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文化背景

德国文化背景

德国文化背景
德国文化背景

德国文化背景

◆德国文化形成的先决条件

德国人作为日耳曼人的后裔的特殊性,使德意志同法国、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种族有明显区别。德国源自于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族村落,并于百年间发展成数个遍及欧洲的世袭王国。自第10世纪起,日耳曼地区为神圣罗马帝国版图核心[12]。北日耳曼地区于16世纪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但南部及西部地区仍以信仰罗马公教为主,两教派间的冲突引发了三十年战争,标志着罗马公教与新教在日耳曼社会中维持并立[13]。日耳曼地区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为拿破仑所控制。随着德意志邦联内泛日耳曼主义兴起,在普鲁士王国的主导下,令大多数日耳曼邦国于1871年统一为德意志帝国。日耳曼人为主的德意志地区拉丁化程度较低、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保留日耳曼传统的选举制而导致的国家长期实质上的分裂。

◆德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逐渐成型,并且开始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时期,德国贵族的力量过于强大,以致德国市民阶层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三十年的战争使市民阶层的发展受阻,德国从而走上所谓的“德国的特殊道路”,这条特

殊道路导致了德国的民族国家形成过晚,使德国变成“迟到的民族”,最后德国的统一不得不“自上而下”来完成。同时由于宗教改革而在德国引起的文化变异对德国人心态的重大影响,如马丁·路德的神学理论对于德国人的“顺民心态”的影响。

◆已经走上“德国的特殊道路”的德国文化在

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

德国封建制存在的时间长、国家长期得不到统一,导致市民阶级的发展受阻,市民阶层政治上对于贵族阶级的依附状态导致市民阶级放弃政治诉求,因而最终导致在德国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难产与科学技术、工业化飞速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德国作为“迟到的民族”为争夺世界而发动世界大战的原因。

◆二十世纪的德国文化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文化的畸形繁荣、德国在西化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困境以及德国保守力量的强大是导致纳粹的原因。同时纳粹党大肆屠杀犹太人造成的种族灭绝给战后德国造成了道义罪过以及由此而出现的战后德国的“历史问题”。战后德国于六十年代末发生的学生运动、德国文化当中的纳粹恐惧症和政治禁忌、传统与革新之间的关系,都与种族灭绝造成的历史负担有直接的关系。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 史前至早期历史 日耳曼时期 德国地界, 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其后,“日耳曼族”这个概念才逐渐介绍到罗马人的世界里。 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丹麦)及其临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文化及宗教相

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地区气候转坏,该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迁移。到西元前450年时,他们分布于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以北,东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维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区之内。到了西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又开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动,而开始与罗马世界有较多的接触。 日耳曼部落虽是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及信仰为族群的指标,但因散居之故,个别差异可以相当大。所以西元4世纪起的大规模族群迁移时,并不是整个血缘民族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历史学家将这些移动的日耳曼部落约略分成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个大类别。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纪时居住在西起莱茵河,东至卫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达北海的这些族群 民族大迁徙 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蛮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军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迁徙。罗马奴隶制

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德国文化史课程论文——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马腾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https://www.doczj.com/doc/3113912613.html,

【摘要】 德国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政策和文化管理体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对德国文化产业进行了浅显的介绍,并试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德国文化产业文化管理 【正文】 一、德国的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德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当代德国人已不再信守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文化批判理论。德国文化政策在强调国家对文化扶持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发挥私人部门和私营企业对文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与英美等国家的高度自由主义市场化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德国文化政策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德国非常重视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把文化当作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德国的城市里到处坐落着保护良好的文化设施和文物古迹,大街上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雕塑,为数众多的博物馆藏品丰富,参观者络绎不绝,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三)德国的文化产业管理 与英美等国家实行分权式的文化管理不同,德国实行的是集权式的文化管理。德国的文化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部门,其文化体制是由政府机构和以自我管理权为基础的具体文化组织两级组成。1998年,联邦政府为了扩大自己的文化管理权限,成立了文化事务与媒体委员会,联邦文化基金会也由政府直接管理,同时联邦议会也成立了文化事务委员会,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这种高度集权式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克服由于文化产品的过度市场化和商品化所带来的弊端。但是显然,这不利于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同时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分权式的改革,削减政府对文化发展的直接义务和责任,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文化,已成为德国文化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德国主要文化产业 (一)出版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出版大国,出版业在德国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掀起了一场出版业的革命,使德国很早就成为欧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摘自维基百科) 德意志(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e,即法语的查理曼:Charlemagne)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兰(Deutschland)。公元920年后,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依然称为东法兰克王国,但称呼国王为非加洛林家族的东法兰克国王,也称为“日耳曼王国”(拉丁文Regnum Teutonicum),开始了所谓“德国”的历史(所谓的“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王国”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两者只存在于历史学概念中)。 与中国这样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对于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过程中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民族、国土、国家常常是相互分离的。因而从德意志历史整体考察,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目录 [隐藏] ? 1 日耳曼族 o 1.1 莱茵-卫塞河族群 o 1.2 北海族群 ? 2 早期历史 o 2.1 史前时期 o 2.2 德意志立国时期 o 2.3 神圣罗马帝国 ? 3 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o 3.1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o 3.2 三十年战争 o 3.3 拿破仑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o 3.4 普鲁士崛起 o 3.5 1848年革命 o 3.6 德国统一 ? 4 现代德国 o 4.1 第一次世界大战 o 4.2 魏玛共和国 (1919年—1933年) o 4.3 纳粹德国 o 4.4 冷战时期 o 4.5 德国再次统一 日耳曼族 主条目:日耳曼人 德国地界, 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饮食文化是指德国国内和日耳曼族的饮食习惯。德国由于身处欧洲大陆之中心,饮食文化与内陆地区之物产分布息息相关。整体上德国较为爱好肉类。其中德国人尤其爱吃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例如香肠。相较于欧洲中南部精致饮食,德国的传统饮食普遍较粗犷,但仍具特色;传统菜肴如烤猪肘、烤猪膝[1],常佐以马铃薯泥、酸甜甘蓝食用。另外德国也是世界啤酒生产大国之一。德国人均啤酒消费费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尤以慕尼黑的啤酒节最为知名。 提起德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啤酒。的确,德国的啤酒如同汽车、电器、足球一样,举世闻名,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国。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德国的饮食文化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在“吃”和“请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丰盛的。在旅馆或政府机关的餐厅,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面包、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品种非常丰富,且色泽鲜亮悦目。面包有精粉的、黑麦的、燕麦的、白面和杂粮掺和的等等。蜂蜜、果酱、奶油、奶酪、牛油等,都装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内,撕去表面软纸,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费。办公室内大多都设有专门煮咖啡和茶的房间,职工在上午10

点和下午4点各有20分钟的喝咖啡或茶的时间,他们同时还要吃一些糕点。这种点缀,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饥饿而过量饮食,是一种科学的“饮食习惯”。 德国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土豆和汤类等。在德国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担忧,因为酒宴上,德国人互不劝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为。即使喝啤酒,他们也是先问你是否要,若不要绝不会给你送来。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会用面包将盘内的肉末或汤汁蘸着吃尽,绝不浪费。德国的饮食特点是营养丰富,方便省时,文明科学,吃饱吃好。 与"民以食为天"烹饪技术举世闻名的中国相比,德国的饮食不免人觉单调乏味。有人说德国的饭菜无非清煮、白炖加烤制,这同德国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样不讨人喜欢。不过现在如果你去德国,则大可不必为此苦恼了。由于世界各国的美食家云集德国,你在此可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不论是法式、俄式、意大利式,还是日式及中餐等等都能见到。今日德国的餐饮业可说是国际风味大荟萃,而德国菜也已不再如传统的做法,仅仅是白炖猪蹄加酸菜了。现在的德国厨师善于吸收其他外来饮食特色,在博采亚、欧、美众家烹调特色的基础上,也可做也美味可口的佳肴。德国的餐饮业在近几十年中达到很高的水平,从五花八门的冷热饮小吃店、小餐馆、小酒馆到豪华的星级宾馆饭店遍布全国各地,各种风味一应俱全。那诱人的色泽、扑鼻的香味吸引人们一次次掏出钱包,以饱口福。

德国文化史

德国文化史 课程:德国文化史 姓名:杨泽昊

德国文化史 ----浅析德国与德意志民族统一 摘要: 德国的统一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带给德意志民族的并不是国力强盛,而是更加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于是这一千多年各路世俗诸侯与教会诸侯占山为王,凭借德国独特的地形与教皇与国王的矛盾,日益壮大,分裂割据着德国。但这期间周边法国、俄国等强大帝国慢慢兴起,造成了德意志民族的压力,迫使德意志民族的大团结与大统一在俾斯麦时期完成。关键词: 1.西罗马帝国 2.教会诸侯 3.世俗诸侯 4.俾斯麦 一、德国民族与地理特征 探讨德意志民族,必须要从这个民族的人种起源看起。因为德意志人不同于其他文明民族,它的文明较晚,长期处于部落阶段。德意志人属于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由于长期生活在中欧森林中,他们的发色呈金黄色,眼睛蓝而锐利。日耳曼的字意为自由,这与古代日耳曼人迁徙、尚武的特征符合,德意志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在《流浪者之歌》中,深刻的表现了早期日耳曼人的社会文化心态:“流浪,不断地流浪,带着血和泪仰问苍天,何处是我的归宿?灵魂在我的身边暗告: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儿有一切欢乐。”这种无休止的迁徙生活历练出了德国人坚强的品质基础。 德意志地区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南依阿尔卑斯山,但是东西两侧可以说是门户大开,没有自然边界,西边界限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飘忽不定,因此德国自古以来就是欧洲各民族交往的通道,更是政治冲突的场所。西边强大统一的法国一直给予德国压力,而东面隔着波兰又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威胁,造成德国人一直生活在这种政治和民族压力下的境遇。 在国内,德国地形划分为北德低地、中部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南部阿尔卑斯山区。这连绵的山峦、起伏的丘陵、纵横交错的河流、众多的湖泊及辽阔宽广的平原,使各个小城镇互相交流不是很轻松,更容易让人佣兵一方,占山为王。

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漫谈 要谈一个国家的文化,就需要先介绍一下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这里列些一些关于德国的基本数据。 国土面积:357,021平方公里或137,847平方英里平方公里(世界第63名)总人口:81,799,600人(世界第16名) 宗教:基督徒62.5%,穆斯林4%,犹太教徒0.2% 最大城市:柏林 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柏林 最高的山峰:楚格峰2,962米 最长的河流:莱茵河865公里 最大的湖泊:康斯坦茨湖,又叫博登湖,572平方公里 中央银行:德国联邦银行 货币单位:欧元(EUR,€) 立国事件:两德统一(1990年10月3日) 国家格言:统一、正义与自由 国歌:德意志之歌 邻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法国,卢森堡,荷兰,波兰,瑞士 然后介绍德国的文化史。德国文明起步虽然很晚,但是近代对世界文化贡献良多。至今德国科学家一共获得了超过60项诺贝尔物理、化学和生理医学奖,著名科学家有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等等。德国是导弹、火箭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创始人冯·诺伊曼的祖国。 19世纪在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这是马克思亲自创建的,第一国际也产生于德国。马克思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部分人放弃阶级斗争,走议会路线,被列宁抨击为“修正主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二国际,德国是欧洲第二国际的大本营。由此可见德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传统极为深厚。20世纪30年代,在希特勒策动下,德国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发源地。德国的法典也是有着世界重大影响的法典,它和法国《拿破仑法典》构成大陆法系的基石。 哲学方面:德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有库萨的尼古劳斯、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德国是许多重要哲学流派的发源地,如德国唯心论,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以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批判理论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理论,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者和当代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文学方面:德语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代表人物如诗人福格尔魏德的瓦尔特。德国最杰出的作家有歌德、海涅、席勒和格林兄弟等,多位文学家在20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特奥多尔·蒙森(1902年)、保罗·海泽(1910年)、格哈特·霍普特曼(1912年)、托马斯·曼(1929年)、赫尔曼·黑塞(1946年)、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和君特·格拉斯(1999年)。

美国文化VS德国文化

German culture VS American culture 蒋开芳学号:2 Germany I grew up with a dream to have a further study in Germany, although I have heard a lots of assessment about German, such as inflexibility, stiffness and so on、However, I do believe that they even have known nothing authentically about Germany, while I have not went to Germany yet, but I’ve already gathered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Germany from all kind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 and communication website、There are some reasons why I’m interested in Germany and it’s easier for me to adapt、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education that I have known、It’s quite different from our country that their higher educat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ir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is not to invest or money,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revolutionary idea、 Secondly, it’s a nation of economy, modesty, and caution, while these features were interpreted as conservative and stiffness、There are some examples to explain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Example 1: We can often see a sign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which marks the completion time、In Germany, almost all of the projects will be finished as the sign marks、

德语国家文化概况复习题

判断正误 1.“四七社”的精神领袖是格拉斯。 2.《法学总论》、《法学汇编》和《新敕令》三部法典与《查士丁尼法典》合称 《罗马法》。 3.1054 年,东部教会宣布脱离罗马教廷,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 4.17 世纪,巴洛克文化席卷欧洲,文学艺术中产生了古典主义。 5.17世纪艺术家们把古典文化奉为圭臬,希腊、罗马的造型艺术、诗学、戏剧 成为艺术创作的范本, 其影响之深,乃至引起了著名的“古今之争”。 6.1848年的民族统一运动直接威胁到德意志各邦国统治者的利益,遭到他们联手镇压。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在各邦君主的支持下,通过了“ 卡尔斯巴德决议”,以扑灭大学生运动,限制民众的政治活动。 7.1918年11 月7 日,慕尼黑爆发革命,革命蔓延到柏林,威廉一世众叛亲离,不得不仓惶出逃荷兰,在欧洲历史上叱咤风云两个多世纪的霍亨佐伦王朝宣告覆灭。 8.1919 年6 月28 日,德国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终于在巴黎郊外签署著名的《凡尔赛条约》。 9.1939 年二战爆发前夕,希特勒提出:一旦发生战争,就要彻底消灭欧洲的犹太人,即所谓“最终解决”。 10.1945 年以后,就有一大批相当出色的瑞士和奥地利德语作家在德语文学界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和弗里德利希·迪伦马特和奥地利作家托马斯·贝恩哈特、著名的奥地利女诗人英格博格·巴赫曼,以及当代最惹人争议的奥地利作家彼得·汉特克等。 11.1949 年,布莱希特形象地提出了“砍光伐尽”的文学主张。 12.1970 年12 月7 日,联邦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向华沙无名烈士们和华沙隔都死难者纪念碑献花圈时,突然跪倒在地,代表德意志民族和国家向华沙死难者认罪。 13.1989 年12 月,在莱比锡传统的星期一游行中,“我们是一个民族”的口号取代了“我们才是人民”。 14.1990 年12 月,分裂多年的德国终于实现了统一。 15.1996 年春,人称“统一总理”的科尔大胆提出“ 一揽子节约措施”以节约开支,增加就业机会。 16.存在主义的主要著作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虚无》。 17.存在主义哲学是马丁·海德格尔和卡尔·雅斯贝斯在两次大战之间创立的,后来在法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9 世纪和20 世纪初欧洲的反理性主义思潮。 18.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先驱。 19.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进行时,施本格勒正在撰写《西方的衰落》。 20.德国地处中欧,德意志民族血缘上属于拉丁语系的日耳曼人,在基督教征服 欧洲的过程中接受了基督教。 21.德国文化的“源头”就是所谓“异教文化”,即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

德国文化特点

随着国际间贸易额的迅速增加、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外来因素对德国商业的影响也不断加强。德国东西文化逐渐融合,参与国际合作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德国商界在文化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但和其他成功国家一样,德国人坚信他们做事的方法是最好的。因此,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在德国经商是一种挑战。外国投资者应掌握与德国人交往的相关知识,接受他们的特有行为,避免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他们的工作1.时间观念 与德国人打交道,守时绝对重要,迟到是无法让人接受的(除非真有特殊情况),但提前则被认为是侵犯了对方的时间。 德国的商业交易规范非常严谨。商务人士的工作日程一般都安排较满,因此如果只提前很短时间约见对方,一般很难成功。德国人一般不会通过电话安排会见。德国人希望很有把握地了解要发生地事情,以此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 德国人认为,守时也是可靠、讲信誉的表现。工作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旦确定了截止日期,只有在由于环境因素而使工作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下才可更改。 2.语言特点 准确是德语的特点之一。德语结构严谨,有很多规定句子结构的语法规则,这很自然在德语的表达模式上反映出来。 德国人经常用“不得不”、“必须”等词汇,容易给人留下发号施令的印象,实际上这正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表现。 德语中还有更多的词汇,需要外国人详细了解其使用环境和习惯用法,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3.交流障碍 人们经常会觉得德国人冷漠疏远,难以交往,实际上并非如此。外国投资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了解德国人。德国人重视个人空间,工作和生活界限分明。对于进入他们生活的陌生人,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接触和了解,然后才慢慢寻找各种方式接近对方。如果陌生人想尽快地和他们建立较紧密的关系,他们会感觉受到威胁,因此避而不理。德国人发展人际关系的方式可以比喻为波萝,即像波萝一样有着坚硬的外壳,要进到里面需要花一定时间,但却有着友好而丰富的内心。 幽默在德国商业中经常被视为不合时宜,对待生意一定要严肃,会议一定要正式。但工作之余,德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喜欢享受欢声笑语。 承认个人空间关系到礼仪和地位。办公室的门经常是关着的,这并不是说任何人不得进去,而只是表示希望自己的工作不被打扰。他人进门前要敲门。管理人员一般会让来访的客人在秘书的办公室等候。一个人在管理层的重要性可以从办公室的大小和位置来判断。 4.身份标志 德国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引以为豪,不以展示成功为耻。最能表明身份的标志就是汽车,德国人也常用汽车来评判商业伙伴的成功程度。奔驰、宝马、奥迪是大多数成功人士首选的驾驶之车。 住房的大小和所处的位置也能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度假的去处就不是那么重要的标志了。

德国文化背景

德国文化背景 ◆德国文化形成的先决条件 德国人作为日耳曼人的后裔的特殊性,使德意志同法国、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种族有明显区别。德国源自于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族村落,并于百年间发展成数个遍及欧洲的世袭王国。自第10世纪起,日耳曼地区为神圣罗马帝国版图核心[12]。北日耳曼地区于16世纪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但南部及西部地区仍以信仰罗马公教为主,两教派间的冲突引发了三十年战争,标志着罗马公教与新教在日耳曼社会中维持并立[13]。日耳曼地区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为拿破仑所控制。随着德意志邦联内泛日耳曼主义兴起,在普鲁士王国的主导下,令大多数日耳曼邦国于1871年统一为德意志帝国。日耳曼人为主的德意志地区拉丁化程度较低、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保留日耳曼传统的选举制而导致的国家长期实质上的分裂。 ◆德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逐渐成型,并且开始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时期,德国贵族的力量过于强大,以致德国市民阶层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三十年的战争使市民阶层的发展受阻,德国从而走上所谓的“德国的特殊道路”,这条特

殊道路导致了德国的民族国家形成过晚,使德国变成“迟到的民族”,最后德国的统一不得不“自上而下”来完成。同时由于宗教改革而在德国引起的文化变异对德国人心态的重大影响,如马丁·路德的神学理论对于德国人的“顺民心态”的影响。 ◆已经走上“德国的特殊道路”的德国文化在 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 德国封建制存在的时间长、国家长期得不到统一,导致市民阶级的发展受阻,市民阶层政治上对于贵族阶级的依附状态导致市民阶级放弃政治诉求,因而最终导致在德国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难产与科学技术、工业化飞速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德国作为“迟到的民族”为争夺世界而发动世界大战的原因。 ◆二十世纪的德国文化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文化的畸形繁荣、德国在西化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困境以及德国保守力量的强大是导致纳粹的原因。同时纳粹党大肆屠杀犹太人造成的种族灭绝给战后德国造成了道义罪过以及由此而出现的战后德国的“历史问题”。战后德国于六十年代末发生的学生运动、德国文化当中的纳粹恐惧症和政治禁忌、传统与革新之间的关系,都与种族灭绝造成的历史负担有直接的关系。

德国企业文化特点

德国企业文化特点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和德国标准通常代表着高品质,是消费者可以完全信赖的。在这方面,就连一向以高品质取胜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风。对于这种现象,日本经济学家进行了潜心的研究。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日本经济学家认为,德国企业的高质量产品主要取决于德国企业的高质量的文化。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相比,德国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缩短工时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30年中,德国工人的工时已经减少了500小时。在工资和工时关系上,德国是工资不断上升、工时逐渐减少;日本尽管工资高,但工时却相当长;英国、美国虽然工时也在减少,但远不如德国明显。 2.高附加值经营 比较日本和德国两国的贸易品种单价就可以发现,在机器设备和汽车方面,两国价格相差2至4倍。日本出口的往往是大路货,而其他国家从德国买入的却是清一色的高级产品。德国的实践证明,高附加值经营的关键是高度专业性,促其形成的因素有文化、国民性、思维方法等。具体体现在管理上,就形成了德国特有的技师制度。具体体现在研究开发上,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领域,从而产生非凡的独创性和独特性。技师制度和研究开发中的独创性是德国企业通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这也是德国经济持久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3.双重教育培训制度 在教育培训制度方面,德国通常实行双重教育培训系统,形成学校教育和工厂企业教育培训双重机构。德国教育系统的特色十分鲜明,有七至八成的学生在十五六岁时就已区分各自的主攻方向,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努力目标。由此产生的高度专业性也就成为德国工匠卓越技术的源泉。从世界范围来看,技师制度的确是德国特有的一项制度。以小汽车为例,组装完成的汽车从生产线上出来时,技师就上场工作了。整个装配工作的三分之一是由德才兼备的

德国历史文化风景演讲稿

世界文化史演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由我带大家走近德国,感受德国的历史与文化。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德语中为“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通称Deutschland,英语中对德国的称呼“Germany”则是来源于日耳曼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欧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德国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为联合国、北约、八国集团、《申根公约》的成员国。德国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体之一,亦为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在医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水平等领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 德国国旗,是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 三色国旗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旗面自上而下依次由黑、红、黄三道条纹平行相等组成。盾形徽章“联邦之盾”位于中央。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黑色代表勤勉与力量,红色象征国民的热情,金色则代表重视荣誉。 在文艺方面,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都是杰出的代表。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 享誉世界的柏林爱乐乐团,成立于1882年,20年代,该团演出了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曾在柏林轰动一时;此后又演出了莫扎特、舒曼、肖邦、海顿等作曲家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欢迎。卡拉扬担任常任指挥后,乐团经过他的严格训练,在世界各地演出了大量古典和近代的音乐作品,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思想方面,就有我们熟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宁芬堡宫 宁芬堡宫位于城市的西北端,建于1664至1728年,是一座辉煌的巴洛克宫殿。这座宫殿是选帝侯斐迪南和妻子阿德莱德在1664年邀请了一批意大利建筑师和艺术家建造,以庆祝王室继承人——儿子选帝侯马克西米里安二世的出生。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为什么会被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德意志(Deutsch)又做何解呢?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这些称谓的起源,以便从历史的演进中更好的了解现代德国的产生。 “日耳曼尼亚”是一个拉丁语词汇,很有可能起源于凯尔特语,是罗马和高卢人对莱茵河以东,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部落以及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称谓。而这些部落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这只是外界对他们的一种称谓。 “德意志”一词源于古日耳曼语“Diutisc”(由theoda,即民众一词而来),这个称谓的第一次在公元800年左右的法兰克人的教会文献中,指的是莱茵河对岸的部落所讲的方言。慢慢的这些生活在现在德国版图上的居民由于共同的语言产生认同感,这个古日耳曼语的称谓最终演化为现代德语中的“Deutsch”。 无论是“日耳曼尼亚”还是“德意志”最初的起源都是其它民族对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的德国人的称谓。德意志民族构成复杂,在现代德国人既有古日耳曼人的血统,也保有斯拉夫民族的特征,在漫长历史的演变中,德意志民族融合了来自不同种族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史。 现代德国的发展过程不同于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后者由一个核心向外发展,如意大利由罗马发展而来,法国由法兰西岛发展而来。相反德国是由不同的地域、民族的人民聚合法发展而来。 简单的把现代的德国人称为古代日耳曼人的后裔是不恰当的,他们实际上是多种民族的聚合体。 日耳曼与罗马 已知的最早的日耳曼部落居住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之后日耳曼人不断向南迁徙,其中的一支,条顿人逐渐定居于德意志地区。不断扩大的部落同时受到来自东方的压力——匈奴人入侵西欧,他们只得不断向南迁徙,并最终与当时的“文明世界”罗马发生了接触。 公元84年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修筑了一条东南走向的类似中国古代长城的“界墙”,以抵御日耳曼人的不断南迁。同时在莱茵河沿岸建造了城市。科隆、特里尔、美因兹等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这个时期。此后,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和平相处近200年。 “界墙”面对一波接一波的日耳曼部落迁徙浪潮,越发显得无能为力;而来自蛮荒之地的部落民面对罗马高度发达的文化倾慕不已。多番博弈后,日耳曼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臣服于罗马。 臣服罗马之前,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可以用“不毛之地”来形容,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曾评论到“这是一片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地理上毫无吸引力的土地,一个不会使非当地土著者向往的鬼地方。”欧洲南部充沛的阳光、丰富的物产吸引着他们向南迁徙,而罗马的灿烂的文明又让他们自惭形秽。 日耳曼人陷入矛盾,一方面他们要忠实于他们的日耳曼人出身,但同时又要效忠于罗马。他们既是部落民,同时又是罗马战士,时而为罗马与自己的亲族作战,时而又倒戈相向。较量与妥协中,德意志的先民逐渐接受了罗马的文明,包括基督教、行政体制和部分生活方式。公元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鲁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法兰克帝国 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部落在昔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众多的日耳曼王国之中,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一枝独秀,异军突起。他们的首领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承认了拜占庭皇帝的权威,并从他那里获得了罗马执政官的称号,成了西罗马帝国实质上的皇位继承者。 尽管建立起了国家的形式,但法兰克人却没能继承罗马的政治体系,社会动荡不安,家族内部也充斥着政变、阴谋和父子相残。 混乱中,一个凭借担任墨洛温家族的宫相职务而发迹的家族崛起,加洛林家族篡位夺权。在治理国家上他们比墨洛温家族有了很大进步,加洛林王朝摒弃了许多日耳曼人的野蛮习惯,养成了温文尔雅的举止,形成了初步的政治思想,对文明产生了兴趣。如果说墨洛温王朝对基督教还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加洛林家族则是基督教的积极卫道者和传播者。 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教皇失去了世俗力量的保护,与远在拜占庭的皇帝,同时也是拜占庭基督教的领袖发生了矛盾,不得不转向寻求法兰克人的保护。法兰克的领袖查理来到罗马调停矛盾时,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圣诞节弥撒上加冕他为“罗马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德语为卡尔大帝Karl der Gro?e)。 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分裂。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帝国分裂成三部分:莱茵河左岸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兰克王国和中部地区。这三个地区日后发展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rad:911-918在位)为国王。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帝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从此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也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

德国文化及风俗

德国的人文文化 人口 8237万(2001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卜赛人和索布族人。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9%。通用德语。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文化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和贡特?格拉斯分别于197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有3000多座博物馆,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法兰克福和莱比锡是德国图书出版业中心。德国图书出版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 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著名大学有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 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国人注重准时。德国人重视商业信誉,一般不轻易更换合作伙伴。 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普及。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德国旅游业概况

德国旅游业概况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这样独特的气候也造就了德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德国旅游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在德国旅游。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巴伐利亚新天鹅石宫,德累斯顿画廊等。 下面我就我所熟悉了解的几个景点给大家介绍一下: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并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

德国文化历史学习(配图)

一、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2016年),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主要宗教有基督新教、天主教。 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图为德国国会大厦(德语:?Reichstagsgeb?ude),简称国会大厦;官方名称为“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德语: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aude),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中心区蒂尔加藤区的一座建筑。本身原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二、亚琛工业大学 亚琛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德、比、荷三国交界处,是西欧中心,被称为是德国“最国际化的城市”。 亚琛工业大学,全称为Rheinisch-Westfae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莱茵-威斯特法伦工业大学),简称RWTH-Aachen(又译作亚琛工业大学、亚琛科技大学),成立于1870年,是欧洲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目前学校有学生4.5万余人,包括5000名左右外国留学生(其中以中国,印度,土耳其,荷兰国家的留学生居多)、教授540名,另外还有260个附属研究所,9个联合研究中心。 亚琛工业大学现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5所欧洲顶尖理工大学战略联盟(IDEA联盟)成员之一、9所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联盟)成员之一、TIME欧洲顶尖工业管理者高校联盟德国七所高校之一、CESAER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学会议联盟德国十所高校之一、PEGASUS欧洲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联盟德国六所高校之一。 亚琛工业大学除了为德国培养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以外,还为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输送了不少科学精英,例如原浙江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原东南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女士,学术界有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工业界有西门子、保时捷、奥迪、宾利等企业总裁。 亚琛工业大学九大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与自然科学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学院(由61个研究所组成),地质资源与材料科学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有37个研究所),艺术与人文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医学院。

德国文化特点

德国文化 Germany's culture 1.德国的音乐 The first point Germany's music Music is the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in their life. Germany made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master of music, such as Beethoven, Bach, Mendelssohn, Wagner, etc. Berlin By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influences, Germany's 18th century literature went to the top. Goethe, Heine, Schiller, Lessing and the brothers Grimm ar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The 20th century most famous writers are that 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and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海因里希·伯尔and贡特·格拉斯respectively in 1972 and 1999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3.德国人的时间观念 与德国人打交道,守时绝对重要,迟到是无法让人接受的(除非真有特殊情况),但提前则被认为是侵犯了对方的时间。 The third point Concept of time It is important to deal with the German punctuality, being late is unacceptable (unless there are special circumstances), but the advance is considered a violation of the other time 4.德国人的语言特点 准确是德语的特点之一。德语结构严谨,有很多规定句子结构的语法规则,这很自然在德语的表达模式上反映出来。 The fourth point Language Features Accuracy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rman. German structured, many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grammar rules of sentence structure, which is very natural in the German expression patterns reflected. 德国人经常用“不得不”、“必须”等词汇,容易给人留下发号施令的印象,实际上这正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表现。 Germans often use "have to", "must" vocabulary, easily gives the impression left orders, in fact, this is the German seriously, rigorous performance. 从上述特点中,我们不难发现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而相比之下剩下的国家明显的没有这样的注重规则和制度. From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we can find that German 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s and discipline, doing very seriously. Where expressly provided, the German will consciously abide; those who explicitly prohibited, the German will not touch it. Obvious contrast to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do not have such a focus on rules and institution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