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实际调查主要对大学生对创造力的看法和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进行浅析,以及对调查者的高校创造力培养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一.创造力

(一)含义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有同名书籍《创造力》。[1]

(二)创造力的属性

创造力人人皆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正如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指出的那样: “创造力是人类生命本身的属性,对尚未形成稳定的创造力外在表现的人来说,它只不过是还处于一种潜在状态罢了”。[2]美国心理学家瑞普也认为

创造力本质上是人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从这层意义上讲,人人皆有创造力。每一个正常人都应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创造力都是天赋,只是个体之间的创造力水平的价值不同而已。

二.大学生创造力的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对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看法

在星问卷上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调查问卷”[3]当中可以得出大学生对于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看法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绝大部分被调查着都对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概念还是有所了解的,比如被调查着被问到“创造能力是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只有65.12%被调查者认为是,而0.93%被调查者认为不是;当被问到“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时有75.62%被调查者选择“是”、21.3%被调查者认为“基本是”、只有2.78%被调查者是“不确定”的,由此可见,绝大备份被调查者对这些概念还是有积极正确的看法的。

大部分大学生还认为创造与他们的距离并不远,与他们息息相关。调查者被问到“创造力为科学家、发明家等卓越人士特有的天赋能力”时只有9.57%认为是的,被问到“发明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时,有70.99%选择“不是”,而只有 2.47%被调查者认为“是”,有80.45%被调查者喜欢联想,头脑中不时有新想法涌现,由数据可以说明绝大部分分大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创造的。

(二)大学生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

1.怀疑精神不高

在调查当中知道绝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怀疑精神并不高,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知识表怀疑态度的学生并不多,而且大约只有31%的学生会愿意去做一些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情,可见,大学生并不愿意去做一些会对自已有改变的事情。但是怀疑对于创新来说是很重要的,不怀疑不改变就不会创新,如果牛顿不怀疑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往下掉,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万有引力的说法了!

2.具备创造潜力

虽然大部分学生的怀疑精神不高,但是他们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在被问到“我可以从众多的信息中,迅速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时只有3.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可见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还是比较发散的,能从多个角度去获取信息思考问题,有72.23%的被调查者能够甚至习惯运用逻辑推理寻找事物的起因;此外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善于寻找新方法去处理问题、具备有益于个人学习、生活的必要技能、自认为具备创新能力、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可以应用与创新活动的主题、有过用小发明或小创造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创造力的看法还是比较积极的,具有较大的创造潜力。

3.对创造力的培养态度积极

被调查者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持积极态度:95.96%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参加创新活动是很重要的;只有8.33%的学生对“创新活动”不太感兴趣;对于大学期间举办的创新活动也是积极参与的,大学期间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创新活动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学生的63.58%;被调查者也希望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认

为要成为一名创造性人才应该具备:独到的思维方式、高科技素养、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勤奋、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等品质;在提及到“就您个人目前情况而言,您目前最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时,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如表一所示:

表一 您目前最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

选项

小计

比例

创新人格:具有创新活动倾向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动机、兴趣、意志、理想、信念等

217 66.98%

探索精神:指不怕冒险,勇于探索未知、不

熟悉新事物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精神状态 207

63.89%

质疑精神:不随便相信任何言论、学说或权威的看法,尊重事实,并表达自己意见的精神

172

53.09% 进取精神: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向上的、立

志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

166

51.23%

团队合作精神: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

出来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185

57.1% 工程设计能力:具有应用各学科、工程和信

息知识进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能力

181

55.86% 工程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经验

或借鉴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

195

60.19%

能力

知识学习能力:应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获取

信息和知识,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不断地更新已有知识结构的能力180

55.56%

分析综合能力:对事物的特性或事物之间的

联系与关系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185

57.1%

创新能力:运用已有知识和信息,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

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思想、理论、工艺和产品的能力202

62.35%

由表格可看出被调查者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给予较大的期望,希望可以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态度积极。

三 .创造力理论与实践课开设的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创造力理论与实践课开设的情况并不乐观,被调查者所在的学校有一半以上是没有开设创造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所以在被问到“你了解或曾经听说过“创造学”这门课程吗?”时,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是不了解的,而且在有开设“创造学”这门课程的被调查者当中提到他们的学校把这门课程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所占的比例最大。

但是被调查者对开设该课程的愿望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学校开设创造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被调查者当中只有 2.16%是不愿意修读的,并且有一半以上

的同学希望在大一就开设该类课程,他们认为该课程的学分在2~4分比较合理,这学分已经是达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一门

课程的学分了,可见同学们还是比较重视该类课程,并比较较喜欢修读的。

四.高校创造力培养现状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所在的高校创造力培养现状并不算重视,虽然部分老师

已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方式,而将小组讨论、师生论坛、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

究或个案研究等形式引入课堂,学生与授课教师、论文指导教师之间有平等的

学术交流机会,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但是大多数老师授课完全是重复教材的

主要内容,并时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

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局限了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在问到“您

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十分注重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

的培养有多少?”时,大约有一半的同学选择了“1~2个”这一选项。这一系

列的现象都表明高校并不太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问到“您认为目前您所在学校工科大学生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时,被调查者的回答情况如表二所示:

表二大学生课程设置合理性[3]

选项小计比例

设置合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57 17.59%

设置合理,但不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138 42.59%

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129 39.81%

由表二数据可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的创造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满意。

被调查者认为如果他们要创新他们缺乏:良好的学术氛围、获得足够的物质层面

的支持、扎实的专业知识、实用的技能指导、开设创造性课程;还认为阻碍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学习脱离社会,缺乏创新动力、学生生活过于安逸,缺乏创新激情、学校教育过于死板,缺乏创新环境、社会没有创新氛围等等,造成这些现状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高校的创造力培养不到位造成的。

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培养实用性创造性人才时,高校在教学方面需要做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引用企业工程项目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教学需要体现自主性与创新性、改革考试方法,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

五.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加点建议

(一)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自己的兴趣和欲望

学校教育和其他社会条件,只是培养人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的外在条件,要真正产生和激发兴趣和创造欲望,还得自己有意识的去培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在心理上有意识的强化的外在的一切都感兴趣或都不感兴趣,起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培养和激发创造所需要的兴趣和欲望,发展自己创造能力,就要求创造者必须据哟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二)充分发挥创造性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与高校教师的创造性人格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的创造性品质不仅使自己的生活获得成功,而且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教师的教学工作富有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人格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以良好

的创造性人格全面感染学生,帮助学生。

(三)因材施教,在常规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创新教育和常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加强学科渗透作用,在完成常规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第一,创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将创新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开发训练及创造力培养,鼓励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意识; “试点班”的学生不改变学制,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系统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以便系统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力和创造性行为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影响。第二,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人文素质的人才;在思维能力上,培养既具有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具有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三,利用大学生的选修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四)改革教学方法,将创造力培养贯串到教学过程当中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智能培养,习惯于采用注入式教学。注入式教学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仓库,采用单向的“填鸭式”的强制式灌输,忽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对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启发式教学,在教育目标上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认为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教学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裴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改革中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代替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将创造力培养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五)开设相关创造力理论与实践课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所在学校与创造力相关的课程开设不满意。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课程修读从而提高自己理论和实践的能力,为自己的创造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学生想创新创造但是对该方面的知识好不了解,那么想成功也是相当困难的,大学就应该是个搞研究创新的好地方,所以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学生。

六.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大学生是时代的“天之骄子”,因此,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情况并不太理想,因此,大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面都需要做出努力来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促进社会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s://www.doczj.com/doc/3116095438.html,/subview/115802/5077896.htm?fr=aladdin百度百科

[2]徐振寰,等.潜能与创造力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3]https://www.doczj.com/doc/3116095438.html,/report/2348526.aspx

附录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调查问卷-自定义查询

作者:hanyi8008时间:2014年4月28日

调查背景:参考资料

调查方法:

开始时间:2013-5-3结束时间:2013-12-31

样本总数:324份

原始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3116095438.html,/report/2348526.aspx?qc=

本报告分析内容:自定义查询

本报告样本筛选规则:

本报告包含样本数量:324份

数据与分析:

第1题您现在是大学几年级[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大一5416.67%大二7422.84%大三9128.09%大四6319.44%

硕士278.33%博士15 4.6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3题您所在大学的类型[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一般本科院校24274.69%“211”工程建设院校288.64%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院校17 5.25%“985”工程建设院校237.1%中国科学院大学12 3.7%高职院校278.3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5题您的性别[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男26180.56%女6319.4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7题创造与人类的文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26682.1%

基本是5015.43%不确定7 2.16%基本不是00%

不是10.3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8题创造能力是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21165.12%基本是9328.7%不确定15 4.63%基本不是20.62%不是30.9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9题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

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24575.62%基本是6921.3%不确定9 2.78%基本不是00%

不是10.3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0题搞一小发明,有助于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素质的提

高[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26080.25%基本是5316.36%不确定10 3.09%基本不是00%

不是10.3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1题本人不打算在任何领域进行创造,不关心这个问题[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11 3.4%基本是15 4.63%不确定5817.9%基本不是3711.42%不是20362.6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2题所谓发明,是指运用科学理论知识作出的技术创造[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10733.02%基本是14344.14%不确定4212.96%

基本不是9 2.78%不是237.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3题创造力为科学家、发明家等卓越人士特有的天赋能力[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319.57%基本是4313.27%不确定5015.43%基本不是4413.58%不是15648.1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4题发明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8 2.47%基本是18 5.56%不确定278.33%基本不是4112.65%不是23070.9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5题知识的重新组合、加工、提出新设想就是创造[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12538.58%基本是11635.8%不确定4413.58%基本不是16 4.94%不是237.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6题我喜欢联想,头脑中不时有新想法涌现[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12438.27%基本是13742.28%不确定4112.65%基本不是18 5.56%不是4 1.2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7题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讲究严格的步骤[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9027.78%基本是14243.83%不确定5817.9%基本不是21 6.48%不是13 4.0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8题常为自己无意中说话伤人而闷闷不乐[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7824.07%基本是12638.89%不确定3611.11%基本不是5115.74%不是3310.1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19题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319.57%基本是7422.84%不确定8827.16%基本不是11334.88%不是18 5.5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0题不会去做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的事[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278.33%基本是11936.73%

不确定7422.84%基本不是5516.98%不是4915.1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1题我可以从众多的信息中,迅速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7924.38%基本是17353.4%不确定6118.83%基本不是8 2.47%不是30.9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2题我对各种事物都能做较深入的观察[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6018.52%基本是11836.42%不确定10733.02%基本不是3410.49%不是5 1.5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3题我能够甚至习惯运用逻辑推理寻找事物的起因[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7723.77%基本是15748.46%不确定6018.52%基本不是237.1%不是7 2.1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4题我善于寻找新方法去处理问题[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7523.15%基本是13441.36%不确定8726.85%基本不是268.02%不是20.6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5题我具备有益于个人学习、生活的必要技能[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11435.19%基本是14143.52%不确定5416.67%基本不是12 3.7%不是30.9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6题我具备创新能力[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8827.16%基本是12638.89%不确定9128.09%基本不是16 4.94%不是30.9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7题就您个人目前情况而言,您目前最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创新人格:具有创新活动倾向的各种心理品质

的总和,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动机、兴趣、意志、理想、信念等217

66.98%

探索精神:指不怕冒险,勇于探索未知、不熟悉新事物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精神状态207

63.89%

质疑精神:不随便相信任何言论、学说或权威的看法,尊重事实,并表达自己意见的精神172

53.09%

进取精神: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向上的、立志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166

51.23%

团队合作精神: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185

57.1%

工程设计能力:具有应用各学科、工程和信息知识进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能力181

55.86%

工程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经验或

借鉴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95

60.19%

知识学习能力:应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获取信

息和知识,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不断地更新已有知识结构的能力180

55.56%

分析综合能力:对事物的特性或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185

57.1%

创新能力:运用已有知识和信息,在科学、艺

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思想、理论、工艺和产品的能力202

62.3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8题您认为要成为一名创造性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独到的思维方式28086.42%高科技素养16450.62%团队精神23070.99%探索精神24675.93%勤奋24776.23%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22469.14%其他319.5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4

第29题生活中您是否有过用小发明或小创造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大学生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培养1

大学生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培养 姓名:邱祖忠班次:公路工程1101学号;201105100117 【摘要】社会的发展致使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责无旁贷。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从解决努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构建两个角度来开展,从这两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培养的对策和优化措施,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解决能力创造力培养 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扩充知识容量:学习重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同一问题解决中,在不同知识背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专家与新手首先存在知识容量上有差异,知识容量方面的差异决定着在解决学科问题。背景知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只有背景知识和经历才能跟好的理解问题,确定解决方向。背景知识的容量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的效率。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中应注重知识的积累,不仅仅要积累与本领域相关的知识,还要善于学习积累其他领域的知识。(2)优化知识的组织结构:知识容量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知识堆积的越多,就越能成为问题的解决专家,我们应该注重优化知识的组织形式。 (3)转换思路,善于策略:能深刻理解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善于使用一些策略来帮助自己理解。 (4)多加练习,熟练技能: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技能,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多加练习,总结经验专家对基本精力技能,这使的他们在问题解决时,能集中精力完成高水平思维方面任务,从而节约了时间。因此,多加练习,总结经验,熟练技能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5)提高自我监控品质:研究表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不新手标出高的水平的自我监控。他们有更强的计划能力,更有频繁地检查问题解答过程,且检查更有效率。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培养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造福人类。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大批出类拔萃、思维敏捷、勇于创造的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2) 创造力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从多方面去思考的思维方式。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特性》 (3)创造性思维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统一:分析思维是严格遵守逻辑规律。 (4)创造性人格与创造力的发挥:像自我实现一样,创造性也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而要实现这种创造性的潜能,我们就不要一味地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应重视文化艺术在创造性培养中的价值。应该自己学习好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会使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更具有创造性。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学家素养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一、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

创新创意作品 便携式自行车市场调研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

目录 自行车市场现状 (3) 便携式自行车市场分析图 (3) 便携式自行车市场供给与需求分析 (5) 全球便携式自行车设计说明 (6) 便携式自行车设计欣赏 (7) 未来世界的便携式自行车说明和欣赏 (9) 1. 膝上型电脑充电自行车 (10) 2. 可折叠背包式自行车 (11) 3. 太阳能自行车 (11) 4. 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11) 5. 宝马概念自行车 (12) 6. 水陆两用自行车 (13) 7. 全天候自行车 (14) 8蚱蜢可折叠电动自行车 (14) 9. 风能赛(自行)车 (15) 10. 计算机辅助与指纹识别防盗自行车 (15) 11. 可调节生态友好型自行车 (16) 12. 本田独轮车 (16) 设计定位 (17) 效果图 (17) 设计说明 (18)

便携式自行车市场调研报告 自行车市场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自行车市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内有人民币升值,原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外有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市场萎缩所残留下来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增长还是日渐衰退,做了简单的调查,得到的调查结论如下: 1、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对自行设市场未来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生产商和销售商的经营状况稳定,灵位有唱过70%的企业和经营商认为目前的行业持续稳定,大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2、品牌受到企业、消费者、零售商的共同关注。 有超过20%的企业把培育自有品牌的作为未来培养的发展计划,而经营上把品牌列为价格之后第二大竞争要素,品牌则是消费者除了价格之外第二大关注的因素。 3、自行车和便携式自行车的主要市场仍然集中在城市和城镇,但是农村发展的潜力很大。虽然目前自行车市场主要是在城镇和城市,但是很多销售商认为目前的城市和城镇的市场已经饱和,而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 4、便携式自行车,方便、休闲、时尚,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新方向。 目前,随着便携式自行车的越来越普遍化,在造型功能、色彩方案上,都实行了流行的样式和方案,收到了年青一代的追逐,发展了新的市场潜力。 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上,29.6%企业和销售商都认为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上,26。4%认为在开发新的产品上,另外还有22/4%认为应该开发新的国外市场和新的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等其他原因。 便携式自行车市场分析图示 2003-2009年行业固定资产发展状况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实际调查主要对大学生对创造力的看法和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进行浅析,以及对调查者的高校创造力培养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一.创造力 (一)含义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有同名书籍《创造力》。[1] (二)创造力的属性 创造力人人皆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正如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指出的那样: “创造力是人类生命本身的属性,对尚未形成稳定的创造力外在表现的人来说,它只不过是还处于一种潜在状态罢了”。[2]美国心理学家瑞普也认为

创造力本质上是人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从这层意义上讲,人人皆有创造力。每一个正常人都应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创造力都是天赋,只是个体之间的创造力水平的价值不同而已。 二.大学生创造力的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对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看法 在星问卷上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调查问卷”[3]当中可以得出大学生对于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看法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绝大部分被调查着都对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概念还是有所了解的,比如被调查着被问到“创造能力是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只有65.12%被调查者认为是,而0.93%被调查者认为不是;当被问到“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时有75.62%被调查者选择“是”、21.3%被调查者认为“基本是”、只有2.78%被调查者是“不确定”的,由此可见,绝大备份被调查者对这些概念还是有积极正确的看法的。 大部分大学生还认为创造与他们的距离并不远,与他们息息相关。调查者被问到“创造力为科学家、发明家等卓越人士特有的天赋能力”时只有9.57%认为是的,被问到“发明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时,有70.99%选择“不是”,而只有 2.47%被调查者认为“是”,有80.45%被调查者喜欢联想,头脑中不时有新想法涌现,由数据可以说明绝大部分分大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创造的。 (二)大学生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完成人陈道炯施小明钱炜杨茉甘屹李郝林林建中朱坚民崔建昆仲梁维张振东张丽芳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日期2009年4月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了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 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1、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为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系统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实施计划,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目标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长基金科技创新奖评定条例》、《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细则》、《上海 1

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

学 生管理工作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2月上 总第130期 有人称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国际间将引发一场大的竞争,而这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从1995年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到2007年10月十七大的召开,要求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无不显示出国家对创造能力的重视、对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求。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25岁之间,正处在一生中创造力最佳的时期。尽管他们的创造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造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对影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概念界定 关于创造,《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韦氏英文大辞典解释为:“赋予存在,即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 关于创造力,目前心理学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 随着创造力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创造力具有多元特征,创造力并非那些伟人们所独有,而是一般人共同具有的心理品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成因分析1.学生的自身因素是其创造力缺乏的内因 目前,我国大学生尤其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造力还是偏低的。主要表现在:知识面狭窄,学科之间缺乏整合,不善于迁移相关学科的知识;思维方式单一,考虑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缺乏自信,害怕失败,怀有从众心理,盲目追从权威;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求稳趋同”、不敢冒险的心理和我国现行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弊端,使得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听话”的习惯,不敢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缺乏应有的创造力。 2.专业、课程结构狭窄,人文教育受到冷落是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语),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造力的主要来源。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专业知识面狭窄。大学生的活动大多是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展开,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选修课太少,从而限制了大学生的视野和创造力的发挥。此外,创造力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然而,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追求物质利益,致使科学技术受到重视,人文教育受到冷落。 3.教师创造力不高、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直接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研究发现,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的创造性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国目前高校师资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许多高校的师资主要来自本校毕业生计划选留,少量来自毕业生按计划分配,其他高校的人才很少进入高校师资队伍,这就造成某些高校教师思维方式比较类似,难以擦出思维的火花。此外,由于受赫尔巴特教学观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大多采用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绝大部分教师不知道创造教育是怎么回事,更谈不上系统学过创造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他们对创造理论、创造方法生疏;对创造性思维和训练、创造力开发、创造教育实施等知识贫乏,他们往往倾向于喜欢高智商的学生而不是高创造力的学生。所以,教师的创造力是制约大学生创造力的直接原因。 4.校园文化缺乏创造精神是制约大学生创造力的潜在因素校园文化是一个育人的特殊环境,它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成长,是高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总体呈现以下特点:文体类活动多,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少;少数人的活动多,而真正群体参与的活动少;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真正参与到活动中的人寥 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 孙瑶君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造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整体创造能力和综合国力,进而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本文从大学生自身、专业、教师、社会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以此引起学术界对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深思。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缺乏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孙瑶君(1982-),女,山东泰安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造教育。(甘肃 兰州 730000)

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发展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只有选正确了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 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重视不够。高校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涉及到教育者的学习观、知识观、人才观和教育观。不同的思想认识导致教育的立足点不同,组织教学的思路和遵循的原则就不同。我同高等教育受传统的“教学三中心”的影响还很深,这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有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因而,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较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在学习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严格的监督和惩罚,而不注黄学生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2.高校创新教育机制滞后。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制约,高校教学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人才选拔等方面都没有形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的合理有效的机制。教材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和科学脱离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教育方法不适宜,教师往往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分数至上,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3.缺乏有利于创新的校园环境。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的现象,有的学生宁愿花时间去对付各种外语考试,也不愿花时间参加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浅谈大学生创造力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现状和培养方法 内容概要: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研究, 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讨论,以论述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创造力是一种运用已知信息重新组合新系统的统摄与联结的能力, 包含着认知方面(和个性方面的心理因素,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的各种特性和个性特征达到最高水平的表现。但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忽视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限制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 重课堂讲授,但缺少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重知识的传授,,却轻视能力的培养:重注入式的教学,但忽视轻启发式的教学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研究,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对大学生培养创造力的探索是极具研究意义和必要性的。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当今,大学生普遍创造意识不强、创造性思维欠缺、创造信心不足。许多大学生只想着为自己就业做准备,对自身创造力缺乏正确的认知,思想被完全禁锢住,处事方式上缺乏灵活性,为人处事喜欢随大流,缺乏创造激情,潜在的创造力也就难以激发出来。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此外大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也有创新毅力不坚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等问题。 二.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既要考虑外部因素,也要考虑内部因素。 1.营造更适合创造力培养的环境 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思想观点而无须压抑,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因此,学校应当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理解事物的学生,提高师生对于那些用不同于传统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的学生的容忍精神,建立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此外,作为最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老师,自身也应当具有创造力,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没有创造力的老师,就没有创造力的学生。 除了人的正确引导,还应改造校园环境,无论是改善班级沉闷的气氛,还是组织各类活动,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对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有积极的积极的影响。 2.转变大学生对轻视创造力的观念 近年来,有关关部门和社会有机构为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举办了各种活动。调查表明,这些活动大多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但调查也表明,尽管大多数被调查大学生知道这些活动,但真正参加过的大学生的比率很低。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锻炼思维,不仅只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作用

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作用 授课老师:阎红卫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作用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 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 一,认识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只有选正确了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社会发展中 ,任何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古城,创新思维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的资助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而知识经济时代,正是通过知识创新的速度和方向来决定成败,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与核心。 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有关于创造性思维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阻碍我国大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因素,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教育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我们应如何培养和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1.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新欲望和热情的驱动下,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够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局限,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1.2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作为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与其它思维相比具有以下几点显著特征: (1)、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 在思维的结论上, 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开拓出新的创造的天地。 (2)、求异性 由于创造性思维的立足点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倘若没有新意, 也就谈不上是创造性思维。因此, 创造性思维就其思维的性质来看, 它本质上是一种求异思维。这一特征贯穿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始终。这种求异性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求同中之异, 即不满足于某些已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结论, 而是勇于打破常规惯例, 致力于从不同的角度求得新的理解和认识, 独辟蹊径,提出一些使人意想不到的崭新的有价值的见解。 二是求独到之异, 即不满足于众人正在研究的已知领域, 更注重去探求人类认识的未知天地,力图开创人类认识的新领域。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谈到师承关系时说过: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这实质上是一句饱含创造哲理的名言。求异思维正是创造生命力的体现, 它是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的摇篮, 是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的生长点。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培养创新思维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破除创新思维枷锁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影响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枷锁大致有五种。 (一)从众型思维枷锁。 大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即人云亦云。比如你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看见红灯亮着,尽管你清楚地知道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但是你发现周围的骑车人都不停车而是直着往前闯,于是你就也会跟着大家闯红灯。这种跟在别人后面消极的思维永远是滞后的,没有新意的; (二)权威型思维枷锁。 权威枷锁是指思维中的权威定势。人是教育的产物,来自教育的权威定势使人们逐渐习惯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对权威的言论不加思考地盲信盲从,唯独缺少“自我思索、冲破权威、勇于创新”的意识。一味盲从权威,大学生的思维就失去了积极主动性; (三)经验型思维枷锁。 经验是相对稳定性的东西,然而正因为这些经验的稳定性又可能导致人们对经验的过分依赖乃至崇拜,从而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结果就会削弱头脑的想象力,造成创新思维能力的下降。从思维的角度来说,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它束缚了人的思维广度。而创新思维要求大学生必须拓展思路,海阔天空,束缚越少越好。 [ (四)书本型思维枷锁。 陶渊明曾经泛读书不求甚解。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也曾说:“尽信书还不如无书”。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来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它可以带给我们无穷多的好处,但是现实中如果我们一味的死读书,那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大学生不应该成为书本的奴隶,而应该活学活用,读书不为书所累,“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做书本的主人,善于驾驭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否则死扣书本将严重影响一个人创新思维的发挥。 (五)自我贬低型思维枷锁。 做事没有信心,总认为“我不行,我做不到”。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办不到,而从来不敢去尝试一下。及时打破这种思维枷锁,从内心深处树立起信心,大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思维的枷锁就像一座监狱,只有将守旧观念丢掉,勇于冲破思维藩篱,才能走进创新的世界。可见,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破除创新思维枷锁,这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激发创新思维潜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方法大致有六种。 (一)良性暗示。 暗示可分为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 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建设 完成人陈道炯施小明钱炜杨茉甘屹李郝林林建中朱坚民崔建昆仲梁维张振东张丽芳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日期2009年4月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了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 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1、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为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系统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实施计划,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目标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长基金科技创新奖评定条例》、《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细则》、《上海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结课论文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结课论文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知识更新换代的加快,创新正日益突现出其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希望的我们,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迫在眉睫了。 但是作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不同于已经走入社会的人们,我们的创新能力有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能力人格 正文: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学知识更新换代的加快,创新正日益突现出其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希望的我们,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迫在眉睫了。 但是作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不同于已经走入社会的人们,我们的创新能力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创新意识淡薄。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之上。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可能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多数人表现出对现状不满,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干脆就虚度时光,对自己缺乏行动的自信心,缺乏创新精神。 第二,思维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由于我们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常常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我们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和突破。 第三,缺乏创新兴趣、创新毅力。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是个体行动的巨大动力。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虽然我们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往往见异思迁、放弃追求,半途而废。 针对这些特点,我也想出了几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首先当然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导向系统。如果人形成了创新意识,就会对现实不满就不愿受旧的经验模式,条条框框的束缚,就会产生对“既定观念的怀疑意识,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意识,对传统理论的突破意识”;就会对新事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途径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得创新能力 南昌教育学院祝伟倩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得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能力就是非常必要得。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把创新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得重要日程。教育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得求新探索获得独创结果得思维过程,就是人们运用新颖、独特得方式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它就是思维得高级形式。方案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得方法与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得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就是建立在合理得知识结构之上得。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得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得核心就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就是加强基础课程得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就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得人必须具备得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得知识结构与能力得课程。二就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得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得了解,以提高大学生得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与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得环境;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跨系、校选课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得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与新信息。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说,课堂教学仍就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得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得

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得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得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与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得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得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得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促进创新能力得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四种做法:一就是“三个讲”得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三就是“三个运用”得方法, 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得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得知识面与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得智力与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她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得目得。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与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得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得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得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4、建立科技导师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规范化管理得轨道 为了使学生得创新活动能常年开展下去,可以制定鼓励学生创新得若干规定,实行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得学生组织课题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课题组在教师得指导下做好选题与立项申请工作,对正式批准立项课题,拨给一定课题启动经费,为学生科研活动得开展提供资金保证。同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