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冲突解决基本知识

技术冲突解决基本知识

技术冲突解决基本知识
技术冲突解决基本知识

技术冲突解决原理

23. 反馈

1)引入反馈以改善过程或动作。如音频电路中的自动音量控制;加工中心自动检测装置。

2)如果反馈已经存在,改变反馈控制信号的大小或灵敏

度。如飞机接近机场时,改变自动驾驶系统的灵敏度。

例6-23 轧机钢板厚度控制(图6-23)

控制被轧钢板的厚度,重要的是控制钢板温度。最终的

厚度是温度和接近辊子的板的厚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议使用“反馈”控制输出厚度。可以将接近辊子的钢板的厚度与加热器(电子枪)电子束的进给速度结合起来,电子束通过钢板被传感器监控。钢板越厚,接收到的辐射密度越低。那么发信号降低电子束的进给速度以增加钢板的温度。这种反馈控制改善了输出厚度的精度。

24. 中介物

1)使用中介物传递某一物体或某一种中间过程。如机械传动中的惰轮。

2)将一容易移动的物体与另一物体暂时接

合。如机械手抓取重物并移动该重物到另一处。

例6-24 抗磨喷嘴(图6-24)

当一种研磨剂喷射器加速到高速时,喷嘴很图6-23 轧机控制 电子枪 传感器

辊子 被轧板 反馈 图6-24 抗磨喷嘴 同轴孔 气流

喷嘴

快就会被磨损。

建议应用中介物原理来减小喷嘴的磨损。可以引进空气介质流来加速研磨剂。这些空气流,通过同轴孔(在喷嘴延长块中)流动,不仅加速了研磨剂而且保护了喷嘴壁少受磨损。

快捷信封

应用背景:文具店出售信封的样式如图1,不同大小和格式的信件或文档有与之相匹配的信封。大页面的文件可用比其稍大些的信封封装以便拆开。人们往往认为撕开胶粘的信封是很快捷方便的,但是,这种方法通常会把信封内的文件撕坏或使信封开口变粗糙。当然,如果借助某种辅助工具如剪刀且在剪开前抖动信封,就可既不损坏文件又获得好看的开口。但是,该方法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因此,设计一种能又快又可靠地拆开的信封很有必要。

图1.常用信封样式

有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的设计方案使拆信简单方便,为用户节约了时间,在不损坏文件的同时获得美观的信封开口。

问题描述:怎样用最少的时间安全快捷地取出信封内的文件或资料。

解决思路和关键步骤:

本例可以使用TRIZ矛盾矩阵和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运用技术矛盾解决矩阵分析该问题可得到如下技术矛盾:

1 节约拆信时间与降低拆信的可靠性之间的矛盾,该矛盾中使系统提高的技术特性为时间浪费随之使系统恶化的技术特性为可靠性;

2改善拆信的可靠性与恶化拆信方便性之间的矛盾,该矛盾中使系统增强的技术特性为可靠性而随之使系统削弱的技术特性为操作性;

3 减少信件信息丢失与增加拆信时间之间的矛盾,该矛盾中使系统提高的技术特性为信息浪费随之使系统恶化的技术特性为时间浪费

针对技术矛盾1 得到如下的创新原理:

10#原理:预先作用;

30#原理:柔性壳体或薄膜;

4#原理:增加不对称性;

在上述三个原理中,重点考虑前两个原理。

10#原理建议:

1.预置必要的动作、功能;

2.预先在方便的位置安置相关设备,使其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发挥作用而不浪费时间;

30#原理建议:

1.使用柔性壳体或薄膜替代传统的三维结构;

2.使用柔性壳体或薄膜,将物体与环境隔离;

结论1

根据10#和30#原理建议的信封设计是通过封装前于封盖下放置拆封线或拆封条来实现。该方案

已申报美国专利。

同样,根据技术矛盾解决矩阵,相应于技术矛盾2有:

17#原理:一维变多维;

40#原理:复合材料;

相应于技术矛盾3有:

24 #原理:借助中介物

17#原理有如下建议:

1.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

2.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

3.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

而24#原理有如下建议:

1.使用中介物实现所需动作;

2.把一物体与另一容易去除物暂时结合在一起;.

结论2

根据17#和24#原理的建议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信封。该方案把中介物或其他媒介物在封信前置入封盖和面板之间,这样,便可简单地通过拉中介物或其他媒介物的一端很方便地打开信封并拿到信封内的文件且获得美观而整齐的信封开口。

图2. 依据TRIZ理论设计的信封

运用TRIZ理论的卧式卷烟包装盒设计

[ 网站编辑:天方夜谭加入时间:2006-04-10 来自: 阅读:4 ]

1、引言

竖式卷烟包装盒设计中的弊病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度在相应上升。在人们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型包装,卧式卷烟包装盒就是其中之一,所不同的是,卧式盒的设计以TRIZ理论为指导,在分析传统卷烟包装盒的弊病的同时,分析了以往多种新型包装方式的优缺点。

2、TRIZ理论——创新的科学

TRIZ是当前世界上著名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是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含许多系统、科学、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分析方法。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就是它的俄语缩写。

3、传统竖式卷烟包装盒设计带来的问题

卷烟盒的包装有多种方式,比如:金属盒装、金属桶装、竖式方盒装,甚至梯形、三角形等异型包装方式。其中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是传统的竖式方盒装,(见图1)其特点是:竖式斜翻盖,卷烟竖放,滤嘴朝上,烟盒的开启口在卷烟的滤嘴部位。这个传统包装方式主要存在如下2个问题:

3.1 卫生隐患

中国有3.2亿烟民,有占世界三分之一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我国香烟年均消费量达92亿1千2百万支,人们早已认识到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威胁着吸烟者及被动吸烟者的健康。但与此同时,大家忽略了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香烟过滤嘴在吸食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成为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原因在于:

1)传统的卷烟包装方式存在一个误区。在拆开烟盒后,过滤嘴海绵头部分暴露在包装盒之外,手与滤嘴直接接触,成为吸烟者的第一污染源。

2)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吸烟前也应像吃饭前一样洗手,每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变化复杂,吸烟的时间、地点又无规则。消费者的手指不可能时常保持清洁卫生,工作生活中又很难做到吸烟前洗手。被污染的手指去拿香烟的海绵头,再放入口中,病菌也就随之进入了人体。

3)相互敬烟在国人的日常社交活动中已属一种礼节与友好,然而就是这个享受吸烟乐趣的过程,却成了交叉感染各种疾病和致病微生物的过程。目前,在吸烟者中还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

3.2 特殊人群的使用不便

传统的竖式卷烟盒是针对健全人设计的,忽视了手部残障者,尤其是拇指残缺,及严重缺指者,他们手部的灵活性远远低于正常人。竖式卷烟包装盒中卷烟呈竖立状排列,手指与之接触的面积相当于卷烟的直径,手部残障者拿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在竖式包装盒的开启初期,卷烟紧密排列在盒中,拿捏动作受到影响的手部残障者很难把烟支拈出来,这就忽略了人性关怀,为特殊人群的使用造成障碍。

4、卧式卷烟包装盒——运用TRIZ原理解决竖式包装盒的弊病

4.1 利用TRIZ理论40个创新原理中第2个创新原理——分离

分离原理的内容是:将一个物体中的“干扰”部分分离出去;将物体中的关键部分挑选或分离出来。

传统的竖式卷烟包装盒的最大问题是:烟盒的开启口在烟支的滤嘴部位,即口含处。这就是物体中产生“干扰”的部分。要将这部分分离出去,就要求拿烟时手不接触滤嘴,或者即使接触到滤嘴也不传播病菌。达到这个目的有若干种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倒装设计、竖向抽拉式设计、使用特种杀菌滤嘴纸,这几种设计的前提都是不改变传统的竖式包装。

这些方法会同时产生有用有害两种结果。

倒装设计的有用结果是:滤嘴与外界隔离不再受到污染,有害结果是:水松纸包裹着烟丝的那端,相比滤嘴那端柔软的多,当烟支排列比较紧密时,取烟由此产生困难,往往烟还没取出来,就已经被捏坏了。竖向抽拉式设计的有用结果是:取烟时手不会直接接触滤嘴,有害结果是:烟盒的开口还是在滤嘴部位,滤嘴没有与外界隔离,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大;卫生意识不强的人疏于将卷烟抽出再拿。竖向抽拉式烟盒不能保护所有使用者的卫生安全。使用特种滤嘴纸的有用结果是:能杀灭滤嘴上的细菌与致病微生物,有害结果是:成本高,杀菌成分有可能与卷烟中的化学成分起反应,破坏卷烟口感,产生其它化学物质。

针对于如何分离传统烟盒中滤嘴受污染这一“干扰”部分,卧式包装盒对以有产品采用改进设计,从物理角度解决上述问题:它的大小尺寸和传统竖式烟盒一致,烟支呈水平状置于盒内,开启部分在烟盒的侧面,是烟支的烟纸部份,取烟时手第一接触的是卷烟中段的烟纸部份,不触及滤嘴,人们在或吸或递的过程中,

能最有效地避开细菌与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和交叉污染。

4.2 利用TRIZ理论40个创新原理中第13个创新原理——反向

反向原理的内容是:将一个问题说明中所规定的操作改为相反的操作;使物体中的运动部分静止,静止部分运动;使一个物体的位置颠倒。

卧式包装盒设计在考虑如何分离传统烟盒中滤嘴受污染这一“干扰”部分时,使用了反向原理:在传统竖式卷烟包装盒中取烟时,是沿着竖直方向,这个方向使得使用者必须捏住卷烟的一端。只要把取烟的竖直方向改为横向,使用者就可以选择拿捏整支卷烟的任何一个部位,然后在内衬上稍加引导,让使用者拿捏卷烟的中段取烟,即可达到设计目的。(见图2)

4.3 利用TRIZ理论40个创新原理中第24个创新原理——中介物

中介物原理的内容是:使用中介物传递某一物体或一种中间过程;将一容易移动的物体与另一物体暂时接合。

卧式包装盒设计在解决滤嘴被污染的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负面效果:卷烟不易被拿出。利用TRIZ理论中的中介物原理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T RIZ中分离及反向原理的运用,取烟方式发生了由竖直方向到横向的转变,这个转变把手拿卷烟时接触的位置由滤嘴转变到烟身,此时手与卷烟接触的面积大大加宽,在这个基础上设置一个可来回抽拉的中介物,像抽屉一样能从横向把所有卷烟拉出来。这种横向抽拉式设计不但方便普通人,也帮助了手部残障者。

5、总结

近年来,TRIZ理论不断完善,成为产品设计飞速发展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TRIZ在卧式卷烟包装盒设计中的应用,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传统包装设计中的问题,使卧式卷烟包装盒具有如下优点:卷烟滤嘴不再受到污染,避免疾病传播有卫生保证;取烟更方便,照顾到特殊人群,充满人性关怀;节约用纸。传统竖式卷烟包装盒的外盒皮展开后有18个切口,而卧式包装盒为16个切口,并且防潮纸和内衬的面积小于传统

包装,减少了纸张的使用。包括外盒皮、防潮纸和内衬在内,使用卧式卷烟包装盒每箱卷烟可比使用传统竖式卷烟包装盒节约用纸2.5平方米。在现今社会这对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均有一定意义。

(图

一)

(图二)

FBC(Fluidized Bed Combustion)锅炉

FBC锅炉在使用中,其炉壁经常被煤磨损,不得不停机修理,造成巨大损失.希望提出改进设计方案:

初始状况:在FBC锅炉系统中,煤通过循环密封通道进入炉内燃烧,未充分燃烧的煤循环利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如下的问题。由于空气的进入,处于流态的煤作用于炉壁,将炉壁的金属磨损掉。因此,锅炉不得不停机维护。

图2-1 锅炉炉壁磨损

技术冲突:

为了提高生产率,需要增加空气的速度,其结果将增加煤的燃烧率,但这将导致磨损增加。由此确定标准工程参数:

希望改进的特性:速度、生产率

恶化的特性:物质损失(磨损)、外部物体作用的有害因素

由冲突矩阵可查出发明原理如下表所示。

选定的发明原理是:No.10 预操作

No.24中介物

No.28机械系统的替代

No.35参数变化

根据这些原理,可以确定解决技术冲突的不同方案,从中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案并将其实现。

方案1:在炉内经常被磨损的部位安装防护墙,如下图所示。可能引出的问题是防护墙的材料及安装方法。

方案2:炉壁受磨损处涂上一层粘性物质,能把煤粘在炉壁表面,如下图所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难于发现在温度为800-900OC正常工作的粘结剂。

方案3:在炉壁周围吹入空气,使煤颗粒不落在炉壁上,如下图所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这种空气喷嘴难于安装。

方案4:在炉壁上安装防护块,防止煤颗粒落到炉壁表面,如下图所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安装问题。

方案5:在炉壁添加磨阻涂层,防止炉壁被煤颗粒磨损,如下图。此方案应负作用最小。

按照方案5,选择有关材料进行实验证明是可行的。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梳理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梳理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前边归一应用题的又一种解法,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怎样用比例解决,所以讲新课时,我紧紧抓住什么是正反比例,要研究比例,必须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可以求出的第三种量是什么,是乘法还是除法,从而确定成什么比例。而学生学习时,从题里找两种相关联的量、找对应数据、判断成什么比例都是难点,所以我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一、研讨模式,学会方法。 例1:2个箱子能装24瓶啤酒。照这样,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 箱子的个数瓶数 2个——————————24瓶 ?个———————————480瓶 瓶数/箱子数=每箱啤酒的瓶数(一定) 解:设装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 24:2=480:x (略) 例2:一批啤酒用载重8吨的汽车运,需要15辆。如果改用载重10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 载重量辆数 8吨—————————15辆 10吨—————————?辆 解:设需要x辆。 10x=8×15 (略) 通过两道例题的学习,归纳出用比例解决应用题的步骤是: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找出题中和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组数据。 2、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数量关系式。 3、设x列出比例式,说一说确定以谁为等量列比例? 4、解比例并检验。 二、变化练习,突破难点。 第一组: 一、装订一种练习本,装订15本,用了480页纸。照这样计算,装订24本,一共要用多少页纸? 二、小明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12页,15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18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第二组:用比例解答。 一、明明家用方砖铺地,72块方砖课铺地面18平方米。用同样的方砖铺27平方米的地,需要多少块? 二、铺一个长4米,宽3米得房间要用48块方砖。如果铺长18米,宽12米得多功能教室,要用这样的方砖多少块? 三、学校计划用方砖铺教室地面。如果用边长5分米得,需要360块。如果改用边长6分米的,需要多少块? 第三组: 一、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豆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

2015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

2015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解决问题的 策略知识点 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①(和-差)÷2=小的数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一、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②(和+2×8)÷2=大的数大的数-16=小的数 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总数÷2=平均数 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 平均数-8=小数 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 平均数+8=大数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

人教版2017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知识梳理

解决问题知识梳理 一、分数(小数,百分数)应用题 (一)答题技巧: 1、给出的分数前是已知数,就用 (1)数×相应的分数 (2)多几分之几,就用数×(1+分数)表示多的量还有:快、长、高、重、贵、 大、提高、增长…… (3)少几分之几,就用数×(1-分数)表示少的量还有:慢、短、矮、轻、便宜、小、降低、减少…… 2、给出的分数前是未知数,就用(1)数÷相应的分数 (2)多几分之几,就用数÷(1+分数) (3)少几分之几,就用数÷(1-分数) 3、求总的,用除法; 求部分,用乘法。 切记:数和分数一定是相对应的。 (二)习题精选: 1、一份稿件共4500个字,李阿姨打了这份稿件的5 9 ,还剩下多少个字没打? 2、一批书,第一天卖出180本,第二天卖出270本。这是卖出的书是总数的1 3 ,这批书 一共有多少本? 3、某粮店上一周卖出面粉18吨,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多1 6 ,粮店上周卖出大米多少吨? 4、一种电磁炉的售价是320元,比原来降价3 8 ,原来的价钱是多少?

5、胜利小学美术组的人数是科技组的8 9 ,体育组人数是科技组的 4 5 ,美术组有40人,体 育组有多少人? 6、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部的3 5 ,第二天修了全部的20%,还剩下140 米没修,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7、实验小学六年级有学生296人,比五年级的学生人数少1 9 ,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8、小明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55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 3 ,第二天看的页数比 第一天多20%,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9、一桶油,第一次用去它的1 3 ,第二次用去它的25%,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8千 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知识点: 1.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2.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3.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4.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2.提高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例1:40个同学分成了两组做游戏,如果从第一组调4人到第二组,那么两组的人数就相等了。原来的两组各有多少人? 根据题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点:1,是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现在两组各有多少人;二是从现在两组各有的人数,倒过来推算出原来两组各有多少人? 【完全解答】 40= ÷(个) 2 20 20+4=24(个) 第一组 20-4=16(个) 第二组 答:原来的第一组有24人,第二组有16人。 举一反三:

1:小红和小明共有16张邮票,如果小红给小明2张,那么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 2:甲乙丙三堆黄沙共72吨,如果甲堆,乙堆各给6吨给丙堆,三堆就同样重了,原来的甲乙丙各有黄沙多少吨? 例2:车上原来有一些乘客,到和平桥站下去了12人,到十字街站又上来了17人,现在车上共有52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思路:现在车上共有52人--->十字街站没有上来17人—>和平桥站没有下去12人——>原来有多少人? 【完全解答】 52-17+12=47人。 答:车上原有47人。 举一反三: 1.三(7)班图书角有一些书,先被同学们借出了8本,后来又被借出了26本,这时还剩24本,图书角原来多少本书? 2.商场有一些电视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还剩200台,商场原有电视机多少台? 二.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1,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知识点1: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的替换 例1:买1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用去120元,已知一把椅子的价钱是1,求每把桌子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一张桌子的 2

运用马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下将从国家和自身两种情况举例说明。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

2019知到智慧树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单元测试答案完整版

1.3? 院前急救做法不妥当的是 1.3? 关于现场救护体位摆放,以下哪项不妥 1.1? 心跳骤停的患者黄金抢救时间为 1.1? 关于“反应时间”,正确的是 1.1? 关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2.2 为避免损伤坐骨神经,下肢出血止血带应捆扎在 2.2 不能捆扎止血带的位置是 2.2?止血带绑扎松紧合适的标准是 2.2 关于担架转运伤员的描述正确的是 2.2 关于固定术下面错误的是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3.2 成年人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出气体量约为 3.2 CPR后因缺氧最易引起的并发症是 3.2 一岁以下婴儿检查动脉搏动常选择在 3.2 胸外心脏按压正确部位是 3.2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 4.4? 溺水初步急救首先应 4.3? 热射病的临床特征为 4.3? 小张连日来在炼钢炉旁工作,虽感疲乏,但仍坚持操作。今日上午工作不到2小时即感到头痛,头昏,随即出现嗜睡,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脉速气促,即去医院急诊室。你估计小张发生了什么情况? 4.3? 预防高温季节露天作业者中暑,其主要预防措施为 4.3? 中暑高热首要应考虑到急救措施为

4.3? 下列哪项不是中暑的病因 4.2? 火灾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4.2? 下列关于烫伤的急救处理,不正确的是 4.2? 患者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估计烧伤程度和预后正确的是 4.1? 踝关节扭伤伤员,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5.5? 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救护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正确 5.5 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救护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最重要 5.2 某中毒患者呼出气体中有大蒜臭味,应考虑 5.2 有机磷中毒出现毒蕈碱样症状主要表现是 5.1 以下关于毒物在体内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6.8 关于癔症抽搐大发作与癫痫抽搐大发作的比较,描述不正确的是: 6.7 中风发作时的紧急处理不正确的是: 6.6 关于冠心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6.6 冠心病发作时下列急救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6.5预防高血压急症发作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6.4哮喘发作时急救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6.4 哮喘发作常见的刺激因子不包括: 6.3需要立即送往医院的情况不包括: 6.2 关于晕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6.1 关于高热的急救处理描述错误的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解决问题》 ★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减法)小花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花比小芳多几个? 12-7=5(个) 口答:小花比小芳多5个. 小花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花少几个?(用减法) 12-7=5(个) 口答:小芳比小花少5个. ★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相应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

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 口答:母鸡有8只。 ★解决问题 (1)买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一共要付()角。 (2)用1元钱买一把小刀;应找回()角。 (3)买一支自动笔和一把直尺;一共要付()钱。 (4)1元钱正好可以买()和()。 本册教材的所有解决问题类型: 1.求和、求总数。(用加法) 如:梨有24个;苹果有30个;一共有几个? 2.求剩余。(用减法) 如:树上有16只小鸟;飞走了4只;还剩几只? 又如:停车场有36辆车;开走一些后还剩9辆;开走了几辆?2.求相差。(用减法) 如:红花有32盆;黄花有9盆;红花比黄花多几盆?(或黄花比红花少几盆?) 3.求原来。(用加法) 如:体育室借出18根绳子;还有7条;原来有几条绳子?

4.求其中一部分。(用加法) 如:我俩共摘了43个松果;你摘了20个;我摘了几个? 5.买东西。(两样物品共计用加法、找回用减法) 如:玩具汽车要56元;塑料娃娃8元;买这两样共要多少钱?东东付了70元钱;还能找回几元? 6.求比一个数少几。(谁比谁少几只?记得都用减法)如:大猫钓了23条鱼;小猫钓的比大猫少10条;小猫钓了几条? 7.求比一个数多几。(谁比谁多几只?也是都用减法)如:比赛中一班得了41分;二班比一班多得5分;二班得了几分? 9.排除多余条件 如:红红买了15本课外书和13个笔记本;其中有7本故事书;其他类的书有几本? 10.连加连减 如:妈妈买来24个梨;上午吃了5个;下午吃了6个;还剩几个? 又如:有两层书架;第一层有16本书;第二层比第一层多8本;两层共有多少本? ★解决连加问题: 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1、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伤者愈后的生存质量。 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 2、紧急救护的程序: ①拨打120 ②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③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④先抢救危重者⑤优先护送危重者 3、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⑴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⑵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3、紧急止血法: 一)、止血 1、指压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五颈椎横突, 将肱动脉压在肱骨干上。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

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疑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 4、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5、止血带法: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二)、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1. 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2. 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三)、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法治休克。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仙桃特校刘钊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数学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我们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还有几何,三角形、正方形。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知识在是太丰富了,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一、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把孩子们也有的生活体验和学数学联系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了时间,让学生思考你的一天;学习了图形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些图形。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王大爷跟前问:"螃蟹一斤多少钱?"王大爷说:"一斤30元。"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王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王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王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问题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再如,购物之前,让孩子解决问题,按照价格,我们怎样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案。设计完后,师生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孩子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三、加强操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到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我出示了一张三房一厅的新房图,让孩子们算算这房子的实际居住面积?计算中会遇到未直接告知的数据,应怎么样处理?还可以让孩子们回家测算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自己住的房间大小。在这样的测算过程中,既激发了兴趣,有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日常时间设定情景,让孩子学习,在区域活动中设立“生活广场”让幼儿在活动中模拟联系数与量的匹配,学生进入到生活广场,主要是要学生用自制的钱去模拟买东西、找钱等。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平时买东西一直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在学习数与量的匹配后,并逐一对应和检验。到上新活动时,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新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从而找到了符合自己需要的买卖的方式。个个充满了自豪感,脸上都流露出成功的喜悦,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操作、训练、学习。 面对实际问题,学生往往不能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来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之能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 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 ①(和-差)÷2=小的数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练习题 1. 口算。 120×3=()170×4=() 39+45=()86×10=() 2. 小青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他每天看的页数同样多,4天看了60页。 (1)他一个星期可以看多少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本书共195页,小青需要用多少天看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口算。 120×3=( 360 )170×4=( 680 ) 39+45=( 84 )86×10=( 860 ) 2. 小青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他每天看的页数同样多,4天看了

60页。 (1)他一个星期可以看多少页? 60÷4=15(页)15×7=105(页) (2)这本书共195页,小青需要用多少天看完? 195÷15=13(天)

(完整)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一:用画图和转化法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问题导入: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算术法 方法二:转化法 方法三:方程法 练习:平安街小学六年级有56人,其中男生占3/7,后来转来几个男生,这时男生占7/15。转来多少个男生?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问题导入: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 画图法解题: 列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练习: 1.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30克糖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求甲乙两袋糖的质量和? 2.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军训。晴天每天行20千米,雨天每天行10米,8天一共行了140千米,这8天中晴天有多少天,雨天有多少天? 3.甲数是乙数的7/9,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4.营业员把一张5元,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9枚面值分别为一元和一角的硬币,求换来的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六年级二班举办数学竞赛,共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小亮得了79分,他做对几题?

能力点:用假设法、方程法和组合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鸡与兔共有120只,鸡脚比兔脚多1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方法一:假设法 方法二:方程法 方法三:组合法 练习: 1、鸡兔同笼共有262只脚,兔比鸡少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某公司委托运输公司搬运30000个瓷碗,每个瓷碗可得运费0.3元,损坏一个瓷碗要赔偿0.8元,运输公司共得运费8670元。损坏多少个瓷碗?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6只,鸡有多少只? 4.动物园里饲养一群丹顶鹤和一群乌龟。数眼睛共有46只,数脚共有72只,丹顶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精选.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找规律知识结构梳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梳理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2020急救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0急救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 1. 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B) A 必须依照诊疗技术规范 B 必须有医师在场指导 C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 D 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E. 以上均正确 2.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托颏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E.托颈法 3. 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环甲膜穿刺点是:(A) A.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 B.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交界处。 C.甲状软骨下缘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 D.甲状软骨下缘与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 E. 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与颈部正中线交界处。 4. 四肢大动脉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应采用:(D) A. 加压包扎止血法 B.按压止血法 C. 指压止血法 D. 止血带止血法 E. 用止血钳直接夹闭血管的断端 5. 四肢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应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A) A. 加压包扎止血法 B.按压止血法 C. 指压止血法 D. 止血带止血法 E. 用止血钳直接夹闭血管的断端 6. 血红蛋白低于或等于?时,应嘱患者卧床休息,活动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体位改变:(C)

A. 30g/L B. 40g/L C. 60g/L D. 80g/L E.100g/L 7. 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应用AED时,给予一次电击后即重新进行胸外按压,而循环评估应在 实施(E )个周期(约2分钟)CPR后进行。 A.1 B.2 C.3 D.4 E.5 8. 双人或多人实施CPR,施救者应在( A )秒内完成转换(IIb级推荐)。 A. 5 B. 7 C. 9 D. 11 E. 15 9. 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对婴儿实施双人CPR均按照( B )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A. 5:1 B. 15:2 C. 30:2 D. 15:1 E. 20:1 10. 2015心肺复苏指南继续强调将( D )的重要意义。 A. 迅速开放呼吸道; B. 迅速判断意识 C. 有效的人工通气; D. 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 E. 除颤 11.双人CPR时,若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患者自主循环未恢复,以下哪种方式是较为合理 的?( A ) A. 按压者连续胸外按压,另一施救者以频率8-10次/分给予通气; B. 按压者与另一施救者以30:2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C. 按压者与另一施救者以15:2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D. 按压者与另一施救者以5:1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E. 按压者与另一施救者以15:1的比例给予按压和通气 12.在车祸伤现场,作为奔向伤员的现场急救人员,应如何正确向伤员喊话?( C ) A. 大声呼喊伤员的名字,确定其是否能活动和反应; B. 大声喊出自己是来营救的急救人员,让伤员放心; C. 大声警告伤员不可随意活动,等待急救的处理; D. 大声报出自己名字,让伤员放心。 E. 不向伤员喊话,该处理什么就做什么措施。 13.作为一名跳楼致高处坠落伤患者的现场目击者,以下哪种做法是最正确及时的?( E ) A. 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B. 立刻离开现场,以免惹祸上身; C. 立刻给患者行心电图,宣布患者死亡; D. 围观患者,议论纷纷,摇头叹息; E. 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和伤情,呼吁现场群众协助救治,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急救措 施,必要时立刻进行CPR或止血、固定等处理。 14.对于一位无目击者且可能丧失意识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您应该采取( B )初步判断 意识最为合理。 A. 摇晃法 B. 轻拍呼唤法 C. 呼唤法 D. 拍打患者脸部 E. 针刺法 15.以下说法中哪一条可能不正确( D ) A. 肺脏在正常时含有足够的氧,在呼吸停止后能防止严重的血氧不饱和达30秒左右; B. 单纯施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未接受CPR者; C. 在SCA导致心搏骤停早期,即使不通气,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可能也足以维持机体基本 的通气要求; D. 双人实行CPR时,应按照15: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 E. 双人实行CPR时,应按照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 16.在对未建立高级气道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CPR时,应进行(. B )次人工通气。 A. 1 B. 2 C. 3 D. 4 E. 5 17.在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基本生命支持时,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C ) A. 用6-10秒(不超过10秒)检查是否存在正常呼吸; B. 对除怀疑颈椎损伤的所有病人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最新小学三年级解决问题及策略基础部分知识梳理教案

学生姓名:年级:科目: 授课日期:月日上课时间:时分------ 时分合计:小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始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的能力。 重难点导航1、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简案:(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二)分情况解决问题的策略 授课教师评价:□准时上课:无迟到和早退现象 (今日学生课堂表□今天所学知识点全部掌握:教师任意抽查一知识点,学生能完全掌握现符合共项)□上课态度认真:上课期间认真听讲,无任何不配合老师的情况 (大写)□作业完成达标:全部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无少做漏做现象审核人签字:学生签字:教师签字: 备注:请交至行政前台处登记、存档保留,隔日无效(可另附教案内页)大写:壹贰叁肆签章: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1、“从条件想起”的思考方法。 要善于发现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由“能够求出什么”逐步推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李老师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李老师买了多少支圆珠笔?由“3盒钢笔,每盒10支”可以算出钢笔的支数;再联系“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就可以算出圆珠笔的支数。 2、思考步骤 (1)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 (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注意: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帮助思考。 【典型例题】 1、养殖场有鸡200只,鸭比鸡少30只;,鹅有多少只?(补充合适的条件并解答) 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1)4个苹果500克,一个梨比一个苹果重20克。 ①; ②。 (2)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 ①; ②。 3、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

专题17: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要点归纳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要点归纳 典型的数学问题 知识要点 具体内容 和倍问题 1.解题思路 (1)先找出“1份”(1倍数),相应地可以确 定另一个数是几份(几倍数); (2)再看与“和”相对应的是几份(几倍数); (3)最后算出1份(1倍数)是多少,几份(几 倍数)是多少; 2.解题方法 和÷(倍数+1)=1倍数 几倍数=和-1倍数或几倍数=1倍数×倍数 差倍问题 1.解题思路 (1)先找出“1份”(1倍数),相应地可以确 定另一个数是几份(几倍数); (2)再看与“差”相对应的是几份(几倍数); (3)最后算出1份(1倍数)是多少,几份(几 倍数)是多少; 2.解题方法 差÷(倍数-1)=1倍数 几倍数=1倍数+差或几倍数=1倍数×倍数 和差问题 解题方法 方法一:(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方法二:(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大数 行程问题 1.相遇问题 在解决相遇问题前,一定要透彻理解行程问题

中如“同时”“提前”“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相关词语的意义。 (1)解题关键 相遇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求出两个物体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共走的路程(即速度和); (2)解题方法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未知速度=速度和-已知速度 2.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特征是两个运动物体同时不同地(或同地不同时)出发做同向运动,而在后面的物体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物体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相同的)时间之内,后面的物体能追上前面的物体。 (1)解题关键 找出路程差和速度差; (2)解题方法 追及问题一般从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等环节入手,它们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如下: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即快速-慢速) 简单的推理问题解题方法 1.直接法 很直接就能得出结论; 2.排除法 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最后剩下的情况就是所需的结果。如正方体相对面的上的数字或文字问题; 3.列表排除法 步骤:第一步:列出表格;第二步:填入已确定的信息;第三步:用排除法推理得出答案 周期问题1.解题关键 解答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的规律找出周期。如由于每个星期有7天,即时间是7天一循环,则说周期是7;由于一年是12个月一循环,则说周期是12;每昼夜24个小时,即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寨小学郑璇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