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廖岷上海银监局局长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 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1.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2.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LC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3.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它主要衡量一家机构在特定压力情景下,可用的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业务发展的能力。

*NSFR的计算公式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其中可用的稳定资金(ASF)=∑各类权益和负债*相应的ASF系数;

所需的稳定资金(RSF)=∑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暴露*相应的RSF系数。

NSF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异同分析

LD主要通过控制存款和贷款业务比重来控制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结构,

LCR与NSFR则分别用来反映压力情景下银行的短期及中长期流动性风险状况。

相对于LCR,LD与NSFR更偏重于控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两者的相似性更强。

?三个指标的异同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LD仅覆盖了存款和贷款,同时,没有特定的压力情景设置,重在对存款、贷款总体比例现状的把握;而LCR和NSFR这两个指标覆盖全部表内外业务,对于存、贷款的处理更加细致,考虑了客户类别、性质以及期限,有给定的未来短期和中长期的压力情景。

为进一步说明三个指标之间的异同,下面就存、贷业务在三个指标中的计量进行详细说明。

假定银行同时新增100元存款及100元贷款,并按照存款及贷款的期限、性质及来源(投向)等分别计算其对三个指标的影响。

由上文的说明可知,存款因其期限、客户类别和性质的不同会对LCR中的现金流出(包含在LCR计算公式的分母项中)及NSFR中的可用稳定资金(即NSFR计算公式中的分子项)造成不同的影响,而贷款也会因其期限和客户类别的差异对LCR中的现金流入(也包含在LCR计算公式的分母项中)及NSFR中的所需稳定资金(即NSFR计算公式中的分母项)造成不同的影响。

根据目前的监管标准,经过计算,我们整理出以下两表:存款影响表与贷款影响表。其中,存款影响表内的A与B对应的是100元新增存款对LCR中的现金流出与NSFR中的可用稳定资金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贷款影响表内的A与B对应的是新增100元贷款对LCR中的现金流入与NSFR中的所需稳定资金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

存款影响表

贷款影响表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

LD不考虑存款及贷款的期限、性质及来源(投向)等因素,LD的分子、分母分别增加100元即可;

然而,对LCR与NSFR的影响则复杂得多,存在多种可能。

在存款新增100元的情况下,对于LCR而言,最有利的影响为:资金来源为不可提前支取的、余期在一个月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存款,不计入资金流出,流出量为0元;

对于LCR最不利的影响为:资金来源为可提前支取的、无业务关系的大中型企业存款额,其中,75元要计入资金流出。值得关注的是,零售与小企业存款的流出也很低,仅7.5—10元。

对于NSFR而言,最有利的影响为:资金来源为不可提前支取的、余期在一年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存款,增加了可用稳定资金100元。

对于NSFR最不利的影响为:资金来源为允许提前支取的或余期一年以内的大中型企业存款,可用稳定资金仅增加了50元。

在贷款新增100元的情况下,对LCR最有利的影响为:资金投向为一个月内到期贷款,其中,50元要计入资金流入。

对LCR最不利的影响为:资金投向为一个月以上到期的贷款,不带来任何资金流入,资金流入量为0元。

对NSFR最有利的影响为:资金投向为余期一年以内的大中型企业贷款,意味着所需稳定资金为50元。

对NSFR最不利的影响为:资金投向为余期在一年以上的零售与小企业贷款或大中型企业贷款,意味着所需稳定资金为100元。对于NSFR而言,一年以内的大中型企业贷款所需稳定资金最小,其次为个人住房按揭。

综上所述,仅考虑存贷业务时,银行在满足三个指标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所差别。

为满足LD的要求,银行的策略只有两种:1)增加存款 2)压缩贷款。

为满足LCR的要求,银行的策略可有以下几种:1)增加一个月以上到期的存款,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存款,且合同明确约定不可提前支取的;2)增加零售与小企业存款;3)合理安排贷款结构,缩短贷款期限。

为满足NSFR的要求,银行的策略可有以下几种:1)增加一年以上到期的不可提前支取的大中型企业存款;2)增加零售与小企业存款;3)降低贷款期限至一年以下,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贷款;4)增加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比重。

可见,增加零售与小企业存款有助于同时满足三个指标的监管要求,延长存款期限至一年以上,缩短贷款期限至一个月以内有助于同时满足LCR与NSFR的监管要求。这表明,LCR与NSFR的实施也难以有效抑制银行争夺存款的冲动,同时,还使得银行会同时追逐某些期限和类别的存款或贷款,比如期限较长的存款、零售与中小企业存款、大中型企业的短期贷款或是住房按揭贷款等,这会造成市场新的冲动和扭曲行为,而且,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偏差。

因此,两个新指标并不能解决银行冲时点的问题,而且,可能会给带来新的问题,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净稳定资金比例35%权重

篇一:《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 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 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 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 未来30 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 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 (现金流入量, 现金流出量的75%)。 LC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一、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 自身管理经营的特性和市场定位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盈利能力,资产的数量,资产的结构等;此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宏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动均会造成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流量进而影响到稳定性。经济、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倒闭的规律性特征? 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就会出现挤兑现象,挤指的是提款,兑则是兑现,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被大批的存款客户要求提领回自有的储金,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银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领,很可能支应不及而宣告营运困难,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让挤兑情事减缓,则该银行极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闭以及信用破产。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率来分析其资产的流动性高低,流动性比例也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时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较高的流动性比例意味着较强的短期融资偿债能力。而存贷比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值,从盈利的角度考察,一家银行如果存款多而贷款少,则该银行盈利能力较低,因为存款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但存贷比过高也不可行,因为商业银行需要一定流动性来保证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及日常结算业务,存款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日常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会引起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且各项贷款与存款比不得超过75%,拆入资金比率小于等于4%,拆除资金比率小于等于8%。 浦发银行动性分析(时点均为每年12月31曰) 资料来源: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一)综合指标分析 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 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9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74%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年降到了75%以下,但这与2004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缓贷款的发放速度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 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 2003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左右;但是,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却发生重大变动,其当年新增量占比由2002年的51%上升至2003年的94.5% ,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则从89%上升至90.3%。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将导致其流动性缺口加大,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主要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主要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一)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风险指标是指银行一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的比例。流动性比例要求不低于25%。 流动性比例=一个月内到期流动性资产余额/一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其中: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证券投资和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和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和其他一个月内到期负债。 (二)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是指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流动性覆盖率要求不低于100%。 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100%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三)净稳定资金比例

净稳定资金比例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净稳定资金比例要求不低于100%。 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100% 其中:可用稳定资金=∑各类权益和负债×相应的稳定资金比例系数 所需的稳定资金=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暴露×相应的所需稳定资金系数。 (四)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缺口率是指银行90天内到期的资产负债间缺口与同期到期的资产余额之比。流动性缺口率要求不低于-10%。 流动性缺口率=90天内到期的期限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资产和表外收入×100% 其中:90天内到期期限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表内资产和表外收入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内负债和表外支出。 (五)核心负债依存度 核心负债依存度是指银行的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的比率。核心负债依存度要求不低于60%。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其中:核心负债包括剩余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加上过去12个月活期存款的最低值。 (六)存贷款比例

2016—2017年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和比较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认为,流动性是保证商业银行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为了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设置了很多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流动性问题,但是每一个指标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指标本身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篇文章选取了三个从过去到现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估这些指标的优劣。然后,我们对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选择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性指标分析 贷存比(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贷存比=客户贷款/客户存款*100%。 指标解释:贷存比越高,贷出去的资金就越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也就越高;同样,贷存比越低,贷出去的资金就相对较少,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选也相对较低,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相对较低。中国的法定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指标分析: 优点:贷存比指标的计量十分简单,可以很容易统计出来;其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反应的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同时,贷存比还反映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情况。所以贷存比是一个较为多面的指标,也因此作为了国家法定指标。 缺点:1)存贷比只反映了存款和贷款在数量上的关系,并没有描述这些贷款存款的性质。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没有细分出来:一是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匹配的较好,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较好的。反之,哪怕贷存比较低,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匹配,

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的信用程度。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较高,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到期的资产业务还是可以提供预期的流动性,来支付匹配的银行负债。反之,哪怕存贷比较低,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低,发生违约的话,银行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贷存比所表征的流动性情况很笼统。2)贷存比只涵盖了银行的存款放贷业务,忽略了其他的资产业务,是不全面的。比如,银行可能还在货币市场上开展同业拆借业务和债券的买卖、回购业务。这些业务资产的流动性也要计入分析。 ●流动性比例(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解释:流动性比例越高,流动性资产就越多,将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也就越好,或者说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越好;反之,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就较低,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也越低。中国监管的标准为不低于25%。 指标分析: 优点:直接分析流动性供给储备和流动性需求,在偿还能力的层面上做出评估会更有针对性;撇开了中长期负债和资产的干扰。 缺点:1)不同流动性负债的期限存在差异,流动性负债并没有评估未来某一时间段的现金流出情况,而这恰好是我们关注的;2)流动性资产是以当前的市场价格估算而来的,但是未来的资产价格会因为市场变化有所不同,所以变现能力可能要打折扣,实际的流动性比例要偏低。 ●流动性覆盖率LCR(动态指标) 指标构成: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现金流出量*100% 指标解释:该指标评估了商业银行在未来30天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是个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指标。流动性覆盖率越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就越大。中国监管的要求是不低于100%。 指标分析: 优点:该指标更具体。直接考虑了银行未来30天的流动性需求满足能力,这是银行正常经营的根本关注点;该指标更严格。流动性供给从一般的流动性资产变为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变现的无障碍和低损失。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1、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看,股票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股市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常大起大落,当熊市转为牛市时,大量的短期性银行存款便从居民的存款账户上转到居民的证券账户,使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在流动性供给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而在牛市转熊市时,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这种存款很不稳定,易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 其次,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股发行一向一本万利,因此常常获得超额认购。许多企业和机构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在新股发行时将大量资金在企业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间来回转账,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来回转账既造成了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又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第三,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那些经营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为了降低筹资成本,纷纷改制上市,从证券市场吸收资金获得发展,而这些企业很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贷款对象,当这些企业改变融资方式,资金需求从长期性贷款需求转向短期性的周转性贷款之后,从总体上说,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北岩银行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北岩银行 [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后,你将能够: ●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描述这场危机、公共干预措施和北岩银行的国有化 ●充分了解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吸取的教训 [预备知识] 为了从本课程中获得最大收益,你应该熟悉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下列课程涉及这些议题: ●流动性风险—介绍 ●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 第一节 学完本节后,你将能够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特别是,你会了解: ●北岩银行的历史; ●北岩银行的迅猛增长战略,该战略改变了该行的融资结构,并使 该行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 ●北岩银行的流动性假设和风险管理怎样使它无法应对流动性危 机。 北岩银行的历史和发展战略 北岩银行在1965年因合并而成立。它在1997年前是一家建房互

助协会,1997年进行股份化改制,成为一家银行。2006年底,它成为英国第五大按揭贷款银行,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增长20%。在此期间,其资产负债表增长了六倍多,达1010亿英镑。 该行的核心业务是在英国提供住房按揭贷款。这些资产起初占资产负债表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行还开展了风险更高的业务,以便使利润最大化。2006年,该行风险最高的住房按揭贷款占新贷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1997-2006年期间,违约和损失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相对良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该行利润增长,年资本回报率一直在20%左右。 为了继续取得成功,该战略要求在充裕而廉价的资金支持下,对贷款进行激进的定价并增加贷款数量。这种高增长战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它意味着该行不得不改变融资模式以促进迅速的增长。 北岩银行的融资模式是如何改变的 1997年,北岩银行的融资结构是传统的吸收存款机构的融资结构。零售存款账户构成该行的大部分负债,但其增长率无法满足该行的融资需要。北岩银行随后开始更多地依赖批发融资,从其他银行大量借款,但这仍不能为该行的增长提供足够融资。 1999年,该行开始通过设在泽西的一家名为Granite的特殊目的实体对按揭贷款进行证券化。 2004年,北岩银行开始发行资产担保债券,这是一种有抵押担保的借款,北岩银行用一些最好的按揭贷款作为抵押品来筹集中长期

中国银行流动性管理加码

观望中国版“巴Ⅲ”银行流动性管理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徐永上海报道 2011-05-05 核心提示:除了等待新指标明确标准外,面对收紧的流动性,今年商业银行对已有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强化管理。 随着近日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指导意见》)中,增加了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今年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 收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性紧张,这在2010年年报里得到了明确体现。截至去年年末,16家上市商业银行里面,8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0%,5家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同比出现下降。 不过记者近期从银行人士处了解的信息显示,虽然今年银行普遍调整和加强了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但对于新监管指标的适用问题,不少仍处于观望状态。 强化流动性管理 “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我们目前也不知道具体的达标方式,还处在学习过程中。”一家大型银行流动性管理负责人5月4日告诉记者。 他举例,如果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下降,导致的存款大量流出,对负债规模的影响,如何进行非合同的经验和现实测算;以及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授权追加的保证金,如何纳入这两个指标,该行还不知道合适方式,也不知道银监会标准。 在《新指导意见》中,建立的是多维度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除了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旧有指标外,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两个新指标。 但具体适用问题,据了解银监会将修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出台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分别给予了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标的过渡期。 在此之前,除了等待新指标明确标准外,面对收紧的流动性,今年商业银行对已有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强化管理。 比如,银行一般对流动性进行集中管理,但兴业银行人士介绍,从去年开始,该行分解了流动性控制指标,由原来总行承担流动性比例管理向由经营单位和总行共同承担的方式转变,向各经营单位下达每月监管口径存贷比控制计划,引导经营单位存贷款自求平衡,实质性提高流动性水平。 另外,大型银行基本上已能做到按季进行流动性的压力测试,但是部分银行目前还无法达到,一般情况是保证一年不少于两次测试,同时提高流动性监控的频度,比如从每月提高到每周等。

(完整word版)G2501(流动性覆盖率(银监统0027号)填报说明

G25 《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填报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本表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流动性覆盖率反映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填报机构是否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净稳定资金比例收集填报机构各项权益类和负债类资金来源以及各类资产、表外风险暴露情况,反映银行在未来1年内,在设定的压力情景下,用稳定资金支持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能力。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 1.报表名称: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27号 3.填报机构(第I部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其他机构根据相应监管部门具体要求确定。 填报机构(第II部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法人银行、村镇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 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此外,第I部分(流动性覆盖率)每月报送法人口径报表,不晚于月后18天。 5.报送方式:月度报表以电子报表形式手工报送主监管员,暂不纳入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法人(季度)及合并报表以电子报表形式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填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 本表中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摘要:近几年, 随着”入市”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触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概率明显增大,流动性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本文认为, 解决流动性管理缺陷的对策应从创造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切实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保全信贷资产、合理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针对不同流动性需求采取不同的弥补措施等方面子找途径。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 一、引言 银行的流动性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者提现、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者的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 它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问题解决不好, 就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酿成支付危机, 引发大规模的挤提风潮甚至大批银行的倒闭, 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因此,流动性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 也是银行流动性、赢利性、安全性的"三性原则"中的首项。由此可见, 相比银行运作中的其它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更大, 并且是长期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或者满足贷款需求, 从而引发的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度丧失的可能性。 我国主要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在1994年, 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 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商业性金融银行与政策性金融相分离, 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并存的银行体制。并为此制定了总量控

制, 比例惯例, 分类知道, 市场通融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方法。在1998年, 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方面, 取消指令性计划, 改为指导性计划, 实行计划知道, 自求平衡, 比例管理, 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 从而,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在没有限额控制, 资产负债管理的环境下的探索。 本文首先将会提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数据( 比如贷存比率, 资金流动率, 等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比较, 试图找出银行流动性的发展趋势。并且进一步讨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的符合国家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 从2004年到2006年, 中国金融机构的贷存比率为57.7%, 其中,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占了55.8%. 但是, 其它的9所股份制银行加上中信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 贷存比率为66.2%, 相比而言, 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率要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 在2006年, 在人民币流动资金比率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资金率都要高于2005年, 而在外币流动资金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 资金也都要高于2005年. 由此可见, 就整体而言, 和200年相比,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比率是逐渐增加的. 对于更久之前的数据, 可以见 表1 表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综合性指标测算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款,但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据美国金融机构估计,这6家银行次级债亏损共约49亿元人民币。这些银行的管理层也表示,由于涉及次贷危机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非常轻微。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体制的改革,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剥离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和呆账坏账,大大减轻了流动性风险对银行日常运营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府的应对措施得当,一系列的政策把金融危机对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所以并没有出现恐慌性的挤兑和对金融市场不利的征兆,进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商业银行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本息,这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提供的现金称为“充足流动性”。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商业银行的安危存亡,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不断得到拓展,越来越宽泛,与之而来的更是风险的加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之一就是流动性风险。 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规模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流动性风险体现的也渐入视界。我们可以从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各因素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具体包括央行货币的发行量与存款准备金率两大重要因素,还有央行信贷政策的松紧度等。 首先是针对近年来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分析。货币发行量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各项资金的多少,通过当局对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风险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1年底我国的货币发行量M1与M2均保持增长趋势,且M2的增长速度要高于M1的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剪刀差效应,说明这段期间市场活跃度不是很高,而且居民与企业偏向于储蓄与定期存款,银行系统存在大量的流动性。银行在这期间对于货币的拥有量是比较充足的,应付较大情况的挤兑或其他意外是具有一定的能力的,此时的流动性风险相对来说处于较低水平。 单位:亿元人民币 我国货币供应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说明完整版

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 指标说明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第一部分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一)期限匹配 1.流动性比例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外币及本外币合计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释义: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一个月内到期的存放同业款项、一个月内到期的拆放同业、一个月内到期的买入返售、一个月内到期的债权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经营租赁款、一个月内到期的预付设备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一个月内到期的其它应收款和其它一个月内可变现的资产(均剔除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股东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保证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供应商款项、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拆入、一个月内到期的卖出回购、一个月内到期的银行借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债券和其它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2. 90天流动性缺口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流动性缺口率= 90天流动性缺口/90天到期表内外资产×100% ●?指标释义: 90天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资产加上90天内到期的表外收入减去90天内到期的负债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外支出。 (二)高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 3.流动性覆盖率 ● 计算公式: 流动性覆盖率=高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资金净流出量 ● 指标释义: 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在未来30日内,在压力情景下,用所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银监会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确定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口径及指标值。 4.净稳定资金比率 ● 计算公式: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一)综合指标分析 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 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9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74%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年降到了75%以下,但这与2004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缓贷款的发放速度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 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 2003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左右;但是,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完整版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1.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2.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LC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3.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它主要衡量一家机构在特定压力情景下,可用的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业务发展的能力。 *NSFR的计算公式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其中可用的稳定资金(ASF) =∑各类权益和负债*相应的ASF系数;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第2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到期债务支付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审慎性原则,充分识别、有效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在各个业务环节中的流动性风险,确保商业银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监督管理。银监会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水平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和应对不利的市场状况。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或者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银监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本行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相一致,并与本行的规模、业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商业银行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应适当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关性,并协调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别风险管理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廖岷上海银监局局长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 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1.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2.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透过财务报表的中国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透过财务报表的中国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断完善,大型商业银行居于主导地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快速发展。同时,外资银行也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各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以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国内外针对单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不多。 现有的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及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多是直接建立指标体系或运用数理统计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并计算评分来对银行竞争力及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对银行财务报表进行多角度分析而研究其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以中国银行为研究对象,透过财务报表分析其核心竞争力,并就中国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商业银行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如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维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最基础的、不可替代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整合了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文化塑造、组织机构管理、技术进步、资产质量提高、资本结构优化、收入创造、成本控制、客户维护、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银行经营的战略与环境分析为财务分析的逻辑出发点,首先对中国银行的外部竞争环境以及自身背景和战略定位进行分析。接下来,本文对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依次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再采用衡量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指标进行比率分析。文中选取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作为比较对象。通过对中国银行财务报表的多角度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较强,但盈利性明显弱于同业竞争对手。 具体而言,中国银行的优势在于:较强的负债管理能力;国际化、多元化,中间业务能力较突出;资本的安全性以及资产的流动性较好。中国银行存在的问题有:资产较多地配置在客户贷款上,而证券投资所占比例偏低;效率受到高杠杆率以及过度依赖客户存款的资本结构的制约;资产获得收入的能力偏低而经营成本偏高;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稳定影响到盈利质量及经营的稳定性;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经营受外界环境影响程度较大。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