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原始社会

日本列岛原是亚洲大陆的一个半岛,由于地壳的变动,在距今约1万年前最终与大陆分离,形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大岛和几百个小岛连成的弧状列岛。早在旧石器时代,日本已有人类生存。①他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知道用火。距今1万年左右,日本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量出土有草绳样花纹的陶器,称绳纹陶器,相应的时代称绳纹文化时代。当时的日本人,住在沿海、沿河者以捕捞为生,住在森林和山地者则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但弓矢已广泛使用。在绳纹时代晚期,西日本开始出现原始农业、生产稻、麦、粟等。绳纹时代的日本社会,大致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公元前3到2世纪,日本进入弥生文化时代。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大量出土可能用陶轮制作的高大陶器。由于它首先发现于东京都文京区的弥生町,故称弥生式陶器。弥生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汉代的水稻种植技术和铁制工具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东渡传入日本,使农业和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分工,使父权制渐渐取代母权制,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邪马台国

公元前1世纪,日本出现许多小国。《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些小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和平的,通过兼并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国家。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公元57年(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国遣使来汉通好,①光武帝“赐以印绶”。②

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在九州北部兴起日本列岛第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政权邪马台,③统治附近20多个小国。邪马台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大人”享有种种特权,“下户”(平民)和奴婢地位低下。女王卑弥呼握有政教大权(“事鬼道,能惑众”),住在卫兵严密把守的宫室里,有成千奴婢侍候,死后修大冢,有百余奴婢殉葬。女王由男弟辅佐治国,下设大倭、大率、大夫等官,分掌贸易、监察和外交事务。可能有大将,统率全国军队。地方按大小和战略地位设置不同的官吏,个别的仍保有“王”的称号。邪马台国的军政开支主要靠下户交纳的贡赋维持。有法律和刑罚,“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

邪马台以农业为主,“种禾稻、苎麻、蚕桑”。手工业中以酿酒、冶炼和纺织比较发达,产品有“细苎、缣、绵”、斑布(杂色麻布)、倭锦、绛青缣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贸易的繁荣:“国内有市,交易有无。”国内还有远距离的贸易,如对马国和一支国皆“南北市籴”。①

在女王卑弥呼统治时期,邪马台与曹魏和新罗建立友好关系,与曹魏的使节往来不断。从239年(魏明帝景初三年)起的8年里,双方互相遣使7次,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是少见的。239年,日本使节到洛阳,魏明帝授予卑弥呼“亲魏倭王”称号。3世纪中叶以降,中国与邪马台国内多事,双方往来中断。不久,邪马台国亡,统一日本的历史任务落在新兴的大和国身上。

古大和国

公元3世纪,在近畿一带兴起古大和国。大和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当邪马台与曹魏频繁交往的同时,大和可能同长江下游的吴国有联系。大和国统治者欢喜修建巨大的陵墓,②所以在日本史上被称为“古坟时期。”大约4世纪末5世纪初,大和国基本完成日本的统一,控制了西至九州、东达关东的广大地区。5世纪末、倭王在给刘宋皇帝的上表中回顾统一的过程说:“自昔祖弥,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宋书》中先后记载五大倭王,即赞、珍、济、兴、武,称倭五王,多数日本学者认为是《日本书纪》所载的仁德、反正、允恭、安康、雄略五王。

倭五王为巩固大和政权,先后实行氏姓制度和部民制度。

氏姓制度是贵族阶级内部的制度。大王根据贵族的出身和在统一过程中的功绩,授予氏姓;只有拥有氏姓者,才能担任官职。所以,它是职务与资格双轨人事制度的雏型。在中央由葛城、平群、三轮等氏组成最高执政机构,中臣氏、忌部氏掌管祭祀,大伴、物部和久米等氏主持军事,苏我氏总管财政。地方设国造、县主、稻置等官,一般委派有直、君氏姓的人担任,重要地区由有臣、连氏姓的人担任。

部民制是劳动者的组织制度。大和国的劳动者,按专业技术和贵族需要编成不同的部,其成员称部民。主要有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品部,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和负责政府机关事务的杂部,而每一种又包含众多的部,如品部就包括锻冶、锦织、弓削等一百余部。各种部民,就隶属关系说,可分为公、私两种。公部民直属朝廷,只有大王有权调动,其他人无权调动,更不许兼并,违者剥夺氏姓和领地。私部民归地方实权派,由其亲信管理。所有部民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奴隶型,包括田部中的奴婢,田部和品部中的罪犯、战俘和杂部里的虾夷人等,没有人身自由。二是隶农型,包括田部里的部曲和大多数品部民;他们有家庭和户籍,有自己的生产工具,从朝廷或贵族租来土地向他们服劳役和缴纳产品,但没有人身自由,可以与土地一起赠送别人。第三种是农奴。隶农型部民占多数。①部民制的存在是日本奴隶社会的一个特点。部民中的朝鲜和中国移民,被称为“归化人”,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如木工、织锦、缝衣等,为大和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部民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人身被凌辱,逃亡或武力反抗史不绝书。5世纪中叶以降,地方豪强不断变国有地为私有地,变公部民为私部民,严重威胁中央利益。527年,九州紫筑国造盘井发动叛乱,控制福冈、大分、佐贺、熊本等经济发达地区,中央十分震惊,急忙召开重臣会议,派大将军率军征讨,费时

一年多才予平定。

盘井之乱平定以后,大和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到处设置屯田、屯仓,役使部民:例如569年,中央派田令白猪胆津整顿所属田部,使该部部民以户为单位编定户籍,并给部民以更多的自由。

大和国统治者,一直觊觎朝鲜半岛。百济为摆脱高句丽和新罗的夹击,采取与日本通好的政策。4世纪中叶,日本乘机侵占新罗的伽倻(任那)②,百济王特赠七支刀以示感谢。399年,百济和大和组织联军进攻新罗,新罗求救于高句丽,第二年高句丽击退大和军。5世纪以后,大和与中国南朝的刘宋政权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企图换取对称霸朝鲜半岛的支持。478年倭王武遣使请求刘宋支持,宋顺帝受予“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王”称号。

大化革新

随着封建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大陆封建文化的大量传入,大和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趋于激化。6世纪中叶,控制中央大权的葛城、平群、大伴诸氏衰落,苏我氏和物部氏的权力上升,最后苏我氏又战胜物部氏,独揽大权。592年,苏我马子杀死崇峻大王,立甥女炊屋姬为王,是为推古天皇(592—628年)。女王抵制苏我氏的专横,并于593年立厩户皇子为太子,即圣德太子,委以大权。圣德太子崇尚中国文化,不满贵族专权,渴望改革。603年,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按能力和功绩授予冠位,打破氏姓贵族的世袭门阀制度。接着颁布《十七条宪法》,强调“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在日本史上第一次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纲领,为大化革新作了思想理论准备。607年,圣德太子和女王派小野妹子使隋,在国书中自称“天子”。608年,小野妹子以陪送使身分再次来隋,并有高向玄理和南渊请安等留学生同行。他在这次递交的国书中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天皇”名称。622和628年,圣德太子和推古天皇相继辞世,其改革随之流产。苏我虾夷篡改遗嘱,先后拥立舒明天皇(629—641年)和皇极天皇(641—661年),大权独揽并大兴土木,广征徭役,使民怨沸腾。在反对苏我氏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以中大兄皇子(626—671年)和深受我国儒家思想影响的中臣镰足(614—669年)为首的革新派。

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等乘接见朝鲜使节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三天后,皇极天皇退位,由中大兄之舅轻皇子继位,称孝德天皇(645—654年)。孝德天皇与革新派关系密切,即位后立中大兄为皇太子,辅助政事,同时任命阿倍内麻吕为左大臣、苏我石川麻吕为右大臣、中臣镰足为内大臣、僧旻和高向玄理为国博士,还宣布年号为大化,着手改革。646年元旦,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革新。

革新的主要内容有: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授予大夫以上的官僚以土地和人口,称“食封”,以封户缴纳的部分租赋作为他们的俸禄。

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班给6岁以上公民口分田,男子2段,①女子为男子的三分

之二,奴婢为公民的三分之一。6年一班,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租为田租,每段交稻二束二把;②庸是劳役,男子(21—65岁)每年服役十天,可以绢布代替(每天二尺六寸);调为贡物,一般交纳绢布(田调每段绢一尺、絁二尺,户别调布一丈二尺)。三、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氏姓贵族世袭制。中央设二官(神祗、太政)、八省(中务、式、治、民、兵、刑、大藏、宫内)、一台(弹正),地方设国(省)、郡、里(乡)。

革新措施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政府刚建立,与苏我氏关系密切的古人大兄皇子,勾结旧势力谋反,被镇压。649年,革新功臣苏我石川麻吕遭诬陷,被迫自杀。668年,中大兄即位,称天智天皇(626—671年)。他继续推进改革,并整理革新以来新颁诏书,编成《近江令》,是为日本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外交上支援百济,但663年被唐与新罗联军打得惨败。天智天皇死后,本应由法定继承人、革新派重要人物、其弟大海人皇子继位,但其子在旧贵族支持下匆匆登基,内战(壬申之乱)骤起。结果大海人获胜,即位称天武天皇(673—686年)。天武天皇进一步打击旧贵族势力,提拔在壬申之乱中有功而地位低的人,并大权独揽,建立有效的中央集权统治机构,把改革事业继续推向前进。701年,文武天皇(683—707年)编成《大宝律令》(律是刑法,令是各种制度的规定)。718年,元明天皇(661—721年)在《大宝律令》的基础上,制定《养老律令》,全面总结和确立大化革新的成果。

大化革新使绝大多数部民摆脱旧贵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公民。他们以户(亦称“乡户”)为单位从政府得到一份土地(口分田、只有使用权)和园田宅地(可以买卖),负担比较固定的租庸调,可以自由使用沼泽山林,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大化革新在日本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革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又很不彻底。例如,部民制未全部废除,还有大量奴婢和地位接近奴婢的隶农存在,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奈良和平安时期

710年,元明女皇把都城从飞鸟(奈良县橿原市)迁至奈良城(平城京),开始了日本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奈良时代(710—794年)。794年,桓武天皇又把京城迁往平安京(京都),开始平安时代(794—1192年)。奈良和平安时代,一般(或名义上)由天皇掌权,不同于后来的实权在幕府(特别是德川幕府),所以又称王朝时代。

奈良时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统治者十分重视发展农业,鼓励开荒和兴修水利。723年颁布“三世一身法”,开垦生荒地可以传三代,开垦熟荒地可终身占有(死后交公)。为防止土地复荒,743年颁布“垦田永世令”,规定所垦土地永为私有,不再收回。种植水稻的技术有新的进步,知道插秧和种植早稻晚稻。养蚕业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获得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日益进步。采矿、冶金、纺织业发展迅速。首都奈良是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有人口20万,设东西两市,并有市司负责管理工商事务。708年,铸币“和铜开珎”①流通全国。奈良时代,派出大量留学生、学问僧赴唐,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文化,

把佛教、儒学、建筑、美术、医学、文学等介绍到日本,为日本文化的繁荣进步和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班田制下,农民向国家交纳的租庸调大约占口分田总收获量的20%,剥削率已经不轻,但还要负担沉重的杂役、兵役和高利贷。劳役本为每年10天,但由于频繁迁都和大兴土木,往往长年征调。租赋和贡物须送到郡城或京都,一路开销全由农民负担。兵役是最痛苦的负担。国家每年征发1/4到1/3的青年入伍,自备粮食、武器,充当卫士(守卫京城,服役1年)、防人(戍边、服役3年),名义上轮换,实际“壮年赴役,白首归乡。”借债利息官方为50%,私人100%。还不起债者往往以身抵债,成为债务奴隶。著名诗人山上忆良(660—733?)在《贫穷问答歌》里描写班田农民的悲惨生活说:

“简陋倾圮屋,地上铺茅草。

父母枕边愁,妻子脚下忧。

灶里无炊烟,釜中结蛛网。

忘却炊饭事,只闻呻吟语。

咆哮如劈物,手持刑笞具。

五十户长声,呼哨到寝处。

似此人间事,欲呼亦无术”。②

从8世纪末起,班田农民分化严重,有的四处逃亡,有的被迫把土地“寄进”给豪强,本人沦为他们的“寄口”。土地兼并盛行,国家掌握的公地公民锐减,豪强控制的私地私民剧增。与此同时,皇室的敕旨田,贵族的位田、功田、职田,神社和寺院的神田与寺田,大量增加,其收入归己,而且除职田外实际世袭享用。班田制难以继续推行,改为12年一班,有的20、30、甚至40年一班,终致废弛。

与班田制破坏的同时,庄园制发展起来。平安时期,庄园制占支配地位。有的庄园是原来的村落,有的因垦荒形成,大小不一。庄园里的生产者大多是破产的班田制农民,也有奴婢,他们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有权共同使用山林水源,向主人缴纳年贡(大约相当收获量的1/3到1/2),负担警卫、运输、修房、筑路等杂役。有的庄园有劳役地租,即由庄民耕种主人的直辖田,收获全归庄园主。有的庄园还有工匠,如铁匠、泥水匠、陶工,从事手工业生产。9世纪以降,许多庄园获得“不输不入权”,即不向中央纳租,中央的检田使、收税吏不得进入,后来发展到不得入庄追捕罪犯,形同独立王国。

随着班田制的破坏和庄园的兴起,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中央集权衰落。从9世纪80年代起,大贵族藤原氏①专权,左右朝政约二百年。藤原氏世代为天皇外戚。877年,藤原基经胁迫清和天皇退位,由9岁的阳成天皇继承,自己以舅舅身分摄政。887年,宇多天皇即位,把政权交给基经,宣布万机巨细应先“关白”于基经,从此开始日本史上的“摄关政治。”②从此,藤原氏私邸成了国家权力的中心,朝廷只是举行仪式的场所。1086年,白

河天皇为打击藤原氏势力,在自己宫殿里设“院厅”,由近臣任官员处理政务,开始日本史上的“院政时代”(1086—1192年)。双方在斗争中都竭力拉拢武士阶层,从而给武士的登上政治舞台和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武士的产生与中央集权衰落和庄园制的发展分不开的。为对付人民的反抗和封建主内部的争夺,许多庄园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神社和寺院也组织僧兵。这就是日本武士的起源。武士和主人结成主从关系,绝对效忠。11世纪初,开始出现地区性武士集团,称武士团。武士团的首领有庄园主和地方土豪,也有流落地方的中央失意贵族,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源氏和平氏。源氏和平氏均为皇子赐姓。“摄关政治”时期,源氏与藤原氏关系密切,势力大发展,自称“天下第一勇武之士”。11世纪末12世纪初,平氏与院政关系密切,势力急剧上升。1179年,平清盛带兵进入京都,囚禁上皇,停止院政,实行独裁统治。1185年,源赖朝举兵消灭平氏,控制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建立幕府,①是为镰仓幕府,开始幕府政治(或“武家政治”)时期。

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

镰仓幕府(1192—1333年)与天皇为首的国家政权,其阶级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封建主阶级的政权。不同的是,幕府由武士阶层掌权,其头头将军名义上尊重天皇,并由天皇任命,实际上是政府首脑,垄断一切大权,天皇被架空。将军与其直属武士(御家人)之间建立密切的主从关系,称“御家人制度”。御家人对将军要忠,无条件服从领导,为其负担军役和公役,包括守卫镰仓。将军对御家人要信,负责保护其领地和财产不受侵犯,并按功行赏。幕府设专门管理武士的机关——侍所。镰仓幕府还设立处理政务的公文所(后改称政所)和审理诉讼案件的问注所。各国设守护,负责军政。庄园设地头,负责治安和征收租赋。

镰仓幕府的经济基础是庄园制。将军是一个大庄园主,占有大量领地,仅没收原平氏的庄园就达五百多所。

1199年源赖朝死,幕府内部发生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外戚北条时政囚禁第二代将军源赖家,将他杀害,独揽大权。1205年,北条义时自称“执权”,即代替将军执掌幕府的军政大权。幕府内部的斗争,给京都朝廷以倒幕良机。1221年(承久三年),后鸟羽上皇发兵讨伐北条氏,很快失败,史称“承久之乱”。为巩固幕府统治,于1332年(贞永元年)制定武士法典《御成败式目》①51条,又称《贞永式目》,内容涉及行政、民事、刑事、诉讼等,对人民的反抗则坚决镇压。

蒙古灭高丽后,策划进攻日本。1274和1281年,蒙古军两次入侵日本,遇到顽强抵抗,又遇台风,被迫退兵。镰仓幕府虽然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但从此内部矛盾激化,开始由盛转衰。由于执权偏爱嫡系,引起傍系和因战争而破产的御家人的不满,双方一度火并,终于动摇了镰仓幕府赖以生存的御家人制度。与此同时,下层群众的反抗斗争活跃,出现所谓“恶党”运动。于是,后醍醐天皇(1288—1339年)在部分大封建主支持下开始倒幕。1333年,幕府派足利高氏发兵讨伐,但他中途倒戈,攻陷京都,镰仓幕府灭亡。1334年,后醍

醐天皇重返京都,执掌朝政,并改元建武,史称“建武中兴。”1336年,足利尊(足利高后改“高”为“尊”)起兵攻占京都,自任征夷大将军,重建幕府,足利幕府(1336—1573年)②的统治开始。后醍醐天皇化妆逃往吉野,建立新朝廷,是为南朝,与足利尊在京都拥立的北朝光明天皇分庭抗礼,史称“南北朝时代”(1336—1392年)。1392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合并南朝,南北对立基本结束。

足利幕府也仿照镰仓幕府设立政所、侍所和问注所,但权力缩小。侍所首领称“所司”、由赤松、山名、一色、京极四家担任。称“四职”。不设执权设执事(后改管领),由畠山、斯波、细川三家轮流担任,称“三管领”,携助将军处理具体事务。地方上设“镰仓府”,由将军之子任“公方”,直接控制关东十国。在九州、中国、奥州、羽州设“探题”,派亲信任“守护大名”掌握军政大权。其他各国设守护。守护大名是足利幕府的主要支柱,其政治、经济、权力不断扩大。例如山名氏兼十一国守护,其领地占全国的1/6,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封建主。将军的权力越来越小,与守护大名不断发生冲突。1467年(应仁元年),幕府内部因将军继承问题发生武装冲突,双方动用兵力达27万之众,混战10年,使京都遭到严重破坏,文物建筑化为灰土,史称“应仁之乱”(1467—1477年),日本开始进入长期混战的“战国时代”(1467—1573年),直到室町幕府灭亡。

经济发展和人民起义

由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镰仓时期的农工商业有明显进步。已经广泛使用水车,开始种植早、中、晚三季稻,普遍种植小麦和经济作物,产量增加。耕地面积从10世纪初的862,796町步增加到946,016町步。①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贸易发展,在神社寺院附近、交通要道、港湾地区,形成许多城镇。仅畿内附近,14世纪就出现新城镇387座。京都、堺、博多等是最重要的城市。特别是堺,有5万多人口,是联系九州、四国和对中国朝鲜的贸易中心,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

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庄园解体,许多农民成为自耕农。他们负担着沉重的租赋和劳役,还遭受高利贷的盘剥。长期的战乱,再加灾荒和瘟疫,使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成立自己的自治组织“惣”,“惣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迫使封建主让步。斗争的形式有集体请愿或逃亡,直至武装起义(“土一揆”)。15世纪,农民的武装起义进入高潮。

1428年,京都附近的近江国首先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很快波及京都和奈良。起义者袭击“土仓”、“酒屋”,①要求取消债务,焚毁债券。第二年,播磨国农民揭竿而起,提出“国中不许有武士”口号,在日本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441年,京都附近发生农民起义,包围京都城,迫使幕府答应取消农民所欠债务。

1462年,京都一带连年天灾、瘟疫流行,莲田兵卫率领起义农民围攻京都,使道路不通、“米谷不至”,“天下为之忧。”

1485年,山城国两个封建主集团内讧,激起人民起义。起义者推选36名(另说38名)代表组成权力机构,实行自治。由于内部不和,自治坚持8年后失败。

1488年,加贺国农民以一向宗②为旗帜发动起义。他们组织20万大军,包围高尾城,迫使大名富畠政亲自杀,完全控制加贺国,并扩展到京都和大阪一带。此后百余年,加贺国一直为一向宗信徒控制。

长期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特别是封建割据势力,有利于日本的再统一。

日本的再统一

战国时期连绵不断的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人民要求统一。经济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使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创造了条件。然而,日本的市民力量弱小,且受封建势力控制,不可能成为统一国家的中坚力量。而在内战厮杀中成长起来的战国大名,虽然不受幕府统制、形同独立,但大多注意发展经济和积蓄力量,谋求国家统一。日本的重新统一,终于走战国大名兼并的道路。

战国大名是新兴的称霸一方的大封建主,大约有200家。他们实行家臣团制度,把辖区里的中小领主变成自己的家臣,其领地则变成自己的直辖领地。家臣平时治理乡村,战时组成军队骨干,从军打仗。有些战国大名制定家法,规定主人与家臣之间的关系和家臣必须遵守的法规,主要内容是强调家臣忠于主人,其领地不得转移买卖、实行长子继承、通婚和遗产继承须主人同意、不得相争、违法者处酷刑等。战国大名比较注意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打仗往往安排在农闲,以发展农业。同时奖励工商业,积极开发矿山,从而拥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争夺称霸全日本的斗争,首先从地近近畿和关东的战略要地尾张、三河、远江国开始。到16世纪中叶,远江国的今川氏势力最强,尾张国的织田氏和三河国的松平氏(1570年改姓德川)次之。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1534—1582年)本是一中等封建主,但他鼓励发展农工商业、长于战略战术,又使用葡萄牙人传来的鸟铳建立骑兵常备军和农民组成的步兵,逐渐强大。1560年,他出奇兵击败今川氏,并与德川氏会盟清州,约定互相支援。1568年,织田信长带兵进入京都,①挟持将军和天皇,号令天下。1573年,流放末代将军,室町幕府灭亡。1582年,信长遭叛变家臣袭击,自杀身死。他虽然没有完成日本的再统一,但已控制六十多国的一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织田信长死后,部将丰臣秀吉(1536—1598年)讨平叛将,接着用打击和谈判的手法,确立领导地位,并平定四国、九州,基本实现日本统一。1585年,寒门出身的秀吉被受冷落的天皇任命为关白,第二年又破例任命为太政大臣,赐姓丰臣。从1585年起,秀吉开始在全国丈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分为三等,核定年贡,登录在册。他的直辖领地扩大,占全国土地的12%强。这件事被称为“太阁检地”。①他还奖励垦荒,大力兴修水利,强迫游手好闲者去务农。他鼓励发展工商业,统一度量衡,并修建大阪城,迁来其他地方的商人。1588

年,秀吉发布“刀狩令”,收缴百姓手里的刀、矛、武器,从此佩带武器成了武士的特权。他发布“身份统制令”,不许农民任意迁徙,更不许弃农从商。丰臣秀吉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者,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攻占北京,但被朝、中联军打得惨败,本人也忧忿成疾,很快死去,侵略计划终于破产。

德川幕府的建立

丰臣秀吉死后,部将德川家康(1542—1616年)掌握政权。在1600年的关原(不破关)之战中,家康击败敌对的大名联军,奠定称霸全国的大局。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东户)建立幕府,开始江户幕府(也称德川幕府)的长期统治(1603—1867年),直到明治维新以前。

德川幕府实行幕藩体制,即实行以幕府为核心、诸藩为支柱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幕府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其直辖领地(“天领”)分布在66国中的47国,加上直属武士(“旗本”,能面谒将军)的领地,年产米700多万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此外,还控制着重要城市(如江户、京都、大阪、堺、博多、长崎),垄断金银开采和货币制造。幕府拥有常备军(旗本)2万多人,另有征集大名的兵力6万多人,总数达8万多人,超过三、四十个大名兵力之和。大名的领地称藩,即屏藩,约有260多个,其中20多个是强藩。与德川同族或亲近的大名叫亲藩,关原之战前臣服的叫谱代,战后臣服的称外样,三者领地交错,互相监督。幕府对大名的控制很严,大名的妻子须留在江户为人质,本人要定期去江户参谒将军。1615年(元和元年)颁布“武家诸法度”,称“元和令”(后又修订,称“宽永令”),规定武士应修练文武和守法,不得私自结党和缔结婚姻,每年4月参谒将军和服从将军的绝对权威等。同年还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剥夺天皇除决定年号外的一切权力。对神社寺院,幕府也严加控制,禁止妄立异说、结党生事。

在中央,将军之下设“大老”(临时最高行政官)、“老中”(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若年寄”(协助老中管理旗本和御家人),合称“三役”。三役之下设三奉行,即寺社奉行(管理神社寺院)、勘定奉行(管理将军直辖领地)、町奉行(管理城市)。老中和若年寄之下还有几位称为“大目付”和“目付”的监察官。在地方,将军直辖领地设“郡代”、“代官”,京都设“司代”,重要城市设“城代”。幕府设评定所,由老中、中老、若年寄、三奉行、大目付和目付参加,商讨重大事宜,特别重大的事将军出席。

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身分制度,划居民为武士、百姓、町人三等,俗称士、农、工、商四民。武士乃四民之首,约占总人口的10%,享有带刀和不纳租税的特权,内部又可分为二十多个等级,但均属封建统治阶级。农民占人口80%以上,是主要的剥削对象。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称“本百姓”,无地的雇农叫“水吞”(穷得只能喝水)。町人指工商业者,地位比农民低,常受歧视,如雨天不许打伞。町人也分不同的阶层:有房有地的叫“本町人”,有权参政;无房无地者称“地借”、“店借”,无权参政。但富有的商人可勾通官府,不受身份限制。四民之外尚有称为“秽多”、“非人”的贱民,地位最低,只能从事殡仪、曲艺、制革、屠宰等所谓卑贱的职业。

德川幕府对农民的剥削和限制十分严格。农民世代被固着在土地上,不得迁徙,更不准出卖土地或弃农经商,违者严惩。一般交纳实物地租,往往超过收成的1/2。有些地方出现货币地租。为防止农民逃跑,实行五家连保制,一人犯法五家受罚。幕府甚至颁布法令,限制农民的生活方式。例如,不许穿丝绸,不许骑马坐轿,多吃豆叶、山芋(少吃大米),不得饮酒、喝茶和吸烟,妻子喝茶聊天、游山玩水就要离婚。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大众,不断掀起反抗斗争。1637年底,长崎县岛原半岛和天草岛的天主教徒农民在天草四郎领导下举行起义,势力达3.7万多人。16世纪中叶,天主教传入日本。它那上帝面前一律平等的思想,受到广大群众和部分不满幕府的武士的欢迎,17世纪初信徒达75万人。1612年起,幕府下令拆毁教堂,强令天主教徒改宗,否则流放甚至烧死。岛原一带二百多天主教徒农民拒绝改宗,竟被锯下脑袋。再加连年灾荒,剥削和压迫有增无减,终于激起农民起义。1638年初,幕府派老中率领12万大军镇压,并勾结荷兰人向农民军开炮。农民军坚持抵抗,但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天草四郎和数万农民惨遭杀害。

早在农民起义以前,德川幕府已奉行锁国政策。1633年的“锁国令”规定,禁止与西方贸易,不许日本人出国,已在国外者不许返回,违者处死。岛原起义后,更加紧推行锁国政策。1638年再颁锁国令,除中国和荷兰外,禁止同其他国家贸易,号召检举天主教徒和神甫。德川幕府奉行锁国政策长达两个多世纪之久,

它虽然巩固了幕藩体制,却使日本与外界隔绝,不利于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极影响是很大的。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1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春秋 (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东方霸主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争霸格局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公元前3世纪,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24年,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 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三次大战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

日本历史文化 周鸿达 经管系·10营销2班·1008010249 一、摘要 每个历史文化都有它的起源以及一些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奥秘,那么日本的弥生时代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时的居民又是从哪里移居到这里的呢?这个时期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与文化呢? 文化虽然千差万别,而又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却能形成体系。特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组成了一个体系。本文主要讲述了日本弥生时期的历史即日本弥生时期是怎样形成的,弥生时代最早的弥生式陶器1884年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所以称作弥生时代。 关键字:弥生时代、吸收文化、水稻农业 二、前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灿烂的历史,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探索着,每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都是丰富而多彩的,而他形成的过程又是扑朔而迷离,追随着古人的脚步,我们了解到日本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历史与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对它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每一个国家不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 在过去若干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不论生存的长短,都几乎在世界的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贡献大小虽然不同,性质也不同,内容不同,影响不同,深浅不同,长短不同,但它们的贡献是一样的。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民族或国家共同建造而成的。也就是“文化多元主义”。 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一旦形成,就会立即向四面八方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文化的传播。 弥生时代主要有什么文化?它主要有村落和农业纺织、铁器和石器、铜器、陶器。他们的历史与文化,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关,,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发展是因为正值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期,秦王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而徐福为了躲避秦王的暴政而编造谎言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而秦始皇一心只为了长生不老相信了它的谎言。所以日本在弥生时期的迅速发展是因为徐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它与以前的绳文时代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与开放,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与技术。 弥生时代是无产阶级社会向社会阶级过渡的时代。这时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他是伴随着水稻农业的确立而形成的。水稻农业是集约劳动,水田的开发、栽培和管理,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维护,都需要大规模的协同作业。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的狭隘的原始公社不能适应这种型的生产形态,因此超越血缘关系的更大的

本因坊的四百年——日本古代围棋史简述

本因坊的四百年——日本古代围棋史简述 围棋这项运动在日本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是始于平安时代,也有说是在更早时由中国流传过去的,但若要说弈棋真正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大约该算是公元700年左右,我国当时正是唐朝,那里还专门有为了学习棋艺而渡海前来大唐的日本留学生,可见弈棋之风在日本之兴盛。而围棋真正得到有序的发展,并在执政者认同下建立起正规的棋士体系,则应该说是在又过了700多年的战国时代,由当时的大英雄织田信长赐封围棋高手日海禅师为日本围棋史上首位名人时开始的。日海在中年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他所开创的本因坊家族,从那时起作为日本围棋界的核心,在历史上走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岁月。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初代本因坊算砂 本因坊家的开山祖师算砂,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这位伟大人物童年时家庭相当贫困,因此和许多穷人家的小孩子一样自幼出家,法名寂光寺日海。 有时候对于所谓天才的说法是不能否认的。日海凭着绝顶聪明,从少年时代便在禅学上有着颇深的造诣,与此同时,在围棋方面的修为也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进步着,在日海二十岁时,便已成为全日本公认的围棋第一国手,其时天下诸侯中的风云儿织田信长也是酷爱弈棋且颇有心得之人,但与日海对局时受五子仍不是对手。出于钦佩,信长称日海为日本围棋界第一位“名人”。此后,名人这一头衔便成为日本围棋界最强棋士的称号,当时正是天正六年,即西历的1578年。 时隔四年的1582年,信长在与另一位诸侯毛利辉元的战争中行军至本能寺,为调剂心情请到日海和当时另一位棋道高手鹿盐利玄前来对局,弈至中盘时,竟下出了盘上出现三个劫的局面,当一方在其中一处提出劫时,另两处便成为对手的劫材,而因为三劫都关系到整盘棋势,谁也没法粘劫中断劫争,棋局只得以无胜负告终。 这盘棋诡异的终局竟似暗示着紧随其后重大变故的发生。就在三劫之局的当天夜里,织田家重臣明智光秀起兵叛乱,全无防备的信长无力与抗,在本能寺自尽而亡,就这样结束了他一代英雄的生涯,这便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本能寺之变。“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说法,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命运之轮无情地不停转动着,在战乱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明天的荣辱和生死。明智光秀虽然打倒了织田信长,但紧跟着便在和信长遗臣羽柴秀吉的对决中败北,又过了数年,羽柴秀吉最终得到了天下,成为太阁,改姓丰臣。战国时代的纷争也终于进入了尾声。 秀吉与信长一样也是好棋之人,在弈棋之道上更是寂光寺日海的弟子。掌握了天下权势的丰臣秀吉,为日海设立了名人棋所,领朝廷俸禄,日本职业棋士的历史,便是从这时正式开始的,而寂光寺日海也就是在这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建立了辉煌的本因坊一门。 如果说太阁丰臣秀吉的好弈还只是本因坊算砂的幸运,那么在秀吉之后得到天下并开始了三百年德川幕府时代的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好弈,则可以说是棋道在日本的幸运了。家康与算砂也是交情颇厚,在他得到天下之后。为以本因坊一门为首的职业棋士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福祉和权益,因此,职业棋士世界的许多体制,都在这里得以确立起来,比如对棋士段位的认定制度和御前棋赛(御城棋)制度等。执政者的支持和体系化的产生带来了棋士世界的繁荣,日本围棋四大家族正是在这时产生的,这便是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和林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四大派系的棋士们,将在棋坛上演出无数轰轰烈烈的故事。

日本历史剧排行榜前十名

日本历史剧排行榜前十名 不知道大家平时是否会看日本剧呢?关于日本历史剧排行榜前十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历史剧排行榜前十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日本历史剧排行榜前十名之军师官兵卫 剧情简介 军师官兵卫海报2014年度大河剧描述拥有“与其杀人不如善用之(人は杀すよりも使え)”信念,改变战国乱世的天才;;黑田官兵卫的生涯。黑田在被织田信长、秀吉和德川家康等三代英杰重用的同时,也因其出色的才能被警戒,被秀吉认为是“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人物。电视剧是对黑田官兵卫贯彻自己信仰和信义的一生进行刻画。 日本历史剧排行榜前十名之坂上之云 剧情简介 “坂上之云”描述松山藩出身的秋山好古和秋山真之兄弟,以及自幼一起长大的文学家正冈子规的故事,时代背景为明治时期的日本。故事前半是三位主人公的求学过程,对好古的骑兵,真之的海军战术研究,和子规对于日本短诗/现代散文改革运动都有详细的描述。故事后半,特别是在子规逝世后,集中在秋山兄弟关连至深的日俄战争。作者司马辽太郎企图捕捉日俄战争的全貌,并且新一批角色登场,包括儿玉源太郎,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等。

日本历史剧排行榜前十名之笃姬 剧情简介 《笃姬》改编自宫尾登美子的小说《天璋院笃姫》。主人公是江户幕府第十三代德川家定的正室天璋院(笃姫)。天璋院笃姬(宫崎葵饰)出生在权势已被动摇的幕府末期。笃姬是萨摩藩士的女儿,原名敬子,因为从小冰雪聪明,被藩主岛津齐杉赏识,收为养女。并在21岁时成功进入大奥(幕府的后宫),成为第十三代德川家定(界雅人饰) 的夫人。但是上天给了两人仅仅一年多的相处时间。一年后,德川家定在三十五岁时英年早逝,身后没有留下一个孩子。后来德川家茂继承了之位,而笃姬则出家改名为天璋院,仍居大奥之中,协助第十四代德川家茂处理众多事务。在那之后,由于“尊王思想”不断吹起,只得由京都朝廷迎娶拥有皇室血统、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堀北真希饰)。 于是,成为第十四代正夫人的和宫与上一代正夫人的天璋院,在大奥内演出了政治势力的攻防战…… 和宫希望能在幕府中推动“尊王思想”,而天璋院则希望保存德川家的影响力。因此两边互不相让,在德川家茂也因身体虚弱致死后,最后一任德川庆喜(平岳大饰)登位。笃姬在乱世中必须更加竭力以对…… 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亘古不变的做人准则。虽然这做起来很难,但是这是必须遵守的。要是再加上时代动荡,做起来就更难。主人公笃姬就是这样一个遵守做人原则的人,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追溯历史也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其统治形式几经改变,统治者也不断改变,和邻国中国、朝鲜、以及西方的荷兰、葡萄牙都有常年来往。从当初的弹丸之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强国,其历史进程也有可取之处。 一、古代 1.早期文明 绳文时代是迄今为止日本最早存在人类聚落的时代,约为九千年前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那时人们以狩猎为主,武器为弓箭,出现了早期陶器,因为陶器上的纹样以绳纹为主,故称绳文时代。社会形式以小聚落为主,居住方式为竖穴式。 弥生时代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结束于三世纪,已经形成较发达的农业文明。当时已经产生水稻农业,渔业也获得了初步发展,并且同时传入青铜器和铁器,开始大规模使用金属器具。日本已经进入了农耕文明,形成了早期的阶级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人财产。当时掌握权力的为一个聚落的首长,负责利用咒术祈祷丰收等,有神权的特点。 公元1世纪到2世纪左右,已经形成诸多小国,互相争斗。当时北日本存在两个政治中心,九州北部和京畿。2世纪后半期存在一个较为强大的倭国,为邪马台国,为女王卑弥呼以宗教权力统治,从侧面说明当时母系氏族的影响还未被彻底消灭。同时卑弥呼是利用中国

皇帝的权威来维护统治,在早期政权中极为常见。 2.大和时代 公元前3世纪至6世纪,日本进入大和时代,又因以古坟为特征,也称古坟时代。大和朝廷的统一已基本完成,已出现拥有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君主,因为出现了具有巨大坟丘的特定的个人的墓。与中国朝廷的邦交更加频繁,史书上出现了“倭之五王”,主要是他们朝贡以及除绶的记录。儒教、佛教、医术、历法和大陆先进的织造技术、建筑技术都传入日本。公元前5世纪,汉字传入日本,上层贵族以使用汉字为荣。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开始编纂。 当时的朝廷是以最大的豪族即大王为中心,和大和周围的豪族联合组成。最强的豪族的头领和大王组成权力核心,地方豪族头领也有头衔,受命统治地方。豪族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人民,也拥有一定数量奴隶。 5世纪后半期,各大豪族内部权力斗争愈发激烈,加上对朝鲜战争不力,王位继承人一度断绝。天皇为了稳定局面和当时最大的豪族苏我部合作,却也促进了苏我氏的壮大,使天皇的权力遭受威胁。3.飞鸟文化(538-710) 圣德太子上位,面对当前的局面,他和苏我氏合作,并开始学习中国改革。当时中国正处于隋朝,国力强盛,日本派遣遣隋使学习中国的经济文化。圣德太子进行改革,企图压制豪族的势力,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大一统国家。从这时开始,正式使用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名号。这一时期被称为飞鸟文化,因为当时首都为飞鸟。

世界历史著名人物一览表

世界历史着名人物一览表 (7--1)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人 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是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2、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大师。23年间创作了37部剧本。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3、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历史上“常胜将军”、独裁者。 4、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科学上三大成就是: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 5、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作《国富论》。 6詹姆斯·瓦特(1736~1819)。蒸汽机发明家。除了发明蒸汽机外,还发明了液体比重计、信件复印机等。 7、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着名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凯恩斯有效需求思想和最优化储蓄思想的革命性先驱,还是地租理论的先驱,还是现代避孕技术的开拓者。代表作《人口论》。 8、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电磁学理论先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的科学家,也因而被认为是原始电动机的发明家。 9、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英国卓越的政治诗人、哲学诗人、抒情诗人。恩格斯说他是“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说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代表作《西风颂》。 10、查理·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奠基人。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经过22年的潜心研究,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11、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着名女作家。代表作是带 有自传色彩的《简·爱》。 12、佛罗伦萨·南丁格尔(1820~1910)。英国着名护士。冲破名 望世族的世俗观念,从事护理职业终生未嫁。在英俄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10年去世后,国际红十字会把南丁格尔的生日确定为国际护士节。 13、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汽车大王, 商界奇才。 14、伯特兰·罗素(1872~1970)。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一生勤奋,写出上百部着作和数千篇文章,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首相、民族英雄。与斯大 林、罗斯福并称为二大战“三巨头”。 16、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英国着名细菌学家。因发 现青霉素(盘尼西林)而获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 17、约翰·凯恩斯(1883~1946)。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主义创始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消费、刺激私人投资、国家直接投资等),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外着名历史人物一览表(7--2)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 人 18、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着名作家。人性回归讴歌着、性爱描写大师。精品包括《儿子与情人》、《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19、贝纳德·洛·蒙哥马利(1887~1976)。英军统帅,二大战英雄。“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克星“沙漠之鼠”(蒙哥马利)。1941年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诺曼底登陆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

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简介

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简介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的现代化改革运动,下面是由为你提供的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简介,希望能帮助到你。 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简介木户孝允,塬名桂小五郎,出生在日本的最西端长州藩。 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代表人物,维新叁杰之一。 从记载的木户孝允简介中可以知道,他在幼年的时候,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也很小,所以选择招婿入门,来继承家业。 但木户却出人意料长大成人,而且很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不仅学习了剑道和西方军事理论,甚至还有一颗去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梦想。 在木户孝允简介中记述最多的,就是他在政治领域的作为了。 出身剑道的豪气少年,在求学阶段结识了各式各样的人,这其中有不少都成为他的挚友,也带领他一步步投身政治活动,为国家的未来献出自己的青春。 在经过一系列的征讨幕府活动后,由他和其他维新人士拥护的明治政府得以建立。期间木户还组织起草了五条誓约,逐渐成为明治政府的核心人物。

明治维新的成功让日本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国力大大提升,而木户孝允作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之一,对日本的贡献非常大。虽然在和别人政见不合的时候,他感到失望,选择回到故乡休息。 但是当政府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去,继续为国家效力。在西南战争时期,病重的木户毅然决然选择前往西乡,在弥留之际还在忧心战事。根据木户孝允简介可知,他只活了45岁,但一生都致力于维护长州藩和国家的利益,即使二者有利益冲突,他都尽全力平复。 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成就木户孝允是个政治家,还是一个优秀的武士。在日本近代的历史人物中,木户孝允成就斐然,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代表,与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他一生致力于日本政治运动,主张西式强国,为日本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美国的军舰驶进日本港口,史称“黑船事件”,木户孝允对西方军事的先进性有了深刻的认知。他从一个教授剑术的塾头,成为一个放眼国家和世界的政治家。木户孝允倡导尊王攘夷运动,就是力排外侮、尊奉天皇。他后来成为倒幕运动的核心。他秘密联络各方倒幕势力,决定性地粉碎了幕府对他所代表的长州藩的讨伐。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划时代的明治政府成立。在新政府中,木户孝允成就依然令人瞩目,他一直身居高位,主持起草《五条誓文》,强调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发展经济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治国纲领,著名的“奉返版籍”、“废藩置县”即是要各地方向天皇交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历史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提纲 1、_____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_______ 和造型奇特的______) 。我国西南地区的_______ 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_______ 文化,典型代表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P33 2、文字的演变:________ 金文 _______ 隶书。______ 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 朝开始。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____,也称钟鼎文。P48 3、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______国,他创立了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________》。 4、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______ 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了“_______ ”的美称。P44 秦始皇让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______ ,东到_______ 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P68 5、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___ ”的学说,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并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 他的观点与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一致 老子是_____ 学派的创始人,著作有____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其他:墨家学派代表:_____ ,主张“兼爱”“非攻”;道家学派代表:_____,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学派代表:_________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兵家代表:____他著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P53 6、东汉时期,______ 改进了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东汉时期______ 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______》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汉代的著名医学家华佗、张仲景,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______ ”,编了一套医学体操“_______ “(注意图片)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______》,后世尊称他为’ _______“P97 7、西汉时期的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他写出了我国第一部_____ 通史《史记》,《史记》记述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北宋时期的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他编写的《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8、______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______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______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9、________帝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0、___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________ 、________两科最重要,_____ 、 ______ 、________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11、______朝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12、四大发明:北宋时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战国时期制成了“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了________,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___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印刷术、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人民的

日本围棋史上的十大开创性人物

围棋发展至今,作为养母的日本居功阙伟,内中有十位开创性人物与力甚巨,兹分别介绍其主要贡献。 开创性人物之一吉备真备:遣唐使,传说中将围棋传入日本的关键人物。据云,吉备使唐,唐人想尽办法刁难,其中有让不会下棋的他下围棋,最后由于得晁衡阴助过关,随后围棋传入日本。 开创性人物之二本因坊算砂名人:第一位名人。算砂法号日海,极其善弈,天正十年授织田信长五子胜之,棋艺受信长激赏,呼之曰“名人”(何谓名人?就是同名物一般“名”的人)。其后事秀吉及家康,奠定四大家族体制,受三百石俸禄五十人扶持待遇。 开创性人物之三本因坊道策名人:改变思维方式的棋圣。在道策之前,围棋开局一般是这样:黑1 右上小目;白2 小飞挂,黑3 二间低夹;白4 大飞上靠;黑5 内扳;白6 断,美其名曰“武道精神”。从道策起,棋手开始有全局观点。至今棋手的思考方式绝少脱离道策的范畴。其创立的手割分析法,沿用至今。而道策的棋艺也倍受推崇,后人尊之曰“前圣”。作家江崎诚致纵论古今棋手,认为:“现代棋手的棋是二次元的,道策的棋是三次元的。” 开创性人物之四本因坊迹目秀策七段:影响行棋方式的棋圣。秀策于棋坛的贡献在于一三五秀策流的布局和执黑三目胜的理念。自秀策以后,秀策流布局大性其道,棋手对于胜利的理解也变为:一目胜曰细棋;二目胜曰稳胜,三目胜曰“漂亮的胜利”。秀策本人也由于德艺双馨被后世誉为“后圣”。 开创性人物之五本因坊秀甫八段:延续棋道的棋士。明治维新后,一切章程大变,旧棋家日趋衰微。眼见此种情况,争家督不得负气出走的秀甫创办方圆社,投靠大隈重信使棋道一脉得以延续。这一举措还刺激林十三世秀荣重归坊门,为棋道再兴埋下伏笔。另外秀甫棋力亦高强,“名人中的名人”秀荣在他面前从未拿过白棋。 开创性人物之六大仓喜七郎男爵:棋界统一的推手。大正时期的棋界,方圆社,本因坊,裨圣会三强分立,相互攻讧,侑于门户之见,棋道很难进一步发展。恰在此时,发生关东大地震,三家财产化为乌有。为求重建,三家竞相向大仓求助,他趁势提出统一棋界的要求。无所依恃的三家只得同意。最终成立了日本棋院,以牧野伸显伯爵为总裁自己为副总裁,为棋道兴盛贡献心力。为纪念他的功绩,日本棋院设立大仓赏,专门褒奖对棋道有杰出贡献的外界人士。 开创性人物之七濑越宪作名誉九段:三国围棋的宗师。濑越本出于方圆社中川门下,后来由于无法忍受陈旧的赛制,在两手棋花24小时“名局”出现后,与铃木为次郎等一批同好创办裨圣会,首先引入限时制,旧体制开始发生根本性动摇。濑越曾有一个愿望:为中日韩三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原始社会 日本列岛原是亚洲大陆的一个半岛,由于地壳的变动,在距今约1万年前最终与大陆分离,形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大岛和几百个小岛连成的弧状列岛。早在旧石器时代,日本已有人类生存。①他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知道用火。距今1万年左右,日本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量出土有草绳样花纹的陶器,称绳纹陶器,相应的时代称绳纹文化时代。当时的日本人,住在沿海、沿河者以捕捞为生,住在森林和山地者则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但弓矢已广泛使用。在绳纹时代晚期,西日本开始出现原始农业、生产稻、麦、粟等。绳纹时代的日本社会,大致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公元前3到2世纪,日本进入弥生文化时代。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大量出土可能用陶轮制作的高大陶器。由于它首先发现于东京都文京区的弥生町,故称弥生式陶器。弥生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汉代的水稻种植技术和铁制工具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东渡传入日本,使农业和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分工,使父权制渐渐取代母权制,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邪马台国 公元前1世纪,日本出现许多小国。《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些小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和平的,通过兼并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国家。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公元57年(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国遣使来汉通好,①光武帝“赐以印绶”。② 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在九州北部兴起日本列岛第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政权邪马台,③统治附近20多个小国。邪马台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大人”享有种种特权,“下户”(平民)和奴婢地位低下。女王卑弥呼握有政教大权(“事鬼道,能惑众”),住在卫兵严密把守的宫室里,有成千奴婢侍候,死后修大冢,有百余奴婢殉葬。女王由男弟辅佐治国,下设大倭、大率、大夫等官,分掌贸易、监察和外交事务。可能有大将,统率全国军队。地方按大小和战略地位设置不同的官吏,个别的仍保有“王”的称号。邪马台国的军政开支主要靠下户交纳的贡赋维持。有法律和刑罚,“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 邪马台以农业为主,“种禾稻、苎麻、蚕桑”。手工业中以酿酒、冶炼和纺织比较发达,产品有“细苎、缣、绵”、斑布(杂色麻布)、倭锦、绛青缣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贸易的繁荣:“国内有市,交易有无。”国内还有远距离的贸易,如对马国和一支国皆“南北市籴”。①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课程类别校级优秀□省级优质□省级精品√国家精品□项目主持人丁毅华 课程建设主要成员赵国华、吴琦、熊铁基 中国古代史是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以内容丰富、资料浩繁、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历史悠久为基本特色的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文化学院是国学大师钱基博、张舜徽等曾经执教的学院,他们是我院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的开创者。现仍在工作岗位上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熊铁基教授也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史学家。我院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雄厚的实力。近20年来,老中青几代人又不断努力,使学科建设水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一门有实力、有特色的课程。 本课程受到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支持和扶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国家级文科人才培养基地。本课程1991年被列为学校第二批重点建设的校级主干课程,1993年经过评估验收,被评为优秀。1994年12月,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优质课程。1997年、2002年又两度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优质课程。2004年,经过严格的评审,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湖北省教育厅文件,鄂高教[2005]4号)。学校对于本课程有显著的投入,课程的建设、改革一直在进行。与此同时,本课程在历史文学院的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担任课程负责人的是丁毅华教授。 丁毅华,硕士研究生学历,1982年起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工作。曾多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并主持过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并获省级奖励。参加了八卷本《湖北通史》的撰写,承担其中的“秦汉”一卷,1999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别获得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部分收入《丁毅华史学论文自选集》,2002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治学严谨,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对教学研究关注和投入多,所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已有多篇公开发表。 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目前在岗教师共9人,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在这支队伍中,有老一辈的历史学家熊铁基教授(博导),也有中青年博导、博士。多年来,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已形成良好的教学梯队。 熊铁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秦汉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出版了多种专著,如《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秦汉官制史稿》(与安作璋合著,齐鲁书社1984年)、《秦汉军事制度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汉唐文化史》(湖南出版社1992年)、《中国老学史》(与马良怀、刘韶军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秦汉文化志》(《中华文化通志》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二十世纪中国老学史》(与刘韶军等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长期担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已经成为知名的史学家。

日本历史著名武将石田三成的简介

日本历史著名武将石田三成的简介 石田三成是日本战国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幼名佐吉,初名三也,下面是由提供的日本历史著名武将石田三成的简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日本历史著名武将石田三成的简介石田三成是日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武将,出生于1560年,1600年在一场战役中被杀害。石田三成生活在江户时期,也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他战死沙场的时候才41岁。下面就来看看石田三成简介。 从石田三成简介可以知道他小时候名字叫做石田佐吉,人们也叫他三也,是当时丰臣家族著名的武将之一。 石田三成还小的时候就跟随在丰臣秀吉的左右,丰臣秀吉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几乎控制了整个日本,相当于中国的皇帝。 石田三成为丰臣秀吉效力,跟着丰臣秀吉一起南征北战,吃了不少苦,也为丰臣家族立下了非常多的功劳。 后来,丰臣家族的家主丰臣秀吉死去了,他的儿子才只有八岁,完全不懂军事和政治,没有办法控制丰臣家族的事业。因此,丰臣秀吉的死去给丰臣家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丰臣秀吉的家臣们渐渐离散,不再团结,丰臣家族的衰退已经不可挽回了。

其家臣中著名的德川家族实力渐渐膨胀,实力越发雄厚。石田三成作为丰臣家族的重要家臣,他又十分忠诚,也就无法看着德川家族一路膨胀壮大了。 于是,石田三成联合许多丰臣家族的家臣对德川家族发起了进攻,在最后一场关键的战役之中,石田三成被德川家族的人杀害了。 石田三成几乎是丰臣家族最忠心的家臣了,他从一而终,尽管丰臣秀吉已经死去,但是他心中却没有半点反叛之心。 日本历史著名武将石田三成和浅井茶茶石田三成,出生于1560年,于1600年战败被俘而被杀,他生活于日本的战乱纷纷的江户时期,死的时候只有41岁。 他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家丰臣家族的家臣武将,为了丰臣家族的统治南征北战。 茶茶,她是一个日本女人,跟石田三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她的名字叫做浅井茶茶,她是丰臣秀吉的夫人,为丰臣秀吉生下来唯一的儿子,深得丰臣秀吉的喜爱。那么石田三成和茶茶之间关系是什么呢? 石田三成是丰臣家族中非常重要的家臣,丰臣秀吉死亡之后,他是绝对支持浅井茶茶和丰臣秀赖的。浅井茶茶是丰臣家族的重要人物,因为自从她的丈夫丰臣秀吉死亡之后,丰臣秀赖跟上了他的事业。 虽然继位的丰臣秀赖年纪很小,但浅井茶茶毕竟是其生母,因此地位较高。 石田三成和茶茶的关系常常为后人所猜忌,许多人都说石田三成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 早期历史 (1) 2. 封建社会 (1) 3. 近代社会 (1) 4. 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 上古文学 (1) 2. 中古文学 (2) 3. 中世纪文学 (2) 4. 近世文学 (2) 5. 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 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 记纪歌谣 (3) 2. 《万叶集》 (3) 3. 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 物语文学 (4) 2. .................................................................. 说话4 3. 日记文学 (4) 4. .................................................................. 随笔4 二、韵文. (5) 1. .................................................................. 汉诗5 2. .................................................................. 和歌5 3. .................................................................. 歌谣5 三、艺能. (5) 1. .................................................................. 雅乐5 2. .................................................................. 田乐5 3. .................................................................. 猿乐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 物语文学 (6) 2. .................................................................. 说话6 3. .................................................................. 随笔6 4. .......................................................................................................................... 日记 ?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 和歌 (7) 2. 连歌 (7)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ISSN 100020054CN 1122223 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ua U niv (Sci &Tech ),2000年第40卷第S 1期 2000,V o l .40,N o .S 110 26 4448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张 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收稿日期:1999210209 作者简介:张松(19612),男,副教授,博士后 文 摘:历史环境是指与一定范围的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所构成的整体物质环境状态,它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1966年日本制定《古都保存法》来保护古都的历史风土, 1975年修订《文化财保护法》创立“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制度,对一般城镇内的历史街区以及村落聚落景观为代表进行切实保护与利用,与此同时全国综合开发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保护运动中的公众参与和地方自治体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历史环境;保护法律;开发政策;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TU 2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054(2000)S 120044205 历史环境保护是产生于20世纪的课题,现已发展成为有理论有实践的重要学科分支。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中,我国的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历史村落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借鉴1960、1970年代日本在历史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了解其法制建设、开发政策、市民运动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国历史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和公众参与运动的兴起。 1 历史保护制度的创立 1.1 与历史环境相关的社会状况 历史环境是指与一定范围的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所构成的整体物质环境状态。依据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主要包括“史迹”、“传统建造物群”、“埋藏文化财的包围地”等内容,按《关于古都内历史 风土保存的特别措施法》(以下简称《古都保存法》),主要指“历史风土地区”。但是,历史环境的保护并不 只局限于这些。历史环境被认为是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不可欠缺的内容,也是生活环境创造的基本要素,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形成极其重要。 1960年代制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政策”、“全国 综合开发规划”,促进了产业的急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政策,带来了粗放式开发与巨大城市化的浪潮。与此相随的是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公害问题大量产生,同时也出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环境的破坏。但当时谈到的环境问题,似乎还只局限于产业公害。 事态到1970年代就发生了转变,经历了公害、关注生活环境的眼光已经迟钝的人们,重新注意到自然破坏的严重性。认识到历史环境的破坏是现代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人们将产业废弃物带来的污染称为第一公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称为第二公害;将开发建设对历史环境和乡土文化的破坏称为第三公害。与公害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健康等肉体方面相对,历史环境的破坏会给居民的精神生活带来严重的创伤。历史环境是地域居民精神纽带的象征,它的毁坏会给居民生活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历史环境一旦丧失之后,居民的精神上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至无法承受这种急剧的变化。各地居民在关注环境的物质方面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环境的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反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直接危及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公害”为起点的环境保护运动,从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保护,逐步扩大为包含遗迹、历史街区等在内的历史环境保护运动。1.2 历史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是有机的统一体。公害、自然环境可以看作是横轴上的问题,历史环境则是与时代相关的纵轴上的问题。也就是说,要从空间轴与时间轴双方,综合考虑生活环境问题。 过去人们只重视能够换算为货币价值的东西。经济高速发展期正是这种价值观通行无阻的时代。这些随经济高速发展矛盾的表面化,低增长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变化。货币价值无法测算的、对居民生活具有根本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培优练习】《古代日本》(历史人教版九上)

《古代日本》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 确的是() A. 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2.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大化改新在政治上 是要建立() A. 贵族世袭制度 B. 民主共和制度 C. 中央集权国家 D. 政教合一国家 3.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 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A. 人类文明的开端 B.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C.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 亚欧封建社会

4.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 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A. 伯里克利改革 B. 大化改新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明治维新 5.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 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 B. 天皇和一些留学中国的士大夫(遣唐使)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C.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D.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 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6.下面是8世纪时一名中国使者到达日本后的见闻,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天皇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B. 农田里从事劳作的多是奴隶 C. 新都平城京的城市布局与唐都长安十分相似 D. 有才学的人都有机会当官 7.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内容,正确的是() ①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②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③大化改 新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④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 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C.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 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