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安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B卷

淮安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B卷

淮安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B卷
淮安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B卷

淮安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B卷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2分)

1. (5分)查字典填空。

(1)“潮”运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运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结合“潮”在字典中的意思给下列下划线的“潮”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潮)①海水因为收了日月的引力面定时涨落的现象;②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事物;③湿(程度比较浅);④成色差,技术低。

(2)这受潮的衣服穿起来真不舒服。________

(3)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________

(4)近日,一头座头鲸被困英国浅水区,经过几个小时的挣扎,直到涨潮才游了出来。________

2. (4分)比一比,组成词语。

以________ 阴________ 国________ 并________

似________ 阳________ 图________ 拼________

3. (3分)选词填空。

夸奖夸耀夸大

①大家都________他进步快。

②虚心的人从不在别人面前________自己。

虽然居然依然

③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他________随地乱扔废物。

④小明________跑在队伍的最后面,但他________坚持跑完全程。

4. (5分)读课文《观潮》,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5. (5分)解释词语

脉络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2分)

6. (14分)读短文,做练习。

付不起的小费

①8月中旬,我们科考队乘船来到哈苏里奥克土著族部落,考察那里的风土人情。中午时分,我们把船停在离岸15米的河面,准备吃饭。看到一家土著人房后有一棵大树,样子很奇特。________以前从没有见过,船上的其他人也不知道,________很想弄个明白。岸边有个中年土著妇女正在洗衣服,一个小女孩在旁边玩耍。小女孩皮肤黑黑的,光着膀子,清晰的肋骨显示出营养不良。我请随行的翻译帮忙,他用土著语高声询问妇女,房后的大树叫什么名字。________离岸有一定的距离,那个妇女________是听到了翻译的话。她停下手中的活儿,抬头看了看我们,然后转身进屋去了。

②过了一会儿,她从屋里拿出一个小塑料袋,交给小女孩。她对小女孩比画着,用手指着塑料袋,又指指我们。然后,小女孩跳进水里,左手托着塑料袋举过头顶,右手奋力划水,向科考船游过来。

③她来索取小费,我立刻反应过来。因为事先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当地有这样的传统,别人为你提供了服务,就应该付小费。入乡随俗,到了人家的地盘,就尊重人家的传统吧,我赶紧准备好零钱。

④看着小女孩向我们游来,我开始担心她的安全,心中责怪那个狠心的母亲,竟然为了一点点小费,让这么小的孩子冒险涉水,值得吗?她还是顺利地游过来了。小女孩被我们拉上船,她的小脸已经涨红,微微喘着气,把手中的塑料袋交给我。出乎意料,里面还装了一张小纸条,纸的一角已经被水浸湿。上面写着一行字,我看不懂,把它交给翻译。

⑤纸条上写着:我是哑巴,不能说话,我让孩子送来树名——大科里亚树。我怎么也想不到她会这么做,不禁大为感动,同时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理深深自责。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①________以前从没有见过,船上的其他人也不知道,________很想弄个明白。岸边有个中年土著妇女正在洗衣服,一个小女孩在旁边玩耍。

②________离岸有一定的距离,那个妇女________是听到了翻译的话。

(2)把文中能解释“入乡随俗”含义的语句画上“________”。

(3)读第②段画横线的部分,想想她想告诉小女孩什么,然后写下来。

(4)作者感到深深自责的“小人之心”具体指什么?

(5)作者明明已“准备好零钱”,为什么题目又说是“付不起的小费”?

(6)科考队一行人拿到中年妇女的纸条之后会怎么做?请想象当时的情景,给短文补写一个结尾。(不超过50字)

7. (18分)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妈妈问女儿说:“你在做什么啊?”

女儿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1)给多音字组词。

露lòu1 相xiāng 2

lù3 xiàng 4

(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小女孩的妈妈在雷雨天担心的是什么?

(5)找出符合短文意思的句子

A . 文中的小女孩每天坐车去上学。

B . 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吓得心惊胆战。

C . 小女孩在每次闪电时,都要抬头望望天空,并露出微笑。

D . 小女孩对着闪电微笑,她认为是上帝在给她照相。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 (5分)通过对《两小儿辩日》的学习,你从两个小孩子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2分)

1-1、

1-2、

1-3、

1-4、

2-1、

3-1、

4-1、

5-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2分)

6-1、

6-2、

6-3、

6-4、

6-5、

6-6、

7-1、

7-2、

7-3、

7-4、

7-5、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1、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解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解析 知识点 主题思想: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内问题: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 答:(1)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2)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3)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2.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答: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艺术的园林,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不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圆明园昔日何等的好看,越是被写得完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不但用对比写出了差距,更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家历史宝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懦弱无能反抗。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表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毁灭,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生字组词: 毁:毁灭毁坏销毁坠毁烧毁诋毁 估:估计估测低估估算估量评估

淮安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D卷

淮安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D卷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2分) 1. (5分)看拼音词语。 mì mìdiàn tīlíng shēng sī x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辨字组词。 构________ 苟________ 建________ 吨________ 隧________ 沟________ 芍________ 健________ 饨________ 遂________ 3.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诚实________ 坚强________ 高大________ 寒冷________ 幸福________ 喜爱________ 4. (5分)查字典,先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唇枪舌剑: ②毫不惧怕: 5. (5分)(2019·开原) 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 笑过之后,同学们心里泛起了酸涩的感情。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2分) 6. (14分)课外阅读 杨升庵是明朝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大文学家。

升庵年幼就______,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他特别喜欢游泳,一到热天,就到门前的小河里去玩个痛快。 有一天,他正在河里游泳,远远地看见衙役们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在前面鸣锣开道,县太爷坐着轿子,在一群衙役______中走过来。县太爷来到小升庵附近,看他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不回避他,觉得这孩子可气又可爱,想逗逗他,便叫人拿了岸上的衣服挂在一棵大树上。县太爷下了轿子,对小升庵说:“今天我给你这个小神童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好,我把衣服还你,若对不上来,那就在水里泡着吧!” 小升庵一听对对联很高兴,便两手很夸张地抠抠耳朵说:“我______。” 县太爷被他的滑稽样逗乐了,一指那棵大树:“千年古树当衣架。”说完就想朝轿子那儿走。打算坐在轿子里等小升庵对出下联。谁知,他还没转过身去,一个童声就喊起来:“万里长江作澡盆!” 县太爷一惊,______:“真是神童啊!”于是亲自取下衣服送到小升庵跟前,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的气魄,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1)将(前呼后拥聪颖过人脱口而出洗耳恭听)填入文中的横线上,按顺序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县太爷看着杨升庵,觉得他可气,是因为?觉得他可爱,是因为? 7.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可结合文中句子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能用相似的表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2019年小学四年级上语文14 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版巩固辅导第十五篇

2019年小学四年级上语文14 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版巩固辅导第十五篇 ?第1题【填空题】 给加横线字注音 偏僻______ 遐迩______ 赴宴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按拼音写汉字 hú pàn______ xiá ěr______ kuān kuò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读课文《让他们自由生息》,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闻名______ 错落______ 毫无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靠近—______ 美丽—______ 宽阔—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读课文《让他们自由生息》,把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日内瓦油画般的湖光山色______。城市依日内瓦______而建,没有高大的______水泥丛林,建筑群落间是______的绿地和公园,整座城市犹如______在一块巨大的草皮上。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照样子,写词语。 干干净净(AABB)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形近字组词 瑞______ 牧______ 端______ 收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我是拼音小能手 相容______ 铲除______ 偏僻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个字,使竖排都组成成语,再把所填的字连成古诗,看看是哪两句诗。 好蒸心开滴独一一人博一无舍白 高蒸惊门水辟溜穷云大无中己手 骛日胆见穿蹊歪二亦精是生为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木笛》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4 木笛 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我们按照参观路线的指引有序地参观,每一个参观者心情都是十 分沉重,特别是看到泥土中一堆堆死难同胞骸骨真是有难言的疼痛, 同时一张张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照片又使人义愤填膺,对日寇恨之入骨。在这些照片中,有日军在南京奸淫掠夺的,有日军杀人比赛的,有日 军向我同胞挥刀砍头的,还有日军活埋我同胞的…… 据纪念馆记录显示,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同胞被日军杀害30多万人。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这是全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南京后的大屠杀,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忏悔的,但也有一些极右分子否认这铁的事实。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历史教训。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英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直至1931年“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100 多年来我国都是受侵略的,光是七七事 变后的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这悲惨历史我们 绝对不能忘记! 我们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选自《第二个春天的日记<岁月如流未蹉跎>续集第6册》中国文联出版社) 1.解释词语。 义愤填膺:

恨之入骨: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参观纪念馆令人心情沉重。 B.所有日本人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C.“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都是历史教训。 D.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 4.用“”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参考答案】 1.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3.B 4.画出:我们还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我的祖国(节选) 张海迪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 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 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 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学案.

新建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特点:高傲。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⑵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⑴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⑴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⑵写法:拟人、夸张。 ⑶具体的句子(见书)。 ⑷语言:幽默风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想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 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划出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词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 研读句子一: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脚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动作缓慢,考虑周全,像海军上将在检阅部队) B、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海军上将一身雪白的军装,就给人一种威风、神气的感觉,任何的艰难险阻在他的面前总显得那么渺小] C、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和海军上将一样,即使

2019-2020学年度小学四年级上语文14 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版课后练习三十四

2019-2020学年度小学四年级上语文14 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版课后练习三十四 第1题【填空题】 照样子,写词语。 干干净净(AABB)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多音字组词 看kàn______ kān______ 种zhòng______ zhǒng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我是拼音小能手 相容______ 铲除______ 偏僻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个字,使竖排都组成成语,再把所填的字连成古诗,看看是哪两句诗。 好蒸心开滴独一一人博一无舍白 高蒸惊门水辟溜穷云大无中己手 骛日胆见穿蹊歪二亦精是生为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靠近—______ 美丽—______ 宽阔—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美丽—______ 偏僻—______ 养护—______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读课文《让他们自由生息》,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闻名______ 错落______ 毫无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按拼音写汉字 hú pàn______ xiá ěr______ kuān kuò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语文S版四年级(上)《第14课 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3分)拼音小关卡。读一读,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瑞.士(duān ruì)镶嵌.(quàn qiàn)偏僻.(pìbì) 滥.用(lán làn)木屑.(xiāo xiè)镶.嵌(rǎng xiāng) 2.(3分)理解一点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瑞士日内瓦油画般的湖光山色闻名遐迩 ....。 (2)但是见小小生灵这般对人毫不 ..戒备 ..,谁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呢? 。 3.(3分)课文《让它们自由生息》早知道。 课题“让它们自由生息”中“它们”指的是和,“自由生息”的意思是,课文所列举的“它们”自由生息的例子有:。作者是按的顺序来写这些例子的。 4.(3分)近义好兄弟。读句子,给带点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麻雀瞬间就会把撒落在地上的面包屑收拾 ..得干干净净。 (2)“小兔崽子,看我怎么收拾 ..你。”陌生人恶狠狠地说。 (3)放学回家了,同学们都迅速地收拾 ..好了书包。。 5.(3分)真假我来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1)“日内瓦的绿地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与“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这两句话都是运用了比喻修辞。 (2)“偏僻、贵贱、铲除”这些词语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 (3)“闻名遐迩”的反义词是“默默无闻”,近义词是“大名鼎鼎”。 (4)日内瓦是瑞士著名旅游城市,是国际性城市,也是瑞士的首都。。 6.(3分)课文连线台。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结合课文完成练习。 (1)不少老人还每天定点定时去湖边喂鸟,鸟儿也准时来“赴宴 ..”。 “赴宴”的意思是,句中把当作来写,这样写让人体会到。 (2)在鸟儿的乐园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 .....。 ....,活得有尊严 “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具体表现是:

《让它们自由生息》教学设计

14、让它们自由生息 教材分析: 这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文,教学本单元课文的重点是弄清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在理清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让它们自由生息》讲的是瑞士的日内瓦——这个以油画般的湖光山色闻名遐迩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却有野草和鸟儿可以自由生息在那里野草有园林工人定期修剪、养护,鸟儿可以与人们和谐共处,体现了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内瓦的美丽,懂得要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在理清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内瓦的美丽,懂得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日内瓦城市风光图片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欣赏日内瓦美丽的风景图片,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二、理解感悟课文 1、我们一般城市对待野草的态度是如何的呢?(铲除)日内瓦人对野草的态度却不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对待野草的呢? 2、指导读(3-4)段,说说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品析、朗读、理解: (1)日内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随处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A:虽然……但……由此你看出什么? B:“随处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不管野草)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很贵,那么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步练习A卷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让它们自由生息》同 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2分) 1. (5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相容________ 铲除________ 偏僻________ 2. (4分)写出近义词 美丽—________ 偏僻—________ 养护—________ 3. (3分)读课文《让他们自由生息》,把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日内瓦油画般的湖光山色________。城市依日内瓦________而建,没有高大的________水泥丛林,建筑群落间是________的绿地和公园,整座城市犹如________在一块巨大的草皮上。 4.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谁也不会产生这样的念头。②日内瓦的野草染绿了城市。 5. (5分)读课文《让他们自由生息》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不少老人还每天定点定时去湖边喂鸟,鸟儿也准时来“赴宴(fùyàn)”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2分) 6.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船 高巧林

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②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扔进汹涌的浪涛里。我听了一震!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亲一样的男子汉!” ③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④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⑤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⑥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⑦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⑧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的人蛋,就不听话啦!” ⑨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⑩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14 圆明园的毁灭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先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然后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心和悲愤,激励读者要奋发图强,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五年级强调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因此本课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默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课堂学习要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重点词句,要准确领悟课文主旨,加深对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

1.自主识记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识记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说一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和圆明园遗址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课文注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 3.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表理解词语。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讲解难理解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紧扣文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曾经壮观华美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请同学说一说,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位置,建筑,文物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作者开门见山的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 2.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文原文

第14课《普罗米修斯》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有一天,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xiù)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fēn)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shù)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yā)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hěn)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jiù)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有一天,著名的大力神赫(hè)拉克勒(lè)斯经过高加索山。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wǎn)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原文及教案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普罗米修斯)课时练

14 普罗米修斯 第一课时 一、给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 只.(zhī zhǐ)好人间.(jiān jiàn)得.(dé déi)知归还.(hái huán)凶恶.(è wù)动弹.(dàn tán)重.(chónɡ zhònɡ)新尽.(jǐn jìn)头二、看拼音,写词语。 niǎo shòu wéi kànɡ suǒ mén jì rán qū fú()()()()()cǎn pèi huán fèn huò 悲()敬()铁()()怒()得三、比一比,再组词。 既()消()狠()违() 即()悄()狼()伟()四、选词填空。 坚定坚持坚固 1. 在我的()努力下,我的学习成绩终于有了很大的提高。 2.普罗米修斯()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3.赵州桥不但(),而且美丽。 五、根据划线句子给出的解释写出正确的四字词语。 1.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上气不接下气,十分恼怒,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 2.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非常不服,感到气愤,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凶恶的鹫鹰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2.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七、读句子,谈感想。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你的感想是:

14 普罗米修斯第一课时答案 一、zhǐ jiān dé huán è tán chónɡ jìn 二、鸟兽违抗锁门既然屈服惨佩环愤获 三、既然消息狠心违抗;即使悄悄狼狗伟大 四、1.坚持 2.坚定 3.坚固 五、1.气急败坏 2.愤愤不平 六、1.凶恶的鹫鹰把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吃光了。 2.因为地面上没有火,所以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 七、感想:普罗米修斯那不畏强暴、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斗争精神让我敬佩,从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赞扬了他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文原文及 知识点 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有一天,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

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有一天,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終于获得了自由。 知识点1 一、多音字 脏zāng(肮脏)zàng(肝脏) 给gěi(送给)jǐ(给予) 磨m ó(折磨)m ò(石磨) 恶è(凶恶)w ù(厌恶) 二、近义词 悲惨--悲苦驱赶--驱逐立即--即刻 饶恕--宽恕违抗--违背坚决--坚定 三、反义词 危险--安全惩罚--奖励错误--正确 坚定--动摇痛苦--快乐屈服--抗争 违抗--顺从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同步作业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预习提示】 阅读课文,填空: 1、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汉字。 jīfākāi mù biān zhī ()()() sù jìnɡ nǎo hǎi dìnɡɡòu ()()() 二、多音字组词。 tiǎo()fénɡ()cān() 挑缝参 tiāo()fènɡ()shēn() 三、组词。 珠()骗()幕()择() 蛛()编()墓()绎() 四、把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与众不()源源不()心灵手()依依不() 络绎不()垂头丧()大喜过()筋疲力() 五、选词填空。 巧妙美妙 1、()的歌声传入耳中,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是游击队增援的信号。 2、这件毛衣编织得极为(),穿在我的身上,令人叹为观止。 视察观察 3、为了()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 4、()了地形后,工程师决定往东边移动路线,让这条公路绕过这棵大橡树。 强烈热烈激烈猛烈 5、会场上响起了()的掌声。 6、这次战斗打得非常()。 7、寒冷的冬天,()的北方呼呼地刮着, 8、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4、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七、判断下面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有: A解释说明; B转折 1、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2、父亲的教育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 《普罗米修斯》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4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造人 普罗米修斯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族的后裔。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zánɡ cánɡ)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hé huó)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mó mú)样,捏成人形。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他的朋友智慧女神阿西娜朝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 这样,第一批人在世上出现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他们的四肢,也不知道该怎样使用神赐的灵魂。他们如同蚂蚁一样,蛰居在没有阳光的土洞里,觉察不了冬去春来夏至;他们做样样事情都毫无计划。 于是,普罗米修斯又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他还教他们驾驭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使他们懂得给马套上绳拉车或作为坐骑.(qí jì)。他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他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从前,生病的人不知道用药物治病,不知道涂药膏或服药来减轻痛苦,许多病人因缺医少药而悲惨地死去。现在,普罗米修斯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他引导他们勘探地下的矿产,让他们发现矿石,开采铁和金银。他教会他们农耕技艺,使他们生活得更舒适。 (选自《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超值金版》) 1.选出文章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聪慧——()降落——() 悲惨——()舒适——() 3.这篇神话故事所讲述的人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A.阿西娜朝泥人吹神气,吹出来的。 B.普罗米修斯用河水把泥土沾湿调和起来,捏成人形。 C.把种子种在泥土中,长出了人。 D.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成人形,阿西娜朝泥人吹神气,赋予他们灵性。 4.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做了哪些事情? 5.谈谈你对普罗米修斯的印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含答案)

圆明园的毁灭 一、基础知识 1.我能从下面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横线上。 (1)(以已): _____往 _____经 _____为 _____知 (2)(艰坚): _____决 _____苦 _____持 _____难 (3)(数术):_____次战_____ 技_____ 字_____ (4)(毫豪):自_____ 丝_____ 文_____ 无_____ 2.我能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举世()名满()怒火斩钉()铁 众星()月诗()画意亭台楼() 玲珑()透一如()往奇珍()宝 3.我能给下面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奉:A.给,奉献B.接受C.尊重D.信仰 (1)我们的部队奉命还击,消灭了全部来犯的敌人。() (2)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战士,他们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 (3)我们都是奉公守法的公民。() 4.我能做词语接龙的游戏。 文——文学——我喜欢文学作品——品——品位——做人要有品位—— 5.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已经掌握了改写句子的方法,你看,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校园里传出笑声。 扩句: (2)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树叶。 缩句: (3)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拟人句: (4)小妹妹的脸圆圆的。 比喻句:

二、拓展训练 6.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可爱的祖国 朋友,中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和我有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的。以气候而言,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的,最适宜与孩子们偎依。以国土而言,中国地域广大,纵横数千万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肌肤之上健美的筋络和笑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的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又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存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的数万万孩儿? (1)选择正确答案,用“√”在括号里表示出来。 ①短文中“蕴藏”一词其“藏”的正确读音应是:() A. zàng B.cáng C.cháng D.zhàng ②短文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夸张() C.对偶() D.比喻() (2)用“∥”给短文分层。 (3)作者从适宜、辽阔、无限,说明祖国是蛮可爱的。 答案 1.(1)以、已、以、已 (2)坚、艰、坚、艰 (3)数、术、术、数 (4)豪、毫、豪、毫 2.闻、腔、截、拱、情、阁、剔、既、异 3.(1)B (2)A (3)C 4.5.略 6.(1)①B.②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