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含表】

今天的主题是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铜导线电流密度的情况怎么样?铜导线电流密度计算公式是什么?铜导线电阻率是多少?铜导线电阻率计算公式有吗?铜导线电阻率的单位和符号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好了,废话不多说,在进入今天的主题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铜导线电流密度。铜导线电流密度是指铜导线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电量,方向向量为单位面积相应截面的法向量,指向由正电荷通过此截面的指向确定。导线中不同点上与电流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流过的电流不同,为了描写每点的电流情况,有必要引入一个矢量场——电流密度J,即面电流密度。每点的J的方向定义为该点的正电荷运动方向,J 的大小则定义为过点并与J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电流·

了解完什么是铜导线电流密度后的定义后,让我们来看看铜导线电流密度的其他信息。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铜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铜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定义就是10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下面是铜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注: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需特别注意

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径问题,以防止因电流太大引起过热,而造成意外,下列表格为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与电流规格表。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最大承受电流表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

铜线:S=IL/54.4*U`

铝线:S=IL/34*U`

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的长度(M)

U`——充许的电源降(V)

S——导线的截面积(MM2)

说明:

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

铝芯绝缘导线载流

根据绝缘导线所要求通过的总电流,当总电流为10A以下时,导线每平方毫米的截面面积可通过5A电流,100A以上则每平方毫米截面只可通过2A电流,10~50A之间每平方毫米可通过4A电流,50~100安之间每平方毫米可通过3A电流,按照这样计算后,若属于埋地或套管敷设时则可通过的电流值应乘于0.75。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铜导线电流密度我们已经全部讲完了,现在就来看看今天的第二块内容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铜导线电阻率。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铜导线电阻率定义

所谓的铜导线电阻率就是指以铜线为载体,电流在导线内具有电阻的大小。铜导线电阻率指的是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铜导线的电阻。没有特殊说明,那么铜导线电阻率就是指在20℃时候的电阻率了。铜导线电阻率的单位就是欧姆·米,就是Ω·m。铜导线电阻率符号就是:ρ。

了解完铜导线电阻率的定义,就来看看铜导线电阻率的特点是什么。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铜导线电阻率特点

铜导线电阻率的特点:如下

1、铜导线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铜导线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2、由于铜导线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V-1OO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铜导线电阻率和和铜导线电阻的比较:铜导线电阻率和铜导线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铜导线电阻率是反映铜导线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铜导线电阻是反映铜导线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

铜导线电阻率和铜导线体积电阻率的关系:单位横截面积、单位长度铜导体的电阻值称为体积电阻率(简称电阻率),也称铜导线电阻系数,用符号ρ表示。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不同温度下铜导线电阻率:见下表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提高铜导线电阻率的方法:

1、增大电阻率必须加上杂质,比如其他的金属成分。但这样的结果就不是铜了,只是铜合金。

2、另外,提高工作温度也会增大电阻率,但比较不实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含举例、图解)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探测上的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一个探测实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说明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岩溶探测是一种有效的探测手段。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装置岩溶 0 引言 衢州一窑上高速公路某段为挖方段路基,挖方高度为6—8m,该路段路基部分开挖至路基设计标高时,显露出直径大小不一的孔洞7个,人工插入钢钎发现孔洞深浅不一,伴有涌水现象,洞口有扩大趋势。为了查清地下孔洞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的治理提供依据,决定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进行探测,接受委托后,笔者随即对工区进行了早期调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钻孔资料及野外踏勘,场地的地层自上而下有:亚粘土、卵石含亚粘土、碳质泥岩、灰岩等。表1为该区各地层岩石的电阻率,由表可以看出,这些岩石的电阻率差异是明显的,适合进行电法勘查工作。 灰岩区内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土洞和溶洞、溶蚀带,从地质资料可知,土洞是发育在覆盖土层中,要么是空的,要么充填很松散的土、电阻率偏高,而土层的电阻率又普遍偏低,因此,土洞在等值线剖面中的反映是仅次于土层中的高阻异常;溶洞位于基岩面以下,由溶蚀带逐渐溶蚀形成的,多充填有水土,从而电阻率偏低,由于完整灰岩的电阻率普遍偏高,因此在灰岩面下明显的封闭或半封闭低阻异常基本上是有充填溶洞的反映,不能封闭的带状低阻异常则是溶蚀带的反映,由于土洞、溶洞发育的位置、形状、大小都难有规律可循,根据委托方的勘查要求以及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确定了利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孔洞勘查。高密度电法获取信息量大,分辨率高,在岩溶地区地下岩溶分布空间定位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概述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法勘探新技术,它在工程勘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在观测中设置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在设计和技术实施上,高密度电测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用的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自由组合,这样就可以提取更多的地电信息,使电法勘探能像地震勘探—样使用覆盖式的测量方式,图1为高密度电法工作系统示意图。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干扰和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测量,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结构状态的地质信息;(3)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从而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出现的误差和错误;(4)可以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和脱机处理,根据需要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由此可见,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且勘探能力显著提高的电法勘探新方法[1-4]

电缆与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面的工式反算一下就可以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导线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导线 1 降低线损的主要措施 线损率是供电量与售电量之差同供电量之比的百分数,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线损。 选定负荷中心的最佳位置,减少或避免供电半径过长。 提高负荷功率因数,尽量使无功就地平衡。电力系统的电压是随着线路输送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变化而变化的,当线路输送一定量的有功功率和始端电压不变时,如输送的无功功率越多,线路的电压损失就越大,线损率就越高;当功率因数提高以后,负荷向系统吸取的无功功率就减少了,线路的电压损失也相应减少,线损率就降低。 减少输配电层次,也就是说减少变压次数,提高输电电压的等级。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供电线路的截面积。选择导线既要考虑经济性,又要考虑安全性。导线截面大,线损就小,但会增加投资;导线截面小,线损就大,满足不了今后发展的需要,而且安全系数降低。在实际工作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导线的截面面积。 2 实例 现结合邓州市的湍构35 kV线路,进行分析如下。 湍构线路全长17.91 km,导线型号LGJ-120/20(2 km)、LJ-70(15.91 km),年最大负荷5600 kW,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900 h。LGJ-120/20导线阻抗R = 0.2496Ω/km,LJ-70导线阻抗R = 0.424Ω/km。 2.1 按经济电流密度 假设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cosΦ = 0.95,则I = 88.4 A。 由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查表可得经济电流密度为A = 1.15 A/mm2。则:S = 77 mm2,从而可以看出,应该选择截面面积大于77 mm2 2.2 采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理论线损 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理论线损公式为 湍沟线路2005年6月20日典型负荷曲线见图1。 下面以湍构线路2005年6月20日典型负荷日数据为依据进行计算。

各种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详解

各种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详解 各种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详解 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这么几句口诀应该

很好记吧,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平方的铜线或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下面是铜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需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径问题,以防止因电流太大引起过热,而造成意外,下列表格为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与电流规格表。(请注意:线材规格请依下列表格,方能正常使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工程物探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6年11月

1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方法原理、野外工作布置及装置形式;掌握高密度 电阻率法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高密度电阻率法软件。 2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属于直流电阻率法的范畴,它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勘探方法,仍然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 流的变化分布规律。相对于传统电法而言,高密度电阻率法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利用程控 电极转换器,由微机控制选择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实现了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可以快速 采集到大量原始数 据。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特 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 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映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 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 地层岩性沿纵向的电性变化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 种方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该观测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和资料处理两部分,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设置在 一定间隔的 测点上,测点密度远较常规电阻率法大,一般从 1m~10m 。然后用多芯电缆将 其连接到程控式多路电 极转换开关上,电极转换开关是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换接 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 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测量信号 由电极转换 开关送入微机工程电测仪, 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随 机存储器。将数据回放 送 入微机,便可按给定程序 对数据进行处理。高密度电 阻率法现场工作时是在 预先选定的测线和测点 上,同时布置几十乃至上 百个电极,然后用多芯电缆 将它们连 接到特制的电极转换装置,电极转换装置将这些电极组合成指定的电极装置和 电极距,进而用自动电测仪,快速完成多种电极装置和多电极距在观测剖面的多个测点上 的电阻率法观测。再配上相应的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软件,便可及时完成给定的地质勘 | 説据处返邮分 説孫輕野汨分

电流密度的测量

实验名称:电镀--赫尔槽法计算最佳电流密度 姓名班级:1 学号日期:2015年月日 实验目的: 1.掌握霍尔槽的使用规则及操作技巧。 2.了解霍尔槽的结构和用途。 实验原理: 1.霍尔槽法计算电流密度经验公式::D = I(5.1019-5.2402 lg L) K ---电流密度,A/dm2 D K I---霍尔槽使用的电流强度,A L---阴极上某点距阴极近端的距离,cm 2.镀镍液配方 溶液组成及工艺条件数值 七水硫酸镍300g/L 氯化钠15g/L 六水氯化镍30g/L 硫酸钠60g/L 硼酸40g/L 温度50℃ 时间5--10min 实验仪器级设备: 超声波仪、恒压直流电源、电解池、烧杯、导线若干、乙醇、七水硫酸镍、氯化钠、六水氯化镍、硫酸钠、硼酸 实验步骤: 1、溶液配置 按照所给的镀液配方称量并在烧杯中加热搅拌溶解配置1000ml镀液,然后在水浴锅中50℃水浴加热至镀液温度达到同样的50℃,备用。 2、电镀 取3张铜片放在烧杯中庸乙醇浸没,放入超声波仪器中除油10min,开始电镀。 A.取赫尔槽清洗干净,以铜片做阴极,镍板做阳极安装电镀装置,然后加入水浴好的镀液,使镀液的刚好达到赫尔槽250ml刻度停止加入,打开电源,将电流从最小逐渐增大至1A,开始持续电解,并保持电流示数稳定。电解10min后关闭电源,取出铜片冲洗后晾干,选取镀层最好的部分,为距离近端6.5--8.5cm处为最佳。在电镀过正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且近端有大量气泡向远端,气泡的逐渐减少,最远端气泡几乎没有。 B.将A过程中镀后的镀液放入烧杯中,并加入0.25g糖精,充分搅拌溶解,再次放入水浴锅中使其温度达到50℃。安装赫尔槽使用加入糖精后的镀液,开始电流示数1A开始电解。电解10min后关闭电源,取出铜片冲洗后晾干,选取镀层最好的部分,为距离近端6.0--8.0cm 处为最佳。实验现象相似,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且近端有大量气泡向远端,气泡的逐渐减少,最远端气泡几乎没有 C.将B过程中镀后的镀液放入烧杯中,并加入0.13g1,4-丁炔二醇,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次放入水浴锅中使其温度达到50℃。安装赫尔槽,使用加入1,4-丁炔二醇,后的镀液,开始电流示数1A开始电解。电解10min后关闭电源,取出铜片冲洗后晾干,选取镀层最好的部分,为距离近端5.5-7.5cm处为最佳。实验现象同上。

经济电流密度值(2020年10月整理).pdf

架空导线的选型 一、经济电流密度值 导线名称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3000以下3000~5000 5000以上 裸铜导线 3.0 2.25 1.75 裸铝导线 1.65 1.15 0.9 铜芯电缆 2.5 2.25 2.0 铝芯电缆 1.92 1.73 1.54 二、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导线截面公式 S=I/J 其中: S——导线截面 I——线路计算电流 J——经济电流密度 三、选择电缆截面 1、董东矿最大负荷为12400KW,计算线路电流为 I=P/(1.732UcosΦ) =12400/(1.732x35x0.85) =240.7A 说明:上式中功率因数cosΦ=0.85是假设的,具体的要看董东矿的实际功率因数带进去计算。得出的数值可能不一样。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S=I/J=240.7/0.9=267.4mm2 查附表选标准截面为240mm2(接近上述计算值即可)。选择LG—240型铝绞线。 2、校验安全载流量 查附表知LG—240铝绞线在室外30℃下允许载流量为574A>240.7A,满足要求。 3、校验机械强度 查表知35KV架空铝绞线的最小允许截面为35mm2,所选LG—240铝绞线机械强度满足要求。 附表:LG型裸铝绞线的载流量 截面mm2 室外 30℃35℃40℃ 150 414 387 356 185 470 440 405 240 574 536 494 300 640 597 550

变压器容量选择 简单的计算公式 S=P/cosΦ 其中: S——变压器的容量 P——矿井总负荷 cosΦ——功率因数(带无功补偿可达0.9) 所以计算可知 S=12400/0.9=13778KV A 所以变压器的容量不应低于13778KV A,对照变压器的标准额定值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即可。 上述所有计算仅作参考!其余的比较复杂,我也搞不了,请另觅高手。

线径和电流的关系

线径和电流的关系 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平方的铜线或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下面是铜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 需特别注意 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径问题,以防止因电流太大引起过热, 而造成意外,下列 表格为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与电流规格 表。(请注意:线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2012-6-10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功率电流速算公式: 三相电机: 2A/KW 三相电热设备:1.5A/KW 单相220V, 4.5A/KW 单相380V, 2.5A/KW 铜线、铝线截面积(mm2)型号系列: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铝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就是10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70和95平方都乘以2.5。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是室内,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是距离150米供电,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在使用电源时,特别要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与电流规格表

导线线径和电流的关系 一.导线型号规格 B系列归类属于布电线,所以开头用B,电压:300/500V V就是PVC聚氯乙烯,也就是(塑料) L就是铝芯的代码 R就是(软)的意思,要做到软,就是增加导体根数 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LV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 以上电线结构:导体+绝缘 拿2.5mm2为例: BV是1根直径1.78mm和7根0.68两种 BLV是1根直径1.78mm BVR是19根直径0.41mm R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连接软电线 它比BVR更软,还是2.5是49根0.25mm铜丝 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连接软电线 比RV多了一层塑料护套 另外:我们最常用的“护套线” BVVB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扁型电缆 就是2根BV线,在+一层白色的护套 二.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需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径问题,以防止因电流太大引起过热,而造成意外,下列表格为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与电流规格表。(请注意:线材规格请依下列表格,方能正常使用)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 铜线:S= IL / 54.4*U` 铝线:S= IL / 34*U` 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的长度(M) U`——充许的电源降(V) S——导线的截面积(MM2) 说明: 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铝芯绝缘导线载流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三.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电流密度计算

例:求电镀规格为φ1.15mm 的钢丝,Dv 值为65,镀层质量W 为4.6g/kg ,百分 铜Cu%为63.5%,镀铜电流效率η为95%,整个电镀过程浸液长度L 为1.42 ×14m 的电流密度D k ?(ρFe =7.85×103 kg/m 3) 解:相关公式推导: t I C m cu cu ??= t C m I cu cu ?= d D V v = d L C D m 60I cu v Cu ???=? (1) v D 60d L t ??= V 60L t = 6Fe 2Fe 6210%Cu W L d 4 1 %Cu W L 10d 41m --??????=??????= ρπρπ (2) 将(2)式带入(1)式得: 6Cu v Fe Cu 10C % Cu D W d 15I -??????= ρπ (3) 将(3)式带入Cu Cu I I η= 总得: 6Cu Cu v Fe 10C % Cu D W d 15I -????????= ηρπ总 (4) (=6Cu v 310186.1% Cu D W 1085.7d 1415926.315?????????η =)dm /A (/%Cu d V W 312.02Cu 2η???= )dm /A (185.1% Cu d Dv W 37.02Cu η????) A k S I D 总 = 6Cu Cu Fe k 10C L % Cu Dv W 150D -??????= ηρ L d 1.010L 10d S 2A ??=????=-ππ ∴ )dm /A (98.910% 95186.11442.1% 5.6365 6.41085.7150D 263k =?????????= -

11经济电流密度选择高压导线

摘要:导线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元件之一,在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导线截面大小直接影响有色金属的消耗量。如何合理地选择导线截面积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导线截面积,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中国解放初期没有自己的标准,是按前苏联的标准选择经济电流密度。中国在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及认识的提高,两次颁发了经济电流密度。使电力设计工作者有标准可依,使之更接近客观实际情况。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经济电流密度;导线截面选择 导线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元件之一,在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导线截面选择过大,不仅增加有色金属的消耗量,而且还显著地增加线路的建设投资。导线截面选择过小,则运行时在线路中的电压和电能损耗加大,使电能传输受限和运行经济性变差。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截面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并根据电晕,机械强度和事故情况下的发热条件进行校验。必要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超高压线路,电晕往往是选择导线截面的决定因素,应进行选择导线截面的技术经济专题论证。 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一般考虑线路投入运行后5~10年的输送容量,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在进行系统设计、系统专题论证(如电站接入系统,向大用户供电,联网专题等)时,一般是先按输送容量,根据经济电流密度初选导线截面,然后可按照具体条件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最后确定导线截面。 故在一定的输送容量条件下,经济电流密度是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基本依据。本文主要是论述按经济电流密度初选导线截面问题,并根据中国1987年修订后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编制了在不同电压等级(6 kv、10 kv、35 kv、110 kv、220 kv),不同利用小时数(2 000 h ~ 7 500 h),不同输送容量情况下查选导线截面的简易表。以供在电力系统规划、系统设计、系统专题论证中初选导线截面时使用。 1中国在不同时期所采用和颁布的导线经济电流密度 大家都知道,导线经济电流密度的确定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与国家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政策和生产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要对原定的经济电流密度作必要的修订,以便与当时的经济政策及现状相适应。 中国在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所采用的经济电流密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导线截面积和载流量

电线截面积与载流量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关键点> 如:2.5mm2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4mm2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0.125I~0.2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A) 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是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 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0.8=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 I=P×公用系数/Ucosф=6000×0.5/220×0.8=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 。由表5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2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2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2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2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2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2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 95、120mm2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2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各规格铜线的负载电流量——十下五,百上二,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

各种电抗器的计算公式

各种电抗器的计算公式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各种电抗器的计算公式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 (ohm) ÷ (2* ÷ F (工作频率) = 360 ÷ (2* ÷ =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寸)) + ( 40 * 圈长(寸))}] ÷圈直径 (寸) 圈数 = [ * {(18* + (40*}] ÷ = 19 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684 文章录入: zhaizl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D*N*N)/(L/D+ 线圈电感量 l单位: 微亨 线圈直径 D单位: cm 线圈匝数 N单位: 匝 线圈长度 L单位: 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f0*f0)*c] 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 谐振电容: c 单位 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 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 L=N2.AL L= 电感值(H) H-DC=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 AL= 感应系数 H-DC=直流磁化力 I= 通过电流(A) l= 磁路长度(cm) 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metal对照表。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英寸),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 L=33.2=≒1μH 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查表) H-DC=πNI / l = ×××10 / = (查表后) 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 2。介绍一个经验公式 L=(k*μ0*μs*N2*S)/l 其中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含表】 今天的主题是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铜导线电流密度的情况怎么样?铜导线电流密度计算公式是什么?铜导线电阻率是多少?铜导线电阻率计算公式有吗?铜导线电阻率的单位和符号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好了,废话不多说,在进入今天的主题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铜导线电流密度。铜导线电流密度是指铜导线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电量,方向向量为单位面积相应截面的法向量,指向由正电荷通过此截面的指向确定。导线中不同点上与电流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流过的电流不同,为了描写每点的电流情况,有必要引入一个矢量场——电流密度J,即面电流密度。每点的J的方向定义为该点的正电荷运动方向,J 的大小则定义为过点并与J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电流· 了解完什么是铜导线电流密度后的定义后,让我们来看看铜导线电流密度的其他信息。 铜导线电流密度及电阻率之铜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铜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定义就是10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即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它是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分布规律的一种电探方法 (一)特点:( 1 )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 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 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2 )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 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不仅采集速度快( 大约每一测点需2~5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4)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 脱机处理后还可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5)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 成本低, 效率高, 信息丰富, 解释方便。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密度电法仪日趋成熟。表现在:采用嵌入式工控机,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笔记本硬盘存储数据,可以满足野外长时间施工的工作需求;系统采用视窗化、嵌入式实时控制与处理软件,便于野外操作;可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转换,计算机与电测仪一体化,携带方便。新一代高密度电法仪多采用分布式设计。所谓分布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是指将电极转换功能放在电极上。分布式智能电极器串联在多芯电缆上,地址随机分配,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测量;实现滚动测量和多道、长剖面的连续测量

图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 系统可以做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又可以同时做高密度极化率测量,应用范围宽。 常用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可采用二极方式,即当依次对某一电极供电时,同时利用其余全部电极依次进行电位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按需要转换成相应的电极方式。但对于目前单通道电测仪来讲,这样测量所费时间较长。其次,当测量电极逐渐远离供电电极时,电位测量幅值变化较大,需要不断改变电源,不利于自

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摘要]近十年来,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岩溶、水文、构造、检测等领域,高密度电法的应用效果,已远远超过了理论上的预期。在国内,从事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单位和人员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以说是形势喜人。 [关键词]有效数据有效分辨率高密度电阻率法 1存在问题及分析 1.1有效数据的分辨率 这是个最基本的问题。不仅是本方法,其它的物探方法也是如此。在数据采集的现场,我们必需能有效地分辨:采集到的数据是不是有效的数据,用句简单的话就是:原始数据是否真实。 图1是最近见到的两个剖面的数据:从A剖面数据可以看出:在145m处,数据明显出现异常,有两条非常有规律的高阻异常斜向右下角,其间距越来越大——这实际上是由于145m附近,电极接地条件太差,形成的“假异常”;有时,如电缆的某一点或多路转换开关的某点断开也会形成类似的“八字异常”,如该点位位于观测剖面中间,则会出现“双八字”异常;点位在两端,则会出现“半八字”异常。在现场采样时,应及时处理。图1中B剖面的问题则更为严重,图左侧出现了太多的漩涡状封闭异常,这在地电断面中是不真实的。一般而言,我们直流电法采集到的地电断面,其等值线的起伏会比较缓,较难形成小型的封闭异常,更不用说形成如图中的密集型“漩涡异常”。图中剖面形成的原因是:剖面左侧是水泥路面,接地条件很差,现场操作人员未对接地条件进行有效改善就进行了数据采集,其数据当然是不可信的。 一般而言,有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成果数据有如下特征:等值线较为平缓,没有突变起伏点,高阻、低阻区的变化是渐变的;视电阻率数值上没有孤值畸变异常,反应到等值线上是没有“漩涡异常”(独立的漩涡状异常是可以通过编辑原始数据来解决,密集的,如出现较多的漩涡状异常则需要重测);等值线上没有出现规律的“八字异常”及其演变而成的“半八字”或“双八字”异常。 1.2观测方式对数据成果的影响 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法仪器发展得相当快,几乎所有的电阻率法观测装置都可以在高密度仪器中实现。总体而言,我倾向于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观测方式分为两大类:剖面类观测方式和测深类观测方式。如图2所示:剖面类观测是以电剖面法为主体的,如图2(A)——观测方式由电剖面开始,由左至右,依次增大AMNB之间的间距,一层一层采集数据,从而建立电法剖面,其剖面资料是倒梯形的;测深类观测是以电测深为主体的,如图2(B),其由左至右(有些仪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物探方法中的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质的勘探和工程勘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地勘队伍在解决相应地质问题时带来许多便利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的研究,结合二维成像技术和正反演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环境下勘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技术正反演技术 0引言 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是相同的,主要是根据岩石、矿石以及不同地层、不同地质体等导电性的差异,通过地面的测定,研究人工或天然电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从而准确的推断出不同地质体的分布状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凭借其测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勘探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的地质勘探方法,其工作的范畴属于直流电阻率,其采用高密度的布点进行二维电断面测量,采集的数据量大、全面、准确、观测的精度高,在我国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探中运用非常的广泛。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野外勘探时数据处理不够精准、正反演成像技术在进行图像分析时存在误差、二维成像技术的反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测人员在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更加的广泛。 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范畴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处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相同,主要是以地下介质之间的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通过A、B两个电极向地下传递电流,然后在M、N电极之间测得电位差△V,从而求得该记录点的视电阻率值Qs=K△V/I。在进行现场的勘测时,只需要将全部的电极合理的安放在一定距离的测点上,然后将多芯电缆连接到由单片机控制多路电极自动转换开关,这样机器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电极与测点之间的自动转换。测量的数据通过电极转换开关传输到微机工程电测仪,根据实测的电阻率剖面数据,通过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反演数据处理,就可以获得地层电阻率的分布状况,从而推断出地层结构的分布状况[1]。 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与数据处理 2.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 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观测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照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及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积

摘自我撰写的《余热(中册)》 二六七、何谓年负荷最大利用小时?何谓经济电流密度?如何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积? 1.年负荷最大利用小时,就是年总用电量除以年最大实际负荷所得的小时数。计算公式: 年负荷最大利用小时(H )) 年最大实际负荷() 年总用电量(KW KWh = 2.经济电流密度,就是当输电线路单位导线截面上流过这一电流时,使输电线路的建设投资、电能损耗和运行维护费等综合起来的费用将会最小、最经济。经济电流密度是通过各种经济技术比较得出的最合理的单位导线截面的电流值。它作为新建线路选择导线截面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运行线路经济与否的判定标准。所以经济电流密度既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我国现在采用的经济电流密度值如下表: 2 3.在高、低压输配电线路中,均应采取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的方法,先确定导线的截面,然后再按照电压损失、导线发热条件、机械强度等条件进行校验。按经济电流密 度选择导线时的计算公式:S dx J cos U 3P ?= 式中 P ——输配电线路的平均功率(KW ) U ——线路额定电压(KV ) cos ?——平均功率因数 J ——经济电流密度(A/mm 2 ) S dx ——导线截面的计算值 4.举例:水泥厂年用电量为3000000KWh ,年最大实际负荷为1050KW ,平均功率因数为0.92,线路电压为10KV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高压架空线路的铝导线截面应该为多少? 解:1.年负荷最大利用小时==1050 30000002857(H );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选择为5000小时/年。 2.查表可知,铝导线经济电流密度值应该选择 J =1.15A/mm 2 3.计算铝导线截面 S dx == ???15 .192.010*******.3(mm 2) 按照计算结果,可选择LGJ -70mm 2 钢芯铝绞线; 综合考虑该企业的发展状况,10KV 架空线路应该选择LGJ -95mm 2 钢芯铝绞线。

导线线径与电流规格表

导线截面积和电流的关系 一. 导线型号规格 B系列归类属于布电线,所以开头用B,电压:300/500V。(布局在墙上不动的线)V就是PVC——聚氯乙烯塑料 L就是铝芯的代码 R就是(软)的意思,要做到软,就是增加导体根数 B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LV ——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R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 以上电线结构:导体+绝缘 拿2.5mm2为例: BV的内芯线是1根直径1.78mm单芯铜线或由7根0.68mm的多芯铜丝组成 BLV的内芯是1根直径1.78mm单芯铜线 BVR的内芯是19根直径0.41mm的多芯铜丝 R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连接软电线 (它比BVR更软,比如2.5mm2的电线内芯是由49根0.25mm直径的铜丝组成)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连接软电线,(它比RV多了一层塑料护套) 另外:我们家庭中最常用的“护套线” BVVB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加上白色聚氯乙烯扁型外层护套 (就是2根BV线,再加一层白色的塑料护套)

二.不同温度下的导线截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导线截面积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 铜线:S = (I *L)/ (54.4 *△U) 铝线:S = (I *L )/ (34 * △U) 式中:I ——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 ——导线的长度(M) △U ——充许的电压降(V) S ——导线的截面积(MM2)

三.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 2.5 mm2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14AWG 2.07平方毫米12AWG 3.3平方毫米 4 mm2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 mm2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 mm2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 mm2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 mm2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就是10 mm2以下的铝线,用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知道安全载荷的电流安培数了。一百平方毫米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二十五平方毫米以下的乘以4;三十五平方毫米以上的乘以3;70到95平方毫米的都乘以2.5。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毫米的铜线,就按4平方毫米计算。(说明:以上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芯截面积在6 mm2以下的铜线,每平方毫米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mm2比较合适,10-50米,3A/mm2,50-200米,2A/mm2,500米以上要小于1A/mm2。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当然,如果流经导线的是高频电流,就有个肌肤效应的问题,那就不能按照上面的计算,上面只适用于50Hz以下的低频电流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