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PN-全胃肠外营养

TPN-全胃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

20世纪下半叶外科领域的5大里程碑

?Transplantation

?Medical Imagination ?ICU

?Key-hole surgery

?TPN

1、1716年:william harvey 建立血液循环系统学说

2、1911年:kansch —外科术后静脉输入葡萄糖

3、1940s :成功合成蛋白质底物—游离氨基酸

4、1961年:Grvid Wretlind 脂肪乳剂的临床运用

5、1966年Hermosura 首次报告经颈内静脉穿剌置管术

6、1968年:Stanley Dudrick 等成功运用外科营养支持的历史回顾

TPN

1986年2月,上海周绮思女士因患急性肠扭转切除全部小肠,依靠全胃肠外营养(TPN )长期健康生存.

全胃肠外营养

1992年4月8日,蔡惟成为世界上完全依靠全胃肠外营养(TPN )孕育的第一人,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全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又称静脉高营养(Intravenous Hyperlimentation,IVH),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TPN的实现

营养生理学对人体正常和疾病时的

代谢特点和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成果

各种静脉营养制剂,尤其是结晶氨基酸

TPN 和脂肪乳剂的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

产;

硅橡胶导管的研制成功和深静脉插管技

术的开发。

TPN输入途径

1.经周围静脉(PVC)

2.经中心静脉(CVC)

3.经周围置中心静脉(PICC)

TPN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

?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

?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应用TPN对治疗有益

1

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

3

炎性肠道疾病2

肠外瘘

应用TPN对治疗有益

4

妊娠剧吐,持续5-7天以上的呕吐者

6

重要脏器功能

不全

5

严重营养不良

的肿瘤病人

1 2 3 4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

需急诊手术,不因应用TPN而耽误时间。

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TPN禁忌证

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营养支持应用流程图

营养评估胃肠功能

有EN

胃肠功能

特殊配方

标准营养素

受限

正常

部分PN 补充过渡至EN

营养素耐受

适时过渡至经口喂养

适时过渡至全面的配方及经口喂养

PN

短期

外周PN

胃肠功能恢复

中心PN

长期或液体限制

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

顽固性呕吐肠麻痹

顽固性腹泻

TPN组成

?葡萄糖

?1.肠外营养的主要能源物质。

?2.机体所有组织、器官都能利用葡萄糖。

?3.高浓度(25%,50%)葡萄糖渗透压高,对静脉壁刺激性大,不能经周围静脉输注。

?4.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监测方便。

?5.50%~70%的非蛋白热量,<7g/kg/d。

TPN组成

?脂肪乳剂

?1.高能物质,每克氧化产热9.3kcal,为葡萄糖的

2.3倍,20%~30%的非蛋白热量,应激状态可达

50%,<2g/kg/d。

?2.颗粒直径<0.6μm,几乎无渗透压并发症;

?3.肝脏对脂肪乳剂中间代谢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单脂肪乳剂为非蛋白能源时,可发生酮症;

?4.价格昂贵,约为葡萄糖的15倍。

TPN组成

?脂肪乳剂

?6.脂肪乳剂最大用量为2g/kg/d

?7.LCT包含EFA,MCT不含EFA,代谢过程不依赖肉毒碱。

?8.对肝功能不良病人,选用LCT/MCT乳剂(1:1)?9.鱼油(ω一3脂肪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

?10.一般主张采用双能源系统。

?11.肿瘤组织缺乏降解脂肪的关键酶,很少利用脂肪供能。

TPN组成

?氨基酸

?1.是肠外营养的唯一氮源。

?2.蛋白质含氮量:16% ,蛋白质系数:6.25;成人在基础需要量的情况下,每日最低供应量为氮

0.1~0.2g/kg/d,即复方氨基酸0.7g/kg/d;

?3.实际上,由于希望得到较好的正氮平衡,每日至少应供应复方氨基酸1g/kg/d;

?4.热量与氮之比为100~150:1 ,此时氨基酸利用最佳。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使用 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输入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能、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胃肠外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不能经口或鼻饲摄取食物者如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病等;因消化或吸收障碍无法通过胃肠系统获取营养时,如严重胃肠水肿、吸收不良综合征;超高代谢致营养不足,如严重烧伤、创伤;严重营养缺乏而需手术者以及需特殊营养配方者。 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部分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二种,部分肠外营养主要是经肠营养摄入不足的一种补充,全胃肠外营养亦称全静脉营养,其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可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如处理得好需要时可长期使用达数年。①部分肠外营养(PPN);又称低热量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经肠营养不足的具体需要,经周围静脉补充水解蛋白、氨基酸、葡萄糖及电解质,需要时还可另再经一周围静脉补充脂肪乳剂及维生素,由于此种方法只能提供部分的营养素需要,一般常用于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基础营养状况尚可的病,人,常用的营养液有复方氨基酸、5~10%葡萄糖电解质和10~20%的脂肪乳剂或单输等渗氨基酸。②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分由中心静脉输入含一定浓度的氨基酸(4.75%),葡萄糖(25%)、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标准中心静脉营养的葡萄糖系统和经周围静脉输入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混合液及以另一线输乳化脂肪的脂肪系统,此二系统各有利弊,可由临床医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选定。 全胃肠外营养使用技术比较复杂,要求严格,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细致的全面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除每日记录出入液量,注意全身反应外,还应观察血常规、电解质、血糖、氧分压、血浆蛋白、尿糖、酮体及尿生化等情况,要根据病人体内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防止发生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保护好输入导管,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止感染、防止导管拔出,导管进入静脉处的敷料每24小时应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处理,注意观察换下的敷料有无异常情况,留置的导管只能专作输入营养液的入口,不能兼作采血样、监测静脉压、投药、输血等用途。患者静脉输入营养液后如有发热反应,应立即查明原因。如系营养液或导管感染所致,应立即停止输入拨去导管并给以相应的抗感染和其他抢救措施。由于胃肠外营养的营养液是随血液直接进入机体组织和器官,因此对其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其所供的热能主要以葡萄糖和乳化脂肪供给,氮源由氨基酸供给,各种氨基酸之间的配比组成要恰当,氮热之比,一般以150——200kcal:1g氮为妥。 全胃肠外营养液用法用量(1)末梢肠外营养:通常应用的溶液是:含氨基酸2.75%~4.25%,葡萄糖5%~10%,并有维持量的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需热量要由同时给予的脂肪乳剂提供。患者短期(7~10d)营养支持用。每日须输入液量2~3L。其主要合并症是血栓静脉炎。(2)中心静脉营养:溶液由高渗葡萄糖(50%~70%)和等量氨基酸溶液以及适量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配制而成,作长期营养支持用。一般患者每日146.1~188.3kJ/kg(35~45kcal/kg)有严重分解代谢谢的患者每日334.7kJ/kg(80kcal/kg)。长期给予TPN溶液会引起必需脂肪酸缺乏,应补充脂肪乳剂。预防量为使脂肪产热量占总热量的3%~5%,治疗量为8%~10%。TPN溶液中所含葡萄糖量大,且是高渗性的,应缓慢滴注至中

医院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XX医院 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药品,经全院讨论,特制订本制度,规范使用与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 一、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二、全院关于胃肠外营养的管理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临床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类药物,使用原则参照我院制定的胃肠外营养何时使用指南。指南如下:适应症:(1)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2)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4)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5)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6)

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禁忌症:(1)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2)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3) 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四、进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时严查胃肠外营养用药情况,严惩非适应症,无适应症和超适应症情况的发生。对滥使用的临床医师视情况给予处分、警告、处罚、停职等处理。 五、胃肠外营养配制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各级人员的岗位制度、消毒管理制度、细菌学监测制度、操作规程、物器材管理制度等,确保肠外营养液的配制质量。 (二)成立配制中心:肠外营养液是直接由营养科配制,每天由营养师到病房会诊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再由护士进行配制,她们的资格职称都是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确保肠外营养液的配制质量,预防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三)配制室的要求:配制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配制室是空气洁净室,洁净等级为1万级,配备双人层流洁净工作台,洁净等级为100级,设有传递窗及缓冲间。 (四)设备:所有一次性物品均到设备科和供应室领取。 (五)配制中的管理:配液前开紫外线消毒40min,净化系统开启30min以上,进入配制间前更换洗手衣裤、戴口罩、帽,按7个步骤洗手,换鞋进入配制室,先开启层流

全胃肠外营养整理

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 〖查阅:365次〗〖发布时间:2008年6月27日〗〖返回〗〖关闭页面〗 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 1967年StanleyDudrick与DouglasWilmore采用中心静脉输入高热能与氮源在临床获得成功,提出了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PN)也称全胃肠外营养的理论。TPN治疗技术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及重大手术的成功率有积极作用。它可以保护和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参与机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的调控与修复,促进患者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近年来,TPN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越来越受到肯定。为了强调所提供营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机体组织的利用和合成,1983年又提出了以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tion Admixture,简称TPN)方式应用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概念。TPN又称“全合一(All mOne,简称AIO)”,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7大营养要素在无菌条件下,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以外周或中心静脉插管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液。采用TPN的方式消除了传统配液方式的某些弊端,具有以下优点:一次性无菌条件下配制,减少污染机会;以较佳的热氮比和多种营养物质组合后同步进入体内,可提高氮的利用,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诸如高血糖、脂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护士操作,便于管理等。随着TPN的应用越来越广,它在临床营养实践中的不少问题也暴露出来。例如对机体代谢特点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处于病理状态时的特点缺乏了解,以至制定的配方有不妥之处;对各种成分制剂问配伍变化缺乏前瞻性的掌握,以致影响TPN溶液的稳定;不熟悉各种营养制剂的特点,未能恰当地选择使用等。本文就TPN应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1.TPN的成分和作用 1.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所需的碳原子。其中葡萄糖最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能被所有器官利用,因此是TPN热能的主要来源。1 g葡萄糖提供4 kcal热量。目前较常用有5%、10%、25%、50%等规格的注射液。70%葡萄糖注射液专供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但葡萄糖代谢必须依赖胰岛素,对糖尿病、手术或创伤所致的胰岛素不足的病人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其它的糖类物质如果糖,麦芽糖,醇类如山梨醇、木糖醇,乙醇等也可酌情选用。最新研究表明,在应激状态下,如术后、严重感染及烧伤患者,葡萄糖、果糖加木糖醇按8: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9版) 临床营养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营养支持的正确实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目前我院不同科室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不一致,同一科室内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也存在营养支持的不规范现象。不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并发症较多。现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我院《胃肠外营养临床使用管理办法》(2013)的基础上,修订新版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和一般原则,旨在提供适合的参照标准,规范我院临床营养支持的医疗行为,提高我院肠外营养合理使用水平。 一、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管理体系 设立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 人员包括: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肠外营养的临床管理 1、使用肠外营养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营养风险 筛查2002),大于等于3分者根据临床需要决定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使用指征、用药方案。 2、本院主治及以上级别医生可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具肠外营 养医嘱。 3、营养干预后一周内应及时进行再评估。再评估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请营养科会诊。每次再评估周期不超过一周。 三、肠外营养的药学管理

1、肠外营养支持要求全合一,碳水化合物、脂肪乳作为双能源提 供能量需求,氨基酸提供氮源,根据需要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不建议单独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进行能量支持。 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制剂,丙氨酰谷氨酰胺也仅限于全胃肠外营养使用。 如特殊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单品种使用肠外营养制剂,如单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各类品种,审方药师加强审核,必要时可作医嘱退回处理。 2、肠外营养新医嘱应在16:30前录入并发送至静配中心。 3、药师审核肠外营养医嘱:审核肠外营养是否有适应症,审核各营养组分的完整性、各成分配比的合理性,审核电解质浓度对肠外营养稳定性的影响等。 4、肠外营养液必须在洁净环境中集中配置,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四、肠外营养的监督管理 1、临床科室、营养科、药剂科应按照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附1)开展营养支持相关工作。 2、药剂科负责定期对肠外营养临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评价、点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反馈,并将分析结果汇总交医务部。医务部将存在问题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对相关问题持续改进;协调信息科等部门予以技术支持。不合理合规使用情况纳入医疗质量历考核体系。 3、医务部、药剂科、营养科定期对全院营养支持治疗状况进行讨论分析改进。 4、对于无肠外营养适应证或适应证不符、有明确禁忌证、无合理理由使用单品种肠外营养制剂、无合理理由超长时间使用等不合理使用病例,一经查实,对当事医师按违规用药金额的全额扣罚。对病

全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 K查阅:365次〗〖发布时间:2008年6月27日〗〖返回〗〖关闭页面〗 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 1967年StanleyDudrick 与DouglasWilmore 采用中心静脉输入高热能与氮源在临床获得成功,提出了全静脉营养仃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简称TPN)也称全胃肠外营养的 理论。TPN治疗技术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及重大手术的成功率有积极作用。它可以保护和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参与机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的调控与修复,促进患者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近年来,TPN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越来越受到肯定。为了强调所提供营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机体组织的利用和合成,1983年又提出了以全营养混合液仃otal Nutrition Admixture ,简称TPN) 方式应用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概念。TPN又称“全合一(All mOne ,简称AI0)”,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7大营养要素在无菌条件下,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以外周或中心静脉插管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液。采用TPN的方式消除了传统配液方式的某些弊端,具有以下优点:一次性无菌条件下配制,减少污染机会;以较佳的热氮比和多种营养物质组合后同步进入体内,可提高氮的利用,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诸如高血糖、脂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护士操作,便于管理等。随着TPN的应用越来越广,它在临床营养实践中的不少问题也暴露岀来。例如对机体代谢特点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处于病理状态时的特点缺乏了解,以至制定的配方有不妥之处;对各种成分制剂问配伍变化缺乏前瞻性的掌握,以致影响TPN溶液的稳定;不熟悉各种营养制剂的特点,未能恰当地选择使用等。本文就TPN应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1.TPN的成分和作用 1.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所需的碳原子。其中葡萄糖最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能被所有器官利用,因此是TPN热能的主要来源。1 g葡萄糖提供4 kcal热量。目前较常用有5 %、10 %、25 %、50 %等规格的注射液。70 %葡萄糖注射液专供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但葡萄糖代谢必须依赖胰岛素,对糖尿病、手术或创伤所致的胰岛素不足的病人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其它的糖类物质如果糖,麦芽糖,醇类如山梨醇、木糖醇,乙醇等也可酌情选用。最新研究表明,在应激状态下,如术后、严重感染及烧伤患者,葡萄糖、果糖加木糖醇按8 : 4:2的比例混合供给,能达到最好的代谢效应。这是因为输液的葡萄糖浓度较低,使得血清葡萄糖水平也低,从而减轻了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而果糖和木糖醇又增加了葡萄糖的利用与蛋白质合成。目前,日本已有2 种这样的混合制剂出现。 我国目前尚无该类制剂,但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优点已经受到瞩目。 1.2脂肪 以乳剂形式用于临床,是TPN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含热量高,氧化lg脂肪可提供9 kcal 的热量,同时还可为机体提供必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设计

**市人民医院 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TPN)药物是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肠外营养剂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途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因此,规范化的营养支持模式势在必行,从而避免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现象,最大程度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一)重度营养风险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经口或经肠道营养素摄入不足,且短期内(10~14天)无法恢复正常进食者。 (二)胃肠功能障碍。 (三)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 (四)重症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出现不良反应或热量供应不足时,须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六)重症胰腺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 (七)放射性肠炎。

二、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一)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 (三)下列情况慎用肠外营养: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而盲目延长治疗者:如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伴恶病质的患者,生活质量差、任何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此时肠外营养也无明显益处,反而会增加患者生理和经济负担。 2、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肠内营养适应证者:对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有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 3、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预计需要肠外营养少于5天者。 4、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 5、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者。 6、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尚未控制或处于纠正期间。 7、脑死亡或临终或不可逆昏迷。 三、TPN合理配方设计原则 (一)静脉营养支持的模式是个体化给药,在配方上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 (二)TPN的配方没有统一的处方,处方设计应全面考虑,包括是否有使用TPN的指证、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是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㈠目的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从胃肠道营养、胃肠道需要充分休息、消化吸收障碍以及存在超高代谢等的患者,保证热量及营养素的摄入,从而维持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患者康复。㈡分类 根据补充营养的量,胃肠外营养可分为部分胃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种。根据应用途径不同,胃肠外营养可分为周围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营养。短期、部分营养支持或中心静脉置管困难时,可采用周围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营养。长期、全量补充营养时宜采取中心静脉营养。 ㈢用法 胃肠外营养的输注方法主要有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及单瓶输注两种。 1.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即将每天所需的营

养物质在无菌条件下按次序混合输入由 聚合材料制成的输液袋或玻璃容器后再 输注的方法。这种方法热氮比例平衡、 多种营养素同时进入体内而增加节氮效 果;同时简化输液过程,节省时间;另 外可减少污染并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 生。 2.单瓶输注在无条件进行全营养混合液输注时,可单瓶输注。此方法由于各营养素非同步进入机体而造成营养素的浪费,另外易发生代谢性并发症。 ㈣禁忌证 1.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2.估计应用时间不超过5天。 3.患者伴有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出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应暂缓使用, 待内环境稳定后再考虑胃肠外营养。 4.已进入临终期、不可逆昏迷等患者不宜 应用胃肠外营养。 ㈤并发症 在患者应用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

1.机械性并发症在中心静脉置管时,可 因患者体位不当、穿刺方向不正确等引 起气胸、皮下气肿、血肿甚至神经损伤。 若穿静脉及胸膜,可发生血胸或液胸。 输注过程中,若大量空气进入输注管道 可发生空气栓塞,甚至死亡。 2.感染性并发症若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 格、营养液污染以及导管长期留置可引 起穿刺部位感染、导管性脓毒症等感染 性并发症。长期肠外营养也可发生肠源 性感染。 3.代谢性并发症营养液输注速度、浓度 不当或突然停用可引起糖代谢紊乱、肝 功能损害。长期肠外营养也可引起肠黏 膜萎缩、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㈥注意事项 ⒈严格执行配制营养液及静脉穿刺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⒉配制好的营养液储存于4℃冰箱内备用,若存放超过24⒊⒋

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4.5.2.41 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4.5.2.4 为促进我院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药品,经全院讨论,特制订本制度,规范使用与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 一、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 ,TPN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肠外营养( PN )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二、全院关于胃肠外营养的管理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临床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类药物,使用原则参照我院制定的胃肠外营养何时使用指南。指南如下:适应症:(1)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2) 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4)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5)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禁忌症:(1) 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2)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3) 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四、进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时严查胃肠外营养用药情况,严惩非适应症,无适应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 . 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 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二.禁忌证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TPN & AIO) 一、TPN的概况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是指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全部营养的营养支持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途径是经静脉内输给,故又称静脉营养。由于TPN 所供给的营养素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即可直接被机体组织所利用,所以也称TPN为人工胃肠道。 自20世纪60年代末TPN在国际上广泛用于外科,并迅速发展,被公认为20 世纪近代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根据美国 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统计,全美有60万人/年在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并且TPN已经走出医院,进入家庭,每年约有7000人进行家庭TPN。 我国开展TPN也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并且创造了靠TPN维持妊娠全过程并获得分娩成功的首例世界记录。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TPN 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不但外科和儿科开展肠外营养,而且普及到内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等。 TPN具有双重含义。一是Pareteral即肠外之义,它是指当胃肠道不能用于供给营养或不能供给足够的营养,就必须从胃肠外供给,所以TPN 的概念在理论上包括从静脉、动静脉导管、肌肉、皮肤,甚至腹(膜)腔提供营养。另一含义也许是更重要的,即Total(完全),要求输入的营养素的“质”和“量”能满足一个正常人或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不能低于正常而达不到营养支持的效果;也不能“过高”,“过高”反而给病人带来许多危害。 TPN对其适应症患者有显著效果,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但在应用过程中,尤其行中心静脉输入的TPN从中心导管的插入和维护,营养液的配制,液体输入速度的控制,到代谢方面的监测,不良反应的防治等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一个环节上的失误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有必要系统学习和掌握TPN这一门现代技术。 二、TPN的营养成份 (一)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基本物质,每克能提供16.72 kj (4 kcal) 能量。可供静脉输注的碳水化合物有单糖类(葡萄糖、果糖),双糖类(麦芽糖、蔗糖)及醇类(山梨醇、木糖醇、乙醇)。其中只有葡萄糖最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能被所有器官利用,有些器官和组织(大脑、红细胞)只能以其为能源物质。葡萄糖来源方便,价廉,无配伍禁忌,输入人体后有明显的节氮效果,临床应用最广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为0.5g/h/kg,每天最大的利用率为750g,但实际用量每天以300~400g为宜,因为超量可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甚至转化为脂肪沉积在内脏。葡萄糖的充分利用必须依赖于胰岛素,正常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良好,对糖代谢能自动调节,所以输入糖不必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但创伤应激时机体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主要表现在胰岛素分泌抑制,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糖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因此对创伤应激和糖尿病患者行TPN支持时需加用外源性胰岛素,一般用量为8~10 g糖加1 unit 胰岛素。 (二)脂肪其营养价值主要是供能。由于脂肪不能直接输入静脉,否则会发生脂肪栓塞;因此,必须制成含细微颗粒的乳剂才能供静脉滴注。供静脉输注的脂肪其微细颗粒直径必须小于0.6 um,目前国内外生产的脂肪乳剂都能达到这一标准,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使用方法,临床输注是安全的,一般用量为每天1~2 g/kg。输脂肪乳剂有以下几个优点:①供能量大,产热量高达37.62 kj/g (9 kcal/g);②溶液等渗,对血管内无损伤,可供周围静脉输注;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提供必需脂肪酸;④在创伤应激状况下也可全部被机体利用;⑤代谢后不增加呼吸商,因此不增加肺的功能负担;⑥与葡萄糖合用有更明显的节氮效果。 脂肪乳剂Intralpid有10%、20%、30%三种不同浓度,20% 乳剂所含磷脂量与等容量10%乳剂相同,而含热量加倍,因此,在提供相同热量时,用20%乳剂可使磷脂摄入量减少,避免高磷脂摄入后可能发生的体内脂代谢异常。对入水量受限制者(如心、肾功能不佳入水肿病人等),用20%乳剂更为合适。脂肪乳剂是安全、无毒的,可长期使用,但仍需注意合理应用,否则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严禁直接将高浓度电解质液和其他许多药物(如肝素等)注入脂肪乳剂,否则可影响脂肪微粒的稳定性。单独输注脂肪乳剂的速度不宜太快,10% 500ml或20% 250ml乳剂均需输注6小时,每天用量<2 g/kg。

肠外营养处方卡片

肠外营养处方卡片 第一步:根据病人的分解代谢情况计算病人所需要的氨基酸的需要量(以50公斤的中度应激患者为例) 即:50kg*0.2g/kg.d=10g折合为8.5%250ml复方氢基酸注射液:(8.5%乘250除6.25=3.5即该氨基酸含氮量) 10g/3.5g瓶=3瓶 第二步:根据热氮比,计算出与该病人氮量所匹配的热量值。 (热氮比以150:1为准) 即:10g(氮量)乘150=1500kca1 第三步:根据双能源系统原则,热量是由脂肪、碳水化合物共同提供,糖脂比为50:50,呼吸疾病为40:60即:脂肪热卡为:1500kcal*60%=900kcal折合为20%脂肪乳:900/500=1.8瓶折合为30%脂肪乳:900/750=1.2瓶 葡萄糖热卡为:1500kcal*40%=600kcal 折合为10%的GS:600/4/10%=1500ml(外周静脉输注) 折合为50%的GS:600/4/50%=300m1(中心静脉输注)临床为控制渗透压和总液体量常联合使用 第四步: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对热量进行调节:体温/性别/年龄体温:体温每升高1度,总热量需增加10%性别:女性患者,总热量需减少10% 年龄:大于70岁患者,总热量需减少10% 第五步:根据病人情况,添加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安达美/格利福第六步:根据病人情况,添加钠/钾/钙/镁及胰岛素 1.什么时候要肠外营养?营养不良及预计≥4天不能经口进食时,需要肠外营养。 个体化的肠外营养处方配置全合一制剂;不超过1周的肠外营养首选外周静脉输注;PICC是较长时间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成人肠外营养的供给量具体如下:(1)热卡量:20-30kcal)/kg。(2)热量:脂肪:糖=1:0.4:0.6。(3)氨基酸0.8-1.2g/kg。(4)热氮比:(100-150):1g。氮含量=氨基酸的16%。 (5)糖:脂肪7~5:3~5 2.应用肠外营养的步骤 Step 1:确定病人类型 判断病人营养需求有何特别,是否有重大应激事件,肝肾功有无异常,出入量要求以及心脏负荷等。 1)计算热量需求 根据理想体重,轻、中度应激患者按20-25kcal/(kg.d)蛋白质1.0-1.5g/(kg·d)计算,中度应激:热量需求250kcal/(kg·d)蛋白质1.0-1.5g/(kg·d)重度应激:30-35kcal/(kg.d)蛋白质1.5-2.0(kg·d)这里的热量指总能量,蛋白质15-20%,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0-65%,为了节约氮源,需要给予充足的非蛋白热卡:脂肪乳和葡萄糖。 总液量40~60ml/(kg·d),除去治疗用液量,剩余的可分配给肠外营养。 Stp3:热量比例和配制 lg脂肪提供9kcal能量,1g葡萄糖提供4kcal。一般脂肪热卡不超过总热卡的60%。 对于脂肪乳,一般可选中长链脂肪乳(力保肪宁)或结构脂肪乳(力文),二种制剂每瓶(250ml)提供的能量都为450kcal,可满足般患者一天的用量。后者理论上释放更均匀,不良反应更小,两者差别不大,患者使用后都较少出现发热,可根据临床情况、患者的需求及经济

最新全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 〖查阅:365次〗〖发布时间:2008年6月27日〗〖返回〗〖关闭页面〗 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 1967年StanleyDudrick与DouglasWilmore采用中心静脉输入高热能与氮源在临床获得成功,提出了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PN)也称全胃肠外营养的理论。TPN治疗技术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及重大手术的成功率有积极作用。它可以保护和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参与机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的调控与修复,促进患者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近年来,TPN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越来越受到肯定。为了强调所提供营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机体组织的利用和合成,1983年又提出了以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tion Admixture,简称TPN)方式应用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概念。TPN又称“全合一(All mOne,简称AIO)”,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7大营养要素在无菌条件下,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以外周或中心静脉插管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液。采用TPN的方式消除了传统配液方式的某些弊端,具有以下优点:一次性无菌条件下配制,减少污染机会;以较佳的热氮比和多种营养物质组合后同步进入体内,可提高氮的利用,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诸如高血糖、脂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护士操作,便于管理等。随着TPN的应用越来越广,它在临床营养实践中的不少问题也暴露出来。例如对机体代谢特点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处于病理状态时的特点缺乏了解,以至制定的配方有不妥之处;对各种成分制剂问配伍变化缺乏前瞻性的掌握,以致影响TPN溶液的稳定;不熟悉各种营养制剂的特点,未能恰当地选择使用等。本文就TPN应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1.TPN的成分和作用 1.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所需的碳原子。其中葡萄糖最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能被所有器官利用,因此是TPN热能的主要来源。1 g葡萄糖提供4 kcal热量。目前较常用有5%、10%、25%、50%等规格的注射液。70%葡萄糖注射液专供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但葡萄糖代谢必须依赖胰岛素,对糖尿病、手术或创伤所致的胰岛素不足的病人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其它的糖类物质如果糖,麦芽糖,醇类如山梨醇、木糖醇,乙醇等也可酌情选用。最新研究表明,在应激状态下,如术后、严重感染及烧伤患者,葡萄糖、果糖加木糖醇按8:4:2的比例混合供给,能达到最好的代谢效应。这是因为输液的葡萄糖浓度较低,使得血清葡萄糖水平也低,从而减轻了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而果糖和木糖醇又增加了葡萄糖的利用与蛋白质合成。目前,日本已有2种这样的混合制剂出现。 我国目前尚无该类制剂,但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优点已经受到瞩目。 1.2脂肪 以乳剂形式用于临床,是TPN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含热量高,氧化lg脂肪可提供9 kcal的热量,同时还可为机体提供必须脂肪酸,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根据脂肪乳中甘油三酯碳链的长短,可分为长链脂肪乳(LCT,14~24个碳原子)、中链脂肪乳(MCT,6~12个碳原子)及短链脂肪乳(2~4个碳原子)。LCT脂肪乳能提供人体的必需脂肪酸,但其氧化代谢速度较慢;与之相比,MCT具有代谢速率较快、基本不在组织内沉积、较少影响脂蛋白代谢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等优点,因而特别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完整版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着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着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为加强肠外营养药物管理,进一步规范其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药费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下设“肠外营养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日常工作。肠外营养药物安全与合理使用列入科室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二、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三、肠外营养药物由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统一采购供应,采购目录向xxx 省卫生厅备案。任何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肠外营养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肠外营养药物。 四、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肠外营养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仿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品种。 五、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七、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严格执行《XXX医院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营养支持有适宜的适应证。 八、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存条件贮存肠外营养药物,配制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配制,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十、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医师、药师、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处方、审核调配和配制使用肠外营养药物。 十一、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妥善处理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十二、开展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医务部、门诊部、质管部、药学部定期对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肠外营养药物使用适宜性,对肠外营养药物不合理使

肠外营养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肠外营养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肠外营养药物管理,进一步规范其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药费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肠外营养药物安全与合理使用列入科室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二、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三、肠外营养药物由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统一采购供应,任何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肠外营养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肠外营养药物。 四、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肠外营养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仿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品种。 五、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六、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存条件贮存肠外营养药物,配制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配制,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七、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医师、药师、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处方、审核调配和配制使用肠外营养药物。 八、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妥善处理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九、开展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医务部、门诊部、质管部、药学部定期对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肠外营养药物使用适宜性,对肠外营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市人民医院肠 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TPN)药物是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 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肠外营养剂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 方法、途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因此,规范化的营养 支持模式势在必行,从而避免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现象, 最大程度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一)重度营养风险或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经口或经肠道营养素摄入不足,且短期内( 10~ 14 天)无法恢复正常进食者。 (二)胃肠功能障碍。 (三)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 (四)重症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出现不良反应或热量供应不足时, 须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六)重症胰腺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 (七)放射性肠炎。

二、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一)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 (三)下列情况慎用肠外营养: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而盲目延长治疗者:如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伴恶病质的患者,生活质量差、任何治疗 方法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此时肠外营养也无明显益处,反而会增加 患者生理和经济负担。 2、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肠内营养适应证者:对接受肠外营养支 持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有肠外营养过渡 到肠内营养。 3、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预计需要肠外营养少于 5 天者。 4、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 5、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 者。 6、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尚未控制或处于纠正期间。 7、脑死亡或临终或不可逆昏迷。 三、 TPN合理配方设计原则 (一)静脉营养支持的模式是个体化给药,在配方上应突出个 体化的特点。 (二) TPN 的配方没有统一的处方,处方设计应全面考虑,包 括是否有使用TPN 的指证、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