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学期各年级各科成绩对比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14.76 KB
- 文档页数:5
前宋小学2014年秋期期末测试质量分析学生期末测试已经结束,考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例:【语文】: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
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能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根据整套语文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语文知识讲究的是积累,从试卷的编制上看,细节多,基础知识面广,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题中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多方面的考察。
并且题目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
【数学】:1、突出基础性与全面性试卷能对1——6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核,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考查知识均能有机地涵盖在其中,突出了基础性与全面性。
2、突出生活性与教育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试题突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把知识的考查溶入富有生活味与教育性的题材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教育了他们要注意勤于思考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提高成绩注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2014年秋季学期语文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由城区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由学片统一组织考试。
我们学校非统考科目采取老师交换监考,统一评卷标准,进行“流水作业”评卷。
较好地监控了质量,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情况。
下面就对我校语文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如下:一至六年级共有 1181人参加考试,其中一年级215 人,二年级204人,三年级161 人,四年级280人,五年级 233人,六年级88人。
六个年级平均分都达到了86分以上。
及格率达到 100%的年级有二年级,其余的均达到96℅以上;优秀率达80℅以上的有一、二、三、四年级,优秀率最低的也达到68℅以上。
二、试卷评析:1、命题思路试题的命题是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依据,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题型多样较灵活,课内外兼顾。
除了考查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习题的考查。
2、对试题的评价:一年级试题分析:(1)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以拼音的书写、拼读及识字、句子的表达为重点。
试题灵活性强,测试内容约有一半与以往大体相同,但有一部分是变换测试形式的检测,不仅有读拼音写词语,还增加了拼音的规范书写,实物图形与实物外的事物拼音连线,剔除了以往部分学生依赖汉字认读拼音的陋习,考查学生完全的拼读能力,增加了难度(2)试题难易适度。
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
二年级试题分析:这张试卷题量不多、涉及到的语文知识面不算广,难易适中,考查内容密切联系教材,学生容易取得高分。
三年级试题分析:本次试题难易适中,符合三年级的水平。
四年级试题分析:本次测试的题量是合适的,难度不大,不仅囊括了本学期所需要掌握的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等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习作能力,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份试题相对比较有简单。
五年级试题分析:试题体现了以下特点:(1)从试题设计上来看,凸现了双基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考查,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2014年秋季期末考试四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一、考试基本情况:本年级为大班教学,共52名学生,应考52人,实考52人。
总分为3886分,平均分为73.3分,最高分为96分,最低分18分.总的来说考得一般,但较接班成绩而言,有所进步.二、考试成绩统计:三、试题评价:这份试卷命题重点检查学生书写质量及习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以及课文积累的运用和阅读、写作能力。
检测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还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考察体量适中,都是对本册书中的基础知识的检查.简单了解学生对本册书内容的学习情况.整份试卷都是重基础(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也简单对能力(积累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检测。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部分书写部分。
此部分答题情况极不理想,只有25%的学生书写习惯还不错,能得到8分的满分,其他的主要是卷面不整洁,涂改痕迹严重,字迹不工整,书写潦草.第二部分基础知识.本次测试,基础方面考查了八个小题,包括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注音、改正错别字、词语意思辨析、关联词填空、修改病句和整理乱句。
前六道题几乎是肯本中的内容,但还是有少数同学答的不理想,这也与本班基础差有一定的关系,掌握不牢,用于课本的掌握时间过少,落实情况糟糕。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词语意思辨析和和整理乱句这两部分中失分较多,老师平时的讲解不到位,只追求了课本中的意思,没能及时拓展。
因而基础部分做出的效果一般,正确率不高.第三部分积累运用及阅读。
本部分考查了三道题,共4个小题.学生对这些积累的内容都能背诵,但在诗句的理解上不够,默写上错别字较多。
第一小题古诗句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与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理的诗句,竟然还有8名同学写错,而对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比喻绝处逢生的道理,班上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不会,直接空白。
积累的运用整体学生对课文还是有些掌握,只是不是很牢固.阅读本就是本班的一大难点,也是我为止头疼的教学,也是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最为糟糕的部分。
2014年秋季学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有248人,总分19295,平均分77.80,及格人数196人,及格率是79.03%。
良好人数164人,良好率66.13%,优秀人数113人,优秀率45.56%成绩比较理想。
整张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
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几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思维、问题的解决能力。
试卷难易适度,通过不同侧面考查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命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试题结构科学合理,对基础知识的考核也体现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1、注重双基的考查:不论是填空、判断、选择,还是计算,解决问题,都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
3、注重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答题情况分析:(一)、填空部分:问题出现最多的是第4、5、7小题,此题是为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多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是很好,部分学生不认真、粗心,造成失分。
(二)、判断题部分:出错率较高的是第(3)小题,大部分学生对题目不是很理解,因而丢分。
大部分学生认为单位”1”是相同的。
(三)选择题部分:问题出现最多的是第(5)小题。
(四)、计算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的掌握情况。
计算中多数学生能简便的不简算,书写存也在一定问题,都是失分的关键。
(五)操作题:问题出现最多的是第2小题。
很多学生没有量图例线段的长度以及画架角时的度数也不对。
(六)解决问题部分:本大题共六个小题,而且题显示出趣味、观察,不再是一度的“死”题,进一步加强了人文性。
但此题丢分的比较多。
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不够及计算能力较差导致丢分。
三、存在问题1、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学生还不够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补上这块知识。
2014年学科成绩分析罗红霞本学年我担任初2015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该班学生人数3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2人。
由于该级学生由于小升初时优生流失严重,致使年级整体水平不高,整体成绩位于全县中下水平,加之在我们该年级又进行了成绩分班,所以班级成绩水平更是不理想,优生几乎没有。
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主动性。
在全县的期末考试中名列第四。
县平均分为85.31分,年级平均分为72.82分,班级平均分为66.73。
其中及格人数为6人(分别为98、100、95、92、94、93分)80分分值范围内为5人,70分内为5人,60分内为5人,50分内为4人,40分内为4人,30分内为3人,20分1人。
成绩令人堪忧。
在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有:1、基础知识把握不牢靠。
反映在对个别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上。
2、古诗句的默写反映出会背不会写,致使失分严重。
3、名著导读个别学生重视度不够。
4、现代阅读理解失分相当严重。
理解分析不到位,理解分析能力还需大的提高。
5、作文失分也严重。
对此需采用的措施:1、面向全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平时上课中注重学生对字词音、形、义的掌握,利用早读或自习加强对他们的听写力度。
2、加强古诗句的默写,特别对一些易错字,常错字的强调。
3、呼吁学生重视课后名著导读,不仅要看而且应看仔细,勾出重点语段。
4、平时上课中注重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了,让学生多说,多练,通过说与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
5、加强作文练习,多读多写。
6、继续加强学生间的“一帮一”“一帮二”“互帮”型的互帮互助性学习。
7、积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2014年秋期七年级期终考试质量分析2015年3月6日2014年秋期七年级期终考试质量分析2015年2月2日——3日,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期终考试的考务工作。
面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喜忧参半,现就学业质量分析如下,向大家报告。
一.2014年秋期期终学业成绩与2014年秋期期中学业成绩、2013级学生同期成绩、2014年秋期第一次考成绩相比,令人欣慰。
1.2014年秋期期终学业成绩最高分为667.5分(696分)超出651分的同学有8位,分别是702班邢子怡667.5、708班徐盼盼666.9分、703班毕凯迪658.5、703班袁婷657.1、704班陈希玉654.6分、708班崔幸652.4分、702班代品吉651.4、706班邢述洲651.1分。
[期中学业成绩最高总分是651分。
(2013级学生同期最高分为640分。
)这次考试总分超过640分有5人,分别是703班袁婷651分;703班毕凯迪648分;704班毕明娇648分;708班胡敬楠648分;706班邢述洲646分;704班陈希玉640分。
]2. 2014年秋期期终各学科成绩均为优秀(语文96,数学96,英语96,思品56,历史80,地理80,生物80)的学生人数是4人。
分别是702班邢子怡、704班毕明娇和卢玉、706班徐莉。
2014年秋期期终各学科成绩平均为优秀的同学有69人。
[2014年秋期中考试有5人七门学科都优秀;七门学科成绩平均为优秀584分的有40人。
2014年秋期第一次月考,七门学科平均为优秀的学生有63人(总分为436分);2013级学生同期各科成绩均优秀以上的有21人。
]3. 2014年秋期终考试学业成绩600分以上有47人。
语文成绩偏低的情况下。
2014年秋期中学业成绩600分以上有31人。
2013级学生同期成绩600分以上的有9位同学。
4. 2014年秋期终各班各学科成绩优秀人数统计如下:(考生4552014年秋期中考试各班各学科成绩优秀人数统计如下:(考生466人,按参评人数54人)(2013级同期参加期中考试的学生是480人,语文学科优秀的有39人;数学学科优秀的有17人;英语学科优秀的有149人;政治学科优秀的有200人;地理学科优秀的有4人;历史学科优秀的有46人;生物学科优秀的有81人。
2014年秋学期化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试卷分为五个大题:1、选择题(40分),共20个小题。
2、填空题(26分),共5个小题。
3、简答题(12分),共2个小题。
4、实验探究题(16分),共2个小题。
5、计算题(6分),共2个小题。
从测试结果来看,重点班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252和253的绝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还是比较牢固的;重点班学生中只有将近1/3的学生的化学基础较好,还有将近2/3的学生的化学较差;普通班中257和260班的B+以上的学生较多,绝大多数的化学成绩还是很不理想。
从整体上来看,测试效果好于预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答题错误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正确率高,错误较多的题目是14、15题。
14题错误的原因是部分学生仍然没有掌握“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的知识点;15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的知识点。
或者在计算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时,粗心马虎导致错误。
2、填空题:第21题,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于四个亚铁离子的符号不正确,不会表达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甚至把铝元素符号写成了氯元素符号,表达两个氮气分子时,直接写成了2N,完全忘记了氮气分子的写法。
第22题是考察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知识点,第一空填成了①③,表明学生不掌握决定元素种类的关键方法;第二空填错为②③或只填了选项①,这都表明学生没有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方法,或者是对这部分知识模糊不清;第三空填错为③,表明学生没有掌握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方法。
第23题是对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考查,正确率很高,但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本题仍然错误,这应是无心学习或厌学所致。
第24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空气种成分的基本知识点,属于化学基本知识点的考查,正确率很高,但是无心学习或厌学的学生仍然是把该知识点记忆得颠三倒四,错漏百出,张冠李戴。
2014年七级部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七级部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经过七年级全体教师,尤其是6位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七年级整体发展情况较平稳。
我们用最快的时间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了初中适应阶段,适应了新学校、新学习;我们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每一天的工作,无论教育还是教学都开展的井然有序,并有所成效。
下面我把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情况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一、考试情况及成绩分析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共测试八科,由学校教导处统一组织,考试组织严密、科学,考试纪律良好,成绩真实。
本级部应考人数271人,实考人数269人(另外两人:其中1人上体育胳膊骨折,无法考试;另外1人长期在家上网成瘾,不想上学、考试,多次去家里,无功而返)。
七年级语100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思品100分,历史100分,地理100分,生物100分,信息100分,总分800分阅卷结束后,我对各教学班各科前10名、前20名、前30名、后14名(后30%)学生平均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做了统计,就统计结果看,可以反映出以下信息:1、就各分数段学生看,1班成绩稍好;大多数学科各段平均分最好班级与最差班级分差在8分左右。
2、单从学生平均分看相对较好的是一班的数学、生物、历史;二班的信息;五班的语、英语、政治、地理;六班的数学等学科。
相对较差的是一班的英语;三班的英语、政治;四班的历史、生物;六班的语、信息等学科。
学生总分平均分最好的是五班,其次是一班。
级部最高分是一班的张婕,737分。
3、刨除试题因素,单从各班总平均分数值上分析,本次考试平均分一般,大多数学科平均分均在—6之间。
4、从各分数段人员构成上看,级部700分以上共11人,60分以上共,38人,600分以上71人,0分以上106人,00分以上141人,40分以上184人,各班各分数段人数变化较大,60分以上的38人中,各班分别是12人、人、4人、人、人、7人;0分以上的106人中,各班分别是21、21、1、13、19、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