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

概况:中国古代史包括: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方面主要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战国法家韩非提出理论,秦朝秦始皇

建立,明朝高度强化,清进一步强化,辛亥革命废除(清帝退位)。

评价:①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②但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由于民族融合,民族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

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2、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3、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首次大一统时期。

4、公元581年---907年,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5、907年---1368年,五代、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重心南移。

6、1368年—1840年的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一、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措施:

㈠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咸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利于巩固统一

3、文化上:统一文字(全国统一使用小篆,民间流行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采纳李斯的建议,除政府外民间只能保留医药、种植、占卜的书)

5、军事(民族关系):①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②统一东南、岭南地区,修灵渠。

㈡西汉: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时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教育: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

4、对外关系:①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②前119年派张骞

出使西域,密切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葡萄、核桃等物产的交流)

㈢隋朝:(581年杨坚长安)

1、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实现统一,励精图治,实现繁荣;

2、隋炀帝: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开凿大运河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至今千里赖通波”都描述了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的作用)㈣唐朝(618年李渊长安)

1、唐太宗的措施---------→贞观之治

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古为镜) ⑵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

⑶“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⑷地方: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

⑸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以人为镜)---- 敢于进谏的魏征)

2、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以人为镜)

⑴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⑵选拔贤才(姚崇、宋璟)----(具有贞观遗风)

3、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之治(“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⑴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⑵重视吏治,亲自考核县令⑶崇尚节俭

㈤元朝(1271年忽必烈大都)

1、成吉思汗的功绩:⑴统一蒙古⑵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

2、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实行行省制度)

⑴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包括山东)

⑵地方:①设行省(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

②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③东南:加强对琉球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㈥明朝(1368年朱元璋应天—南京-→北京)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①中央:废丞相,设六部(丞相:秦朝设立,明朝废除,表明君权战胜相权)

②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行省:元朝设立,明朝废)

2、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成祖设东厂)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3、思想:加强思想控制,沿用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选拔皇帝忠实的奴仆;

(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内,答题使用八股文,不许有个人见解)影响①使得读书人埋头读书,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②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㈦清朝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⑴在中央: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⑵思想上:实行文字狱(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

评价: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2、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⑴在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康熙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祖国的海防)

⑵在西藏:①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班禅的制度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⑶在新疆:①乾隆帝平定回部(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叛乱

②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③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蒙古族渥巴锡 1771年乾隆帝)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直接原因是不堪忍受沙俄的控制与压迫,根本原因是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另一实例: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的回归

㈧综合题:

1、思想统治:⑴秦朝:焚书坑儒

⑵西汉: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⑶明朝:沿用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⑷清朝:实行文字狱

▲共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共同影响:①都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②也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2、下列各朝开创的制度:

战国---县制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县级行政区划:战国----今丞相:秦朝----明朝(君权不断加强)

3、隋朝的贡献:⑴重新统一全国⑵开凿了大运河(最重要的贡献)

5、秦始皇的政策措施,哪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⑴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最大贡献)

⑵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建立皇帝制度(---辛亥革命后被推翻。1912年,清帝退位)

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⑷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⑸修筑万里长城(连接战国时秦赵燕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⑹开凿了灵渠

6、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⑴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

⑵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省级行政区划)

⑶加强对西藏、琉球的管理,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⑷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

⑸元朝开凿了通惠河、会通河,(漕运:杭州-→大都);还开通海运(刘家港-→直沽)

7、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⑴春秋时期,由孔子开创,核心思想:“仁”(还包括“爱人”、“为政以德”)

⑵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为“仁政”思想

⑶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排斥

⑷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到推崇

⑸明朝:沿用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内,儒家思想的

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⑹北洋军阀时期,宣扬“尊孔复古”思想,重新尊崇儒家思想

⑺近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评价:对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起了积极作用;但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我们对待古代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名臣:⑴秦朝:李斯---建议秦始皇①实行郡县制

②焚书坑儒

⑵西汉:①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②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⑶唐朝:①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②敢于200多次进谏的魏征(唐太宗比喻为镜子的谏臣)

③武则天、唐玄宗时期,任用姚崇

二、边疆问题:

1、台湾问题: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⑴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⑵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⑶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祖国的海防

⑷清朝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⑸近代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1895年签定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

给日本,直到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⑹今天的台湾问题,是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造成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当今: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面对台湾的分裂势力,我们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国论”⑵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

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⑷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新疆问题:用史实证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⑴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清朝:18世纪,乾隆帝平定回部(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

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如何看待“东突”问题:(7·5事件)

⑴“东突”势力是为了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是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⑵史实证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⑶作为青少年,要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利于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实施西部大开发应注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3、西藏问题:用史实证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⑴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使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⑵清朝时,①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班禅的制度,

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我国古代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⑴秦朝:①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②统一东南、岭南地区,修灵渠。

⑵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⑶元朝:加强对西藏、琉球的管理,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⑷清朝:⑴在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②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⑵在西藏:①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班禅的制度,

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⑶在新疆:①平定回部(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叛乱

②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③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漠西蒙古渥巴锡 1771年)▲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都开发了边疆,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民族关系:

⑴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共同富裕

⑵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

5、秦朝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6、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叶岛,东到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南包南海诸岛

7、边疆管理机构:

东南---- 台湾:清朝设台湾府

西北-----新疆:西汉设西域都护,清朝设伊犁将军

西南---- 西藏:元朝设宣政院,清朝设驻藏大臣

8、

图一战国图二秦朝图三西汉

图四元朝图五清朝

⑴观察图片,会发现:我国的疆域向发展 , 的趋势不断加强。

⑵其中,疆域最辽阔的是图,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了制度

⑶图二与图一相比,在于南北的扩大,是由于(措施)

⑷写出清朝管理机构:台湾:西藏:新疆:

三、古今中外的变法:

1、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建立强大的常备军

----管仲改革富国强兵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变法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⑴时间:前356年在位的国君:秦孝公

⑵目的:新兴地主阶级要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⑶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赋税徭役(农民支持);按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和田宅,免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爵位(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③建立县制。(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对后世影响最大)

⑷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秦国逐渐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⑸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顺应了的历史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本原因;

②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的为改革献身的精神

▲⑹性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判断改革成功的标准:改革目的是否达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商鞅改革创新精神。成语:立木为信

⑺商鞅被车裂,戊戌六君子的悲剧,你有何感想?

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受到顽固势力的阻挠

②只要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新事物总会战胜旧事物

③只要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3、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目的:变法图强

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⑵开始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⑶内容:①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④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

⑷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失败,未能改变社会性质。

⑸意义: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⑹结果: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牺牲)

⑺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即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根本原因

②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③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④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4、俄国1861年改革: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时间:1861年⑵主持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⑶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⑷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⑸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劳动力),是俄国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局限性)。

4、日本明治维新:原因:幕府统治危机、民族危机

⑴时间:1868年⑵主持者:明治天皇

⑶内容: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工业立国”)

③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⑷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⑸影响: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

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⑹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

明治维新前,闭关锁国→明治维新时,对外开放→明治维新后,对外开放和侵略扩张

5、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似点:

⑴目的相同:都为了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⑵形式相同:都是统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⑶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改革

⑷影响相同:都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眼,同时又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6、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的相似点:

⑴背景:都遭到外国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

⑵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改革

⑶都重视教育、军事

⑷影响相同:都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7、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

①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②俄国1861年改革:(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③日本明治维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对改革的认识:A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B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创新。

四、经济发展:

(一)货币:秦朝---圆形方孔铜钱,(秦半两);

北宋----交子(四川地区,世界最早的纸币);南宋----会子

(二)经济政策:

1、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隋朝:隋文帝:注重发展生产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4、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以民为本)

武则天: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5、南宋: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6、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

(三)经济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广泛使用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牛耕(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世界上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秦国李冰都江堰(四川成都平原)

2、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⑴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南方气候温润

⑵时间:唐朝末年---→南宋完成

⑶表现:①农业(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重要粮仓,水稻产量居首位)

②手工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天下冠”,江浙丝绸产量高,棉织业从海南-→东南沿海)

南宋江南成制瓷重心,浙江哥窑冰裂纹,景德镇北宋兴起,南宋成瓷都

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最发达

③商业: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杭州(百万人口)

海外贸易兴盛原因:A科技条件:指南针、造船业发达 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 政府鼓励外贸

D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陆路受阻

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A 指南针、造船业 B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收入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D外贸范围扩大

▲学习了西汉的丝绸之路、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建议?

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提高综合国力。

④纸币产生: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出现会子,纸币与铜钱并行-----利于商业的发展。

⑷南方经济的地位: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元朝: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宋朝,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为了南粮北运,元世祖开凿了通惠河、会通河,(漕运,杭州-→大都);

还开通海运(刘家港-→直沽)

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1、西汉:(陆路为主,汉武帝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派张骞于前138年、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西汉的交往;

之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宋朝:(海路为主)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设市舶司加以管理,外贸范围扩大

3、元朝:同亚、非、欧国家交往频繁,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留下

《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启示:国家富强,社会安定是中外交往的前提;统治者的开明政策、交通发达是交往的条件

六、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1、天文:夏朝有日食记载;商朝甲骨文有日食、月食记载

2、历法:夏朝有“夏历”(阴历);商朝有闰月;战国有二十四节气

3、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勾三股四玄五)。

4、医学:春秋战国名医扁鹊发明“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

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发明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称“医圣”

5、地理学: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地震仪器

6、建筑工程:战国秦国----李冰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伯禹亦不如)

秦朝--—蒙恬修万里长城;在南方修灵渠,沟通长江、珠江水系。

隋朝----李春主持修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早700年)

唐朝----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是辉煌的建筑

8、四大发明:

⑴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最早的纸---麻纸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造“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⑵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⑶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

⑷火药:唐朝中期,有火药配方的记载提供了条件)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13、14世纪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创造了条件)

▲⑸历史意义: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启示:科技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社会环境。

八、思想和宗教:

1、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诸子百家在当今的作用

2、中国古代宗教:

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前六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

⑵道教:我国的本土宗教,东汉兴起。

3、中外近代思想运动

⑴文艺复兴:①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

②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

③代表人物:先驱----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④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⑤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启蒙运动:①18世纪兴起于法国②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

③核心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

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

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④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⑤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3)新文化运动:①1915年针对北洋军阀政府尊孔复古的思想,陈独秀于上海创立《青年杂志》宣传民主科学;1918年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歌颂十月革命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核心思想:民主、科学

④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矛头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⑤发展: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18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歌颂十月革命。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颂扬十月革命;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启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九、中外文化:

1、文学:⑴战国:楚国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思想)

⑵唐诗:①李白:《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豪迈奔放,称“诗仙”

②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别”,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③白居易:代表作《秦中吟》通俗易懂

⑶宋词: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豪迈奔放(开创了豪放派)

②李清照:风格委婉清新③辛弃疾:发扬了豪放派的风格

⑷元曲: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与英国莎士比亚同时代)

2、史学:⑴西汉: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史实。

⑵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史实

3、绘画:①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开写意画先河,代表作《送子天王图》,称“画圣”

②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商品经济的繁华(风俗画)

③元朝赵孟頫的画被称为“神品”

4、书法:①隋唐颜真卿,是王羲之以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颜氏家庙碑》“颜体”

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碑》“柳体”

②“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③元朝赵孟頫

5、石窟雕塑:①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的明珠

②隋唐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壁画、塑像)

6、近代科技:

⑴1909年,詹天佑主持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⑵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制碱》)

7、近代思想:

并说明写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地主阶级洋务派应用于实践(洋务运动)⑵戊戌变法时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资产阶级维新派应用于实践(戊戌变法)

8、近代新式教育:⑴洋务运动时,创办了新式学堂(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

⑵戊戌变法时,创办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北京大学)

⑶1905年,废除沿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

中等、高等的新式教育体制,。

9、近代文学家:①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②茅盾《子夜》

④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⑤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0、近代反映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①美术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②郭沫若《屈原》

③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④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中国近代史

概况: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史。

性质:中国近代史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分两个阶段:一、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史

1、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结果?原因?

⑴五次侵华战争:①1840--1842 中英鸦片战争

②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④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1931、9、18---1945、8、15 日本侵华战争

⑵结果:前四次,中国失败;第五次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⑶前四次失败原因: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根本原因)②中国的落后、列强的强大

▲认识:①落后就要挨打②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⑷抗战胜利原因①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共的领导③中国军民正义的顽强抵抗④得到国际援助

2、近代历史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3、香港问题:香港怎样从失去到回归?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

⑴失去:1842年8月《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⑵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⑶失去原因:近代中国落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回归是因为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也说明“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⑷从失去到回归说明:①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②只有综合国力强大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中国近代史的教训与启示:

①提醒我们:列强实行的是强权外交、实力外交。落后要挨打;

②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5、近代不平等条约比较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救亡图存,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各进行了哪些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⑴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⑵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⑶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

⑷作用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⑸失败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⑹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第一步,最突出的是: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3、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⑵开始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⑶内容:①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④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

⑷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⑸意义:(变法诏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因此,这次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⑹结果: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

⑺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即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根本原因

②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③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4、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⑴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⑵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①时间:1905年,在日本东京

②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报刊:《民报》,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⑶革命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起义成功

②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⑤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

⑷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

⑸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失败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映了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6、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次,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主张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二次,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次,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以宣传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7、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⑴背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中华民国建立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而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⑵开始时间、阵地:1915,以《新青年》为阵地

⑶两面大旗(口号):“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⑸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⑹斗争矛头: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冲击)

⑺十月革命后的发展: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18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歌颂十月革命。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以

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⑻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

⑴1915年,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⑵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⑶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⑷1919年,在北京领导五四爱国运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标志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1、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

⑵开始:1919年5月4日,陈独秀、李大钊领导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⑶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还我青岛”)

⑷发展: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北京—→上海;运动主力:学生--→无产阶级

⑸结果:迫使北洋军阀政府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撤销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⑹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因: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

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即反帝反封建

2、下列运动的性质

3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挽救中国革命,采取哪些重大行动?结果?启示?

⑴重大行动:①发动南昌起义,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足国情的体现)

③创建红军(1928年井冈山会师: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⑵结果: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并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军队,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对派

▲⑶启示:①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不畏挫折,勇往直前

②要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及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③还要采取灵活巧妙的方法,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4、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起义:

5、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6、近代历史上,日本在中国制造的惨案、事变。

⑴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在旅顺屠杀中国人民

⑵1937年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制造南京大屠杀(30万)

⑶事变:①1931年,在沈阳制造柳条湖事件后,炮轰沈阳城,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

②1937年,在北平制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③1937年,在上海制造“八一三事变”

7、统一战线:

▲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企图?你有何感想?

企图:日本不承认侵华罪行,美化侵略战争,妄图复活军国主义

感想:①要警惕军国主义复活②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③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7、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反对内战,取得哪些斗争成果?落实结果如何?影响?

参加重庆谈判并签定《双十协定》,表现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但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9、解放战争:(1946、6---1949、9)

⑴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⑵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⑶过程: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粉碎敌人进攻

战略决战:1948年9月开始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林彪、罗荣桓

②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③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民族的功臣),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⑷渡江战役:1949、4,百万雄师过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

(1927---1949,统治中国22年)

⑸P103毛泽东说:“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必须打败蒋”,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是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能够打败他”是凭中共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战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0、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伟人,功绩?

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⑵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⑶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现代史

分期: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经历了:A过渡时期(1949---1956)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C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今)

▲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巨变及结论:

A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1、一五计划:(1953—1957)(模仿苏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完成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一届人大:1954

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

内容: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党在经济上“左”的错误的表现、标志、原因、后果、教训。错误表现:A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发动大跃进运动 C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原因:A 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B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C对国情认识不清 D急于求成

后果:A造成经济严重困难 B政治上:文化大革命→纠正: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训:A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B 从中国国情出发,保持稳定增长

C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实行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今)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背景:要求纠正文革错误,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内容:思想路线: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国历史的转折:

A 秋收起义后,中共领导的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

B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改革?

A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党又制定什么方针?

⑴方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⑵目的:对内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外资、先进科技、企业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共同目的:发展我国经济

⑶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转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起来;

在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

⑷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沿海开放区:上海浦东开发区

开放格局: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四项基本原则:⑴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⑵提出者:邓小平

⑶意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是怎样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对此你有何认识?探索: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B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我党作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

C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E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认识:A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正确的方针政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C要及时调整经济政策

▲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初级阶段:开始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1987年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面对大革命失败、全面内战爆发前夕的国内形势和文革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中共是如何做的?说明了什么?

⑴大革命失败后:①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②秋收起义后,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⑵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参加重庆谈判并签定《双十协定》

⑶文革带来的困难:①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

伟大决策②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⑷说明:①中共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勇于承认错误,纠正错误

②中共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③我党能及时调整方针政策,使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共指导思想:①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确立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确立为指导思想),是邓小平探索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共同之处:都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四)外交成就:

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⑴新中国成立后,同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⑵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⑶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珍,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

的团结与合作。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的决定

⑵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⑶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与中国建交,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丰硕成果:

⑴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进入小康社会;⑵提出“一国两制”,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⑶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⑷外交工作取得辉煌成就

⑸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1申奥成功,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