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药物化学知识点

海洋药物化学知识点

海洋药物复习知识点
-海洋091班,WHY
考试重点
一、填空
1、有药用价值的藻类: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2、新药研究的两个阶段: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
新药品种:海洋生物中药、天然药物;海洋生物的化学药品;海洋生物制品
3、我国药品安全性评价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药品供应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GSP)
4、红树植物的特点 (1)具有胎生特征(2)根系奇特(3)富含单宁(4)叶片具有高渗透压,次生木质部结构中导管直径小,分布密度大:有利于从海水中吸收水分。
5、寡糖制备方法:酸水解、酶水解、氧化 降解、微波降解
6、海洋生物所处生长环境的特殊性?
海洋环境特点:低温、少氧、缺光、高盐、高压;
高盐、高压、低温和无光照的封闭体系中,导致海洋生物在新陈代谢、生存系列方式、适应机制等许多方面具有显著的特性,集中体现在机体内含有许多结构特殊的生命活性物质和代谢产物。
7、药物的设计包括哪几类?
基于小分子的药物设计(Ligand-based drug design, LBDD):根据现有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与活性关系(SAR)的分析,建立定量构效关系(QSAR)或药效基团模型,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
基于受体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药物设计(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SVDD):根据受体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的三维结构(晶体结构、核磁共振结构、低温电镜结构或计算机模拟结构)用理论计算和分子模拟方法建立小分子-受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预测小分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受体结合(活性)口袋互补的新分子
8、海带的工业产品有哪些?褐藻多糖、褐藻胶、 褐藻糖胶、甘露醇、含氮化合物、药用生物碱、藻胆蛋白、褐藻多酚、海藻维生素、海带氨酸
二、简答
1、海洋药物(marine drugs)定义 特指以海洋生物和海洋微生物为药源,由于其生存在高盐、高压、缺氧等艰难而苛刻的环境中,而形成并产生了一些结构独特而药理作用显著的海洋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它们对人类多种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将其研制而成的药物。
海洋药物学研究内容 1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样品;2分离活性部位和活性单体化合物;3对活性单体化合物或活性部位进行新药临床前研究(如药学、药理学、毒理学等研究)和临床实验和新药申报;4以活性单体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进行

结构修改或结构改造,以发现活性更强、毒性更小的新活性成分,进一步开发新药;5采用化学合成方法、人工养殖和生物工程技术解决某些药用资源不足的问题;6应用多种生物技术进行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及信息生物学等研究。

2、高通量筛选优缺点 优点快速-每天筛选数万药次;微量-筛选样品量需要量为微克级;灵敏-准确判断筛选样品的活性和选择性;经济-筛选费用低。
缺点 A首先,高通量筛选所采用的主要是分子、细胞水平的体外实验模型,因此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充分反应药物的全面药理作用。B其次用于高通量筛选的模型是有限的,要建立反应肌体全部生理机能或药物对整个肌体作用的理想模型也是不现实的。C虽然其发现活性化合物的速度快,但其检测模型均建立在单个药物作用耙分子基础上,无法全面反映被筛样品的生物活性特点,只能得到有限的数据,初筛得到的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认。
3、为什么有的药物体外活性高,体内活性低?
(1)有些药物虽然在体外模型中能够显示很好的活性,但进入动物体内检测时活性却大大降低,甚至无活性。这主要是由于在人体或动物体内,药物作用的发挥除了必须具备药理活性以外,还与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情况有关。
(2)有些药物虽然在体外具有很高的活性,但是由于脂水分配系数问题导致肌体难以吸收,或者不能正确地分布到作用耙点,故体内活性急剧降低。
4、海洋化学生态学定义和研究内容。
海洋化学生态学--药物发现的新途径:
海洋化学生态学是结合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和生态学方法,探讨海洋生物化学防御机制、追踪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源头及其生态学作用,揭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化学本质。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中活性化学物质在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化学防御机制、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食物链关系等,从生态的宏观角度探讨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 单个海洋生物(以往主流)----复杂生态系统(发展趋势)
化学防御策略引起了药物学家的注意,化学防御物质具有各种生物活性或毒性,对药物发现和筛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5、海洋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集过程中编号类需要注意的问题(1)、样品采集的主要方法①潜水采集:样品主要有海绵、珊瑚、 海藻、海星和贝类等。
②拖网采集:样品主要有海洋鱼类和浮游生物等。步骤一:准备采集网具,二:采集水桶、福尔马林、洗瓶和采集瓶,三:拖网采集作业,四:尽可能将附着的浮游生物冲

到网底,五:将拖网内的浮游生物冲到网底,六:将拖网缝隙里附着的浮游生物冲到网底。
③其它采集方法:潮间带或滩涂的生物一般采用捡拾、挖掘,岸边还可以采用手抛网采集,而一些海洋样品还可从当地市场买得。
(2)、采集样品的一般处理步骤
样品编号与采集记录 根据采集样品的安排,对采集后分拣的不同样品进行编号;编号后的样品应选择形状、色泽好的进行拍照;记录样品的一般特征;留出适当量的样品作为以后种类鉴定用。
6、虚拟药物筛选技术(Virtual screening)定义:针对重要疾病特定耙标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或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从现有小分子数据库中,搜寻与耙标生物在分子结合或符合QSAR模型的化合物,进行实验筛选研究。
虚拟筛选的目的:发现有苗头的化合物,集中目标,降低实验筛选化合物数量,缩短研究周期,节省研究经费。
7、新药申报资料项目(化学药品)
a、综述资料
1.新药名称(包括通用名、化学名、英文名、汉语拼音。凡新制定的名称,应说明依据),选题的目的与依据,国内外有关该品研究现状或生产、使用情况的综述。
2.研制单位研究工作的综述。3.产品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4.使用说明书样稿。
b、药学资料
5.原料药生产工艺的、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6.确证化学结构或组分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7.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性质、纯度检查、溶出度、含量测定等。 8.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对照品。9.临床研究用的样品及其检验报告书(申请临床时报送)或生产的样品3~5批及其检验报告书(申请生产时报送)。 10.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1.产品包装材料及其选择依据。
c、药理毒理资料
12.主要药效学。 13.一般药理研究的。 14.急性毒性。 15.长期毒性。 16.局部用药毒性研究的,全身用药的过敏性、溶血性、血管刺激性等。17.复方制剂中多种组分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 18.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9.生殖毒性。 20.致癌。21.依赖性。 22.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d、临床资料
23.供临床医生参阅的药理、毒理研究及文献的综述。 24.临床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案。
25.临床研究总结资料(包括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件)。
8、临床安全性总的要求
A找出毒性剂量 Toxic dosage; B确定安全剂量范围 Safety margin ; C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性质、程度、量毒关系、产生时间,达峰时间, 持续时间及反复产生毒性反应时间、迟发性、蓄积性、耐受性; D寻找毒性反应靶器官

Target organ ; E毒性反应是否可逆 Reversibility; F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科普知识
1、急性毒性试验 相对毒性参数
治疗指数TI =LD50/ED50 安全系数SF=LD5/ED95
可靠或确实安全系数CSF =LD1/ED99 安全范围SM=(LD1/ED99-1) X 100%
LD5基本无害量 ED95基本有效量
LD1肯定无害量 ED99肯定有效量
2、长期毒性剂量设计
LD50法 (1/10, 1/50, 1/100); MTD法 (1, 1/3, 1/10)
蓄积性毒性剂量设计
1/10LD50, 然后按等比级数1.5倍逐渐递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