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

摘要:建筑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可谓国家经济的晴雨表,为国家GDP的增长

贡献率较高,毫无争议的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技术与科研正在走向世界

前列。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PPP投资运营建设、基础

设施建设等等发展战略,都给建筑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福音。高校如何调整培养

方案和教学要求,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推送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有能力、有担当的新鲜血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策略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社会需求大。“新工科”背

景下,面向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自

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工程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BIM等前

沿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行工程设计、施工

与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最终的培养目标。因此,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课堂学习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缺乏

对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程实践能力培

养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动手操作为比赛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

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科学

经过调研,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以“学科平台课程”模式设置,学科平台课

程包括“基础学科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个性化平台+实践实训平台”,这一模式的课程设置打破

了传统课程模式零散无规律的局面,在教学中有一定优越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

题而且这些问题日渐突出:各种不同平台之间课程重复,相同课程内容在多个课程中多次出现,院校之间的专业特别不明显,虽然设置了一定学分的实验实训课程学分,但不能满足新工科

提出的培养目标。

1.2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实训保障不够

经过分析,现在我国所有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都设有实践实训模块,在教学实践中

缺乏有力的保障和监督,致使很多学校的实验实训没有取得应该有的教学效果,校内实践只

是在机房练习,校外实践更多流于形式。很多学校虽然和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安全、实习成本等原因,工程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只是走马观花,学生很少能亲身实践,不能满

足新工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优化策略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各大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与输送实践应用型人才的

重大使命。与传统高校相比,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素质都有明显的差距,如果照搬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显然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也不利于进一步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017版)

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 2017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教务处 2017年7月

2017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养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或其他行业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投资和造价咨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策划、设计管理、投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能够发现和分析工程系统的不足与缺陷,解决工程系统的重难点和关键问题; (5)使用现代工具: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专业相关问题,并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9)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与社会及他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10)沟通:能够就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惠州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选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为选题的大体范围,申请者可以在本选题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选题。重点资助项目主要在立项项目中择优选择。 项目立项起始时间可从本年度项目实际研究的开始时间算起。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通常为一年,重点项目的研究周期可适当延长;教学改革项目可以按实际见效时间设计周期,通常为两年。 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至少应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研论文(增刊除外);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需要提交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与绩效评价报告、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改论文(增刊除外)。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经验。本类选题侧重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突出创新特色与推广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流人才培养的优越环境或基地。重点研究我校现有人才培养的特点、问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资源配置,提出集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为一体的提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选题方向包括: 1-1.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校人才培养社会评价研究(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情况) ※1-3.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1-4.基于职业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某个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1-6.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7.中文专业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8.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1-9.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上海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海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会展业以其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产业。在会展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会展业人力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这 样会展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究其原因就是行业、院校、学生三者之间对会展人才理解的不同,从而造成培养方向的不同,最终导致会展人 才的“供需错位”。 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业人才是当前 会展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人才供需错位的根本办法就是使行业、院校、学生三者之间的观念一致,从实际出发去培养学生,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首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提出和界定进行说明,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 分类及我国与国际会展发达国家已经研究的会展培养模式,为后文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建立做铺垫;其次介绍上海会展行业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阐述 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同时介绍高校对会展专业的培养情况、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再次,会展人才需求情况及对人才的理解,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内容, 根据励展会展公司所作的调查问卷,总结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 高等院校教育所培养出的会展人才相比较,分析行业与高等院校所造成的供给错位的原因,就是对会展人才的理解方向不同,从而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行业需要的实用型的人才,而高校与学生都以学历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最后就是针 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正因为是行业与高校对人才理解不同造成“供需错位”,解决“供需错位”应该建立实际性比较强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政府、行业、高校、学生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发挥职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行业协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要求系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具备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承包管理、建设监理、投资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经济评价等各种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表述: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 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

8、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表述: (一)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2、专业素质 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能从事本专业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工作。 3、科学文化素质 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示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懂科学,爱科学,追求真理,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4、身心素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培养具备执业工程师素质。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景教学

试析会展教育的实景教学法 国际经济贸系邓志虹 我国高校会展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其教学方法成为该专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探讨改革会展教育的教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培养会展专业人才过程中运用实景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案。 一、实景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中国,会展专业是一门新学科,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教授蓝星坦言在该校最初开设该专业之前,教育部学科目录里都没有这个专业1。1991 年,中央美术学院(现在的清华美术学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展示设计专业,为中国会展业培养了相当一批展示设计师;2004 年9 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会展专业的57 位学生,成为中国会展管理专业的第一批本科生。中国会展教育同国外相比, 晚了近30 年。但是, 中国会展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 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教育部高教司财法处扬擎宇指出,截止到2007 年,由教育部备案开设本科类会展专业的教育院校23 所,其中21 所院校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 所院校有会展技术与艺术专业2。从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构成看, 目前大约80%的高校为职业技术学院, 招收专科学生; 普通本科高校仅占20 %左右3。因此,加上高职类的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会展教育相关机构的数量非常可观。 但从目前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会展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遭遇寒流。据上海几家主要会展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刚刚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却乐于招用IT、机械、印刷、外语等专业的毕业生4。究其原因,会展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质量,如何使会展毕业生能“学以致用”,适应职业需求,已成为会展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个人会展教学实际,谈谈实行实景教学法,作为会展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 二、实景教学方案研究 会展是指在特定的空间、时间内集体性物质或精神的交流或交易活动。狭义的会展包括展览业和会议业;广义的会展是通常包括会议、展览、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它包括各种类型的大型会议、展览展销活动、体育竞技活动、大型文化活动、节庆仪式等。本文着重讨论展览业的实景教学法。 1《中国会展教育摸着石头过河》,周春雨,《中国贸易报》2007年2月6日 2《会展教育院校亟待实施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战略》,季春红,《中国贸易报》2007年3月13日 3《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刘大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会展毕业生期待走出就业困境》,蒋心和,《中国贸易报》2006年6月13日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方案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方 案

第四项目部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项目部人员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在职老员工的培养与开发计划,员工绩效考核与建立人才档案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项目部的人员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岗位见习轮换”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员培养目标 项目部人员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培养政策,即项目部培养专业型的技术人员和综合型的管理人员。专业型的技术人员指在建筑与隧道施工等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综合型管理人员指在本部门或本班组内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 第四条主要内容 1、职业发展通道; 2、建立后备人才档案

3、新员工上岗培训; 4、老员工在职培训; 5、内部见习,岗位轮换,; 6、人员培养的考核评价; 7、员工晋升、淘汰与选拔。 第五条适用范围 第四项目部各部门员工。 第六条名词定义 1、项目部高层管理者:项目部经理、项目部副经理、项目部总工程师 2、项目部中层管理者:项目部经理助理、项目部总经济师、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项目部各部门部长、副部长 3、项目部基层管理者:项目部各小组组长、副组长、项目部各班组班长、各部门一般管理人员 4、普通工人:项目部从事一线施工生产的工人 第二章职业发展通道 第七条目的 通过划分岗位序列和职位等级,制定各岗位序列的职位晋升路径,以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工作氛围。 第八条岗位序列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2018-11-01 一、新形势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学者尽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并没有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为要想培养综合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需要教学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例如: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等,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个假设项目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教学者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掌握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管理学习中。 2、不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采用“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形势。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诸多方面: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习、甚至于各种课程设计等。当然这需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例如:教学者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可以是“模拟企业”的形式,使得学生详细了解应聘流程和对人才的要求,这样为学生实际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创造了计划,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工程制度教学中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带学生带工地上进行对比教学;CAD制图时候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本学校的浇筑物进行制图,倘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者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于在土木工程课程中还可以在施工现场要求学生进行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的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样学生在“模拟企业”中全面了解了工程管理,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参与到社会竞争中的自信心。 3、实现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带来先进了管理理念,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尽管学校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但是就整体而言还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脉络,就要求学校积极同校外企业合作,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对社会竞争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引起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在企业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在教学者和相

工程管理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造价及管理,编制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能力,获得注册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为主,与现行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要求的知识结构对应。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管理学基础,了解本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具有考研深造、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潜力。具有较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工程造价和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等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形成并具备注册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 (二)具有较高水平的英语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以及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管理学。 四、专业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建筑结构Ⅰ、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文件编制、毕业设计。 六、学位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建筑结构Ⅰ、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 七、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八、毕业学分具体要求 九、学位授予条件 按《黄石理工学院学位授予暂行规定》办理。 十、教学计划各类附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附件2: 管理学院营造与房地产系工程管理专业 本科生培养方案 二00九年十月修订

哈工大管理学院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名单: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秘书: 负责人(签章):

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毕业后可在建设单位、设计院(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公司、投资与金融企业以及政府等有关部门,从事工程管理、建设项目咨询、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为4年全日制,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三、专业主干课程 项目管理方向: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施工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学等。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法、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营销、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等。 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国际工程市场与招投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合同条件、国际工程英语写作、国际工程风险与保险、国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等。

第八学期

五、学年教学进程表 工程管理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会展专业实习报告

会展专业实习报告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系部:财经管理系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指导教师:卢凤荣 班级:1422551 姓名:李术

根据财经系实习计划,我于2015年10月23日进入实习阶段,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北京南北会展公司,我的职务是展览现场服务,在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很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应用上了,也发现了我的很多不足,也让我初步认识了会展业,认识了这个工作的辛苦和社会的残酷。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以后自己毕业实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习目的: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促进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为了让自己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 ·通过了解,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一些会展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刚刚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原因是会展策划、设计和组织人才容量有限,而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几乎都是这类会展高端人才,而企业真正大量需要的展台搭建、展品运输、接待、客户服务、咨询、设计等操作性实用性人才却少人问津,毕业生大多眼高手低、不愿从事这类又苦又累、收入不太高的工作。大专生普遍综合素质不理想,多数学生外语不过关、与客户沟通能力弱、责任心不强。 学生们却抱怨:上课讲的没有用,碰到的问题又没有讲过,不知怎么处理,企业也没有专门人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做,整天叫我们打电话,一个月二个月打下来没劲,学不到东西,不想干了。 学校的苦衷:由于会展专业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学科,教师多是半路该行,本身缺乏会展实践经验,较难延伸;教材不完善;缺乏实训基地;会展公司不愿意介入教学实习活动等。 确实,这些年会展业红火、人才短缺,巨大的社会需求催热了会展人才的教育培训,作为人才培养正规军的大专院校,更是当仁不让,大家一哄而上,而事实上我们没有准备好,从观念、教材、师资、实训各个环节都没有准备好,学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的标准有错位。问题的核心在哪?在此我们对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的会展教育做一些剖析。 会展行业牵涉面广、涉及行业多,因此会展人才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尽管上海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近400个,对会展的核心人才即会展品牌的策划和经营人才非常渴求,但这在总量上来讲是不多的,而我们的高职教育从观念上、目标上、教材上、教学方法上几乎都是培养这类会展高端人才,核心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在会展行业摸爬滚打十年以上是不可能做好的,而且必须从电话招展、邮寄邀请函、展商服务做起,不经历基层的工作,是无法了解整个行业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 摘要:建筑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可谓国家经济的晴雨表,为国家GDP的增长 贡献率较高,毫无争议的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技术与科研正在走向世界 前列。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PPP投资运营建设、基础 设施建设等等发展战略,都给建筑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福音。高校如何调整培养 方案和教学要求,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推送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有能力、有担当的新鲜血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策略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社会需求大。“新工科”背 景下,面向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自 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工程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BIM等前 沿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行工程设计、施工 与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最终的培养目标。因此,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课堂学习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缺乏 对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程实践能力培 养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动手操作为比赛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 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科学 经过调研,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以“学科平台课程”模式设置,学科平台课 程包括“基础学科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个性化平台+实践实训平台”,这一模式的课程设置打破 了传统课程模式零散无规律的局面,在教学中有一定优越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 题而且这些问题日渐突出:各种不同平台之间课程重复,相同课程内容在多个课程中多次出现,院校之间的专业特别不明显,虽然设置了一定学分的实验实训课程学分,但不能满足新工科 提出的培养目标。 1.2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实训保障不够 经过分析,现在我国所有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都设有实践实训模块,在教学实践中 缺乏有力的保障和监督,致使很多学校的实验实训没有取得应该有的教学效果,校内实践只 是在机房练习,校外实践更多流于形式。很多学校虽然和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安全、实习成本等原因,工程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只是走马观花,学生很少能亲身实践,不能满 足新工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定位优化策略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各大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与输送实践应用型人才的 重大使命。与传统高校相比,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素质都有明显的差距,如果照搬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显然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也不利于进一步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 专业代码:560301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1、学制:全日制三年专科 2、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 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1)本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及政策,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岗位能力,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工程测量、工程预算和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①计算机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②实用技术与技能的训练; ③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2)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管理部门从事施工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人才。

2、基本要求 (1)政治素质要求 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知识,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创新,且善于合作与沟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有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基本业务素质 ①知识结构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文化基础知识。熟知建筑结构理论基础知识和建筑施工、材料、测量、施工管理的基础知识;能运用课程基础知识和方法对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②业务能力要求 掌握建筑力学、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土木工程材料、地基处理、建筑工程概预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一般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掌握建筑机械、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测量、工程材料试验、建筑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和常用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计算机网络)等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了解有关建筑工程的主要法规。 具有进行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③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575(2008)-03-0055-04 摘要:本文针对会展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研究 型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人才的目标和定位,探讨了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关键词:会展人才;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 会展经济是智力型经济,一次成功的会展需要大批综合型、专业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匮乏。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会展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比例,上海为10∶1,北京、广州为8∶1。据预测,我国今后3年会展业发展需要会展设计人员200万人以上[1]。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的日益临近,会展人才缺乏已成为当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据中国贸促会的调查[2],100%办展单位都有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要,77%的高级展览经理希望得到国外著名展 览公司的培训,68%的展览经理希望学习会展理论和实践知

识,70%的展览经理表示最希望参加会展专业的短期培训班,这些数据反映了会展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培训的迫切需求。 本文以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为对象,对建立符合会展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适应会展行业的发展。 一、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 1. 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 研究型大学通常注重学生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的培 养和提升。会展产业链,工作环环相扣,各个环节都要由专业人员来分工策划、管理、操作。所以研究型大学在会展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自身特点、结合会展行业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定位,明确究竟应该培养会展产业链中哪方面的人才才能真正办出自身特色[3]。研究型大学会展人才的培养特色可以概括为“博、深、精”[4]。“博”是指知识面广,不但精通展览、会议管理、交易会等基本理论,还要掌握酒店、外语、计算机、营销学、旅游等与会展相关的知识。“深”是指深入掌握会展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精”就是精通整套会展经营管理的流程。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会展行业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政治家的胆略和长远眼光、军事家的谋略和决战能力、外交家的口才和沟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0教学教材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华宇工学院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 建设工程管理(代码:5405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专科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3年 五、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基本技能,在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造价及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从事岗位群包括资料员,造价员,技术员,绘图员,其岗位描述见下表: 专业岗位(群)描述 六、人才规格要求 1.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积极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英语

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工程计算的基本能力;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能力。 (3)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尊重他人意见,善于与人合作;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个人与组织协调发展。 2.专业能力 (1)掌握建设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2)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 (3)具有编制施工图概预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施工索赔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理解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熟悉组织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 (5)具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 3.方法能力 (1)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及网络交流等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通过礼仪、演讲口才、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四部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使其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礼仪、会说善讲技巧、心理调适方法、就业择业技能,塑造气质高雅、谈吐得体、仪表端庄、形为规范、健康向上、就业创业创新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3)通过各专业课的系统学习,掌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概预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施工索赔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 七、毕业资格与要求 1.学分:最低学分为123.5 2.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专业学历毕业证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资格证书: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EM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EM)培养方案 (适用于2017级入学研究生) 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项目依托工业工程系、环境学院、机械系、精仪系、热能系、电机系、自动化系、软件学院、工物系、核研院共10个院系协同共建,在研究生院指导下,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工业工程系负责协调公共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和限选课程。本学位项目下设能源与环境管理、设计与制造管理和信息管理三个方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时间 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现场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制为2至5年,教学安排采用在职学习方式,集中安排教学活动。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数不少于4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3学分,工程管理核心课程13学分,工程管理限选课程不少于7学分,领域方向课程不少于12学分,学位论文研讨6学分。 四、课程设置 1. 公共必修课程(3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 ● 英语(第一外国语)(60640012) 2学分(考试) 2. 工程管理核心课程(13学分) ● 领导与沟通(60168012) 2学分(考试) ● 工程管理中的财务与投资(60168022) 2学分(考试) ● 管理经济 学(60168032) 2学分(考试) ● 工程管理中的市场与营销(60168042) 2学分(考试) ● 工程管理中的定量分析方法(60168052) 2学分(考试) ● 战略管理(60168062) 2学分(考试) ● 工程管理前沿讲座(60168071) 1学分(考查) 3. 工程管理限选课程(7学分)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

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学院省级高职品牌师范院校动员暨工作安排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中关于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相关工作,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书》中2014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项目组组长:梁尔涛 成员:王记生张艳丽王卓亚廉洁刘杰李海安 项目组下设六个分项目组,分别是: 1.人文财经系项目组(组长:张艳丽) 2.艺术系项目组(组长:李海安) 3.机电工程系项目组(组长:王卓亚) 4.信息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刘杰) 5.建筑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廉洁) 6.基础部项目组(组长:王记生) 二、建设任务 (一)根据《建设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2014年本项目组主要拟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1.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从学院宏观层面上,探索构建“2412”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两年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课程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最后一年顶岗实习,获取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二、工科专业重点探索“三位一体”和“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岗课结合、校企结合、双证结合三结合。三、文、管、艺术类专业重点探索“教—学-—做”一体化,做中教与做中学等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重新设计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体系。项目建设期内,学院将邀请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标准制定和课程体系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