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复习题——空间法

国际法复习题——空间法

国际法复习题——空间法

一、单项选择题

1.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空间领域,这表明( )。

A.国家主权可及于外空

B.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界限已经划定

C.国家的领空主权可延伸到外层空间

D.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适用不同的法律

2.国家对其领土上空享有主权( )。

A.表明外国飞行器可在领空享有“无害通过权”

B.但地面国不能在空中设立禁区

C.但不能禁止外国飞行器飞过

D.允不允许外国飞机飞过是地面国的主权

3.所谓“飞行中”的航空器是指( )。

A.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后二十四小时

B.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于机场

C.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

D.机组人员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二十四小时止

4.外层空间是( )。

A.地面国的领空

B.是“无主地”

C. 是地面国享有一定主权的空域

D.是任何国家不能主张权利的空间

5.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 )。

A. 是对全人类开放的开发范围

B.经在联合国主持之下进行开发活动

C.各国可按国际法加以占有

D.适用国际法中领土取得的“先占”方式

6.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条约是指( )。

A.《外层空间条约》

B.《各国在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的宣言》

C. 《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

D.《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

7.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 )。

A.已经确定

B.尚未确定

C.以地球静止轨道为界

D. 以航空器向上飞行的最高限度为界

8.有关外层空间活动的条约和实践表明( )。

A.国家主权可及于外层空间

B.外层空间适用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

C.外层空间属于全人类的共有物

D.外层空间属于“无主物”

二、多项选择属

1.下列用途的航空器中属于国家航空器的有( )。

A.用于公务

B.用于军事

C.用于海关

D.用于警察

E.用于侦察

2.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国家的领空主权包括( )。

A.在空间设立“禁区”

B.制定本国的航空法律和规章

C.保留“国内载运权”

D.外国民用航空器经营人,不得经营一国境内两点之间的航空运输

E. 保留“国内载运权”,但缔约国可提出转让此种权利

3.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非航班飞行的航空器( )。

A.不需事先获准,有权飞入缔约国领土而不降停

B.不需事先获准,有权飞经缔约国的领土而不降停

C. 不需事先获准,可作非运输业务性降停

D.经事先获准,方可作非运输业务性降停

E. 不论降停与否,飞入或飞经一国境内须经事先获准。

4.《国际航空运输协定》规定的航空运输“五项自由”包括( )。

A. 不降停而飞越其领土

B.非运输业务性的降停

C. 卸下来自航空器所属国的客、货、邮件

D.装载前往航空器所属国的客、货、邮件

E. 装卸前往或来自任何其他缔约国的客、货、邮件

5. 制止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是指( )。

A.《东京公约》

B.《芝加哥公约》

C.《巴黎公约》

D.《海牙公约》

E.《蒙特利尔公约》

6.外层空间的性质决定了( )。

A.外层空间是地面主权国家所控制不到的空域

B.是任何国家不能主张权利的空间

C.外层空间不能成为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D.任何国家可为和平目的利用外空

E.任何国家不得加以占有

7.外层空间法是( )。

A. 调整各国在外层空间的活动中的法律关系的法律

B.由国际条约作为其渊源的

C. 现代国际法的一个新分支

D.航空法的一个新分支

E. 以国际习惯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

8.各国在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时须遵守的原则包括( )。

A.必须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

B.必须遵守国际法

C.各国对本国在外层空间的活动负有国际责任

D. 各国对其发射入外层空间的实体所造成的损害负有国际责任

E.各国负有援助及营救宇宙航行员的义务

9.成为外层空间法的国际条约包括( )。

A.《外层空间条约》

B.《营救协定》

C.《国际责任公约》

D.《登记公约》

E.《月球协定》

10.按照《外层空间条约》规定( )。

A.外层空间是全人类为和平目的自由开发的领域

B.外空属于“无主地”

C.任何国家不得通过占领、使用或任何其他方式提出主权要求

D.外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E. 外层空间的开发利用适用“先占”原则

三、判断题

1.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是两个法律地位不同的空间领域。( )

2.国家的领空主权只能扩展到空气空间,不能延伸到外层空间。( )

3.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尚未划定。( )

4.现代国际法承认每个国家对其领土上空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 )

5.外国飞机在一国领空并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

6.外层空间是地面主权所控制不到的空域,因而是任何国家不能主张权利的空间。( )

7.外层空间的法律概念是国家主权范围以外的整个空间。( )

8.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

9.关于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界限的各种主张莫衷一是,迄今未有统一的规定。( )

10.外层空间法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 )

11.各国对本国在外层空间的活动负有国际责任。( )

12.外层空间县全人类为和平目的自由开发的领域,它属于“无主地”性质。( )

13.月球及其资源均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

14.月球开发制度不适用于其他天体的开发。( )

15.国家及其授权的个人或实体从事卫星直播的权利平等。( )

国际法复习题——空间法

国际法复习题——空间法 一、单项选择题 1.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空间领域,这表明( )。 A.国家主权可及于外空 B.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界限已经划定 C.国家的领空主权可延伸到外层空间 D.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适用不同的法律 2.国家对其领土上空享有主权( )。 A.表明外国飞行器可在领空享有“无害通过权” B.但地面国不能在空中设立禁区 C.但不能禁止外国飞行器飞过 D.允不允许外国飞机飞过是地面国的主权 3.所谓“飞行中”的航空器是指( )。 A.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后二十四小时 B.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于机场 C.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

D.机组人员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二十四小时止 4.外层空间是( )。 A.地面国的领空 B.是“无主地” C. 是地面国享有一定主权的空域 D.是任何国家不能主张权利的空间 5.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 )。 A. 是对全人类开放的开发范围 B.经在联合国主持之下进行开发活动 C.各国可按国际法加以占有 D.适用国际法中领土取得的“先占”方式 6.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条约是指( )。 A.《外层空间条约》 B.《各国在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的宣言》 C. 《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 D.《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 7.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 )。

A.已经确定 B.尚未确定 C.以地球静止轨道为界 D. 以航空器向上飞行的最高限度为界 8.有关外层空间活动的条约和实践表明( )。 A.国家主权可及于外层空间 B.外层空间适用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 C.外层空间属于全人类的共有物 D.外层空间属于“无主物” 二、多项选择属 1.下列用途的航空器中属于国家航空器的有( )。 A.用于公务 B.用于军事 C.用于海关 D.用于警察 E.用于侦察 2.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国家的领空主权包括( )。

2012司法测试考点-通过案例学法律之国际空间法

2012司法测试考点:通过案例学法律之国际 空间法 1.月球主人公司是甲国人汤姆在甲国注册的公司,专门从事出售月球土地的生意。该公司把月球分为若干部分供购买者选购,并称通过与该公司订立“月球契约”,买方就拥有了其购买的月球特定部分的所有权。对此,根据外层空间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年卷一单选第31题) A.该类契约规定的所有权,必须得到甲国国家的特别批准方能在国际法上成立 B.该类契约可以构成甲国国家对月球相关部分主张主权的证据 C.即使该类契约受甲国国内法的保护,该所有权在国际法上也不能成立 D.该类契约必须在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登记,以确立购买者在国际法上的所有权答案:C提示:本题考点是空间法——外层空间法。 外空活动原则中的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很重要的原则。 解析:外空活动的主要原则首先大家应当明晰,国际法上通过一系列条约或习惯法确立了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那就是: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自由,外层空间不得据为己

有,外层空间应用于和平目的,天体及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财产。针对月球,国际上签订的《月球协定》也规定了类似的原则。上述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是通过国际法施加于国家之上的国际法律义务,国家根据条约信守原则应当遵守,同时应当保证本国国民的遵守,不能通过国内法而改变上述国际法的效力。针对本题,只需明了月球不得据为己有的法律原则,则问题可迎刃而解。其次,我们依据常识判断,前苏联,美国等均对月球资源进行过开发,中国等一些国家也计划探索月球,各国只要科技、经济等条件具备是可自由探索月球资源的,既然是各国均有探索自由,也就不能由任何一个国家据为己有。或者退一步想,现代国际法奉行国家平等原则,允许外空据为己有是与这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相冲突的。国家都不能成为外空包括位于外层空间的天体的所有权人,位于国家管辖权之下的个人自然也不可以了。任何国家不得通过主权要求、适用和占领的方法,和采取其他任何措施,将外空据为己有,包括不得被国家、自然人和团体占有。所以A、B、D 项错误,C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项。 2.甲国发射的气象卫星“雷公号”撞上了乙国飞行 的遥感卫星“神眼号”,造成“神眼号”卫星坠落。“神眼号”的碎片撞上了丙国境内正在飞行的丙国民航飞机,造成该飞机坠落。同时卫星碎片还将丙国地面的一个行人砸死。甲、乙、丙三国都是外空一系列公约的当事国。根据外

电大开放式教育 国际法 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法律关系,确立国家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 2.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指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法律效力的依据。 3.国际法的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4.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国际法体系中,那些得到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原则。 5.国际法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习惯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制定为系统的条文,并且把正在形成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以法典的形式作出规定,以促进国际法的发展。 6.国家:是指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府之下组成的社会。必须具备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等四个要素。 7.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或国家主权豁免,简称国家豁免或主权豁免,泛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和实践:绝对豁免论/主义和相对/限制/有限职能豁免论/主义) 8.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表示愿意与该新国家进行交往,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9.政府承认:即对政府的承认,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具有代表其本国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10.国际罪行:在所有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中,最严重的当属一贯并严重违背这些义务且对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损害危险的行为,例如非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大规模严重侵犯人权、故意大规模污染环境等。这些严重违背对国际社会根本重要的义务的行为属于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重大事项,被称为国际罪行。11.大炮射程论:1702年,荷兰著名法学家宾刻舒克在他发表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指出领海属沿岸国主权管辖,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并提出以武力所及作为确定领海宽度的方法,这就是后来所通称的大炮射程论。 12.内水:是指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它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海湾、海峡、海港以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也称内海水。 13.内海峡:若海峡两岸同属一国家,则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为内水,此峡称内海峡。 14.内海湾: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则可在这两个低潮标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该线所包围的水域应视为内水,即内海湾。 15.港口:是指能用于装卸货物、上下乘客和泊船并具有各种工程设施的内水。 16.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17.空气空间:指大气层,即有空气的空间。外层空间亦称宇宙空间或太空,是指空气空间以外的空间(简称外空)。 18.规范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国际法:《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19.外国人的待遇:主要是指一国对本国境内长期居留的外国人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实践中,名国一般通过制定国内法、缔结国际条约和形成国际习惯的方式来规定外国人的待遇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些大致相同的做法和原则。主要有三项: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互惠待遇原则。 20.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原则上,国家只能在受害的本国国民已经利用所在国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而仍然不能获得合理补偿的情况下才能对该国政府提出赔偿要求,除非该的国际不当行为直接侵害了本国的利益,或者两国之间另有相反的协议,或者存在其他某些特殊情况。 21.求偿国籍原则: 22.1865年成立的国际电报联盟、1874年成立的邮政总联盟(后更名为成国邮政联盟。按照1919年《凡尔赛和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一般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23.国际组织的成员的成长:观察员——联系成员——部分成员——完全成员。 24.双重否决权:如果对某一事项是否属程序事项的问题发生争执,须先行决定该事项是否属于程序事项时,常任理事国可行使否决权,否决其为程序事项。在对作为实质问题的该事项表决时,五大国还可行使否决权。这意味着常任理事国对同一事项有“双重否决权”。 25.欧盟法院,由独立的15名法官和9名监督法官组成。 26.国际法院:由15名独立的法官组成,不得有两人具有同一国家的国籍。所在地在海牙。其职权包括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 27.反报:是指一国以相同或类似的行为对另一国采取的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平的行为作出的反应。 28.报复:是指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采取的相应措施,以迫使对方停止其不当行为或为其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赔偿。 29.平时封锁:是指国家在和平时期以武力封锁他国港口或海岸,以迫使他国接受其所提出的要求或者停止某种行为。 30.干涉:是指争端当事国以外的国家对争端的干预,目的是迫使当事国按照干涉国提出的方式解决争端。 31.注意谈判协商——斡旋——调停——调查——和解是形式上的递级。 32.军事占领:是指交战国一方击败或驱走敌方军队后临时控制敌国领土的行为。 33.战时封锁:是交战国以兵力切断敌国的或敌国占领的海港以及海岸的交通,使所有国家的船舶和航空器不能出入。 34.战争犯罪的三个罪名:A破坏和平罪;B战争罪;C 反人类罪。 二、简答: 1.国际法的特征:A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B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C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2.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形成的学派:A传统国际地学派: 格老秀斯派、自然法学派、实在法学派;B现代国际法学派: 新的自然法学派提出了社会连带学说和规范法学说、新实 在法学派,新实在法学派提出权力政治说和政策定向说。 3.国际法的各种渊源: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C 一般法律原则;D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包括司法 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前三项是直 接渊源) 4.作为国际法主体须具有以下条件:A能独立进行国 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B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 和义务;C有国际求偿能力。 5.国际法主体的类型:A国家的主体地位:国家向来 是国际法的主体,在新的主体产生前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 在新主体产生之后是国际法上基本的或主要的主体。因为: (1)国家具有国际法上完全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2) 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3)国家是国际 法的创造者。B国际组织的主体地位:国际组织是指政府间 的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主体资格由创立它的条约决定。 (2)国际组织的行为能力也是依照决定其国际人格的原则 决定。(3)国际组织是国际法次要的主体。C争取独立的民 族解放组织之主体地位: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是指 为摆脱殖民国家或其他国家的统治或奴役,争取建立独立 国家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 6.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A各国公认;B具有普 遍意义;C构成国际法的基础;D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7.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国家主权或独立是国际法产生和存在的基石。基于这种主 权独立,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是平等的成员。国家主权平 等原则是指主权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地位完全平等,相 互无管辖和支配的权力。它们平等地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 和义务,平等地承担国际法律责任。因此它要求国家在处 理国际关系的任何领域都应尊重别国主权、政治独立和领 土完整,平等地对待别国,不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侵犯或 破坏别国主权,或欺压掠夺别国,为自己谋取单方的优势 或利益。B不侵犯原则:国家之间不侵犯原则是国家主权平 等原则的引申,也是国际法发展的进步表现。《联合国宪章》 在规定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同时还规定了不侵犯原则,禁止 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方法侵犯别国的领 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独立的关键。 这一原则的规定对防止在国、强国对小国、弱国实行武力 侵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说这项原则是宪章原则 的最核心部分。该原则是一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建立 各国友好关系,保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最基本 原则。C不干涉内政原则:(具体内容)(1)任何国家或国 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国家之内 政。(2)任何国家不得使用或鼓励使用经济、政治或任何 他种措施强迫另一个国家屈从,以取得对该国主权权利之 行使,并自该国获得任何种类的利益。(3)任何国家均不 得组织、协助、煽动、资助、鼓励或容许目的在于以暴力 推翻另一国政权的颠覆、恐怖或武装活动,或干预另一国 的内争。(4)使用武力剥夺各民族的民族特征构成侵犯其 不可转让的权利及不干涉原则的行为。(5)每个国家均有 选择其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制度的不可转让的权利, 不受他国任何形式的干涉。(6)所有国家均应尊重各民族 及国家之自决及独立权利,俾能在不受外国压力并绝对尊 重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情形下,自由行使。D和平解决国际 争端原则:它是不侵犯原则的引申。其内容(1)每一国家 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与其他国家之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 际和平、安全及正义。(2)各国因此应以谈判、调查、调 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办法之利用或其 选择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国际争端之早日及公平之解决。 (3)争端各当事方遇未能以上述任一和平方法达成解决情 形时,有义务继续以其所商定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争端之 解决。(4)国际争端各当事国及其他国家应避免从事足以 使情势恶化致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之任何行动,并 应依照联合国之宗旨与原则而行动。(5)国际争端应根据 国家主权平等之基础并依照自由选择方法之原则解决之。E 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1)每一国均有责任一秉诚意履 行其依联合国宪章所负之义务。(2)每一国家均有责任一 秉诚意履行其依公认之国际法原则与规则所规定之义务。 (3)每一国均有责任一秉诚意履行其在依公认国际法原则 与规则系属有效之国际协定下所负之义务。(4)遇依国际 协定产生之义务与联合国宪章所规定联合国会员国义务发 生抵触时,宪章规定之义务应居优先。 8.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二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从理论 上讲,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 体调整对象、渊源、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但它们之间又是有密切的关系的:A表现在国家处理二者 关系上应遵守国内法必须执行国际法的义务的原则。因为 国家既是国内法的制定者,又是参加制定国际法的。法律 是政策的体现,国内法律体现了国家的对内政策,就一国 而言,它的对内对外政策代表着该国的意志和利益。国家 在参加制定国际法时当然会考虑国内法的立场,在制定国 内法时必须顾及其承担的国际法律义务,通过制定国内法 履行国际义务,不应制定与国际法相违背的法律。因为善 意履行国际义务是一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B从国际法看, 它的许多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 作用。C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的影响。在不少场合,国内法也采纳了国际法的概念,并 且在将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转化为国内法的同时, 促进了国内法的建立和发展。从处理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 的实践讲,国家可采取采纳或转化的方式使国际法在国内 得到适用,并对它们的地位作出规定。 9.国家的基本权利:A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 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 和干涉的权利。B平等权: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权利义务的权 利。C自卫权:是指国家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 的权利。一国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D 管辖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段对特定的人、 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 10.国家的基本义务:A不得为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 政治独立的目的,或以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 方式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B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干 涉他国国内管辖事件;C以和平方法解决与他国之间的争 端;D一秉诚意地履行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及 有效的国际条约所负担的义务。 11.国家承认的法律条件和法律效果:(一)条件:A“新 国家”必须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构成要素;B“新国 家”的建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特别是不使用武 力、不干涉和民族自决等项原则。(二)效果:A根据承认 的“构成说”,新国家作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地位或资 格、其作为国际法主体或国际人格者的身份或资格、其国 际权利义务或法律行为能力要取决于既有国家的承认。B 承认的“宣告说”则否认国家承认具有这些效果,有时甚 至会认为国家承认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 12.政府承认的条件和法律效果:(一)条件:A有关新 政府必须在其本国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领土上独立而实际地 确立了有效统治,且已得到本国全体或绝大部分居民的惯 常服从;B该新政府的成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根 据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国在不受外来侵犯和干涉的 情况下发生的政府更迭,即使不符合该国国内法的规定, 原则上也属于该国的国内管辖事项,其他国家对此应予尊 重,由此产生的新政府只要具备了上述“有效统治”条件, 便可以获得承认。(二)法律效果:对新政府的承认与否会 影响新政府代表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资格和能力。与国家 承认的情形相似,通过政府承认,新政府代表本国的资格 得到承认的认可,根据他国承认新政府的范围、程度和方 式的不同,政府承认可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的新政府所代 表的国家之间产生不同范围、程度和内容的具体的权利义 务关系。此外,在一国的新政府已经在本国确立了有效统 治而旧政府在事实上仍未彻底消亡的情况下,承认新政府 的国家不得把该旧政府作为该国“事实上的政府”而继续 与之进行官方交往。 13.国家继承的法律效果:是指因国家继承而引起的有 关权利义务在继承国和被继承国之间的转移。(一)国家继 承对条约的法律效果:A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 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所谓“移动条约界域”原则,即被 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 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 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 实施条约的条件。B附属领土独立时,适用所谓“白版”原 则,即对于被继承国参加而在国家继承日期对继承所涉领 土有效的任何条约,继承国没有义务维持其效力或成为其 当事国,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权选择成为有关条约的当事 国。C国家合并时,除非继承国和别的当事国另有协议,或 有关条约对继承国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 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在国家继承日期对任一继承国有 效的条约对继承国有效,但除非继承国有相反的表示或与 全体当事国另有协议,该条约只适用于它在国家继承日期 对之有效的那一部分继承国领土。D国家分离或解体时, 除非继承国和别的当事国另有协议,或有关条约对继承国 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 件,在国家继承日期对被继承国全部领土有效的条约继续 对每一继承国有效,而当事仅对成为某一继承国的那部分 被继承国领土有效的条约则仅继续对该继承国有效。(二) 国家继承对国家财产的法律效果:通常导致被继承国的国 家财产无偿转属继承国,从而引起被继承国对转属财产的 权利的消灭和继承国对财产的权利的产生。(三)国家继承 对国家档案的法律效果:导致被继承国的国家档案无偿转 属继承国,从而引起被继承国对转属档案的权利的消灭和 继承国对该档案的权利的产生。(四)国家继承对国家债务 的法律效果:国家债务可分为“国债”和“地方化债务”, 前者指以国家名义负担且用于整个国家的债务,后者是指 虽以国家名义负担但仅用于该国某一部分领土的债务,原 则上不受国家继承的影响。一般认为,被继承国为了与继 承国作战而负担的战争债务或基于对其自身有害的目的而 负担的恶债原则上不应转属继承国。在这一前提下,国家 继承通常导致被继承国的国家债务转属继承国,从而引起 被继承国对转属债务的义务的消灭和继承国对该债务的义 务的产生。 14.国家的概念、要素及其类型。 国家是指一定范围的领土之上的居民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政 府之下组成的社会。其要素必须具备固定的居民、确定的 领土、政府和主权等四个要素。国家的类型包括:单一国、 复合国、永久中立国、附属国。 15.国家成立的情况:(或新国家建立的背景、原因和方 式) A独立:即殖民地、委任统治领土、托管领土、非自治领 土和其他附属领土实现独立,建立新的国家;B合并,即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既有国家联合组成一个新的国家;C分离: 即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 国家;D解体:即一国完全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的 国家。 16.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发生的原因。 国家承认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A独立: 即殖民地、委任统治领土、托管领土、非自治领土和其他 附属领土实现独立,建立新的国家;B合并:即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既有国家联合组成一个新的国家;C分离:即一国的 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D 解体,即一国完全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的国家。 政府承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一国政府非政党更迭的场合。 17.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的概念、条件和方式。 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 生的事实给予确认,表示愿意与该新国家进行交往,并接 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国家被承认的法律条件有 二:A“新国家”必须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构成要素; B“新国家”的建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特别是不 使用武力、不干涉和民族自决等项原则。承认的方式有单 独承认与集体承认,明示承认与默示承认,给予完全的、 无保留的、法律上的承认和给予不完全的、有限的、临时 的、事实上的承认。 政府承认:即对政府的承认,指一国确认他国的新政府具 有代表其本国的正式资格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政 府承认的条件有二:A有关新政府必须在其本国的全部或 绝大部分领土上独立而实际地确立了有效统治,且已得到 本国全体或绝大部分居民的惯常服从;B该新政府的成立必 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承认方式同上。 18.国家继承的含义及其法律效果。 国家继承: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 国取代。 其法律效果:A国家继承对条约的法律效果:(1)部分领 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所谓“移 动条约界域”原则,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 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 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 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2)附属领土 独立时,适用所谓“白版”原则,即对于被继承国参加而 在国家继承日期对继承所涉领土有效的任何条约,继承国 没有义务维持其效力或成为其当事国,但在一定的条件下 有权选择成为有关条约的当事国。(3)国家合并时,除非 继承国和别的当事国另有协议,或有关条约对继承国的适

国际法复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登临权 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来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屈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2.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某外国(受惠国)的?国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国民的待遇。其目的是使受惠国国民与第三国国民享有平等的、不受歧视的待遇。 3.发射国 根据责任公约规定,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进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 4.特别使团 特别使团是一国经另一国的同意或邀请,派往该另一国进行谈判或完成某项特别外交任务的代表派遣国的临时使团。特别使团的职务由派遣国与接受国协议约定。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海国对它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以及相应的管辖权,但是它又不屈于沿海国的领土,沿海国对其不具有完整的领土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3分) ①沿海国对大陆架中的矿产及其他非生物资源和定居种的生物资源有专屈的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权利。这种资源权无须公告或象征性的占领。(2分) ②200海里之外的生物资源开发要向国际海底管理局交费。(2分) ③沿海国对大陆架上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有专属的管辖权。(2分) ④外国在沿海国的大陆架上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1分) 2.简述一国国际不当行为非法性的排除。 ①同意,即国家实施的行动是在得到关系国的同意情况下作出的。(2分) ②针对他国的违法行动而采取的对抗行动。(2分) ③国家出现的不可抗力和偶然事件。(1分) ④危难,指国家代表或受其监护的人为了逃避极端危难的状况而实施的行为。(2分) ⑤国家遇到特别紧急的状况,如遇到外国侵略的情况下实施的行动。(2分) ⑧国家的自卫行动。 3。简述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①使馆馆舍不得侵犯。接受国官员非经使馆馆长许可不得进入使馆馆舍。接受国对使馆馆舍负有特殊的保护责任。使馆馆舍以及设备和其他财产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强制执行。 (2分) ②档案和文件不得侵犯。(须简要解释,以下各条同)(2分) ③使馆免纳捐税。(2分)

国际法综合练习3及答案

国际法综合练习3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红色字母表示正确的参考答案) 1.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A.国内运输权 B. 飞行专属权 C. 机场的建造权 D. 航行资料专有权 2. 英国的()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3. 我国采取()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A. 正常基线法 B. 直线基线法 C. 自然基线法 D. 几何直线法 4. 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A. 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 B. 地球表面 C. 月球表面 D. 公海 5.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A.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 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C. 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D.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6.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 A. 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B. “无主物” C. 国家不享有任何权利的海域 D. 国家享有主权权利的海域 7.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 A. 1903年 B. 1783年 C. 1918年 D. 1957年 8.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 A. 营救协定 B. 赔偿责任公约

C. 东京协定 D. 外层空间条约 9. 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 A. 登临权 B. 紧追权 C. 执法权 D. 攻击权 10. 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 )。 A. 内水 B. 领海 C. 毗连区 D. 专属经济区 11. 马六甲海峡是()。 A. 领峡 B. 公海海峡 C. 内海峡 D. 自由海域 12. 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 A. 内陆水 B. 领海 C. 内水 D. 毗连区 13. ()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A. 正常基线法 B. 直线基线法 C. 折线基线法 D. 几何直线法 14.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 A. 东京公约 B. 海牙公约 C. 巴黎公约 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年第( ) 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6. 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 A. 通过制度 B. 无害通过制度 C. 自由航行制度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三章知识点:国际航空法与外层空间法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三章知识点:国际航空法与外层 空间法 一、领空及其界限问题 领空是指一国领土上空一定高度的空间。领空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处于国家主权之下已被现代国际法所确认。 (一)领空的水平界限 一国领空从与地球表面平行方向看,止于其领土边界线的上方,即领土边界线向上立体延伸构成领空的水平扩展界限。与领空处于地球大气同一环层,并在各国领空水平界限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专属经济区、公海和南极的上空,就其整体的法律地位国际法上还没有一项专门的条约来规定,比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仅主要规定了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上空的飞越自由。一般认为,该领空外部分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对所有国家都是开放和自由的。 (二)领空的垂直界限 领空的垂直界限是指领空自地球表面向上扩展的外缘,这是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限问题。对此国际社会有多种主张,主要包括空间论和功能论两派。(1)空间论者认为应该而且也可能划定某一高度为领空和外空的界限。他们提出了包括空气空间或大气层标准、卡曼线、卫星轨道最低点、航空器飞行点等划定方法。(2)功能论不支持划定界限的主张,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应从功能上区分航空器或航天器两类不同性质的航行器,以及相对应地区分相关的国家活动性质,从而由不同的法律实行规范。迄今,国际法尚未就领空与外空的具体界限作出准确的划定。 二、国际航空法体系

国际航空法通常是指国际民用航空法,它主要由一系列多边和双 边的条约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围绕《芝加哥公约》形成的国际 民用航空基本制度;围绕《华沙公约》形成的国际航空民事责任制度;围绕三个反劫机公约形成的国际民航安全制度。 (一)国际航空的基本制度 1944年的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是构 成当今国际民航法律制度的基本条约。它包括空中航行、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等部分,规定了国际航空法的基本规则,构建了国 际民航制度的框架。根据该公约成立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是当今民 航领域最权威和广泛的世界性组织,也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芝加哥公约》的主要原则和制度包括: 1.领空主权原则。国家对其领空拥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外国 航空器进入国家领空需经该国许可并遵守领空国的相关法律。对于非 法入境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国家能够行使主权,采取符合国际法相关 规则的任何适当手段,包括要求其终止此类侵犯立即离境或要求其在 指定地点降落等,但不得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和航空器的安全, 避免使用武器。国家有权制定外国航空器入境离境和在境内飞行的规 章制度,各国能够指定外国航空器降停的设关机场;国家保留国内航 线专属权,一国为安全及军事需要有权在其领空中划定某些禁区。 2.航空器国籍制度。公约将航空器分为国家航空器和民用航空器,公约的制度仅适用于民用航空器,而不适用于国家航空器。国家航空 器是指用于军队、海关和警察部门的航空器。一国的国家航空器未经 特别协定或其他方式的许可,不得在其他国家的领空飞行或领土上降落。民用航空器须在一国登记并所以而取得登记国国籍。登记按照一 国相关的国内法规定实行。航空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重复实行的 登记均被认为无效,但其登记能够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航空器的登 记国对航空器上的事件或事故拥有管辖权。

国际法复习题

国际法复习题 2、国际法具有与国内法不同的确以下特征:主体的国际性、意志的 协调性、世界范围的普遍性和特殊的强制性。 3、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 4、第一次系统地规定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中、印、缅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国家领土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以及领陆和领水的上空。 6、国家继承是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的,而政府继承是因为革 命导致政权更迭的结果。 7、任何国际法主的行为只有符合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条件,即必须 具备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才能引起国际法律责任。 8、中国的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本12海里,中国的领海基线 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 9、庇护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犯、另一类是政治难民。 10、国家在实践中是否引渡,主要依据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自主决定。 二、判断1、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仅限于国家,任何个人或法人都不能 成为国家法主体。错2、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应忠实地履行其在主权原则 基础上依国际法所承担的国际义务,而不论该义务是否合法。错3、根据 普遍管辖原则,任何国家对自己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均享有完全 的排他管辖权。错4、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新国家的承认,不 是对新政府的承认。对5、领土是国家行使权力的主要对象和空间,如果

领土边界不能完全正式划定,则会影响国家的存在。错6、永久中立国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结果,是对国家享有权利的有限放弃,永久中立国的国家法主体的地位也是有限的。错7、内水与领海都属于一国主权的管辖和支配,不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错8、任何国家的军舰、军用飞机,均可制止和拿捕在公海上的海盗行为和罪犯。对9、由于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都位于国家领土的上空,因而适用同样的国际法律制度。错10、我国国籍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三、多项选择1、引申出国家司法豁免的法律原则是(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平等互利和互不侵犯。 3、国家自保权的内容包括单独自卫权、集体自卫权和防御权。 4、下列永久中立国、欧洲共同体和单一国是国际法主体。 5、国家继承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继承的合法性和继承对象的领土性。 6、下列司法机关的行为、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国家军事单位的行为,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可归因于国家而成为该国的国家行为。 7、新中国对旧中国所签定的条约和协定所采取的原则是区别对待。 8、沿海国在领海的权利包括沿海航行权、资源开发利用权、刑事管辖权。 9、任何国家从事外空活动,均应遵循以下基本法律原则:共同利益原则、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不得据为己有原则、为和平目的原则。 10、各国国籍法对因出生取得国籍的规定,采取的立法原则有:血统原则、出生、血统与出生地相结合原则。

国际法复习题

《国际法》期末练兵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入括号内) 1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A克林顿B格老秀斯C普芬道夫D瓦特尔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总理周恩来於()年提出的。 A1953 C1954 B 1955 D1960 3下列()不属于通洋运河。 A苏伊士运河B伏尔加运河C巴拿马运河 D 基尔运河4 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国家有()。 A域外庇护权B领土庇护权C领水庇护权D领域庇护权 5 ()不能行使紧追权。 A军舰 B 军用飞机C政府船舶D民用商船 6 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的待遇。 A高于本国国民B 等于本国国民C高于第三国国民 D 等于第三国国民 7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是() A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战争与和平法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 D 联合国宪章 8不得承认依靠外国势力建立的傀儡国家被称为是() A托巴主义B威尔逊主义C艾斯特拉达主义 D 史汀生不承认主义9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於() A内水B领海C 毗连区D专属经济区 10 外交团是()方面的团体。 A外交礼仪B外交使团C领事D私人 11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实行() A单一开发制 B 协商开发制C平行开发制 D 自由开发制 12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确定的。 A 1941年“大西洋宪章” 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C 1944年华盛顿“橡树园会议” D 1945年“雅尔塔会议” 13关于国际法约束力的来源,较为正确的是() A 自然法学说 B 实在法学说 C 势力均衡说 D 意志协调说

14在国际法上第一次规定对犯有国际罪行的国家领导人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 1899年的《海牙和会B 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C 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D 1943年的《莫斯科宣言》 15过境通行制度适用於() A内海B历史性海湾C国际航行的海峡 D 群岛水域 16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A营救协定B赔偿责任公约C东京协定D外空条约 17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年在()签订的。 A 1919 巴黎 B 1919 芝加哥 C 1944 巴黎 D 1944 芝加哥 18 联合国安理会的“集体否决权”是指()一致反对。 A五大国B 十五个常任理事国C任何九个常任理事国D 任何七个非常任理事国 19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A 德国的耶利内克 B 美国的凯尔C德国的得里佩尔D 英国的奥斯汀 20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A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B 公平原则 C 随领土转移原则 D 协商原则 21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属于————范畴。 A国际刑法B民法C任意法D国际强行法 22 “归化”是指()取得国籍。 A因出生B因婚姻 C 因申请 D 因收养 23 将争端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并由其查明事实。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的方法称为() A 斡旋 B 调停 C 调查 C 调解 24 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法律文件是()。 A 1907年的《海牙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 B 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 C 1919年的《国际联盟盟约》 D 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 25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 A林则徐B严复C丁韪良D张之洞 26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世纪开始产生,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27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国际习惯是指( )。 A 通例B国际惯例C习惯国际法D一般法律原则 28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A )。

国际法空间法

第六章空间法 v 第一节概说 一、空间法的概念空间法是规定空间各区域的法律地位,调整国际法主体在空间活动中 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空气空间法= 外层空间法 二、空间法的发(一)国际航空法的发展 1、有关国际航空的基本规则的1919《巴黎公约》; 1944《芝加哥公约》 2、有关国际航空的民事责任的公约1929《华沙公约》 3、有关制止危害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1970《海牙公约》1970《蒙特利尔公约》 (二)外层空间法的发展1、《外层空间条约》2、《营救协3、《国际责任4、《登记公约》5、《月球协定》三、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分界问题(一)航空器上升最高限度说(30—40 公里)(二)空气构成说(50— 16000 公里)(三)有效控制高度说(四)卫星轨道最低 近地点说( 100— 110 公里) 第二节空气空间法一、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1919 年《巴黎公约》首次确认领空主权原则; 1944 年《芝加哥公约》:缔约国承认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享有完 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其意义在于:1、明确宣告领空主权原则;2、领空主权是每一国家都 享有的,无论是缔约国还是非缔约国;3、每一国家享有的领空是完全的和排他的。 二、国际航空的基本法律制度(一)领空主权1、领空不得侵犯2、设立“禁区” 3、保留“国内载运权”4、制定航空法律和规章(二)航空器及其国籍航空器具有其登记国的国家的 国籍(三)国际航空运输;航班飞行=非航班飞行 (三)国际航行其他法律问题1、拦截2、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的问题3、空中航行的国际合作和安全保障 三、国际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一)有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国际公约1、 1963 年《东京公约》2、 1970 年《海牙公约》3、 1971 年《蒙特利尔公约》4、 1988 年补充蒙特利尔公 约议定书 5、1999 年《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 的罪行(三)犯罪的管辖权(四)或起诉或引渡原则 1、《东京公约》《关于航空器内犯罪和某些行为的公约》,1963年9月14日订于东 京,1969年12月4日生效。该公约主要是规定了“航空器登记国原则”,解决了空中刑事管辖权问题。2、《海牙公约》《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反劫机公约》,1970年12月6日订于海牙,1971年10月14日生效。(1)劫持航空器是犯罪2)不引渡应起诉(3)各缔约国承允以严厉刑罚惩治犯罪 3、《蒙特利尔公约》1971、 1988、 1991 年 《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反破坏公约》,1971 年 9 月 23 日订于蒙特利尔, 1973 年 1 月 26 日起生效。扩展到地面破坏航空器和航行设施的犯罪。 1988: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发生的非法暴力行为是犯罪;1991:《关于注标塑性炸药以便探 测的公约》 (三)犯罪的管辖权 1、实行普遍管辖原则 2、下列国家在《公约》规定下有管辖权: (1)航空器登记国; (2)航空器承租人主营业所所在地或其永久居所地国; (3)航空器降落地国; (4)犯罪发生地国; (5)被指称的犯罪分子所在国; (6)其他国家根据本国法行使刑事管辖权。 (四)或起诉或引渡原则

3国际法期末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国际法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庇护权属于( ) C.被请求庇护的国家 D.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 2.一般认为对国际法渊源作了权威性说明的国际文件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宪章》 C.《国际法院规约》 D.《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3.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原则源于( ) 4.航空器的国籍是( ) 5.依据犯罪嫌疑人的国籍行使的刑事管辖原则称作( ) 6.引申出国家司法豁免权的法律原则是( ) 7.《联合国宪章》规定负责条约登记的机关是( ) 8.国际环境保护实行的原则是( ) 9.《外层空间条约》规定,探索与利用外层空间应( ) 10.根据《条约法公约》第51条的规定,使条约无效的情况有( ) 11.采取防止陆源污染的措施者主要是( ) 12.《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自然资源的权利性质是( ) 13.《联合国宪章》关于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守的原则规定在其( ) 14.《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有权确定的领海宽度是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 ) 15.通航边界河流,若无边界条约规定,其界线一航应划在( ) 16.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当我国缔结的条约及我国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时,应适用( ) A.我国法律 B.该项条约

17.1970年《海牙公约》规定,非法劫持航空器行为嫌疑人所在国应其( ) 18.《海洋法公约》规定,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实行的通航制度是( ) 19.划定边界的协议由多种文书组成,其基本文件(母约)是( ) 20.1980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国籍法》对双重国籍问题的规定是( ) 21.国际组织不同于国际会议之处,在于国际组织具有( ) 22.在不完全外交关系中,双方互派的外交使节一般是( ) 23.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这种方法叫做( ) 24.领馆的设立地点、类别及其辖区,由( ) A.派遣国决定,及接受国无关 B.接受国决定,及派遣国无关 C.派遣国决定,但须经接受国同意 D.接受国决定,但须经派遣国同意 25.有关禁止或限制使用的作战方法与手段的公约,被称为( ) 26.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编纂的国际公约草案的通过应交由( ) 27.当联合国的会员国拖欠财政款项的数目等于或超过前两年所应缴之数目时,即( ) 28.我国历史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内外交机关是( ) 29.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成立取早的是( ) 30.国际法上第一个宣布战争为非法的国际条件是( ) A.《巴黎非战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联合国宪章》 D.《与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在下列人员中,具有外交官身份的有(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