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思想

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思想

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思想
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思想

汉代关于屈原的争论

汉代关于屈原的争论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刘安: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突出屈原作品“怨刺”的特点,赞扬屈原的高洁精神,推崇屈原作品中寄托深远的比兴方法。第二阶段:

扬雄:《汉书·扬雄传》:“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主张明哲保身,反对屈原投江,并作《反离骚》以示已意。

班固:今若屈原,露才扬己,兢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纵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秒才者也。(《离骚序》)

不明哲保身,多虚妄之语。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班固对屈原虽有评价,但评价不低。

第三阶段:

王逸: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耉,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况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者,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率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阙中矣。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原”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夕揽州之宿莽”,则《易》“潜龙勿用”也。“驷玉虬而乘鷖”,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就重华而陈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登昆仑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楚辞章句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肯定屈原对楚王的忠诚,认为屈原作品依托五经立义,肯定作品中浪漫主义特征。

总之,汉代对屈原的评价总体来说经历肯定——否定——肯定,同时反映了汉代文艺思想的发展变化。

《诗大序》的文学观念

《毛诗序》阐说了诗歌的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可以看作是前秦儒家诗论的总结。

首先,它进一步阐明了诗歌的言志抒情的特征,也说明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关系。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志,偏于社会伦理道德;情,属于个体性的。志要形成诗,中介就是情。这样的诗歌内容既能传达政教内容,又能打动人心,从而使政教内容为天下人所接受。《毛诗序》把志与情结合起来谈,更加清楚地说明诗歌的特征。

其次,《毛诗序》指出了诗歌音乐和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政治情况往往在音乐和诗歌的内容里反映出来。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显然是受到季札观乐的启示,进一步指出政治、道德、风俗与音乐诗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三,在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方面,《毛诗序》提出六义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基本概括了风雅颂是《诗》之体,而赋比兴是《诗》之用即表现手法。

最后,《毛诗序》对诗歌的特征、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诗的分类和表现手法的论述,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因此,在谈到诗歌的言情特点时,又提倡“发乎情,止乎礼义”,导致后来文人以“温柔敦厚”论诗的模式。说到诗的政治作用时,又强调“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它把这种思想集中突出地表现在关于诗歌的社会作用的论述里:“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这种理论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对诗歌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诗学主张

孟子的诗学主张大体可分三部分: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一、知言养气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公孙丑》上)

孟子讲的知言,是指对于诐、淫、邪、遁等言辞,能看出它所蔽、所陷、所离、所穷之处。他讲的养气,是强调人的内心修养。他认为只要“配义与道”,即加强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思想修养,就是养“浩然之气”。养气强调内省,知言强调言辞与内在心灵的统一。

二、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他主张,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辞和句去

曲解整篇的意思,而应该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分析作品内容。孟子为学生咸丘蒙解释《小雅·北山》《大雅·云汉》的诗句,就是运用“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这一方法。此处的辞,指未经文饰的表达。志,不是一般的志,是善的,强调作者的主体地位,主张将作者之志作为旨归。

三、知人论世

孟子提倡在读诗时,要善于领会其内在精神,但同时这种理解不是主观臆断,而是通过“知人论世”的总体把握的方式去领会。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下)

文学是作者思想情感与时代环境相结合的精神作品,因而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当然必须要读他们的书,考察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孟子在与公孙丑讨论《小弁》之怨、《凯风》之不怨时,就是从不同作者及其诗歌的不同背景出发,来评价这两首诗,这就是对“知人论世”方法的运用。

王国维认为,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可以相互参照。他在《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中指出:“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可见,孟子的诗学主张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但我们应注意,作品能否表达作者真正的意志,如果作者在创作时没有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那么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就不能起到作用,所以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典论·论文》的文学观念

《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它对文学的价值问题,作家个性与作品的风格问题,文体问题,文学的批评态度问题都有涉及。虽然曹丕仅仅是略引端绪,但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首先,关于文学的价值。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作者本着文以致用的精神,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并鼓励作家们去努力从事文学活动。这对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其次,关于文气。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曹丕认为,气有清浊之分。我们可以把“清”理解是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是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曹丕认为作家的气质、个性,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因此,各有所长,难可兼擅。

其三,对于文学体裁的区分。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所谓“本”,大致是指基本的规则而言,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所谓“末”,是各种不同文体的特点。奏议、书论,晋以后人所谓无韵之笔;铭诔、诗赋,晋以后人所谓有韵之文。因文章具体的功能不同,而体裁和表现方法也就有所不同。雅、理、实、丽,各具特点。本末结合起来的看法,是曹丕首先提出的,它推进了后来的文体研究。

其四,关于文学批评者的态度。

曹丕指出了两种错误态度: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一是“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前者斥责了尊古卑今的观点,前人已有阐述。后者对“文人相轻”的斥责,则是作者的新论。作者根据对不同的文气、文体的认识,说明各个作家作品各有短长。“暗于自见”的人,不可能产生正确的文学批评。

《文赋》的文学思想

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篇名作,它着重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问题一,陆机提出了“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

陆机这里所说的“意”是指构思过程中的意,亦即构思中所形成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指文章中已经表达出来的意。“物”指人的思维活动对象,“文”指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章。“意不称物”是指构思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思维活动对象,“文不逮意”指文章不能充分表现思维过程中所构成的具体内容。它们分别指创作过程中两个重要问题,陆机认为二者“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文赋》重在解决“能”的问题,重在讲文学创作的构思和技巧问题。

问题二,如何进行艺术构思。

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构思前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他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内容。“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玄览,是指老庄那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使人不受外物和各种杂念干扰,烛照万物,心神专一,这是针对“意不称物”而提出的。典坟,泛指各种有价值的优秀文章与著作,这就是要求作家广泛地学习前人,吸取其丰富的创作经验,这是针对“文不逮意”提出的。

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还必须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以情生,情因物感,这样构思活动就能顺利展开。

随着“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构思活动逐渐展开。首先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此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寻找最好的表达,使其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即所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在论艺术构思过程中,陆机十分强调灵感的作用,他称之为“应感之会”。他认为文思之通塞决定于灵感之有无。当灵感涌现时,“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而当灵感枯竭时,“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而灵感的来去非常微妙,“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不是作家自己能够控制的。他对灵感的如实描绘,是对文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问题三,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

陆机在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四科八体”后,把文体分为十种,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对这十种文体风格特征的论述,既有内容方面的特点,也有形式方面的特点,这比曹丕要深入细致很多。尤其是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突破了经学对诗歌的控制,重视诗歌语言艺术美,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

陆机不仅研究了各种文体的风格特色,而且还从理论上总结了风格多样化形成的原因。首先,他认为风格多样化是因为作为文学作品描写对象的“物”本身就是纷繁复杂的。“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其次,风格多样化与作家的个性、爱好有紧密联系。“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第三,风格多样化与文体的特点有关。

不同的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表现在风格上就有明显的差异。

问题四,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技巧。

在结构和布局方面,他强调必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意和辞,即“选义按部,考辞就班”。从而使“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结构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在部署意和辞的过程中,陆机十分重视意的主导作用。即“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同时,他也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情貌一致。

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即强调文学作品要构思巧妙、词藻华美、抑扬顿挫三个方面,而此三者要符合“达变识次”的原则。

此外,陆机还提出定去留、立警策、戒雷同、济庸音等具体写作方法,还指出了偏孤、粗拙、理虚、媚俗、质木这五种文病。

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还提出了五条标准:应、和、悲、雅、艳。应指文学创作上的丰赡之美,和指文学创作上丰赡之美与刚健骨气的配合,悲指文学创作要能体现鲜明强烈的爱憎情感,雅指比较广泛意义上的纯正之美,艳指文学作品要有很高的艺术美。

《文心雕龙·物色》的理解

刘勰的《物色》主要论述了情景关系、如何恰当地描写景物等。

其一,情景关系。

刘勰的《物色》开篇就说明了外界景物对文学创造的关系。他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外界景物影响人的情感,再由情感发为文辞。刘勰认为,情和景是密切结合的,所以要“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随物以宛转”是指人的主观作为必须符合事物内在的“势”,即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与心而徘徊”是指创造过程中客体的描写必须符合表达主体情感的需要。所以刘勰强调,文学创作一方面要贴切地描写景物情状,一方面也要表达出作者对景物的情感,达到“情貌无遗”,即情景交融。与陆机相比,刘勰不仅提到了物色的感人,还强调人的情感的用意,着实是一种超越。

其二,如何恰当地描写景物。

刘勰认为《诗经》中的写景可作为标准。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々”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既写了物貌,又写了心情。同时,刘勰也指出了《楚辞》的景物描写,“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虽然二者或简或详,各有特点,但他认为“《诗》、《骚》所标,并据要害”。

刘勰又指出“功在密附”,要写得贴切,才能显示景物特点。“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想要把景物写得各具特色,就要做到情景相生。这就需要从景物的触发中引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化为情思,如此才能做到“物色尽而情有馀”。

刘勰又指出“晓会通”。讲会通,要借鉴前人的描写,这又跟通变相应,所以提到“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因袭的是前人怎样触景生情、缘情写景的方法,革新的是根据自己的情景相生,写出独特的感受。

以上所说的“情貌无遗”,都是给景物着上情感色彩。而刘勰又指出一种情况,即“窥情风景之上”,此处的“情”是窥测到的,是景物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情态,不是作者的情感加上去的。而这样的描写又有它的特色。

《文心雕龙·宗经》的观念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宗经就是宗法经书,写作以儒家的经书为标准,效法五经来作文。

首先,刘勰指出“五经”的文章各有特点: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攡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春秋》辨理,一字见义。

其次,刘勰认为“文源五经”: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第三,刘勰又说明效法经书来写作的好处,这是概括地提出他的创作标准: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刘勰提出这六点,要求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引证确切,反对诡诞、浮夸、芜杂等。

第四,刘勰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这六种实际上是为了救弊而发。所以宗经好像是复古,实际上是革新,以复古为革新,这是他论文的一个特点。他提倡的文章,情深、义贞跟文丽相结合,就是在作品的形式上,要讲究辞藻、对偶、声律,不同于五经文字的质朴,也可以说明宗经是借复古为革新。

《文心雕龙·体性》

《体性》是《文心雕龙》第二十七篇,是讨论风格问题的一篇专论。

刘勰认为“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文章既有内在的情理,又有表现于外在的体貌。体貌各不相同,则由于作者才能和气质的不齐,学养与习染之殊异,因此文章又有形成其体貌的性,性即内在的实质。刘勰所谓“体性”,是“因内而符外”的统一体。

刘勰此处所论之体,是指文章的风格,他把各种不同的文章,概括成八体:

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曲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

八体之中,有的是就修辞方法而言的,有的是就表现方法而言的。

八体又分为四组:

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刘勰认识到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正反,不一定有高下之分,但又不是无所褒贬的,故对“新奇”“轻靡”二体,颇有微词。这是针对当时的文风,有的放矢的。

至于形成八体之故,刘勰认为是由于作者的才、气、学、习四者的综合。四者之中,才和气指先天的,故云“性情所烁”。学和习指后天的,故云“陶冶所凝”。在这个问题上,刘勰并未片面地强调作者的才能,而忽视创作的实践。同时,也不是抽象地论述文辞的气韵,使气成为不可捉摸的概念。

刘勰的论风格是比较切实的,篇中讲到“才有天资”问题,也是有分寸的。他认识到作者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故云“吐纳英华,莫非性情”。但是风格的行成,则主要依靠学习,故云“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有天资,学慎始习”,主张把才与学结合起来,“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不过他的所谓“学”与“习”,主要是就取法上的“体式雅郑”而言的,而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这又是他的思想局限性所在。

刘勰关于“才”和“学”关系的论述

刘勰认为,“才有庸俊”,“学有浅深”(《体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事类》)。才,指作家的才能,是先天的,因各人的禀赋不同而不同;学,指作家的努

力,是后天的。

一方面,刘勰重视“才”。认为“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事类》)。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学”的重要性。

刘勰在《神思》中提到两种人,即“骏发之士”、“覃思之人”。前者作文主才,后者作文主学。刘勰认为此二者“难易虽殊,并资博练”,都是值得肯定的。

刘勰认为作家的才,虽有先天条件好坏的差别,但又可以受到学的影响而有所发展,并逐渐定型。他说“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体性》)他既认为“才力居中,肇自血气”(《体性》),又强调“功以学成”(《体性》)。比如木材和生丝,虽然质地有高下之别,但是,能工巧妇仍可以把质量较差的木材做成漂亮实用的器具,把质量较差的生丝织成美丽而精致的绸缎。反之,木材和生丝的质量虽然很好,如果放到笨工拙妇手里,就只能做出劣等的器具和绸缎。

他在《体性》篇赞语中说:“习亦凝真,功沿渐靡。”范文澜注说:“上文说:‘陶染所凝’,此云‘习亦凝真’,真者才气之谓,言陶染学习之功,亦可凝积而补成才气也。”这个看法是符合刘勰本意的。

刘勰主张才与学相结合,缺一不可。他指出“主佐(指才与学)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事类》)他也主张“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体性》)。

从根本上说,作家的才性虽有“情性所铄”的一面,然亦有“陶染所凝”的结果。刘勰这种重视后天作用的思想,与他重视社会生活实践对作家及作品影响这一点是一致的。这一方面,刘勰比曹丕只强调先天作用,认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要大大前进了一步。对《诗经》六义的解释

《毛诗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

为什么在排列次序上,赋比兴放在风的后面。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这样解释:“六义次第如此者,以诗之四始,以风为先,故曰风。风之所用,以赋比兴为之辞,故于风之下即次赋比兴,然后次以雅颂。雅颂亦以赋比兴为之,既见赋比兴于风之下,明雅颂亦同之。”

对于赋比兴的表现方法特点,《毛诗序》没有作具体分析。后来汉代的郑众和郑玄曾对之作过解释。孔颖达引郑众所说,谓“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又引郑玄注《周礼》中释“六诗”时说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去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郑众的解释是就表现手法来说的,比较符合比兴的原意。郑玄则以美刺解比兴,显然是牵强附会的。刘勰认为“比显而兴隐”,“比者,附也;兴者,起也”。宋代朱熹认为“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毛诗序》对风雅颂是作了具体解释的,其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从这段分析中可以看出《毛诗序》是按《诗经》作品内容地域等的特点来区别风雅颂的。风,从地域上来讲是属于某一个诸侯国的;而雅,则是属于整个周王朝的。风,在内容上是以某个人的事来表现其所属国家的风尚的;雅,则是讲整个周王朝王政兴废的,不过政有大小,故有小雅大雅之别。颂,是歌颂盛德而告之神明的。

与正风、正雅相对,其后产生了变风、变雅。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的,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划分的。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就如《毛诗序》所言“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绳墨与不烦绳削而自合——文学创作中法度与自由的关系

黄庭坚认为,文学创作应经历学古——创新——无法之境。

黄庭坚重视法度,并以此教人。他强调多读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前人的文章法度。山谷在《与王观复书一》中指出王观复韵律与用词不足的原因是因为“读书未精博而”,认为应该通过读书来学习古人的法度以为我用,提出“作文字须摹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也”。通过读书,可以熟悉典故,丰富词汇,学习古人各种各样的法度,正是“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但是黄庭坚对读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精博”,“博”是指诗人必须泛读前人的作品,熟悉艺术风格,掌握运思特色,知晓其用意曲折。“精”是诗人反复读古人的作品,要深入到作品的内涵与境界中去,作品的一切都了然于心,就像文中提到的山谷读《礼记·檀弓》二篇后才明白为文之法。精是深度,博是广度。

同时,学习古人法度,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袭照古人之法,而是在广博之的基础上,精深之,了然于心,运之于手,最后自成一家。故黄主张的学法度,不是简单的复古,更不是指模仿古人到逼真的程度,而是要“领略古法生新奇”。学法不仅不应袭法,更不应局于法,而是应该达到类杜韩“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黄庭坚的法度是从学法到创法再到无法的进程。“始学诗,要须每作一篇,辄须立一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焉,乃成章耳”,( 《论作诗文一》) 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为文的基本规范,而首先则得对这些规范有充分的掌握,故黄庭坚所讲的句法诗律多为初学者所言,如同王观复“语生硬不谐律吕,或词气不逮初造意时”,都是因诗人对格律句法等基本功掌握不够。初学者要有法度遵循,故应在句律上精炼师法他人,但等到精博万卷书,自己的文学素养达到相当的程度后,便应摆脱他人的影响,自成一家,而当自己的法度得心应手时,便应摆脱法度的束缚,率意而为,达到没有斧凿痕迹,不烦绳削的自合境界。

心声心画——对诗如其人、诗不如其人的理解

《法官?问神》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20152018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神话属于创世神话的就是()。 A.大禹治水 B.夸父逐日 C.精卫填海 D.女娲造人 【答案】D 【解析】神话依据其存留的具体情形,从主题的角度主要可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与战争神话三类。其中,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属于自然灾害神话,女娲造人属于创世神话。 【考点】上古神话传说 2、以下《诗经》中的作品,属于婚恋诗的就是()。 A.《巷伯》 B.《静女》 C.《十月之交》 D.《君子于役》 【答案】B 【解析】《诗经》中,不少作品歌咏了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了恋爱与相思的甜蜜,《静女》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巷伯》属于抒发人生感慨的诗,《十月之交》《君子于役》属于政治讽喻诗。 【考点】《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3、先秦历史散文中引譬设喻,善用寓言的就是()。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答案】D 【解析】使用寓言说事,就是《战国策》常用的手法。 【考点】《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4、《韩非子》的文风特点就是()。 A.奇幻诡谲 B.冷峻峭拔 C.质木无文 D.佶屈聱牙 【答案】B 【解析】《韩非子》的说理明切犀利,冷峻峭拔,又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在先秦散文中自成一格。

【考点】《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5、先秦诸子散文中文风空灵飘忽的就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C 【解析】《庄子》的每个故事都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超越常情常理的局限;而其全篇又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寓言故事连缀而成,故事间呈跳跃式承接,因而造就了整部书空灵飘忽的文风。 【考点】《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6、屈原《九歌》的艺术特点就是()。 A.平实素朴 B.汪洋恣肆 C.清新幽渺 D.沉郁顿挫 【答案】C 【解析】《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与屈原其她作品不同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与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所在的环境与气氛,就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考点】屈原的其她作品 7、下列作品中属于桓谭《新论》的就是()。 A.《抑谶重赏疏》 B.《潜夫论》 C.《谏营昌陵疏》 D.《崇厚论》 【答案】A 【解析】B项《潜夫论》就是王符的作品,C项《谏营昌陵疏》就是刘向的作品,D项《崇厚论》就是朱穆的作品。故答案选A。 【考点】东汉散文的演变 8、司马迁《史记》开创的史书体例就是()。 A.编年体 B.国别体 C.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答案】C 【解析】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著,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考点】司马迁及其《史记》 9、《天子游猎赋》所体现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心态就是()。 A.抒情述志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答案1

1.第1题 ________讲:“民为贵,君为轻。”汉朝的贾谊更明确地提出:“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管仲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_、鼓励者和帮助者。 A.对话者 B.促进者 C.管理者 D.批判者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全民教育的重点是儿童初等教育和___________。 A.小学教育 B.农民扫盲 C.成人教育 D.成人扫盲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兴办了船政学堂、武备学堂、矿业学堂等__________,培养实用型人才。 A.实业学校 B.新式学校

C.高等学校 D.私立学校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1976年,美国政府颁布了________,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对学习的终身化政策的高度重视。 A.《职业教育法案》 B.《国防教育法案》 C.《终身教育法案》 D.《社区教育法案》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从个体发展角度来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人不断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并完成其___________的过程。 A.成人化 B.职业化 C.个性化 D.社会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公民___________主要包括与人合作、表达观点、控制冲突和对政治生活的监督和影响的能力。 A.参与技能 B.合作技能 C.思维技能 D.反思技能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传统教育通常指德国教育家________为代表的教育理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 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现代教育思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80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现代教育思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0年2月3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填空题 1.教育经验具有直接现实性,它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________直接相联系;教育经验又具有________继承性,它是过去教育________在今天教育实践中的继续和发展。 教育实践;历史;传统 2.在现代社会,科学已经不再是极少数人从事的活动了,________已经形成,其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良好的________对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产业;科学素养 3.人文________教育与人文________活动相结合是________的基本途径。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科;实践;人文教育 4.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要“建立和________终身教育________”。 完善;体系 二、简答题 5.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涵义? 答: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社会性和前瞻性等多种特征。 6.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如何? 答:素质教育否定“应试教育”倾向,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取消一切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考试应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 7.简述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答:《学无止境》提出创新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和参与性。前者体现为目的性强、能自我调控和具有独创性等;后者体现为适宜群体生活行为、具有人际交往特点和维护公众利益等。 8.概括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答:科学教育目标的重点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教育课程应该体现现实性、综合性与时代性;科学教育过程应该重视科学方法,充满科学精神;科学教育要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三、案例分析题 9.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早期教育如此“因材施教” 据2月12日《XX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A班教室有空调和钢琴,而B班教室没有。据报道,该幼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00元/月,B班则不到100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家庭条件的差异使得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认为,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答: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大多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好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有不少。本案例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奇怪的现象,它带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教育条件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地将教育资源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这应当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事情。一定程度的教育条件的差异,可以尽可能地限制在人们可以普遍认可的公平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应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意识前提。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部门或单位而言,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果按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来区分教育对象,必然影响到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价值诉求,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华师网络教育现代教育思想作业答案

华师网络教育现代教育思想作业答案 1.实践教育思想认为,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A.实践性 B.人文性 C.创新性 D.主体性 答案:A 2.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实践家____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会议上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使终生教育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提倡。 A.保罗·朗格朗 B.弗德里科·马约尔 C.埃德加·富尔 D.史密斯 答案:A 3.人们习惯于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地名,音译)召开的___作为全民教育思想正式产生的标志,并认为全民教育是90年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A.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B.世界全民教育大会 C.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 D.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答案:B 4.___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 A.理论型教育思想 B.实践型教育思想 C.政策型教育思想 D.操作型教育思想 答案:B 5._____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A.科学方法与能力 B.科学知识与技能 C.科学行为与习惯 D.科学思想与态度 答案:A 6.___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A.改革开放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知识经济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D\ 7.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____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 A.人文知识 B.人文态度 C.人文精神 D.人文思想 答案:C 8.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认为,所谓______,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A.制度变革 B.制度变迁 C.制度创新 D.技术创新 答案:C 9.建立合理的___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A.管理制度 B.师生关系 C.课程模式 D.人际关系 答案:B 10.第10题 科学教育要与___相结合,要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活动和科技成果,要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现代教育思想》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思想》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尤其是全民教育(主要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消除成人____及重视女童和____,在解决“____”诸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____为核心而不是以____为中心。 3.人文教育思想认为,全部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都应富有____精神,就是要把人当人来关心和对待,就是要有人情味儿、有同情心。 4.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____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完成其____的过程,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完成____的改造与发展,使社会在全体成员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快速、有效、和谐和圆满地得到____。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5.试列举三条应试倾向的极端化带给学生的危害。 6.简述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 7.简述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8.概括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三、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谈一谈你的看法,为什么我们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会存在这样 的问题呢? [案例材料]几年前有人在一项“中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中进行调查:给初中生一粒花生 米,让学生剥开并讲述果实的结构。尽管这个知识在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了,但当场调查的结 果却是,只有7.8%的学生能够正确指认各部分名称,而能够正确描述种皮、胚、子叶部分的学 生不到10%。另有一题是让高中学生用一个好的电流表检测另一个电流表是否损坏,结果没 有一个学生能拿出能够饵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动手操作中,还暴露出来许多中学生缺 乏正确使用各种日用工具的基本能力。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12月31日中午1时50分,某中学初三年级正在上午自习。16岁的胡某某和 同学偷偷玩起了斗地主,正好被班主任陈老师碰见了,“你们在玩什么?交出来。”担心挨批评, 胡某某悄悄在桌下把纸牌换成了一本书和一张卷子交给陈老师。气愤的陈老师把玩牌的4个 同学喊出了教室,请政教处张主任负责教育。 张主任告诉记者,当时他把4个娃娃喊到操场站成一排,挨着询问事情经过,其他三个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6.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神话女娲造人属于A A.创世神话 B.自然灾害神话 C.战争神话 D.其他神话 2.《诗经》运用的基本句式是B A.二言 B.四言 C.五言 D.七言 3.下列诗句出于《诗经·廊风·柏舟》的是C A.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C.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D.漆与沛,方涣涣兮 4.《尚书》的文风特点是A A.估屈牙 B.微言大义 C.奇幻诡诵 D.华丽富赡 5.《左传》的编篆体例属于C A.纪传体 B.国别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6.《墨子》散文的突出特点 是A A.逻辑严密,行文质朴 B.浩然正气,雄辩风采 C.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D.明切犀利,冷峻峭拔 7.《战国策叙录》的作者是 A A.刘向 B.袁康 C.班昭 D.马续 8.东汉散文家仲长统的代 表作是C A.《新序》 B.《新论》 C.《昌言》 D.《论衡》 9.班固《汉书》的叙事特点 是C A.堪比《史记》,富于变化 B.贴近现实,情感浓郁 C.翔实平妥,笔法谨严 D.逐一描绘,细腻精致 10.枚乘《七发》的创作特 点是B A.抒情述志 B.铺叙夸饰 C.咏物寓意 D.浓情质实 11.张衡的《二京赋》在赋 史上是D A.抒情小赋之开山 B.骚体 赋的代表 C.纪行赋之先河 D.汉代大 赋的绝响 12.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 九首》的是C A.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B.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C.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D.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3.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 是A A.《十五从军征》 B.《同声 歌》 C.《客从远方来》 D.《赠妇 诗》 14.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的 特点是C A.四言为主 B.七言为主 C.杂言和五言为主

华师在线春《现代教育思想》作业答案

华师在线春《现代教育思想》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作业 1.第1题 1990年3月,________在泰国宗迪恩召开,标志着世界全民教育思想的正式提出。 A.世界全民教育大会 B.世界公民教育大会 C.世界妇女教育大会 D.世界成人教育大会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_________认为“与世界融为一体对人的判断力有着神奇而又明显的影响”。 A.卢梭 B.蒙田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和哲学家__________最早提出了“自由人技艺”教育概念。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西塞罗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___________是通过引导施爱、启发自爱、达成被爱,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信舒展、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 A.赏识教育 B.感恩教育

D.爱的教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________讲:“民为贵,君为轻。”汉朝的贾谊更明确地提出:“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管仲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_、鼓励者和帮助者。 A.对话者 B.促进者 C.指导者 D.批判者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美国教育家___________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A.罗杰斯 B.布鲁纳 C.杜威 D.赫尔巴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___________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要“建立和____终身教育____。 2.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蓝, 是综合竞争力的支柱和基础。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____、____和知识应用。 3.要使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潜在____的巨大作用,就必须贯彻教育与____ 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说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是“提高____的一种方法”。 4.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在教育者为其创造的学习和____环境中,经过自身的知、情、意、行 等身心活动过程,对各种内外影响加以消化吸收、____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5.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涵义? 6.简述“自我导向学习”。 7.何谓“STS教育”? 8.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如何? 三、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怎样才能改变生活中总会感受得到的这类情 况呢? [案例材料]据有关方面调查,在我国中学生中,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喜欢学以致用。当问 及你是否喜欢“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时,15. 496的初中生作否定 回答,18.8%的高中生作否定回答,而20. 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是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调 查设计了一个题目,即用图表或文字描述自己的教室在学校的位置,结果多数中小学生只能提 供部分信息,不能让人很清楚顺利地找到教室。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据2月12日《XX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 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在有无空调、有无钢琴的教室进行教学。据报道,该幼 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1元/月,B班则不到16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 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经济条件不太好”就让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 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承认,A班教室有空调,还有钢琴,而B 班则没有。除了这些,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四、论述题(20分) 11.题目:你对科教兴国战略措施的落实,有何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B)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B)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C)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C)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D)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B)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C)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D)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C)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D)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C)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B)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3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3 第七章、第八章 一、填空题 1.农业工业知识经济P140 2.知识创新创新产业P140 3.是为经验P141 4.时效增殖P141 5.教育培训创新P143 6.创造素质知识经济P144 7.劳动资本制度创新P145 8.人才知识P147 9.继承普及创新P147-148 10.应用创新体系P149-150 11.知识人才创新体系P151 12.预期参与创新性P154-155 13.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P155-161 14.马克思改革P182/P167 15.结合教育智劳动P167 16.社会生产现代(资本主义)全面发展P175 17.实践生产劳动教劳结合教育实践P172 18.现代国民经济社会P173 19.劳动现实的劳动力劳动力P176 20.教育方针实践文化建设P177 21.能力教育文化社会环境性意识P180 22.课外教育教学P180 23.主体能力P181 24.实践能力创造性P181

25.技术解决问题P181 26.社会实践发展政治文化P184 二、简述题 1.简述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见P142图表内容) 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四个子系统。 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此外还包括普通高校、企业和地方的研究设施。 技术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其核心部分是大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此外还包括政府部门、教育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普通企业。 知识传播系统的主要功能也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其核心部分是高校和职业培训系统,此外还包括政府部门、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普通企业。 知识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管理。其核心部分是社会和企业,除此之外还包括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 2.简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参考答案:P143~144 ①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倾向于革新和变化;②乐于发表意见;③时 间观念较强;④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⑤计划性较强,普遍的信任感,对周围人较多的信任;⑥信奉并愿意遵循公平待人之原则;⑦对新式教育感兴趣;⑧比较尊重他人。 3.什么是创新素质? 参考答案:P151-152 创新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国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创新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台阶,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4.简述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P154 ①罗马俱乐部在其《学无止境》中提出了创新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预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育思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育思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育思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 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说明:试卷代号:2080; 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3日。 一、填空题1.教育经验既是对教育________的直接反映和认识,又是对以 往教育________的历史延续和积淀,它是教育思想建设的________刚提和现实基础。 现实; 实践; 历史2.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________不断适应 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完成其________的过程,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完成________的改造与发展,使社会在全体成员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快速、有效、和谐和圆满地得到________。 个人; 社会化; 社会; 发展3.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必须以学生________的发展为目标,以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________为尺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解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实践能力; 创造性4.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________,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改善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科学素养二、简答题1.简述科学精神的涵义。 答:科学精神是一个人从事科学活动的强大动力和内在规范。对学生来讲,需要加以培养的科学精神,其主要成分是求知与探索的兴趣,包括崇尚并追求真理的态度。此外,能够大胆质疑、亲自动手、独立思考、富于想象、尊重事实等品质,也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如何?答:素质教育否定“应试教育”倾向,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取消一切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考试应该促

现代教育思想在线作业

1.全民教育的内涵是指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2.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_________的报告,使终身教育思想进一步系统化与理论化,并从此奠定了其国际地位。 B.《终身教育引论》 3.素质教育概念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__________倾向提出来的。 C.应试教育 4.杜威的教育理论提倡以_______为中心,强调学校教育同儿童生活密切联系。 C.儿童活动 5.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__________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A.邓小平 6.最早实施公民教育的国家是____________。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罗斯您的答案:B 7.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_________认为“与世界融为一体对人的判断力有着神奇而又明显的影响”。A.卢梭 B.蒙田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您的答案:B 8.传统教育通常指德国教育家________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夸美纽斯您的答案:D 9.蔡元培推崇展个性、尚自然的教育思想,他提出的_________思想,为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奠定了基础。 A.生活教育 B.自由教育 C.五育并举 D.五智并举您的答案:C 10.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__________,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A."双基”目标 B.“两基”目标 C.“双普”目标 D.“两普”目标您的答案:B

11._________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A.辩证思维 B.发散思维 C.批判思维 D.直觉思维您的答案:B 12._________思维能力泛指个人能够辩证地评估、判断某一事物和现象好坏利弊的能力。 A.分析批判 B.理性批判 C.辩证批判 D.反思批判您的答案:C 13.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__________的报告,报告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B.《学会生存》 C.《终身教育引论》 D.《学会学习》:A 14.1916年美国教育家杜威率先提出了培养_______________的学说。 A.创造型人才 B.工程型人才 C.技术型人才 D.应用型人才您的答案:A 15.1896-1903年,杜威在________附属实验学校进行长达8年的教育改革实验。 A.哈佛大学 B.耶鲁大学 C.哥伦比亚大学 D.芝加哥大学您的答案:D 16.实用主义教育的课程论强调___________与现实社会的联结。 A.学科知识 B.实践知识 C.课程内容 D.实践能力您的答案:C 17.实践具有________、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A.主观创造性 B.主观积极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能动性您的答案:C 18.____________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通过交流和讨论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A.PBL教学法 B.TPR教学法 C.项目教学法 D.案例教学法您的答案:A 19._________的创始人普罗泰戈拉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A.智者学派 B.人本学派 C.实用主义 D.科学主义您的答案:A

中央电大专科《现代教育思想》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现代教育思想》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80 课程代码:01617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小学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求____人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 励学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进而与自然建立起____关系。现代和谐 2.我国经济建设只有转移到依靠____和提高劳动者____的轨道上来,只有通过发展教育事业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____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科技进步素质人才 3.要使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潜在____的巨大作用,就必须贯彻教育与____ 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说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是“提高____的一种方法”。 生产力生产劳动社会生产 4.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对知识的____和探索。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性____。创新学习 二、简答题 5.简述满足所有人基本学习需求的含义。 从长远看,通过全民教育,解决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即环境恶化、人口膨胀、资源危机),让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近期的目标在于要解决1亿多儿童的失学问题和9亿多成 人文盲的脱盲问题,要关注妇女教育和特殊人群教育,创造和谐世界的新文明。 6.简述科学素养的成长规律。 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学科学、用科学、探索科学的活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科学素养的成长 要求科学教育活动必须重视科学方法,充满科学精神。 7.简述现代人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 其一,一般意义的人文教育,其主要目标是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 高尚、更高雅; 其二,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 8.简述创新教育思想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必须改变单纯传授文 化知识的做法,要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相融合;学校教育必须改变 注入式教育方式,使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真正走进课堂,使终身学习成为普遍趋势;学校教 育要在全面培养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发展人的创造性,改变把创造能力仅视为增加学生一些创 造技能的认识和做法。 三、案例分析题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为什么我国学生总会让人感慨“如此缺乏想象力”呢? [案例材料]某地一小学邀请来一位国外的访问教师,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了 为期一周的宇航知识教育。快结束的时候,外教提出请孩子们以“未来的家园”为题,大家 来自由创作一幅画。结果却十分令他失望:绝大多数孩子画的就是原先由老师教过的一幅贴 在教室里的宣传画“和谐小区图”:小孩游戏,老人健身,绿树上小鸟歌唱。基本上一模一样。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