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教程文件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教程文件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教程文件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教程文件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

要素分配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分配理论。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是既有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之后参与收益分配,而不是指生产条件即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十五大报告讲的正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两种分配方式的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

一定领域或范围内,两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密不可分。如在农村大包干中,按劳分配与按产分配、按股分红并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能也是生产要素,在他的收入中既有按劳分配,也有按管理才能分配等等。(2)按生产要素分配从内涵上看,它包括按劳分配。因为生产要素中包括劳动力、资

本、技术、房地产、知识、信息、专利、商标、管理才能、信誉等等。而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二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不能等同的。显而易见,按劳分配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之一。( 3 )两种分配

方式的作用与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在这两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上有几种观点值得商榷。其一是两种分配方式等同论。有的观点认为,从性质上看,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

配”还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无论是从外延上还是内涵上都难以说通。外延上,生产要素的范围远远大于劳动力要素的范围,两者是不能等同的。从内涵、性质上看,按劳分配方式是由公有制决定的,劳动者之间相互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关系。而建立在非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不能称为按劳分配的,企业老板与雇工之间雇佣关系,存在剥削关系。因此,它是不能与按劳分配方式混为一谈的。

其二是两种分配方式互相转化论,也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化,或者按劳分配向按生产要素分配转化。如有的观点认为,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按劳分配的一种转化形式,或者叫做间接按劳分配。此种观点于理不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它决定的分配方式也必须是多种多样,既有按劳分配方式,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是并存和相结合的问题,而不是什么转化的问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又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 1 )决定分配

方式的产权主体不同。决定按劳分配的产权主体是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则适用于包括公有制在内的多种产权主体。(2)两种分配方式和性质以及各自反映的生产关系不同。(3)两种分配方式所处的地位不同。按劳分配方式是主体,起主导作用,要坚持不动摇。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要与其相结合。(4)两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对象不同。按劳分配的对象只是个人收入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对象则是既有个人收入分配,又有国民收入分配。

(5)两种分配方式所遵循的原则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遵循的是效率优先原则,一切要素都通过市场来实现优化配置,市场决定分配。高效率必然获得高效益、高回报。但不足的是容易忽视非市场因素。按劳分配方式遵循的是公平优先原则,不足之处则是忽视市场因素的影响,忽视效率。可见,正确认识两种分配方式的联系与区别这对于科学合理运用两种分配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大提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分配考察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必要前提。如果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也就无从谈起。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原因之一是为了突出其主体地位。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就可以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原因之二是为了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方式相区别。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两种方式性质不同,不能等同。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所以要相结合,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结构。这本身就是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具体体现。第二,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必然使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如完全公有制性质的股份制企业的职工既有按劳分配的工资,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按股分红。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必然要求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产权主体多样化对分配方式改革的要求。生产要素的种类、范围越来越广,对创造社会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不仅要求参与收益分配,而且还要求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否则,经济主体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要受到挫折,最终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十五大提出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鼓励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这就使新的分配制度取得了合法地位,使经济主体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经济主体的积极性。第四,两种方式相结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来看。从宏观层次来看,总的讲要加强宏观调控,为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具体说有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搞活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这是实现相结合的前提与基础。因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使其始终处于高效率高效益(至少是有效率、有效益)的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状态,才能使按劳分配方式真正得到实现,同时,各种生产要素也才可能参与收益分配,两种分配方式才能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进一步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

度,这是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重要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工资制度几经改革,已得到进一步完善,不断趋于合理。但是,不能不看到,在分配体制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现象,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倾向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显而易见,按劳分配也并未得到真正贯彻。因此,分配体制的改革要认真借鉴和吸收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体制中比较好的、科学合理的东西,不断完善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从而使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再次,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这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如果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动摇了,势必最终影响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过,这是就全局来讲的,而就某种所有制、某个行业来说可以有所不同,不必强求一律。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只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分配方式都可以采用。

炒黄金技术面分析的四大要素

炒黄金技术面分析的四大要素 做黄金交易的投资者都清楚,国际金价趋势需要结合基本面与技术面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更为有把握地作出投资决策。基本面包括了各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而技术面分析,又该重点分析哪些呢? 1、发现金价趋势 可双向交易的机制是现货黄金投资的重要优势之一,投资者只要分析对黄金价格趋势,基本就是成功交易的开始。金价趋势的分析,需要先找到主导趋势,再统观市场全局导向。投资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做短线交易。而对于想要分析较长期金价趋势的投资者,可以对每周和每月的图表进行分析。当发现整体趋势,投资者就能在希望交易的时间跨度中作出投资决策,在涨势中买跌,在跌势中卖涨。 2、线条与通道运用 线条:一般来说,趋势线时识别市场趋势方向方面较为简便的工具。向上直线,是由至少2个连续低点相连接而成,第二个点必须高于第一个点。直线的延伸可以帮助炒黄金投资者判断金价将要运动的路径。向上趋势,则是一种用于识别支持线/水准的具体方法。反之,向下直线的第二个点低于第一个点。值得一提的是,运用线条进行技术面的分析时,线条的易变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连接点的数量有关,各个点不必靠得过近。 通道:是有两条线所构成的表示价格向上/向下/水平的走廊。支持趋势线连接点的通道的常见属性应位于其反向线条的两连接点之间。 3、判断支撑/阻力水准 支撑位与阻力位是是在图表中经受持续向上或向下压力的点。一般来说,买入或卖出的时机就是在不易被打破的支撑或阻力水准附近。 支撑水准通常是所有图表模式(包括每小时、每周或是每年)中的低点;阻力水准,则是图表中的高点(峰点)。当这些点显示出再现的趋势时,它们即被察觉为支撑和阻力。 4、应用平均线 做炒黄金的投资者,常应用的是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线显示了在特定周期内某一特定时间的平均价格。由于该平均线会依照同一时间度量,且反应新平均线,因而被称为“移动”。较常被使用到的移动平均线有:平方系数加权平均线;线型加权移动平均线;以及简单算术移动平均线。 一般地,使用5 / 10 天的较短周期移动平均线将比40/200 天等较长周期移动平均线更能反映出近期价格动向。由于移动平均线有滞后于市场的缺点,因而,多数投资者会通过组合两种不同时间跨度的平均线加以使用。

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涵义、源流与实现条件(一)

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涵义、源流与实现条件(一) 论文关键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涵义实现条件论文摘要]本文认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中的贡献是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由市场自己衡量的合法要素创造的财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公正的法治环境、自由竞争市场和抑制分利行为有助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实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经济公平,经济公平的关键是分配公平,故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又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因之,研究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涵义、历史源流与实现条件很有必要。 一、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涵义分析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的。针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提法,经济学界纷纷给出自己的解释。如赖德胜(2003)、许成安、王家新(2007)认为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给予报酬。该观点的意义在于指出贡献的衡量是由市场进行的,而不是由国家统一筹划。但是,按生产要素边际产出分配的前提条件是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且各要素可以相互替代,这一理想状况往往难于满足。卫兴华(2003)、逄锦聚(2003)则认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分配。此观点坚持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活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没有创造价值,它们只是创造了使用价值并按此贡献分配,但对于没有创造价值的非劳动要素占有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否是剥削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与阐释。周为民、陆宁(2002)认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不能成为拥有自主财产权利的劳动者直接的、具体的分配方式,只能通过市场的作用,在现象和形态上转化为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方式,因此其他要素的贡献也是劳动贡献的体现,按要素分配所反映的不是剥削关系。综合参考以上解释,本文认为十六大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中“贡献”两字是不能用其他文字替代,如果有的话,在十六大报告或其后续阐述文件必然出现。“贡献”是广义的,如果市场是完善的,可以按边际产出给予报酬;如果要素所创造的使用价值可以衡量,可以按照使用价值分配;如果要素的贡献可以还原为劳动的贡献,也可以采用原来的按劳分配。按要素贡献分配的说法应有以下的涵义: (一)贡献的大小是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由市场自己衡量的。中央提出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意思并不是要越俎代庖,替各微观单位制定衡量贡献的标准并监督执行,而仅仅是指导性的原则。实际上每个人的贡献千差万别,不可能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在操作上只能由微观单位自己衡量所属要素贡献的大小,微观单位本身的贡献则由市场来衡量。因此,宏观理论工作者大可不必费心研究如何度量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形成中的贡献,因为这一问题是企业家或者管理学家研究的问题,宏观理论工作者应关心如何建立良好的环境来保证客观公正的度量得以实现。基于此,贡献是边际产出,使用价值还是劳动直接或间接创造的价值,应该由市场自己决定。有的贡献的衡量是非常主观的,如某个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成果的贡献有多大,往往由企业管理层的主观意志决定的,没有严格的边际产出计算过程,也没有对凝结在创新行为上的抽象劳动时间的精确估计。管理层对贡献的衡量不会仅考虑使用价值而不考虑价值,否则随手提供空气和水的人也应给予报酬。至于企业管理层主观的分配决策是否正确,市场会给出检验结果。在分配问题上,仅有抽象的理论是不够的,必须有可以实行的具体方式。 (二)分配的依据是要素的贡献,而不是要素的所有权。拥有要素并不意味着可以获得报酬,必须将要素投入生产,使得要素的作用在市场上实现后,变成贡献才可以参与分配。存放在保险箱中的资金是不能获得报酬的,拥有创新天赋但不进行任何科研活动的人也不能获得报酬。所有要素必须先付出、有效益(有贡献)才有报酬。 (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都是合法合理的收益分配参与者。报告中的“等”字应涵盖

周为民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从马克思的逻辑来看 (1)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作者:周为民陆宁 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分配原则、基本分配制度。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特别是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变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求已经合乎逻辑地被提了出来。现在的认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上,明确肯定按要素分配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由于基本的主张是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因而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从理论上正确、充分地阐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迄今为止,虽已对这个问题作了不少讨论,但一个明显的不足是,长期以来在按劳分配理论上的一些模糊含混之处并未得到澄清,以至理论分析基础薄弱,因而难以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作出透彻的、逻辑一贯的说明。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分析传统,从对按劳分配的理论解释开始,逻辑地说明从按劳分配到按要素分配的问题。 一、马克思的方法:本质规定与现象形式 马克思在经济分析中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的经济现象出发去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关系”,从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入手去把握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而他进行理论阐释的方法则是从抽象到具体,他从特定的理论前提开始,提出高度抽象了的关于事物本质规定的基本范畴,然后在基本范畴的逻辑展开之中,一步步阐述事物的抽象本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在什么样的关系中,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转化、表现为一系列现象形态的东西;阐述经济运行过程的内在规律通过什么样的条件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由此,马克思把那些现象形态的东西如价格、工资、利润等等称作是它们的本质即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掩蔽形式”。他认为,庸俗经济学只是在现象上兜圈子,不能从这些“掩蔽形式”中揭示经济关系的本质,这是由庸俗经济学的辩护性质决定的。但是,马克思所说的这种“现象对本质的掩蔽”并不是来自人为的欺骗,而是来自事物的矛盾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事物的本质在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运动过程中,必然采取与其内在规定性不一致的转化形式,必然表现为掩盖了本质关系的那些现象。马克思明确地指出,如果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是直接同一的,一切科学就都是多余的了。 因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这种从现象探求本质、以本质说明现象,从过程揭示规律、以规律解释过程的经济分析,尤其是在要运用他的概念、范畴来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他的方法,理解其经济理论中的本质规定与现象形式的区别,着力研究从本质到现象之间的转化条件、转化过程和转化形式。然而很遗憾,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被简化为若干条“原理”、“论断”。特别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马克思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被当作是可以与具体现象直接同一的东西,是可以在现象形态上直接观察、计算的东西,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经济学家们孜孜以求地研究如何按照商品的价值来制定正确的价格,按照什么样的劳动来制定正确的分配标准之类的问题。这种远离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和逻辑的做法如不根本纠正,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提出问题,展开对问题的讨论。 二、什么是按劳分配:不可忽略的逻辑前提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其经典含义是,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劳动产品或者说集体劳动所形成的社会总产品,在为

股票技术分析三要素

股票技术分析三要素 (值得一看!)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三大假设前提条件之上的(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价格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技术分析理论的内容就是市场行为的内容。 股票的市场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股票价格、成交量、价和量的变化所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经历的时间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技术分析理论粗略地可以分为均线理论、K线理论、量价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技术指标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和循环周期理论等。 这么多的理论,显然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 尤其是这当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分析边缘的理论比如技术指标类,单单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技术指标就有几百个,如果散户们对这些指标逐一地进行研究和学习,这简直是一种逐末舍本的做法!根据笔者多年以来在股票市场的征战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在做技术分析时,只需做好以下3个要素的分析就完全足够大家使用了。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技术分析三要素(也称“技术三宝”)其实就是: (1)移动平均线;(2)K线;(3)成交量。 毫无疑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最重要的,移动平均线是技术分析的第一要素,它是技术分析当中的“头头”。 为什么移动平均线这么重要呢?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来比喻就是——移动平均线相当于人体的骨骼,它支撑着整个人的运动和坐下以及站立等;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骨骼的支撑,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变成了一堆肉泥了吗?移动平均线在技术分析当中发挥的作用就是相当于人体的骨骼支架作用。 因此,对于股票初学者来说,学习和研究好移动平均线理论是要坚持走的第一步,而且这一步要求走得非常地扎实和牢固才行,这就相当于建一座大厦

要素分配理论

浅析要素分配理论 【摘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国民分配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劳分配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国民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熟悉和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和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 【关键词】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收入分配产权 按要素分配的内涵 按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使用者根据各种生产要素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贡献的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对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支付相应的报酬的一种分配方式。它是生产要素私人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相适应,按生产要素分配对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按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从目前看,居民的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形式:一是将资金用于银行储蓄,获取利息收入:二是将资金用于购买各种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获取利润、红利、股息以及有价证券买卖收入;三是将资金以独资、合资等形式从事实业投资以获取投资利润;四是将自有房产、车辆等出租获取租金收入。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即劳动者依据自己的劳动力状况获取要素报酬。按劳动力要素分配主要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劳动力价值又是由生产与再生产这一劳动力的社会平均费用决定的,因而它有一个底线,即不能低到影响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是对市场上劳动力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即工资进行最低立法保障。按技术要素分配 指技术要素所有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技术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并据此取得报酬。在我国,按技术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专利权的形式获得专利收益和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获取利润分红两个方面。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大力提倡并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对于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教程文件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 要素分配

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分配理论。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是既有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又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之后参与收益分配,而不是指生产条件即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十五大报告讲的正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两种分配方式的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 一定领域或范围内,两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密不可分。如在农村大包干中,按劳分配与按产分配、按股分红并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能也是生产要素,在他的收入中既有按劳分配,也有按管理才能分配等等。(2)按生产要素分配从内涵上看,它包括按劳分配。因为生产要素中包括劳动力、资 本、技术、房地产、知识、信息、专利、商标、管理才能、信誉等等。而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二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不能等同的。显而易见,按劳分配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之一。( 3 )两种分配 方式的作用与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在这两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上有几种观点值得商榷。其一是两种分配方式等同论。有的观点认为,从性质上看,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

伊利股份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方法从本质上看,属于经验归纳的范畴,技术分析必须与基本面的分析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提高其准确程度,否则单纯的技术分析不全面。并且,在使用技术分析时候要充分考虑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变动、人为市场操纵等。 技术分析的四大要素为:量、价、时、空。支撑其的三大理论支柱为: ●市场说明一切(市场行为论) ●价格趋势一旦形成,往往持续若干时间(价格趋势理论) ●历史会再现,但不是简单地重复 2014年5月,华尔街日报刊出一篇题为《一家拥抱技术分析的基金公司》,文中Wasatch Funds的总裁Sam Stewart透露其公司越来越常以价格信号来选股。Stewart 表示自己主要使用两种技术分析工具。一是点数图,可以清晰的看出价格的涨跌情况,以及现在所处的趋势。另外一个指标是移动平均线,他认为,如果当前价格在7周及21周均线之上,并且两根均线都呈现上斜趋势,则可以判断该股票短期及长期都处于上升趋势中。 由于基金经历所投资的股票一般所用技术分析较少,而主要进行的是一些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基本面分析,所以在技术分析中,我们倾向于分析股票的长期走势,下面的技术分析所用两种理论:技术分析的基础理论——道氏理论和艾略特波浪理论;图形分析中的趋势分析;指标分析中的移动平均线(MA)分析。 1.伊利股份(股票代码600887) 2012年8月22日至2014年6月4日期间的K线图如下图所示: 图伊利股份日K线图 来源:同花顺软件。 (1)道氏理论 通过对观测期间(2012年8月22日至2014年6月4日)伊利股份的股票价格波动波动进行划分。

A.主要趋势 即为长期趋势,基金投资者通常是股票的战略投资者,更加关心其主要趋势,所以判断股票所处的长期趋势非常重要。通常基金经理会忽略各种次级想小幅波动,一直持有,知道一个基本上升趋势终结。通过对伊利股份(600887)股票价格变动趋势进行划线处理,可以得知,在观测期间,伊利股份股票价格的主要趋势是:先增长后下跌。 图观测期间伊利股份股价主要趋势图 上涨趋势:2013年8月,恒天然奶粉爆出奶粉含汞事件,恒天然是新西兰最大的公司、最大的品牌和最大的出口商,是新西兰的旗帜,它的业务完全依靠食品安全和品质。中国对奶粉的进口遭到重创,中国开始转向国内乳业,我们推测这可能是伊利股份股价上涨的原因。 2013年3月开始,根据举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恒天然、惠氏、贝因美、明治等乳粉生产企业开展了反价格垄断调查。8月份,合生元等乳粉生产企业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处罚6.6873亿元。一方面,反垄断处罚规范了国内纷乱的乳粉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受处罚的大多数是进口奶粉,利好国产品牌的长期发展。 除此之外,伊利股份持续业绩走高,这是维持其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 下降趋势:2013年10月30日晚,伊利股份公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因业绩增速不达预期,导致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大跌。国际方面,国内对进口奶源依赖度较高,3成奶粉需要进口,而80%进口自新西兰。2013年上半年新西兰大旱导致产奶减少,3季度发生肉毒杆菌事件导致新西兰奶粉进口受阻,国内奶源紧张程度不断加深。国内方面,去年奶价较低导致奶牛大量宰杀,国内生鲜乳供应短期难以提升。这些利空消息导致伊利股份股价呈下降趋势。 B.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

按劳分配

第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主要指的是公有制企业(国有、集体)中获得的工资和奖金。生产要素中的按劳动分配主要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获得的工资。 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通过按劳分配方式取得的; 凡是讲,农民通过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水果、林木等,获得收入的,都属于按劳分配。 因为在农村实行的家庭田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的典型实现形式,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 但是,如果农民把自己承包的集体土地,再转包给他人,获得租金收入,那就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参与分配。 国有企业的奖金和津贴也是劳动所得,奖金是奖励你劳动的质量高,津贴是补贴你劳动的强度大.在公有制经济里面,一般的劳动所得都是按劳分配. 2、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 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它包括: (1)投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他投资受益。 (2)出租房屋等资产收入,将家庭拥有的产权房屋、车辆、土地等资产出租产生的收入。 (3)知识产权收入。自己创作、发明或者参与创作、发明、并归个人所有的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带来的收入,专利人将专利权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使用其专利所得的个人收入和非专利技术所有者将非专利技术有偿地提供、转让他人所取得的个人收入。 (4)其他财产性收入,指除上述之外的财产产生的收入。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人”的说法。财产性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人、财产增值收益等。赵先生一家2007年的收入情况如下,其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有 ①基金投资获利l万元②出售房屋收人10万元③儿子在外企工作工资5万元④父亲养老保险金4000元⑤出租房屋租金l万元⑥妻子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获利5万元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①⑤⑥D.③④⑥ 从这个含义中不难看出,只有C可以选。而②是把财产卖了,不是财产性收入的范畴了。 例2、公有制经济中有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例如:王某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员,月薪3000元。这是按劳分配吗?但是他是技术人噢,不过又有“月薪”,我不知道怎样判断,应该抓住哪些关键字眼? 公有制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如说员工拥有国有企业的股份所得收入,也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了。据你列举的例子,王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中,不管是做什么工,他的薪水都是按劳分配的,如果他有技术发明,企业把他的技术发明折算为公司股份给他,这样所得的收入才是按技术要素分配。 例3、国企里的工程师的工资是按劳分配还是按技术要素分配的?如果他有技术创新的成果,得到相应的奖励,这又是按什么分配? 国企里的工程师的工资是按劳分配,一般我们指的工资大都是劳动所得,在国有企业中的工资收入当然就是按劳分配了. 如果他有技术创新的成果,得到相应的奖励,这还是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浅析

浅谈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通过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一章,与周为民、陆宁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论文,感触颇深,现就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老师的文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原则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中的劳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指投入生产的劳动力。第二层含义是指劳动力参加了一定长度时间的生产。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个原则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有重大作用。由于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实

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一个“弊病”,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平均主义,选择合适的按劳分配的形式。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旧的社会分工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而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3)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依据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其直接表现和标准是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技术、资本、管理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生产前,你所拿出来用于生产的“东西”,譬如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等愈多,将来生产后所形成的利润中,你就能分得愈多。简单地说,就是多拿多得,少拿少得。这跟“按劳分配”中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是同样的道理。但比前者内容更丰富,方式更进步。因为,这表明你拿出来用于生产的“东西”不一样,所获得的“好处”也就不一样,比方说,拿出土地

稿费属于什么分配

稿费属于何种分配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关于课本“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来源。然而,在现实中,却发现有很多收入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比如自由撰稿人的稿费收入的划分,就比较具有争议。 观点一: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 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广义上讲,文学素养和水平应该是一种专业技术,一篇文章如何构思,如何布局,如何落笔,都是一定的技术活动。因此,稿费收入应该是按技术要素分配。 但是仔细推敲,发现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按技术要素分配,是指技术要素所有者将依据自己所拥有的技术(科研成果)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并据此取得报酬。技术要素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以商品的形式进入生产领域,如可以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专利技术;一种以当期活劳动的形式进入生产领域,如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对科学知识水平的合理运用,管理人员对生产流程的组织、协调等。那么,稿费应该属于这两种中的哪一种呢?很难界定。况且,只要付出劳动能获得

报酬的,他的劳动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技术的成分。如一家服装厂的普通员工,肯定有一定的缝纫、裁减等方面的技术,难道他的收入也应该是按技术要素分配?这是行不通的。显然,对“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中的“技术”贡献的大小,还应该进行区分。 观点二:按劳分配 稿费收入遵循了按劳分配中的一条原则,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笔下耕耘勤快的人,自然能获得较多的收益。自由撰稿人的收入与自己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即与文章的质量、数量成正比,以及与企业的效益有密切的关系,即自由撰稿人获取收入的出版社或某报社杂志社的销量的好坏,与自由撰稿人的收益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 但是此观点关键的错误在于,按劳分配所存在的范围,仅仅是公有制企业中,而且按劳分配的对象应该是公有制企业的职工。而自由撰稿人很少是固定的某家杂志或报纸的专职员工,也不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因此,按劳分配的说法不可取。 观点三:按劳动要素分配 这里的“劳动要素”是指作为他人雇员或自雇劳动者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毫无疑问,劳动力与资本、土地等一样,也是使用价值或财富的源泉,同样对于财富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人投入劳动力,就不可能形成财富。因此,获得稿费收入的过程,是作者付出了辛勤劳动的过程,其结果形成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应该属于这里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收入分配理论是一般价格理论的一种特例。工资不过是劳动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不同要求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就像商品的价格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根据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中的论述:“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各种要素产品的需求来自每种要素通过其边际产品所产生的收入”。 马克思按劳分配,是以全社会共同占用生产资料为前提,每个社会成员除了自己的劳动,谁也不能向社会提供其他任何东西,生产资料直接归社会所有,商品和商品生产已经消失,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消失了,在进行一定量的扣除之后,按劳动的贡献在劳动者之间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所有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依据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其直接表现和标准时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管理、技术等。 在杨老师的著作里对于他们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如果说,‘生产要素’中包括劳动力,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却不包括按劳分配,这在逻辑上怎么讲得通呢”由此可知,杨老师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对此,我有一个疑问,按劳动力分配时按劳分配吗?不是的话,又怎么样能说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呢。 到底按劳动力分配是按劳分配吗? 先说第一个问题.按劳分配时按劳动价值分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不了解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结果导致了劳动工资理论的矛盾和混乱,导致了他们理论的破产。马克思把劳动和劳动力分开来,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没有解决的矛盾,建立了科学的工资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价值与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劳动力价值是个既定的量,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定范畴,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价值是一个可变的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水平共同决定,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在进行各项扣除后,他是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的对象。不能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表现为价值”就把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相等同。另外,按劳动力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分配就不会出现这个状况。在国有企业中,劳动力无法成为商品,劳动者的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力分配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依据。而按劳分配确实存在于国企中。 另一个问题,按劳分配是按劳动力使用价值分配吗? 首先,劳动力使用价值既是一个特定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作为特定的历史范畴,它与价值一起构成商品的二因素。既然按劳分配不能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等同,也就不能与按劳动力使用价值分配相等同。作为永恒的范畴,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能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即劳动,但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因为它还要依靠自然力的帮助才能生产出物质财富来,无论哪种情况,劳动力使用价值发挥作用都是以对物质资料的占有为前提的。不能抽象物质资料,及其所有制来空谈按劳动力使用价值分配;其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一个难以计量的东西,不同的需求造成对使用价值的需求量重要性的不同,既然这样,又怎样去按劳动力使用价值分配。最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就是价值的创造。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只是一种劳动能力,劳动能力在实际发挥作用之前不是劳动,更没有物化为价值。在此情况下,

技术分析之空间要素分析的

技术分析之空间要素分析的:势位态 首先我们从技术分析最微观部分开始,这就是技术分许的空间要素分析,空间要素分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势位态 所谓的势就是趋势和方向,这个主要铜鼓趋势线和趋势类指标来解决,而所谓的位就是位置,通过一些动量指标和支撑阻力线我们可以找到这些位置,而态则是趋势和位置的具体组成部分,比如一些蜡烛图组合和西方技术分析的形态等。 趋势是任何技术分析的第一对象,而位置则是第二个分析对象,也是经常被新手忽略的对象,位置设计的势风险报酬比结构,这对于交易而言比方向更为重要,而且方向比位置更能判断,零号的进场位置好过于一个自以为是的方向预测。大致确认方向,并找到准备的进场位置之后,通过特定的蜡烛图线态和西方技术形态可以确认这些进场位置的有效性 所以势位态是技术分析的空间按要素分析的三个关键,三者紧密相连,任何交易的形成必须集合三者的确认,这也是我们多年外汇交易的经验所在 1.位(动量分析) (1)RSI (2)KD (3)KDJ (4)DEMARK (5)STOCH (6)MACD 常用的动量指标就是扇面这些,所有动力啊指标的用法一般都不超过三个范畴:交叉背离区间,当然,如果将主图的指标包括进来,那么所有的指标用法不外乎四种,交叉背离区间和适离。我们这里站在动量的使用角度只介绍前面三个范畴, 通过这三种信号,我们可以找到向上或者向下趋势中的潜在进场位置,记住动量指标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进场位置,而不是方向,很多初学者习惯于用相对强弱之类的动量指标抓顶兜底,这是错误的,动量指标的最大作用在于提供既定趋势中的进场信号,它并不能单独作为趋势信号,也不能作为进场信号。 我们通过移动平均线,或者直边趋势线找到方向后,通过动量指标和阻力支撑线提供的信号寻找潜在的进场位置,在找到离目前价格最近的位置后利用蜡烛线和西方技术图形提供的信号确定这一位置的有效性。这样势位态就统一起来了 下面我们就结合上述常用的动量指标,讲解动量指标的三种用法,大家要注意的是,虽然动量指标有上万种,但是基本上都是这三种用法,大家可以万法归宗,举一推三。至于各个指标的常用解释和计算公式,大家可以随意找到。 动量分析的三要素 (1)交叉:金叉,死叉 交叉不扩两种类型,每种类型下都有金叉和死叉两种情况,金叉是多头进场维护i,死叉是空头进场位置。交叉的两种类型:第一种成为长短期信号线穿越类型,第二种称为中线穿越类型。 如果短期信号线向上穿越长期信号线,则为金叉,这个指标信号对应的价格线就是做多进场的潜在位置,如果短期信号线向下穿越长期信号线,则称为死叉,这个指标信号对应的价格线就是做空的潜在位置,至于这个位置是否有效,关键要看趋势是否一致,另外还要看该信号对应的价格线附近是否有相应的蜡烛线。 举例而言,如果我们根据均线去人了目前处在上涨趋势中,而此时出现一个金叉信号,同时该金叉信号对应着一个蜡烛图看涨组合,这时势位态三者就具备了,可以就此为止和时机进场做多。 对应中线穿越类型的交叉,一般这样来区分:如果信号线向上穿越指标值的中线则为金叉,如果信号线向下穿越指标值的中线则为死叉。下面我们举例一些指标的交叉状况 (2)背离:顶背离底背离 关于背离,从广泛的意义来讲有三种:第一种是价格和指标的背离,比如价格和成交量的背离,价格上升而成交量下降,这意味着行情翻转的可能性,当然价格和动量指标的背离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主题,第二种是品种和市场之间的背离,比如道琼斯理论强调两个指数之间要一同上升才能确定股市的上涨,如果只有一个上涨另外一个吹按下跌就是背离,意味着上涨行情可能翻转,举个外汇市场中的简单列子就是非美货币之间,特别是欧系货币出现杂乱走势一般就要注意是不是美元要转变方向了,第三种背离就是技术面和基本面得背离,比如利空不断,价格却不跌反涨,这种背离确定了真正的走势,那就是价格的上涨。 除了第三种背离比较特殊,所有背离都是某种转变的前兆,也就是某个边界出现了,这也是位置,也就是一种进场的具体位置。下面我们具体谈谈第一种背离,也就是价格与动量之间的背离。价格和动量之间的背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位前辈曾经说,它一共研究出36种背离,其实变化再多,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 价格和动量之间的背离简单来说就是价格和指标产生了不同的走势。价格创出新高,而指标却在下降,或者是价格下降,而指标却在上升,总而言之,因为某些因素,造成了指标没法和价格形成同步,那么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动量指标经常是价格运动的加速指示在混沌交易法中比尔威廉姆就是运用它的动量指标作为价格的加速度指标,从而提前发现趋势的可能变化,上面这张图体现了价格运动的减速,虽然价格还在上涨,但是速率或者说加不速度开始放缓了,力度不如过去了。 如果不看指标只看图形,我们所要找的是趋势,而指标则给了我们趋势之外,还给了价格之后的核心,那就是加速度。从这张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加速度的放缓并不表示趋势会立即停下来,就像人在跑步中被绊了下,它肯定要踉踉跄跄很多下,才会最后摔倒,所以提醒大家,背离并不代表趋势会立即停止,它只是一个现象,一个提示和一个信号,趋势放缓,有可能会停止。而这个信号给了我们一个潜在进场位置和时机,但是还需要蜡烛图和西方形态的确认 确认背离能够选择的指标越来越多了,但是其实这些指标所运用的原始资料无非也就是最高点最低点开盘价和收盘价,然后用数学,加上不同的时间周期平均值等等而炮制出来的,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是核心都是差不多的 在外汇时机交易中确认背离采用的比较多动量指标还是MACD,用的就是原始的数值设置。当然数值可以优化,比如5,5,34等,可

按技术要素获得分配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1、利息。 (1)利息的含义:利息是让渡一定期间资金或资本使用权的报酬或价格。 (2)利息的获得:向金融机构存款或向生产经营单位贷款,均可获得利息。债券有国家债券、银行债券、企业债券。购买是一种是一种投资行为,债券是要还本付息的,一般期限较长。 (3)利息率的界限:利息率通常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使贷款的接受者在正常情况下有利可图。单利息率应高于物价上涨率,如果低于物价上涨率,则利息为负数。 2、股息。 (1)股息的含义:股息是对购买股票而向股份企业投资的股东所支付的报酬。 (2)红利。股份企业在支付股息后,根据盈利情况,还可发给股东红利。 (3)股票的特征:发行股票是不还本付息的,但购买者可以自由转让。 3、利润。 (1)公有制企业:对公有制企业来说,利润虽然通过企业影响劳动报酬总额而影响职工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得的劳动报酬,却不是职工按资本分得个人收入的形式。 (2)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利润则是企业主按资本分配而获得的收入,它是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 (3)买卖有价证券:社会上各类人员买卖有价证券、买卖期货等所获得的利润,也可以说是按资本分配的个人收入。 4、租金。 (1)租金的含义:租金是暂时让渡固定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建筑物、交通工具)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收入。 (2)租金收入高低的决定:租金高低收入取决于出租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出租的时间长短。 5、技术转让费。 (1)技术转让要获得技术转让费:随着获得技术专利权的个人和单位增多,随着各行各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增的大,技术转让必然越来越多,以投入技术要素而获得的收入也将增多。 (2)技术上作出了贡献也应获得报酬:即使不发生技术转让,只要技术上作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其贡献者就应获得以适当形式支付的报酬。 简新很荣幸为你解答。 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说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或得的工资。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甲醛人去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是凭借土地去得的收入。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是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去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是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问题能解决请采纳,有疑问可以追问。 我国的分配制度2008-12-26 20:15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浅析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浅析

浅谈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通过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一章,与周为民、陆宁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论文,感触颇深,现就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老师的文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原则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中的劳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指投入生产的劳动力。第二层含义是指劳动力参加了一定长度时间的生产。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个原则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有重大作用。由于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

活水平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一个“弊病”,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平均主义,选择合适的按劳分配的形式。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旧的社会分工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而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3)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依据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其直接表现和标准是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技术、资本、管理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生产前,你所拿出来用于生产的“东西”,譬如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等愈多,将来生产后所形成的利润中,你就能分得愈多。简单地说,就是多拿多得,少拿少得。这跟“按劳分配”中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是同样的道理。但比前者内容更丰富,方式更进步。因为,这表明你拿出来用于生产的“东西”不一样,所获得的“好处”也就不一样,比方说,拿

区别不同分配方式的几点小技巧

区别不同分配方式的几点小技巧 ?1、要记住总共有哪些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进行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指劳动、资本、技术 与信息、管理和土地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2、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工资、薪金、津贴和奖金。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主要看他属不属于个体经济。 ?按劳动要素分配指私营和外资企业里的工资、薪金、津贴和奖金。 ?按资本要素分配指私营企业内的税后利润和凭借股票、债券、基金、存款等获得的收入。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主要指提供技术、信息而获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指凭借管理才能获得的收入。 ?按土地要素公有制分配指出租土地及其土地上的附属物而获得的收入。 ?3、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除劳动要素)、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4、劳动收入有三种: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区分三者的主要根据在何种所有制基础上取 得的劳动收入。 ?注:按劳分配一定是劳动收入,但劳动收入则不一定是按劳分

配。 ?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的是按劳分配收入,而农民流转土地所得的收入则是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除劳动收入其余皆为非劳动收入。 ?5、工资收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一种是按劳动要素获得的收入。 ?6、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可见,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运用:讨论下列情况分别属于何种分配方式? 1、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收入。(劳动) 2、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资本) 3、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技术) 4、企业高管凭借其管理才能获得的收入。(管理) 5、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按劳分配) 6、出租土地获得的收入。(土地) 7、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等获得的收入。(信息) 8、个体工商户获得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9、储户的利息收入(资本) 10、党政机关干部的奖金。(按劳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