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俯卧位通气护理

1、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适当给予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给予吸纯氧2min-5min.

2、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转换俯卧位后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

4、保持管路通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5、要与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

重症医学科

2018年3月10日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综述了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俯卧位通气时压疮的预防进展,分别从俯卧位通气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预防护理等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展开综述:认为在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的护理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预见性的护理,做好皮肤的保护,防止压疮的出现。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压疮;预防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84-01 采取俯卧位通气比采取仰卧位通气更可能会增加压疮发生率,因此,如何在确保俯卧通气改善氧合的同时做好皮肤护理,降低俯卧位时压疮发生的风险,变得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做好卧位通气时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现将俯卧位通气时可能导致压疮的相关原因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俯卧位通气导致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 1.1 患者方面 1.1.1年龄高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且老年人更易于出现压力性受损,且不易于治疗,有研究证明,年龄越大,压疮的发生率就越高。 1.1.2高血糖 ARDS患者多数并发应激类高血糖,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糖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血糖水平越高,其压疮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压疮程度越为严重,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1.1.3营养不良较多的ARDS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时还合并低蛋白血症,ARDS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机体组织水肿表现较为严重。 1.2 导管压迫 俯卧位通气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各种引流导管较多,部分病人出现了与导管压迫有关的皮肤压疮。 1.3 俯卧位的时长 不同患者其治疗时间与效果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患者每阶段病理变化的程度不同有关。一般而言,俯卧位保持时间长,可有效改善氧合。然而,有研究表明,俯卧位通气时间越长,出现皮肤问题的可能性就越高。 1.4 护理人员 俯卧位通气病人通常病情严重,情况复杂,护理工作者一般将护理重点放于病人病情的观察与协助医生的医治方面,而轻视了皮肤压疮导致的危险,缺少为病人皮肤的全面评估和无法尽早完成体位更换、皮肤清理等干预。也是导致病人出现压疮的原因。 2.预防与护理 2.1 全面评估病人,早期识别导致压疮危险因素 2.1.1病情评估评估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配合情况、肌肉状况;评估生命体征,是否有低血压,低蛋白血症,是否营养不良,是否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尽早的监控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定时完成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来调整合适俯卧位通气的呼吸机参数。 2.1.2管道评估评估身体各类管道的类型、部位、固定状况,根据俯卧位后

俯卧位通气护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俯卧位通气护理 1、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适当给予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给予吸纯氧2min-5min. 2、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转换俯卧位后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 4、保持管路通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5、要与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 重症医学科

2018年3月10日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及护理 一方法 1 病人,物品准备 2位置于分工:第一人位于呼吸机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的妥善固定、头部安置和发出口令; 第二人位于床头左侧,负责监护仪导联线,保留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保留导尿、股静脉置管、输液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颈内静脉置管,该侧的胸腔闭式引流或腹腔引流;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骨牵引等。人员分配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上的管路确定情况。 3、操作步骤: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将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敷料,并使患者的腹部不接触到床垫,敷料需要1-2小时更换。 4、翻身后处理:把头部垫高20-30°左右,头下垫软枕,也可垫马蹄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气管插管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两侧或头顶两侧。将心电电极及导线安置于背部,放置位置与仰卧位时一致。 二护理 1、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

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适当给予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给予吸纯氧2min-5min. 2、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转换俯卧位后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并用头圈固定,可以更加直观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 4、保持管路通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5、要与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俯卧位通气的效果以及护理措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俯卧位通气的效果以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实施仰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34例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pH 值、PaO2/FiO2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平均上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氧合指数、动脉血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12、24h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氧合指数、pH值改善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上机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别为13.8d和18.2d(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非常的短,分别为21d和35d(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俯卧位;仰卧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内科危重症,其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尽管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治疗策略等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可达36%~45%,甚至更高。ARDS由多种因素引起顽固性低氧血症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其病理生理改变大致相同,即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水分和血浆成分向间质及肺泡渗出,引起水肿;肺泡内渗出的含有纤维素的血浆成分,不仅使肺容积减少,也影响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与数量,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萎陷;/比例失调;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增大;最终造成顽固性低氧血症,中晚期肺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其主要治疗手段就是机械通气,运用保护性的肺通气措施,其中主要包括适宜的呼气末正压、限制性的平台压和小潮气量。但不同体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不同俯卧位通气作为改善低氧血症的方法之一。本文针对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 的价值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均符合以下条件:(1)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和肺毛细血管楔壓≤18mm Hg;(2)排除标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腔高压,脊柱损伤,近期腹部手术,妊娠,严重气胸;(3)具有低氧血症;(4)呼吸窘迫;(5)急性起病,呼吸频速。根据通气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9~75岁,平均(52.6±4.6)岁;病因:支气管扩张4例、重症肺炎17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2~80岁,平均(54.9±6.7)岁,病因:支气管扩张6例、重症肺炎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09108360.html,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现状 作者:杨万琴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护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203-02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可以降低跨膜压压力梯度,增加肺泡通气,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合,作为肺保护通气策略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在重症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常规应用[1]。但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操作及护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规范操作流程,规避风险,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成为医疗及护理的难题,需要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俯卧位通气流程,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才能使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得以充分的发挥。目前,国内外护理同仁对此研究较多,现将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综述如下: 1;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1.1 意识状态的评估:清醒患者,要向其解释目的并获得配合;躁动患者给予适当镇静,以镇静效果好又容易被唤醒、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完成简单的指令性动作,且能维持正常的睡眠苏醒周期为目标,评分在3~4分[2]。 1.2生命体征的评估:张秀义等[3]通过对22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不同卧位时生命体征的变 化的研究发现,俯卧位通气1 h 后心率略高于仰卧位组;董晨艳等[4]对5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监护过程中发现,血压略有降低,但未给予特殊处理,数分钟后回归到之前水平或略高5-15mmHg,而HR、CVP 无明显变化,且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患者病情较重,体位发生变化,生命体征随之变化,需要充分评估。 1.3 俯卧位受压的部位皮肤评估:俯卧位主要的受压部位有足尖,膝关节,会阴部,乳房,肩部,面部,耳部,应提前准备好软枕、U型枕,或在骨突出皮肤上贴保护性辅料[5]。 1.4 人员安排:患者变换体位之前应先合理安排人员,但国内关于PPV的操作流程研究很少。林菁等[1]通过临床研究制定的俯卧位通气规范化流程指出,完成俯卧位体位变换至少需要6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需人力较多;而窦丽雯等[6]总结出的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新方法为两次更换床单法,只需3个人,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能全面的对患者进行观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而且做到了省时、省力,解决了俯卧位通气人力安排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推广。

ICU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护理效果探讨

ICU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护理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18T15:23:15.5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4期作者:王红力王萍[导读] 心率恢复稳定,且无并发症发生,这可能与俯卧位能够使患者血流和通气重新分布,对脏器的伤害低,改善患者呼吸。(东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东台 224200) 【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ICU收治的92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均对两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采取仰卧位,观察组采取俯卧位,对比两组患者通气12h和24h的PaCO2与PaO2与通气24h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通气24h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及心率(18.69±2.11, 94.88±2.31)明显高于对照组(12.45±2.12,72.98±1.67),且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并发症5例,占10.87%;通气24h与通气12h相比,两组患者的PaCO2与PaO2更优,且这两个时段观察组的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具有更好效果,帮助患者早日脱机。 【关键词】 ICU;呼吸衰竭;俯卧位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4-0177-01 在ICU护理中,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俯卧位应用广泛,患者肺部相较于仰卧位能够有效扩张,帮助分泌物的引流,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气得到改善[1]。本文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ICU收治的92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对仰卧位与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进行进一步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ICU收治的92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一般资料对比(x-±s/n)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仰卧位,并以德尔格呼吸机进行仰卧通气,患者的仰卧姿势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观察组采取俯卧位,并以德尔格呼吸机进行俯卧通气,每日2次,患者的俯卧姿势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通气12h和24h两时段测量两组患者的PaCO2和PaO2指标。通气24h测量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平均年龄、呼吸频率、心率、PaCO2及PaO2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性别、疾病类型及并发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呼吸频率、心率及并发症对比 通气24h后,观察组(18.69±2.11,94.88±2.31)呼吸频率及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45±2.12,72.98±1.67),得到更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并发症6例,占13.04%。具体参见表2。表2 两组24小时呼吸频率、心率及并发症对比(x-±s)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介绍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应用中的护理 赵 方

病史介绍 患者,张满初,男性,40岁,住院号:1027968,患者系“肾移植术后4月,胸闷,气短并加重1月”于2014年8月28日由东华医院转入我院SICU,患者入科时为镇静状态,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迟钝,鼻插管深度26cm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带入鼻肠管一根,双肺呼吸音粗,右肺下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心率:96次/分,入院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肺炎,ARDS,肺部感染,异体肾移植状态,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辅助检查: 2014-8-27 东莞东华医院胸部CT示:1、左肺上叶增殖,纤维化,钙化灶;2、双肺感染,不除外结核感染,小叶或肺段肺不张。 2014-8-29 床边胸片检查:1、双肺炎症,考虑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建议治疗后复查;2、左上肺增殖纤维钙化灶;3、卧位心影增大,请结合临床; 2014-8-29血气分析:PH:7.44 ,PaCO2:31mmHg,PO2:67mmHg Lac:0.9mmol/L,氧和指数为98。 血细胞五类:WBC:11.36×10^9/L,RBC:3.17×10^12/L,Hb:100g/L

辅助检查: 急诊生化:钾:3.37mmol/L,钠:147mmol/L,氯:116mmol/L,尿素:28.1mmol/L,肌酐:208ummol/L,

治疗: 1、2014-8-29给予俯卧位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为 SIMV+PSV+PEEP. 2、2014-8-29给予CRRT治疗; 3、给予抗病毒,抗菌治疗; 4、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俯卧位通气护理常规

俯卧位通气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支持力度、镇静状态、维持药物、管道。 2.观察患者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呼吸困难、缺氧症状,以及气管插管的刻度、咳嗽咳痰的情况,监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气道压。 3.观察约束部位、绳带固定部位、受压部位和骨突处有无压疮。 二、护理措施 1.操作前准备 (1)人力的准备∶根据患者的情况准备6-8人参与协助俯卧位通气,床头站1人指挥并负责头部,床两侧各站2-3人,另1人负责观察生命体征及摆放软枕。 (2)用物准备∶密闭式吸痰装置、软枕(3个)、软垫、翻身单、U型枕、护理垫、电极贴。 (3)患者准备∶暂停肠内营养液1小时并回抽胃管;吸净病人口鼻腔及气道分泌物,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连接密闭式吸痰装置;对受压部位予以减压敷料保护。 2.实施∶分离电极贴,翻身单覆盖患者,将患者平移至床的一侧,将患者俯卧,面向一侧,胸部(软枕上缘平锁骨)、髋部(软枕置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之间),小腿胫前各放一软枕,会阴部垫护理垫。

3. 转换体位成功后,安置好各管道,背部贴电极贴(位置同胸部),双上肢置于头两侧,掌面朝下,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 4.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镇静用量,每2小时转动头部(双人操作),防止颜面部水肿及角膜损伤;定时检查上肢摆放位置,预防神经麻痹或关节僵硬,注意患者受压部位;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管道受压、打折,脱落.观察并及时调整身体下软枕的位置及斜坡卧位的角度。 5.俯卧位通气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耐受情况,适时吸痰,监测血气等实验室指标,观察俯卧位通气效果。 6.注意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低血压、气胸、青光眼、压疮、气管插管阻塞、反流、误吸)。 三、健康教育 1.进行俯卧位通气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其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征得家属及患者的同意,取得患者的配合。 2.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安慰患者,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摘要】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可减轻患者背侧肺组织压力, 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气体交换。至今, PPV已被认为是纠正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 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护理措施。俯卧位通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是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让病人选择俯卧式体位,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 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肺减 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善胸壁的顺应性;以促进下垂不张部位的肺得以扩张,进而实现通气灌注比例的调节以及呼吸衰竭病人氧合情况的改善,最终确保 肺功能尽快恢复以及早日脱机。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护理;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71-03 1.方法 1.1 安全评估 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采取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如: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脊柱损伤、急性出血、颅内高压、脑水肿、面部骨折、骨 科手术,近期腹部手术等,不能耐受面部朝下姿势的患者均相对禁忌[1]。 1.2 俯卧前准备 俯卧位通气前应向意识清楚的患者做好解释,说明这项操作的目的,作用方 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理解与配合;同时评估患者的镇 静水平,是否需要镇静、肌松剂;停止鼻饲,夹闭各引流管,所有引流管放于对 侧[1],准备好支撑用的软垫和枕头,确保足够的人力(至少3人)。 1.3 具体操作 先充分吸净气道和口鼻腔分泌物,然后给予适当肌松剂及镇静剂,稳定 10min,同时将 FiO2调至100%,其中1人站在患者床头,负责头面部并注意保护气管导管的连接,其余2人站在床的两侧。先将患者移到床的一侧(与翻转方向 相反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位,进而俯卧于床上。两旁人员给予足够力 量的支撑,同时要注意理顺各管道,防止身它管道或仪器脱落,在患者胸部、髂 部垫枕头或软垫,以保证胸腹部有一定的活动度。腿部放置软垫,以保证膝部不 受压[2]。俯卧后,患者头略偏向一侧,面部用软垫支撑以保持适当体位,防止眼 睛受压,双臂抬起,肘部弯曲放在头部两侧下肢放置舒适体位。气管切开患者采 用头正中位[3],用特定的气垫圈支撑额部和颌部,以免颜面部受压。 1.4 治疗时间 每次俯卧位时间根据患者氧合指标来定,通常在6~8小时之间。当俯卧位 通气对某些患者没有任何帮助,或出现氧合指标下降应停止俯卧位通气。 2.护理难点及对策 2.1 受伤或导管脱落 操作前做好心理护理,给予镇静,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保证足够的人手,保护好患者,保管好管道。俯卧位通气时,患者出现烦躁,同时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人机拮抗、气道压力增高。此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适当加大镇静药剂量,充分镇静。可将心电图电极导线安置于背部,放置的位置 与仰卧时一致。出现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时,检查患者腹部是否受压,要让患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