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农田土壤的用途和农业生产需要,制定的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标:

pH值:土壤的酸碱度,适宜的pH值有利于植物生长,一般在5.5-8.0之间。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养分来源,通常以有机碳含量来评价,合适的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一般要求在1.0%以上。

养分含量: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适宜的养分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重金属含量: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过高的重金属含量可能对植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一般会对铅、镉、汞等重金属进行限制。

农药残留:评价土壤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农药残留超标可能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土壤质地:土壤的质地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一般以土壤颗粒组成(比如沙、粘土、壤土比例)来评价。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农民和农业部门可以参考相应的标准指标,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农田土壤的良好环境质量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和农业活动的污染,已经导致了土壤环境质量的下降。为了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土壤的功能和用途,制定出的环境质量标准。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保证土壤的基本功能不受损害,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下面将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般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限值、土壤有机污染物含量限值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重金属是土壤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含量过高会对土壤的生物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常见的土壤重金属限值包括镉、铅、汞、砷等。土壤有机污染物是由人类活动排放或输入的化学物质,如农药、杀菌剂等。这些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会积累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物活性是评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包括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等。 其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土壤的用途来制定。土壤的用途分为不同等级,包括农田用地、园林用地、建设用地和保护用地等。不同等级的土壤用途对土壤环境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农田用地来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对于建设用地来说,需要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以避免对

建筑物和人体产生潜在危害。 最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以适应当地的土壤特点和环境需求。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也存在差异,但一般都是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以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然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仍需进一步加强,并与各行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以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它旨在通过设定一定的污染物限值,降低土壤污染风险,维护土壤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土壤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生态系统,不同功能和用途的土壤对污染物的容忍度和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功能和使用目的。针对不同用途的土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根据相应的土壤功能要求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一套合理的标准指标体系。 首先,针对农田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要关注土壤的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其中,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磷、氮、农药等污染物的限值是重点关注的方面。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限值是为了防止重金属污染物累积到影响作物品质和安全的水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15618-19951995-12-06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qualitystandardforsoils GB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术语 2.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 级别一级 二级 三级 土壤pH值自然背景<6.56.5~7.5>7.5>6.5 项目 镉≤0.20 0.30 0.60 1.0 汞≤0.15 0.30 0.50 1.0 1.5 砷水田≤15

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标准

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标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加。农业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产环境的监测标准变 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土壤环境、水环境和空气环境三个方面,探讨 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一、土壤环境监测标准 1. pH值监测:有效土壤pH值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 来说,不同作物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型,制定农业土壤pH值监测的标准,以确保土壤酸碱度适宜。 2.养分含量监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对作物生长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标准应包括对土壤中各种养分含 量的监测方法和指标值,以便农民对土壤进行科学施肥,提高农产品 的产量和质量。 3.有机物质监测: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对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起着 重要作用。因此,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包括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监测,制定合理的标准,以保证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二、水环境监测标准 1.水质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水源,以及农田排放的农药残留、养分等,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包括 对水质的监测,制定水中污染物的允许浓度等标准,以确保灌溉水源 的安全和农田排水的环保。

2.农药残留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 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 风险。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包括对农田土壤、农作物和水体中农药残 留的监测,制定合理的标准,以保护环境和消费者的利益。 3.养分流失监测:农田排放的养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包括对养分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建立相应的标准 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养分流失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空气环境监测标准 1.农药飘散监测: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可能导致农药飘散到周围 的环境中,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包括对周围环 境中农药飘散情况的监测,制定农药飘散的安全距离和限制标准,以 减少农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候监测: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农业生产环 境监测应包括对气温、湿度、降雨等气象参数的监测,为农民提供及 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和灾害防范。 3.粉尘和气体排放监测:农业生产中的机械操纵、农田管理等活动 可能产生颗粒物和气体排放。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包括对农业生产过 程中的粉尘和气体排放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控制措施, 以保护空气环境和农民的健康。 结语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指针导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一系列标准和指标。它是衡量土壤污染程度和适宜用途的重要依据,对于土壤保护、农田利用、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介绍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其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又分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工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需要制定的。主要包括有害物质的致污性指标和容许量指标。致污性指标是根据不同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制定的,例如对镉、汞、铅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限定。容许量指标是指土壤中某种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例如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容许量。 工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是针对不同用途的土壤制定的,如工业、园林、住宅等用途。工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指导值和限值两种标准。指导值是根据土壤功能要求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制定的,用于指导土壤污染的防治和环境修复。限值是指土壤中某种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各种限值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进行制定。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判断土壤环境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关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两个步骤。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酸碱

度、有机质含量、电导率等指标,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区评价。室内分析则是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分析,包括测定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指标。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土壤保护和环境修复的依据,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加强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的问题,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指用来评价土壤质量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 稳定性的一套科学规范和要求。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田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建立合理 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于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土壤基础性质、土壤重金属、有机污 染物等方面的指标和标准。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土壤环境质 量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土壤基础性质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的酸 碱性、有机质含量、粒径分布等基础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保持能力。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用途要求,制定相应的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粒径分布等指标和质量标准可以有效评估土壤的质 量和适宜性。 其次,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重 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元素,如铅、镉、铬等。它们具有较 高的毒性和持久性,可以长期积累在土壤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造成严重危害。制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可以用于评价土壤的 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再次,有机污染物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有机污 染物是指由化学合成或自然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如农药、 工业废弃物等。这些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持久性,容易累积 在土壤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通过制定有机污染 物含量的标准,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采取合适的治理措施,减 少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土壤资源和促进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土壤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 15618-1995 No.:00000000000003394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护农田土壤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制定的对农田土壤质量的评价标准。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同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应当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状况、污染物含量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通气性等,这些性质直接关系到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对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肥力状况则是评价土壤对作物生长的支持能力,包括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等。而污染物含量则是评价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这些物质对农产品的质量和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 其次,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应当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的农作物需求进行制定。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养分的保持和供应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其质量标准也应当有所区别。同时,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些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较大,一些作物对土壤的酸碱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也应当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需求进行制定,以保证土壤对作物生长的支持能力。 最后,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对土壤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土壤环境的保护,避免土壤污染和退化,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保证农田土壤的质量,促进农业

农业用地质量标准

农业用地质量标准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用地的质量对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 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制定农业用地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将从土壤质量、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探讨农业用地的规范和 标准,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壤质量标准 1. 土壤酸碱度标准 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酸 性土壤适宜豆类和某些坚果的生长,而中性土壤适宜大部分蔬菜和水 果的生长,碱性土壤适宜一些庄稼作物的生长。因此,根据不同农作 物对酸碱度的要求,制定不同的酸碱度标准是必要的。 2. 土壤养分标准 土壤中的养分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 要求不尽相同,因此,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养分 标准是必要的。同时,要注意土壤中养分的平衡,避免养分的过度或 缺乏。 3. 土壤有机质标准 土壤有机质是维持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保护土壤,并加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制定土壤有机质标准,对于推动农业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环境标准 1. 农田灌溉水标准 灌溉水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农作物对水质 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灌溉水标准是必要的。同时,要加强对农田灌溉 水源的保护,避免地下水和水体被污染。 2. 农田排水水质标准 农田排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质量的保持。 因此,制定农田排水水质标准,加强农田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对 于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 农田河流水质标准 河流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制定农田河 流水质标准,加强农业对河流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物多样性标准 1. 农田生物多样性标准 保护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制 定农田生物多样性标准,加强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促进 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批准日期1995—05—01 实施日期1995—05—0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