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一、填空题:

1. 逻辑推理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形式化和确定性;重视定理、公理、演绎、推理和抽象思维。

2. 西方法律的第一要义是天赋人权,第二要义是人人平等。

3. 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4.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同的生产形式,中国是农耕文明,西

方是商业文明。

5.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分别被视为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6.古希腊文化中,人的动物性与理性并列存在,表现为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激情的创造精神和阿波罗代表的和谐的理性精神的并存。

7.中国哲学思维偏好运用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西方偏好细剖静析的逻辑分析。8.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模式,闪语是平行型思维模式,东方语言是螺旋型思维模式,罗曼语、俄语是曲折型思维模式。

9.东西方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包括东方系列的佛教与印度教,西方系列的梭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10.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法律和道德都是其社会成员行为模式的最基本规约形态。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十分重视为认知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

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人类的各种各样机会中的文化状况,在其可能按一般原理加以研究的范围内,是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规律的课题。

3、逻辑分析:逻辑有极强的推理认知的作用,作为思维规律可以被人们共同掌握,成为思维外在化的工具,从而使思维这种主观性的活动能够被传达、被理解、被记录、被检验。它把一切的经验和技能都转化成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本质被现象包裹着,要认清本质必去除表象,这种去伪存真的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成为西方哲学认识的心理基础,由此发展出追求精密分析和严谨逻辑的科学文化形态。

4、礼: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式,其背景是以血缘谱系为前提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秩序,基础是以宗法管理和道德约束为手段的德主刑辅之治。

5、个体本位: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看作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原则促进了希腊人个体一时的觉醒和成熟,由此孕育出西方人个提本位的文化精神。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在伦理观上的体现,是所谓的合理利己主义的人际关系原则在西方社会得到较普遍的认同。

6、中庸和平:中国文化从自己的群体价值日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由此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所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儒道两家的中道观长期影响铸造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中庸和平精神渗透到文学艺术创造中,便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中和之美。

7、西方科学精神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著。(1)理性精神即所谓“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承认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从,在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抽象的偏好,对真理的虔诚信念,以及在日常行为方式中的工具合理性原则。(2)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上。西方人为实现驾驭自然的目的,强调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这在科学研究中则表现为注重实验与实证。(3)科学精神中还包含着不断探索科学真理的执著态度,它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经验与结论,总之,它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旧有的一切观念和成就,甚至怀疑自己。

8、中国的“家天下”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有哪些根本差异?

中国: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1)实行“家天下”的宗主统治。(2)讲究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a有能力的皇帝往往乾纲独揽,兼听万事。b权力中心始终向皇帝侧近的机构和侍臣转移。c中国皇帝不仅是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代表,也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d统治者以严密的行政组织限制黎民百姓的个人自由。

古希腊: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1)在政治上实行以巴西勒斯为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的军事民主制。(2)与古代希腊城邦制的发展伴随而生的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举权,设立了公职津贴和戏剧津贴等,鼓励公民担任公职和参加文化活动。(3)显示了契约原则。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便是作为公民社会最高形式契约的法律对个人政治权利和平

等地位的肯定。

9、“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

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问题。(1)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天工造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2)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则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一体关系。(3)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4)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反对空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10、简述中西宗教文化的主要差异:

(1)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

尺度;西方文化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2)

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由

于整个文化彻底的“人本化”转向而一直保持在前轴心时代自然宗教的水平,表现

出信仰的多元化、泛神化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等他为的特征;在西方,早在轴心

时代就完成了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的过渡,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成为西方文化价值

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3)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在

强调现世人伦的中国文化中,不同宗教信仰体系都十分注重人的感性心理和自然生

命,追求知性知天、穷神达化的境界,从而达到现世人生的最大快乐。这种追求乐

感的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4)在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方面:在中

国古代,王权在社会生活当中处于一种绝对至上的地位,而宗教则受到世俗王权的

操纵和支配,一直处于附庸的地位:而在西方,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并在很长一

段时期内教权高于王权。

12、结合中西神话的特征对二者进行比较:

(1)中西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中国古代神话由于世俗化和历史化的影响,保存

较零散,未能在后世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西方神话则以其丰富的形象,成

熟的形式和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在的广泛渗透,成为滋润西方艺术和文学创造的源

泉。

(2)中国神话(主要指汉族)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原生态和过渡态神话,具有以下突

出特征:a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人类征服大自然愿望的作品异常丰富。b神灵大多是

自然神。c神话的单一性。d中国神话关于神袛的记载非常简单,是零星的、片段式

的有关事件的概述;希腊神话的主要表现有:a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居

多。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兼社会神或比较纯粹的社会神。c神话的内容相对集中,风

格较为统一,有完整的谱系。d希腊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一般都有比较完整、有起

有落的故事框架。

(3)希腊神话的感性化特征成为希腊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向往,中国神话则由于

其历史化的变形而成为中国人世代敬仰的道德楷模。

11、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综合,而东方的思维模式则以综

合为主,佐之以少量的分析。

(2)中西语言一个重词汇,一个重语法。即西方语言是典型的语法型语言,汉语

是典型的语义型语言。语法型语言与语义型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编码方式、结

构框架和基本结构单位不同。a语法型语言中现实的特征是通过问接或曲折的方式

反映的,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是不一致的,语法型语言以形态体现跟概念范畴相对

应的语言范畴。语义型语言采用直接编码的方式,现实的特征在语言中得到直接的

反映,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保持一致。b语法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主语—谓语”,

语义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 c西方语言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句

法结构的基本单位; 汉语的情况刚好相反,“字”是汉语最小的句法结构单位。

(3)从构成方式来看,西方语言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西方语言

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形态规则和形式的方式,而汉语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语境等语

义因素,是依靠语义的方式。

(4)从语法范畴分析,西方语言是严式语言,汉语是宽式语言。语言严式与宽式

的差异源于形态的差异。西方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

(5)中西语言——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领悟·类比联想”和“构造分析·逻辑

演绎”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语言层面也有明显的表现。

(6)语法型的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线性、结构封闭的特点,而语义型

的汉语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立体、结构开放的特点。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法结构

上呈现着焦点视与散点视的特色,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以焦点视为主要特征,汉语

句法结构则以散点视为主要特征。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式类型上的显著差异是:西

方语言主从句发达,汉语对偶句发达。西方语言具有虚拟语法范畴,汉语缺少虚拟

语法范畴。

(7)在修辞方面,西方语言显得较为精准、周严、直露,汉语则显得较为模糊、

简约、含蓄。在语言风格上,西方语言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周严与简约、直

露与含蓄的差异。在语篇修辞上,英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直线型结构,而汉语句子

的典型模式是螺旋型结构。

一、填空题:

1. 逻辑推理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形式化和确定性;重视定理、公理、演绎、

推理和抽象思维。

2. 西方法律的第一要义是天赋人权,第二要义是人人平等。

3. 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

4.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同的生产形式,中国是农耕文明,西

方是商业文明。

5.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分别被视为两种文化精神

的核心。

6.古希腊文化中,人的动物性与理性并列存在,表现为狄奥尼索斯代表

的激情的创造精神和阿波罗代表的和谐的理性精神的并存。

7.中国哲学思维偏好运用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西方偏好细剖静析的逻

辑分析。

8.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模式,闪语是平行型思维模式,东方语言是螺旋型

思维模式,罗曼语、俄语是曲折型思维模式。

9.东西方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包括东方系列的佛教与印度教,西方

系列的梭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10.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法律和道德都是其社会成员行为模式的最

基本规约形态。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

事物本质。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十分重视为认知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

有极强的主观性,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

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人类的各种各样机会中的文化状况,在其可能按一般原理加以研究的范围内,是一

个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规律的课题。

3、逻辑分析:逻辑有极强的推理认知的作用,作为思维规律可以被人们共同掌握,

成为思维外在化的工具,从而使思维这种主观性的活动能够被传达、被理解、被记

录、被检验。它把一切的经验和技能都转化成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本质被现象

包裹着,要认清本质必去除表象,这种去伪存真的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方

法成为西方哲学认识的心理基础,由此发展出追求精密分析和严谨逻辑的科学文化

形态。

4、礼: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

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

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式,其背景是以血缘谱系为前提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秩

序,基础是以宗法管理和道德约束为手段的德主刑辅之治。

5、个体本位: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

看作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原则促进了希腊人个体一时的

觉醒和成熟,由此孕育出西方人个提本位的文化精神。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在伦理观

上的体现,是所谓的合理利己主义的人际关系原则在西方社会得到较普遍的认同。

6、中庸和平:中国文化从自己的群体价值日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

位。由此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所谓“中庸”,:“不

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的核心便是

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

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儒道两家的

中道观长期影响铸造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中庸和平精神渗透到文学艺术

创造中,便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中和之美。

7、西方科学精神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

的执著。(1)理性精神即所谓“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承认

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

从,在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抽象的偏好,对真理的虔诚信

念,以及在日常行为方式中的工具合理性原则。(2)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对待事物

的客观态度上。西方人为实现驾驭自然的目的,强调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这

在科学研究中则表现为注重实验与实证。(3)科学精神中还包含着不断探索科学

真理的执著态度,它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经验与结论,总

之,它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旧有的一切观念和成就,甚至怀疑自己。

8、中国的“家天下”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有哪些根本差异?

中国: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1)实行“家天下”的宗主统治。(2)

讲究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a有能力的皇帝往往乾纲

独揽,兼听万事。b权力中心始终向皇帝侧近的机构和侍臣转移。c中国皇帝不仅是

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代表,也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d统治者

以严密的行政组织限制黎民百姓的个人自由。

古希腊: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1)在政治上实行以巴西勒斯为首

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的军事民主制。(2)与古代希腊城邦制的

发展伴随而生的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举权,设立了公职津贴

和戏剧津贴等,鼓励公民担任公职和参加文化活动。(3)显示了契约原则。实现

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便是作为公民社会最高形式契约的法律对个人政治权利和平

等地位的肯定。

9、“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

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

关系问题。(1)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天工造

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

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2)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指认识对象、

客体,“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则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

一体关系。(3)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

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

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4)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

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谓“天人

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天

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

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

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倡导“知行合一”的实

践原则,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反对空谈玄想,憎恶口

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

为模式,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和

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

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

10、简述中西宗教文化的主要差异:

(1)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

尺度;西方文化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2)

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由

于整个文化彻底的“人本化”转向而一直保持在前轴心时代自然宗教的水平,表现

出信仰的多元化、泛神化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等他为的特征;在西方,早在轴心

时代就完成了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的过渡,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成为西方文化价值

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3)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在

强调现世人伦的中国文化中,不同宗教信仰体系都十分注重人的感性心理和自然生

命,追求知性知天、穷神达化的境界,从而达到现世人生的最大快乐。这种追求乐

感的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4)在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方面:在中

国古代,王权在社会生活当中处于一种绝对至上的地位,而宗教则受到世俗王权的

操纵和支配,一直处于附庸的地位:而在西方,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并在很长一

段时期内教权高于王权。

12、结合中西神话的特征对二者进行比较:

(1)中西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中国古代神话由于世俗化和历史化的影响,保存

较零散,未能在后世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西方神话则以其丰富的形象,成

熟的形式和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在的广泛渗透,成为滋润西方艺术和文学创造的源

泉。

(2)中国神话(主要指汉族)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原生态和过渡态神话,具有以下突

出特征:a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人类征服大自然愿望的作品异常丰富。b神灵大多是

自然神。c神话的单一性。d中国神话关于神袛的记载非常简单,是零星的、片段式

的有关事件的概述;希腊神话的主要表现有:a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居

多。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兼社会神或比较纯粹的社会神。c神话的内容相对集中,风

格较为统一,有完整的谱系。d希腊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一般都有比较完整、有起

有落的故事框架。

(3)希腊神话的感性化特征成为希腊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向往,中国神话则由于

其历史化的变形而成为中国人世代敬仰的道德楷模。

11、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综合,而东方的思维模式则以综

合为主,佐之以少量的分析。

(2)中西语言一个重词汇,一个重语法。即西方语言是典型的语法型语言,汉语

是典型的语义型语言。语法型语言与语义型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编码方式、结

构框架和基本结构单位不同。a语法型语言中现实的特征是通过问接或曲折的方式

反映的,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是不一致的,语法型语言以形态体现跟概念范畴相对

应的语言范畴。语义型语言采用直接编码的方式,现实的特征在语言中得到直接的

反映,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保持一致。b语法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主语—谓语”,

语义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 c西方语言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句

法结构的基本单位; 汉语的情况刚好相反,“字”是汉语最小的句法结构单位。

(3)从构成方式来看,西方语言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西方语言

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形态规则和形式的方式,而汉语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语境等语

义因素,是依靠语义的方式。

(4)从语法范畴分析,西方语言是严式语言,汉语是宽式语言。语言严式与宽式

的差异源于形态的差异。西方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

(5)中西语言——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领悟·类比联想”和“构造分析·逻辑

演绎”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语言层面也有明显的表现。

(6)语法型的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线性、结构封闭的特点,而语义型

的汉语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立体、结构开放的特点。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法结构

上呈现着焦点视与散点视的特色,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以焦点视为主要特征,汉语

句法结构则以散点视为主要特征。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式类型上的显著差异是:西

方语言主从句发达,汉语对偶句发达。西方语言具有虚拟语法范畴,汉语缺少虚拟

语法范畴。

(7)在修辞方面,西方语言显得较为精准、周严、直露,汉语则显得较为模糊、

简约、含蓄。在语言风格上,西方语言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周严与简约、直

露与含蓄的差异。在语篇修辞上,英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直线型结构,而汉语句子

的典型模式是螺旋型结构。

中西文化比较2019尔雅答案

**************************************************************************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D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C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B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错误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错误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D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2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C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3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B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4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正确 5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错误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B ?A、道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标准答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 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而思 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第二,重模糊与尚精确。与直觉思维方式相关,中国哲学在把握客观世界是表现出瞬息而现、灵活多样的特点,注重定性而非定量分析,也即运用的是模糊思维。相比之下,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第三,重整体与尚个体。中国的“天人合一”既不把世界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也不抛弃对象的感性及个别存在,同时也不停留或执著于感性存在,它是理智、情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中西文化比较

1.《中西文化比较》周义、徐志红 Chinese ethics value as essence, in this society, all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center is fami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ies also expands.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the home was promoted to the most important group status in the life. Filial piety is the family idea to sustain the maintain blood and group feelings of, as well as the highest values. 2.《中美家庭价值观的比较》魏章玲 This article from the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view, love and marriage, family ethics and procreation conception,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family values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points out that we can't use simple trend to generaliz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family valu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we can have different analysis of family valu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3.《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陈铭 In China,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values, the parents have high expectations to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are their all hope, because of the thought, the children have a lot of burden. In America, the parents of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ay is equal, the child as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Those belong to theirselves , have their own privacy. American parents will also respect the child's privacy. 4.《文化价值观影响下家庭教育方式的分析》杨志华 In contemporary China family,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is only children, children are very loved. In the social activities, they protect their children, they don't allow kids to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when children and other children at variance. Most parents shield their own child and blaming each other. In life, the parents do all things for the children But the American parents to practice and guide their children, they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Since the childhood encourage children, their positive to accomplish a task, and gain experience and happy from it. The child never have any illusion to the world of adults, they may try to achieve the American dream. 5.《中国女性百科全书——婚姻家庭卷》卢乐山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is our most intimate, the most lasting, the most sincere relationship, with the whole life. Husband and wife need to: 1 mutual understanding, mutual trust. 2 care about each other and respect each other, tolerance the conflict. 3 in the home have eq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big things need to discuss together. 4 to do the housework together, equal treatment for both parents and relatives. 6 keep harmonious life. 6.《试析中美婚姻观的不同》蔺学才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mbination of husband and wife is free, the parents is not to interfere in, this is their personal rights.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the individual as the center, they deal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family issues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rational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而自古以来的小农意识,也使得中国式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对手打倒,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而西方人的观念则与这大相径庭,他们认为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竞争才会出现人才,经济才能在竞争中快速发展。而西方人也认为竞争是可以让人与人共同发展的,应该公开公正的竞争,很多突破性的成就都是在竞争中完成的,所以,西方人的看待竞争的方式,也会一定程度给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动力。 因为文明类型不同,所以也就导致了文化的差异,我们喜欢东方文化的含蓄与谦虚,也喜欢西方文化的自由和平等,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个呢? 1、思维方式: 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心得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上了《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这门课,跟着刘勃老师学习了中外各种文化,第一节课我就被刘老师生动幽默的讲课深深吸引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老师一开始便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人是谁?何谓文化?何谓中国?何谓西方?通过这些问题的讲解,让我明确了接下来的学习方向,让我以更为客观更为全面的看待问题。 学习这门课程的开始,我便碰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轴心时代。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变法,各种局势的变化在高中上历史课时已有涉及,高中时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这次的学习则充分调动了我的兴趣,课上老师各种生动的例子更是加深了我们的理解。接着讲的便是古希腊与希腊化世界,讲了希腊的城邦与希腊的民主制度。而最让我感兴趣的却是希腊的神话,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民族关于神和英雄的故事总汇。它将现实生活与幻想交织在一起,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地描绘了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作为文学艺术的永恒题材而流传下来。 讲完制度变开始讲思想,中国的百家争鸣,希腊的哲学。虽说百家争鸣,但是在学说和流派上真正能称上“家”的,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谓“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即除了后来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并影响到寻常百姓的儒家而外,还有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所谓“三教九流”之“九流”)。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八家在当时都是与儒家学说旗鼓相当影响相近的学派,并且和儒家一道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说到古希腊哲学,则不得不推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便是苏格拉底反诘法,他以不断提问的方式来不断的完善一个概念,达到定义的目的,由此可见西方哲学及其注重逻辑。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懂得:不论中西文化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我们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更好的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发展服务。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代码:EE3007 计划学时:34 学分: 2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英语专业学生 课程负责人:梁洁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比较是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西文化理论,文化基本模式,基本因素,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基本原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文化冲突案例分析。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克服文化障碍,以减缓可能碰到的文化冲击,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英语理解能力——通过文化对比课程教学,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熟悉文化差异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接受和适应不同的文化差异,并使之为自己的社会实践服务。 三、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 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文化素养——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应能够认识中、西文化的基本异同点,以及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鉴赏能力——通过对课程学习,使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促使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审美热情,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创新和开拓精神——学生学习课程后,对各类交际形式有所认识;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他们将会寻求更好、更恰当的交际形式,培养学生创新和开拓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有关文化的定义,特性和作用,以及价值观对比。 本课程的难点首先在于实践教学环节很难操作。由于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外国人,很难有机会直接观察跨文化交际现象,更难直接参与。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与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九个单元。每单元大概四课时,共34课。主要学习方法包括:典型实例分析,学Presentation展示,角色扮演,PPT演练,英汉双向练习等。 第一单元为绪论,总体介绍文化与交际、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三单元介绍日常言语交际,着重介绍跨文化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称呼、话题选择、拜访礼仪、赞语与赞语应答等。练习注重训练学生的日常交际的模式化习得。 第四单元介绍语言交际,着得讲解词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思维模式。通过大量的实例,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生动有趣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把文化深层结构引入学生的视野。 第五单元介绍非语言交际,主要概述非语言交际的三大内容:时间观念、空间的使用与身势语,用大量事例充分展示了非常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规则。 第六单元介绍跨性别文化交际,介绍中外男女性别意识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如谈话风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章节练习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 ?B、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A、

?D、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万物五象选择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事物的发展倾向的发展方向有()个。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西文化演进有七大律,这当中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主要集中于太极,其他了解不多。()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 1.0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 ?A、 平实 ?B、 口语化 ?C、 华丽 ?D、 书面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 ?A、

思维 ?B、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0分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安提西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5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0分 ?A、 互根律 ?B、 互抗律 ?C、 互助律 ?D、 互证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1.0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1.0分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1.0分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1.0分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中西文化比较复习资料(完整简约)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各民族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留下的痕迹,它对人们始终发生着影响。 文化包括人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和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制度,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多种层次。 二、文化的特征 一是整体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 二是传统性: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 三是独特性:文化相对主义背景下提出的“文化马赛克”、“地球文化马赛克”。 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为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有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想模式和行为倾向。 三、文化的交流与比较 1、交流的必要性: 不同的文化系统,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两种文化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 2、比较的必要性: 文化的比较应当是整体的比较,比较某一个侧面,也应对进入比较的双方整体有一个大致的、了然于胸的认识;文化的比较应当是历史的比较,不能割断历史,需要追溯源流,历史的逆溯可以使我们了解差异的根源。 3、融合的必要性 自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象两条原先互不相交的河流,现在相交汇流了。时至今日,运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的各种文化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 但是,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第一讲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自给自足的生活条件 2、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有利于复杂多样的文化形态,这种不同丰富的文化碰撞才有丰富的中华文化。 (北方草原社会中发育起来的游牧文化与黄河长江流域生长的农耕文化之间的长期冲突和融合。) 3、温暖湿润的气候 气候湿润、雨水充沛、雨热同期,热量资源也十分丰富,适合于农耕发展。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保护了幼年的中华文明,能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资源 正确答案:B 2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其实是()。 ?A、 人民政治 ?B、 精英政治 ?C、 帮主政治 ?D、 阶级政治 正确答案:C 3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A、 五四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C、 新生活运动时期 ?D、 文革时期 正确答案:D 4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A、 逻辑型 ?B、 抽象型 ?C、 理智型 ?D、 理论型 正确答案:D 5下列人物中,对于汉字持肯定态度的是()。?A、 郝尔德

鲁迅 ?C、 钱玄同 ?D、 德里达 正确答案:D 6西方哲学倡导()。 ?A、 气一元论 ?B、 精神论 ?C、 原子论 ?D、 客观论 正确答案:C 7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A、 自由自治意识

人生哲学思考 ?C、 平等民主心态 ?D、 官本位思想 正确答案:C 8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A、 描写局限性 ?B、 描写及时性 ?C、 描写主观性 ?D、 描写无止境 正确答案:D 9关于催眠术,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

被控制的人做出行为时是可以感觉到被控制的 ?C、 催眠性的语句只有被充分相信了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D、 任何人都有自由使用催眠性语言的权力 正确答案:C 10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A、 彰显朝廷气度 ?B、 区分官员品级 ?C、 做出表率作用 ?D、 约束官员行为 正确答案:C 11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的音节是()。 ?A、 单音节

2019年《中西文化比较》课后测试题

2019 年尔雅《中西方文化比较》课后测试题 1.1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75.0 分 1【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我的答案: C 得分:25.0 分 2【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我的答案: C 得分:0.0 分正确答案: B 3【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 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 分 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 分 1.2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我的答案: D 得分:25.0 分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我的答案: C 得分:25.0 分 3【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 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 分 1.3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 B、象 C、规 D、气 我的答案: B 得分:25.0 分 2【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 年一转折。 A、600年 B、800 年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中西文化比较

My Opin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elief ——Confucianism vs Christianity I’ve selected the significant course--“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during the first sysmester of my postgraduate study. After Professor Chen’s illustration and classmates’presentation, I’ve gained a much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 took the great interest in the lecture which referred the topic--“Chinese and western belief”. After the lecture I did some research which includes reading some classics about Confucianism in the library, visiting the Shamian Church of Our Lady of Lourdes to 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Christianity to write this report . From my point of view, belief is the spiritual motivation for human beings to pursue the happiness, and is the highest sublimation of the view on world, life and values. The beliefs are polynary no matter in which period and which country, therefore, I just put forward the Confucianism in China and Christianity in western world as an example to talk about beliefs. Confucianism is a traditional belief which has been followed by the Chinese for more than two millennia. No one can doubt its great and deep impact on both spiritual and political life in Chinese society. Confucius brought forward the earliest social virtue system and social rules, and this was great progress in Chinese history. The standard of virtue advocated by Confucianism was regarded as the common rule and the code of conduct. The philosophy of confucious always more or less refle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oral or spiritual values. In my opinion, some of his ideas are not suitable to this society now, but they can give us enlightenment to think about today dialectically. I acknowledge that most of what confucious has proposed are also of much importance in modern times. There are still many important virtues such as the thought of filial piety and equal education for all people without discrimination and so forth. What I most appreciate is that Confucianism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ly optmistic view of human nature. The faith in the possibility of ordinary human beings to become awe-inspiring sages, and the insistence that human beings are teachable, improvable, and perfectible through personal and communal endeavou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