥散,从而导致机体的最大摄氧量增加。

另外,高原训练可使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

以上综合作用使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提高。

1.简述水代谢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人体内的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水还具有参与体温调节、起到润滑作用,并与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有关。运动时,人的出汗量迅速增多,水的丢失加剧。一次性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 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水,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机体生理功能改变,降低运动能力。2.如何理解“胆固醇是生理必需的”这句话?

“胆固醇是生理必需的”主要是从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方面来理解:①胆固醇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通过阳光照射在人体皮肤可以将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使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②形成胆酸。胆汁产于肝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酸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乳化形成微粒,使酶易于与其发生作用。③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细胞外,胆固醇

为它的基本组成成分。若缺乏胆固醇,动物的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细胞的破裂。④合成激素。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酮、雌二醇均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在健康情况下,人体内的胆固醇保持正常生理量,如果胆固醇的含量长期增高,就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石症等各种疾病。

3.简述运动时能量物质代谢的调节。

运动时能量物质代谢的调节分为无氧和有氧代谢调节。运动时无氧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运动时间、强度及能量需求的数量以及乳酸等进行调节;运动时有氧代谢的调节则主要通过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氧气供应及能量需求的数量来进行调节。

4.简述运动锻炼对儿童少年的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影响。

合理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儿童少年有氧及无氧代谢的能力。为期4个月的训练可以使11~13岁男孩股四头肌的糖原、磷酸肌酸和ATP含量增加,还可以使极量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增加。

训练可以使肌肉中能源贮备和代谢能力都提高。但是儿童少年有氧代谢能力的可训练性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程度有关。其原因可能是青春期少年由于睾酮等性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身体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具有高质量的肌肉,较高的心输出量和较高的血氧含量。因此,儿童少年不宜过早地进行大强度的耐力性专项训练。因此,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生化特征,合理安排好他们的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成绩,还可以改善他们的身体机能状况。

5.试述运动干预2型糖尿病可能的生化机制。

运动疗法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价值得到了临床和学术界的肯定。

(1)增强胰岛素分泌。从而说明,长期的运动训练能增强糖尿病胰岛B细胞分

泌胰岛素的功能,改善糖代谢紊乱。

(2)提高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水平。

(3)促进肌细胞GLUT4转位。长期的有氧运动可促进骨骼肌细胞GLUT4的转位,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4)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1.简述糖有氧氧化过程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

糖有氧氧化过程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的能量多,是机体利用糖能源的主要途径。

在有氧情况下,1分子葡萄糖或由糖原可生成2分子丙酮酸,经二次三羧酸循环最后生成6分子CO2和6分子H2O,由葡萄糖开始可释放能量生成30(或32)分子ATP,由糖原开始可释放能量生成31(或33)分子ATP,同一种代谢底物比糖酵解途径生成的ATP数目多得多,因此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糖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

(2)三羧酸循环是体内糖、脂和蛋白质三大代谢的中心环节。

三羧酸循环不仅是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脂类和蛋白质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的必经之路。人体内大约2/3的有机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进行分解代谢的。同时,糖、脂和蛋白质也可通过三羧酸循环进行相互间的转变。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一个重要的代谢枢纽。

2.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过程。

在进行运动时,骨骼肌和心肌中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加强,其中大部分丙酮酸进人线粒体后被进一步氧化,部分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还有一部分丙酮酸经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生成的丙氨酸会随血液循环到肝,再在肝作为糖异生的“原材料”,异生成为葡萄糖再输人到血液,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3.如何促进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

某些运动会大量产生乳酸,如400m、800m.1500m跑,100m、200m和400m 游泳等,在训练及比赛后,静坐休息时血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为1~2h,而活动性休息可以加快血乳酸的消除,其血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为25~30min。

4.简述孕妇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孕妇参加体育锻炼时要避免过长时间和剧烈的运动;避免等长练习和屏气用力;维持足够的营养和补充水分,运动前后喝水;避免在酷热和潮湿环境中运动,导致体温过高;在妊娠第四个月后避免卧位运动等。

5.叙述运动时磷酸原供能系统的调节过程。

ATP是肌肉收缩时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唯一直接能源。虽然肌肉细胞内ATP贮量有限,但ATP有极高的转换率。运动强度愈大,骨骼肌对磷酸原供能的依赖性也愈大。具有运动开始时最早启动,最早利用,具有快速供能和最大功率输出的特点。

在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ATP的利用速度是安静时的1000倍以上,CP的含量显著降低,而ATP的含量只有少量改变。

(1)CP利用的调节。运动时肌酸激酶催化CP分解,重新合成

ATP, ADP+CP=ATP+C

(2)肌激酶反应的调节。在细胞质中ATP的运输不是通过弥散方式而是通过肌激酶(MK)反复作用,达到快速使ADP磷酸化的目的。

1.简述糖原合成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

由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叫糖原合成。肝和肌肉是合成糖原的重要器官。

糖原合成在运动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长期运动训练能使机体组织中的糖原数量增多,一般成人体内糖原总贮量约500 g,而有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达700 g,由此可见运动对糖原的合成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运动使糖原合成增加的机制,主要是由运动时糖原贮量下降和运动后的超量恢复引起的运动后肌糖原消耗较多,糖原合成酶在肌糖原较低时活性增高,若此时增加葡,萄糖的供应量,可使糖原合成速率大大增加,因此,运动和运动后的高糖膳食是使糖原合成增加的主要因素。

2.简述外源性谷氨酰胺的补充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外源性谷氨酰胺主要是指通过食物途径或直接由体外摄取进入体内的谷氨酰胺。由于骨骼肌是体内谷氨酰胺合成与分解的主要部位。在膳食中添加谷氨酰胺,以保证能量供给。

此外,谷氨酰胺还具有维持免疫的功能,以及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而在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或是机体恢复不好时,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

因此,通过补充一定量外源性谷氨酰胺可以起到增强免疫能力的作用。3.评定运动负荷生化指标选择原则是什么?

评定运动负荷生化指标的选择原则有:

①标具有代表性,如用代谢产物、功能性物质或代谢调节物作为评定指标;

②指标具有可测性与易测性。

③生化评定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4.简述更年期女子的生化特点。

更年期不仅是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出现期,也是激素水平降低从而造成肌肉衰退、脂肪增加的时期。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使女子失去预防心脏病的最重要的盾牌。许多女子在雌激素水平降低的同时,出现血压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这些都可能诱发心脏病等。

5.叙述运动时磷酸化酶和果糖磷酸激酶的调节过程。

糖酵解速度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主要是通过关键酶的调节来实现。

(1)磷酸化酶的调节。运动时,磷酸化酶受代谢物、Ca2+的调节,可使低活性的磷酸化酶b活性增强,或使磷酸化酶b转换为磷酸化酶a。与此同时,磷酸化酶b转变成磷酸化酶a的过程受肾上腺素调节。运动时,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使糖原分解速度迅速加快。

(2)果糖磷酸激酶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PFK)是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限速酶,催化果糖-6-磷酸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当进行激烈运动时,肌肉ATP、CP浓度降低,AMP、NH+和Pi浓度升高,就可激活PFK,使糖酵解过程加快。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达1min以上),乳酸大量堆积,骨骼肌pH下降,又反过来抑制糖酵解。当肌肉pH 降到6.4~6.5时,PFK的活性显著降低,糖酵解过程显著减弱。

1.简述安静状态肌乳酸与血乳酸的关系。

乳酸主要是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或葡萄糖无氧代谢的产物,通过扩散进入血液。血乳酸浓度主要取决于乳酸在血液中的出现速率和它从血液中消除速率之间的动态平衡。

安静时,人体血液和肌肉中含有少量的乳酸,为1~2 mmol/L(9~18 mg/dL),因为红细胞、皮肤、视网膜、肾髓质等即使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也是通过糖的无氧酵解途径获取能量的。安静时骨骼肌供氧充足,存在低速率的乳酸生成。在这些组织中产生的乳酸能迅速进入血液,成为血乳酸的主要来源。

运动员安静时血乳酸浓度与普通人无异。但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期或赛前,安静血乳酸值可比平常训练日高2~3 倍,这是因精神紧张,神经兴奋,致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使糖酵解速率加快的结果。

2.运动肌吸收血糖能力增强,其调节机制主要有哪些

骨骼肌收缩时,肌浆中Ca2+浓度升高,引起肌膜对葡萄糖的转移能力增

大。运动肌血流量增多,运动肌结合的胰岛素数量増多,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由于肌细胞内代谢途径的调节,促使葡萄糖转移进运动肌的绝对量增加, 而且不依赖血浆胰岛素的浓度。

3.何谓运动强度、运动负荷?它们各用哪些主要的生化指标进行评定?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里或单个(单组)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伴随的一定外部负荷量所引起的内部应答反应的程度。运动负荷是指在进行持续、连贯的身体活动时,机体所表现出的内部负荷的程度。运动强度常用血乳酸、血清CK、尿蛋白进行评定;运动负荷常用血红蛋白、血尿素、血睾酮等指标进行评定。

4.简述继发性闭经的原因

长期运动训练后女子运动员机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显著性降低是运动性闭经的重要因素,而女子摄入的脂肪和总热量不足可能也是运动性闭经的原因之一。

5.试述蛋白质代谢与运动适应的关系

运动适应主要是指机体在外界环境、训练负荷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方面新的"动态平衡"。运动适应可以通过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相应变化反映出来。

在运动应激状态下,蛋白质代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机体对氨基酸的利用增加,同时在身体适应性方面,体内各种酶蛋白的合成速度加快,而酶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机体的恢复、物质的合成、免疫力的提高和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

运动训练引起骨骼肌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骨骼肌较之前增粗,主要是长期反复的训练使蛋白质的合成增加

二是使骨骼肌的代谢能力加强。

运动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化学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2、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简单说,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3生物氧化: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 5、糖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6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运动时肌肉中糖代谢加强,其代谢中间物丙酮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输入到血液中的过程。 7、磷酸原:ATP和CP 的合称,两者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代谢中通过转移磷酸基团的过程释放能量。 8、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9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 10、中枢疲劳:由运动引起的、发生在从大脑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的疲劳。 11、外周疲劳:指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能维持预定收缩强度的现象。 12、糖异生:从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T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T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T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F 5、酶是蛋白质,但是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T 6、通过长期训练可以提高酶活性、增加酶含量。T 7、一般意义上的血清酶是指那些在血液中不起催化作用的非功能性酶。T 8、训练引起的酶催化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因停训而消退.T 9、CP是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能量供应者。F 10、生物氧化发生的部位在细胞质。F 11、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由有机物脱羧产生,二氧化碳由碳和氧结合生成。F 12、人体所利用的ATP都是来自氧化磷酸化的合成。F 13、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中,肌肉收缩所需的ATP 主要是以底物 水平磷酸化的方式合成的。T 14、糖类物质就是碳水化合物。F 15运动饮料中常配入4~8(10)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以有利于糖的利用和水分的吸收。T 16、血糖是骨骼肌利用的最重要肌内燃料。F 17、常见的低聚糖是麦芽糖、半乳糖和蔗糖。F 18、多糖一般无甜味,而且不易溶于水。T 19、脑组织糖原储量很少,正常大脑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浆游离脂肪酸。F 20、肌糖原可以大量分解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稳定.F 21、糖酵解的底物在短时间激烈运动中主要是肌糖原。T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不断进行着的化学变化称为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部分。 2.糖: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3脂质:是指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4.器官水平调节:多细胞生物出现了内分泌细胞之后,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对物质代谢调控成为器官水平代谢地重要方式。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或改变其中某些酶的催化活性或含量,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5.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过程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6.限速酶: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活性大小可以调节代谢过程的化学反应速度,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7.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情况。 8.细胞水平调节: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都具有的一种原始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是通过细胞内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使某些酶的活性或数量改变,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0.乳酸循环: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扩散入血液后形成血乳酸,血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肝,通过糖异生作用可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再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乳酸循环。(或称Cori 氏循环)。 11.胆固醇逆向转运:是指HDL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进行代谢的过程。

12.整体水平调节: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可直接影响组织中的代谢,或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改变激素分泌的速度,从而间接地对整体的代谢进行综合调节。 13.物质代谢:人体可通过分解代谢将自身贮存的或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又可通过合成代谢将小分子物质合成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以及所需的其他分子。这两种代谢途径所进行的物质转化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14.脂质:脂肪,类脂(同3) 15.氨基酸代谢库:氨基酸代谢库是一个虚拟化的概念,在体内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解剖位置或是解剖器官与之相对应。人们在研究蛋白质的过程中发现,蛋白质无论分解或合成时都经过一个变成氨基酸的阶段。 16.半时反应:是指运动中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增加至运动前数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而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半时反应 17.无机盐:除用于组成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分子的碳、氢、氧和氮元素以外,其余的元素构成无机盐。 18.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情况。 19.肽:是指α-氨基酸的氨基与另外一个α-氨基酸的翔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20.停训:是指当运动员遇到疾病、受伤、旅行等因素影响时,训练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训练的现象。停训会导致训练引起的解剖、生理和运动成绩的适应性改变部分或全部丧失,这也是训练学中可逆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21.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22.血糖:以游离态存在于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若以不同的生物为对象,生物化学可分为动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若以生物体的不同组织或过程为研究对象,则可分为肌肉生化、神经生化、免疫生化、生物力能学等;因研究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等分支;研究各种天然物质的化学称为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各种无机物的生物功能的学科则称为生物无机化学或无机生物化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又融合产生了—些边缘学科,如生化药理学、古生物化学、化学生态学等;或按应用领域不同,有医学生化、农业生化、工业生化、营养生化等。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的出现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远,其早期的历史是生理学和化学的早期历史的一部分。例如18世纪80年代,拉瓦锡证明呼吸与燃烧一样是氧化作用,几乎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光合作用本质上是动物呼吸的逆过程。又如1828年沃勒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一种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只能靠生物产生的观点,给“生机论”以重大打击。 1860年巴斯德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他认为必需有活的酵母才能引起发酵。1897年毕希纳兄弟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抽提液可进行发酵,证明没有活细胞也可进行如发酵这样复杂的生命活动,终于推翻了“生机论”。 生物化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其中菲舍尔测定了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肚键连接的。1926年萨姆纳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是蛋白质。 此后四、五年间诺思罗普等人连续结晶了几种水解蛋白质的酶,指出它们都无例外地是蛋白质,确立了酶是蛋白质这一概念。通过食物的分析和营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维生素,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 与此同时,人们又认识到另一类数量少而作用重大的物质——激素。它和维生素不同,不依赖外界供给,而由动物自身产生并在自身中发挥作用。肾上腺素、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所含的甾体激素都在这一阶段发现。此外,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在1931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运动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学科,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糖原:由许多缩合成的支链多糖,是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3、酶:是生物细胞(或称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4、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5、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在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组成的供能系统。 6、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组成的供能系统。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 8、氧化磷酸化: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 10、脂肪酸的β-氧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限速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中,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的很慢,便成为整个过程的限速步骤,催化此限速步骤的酶。 1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3、呼吸链:由一系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4、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5、磷酸原:ATP和磷酸肌酸合称磷酸原。 16、糖酵解: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17、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所构成的循环。 18、脂肪动员:储存在皮下或腹腔的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19、酮体: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20、葡萄糖—丙氨酸循环: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 四、辨析题: 1、散手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基本不升高。 答:错。散手比赛特点;供能系统主要是糖酵解供能;HL是糖酵解的终产物。 2、跆拳道运动员不需要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答:错。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三大供能系统参与供能,只是比例不同,供能的地位不同而矣。

现代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现代运动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姓名:石建东单位:09级体育学院研究生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学号104753090718 摘要: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是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实践中的应用。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对机体适应的一门学科。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运动对机体化学组成的影响;运动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为体育锻炼科学化,运动训练科学化服务。其较新的研究方向:对免疫机能的研究,对基因表达的研究。而如何借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充分利用、开发祖国医学和天然药物以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更大范围地普及推广运动生物化学, 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现状;进展 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体育活动对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影响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运动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结合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回顾现代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探讨现代运动生物化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及其目前体育运动研究热点,展望此项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运动对机体化学组成的影响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可以发生相适应的变化。这种适应性变化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之一。人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脂类、糖、无机盐和水等。运动时这些物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能够揭示、促进人体代谢机能的变化, 并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为体育锻炼科学化,运动训练科学化服务,尤其在当前体育运动事业蓬勃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运动生物化学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展。 1.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生物化学是20世纪初叶才脱离有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发展内必然产物。在形成独立的学科之前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孕育在洼他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中,在20世纪40—50年代运动生物化学沟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60年代成熟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 1.1萌芽时期19世纪初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即已经涉及到一些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例如英国Berzelius(1807)的论文“肌肉的机器”中最早报道了肌肉收缩产生乳酸。Chauveau(1887)研究报道了运动时血糖代谢的特点。Pettenkofes和V oit(1886)报道肌肉收缩时蛋白质参与供能未比静息状态增加。上述各方面的论文皆表明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萌芽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之中。运动条件下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变化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1.2早期20世纪韧生物化学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对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谢、糖酵解和生物氧化等能量代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Fktcher和Hohkins(1907),Meyer—hof(1920),Hill(1923一1925)对肌肉收缩时乳酸的生成,乳酸生成和缺氧的关系,糖原是乳酸生成的前体物质作了大量的研究报道。Lohmann(1928)在肌肉的浸出物中发现了A TP,不久又提出了A TP和CP之间可以互相补充高能磷酸基团的Lohmann 反应。Margaria(1933)年综合前人的研究,把氧债分成非乳酸性氧债和乳酸性氧债两个部分。Krebs(1937)提出了著名的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在50年代,由于生物化学研究方法技术上的突破,如同位素示踪、组织化学、电泳、层析、超速离心法等技术的应用,也不断促进了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并且逐渐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专门研究机构和教师队伍。 1.3中期20世纪50年代前后,运动生物化学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伎这一门学科从理论上的研究逐步做到面向运动实践。51kIno“ccKan(1950)根据电刺激肌肉时肌糖原的消耗和恢复过程的特点提出了超量恢复的理论。只hosneB(1955)编写了《运动生物化学概论》:是运动生物化学的第一本专著,比较全面的描述·了急性运动和运动训练对有机体的影响,他采用了比较生物化学的方法,对比运动能力不同的各种动物组织器官化学组成的特点,并以不

运动生物化学整合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第一章名词解释: 1.糖酵解:指在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中一系列酶催化最终生成乳酸的过程。 2.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性质有所不同,这类酶称为同工酶 3.呼吸链: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完成的。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4.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来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随ADP 磷酸化合成ATP 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 一、组成运动人体的化学物质 ?都是由糖、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核酸、水、无机盐7大类物质组成的。 (一)人体物质组成的含量和功能 水占体重的60% ~70%,主要构成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糖占人体干重的2%,主要以肝糖原、肌糖原和血糖的形式存在。 脂类占人体干重的30% ~40%,一般来说,男子的脂肪含量低于女子,运动员的脂肪含量低于普通人。 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54%,是人体主要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人体一.切基本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运动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特别是肌肉的收缩蛋白。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占细胞干重的5% ~ 15%。 无机盐占体重的4% ~5%,可根据其在体内的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它既可作为结构物质,如骨骼,也可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低,具有参与体内辅酶的构成、调节代谢等功能。①能促进钙、磷吸收的是维生素D能合成视紫红质的是维生素A能抗强氧化作用的是维生素E ②正常成年人每24小时的最低尿量是500ml③生物氧化的意义在于:逐渐释放能量以持续利用、合成ATP、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 运动对人体化学物质的影响 1.运动时,人体内物质的化学反应加快,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及比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①运动时人体出汗量增加,体内水的含量就会相应下降; ②长时间的运动会消耗体内较多的糖,导致体内的糖储备减少等;③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使人体的物质组成发生适应性变化,出现肌肉收缩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减少等良性结果。 2.运动还会影响体内的调节物质。 (代谢的变化是在一整套调节系统的严密调控下进行的。不管是神经调节还是体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B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同工酶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三羧酸循环 4.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5.超量恢复 6.运动性蛋白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的年代;在年代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专著;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 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为:酶作用的、、及以及。 3.脂解过程中释放的甘油,只在、等少数组织内氧化利用,而骨骼肌中的甘油释入到肝脏进行作用生成葡萄糖。 4.镰刀状贫血病是血红蛋白β链N端第6个氨基酸由改为。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类型共分为两种:作用与。

5.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g/L;男性血睾酮的正常值为nmol/L;在安静、空腹状态时,人的血浆FFA浓度为mmol/L。 2分,论述2分,共16分) 1. 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主要通过氨基酸脱氨基和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氨基化来进行。 2.运动后血乳酸在8 mmol/L左右时,强度中等。 3.影响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表现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4.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酸,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糖酵解与糖的有氧氧化的区别。 2.丙酮酸生成乳酸此反应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氢来源于何物? 3. 血糖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4.酮体生成在运动中的意义。

5.运动引起血尿素浓度升高的机理。 6.运动时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五.谈谈你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的体会(10分)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解答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腺苷三磷酸,是生物体内能量传递的主要分子,储存和传递化学能量。 2. 糖酵解(Glycolysis):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3. 肌红蛋白(Myoglobin):是一种在肌肉细胞中发现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储存氧气,以供肌肉在运动时使用。 4. 磷酸化酶激酶(Phosphorylase Kinase):是一种在糖原分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能激活糖原磷酸化酶,促进糖原的分解。 5. 氧亏(Oxygen Debt):在剧烈运动后,由于氧的消耗超过了氧的供应,体内会产生一种氧的“债务”,需要在运动后通过呼吸加快等方式来偿还。 二、填空题 1.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 答案:线粒体 2. ______是肌肉收缩的能量直接来源。 答案:ATP 3. 乳酸阈是指在运动中,血液乳酸浓度开始快速______的拐点。 答案:上升 4. ______是体内最重要的抗酸缓冲体系。

答案:碳酸氢盐缓冲体系 5. 运动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______的来源。答案:氨基酸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糖酵解的产物? A. 丙酮酸 B. 乳酸 C. NADH D. ATP 答案:B 2. 在有氧条件下,脂肪酸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 二氧化碳和水 B. 乳酸 C. 丙酮酸 D. ATP 答案:A 3.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直接转化为糖? A. 脂肪酸 B. 氨基酸 C. 甘油 D. 蛋白质 答案:A 4. 下列哪种物质是肌肉中主要的储能物质? A. 葡萄糖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对运动的适应,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的学科。 二.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一)人体化学组成对运动的适应 (二)运动时物质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律 (三)运动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答: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的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到60年代,该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运动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章糖类、脂类 一、名词解释

1、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2、类脂:指一些理化性质与三脂酰甘油相似,不含结合脂肪酸的脂类化合物。 3、必需脂肪酸:把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但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二.填空题 1.单糖、低聚糖、多糖 2、葡萄糖 3、血糖、肝糖原、肌糖原 4.甘油、脂肪酸 5、氧化供能 三.问答题 1、糖的供能特点 答:1.当以90%-95%VO2max以上强度运动时,糖供能占95%左右。 2.是中等强度运动的主要燃料。 3.在低强度运动中糖是脂肪酸氧化供能的引物,并在维持血糖水平中起关键作用。 4.任何运动开始,加力或强攻时,都需要由糖代谢提供能量。 2、糖在运动中的供能特点是什么? 答:运动时三脂酰甘油供能的重要性是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尽管三脂酰甘油作为能源物质效率不如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

绪论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体现在:1、解释人体运动变化的本质; 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3、科学的知道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一、高效性;二、高度专一性;三、可调控性 一、底物浓度与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四、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水在运动中有何作用?水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人体内的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水还具有参与体温调节、起到润滑等作用,并与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有关。 运动时,人体出汗量迅速增多,水的丢失加剧.一次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

水,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运动能力。 3.无机盐体内有何作用?无机盐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无机盐在体内中解离为离子,称为电解质,具有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4。生物氧化合成ATP有几种形式,他们有何异同? 生物氧化共有两种形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相同点:1、反应场所都是在线粒体;2、都要有ADP和磷酸根离子存在 不同点:1、在无氧代谢供能中以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TP为主,而人体所利用的ATP约有90%来自于氧化磷酸化的合成即在有氧代谢中主要提供能量;2、底物水平低磷酸化不需要氧的参与,氧化磷酸化必须要有氧;3、反应的方式不同。 5。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运动对血清酶有何影响? 一、酶催化能力的适应;二、酶含量的适应。 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高 ②、运动时间: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 ③、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因此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一般人血清酶活性增高比运动员明显 ④、环境: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体育行业的运动数据分析技术资料

体育行业的运动数据分析技术资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动数据分析技术在体育行业中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运动员、比赛和整个体育行业的数据进行深入 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运动员、教练员和管 理人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运动数据分析 技术,以及它们在体育行业中的应用。 一、生物力学分析 生物力学分析是一种通过运动捕捉设备(如传感器、摄像机等)获 取和分析运动员的生物力学数据的技术。通过对运动员动作的细致观 察和数据分析,可以评估运动员的姿势、力量、灵活性等基本技能。 这对于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和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重要。此外,生物力学 分析还可以帮助制定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效果。 二、运动统计分析 运动统计分析是对比赛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详细报告的技术。 通过记录比赛中的各项数据,如得分、助攻、射门、传球成功率等, 运动统计分析可以为教练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比赛数据。这些数 据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球队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战术和训 练计划。此外,运动统计分析还可以为球迷提供有关比赛的深入了解,增加比赛的趣味性。 三、运动生物化学分析

运动生物化学分析是通过对运动员的生物化学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评估其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技术。运动员的血液、尿液和其他生理 指标可以提供关于能量代谢、肌肉耐力、水合状态等方面的有价值的 信息。运动生物化学分析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了解身体状况,制 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营养方案。 四、运动心理学分析 运动心理学分析是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理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揭示 其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的技术。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自信心、注意力 等心理指标可以影响其运动表现和比赛结果。通过运动心理学分析, 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家可以帮助运动员掌握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提 高心理调节能力,并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总结: 运动数据分析技术在体育行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技术 水平和竞技表现,还可以为教练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生物力 学分析、运动统计分析、运动生物化学分析和运动心理学分析等各种 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为体育行业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信息洞察。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动数据分析技术有望在体育行业中发挥出更 大的作用,为运动员和整个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运动生物化学能量计算公式

运动生物化学能量计算公式 在生物学中,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而在运动过程中,生物体需要能量来维持肌肉的运动和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因此,了解运动生物化学能量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的摄入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能。而在运动过程中,这些化学能会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肌肉的收缩和身体的运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化学能量计算公式来计算运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 在运动生物化学能量计算中,最常用的公式是ATP(三磷酸腺苷)的产生和使用公式。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存分子,它可以在需要时释放能量,从而推动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而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和运动都需要ATP的参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运动过程中所需的ATP产生和使用量:ATP产生公式: ATP = (NADH + H+) 2.5 + FADH2 1.5。 在这个公式中,NADH和FADH2分别代表着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产生的辅酶,它们可以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而公式中的2.5和1.5则代表了每个NADH和FADH2分子可以产生的ATP的数量。因此,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产生的ATP的数量。 ATP使用公式: ATP = 功率时间。 在这个公式中,功率代表着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功率,它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力量和速度来获得。而时间则代表了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消耗的ATP的数量。

通过以上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运动过程中所需的ATP的产生和使用量。 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力量和速度来获得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功率,从而计算出所需的ATP的使用量。这些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了解运动生物化学能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运动训练和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除了ATP的产生和使用公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生物化学能量计算公式可 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的量来计算出细胞内糖酵解和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ATP的数量。这些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规律,从而为运动训练和身体健康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总之,运动生物化学能量计算公式是我们了解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规律的重要 工具。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细胞内产生的ATP的数量,以及肌肉在运 动过程中消耗的ATP的数量。这些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运动过程中能量 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运动训练和身体健康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对运动生物化学能量计算公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运动生物化学整理讲解

运动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4.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5.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6.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7.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8.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9.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10.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1.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1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13.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14、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5、脂肪: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16.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17.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18.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19.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 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附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附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 ()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三.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 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 B. 遗传学 C. 生物化学 D. 化学 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 B. 植物体 C. 生物体 D. 微生物 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酶 3、限速酶 4、同工酶 5、维生素 6、生物氧化 7、氧化磷酸化 8、底物水平磷酸化 9、呼吸链 二、是非判断题 1、酶是蛋白质,但是所有的蛋白质不是酶。() 2、通过长期训练可以提高酶活性、增加酶含量。() 3、一般意义上的血清酶是指那些在血液中不起催化作用的非功能性酶。() 7、CP是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8、生物氧化发生的部位在细胞质。()

运动生物化学视角运动员体能的生化基础-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视角运动员体能的生化基础-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分析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强弱主要体现在能量(三磷酸腺苷,即ATP)的含量及其转换速率。教练员可根据人体三大能量供应系统的特点与规律,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与时间,运用血乳酸生化指标进行科学监控,提高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率。 关键词:体能训练; ATP; 血乳酸; 能量; 体能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还是运动员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运动能力的综合。体能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是机体能量储存和供应能力。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运动员体能的生化基础,为科学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体能取决于人体能量 1.1 、体能与能量 良好的体能有利于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使机体各器官尽快适应外界环境,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机体的任何运动方式都是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而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1]。骨骼肌运动的唯一直接能量就是三磷酸腺苷(ATP),ATP的存量及转换能力决定了运动员的体能。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ATP含量很少,只能供给0.5~0.8 s的最大强度运动。ATP含量虽少但转换速率快,在大强度运动中,磷酸肌

酸(CP)被立即动员,CP将其高能磷酸化学键转给ADP(二磷酸腺苷)合成ATP,由ATP直接向骨骼肌供能[2]。人体ATP-CP的总储量也很少,一般供应5~7 s的最大强度运动。10~120 s的运动逐步动员糖酵解供能系统(乳酸能供能系统),较长时间的运动则需要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供能(图1)。人体通过糖酵解、有氧氧化产生大量的热能,用于ATP 的合成,维持骨骼肌中ATP的正常含量,少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内的ATP-CP储量越丰富,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能力越强,表现出来的各项体能就越好。可见,运动员的体能决定于骨骼肌收缩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及其供应过程,运动时骨骼肌能量的基础物质主要来源于CP、糖、脂肪、蛋白质。能量产生的多少及转换速率的快慢直接决定骨骼肌的工作能力。能量产生得越多,转换速率越快,运动员的体能越好。 图1 体能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1.2、运动时能量供应基本过程

大学本科《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大学本科《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运动生物化学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同时融入多学科的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36学时。其中实验时数6课时。 本课程总学分: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运动生物化学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同时融入多学科的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

谢及调节规律,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人体变化的生物学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机能状态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科学地指导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为进一步从事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和体育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考核点如下: 绪论: 本章主要知识点: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难点: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本章主要知识点:掌握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酶催化反应的特点、运动中生物氧化过程及ATP的合成;熟悉运动中机体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理解运动引起人体物质组成及酶的适应性变化。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运动中生物氧化过程及ATP的合成 第二章糖质代谢与运动 本章主要知识点:掌握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糖代谢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糖代谢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难点:糖代谢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第三章脂代谢与运动 本章主要知识点:掌握脂质的概念与功能、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谢的意义;理解运动、脂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难点: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酮体代谢的意义。 第四章蛋白质代谢与运动 本章主要知识点: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分子组成和基本代谢过程,以及运动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的一般规律;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了解运动与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适应。 难点:运动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的规律 第五章运动时骨骼肌的代谢调节与能量利用 本章主要知识点:掌握运动时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骨骼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和过程;了解运动过程中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进一步理解代谢能力、供能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难点:运动时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骨骼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代谢特点和相互联系 第六章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的生化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