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三果冻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果冻是以水、白砂糖、卡拉胶、魔芋粉等为主要原料,经溶胶、调配、灌装、杀菌、冷却等多道工序制成的美味食品。卡拉胶又称为鹿角菜胶、角叉菜胶,是从天然麒麟菜等海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胶体,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特性,是我国批准在各类食品中使用的安全的增稠剂;魔芋是一种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我国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而魔芋粉则是通过深加工提取的粉末产品,魔芋粉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是我国批准使用的安全食品配料。而且,卡拉胶、魔芋粉等胶粉在果冻中的占比一般约为1%,占总成本约5%左右。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1.理解果冻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冻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冻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材料:各种水果,市售果胶或芒果粉、果珍适量

2、仪器:煮锅、电磁炉、水果刀、模具、天平、烧杯、精密pH试纸、尼龙布或纱布等。

四、实验方法

果冻完全靠明胶的凝胶作用凝固而成,使用不同的模具,可生产出风格、形态各异的成品。一般情况下,果冻制品要经过果冻液调制、装模、冷藏等加工工序制作而成。其工艺流程为:

调制果冻液→装模→冷藏定型→脱模→装饰

1.果冻液的调制

果冻液的调制方法较简单,一般先浸泡明胶,然后隔水熔化,再加入所需要的配料,即混合成果冻液。果冻液的调制方法根据所用凝固原料的不同,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使用果冻粉或使用明胶。

(1)使用果冻粉调制果冻液是最方便、最省时的方法。因为所有的凝固原料--果冻粉都已在工厂配制好并消毒,再经干燥处理包装上市。使用者只需按照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及用量配比表使用即可,使用起来很方便。

(2)使用明胶调制果冻液是较常用的方法。常用明胶的商品名有白明胶、明胶片、结力粉、结力片、鱼胶粉等。实际使用时要参照不同原料使用说明来使用。如使用明胶片、结力片,需要先把结力片用凉水泡软,然后再调制。若使用结力粉,则要求先用少量的凉水浸透后再调制。

2.果冻液装模

果冻的成形与果冻的用料配方以及模具的使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果冻大多依靠模

具成形,其一般方法是:将已调配好的果冻混合液体装入各种类型的模子里,在低温环境中凝固,形成制品。

果冻的形状与模具的大小、形态以及冷却时间有关。一般来讲,果冻的成形不用大型的或结构复杂的模具。因为果冻内部的凝胶力不足以保持大型模具制作出的成品支撑力,如果加大原料的使用量,就必然降低成品应有的质量和口感,甚至不能食用。因此,在使用模具时,大多应用小的、简单的模具,以确保成品具有应有的造型和食用质量。果冻液装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

①果冻液倒人模具时,应避免起沫。如果有泡沫,应用干净的工具将泡沫撇出,否则冷却后影响成品的美观。

②制作果冻所用的水果丁使用前要沥干水分,以保证成品的品质。

③使用水果,尽量少用或不用含酸物质多的水果,如柠檬、鲜菠萝等,因其酸度过大会降低果冻的凝胶力,使成品弹性降低,必要时可将此类水果蒸煮几分钟使其蛋白酶失去活性后使用。

④果冻甜点是直接人口的食品,更需要保证模具的卫生。

3.果冻的定型

果冻的定型主要是通过冷却的方法形成的,但明胶的用量、定型的温度和时间与定型的质量有关。定型的一般方法是将调制好的果冻液体倒人模具中放人冰箱内冷却定型。定型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果冻配方中明胶用量多少。配方中明胶的用量越大,凝固定型的时间越短,但明胶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使用过多,成品凝固过硬,不仅失去果冻应有的口感,而且也失去果冻应有的品质。一般情况下明胶的用量在3~6%左右冷却时间需要3~5小时。

果冻定型时的温度一般在0~4℃。一般来讲温度越低,果冻定型所需的时间越短,反之则长。但果冻定型时不宜放人温度在0℃以下的冰箱内,因为果冻内大部分原料为含水液体原料,若在0℃以下低温冷却,会使果冻结冰,失去果冻应有的品质。果冻在进入冰箱冷却定型时,应在其表面封一层保鲜膜,以防止和其他食品的味道相窜,影响自身的口味。

4.脱模与装饰

定型后的制品脱模时,要保持制品完整。因此将定型好的制品从冷藏箱内取出后,宜用温水在模具底部及四周稍烫一下再脱模。若用一次性果冻杯成形的果冻则勿需脱模。果冻的装饰根据需求而定,一般适宜用水果、巧克力插片、干果、泡沫鲜奶油等装饰。

材料:芒果20g、根据个人口味准备果汁(100mL)和水果、水500mL

步骤:1、把芒果用凉水泡半小时;

2、用500ML水加热搅拌,直到芒果完全融化;

3、倒入果汁,并搅拌均匀;

4、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在小杯中;

5、往小杯里倒入做好的芒果水,放入冰箱冷藏至凝固即可。

五、注意事项

果冻从制作后的冷却开始到完全形成稳定的胶冻需要较长时间,通常可在两小时内观察到凝胶态基本形成,但如比较果冻的弹性和强度,通常可在制作的第二天来进行。

六、结果记录与分析

学生写出实验果味果冻品尝鉴定结果并附上实验图片:芒果果冻颜色透明呈淡黄色,酸中带甜,有香气,果冻滑嫩,很好吃。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实验(Experiment):指由研究者主动地决定给予部分实验对象某种处理,给予另部分对象某种对照处理的研究设计形式,这种处理的分配常常是随机的。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通过良好地计划对象的选择、处理因素的分配、结果指标的测量和资料分析来保证比较组间对象和实验条件是均衡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并且较好地控制误差以能用较小的样本获取可靠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根据研究目的,对受试对象施加的某种措施,称为处理因素。 注意:①抓住主要因素。 ②控制混杂因素(“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应尽可能相同)。 ③标准化(处理因素应该标准化,即研究过程中处理应该自始至 终保持一致,不能因任何原因中途改变。)

2.受试对象(subject):动物——种类,品系,窝别 人——诊断,依从性 注意受试对象的同质性 (homogeneity) 3.实验效应(effect): 指标选择:有效,客观,灵敏,精确。(头痛,发烧) 指标观察:对人的观察应注意避免偏性,提倡盲法。 主观指标的量化:如划记评分。 完全不满意完全满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实验研究的分类:根据实验的对象不同,实验分成三类。 1.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3. 现场干预试验(Intervention trial)

三.实验中的变异及其来源: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实验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别称实验误差,根据统计分析上的处理不同,实验误差分成两类: 1. 随机误差:由大量、微小的、偶然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称随机误差。如在实验中,温度、湿度、风向、振动、试剂、仪器、操作员等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 随机变异是没有倾向性的,在大量观察条件下,随机误差的分布呈标准N。随机误差的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分析。 正态分布()1,0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在对象选择、处理因素分配的不随机、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有倾向性地偏离真值称系统误差,或称偏倚(bias)。

数据库实验3答案

实验三:交互式SQL语句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对象的操作过程,包括创建、修改、删除 (2)熟悉表的各种操作,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查询 (3)熟练掌握常用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2、实验平台 使用SQL Server提供的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交互式使用SQL语句。 3 实验容及要求 选择如下一个应用背景之一: ●学生选课系统 ●习题3、4、和5中使用的数据库 ●其它你熟悉的应用 (1)建立一个数据库和相关的表、索引、视图等数据库对象,练习对表、索引和视图的各种操作。 (2)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各实验用例及执行结果。 (3)深入了解各个操作的功能。 实验要求包括如下方面的容: 3.1 数据定义 1.基本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 2.索引的创建 3.视图的创建 3.2 数据操作 完成各类更新操作包括: 1.插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 删除数据 3.3 数据查询操作 完成各类查询操作 1.单表查询 2.分组统计 3. 连接查询 4. 嵌套查询 5. 集合查询 3.4 数据操作 1.创建视图 2.视图查询 参考示例: 建立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练习对表、视图和索引等数据库对象的各种操作。 一、数据定义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ST,包括三个基本表,其中Student表保存学生基本信息,Course表保存课程信息,SC表保存学生选课信息,其结构如下表: 表1. Student表结构 表2. Course表结构

表3. SC表结构 1.创建、修改及删除基本表 (1)创建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8)PRIMARY KEY, Sname CHAR(8), Ssex CHAR(2)NOT NULL, Sage INT, Sdept CHAR(20) ); (2)创建Course表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PRIMARY KEY, Cname CHAR(40)NOT NULL,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 (3)创建SC表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8)FOREIGN KEY (Sno)REFERENCES Student(Sno),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 (4)创建员工表Employee

软件工程实验第三次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一:软件开发的过程计划 实验课时:2课时 一、实验目的 项目计划的目的是为项目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行动纲领,以便所有相关人员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⑴估计项目的总体规模、工作量和成本。 ⑵制定项目计划,重点放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主要关键任务。 ⑶制定项目时间表和预算。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 P4以上的个人计算机环境,要求内存不少于512MB,硬盘不小于20G.。 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以上或Access 2003以上 3.通用工具软件 通用绘图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3以上 文本编辑工具:MicroSoft Word 2003以上 4.CASE工具 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 2000 三、实验要求、实验内容 1、实验要求: 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准备参考资料和阅读相关的过程模型的文档。 2、实验内容 熟悉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软件开发统一过程的思想,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由Rational公司(现已是IBM公司的一部分)提出的过程模型,它软件工程史上最完整、最成熟、最优秀的过程模型之一。 学习软件开发的组织和管理,将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明确,掌握各阶段的里程碑,并熟悉相应的工具。

四、思考题 1、项目开发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 答:进行需求分析和定义,了解客户或用户的需求,然后再进行后续。 2、你认为该软件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答:安全性、实用性、灵活性。 3、你认为怎样分工是最合理的? 答:该项目已经采取项目经理制,但是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情况也许会比预计的复杂,因此,在了解了各组员的工作风格的情况下,根据性格类型进行工作分配,比如:外向而且善于交流的,可以给他安排和客户交流沟通,让客户随时了解我们 的工作情况,并且反应客户的需求改变;为了让项目更好的组织和管理,可以采取 主程序员负责制;这样,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内部安排主程序员和副程序员,工 作员有问题的话,内部自己解决,只要按时汇报工作就可以了。 五、实验内容: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XX银行的业务不断增长,传统的依靠手工的存取款业务办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其一,业务需求的增加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其二,业务复杂化导致人工处理方式出错率增加,从而引起储户不满。一方面可以减轻银行业务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工作的出错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告诉发现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在网购物、在家存款取款。在这样的背景下,很明显现在的银行储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益增长的需求,急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的、方便的、互联的计算机储蓄系统。为解决此问题,拟为其开发计算机储蓄系统。 项目进度: 项目在项目经理的制度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树立“里程碑”,而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各阶段任务必须完成,现把任务进度历程绘制如下: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关键词] 医学科研要素健康网讯: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410078)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410078)科研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如用某种传统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的上升趋势,该研究中所用的两种药物称为处理因素,缺铁性贫血病人称为受试对象,血红蛋白称为实验效应。如何正确选择三大要素是科研中专业设计的关键问题。处理因素(受试因素) 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但是生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作为处理因素来进行观察。因此,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研究中的主要因素是按以往研究基础上(本人或他人)提出的某些假设和要求来决定的。一次实验涉及的处理因素不宜太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施中难以控制误差。然而,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与实施的可能来确定带有关键性的因素。②找出非处理因素。除了确定的处理因素以外,凡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都称为非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混杂效应也影响了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对比和分析,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例如上述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试验,非处理因素可能有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如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营养等构成不一,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比较。因此设计时便设法控制这些非处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减小实验误差。③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处理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施加方法等,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和预备试验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然后订出有关规定和制度,并使之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评价。如处理因素是药物,必须正确选择批号,给药途径和时间也应标准化和相对固定化。受试对象(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医学科研的受试对象是动物和人,也可以是器官、细胞或分子。但中药种植中培育品系的研究则将药用植物列为受试对象。在医学科研中,作为受试对象的前提是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对处理因素敏感;②反应必须稳定。因此,在观察新药的临床疗效试验中,应当选择中等程度中青年患者,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疗效率高低的差别。受试对象的疾病应诊断明确(依照国内或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且表现具有典型性。研究者必须深知病人的心理状况、情绪起落、病情程度、病程长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家庭经济收入、食品种类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疗效,这些影响因素必须很好地加以控制,使组间均衡化。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对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求也不同。动物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地注意种类、品系、年龄(月龄)、性别、体重、窝别和营养状况等。为保证实验效应的精确性,某些动物的生活环境还有严格要求。 [!--empirenews.page--] 试验效应试验效应内容包括试验指标的选择和观察方法两个部分。指标的选择有以下要求:①指标的关联性,选用的指标必须与所研究的题目具有本质性联系,且能确切反映被试因素的效应。所选指标是否具有关联性,充分反映了研究者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②指标的客观性,指标数据来源决定它的主、客观性质。主观性指标来自观察者或受试对象,易受心理状态与暗示作用的影响,在科研中一般尽量少用。客观性指标是指通过精密设备或仪器测定的数据,能真实显示试验效应的大小或性质;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③指标的灵敏度,通常是由该指标所能正确反映的最小数量级或水平来确定。如溶液中物质含量的测定,除测出下限值以外,还可测出最低改变浓度来反映灵敏度。一般要求其灵敏度能正确反映处理因素对受试对象所引起的反应就够了,并非灵敏度越高越好。④测定值的精确性,精确性具有指标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双重含义。准确度是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精密度是重复测定值的集中程度。从设计角度来分析,第一强调准确,第二要求精密。既准确又精密最好,准确但精密度不理想尚可,而精密度高但准确度低则不行。应当强调指标的精确性除与检测指标的方法、仪器、试剂及试验条件有关外,还取决于研究者的技术水平及操作情况。⑤指标的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 实验设计四原则的实施主要包括:

SQL 数据库实验报告3

一、实验内容 (1)掌握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对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的方法。 (2)掌握使用Transact-SQL语句对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Window7操作系统,SQL Server软件 三、实验步骤 (1)启动SQL Server管理平台,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studentsdb数据库文件夹。 (2)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包含有数据表student_info、curriculum、grade,这些表的数据结构如图所示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包含有数据表student_info、curriculum、grade,这些表的数据结构如图所示 (3)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创建student_info、curriculum表。 学生基本情况表student_info 课程信息表curriculum

①启动SQL Server管理平台,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studentsdb数据库文件夹。 ②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创建student_info表。 ③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创建curriculum表。 (4)使用Transact-SQL语句CREATE TABLE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创建表 学生成绩表grade

①新建查询,输入Transact-SQL语句,点击执行 ②出现如下界面,学生成绩表grade建立成功 (5)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将student_info表的学号列设置为主键,非空。

(6)student_info、curriculum、grade表中的数据如图所示。 student_info的数据 curriculum的数据 grade的数据 (7)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为student_info表添加数据

(上课)软件工程实验一

实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导论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8年 2 月 24 日 实验名称分析系统业务流程和绘制系统业务流程图 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化分析方法 2、掌握业务流程分析方法和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实验内容: 任务一绘制系统业务流程图 试绘制工资管理系统的系统流程图,根据系统流程图的符号说明仔细理解如图含义: 任务二分析系统业务流程和绘制系统业务流程图 案例一:总务办公管理系统

系统简介:某单位准备开发一个购买办公用品和设备的总务办公管理系统。办公用品的购买申请由各科室提出,由负责总务工作的办公室统一收集。其中,购买申请的金额低于500元(含500元)可以由总务办公室直接审批,而高于500元的购买申请由机构主管领导审批,批准的购买申请形成采购清单由采购员负责购买,同时应记录每次实际购买清单,进行入账。在提出购买申请时要包括下述数据:申请单位、物品名称、物品数量、预计价格、物品用途等。每次购买完成后应记录以下数据:物品名称、物品数量、价格、总金额、购买日期、经办人等。 案例二:火车票预订系统 系统简介:某高校后勤集团为了学生寒暑假返乡,办理代学生预订返乡火车票事务,订票必须提前三天办理,后勤订票处提前三天向火车站办理购票事务。订票处使用一台微机处理订票后购票事务,学生订票一次称为一个事务,由订票员将其输入在微机中,系统核实订单后,将订票信息记录放在订票库中。系统每天打印预订三天的购票单,并更新订票库。 请对以上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后,绘制出该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实验原理: 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等)。表达的是信息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 系统业务流程图的符号:

软件工程实验三

班级学号:132054234 姓名:吴易璋成绩: 实验三小组项目详细设计 (一)系统需求实例: 企业销售管理的描述如下: (1) 接受顾客的订单,检验订单。若库存有货,则进行供货处理,即修改库存,给仓库开备货单,并且将订单留底;若库存量不足,则将缺货订单登入缺货记录。 (2) 根据缺货记录进行缺货处理,将缺货通知单发给采购部分,以便采购。 (3) 根据采购部门发来的进货通知单处理进货,即修改库存,并从缺货记录中取出缺货订单进行供货处理。 (4) 根据留底的订单进行销售统计,打印统计表给经理。 (二)实验目的: (1)根据所选定题目进行系统详细设计工作; (2)根据“检验订单”、“处理供货”、“处理缺货”、“处理进货”的伪码画出它们的盒图、PAD图 (3)熟练使用画图工具“visio”绘制图形。 (三)实验步骤: (1)“检验订单”伪码 PROCEDURE 检验订单 输入订单; IF 订单有效 THEN 进入“供货处理”; ELSE 重新输入订单; ENDIF RETURN END (2)“处理供货”伪码 PROCEDURE 处理供货 读入订单中货物数量; 读入库存记录; IF 货物数量<库存记录 THEN 修改库存记录; IF 库存记录≤库存临界值 THEN 生成缺货订单记录; ENDIF 生成备货单; ELSE 生成缺货订单记录; ENDIF RETURN END (3)“处理缺货”伪码 PROCEDURE 处理缺货 读入缺货订单记录; 根据缺货订单生成缺货通知单;

RETURN END (4)“处理进货”伪码 PROCEDURE 处理进货 输入进货单; 根据进货单修改库存; IF 缺货订单记录货物数量<库存记录 THEN 处理缺货订单可以供货; 修改缺货订单记录; ENDIF RETURN END (绘制的图形放在此处) (1)PAD图 盒图

北邮大数据库实验三

实验三完整性及视图、索引 视图是基于某个查询结果的一个虚拟表,只是用来查看数据的窗口而已。索引能够提供一种以一列或多列的值为基础迅速查找数据表(或视图)中行的能力,用来快速访问数据表(或视图)中的数据。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在特定语言事件发生时自动执行,通常用于实现强制业务规则和数据完整性。 【实验目的】 掌握MySQL视图、索引的使用,理解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 【实验要求】 1、每完成一个任务,截取全屏幕快照1~3作为中间步骤和结果的贴图,粘贴在最后的实验报告中。 2、除了使用我们提供的数据外还要自己向表中添加些新数据,以保证每个查询结果不为空集,或计数结果不为0。 3、思考题可以选做,作为优秀加分的依据。 【实验任务】 1、创建一个视图,该视图为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视图包括的列有课程号 及平均成绩,并用利用该视图查询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给出课程号、课程名及平均成绩。

2、创建一个视图,该视图为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视图包括的列有课程号、 课程名及平均成绩,并用利用该视图查询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给出课程号、课程名及平均成绩。

3、为院系代码表(dept_code)创建基于“院系代码”列的索引。 4、为教室信息表(classroom_info)创建基于room_id列的惟一索引并插入一 条room_id列与表中已有的值重复的数据,观察系统的反馈。

5、重新修改表stud_info、lesson_info及stud_grade,修改的容为: ①为三表增加主码约束,stud_info的主码为stud_id,lesson_info的主码为 course_id,stud_grade的主码为stud_id、course_id。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1.1 实验一结构化需求分析 一.实验类型 图书馆管理系统 假定校图书馆需要你设计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包括以下功能: ●图书管理员可以管理馆藏图书,包括每本图书的藏书编号、书名、编著者、 ISBN号、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馆时间、馆藏数量(如果馆藏数量为1,则标明为孤本图书)、在馆数量、学科类别等(或其它你认为有用的信息); ●管理员可以查询、统计所有图书、每一类图书或每一本书的借阅记录; ●图书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读者的信息,包括读者类型(学生、教师、社会人 士)、姓名、图书证编号、办证时间、证件状态(正常、挂失、冻结)等信息; ●图书管理员可以查询和统计所有读者、每一类读者或每一个读者的借阅记录; ●读者可以通过本系统查询馆藏图书; ●读者可以通过本系统借阅读书。但对于孤本图书或在馆数量为1的图书则不 准外借; ●管理员可以对超期未归还图书的读者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提醒,对于超期一年 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读者可以通地本系统归还图书。如果图书超期,则自动计算罚款金额。二.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流的分析技术 2.掌握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3.熟悉项目开发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制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用结构化数据流分析技术进行软件系统需求分析,得出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2.正确运用图表工具进行表示。 3.按规范正确编写软件文档。

四.实验步骤 1.理解所承担项目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 本软件项目是面向中小型学校、单位机构对于图书管理的基于服务的一款便捷式软件。能满足一系列常用图书管理的功能模块,提供简介、准确的操作性,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数据错误,统计错误,系统逻辑错误。并且规模小,很容易进行推广。 ●本项目的参与对象有图书管理员及读者。 ●对于读者,能通过该软件浏览馆藏的所有图书。读者在图书馆找到自己喜欢 的书后,能自行通过该软件操作完成借阅操作。若读者是第一次借书,必须通过图书管理员进行添加读者记录,登记读者信息。读者在登陆后方能完成借阅操作,对于孤本图书(即图书馆中馆藏只有一本的图书)则拒绝进行借阅操作。在规定期限内,读者可以通过该软件完成还书操作,对于超期的图书,应将扣除一定罚款金额,对于超期一年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并且读者能修改个人信息。 ●对于图书管理员,能管理自己和比自己低一级管理权限的管理员。一级管理 员能完成维护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和二级管理员的一切操作。二级管理员则能维护自己的信息和添加读者、添加图书的功能。管理员可以对超期未归还图书的读者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提醒,对于超期一年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2.按照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系统的作业范围等,确定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等)。 根据软件编程经验,本系统将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使用Eclipse开发工具,java窗体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使用Win8。 3.绘制数据流图、功能分析图等。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2006-11-26 基础医学论文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 410078)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 410078) 科研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如用某种传统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的上升趋势,该研究中所用的两种药物称为处理因素,缺铁性贫血病人称为受试对象,血红蛋白称为实验效应。如何正确选择三大要素是科研中专业设计的关键问题。 处理因素(受试因素) 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但是生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作为处理因素来进行观察。因此,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研究中的主要因素是按以往研究基础上(本人或他人)提出的某些假设和要求来决定的。一次实验涉及的处理因素不宜太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施中难以控制误差。然而,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与实施的可能来确定带有关键性的因素。②找出非处理因素。除了确定的处理因素以外,凡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都称为非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混杂效应也影响了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对比和分析,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例如上述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试验,非处理因素可能有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如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

营养等构成不一,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比较。因此设计时便设法控制这些非处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减小实验误差。③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处理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施加方法等,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和预备试验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然后订出有关规定和制度,并使之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评价。如处理因素是药物,必须正确选择批号,给药途径和时间也应标准化和相对固定化。 受试对象(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医学科研的受试对象是动物和人,也可以是器官、细胞或分子。但中药种植中培育品系的研究则将药用植物列为受试对象。 在医学科研中,作为受试对象的前提是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对处理因素敏感;②反应必须稳定。因此,在观察新药的临床疗效试验中,应当选择中等程度中青年患者,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疗效率高低的差别。受试对象的疾病应诊断明确(依照国内或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且表现具有典型性。研究者必须深知病人的心理状况、情绪起落、病情程度、病程长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家庭经济收入、食品种类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疗效,这些影响因素必须很好地加以控制,使组间均衡化。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对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求也不同。动物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地注意种类、品系、年龄(月龄)、性别、体重、窝别和营养状况等。为保证实验效应的精确性,某些动物的生活环境还有严格要求。 试验效应试验效应内容包括试验指标的选择和观察方法两个部分。指标的选择有以下要求:①指标的关联性,选用的指标必须与所研究的题目具有本质性联系,且能确切反映被试因素的效应。所选指标是否具有关联性,充分反映了研究者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②指标的客观性,指标数据来源决定它的主、客观性质。主观性指标来自观察者或受试对象,易受心理状态与暗示作用的影响,在科研中一般尽量少用。客观性指标是指通过精密设备或仪器测定的数据,能真实显示试验效应的大小或性质;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③指标的灵敏度,通常是由该指标所能正确反映的最小数量级或水平来确定。如溶液中物质含量的测定,除测出

数据库实验三

注意:在粘贴截图时请保留窗口完整标题,但只需保留关键界面,多余的空白界面请删除。 一、实验课时:4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T-SQL语句创建、删除数据库的方法。 (2) 掌握使用T-SQL语句创建、修改、删除表的方法。 (3) 掌握使用T-SQL语句创建、删除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方法。 (4) 掌握使用T-SQL语句对表添加、修改、删除数据的方法。 (5) 掌握使用T-SQL语句创建、修改、删除、查询视图的方法。 三、实验要求 (1) 使用SQL Server 2008查询分析器。 (2) 严格依照操作步骤进行。 (3) 在本地服务器中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四、实验环境 (1) PC机。 (2) SQL Server 2008。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请特别注意实验步骤:第6项的第1小项,即“插入数据”操作必须在第4项以前执行) ??? 1.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JOBS数据库,数据库名格式为 JOBS_SunYu(即JOBS_你的中文名字拼音) CREATE Database JOBS_DengZhiPeng;

2.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JOBS数据库包含的所有表 EMPLOYEE CREATE TABLE EMPLOYEE( EMPNO SMALLINT NOT NULL, SUPNAME VARCHAR(50)NOT NULL, FORENAMES VARCHAR(50)NOT NULL, DOB DATE NOT NULL, ADDRESS VARCHAR(50)NOT NULL, TELNO CHAR(10)NOT NULL, DEPNO SMALLINT NOT NULL ); JOBHISTORY CREATE TABLE JOBHISTORY( EMPNO SMALLINT NOT NULL, POSITION VARCHAR(50)NOT NULL, STARDATE DATE NOT NULL, ENDDATE DATE NULL, SALARY INT NOT NULL ); COURSE CREATE TABLE COURSE( COURSENO SMALLINT NOT NULL, CNAME VARCHAR(50)NOT NULL, CDATE DATE NOT NULL ); DEPARTMENT CREATE TABLE DEPARTMENT( DEPNO SMALLINT NOT NULL, DNAME VARCHAR(50)NOT NULL, LOCATION VARCHAR(10)NOT NULL, HEAD SMALLINT NOT NULL ); EMPCOURSE CREATE TABLE EMPCOURSE( EMPNO SMALLINT NOT NULL,

试验设计复习重点答案

问答题 1.什么是实验设计,试验设计的类型有哪些,实验设计的三要素是什么,实验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设计也称为试验设计,就是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类型:1、演示实验;2、验证实验;3、比较实验;4、优化实验;5、探索实验。 “三要素”:实验单元、实验因素、实验效应。 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原则、对照原则、平衡原则、弹性原则、最经济原则。 2.什么是比较实验,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比较实验及其方法,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比较实验一般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而得出理想的结果,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比较两个处理之间的水平比较用t检验,多个处理之间的水平对比用方差分析。 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一般可以使用u检验、t检验、f检验。 3.什么是正交实验,解释L9(34) 。解释U9(95) 正交实验设计就是使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的方法。 L9(34)表示正交表要进行9次实验,每次实验有4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数。 U9(95)表示均匀设计表要进行9次实验,每次实验有6个因素,每个因素有9个水平数。 4.多因素实验优化实验方法有哪些?请解释,如何筛选实验因素以简化实验 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稳健性设计、可靠性设计、析因设计。 实验因素的数目要适中、实验因素的水平范围应该尽可能大、实验指标要计量。 5.比较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异同点?两者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相同点: 两种实验设计都可以考察多个实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两者均可以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来考察各因素的主效应及部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与特定实验对应的实验设计安排表(正交表或均匀表)选择合适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测指标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两种实验设计均可以不做独立重复实验。 不同点: a、所需实验次数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均匀设计所需的实验次数较正交设计少。 b、作用和角色不同。均匀设计更适合于具有多水平的多因素的筛选实验。 c、统计分析方法不同。正交设计定量资料可采用与其设计相应的定量资料方差分析来处理,而均匀设 计定量资料则需要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来处理。 适用条件: 正交设计是根据正交性准则来挑选代表点,使点能反映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和实验指标的关系。具有均匀分散性和整齐可比性。只能用于实验因素比较少的实验,以最少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并且正交表可以允许空白列,同时正交表唯一。 均匀设计使用均匀设计表,均匀表不唯一。可以接受较多的实验因素,选择的实验点具有代表性。为保持整齐可比性,需要进行的实验次数比较多。是考虑实验点在实验范围内的均匀分散性而去掉整齐可比性的实验设计方法。当因素数目较多时所需要的实验次数不多。 6.实验设计的随机化与均匀性是否矛盾。 不矛盾。 所谓实验设计的随机化,是指试验材料的分配和试验的各个试验进行的次序,都是随机地确定的。 随机化的原则是为了所做的部分实验具有代表性,把实验进行适当的随机化亦有助于“均匀”可能出现的外来因素的效应。均匀性是把随机化和区组原则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保护实验点的代表性。 7.比较实验的假设检验,容易发生的两类错误是指什么错误? 两类错误在假设检验中由于做出判定的依据是一个样本当实际上H0为真实仍可能做出拒绝H0的判断这种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又当H0实际上不真时我们也有可能接受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

数据库实验3

数据库基础与实践实验报告实验三数据更新 班级:惠普测试171 学号:1708090122 姓名:陶浩 日期:2019/10/12

1 实验目的: 1)掌握SQL进行数据添加的方法; 2)掌握SQL进行数据修改的方法; 3)掌握SQL进行数据删除的方法。 2 实验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xp。 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0以上版本。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利用实验一创建的sch_id数据库完成下列数据更新,并对语句的功能进行测试。 1.向数据库的每张用户表(除SC表)中至少添加3条元组,其中S表中插入2位计算机专业的同 学,一位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表中的专业名为计算机) 代码: insert C values('C8','JAVA','80') insert C values('C9','C#','80') insert C values('C10','Python','80') insert D values('D6','健美') insert D values('D7','体操') insert D values('D8','华尔兹') insert S values('S10','艾米','男','21','D1') insert S values('S11','杜歌','男','22','D1') insert S values('S12','王北车','男','23','D7') insert S values('S13','张璐','女','24','D8') insert S values('S14','洛晴','女','25','D6') insert T values('T12','刘伟','男','33','教授','6666','1300','D5') insert T

软件工程实验三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2———2013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开课实验室:444 2013年5 月17日 年级、专业、班学号姓名成绩实验项目名称设计建模实践指导教师丁家满教 师评语该同学是否了解实验原理: A.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了解□ 该同学的实验能力: A.强□ B.中等□ C.差□ 该同学的实验是否达到要求: A.达到□ B.基本达到□ C.未达到□ 实验报告是否规范: A.规范□ B.基本规范□ C.不规范□ 实验过程是否详细记录: A.详细□ B.一般□ C.没有□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ybase powerdesigner绘制图形软件的环境,以及各 种模型的绘图功能; 2、掌握ClassDiagram_1模型下各种符号的形状和功能,以及 在ClassDiagram_1绘制用例图; 3、了解和掌握关联、扩展、包含、泛化、实现的基本符号形状 及使用范围,能够在类图中准确的表达; 4、能够准确的描述类的属性,以及操作方法 5、掌握生成报告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在sybase powerdesigner的ClassDiagram_1模型下绘制教务管理系统类图。 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 PC机一台、Sybase PowerDesigner 15 四、实验原理和步骤 1、分析各个角色及其功能绘制用例图,从而绘制类图,分析步 骤如下: (1)谁使用了系统的主要功能; (2)谁要系统的支持来完成日常工作任务; (3)谁维护、管理,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4)系统需要应付或者处理那些硬件设备; (5)系统需要和哪些外部系统交互; (6)谁对系统运行的结果感兴趣。 2、根据以上分析,创建类模型步骤: (1)找出角色和用例图中的名词 (2)寻找需要保存的结果 (3)完善类的属性 (4)确定各个类之间的结构关系

数据库-实验二

实验报告册2014 / 2015 学年第2 学期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课程数据库原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二——SQL语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的数据查询语言,能使用SQL进行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 和统计查询,能理解空值的处理; 2.熟悉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操作,能使用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操 作; 3.熟悉SQL支持的有关视图的操作,能创建、查询及取消视图; 4.了解NULL在数据库中的特殊含义,掌握使用SQL进行与空值相关的操作; 二、实验预习内容 在认真阅读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实验1.2 数据查询】、【实验1.3 数据更新】、【实验1.4 视图】和【实验1.6 空值和空集的处理】的基础上,上机前请预习以下内容,并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步骤或命令。 1.使用SCHOOL数据库,在SQL SERVER 2000 的查询分析器中使用SQL语言完成以下操 作。请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SQL命令。 1)查询年级为2001的所有学生的名称,按编号顺序排列; 2)查询所有课程名称中含有data的课程编号;

3)统计所有老师的平均工资; 4)查询至少选了3门课的学生编号;

5)查询学号为80009026的学生的姓名、所选课名及成绩; 6)查询没有学生选的课程编号; 7)查询既选了C++又选了Java课程的学生编号;

8)查询选了C++但没选Java课程的学生编号; 9)向STUDENTS表中插入“LiMing”的个人信息(编号:700045678,名字:LiMing,Email:LX@https://www.doczj.com/doc/3111161770.html,,年级:1992); 10)将“LiMing”的年级改为2002;

电工学 15三要素法 PPT

今日作业: 6-9 6-11 6.4 一阶电路的一般求解方法 ——三要素法 其中: 1(0)2()3,C L f f L RC R ττ+∞== 、为电路初始值;、新的稳态解;、。()()[(0)()]t f t f f f e τ ? +=∞+?∞) 三要素法仅适用于直流或正弦交流作用下的一阶电路! 三要素法应用举例 100Q 0()()C t t t u t i t <=>例:时电路稳定,时开关闭合,求后的、,并定性地画出它们的曲线。 +_2K Ω 3μF Q(t =0) + _ i C u C 24V 2K Ω i 3 3 310310()1212V 0()66mA t C t u t e t i t e t ??? ×? ×=?>=+>答案 三要素法应用举例 200Q 0()L t t t i t <=>例:时电路稳定,时开关闭合,求后的,并定性地画出它的曲线。 0.5 () 5.5 3.5A 0 t L i t e t ? =?>答案 + _6Ω 2H Q(t =0) i L 25V +_ 16V 2Ω3Ω 三要素法应用举例 300Q 0()t t t i t <=>例:时电路稳定,时开关从1合向2,求后的,并定性地画出它的曲线。 1.8 () 1.8 1.6A 0 t i t e t ?=?>答案 _+ 1Ω 3H Q(t =0) i L 3V 1 2 +_3V i 2Ω 1Ω 三要素法应用举例 L 400Q 0()()t t t i t u t <=>例:时电路稳定,时开关从1合向2,求后的和,并定性地画出它的曲线。 2L -2()12e 0()3-6e 0 t t i t A t u t V t ?=+>=>答案 3H Q(t =0) i L 6A 2 +_12V u 6Ω3Ω1 +_ 6Ω 6Ω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和四个原则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和四个原则 如下: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 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 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 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 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 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 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 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 预实 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 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 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 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 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 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 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 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 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 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 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 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四个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