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伤科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针灸疗法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我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在伤科治疗中主要用于治疗筋伤、骨折或脱位复位后软组织恢复。

(二)封闭疗法

是在损伤或有病变的部位,注射局部麻醉剂或麻醉剂中加一些其他药物的混合液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有时也可作为一种诊断手段。作用原理为阻断疼痛反射弧,消除物理性炎症、溶解纤维组织,减少粘连,从而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

1.常用药物与剂量

(1)1%普鲁卡因溶液2〜IOm1,用前应作皮试。

(2)1%利多卡因溶液2〜Iom1。

(3)混合液常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或醋酸氢化泼尼松,每次剂量0.5〜LomI,加适量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溶液,视部位需要而定。

2.适应证肌肉、韧带、筋膜、腱膜、滑囊因外伤或退行性改变疼痛者均可注射。常用于下列疾病:

(1)扳机指、槎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肱二头肌腱鞘

炎、冈上肌腱炎、跟腱炎、跖筋膜炎等。

(2)网球肘、肩周炎。

(3)手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或脊柱棘间、棘上韧带劳损。

(4)三角肌下滑囊炎、跟腱滑囊炎、骸前滑囊炎、坐骨结节滑囊炎等。

(5)腕背、足背腱鞘囊肿(合并手法疗法)。

(6)退行性关节炎、肋软骨炎、腕管综合征、陈旧性三角纤维软骨损伤。

3.注射方法及部位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药液注入部位必须正确。腱鞘炎应在腱鞘内;肩周炎或关节退行性变应注入关节腔内;滑囊炎应注入滑囊内;韧带劳损和肌腱炎应注入压痛最明显的部位,通常是骨附着部;在神经根部封闭可缓解因神经根受压或刺激引起的疼痛。

4.禁忌证

(1)局部肿痛或细菌性感染者禁用。

(2)对注射药物过敏者。

(3)局部皮肤破损或皮炎,暂时不作注射者。

5.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通常每周注射一次,连续三次为一疗程,无效者

即停止注射。

(3)药液要新鲜,开启已久的不宜使用。

(4)若注射部位正确,局部疼痛和压痛立即消失。当局部麻醉药物作用过后,可出现醋酸氢化可的松反应,表现出局部疼痛,一般1〜2天消失,此乃正常过程。

(5)封闭疗法可单独使用局部麻醉剂注射,也可用混合液注射,视具体情况选择,但混合液治疗效果更好,作用持久。

(三)小针刀疗法

是将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学外科手术疗法相结合,针和刀融为一体,直接对病变局部进行操作从而改善局部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1.适应证

适用于骨折、软组织及关节损伤后期遗留肌肉萎缩、挛缩、酸胀痛麻者;四肢陈旧性骨折后遗症;慢性筋伤如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等。

2.禁忌证

局部治疗部位有感染、脓肿、红肿灼热、肌肉坏死者;患部有重要神经、血管者;有全身发热、严重内脏疾病、血友病者禁用。

3.注意事项

(1)施术时注意避开重要血管、神经、脏器。

(2)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指应用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1.电疗法

包括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正弦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其中直流电疗法可用于促进骨生长;低频脉冲电疗法用于废用性肌萎缩、肌无力、肌劳损、神经炎、神经麻痹、神经痛、肩周炎等;中频正弦电疗法适用于局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缺血性肌痉挛)、关节肌肉疾病(如:颈椎病、各种软组织损伤)、周围神经疾病(如:神经炎、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高频电疗法适用于各种炎症、神经痛、外伤、肩周炎、腰肌劳损、扭挫伤等。

2.磁疗法

是指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适用于神经痛、各种筋伤(颈椎病、扭挫伤、腰肌劳损、肩周炎、滑囊炎、腱鞘炎等)。

3.光疗法

是指利用日光或人工光线(紫外线、红外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有紫外线疗法和红外线疗法两种。

(1)紫外线疗法

适用于各种炎症,如急性腱鞘炎、神经炎、骨结核、急性滑囊炎等。全身严重疾病,如血友病、恶性肿瘤、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肺结核等禁用。

(2)红外线疗法

适用于各种慢性筋伤、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麻痹等。伴有活动性肺结核、闭塞性脉管炎、高热、重度动脉硬化等疾病禁用。

4.超声疗法

是指利用超声波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筋伤。适用于各类炎症疾病,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网球肘、滑囊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5.传导热疗法

是指以各种热源为介质,将热直接传导至人体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常用介质有泥、石蜡等,某些介质除了有温热作用外,尚有机械和化学刺激因素的作用。适用于关节炎、扭挫伤、神经炎、腱鞘炎等。

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技术

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技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技术,是指中 医医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学理 论和临床经验,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下面将分 别介绍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技术。 一、中医临床诊断的关键技术 1. 望诊 望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舌质、眼底、脉搏等表现,获取诊断信息。望诊可以揭示病人的内脏功能和 病情发展的动态变化,是判断病情轻重和诊断证型的重要方法。 2. 闻诊 中医强调医生对病人的气味的敏感度,通过闻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情。中医认为,病人体内有时会发散出特殊的气味,可以通过闻诊来 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和病理变化程度。 3. 问诊 问诊是中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了解病情和辨别证型。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通 过辨别病人的证型来决定治疗方法,问诊是获取这些信息的重要途径。 4. 切诊

切诊是中医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触诊病人的脉象、肌肉、 皮肤等部位,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和病情变化。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诊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二、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技术 1. 辩证施治 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证候和病情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中医通过辨别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等证型,确定治疗原则和药物方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生通过根据病人的病情和 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中药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清 热解毒等作用,能够改善病人的症状和加快康复速度。 3.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针灸通过 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的效果。针灸疗 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多种手段,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各 种疾病。 4. 推拿按摩

中医骨科疾病治疗方式五种常见治疗方法

中医骨科疾病治疗方式五种常见治疗方 法 骨科疾病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当中相对常见的疾病,如常见的关节炎、骨折、 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都属于骨科疾病的治疗范畴。在我国数千年的中医发展史中,对于骨类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详实的记载,而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上,也逐渐衍 生出了五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治疗方式,能够非常有效的治疗骨科疾病。 方法一: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是基于我国传统医学当中的“针灸”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 种疾病治疗方法使用注射器代替针灸当中的“金针”,并将提纯后的药物直接注 射进入患者的穴位当中。因此在中医领域,穴位注射这一疗法与传统针灸的“金针”相对的被称为“水针”。使用穴位注射的疗法为患者注入小剂量的药物,可 以在一定时间内起到大剂量经脉注射所难以达成的疗效,尤其是在骨科疾病的治 疗过程当中,使用穴位注射的疗法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骨病处的血液循环,改善 血液流通效果,修复受到损伤的生物膜,从而恢复患者组织的稳定,进而在消炎 镇痛的同时使患者的骨科疾病得到治疗。但是,穴位注射这一疗法并非适用于所 有患者与所有的骨科疾病,需要医生根据患者骨科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使用 穴位注射疗法。 方法二:小夹板固定疗法 小夹板固定疗法是中医治疗骨科疾病的一种常用疗法,早在晋代就已经有我 国医师使用类似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对患者的骨科疾病进行治疗的记录。随着医学 技术的发展,小夹板固定这一骨科疾病治疗方法也逐渐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进行 改进,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中医特点的成熟的骨科疾病诊疗技术。相比于其 他的固定疗法,小夹板固定疗法有着无创固定的独特优点,不仅可以使患者进行 早期的功能锻炼,更为医生检查与调整病处提供了相应的便利。一般来说,小夹

常用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临床医学21项基本技能

临床医学21项基本技能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技能和知识。在医学领域中,有些技能是每一位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临床医学21项基本技能。 1. 体格检查: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有目的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听诊、叩诊、触诊等手段,以确定病人身体状况。 2. 医学史采集:询问病人病史和症状,包括病史、吸烟史、饮食史、家族史等,以寻找病人的病因和诊断。 3. 诊断:在采集病人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诊断,确定病情。 4. 医疗记录:对病人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包括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结果、诊断结果、治疗计划等。 5. 药物管理:管理和分发药物,并监督病人服用药物的情况,以确保病人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 6. 治疗技能:掌握各种治疗技能,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造口、放射治疗等。 7. 病人护理:提供全面的病人护理,包括协助病人卫生、移动和饮食等。 8. 器械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包括血压计、吸痰器、呼吸机等。 9. 床旁操作:对病人进行床旁操作,包括吸氧、心肺复苏等。 10. X光及影像解读:对各种X光影像进行解读,以确定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 11. 心电图诊断:使用心电图诊断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12. 实验室检查:掌握并分析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 13. 病理学:熟悉病理学知识,对组织和细胞样本进行分析和诊

断。 14. 疾病管理:了解并掌握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对慢性 疾病进行管理和治疗。 15. 热情和同理心:对病人保持热情和同理心,提供温暖、关怀 的服务。 16. 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向病人解释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 帮助病人理解和进行治疗。 17. 手卫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卫生知识与技能,确保手卫生和感 染控制。 18. 伦理和职业道德:遵循和贯彻职业伦理和道德准则,确保患 者权益和医疗安全。 19. 医疗安全:负责医疗安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医疗流 程中的安全隐患。 20. 团队合作:协调医疗团队工作,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合作, 确保医疗治疗的有效。 21. 继续教育:持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和技能,提高医疗质量 和水平。 总之,上述临床医学21项基本技能是每一位医生必备的技能, 它们的掌握关系到医生的专业素质和医疗质量。在未来的医疗行业中,医生应持续更新和提升这些技能,并且能够适应医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

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成佳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643101 近年来,我国建筑、交通等行业发展快速,由此造成的骨伤疾病也在增多。该类患者治疗时 间长,需要漫长的康复锻炼,否则会影响肢体功能。中医研究的深入,为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提供了新的途径,下面简单论述了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骨伤科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随着中医骨伤科的发展,目前可以治疗的疾病较多,主要包括:①骨关节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等;②软组织损伤,如腱鞘炎、腱鞘囊肿、跟骨骨刺等;③骨折,如小儿斜颈、颈部寰枢椎等;④和骨科相关的免疫系统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 风湿性关节炎等。 2.中医骨伤科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中医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和西医骨科相比,中医骨 伤科的特点如下:①功能复位,和解剖复位的作用类似,复位后的功能更加接近伤前的标准; ②治疗方法简单,器械设备低廉,治疗成本较低,但对医生的技能要求高;③治标治本, 更加注重患者的骨关节功能康复;④辨证施治,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采取针对性、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3.骨伤科中医治疗原则 (1)动静结合。“动”指的是功能锻炼,“静”指的是固定制动,两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如何把 握好动与静的尺度,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2)筋骨并重。在筋骨体系中,骨骼是支架和杠杆,关节是支点和枢纽,筋肉是活动的动力, 具有连接关节、滋养骨骼的作用。治疗时,骨骼和软组织都要关注到,治骨、治筋同步进行。 (3)内外兼治。针对骨伤科疾病,外治是进行固定、手法复位,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内治是扶养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对外来邪毒的抵抗能力,实现治标治本的目的。 (4)医患合作。不论是前期治疗,还是后期功能锻炼,都要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如果患者不 配合,即使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也会影响恢复效果。 4.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 (1)药物。一是药物内治法。以骨损伤为例,中药治疗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采用攻下逐瘀方、清热凉血方、行气消瘀方;中期采用接骨续筋方、和营止痛方;后期采用补益肝肾方、 舒筋活络方、补气养血方。 二是药物外治法。①敷贴药。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患处,药物通过皮肤到达骨骼,常见 如药膏、膏药、药散,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②搓擦药。将药物直接涂抹在患处,或在手法、推拿时配合使用,主要分为油膏、油剂、酊剂等,具有活血止痛、追风祛寒的功效。③熏洗药。首先把处方药物放在容器内加热,煮沸后利用药物的热气熏蒸患处;然后待 水温降低,用药水浸洗患处。通过中药熏洗,可以活血止痛、舒利关节,适用于关节强直、 酸痛、麻木、风湿损伤患者。④热熨药。辅助利用物理热疗设备,促使药物局部吸收,主要 用在腰背、躯干等不方便进行熏洗的部位,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2)手法。一是正骨手法。主要采用旋转、摇摆、拔伸、提按、分骨、折顶、杠杆等方法,注 意事项包括:观察患者的全身变化,把握好整复时机,做好准备工作,不能使用暴力,尽量 一次复位成功,必要时可适当麻醉。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一、体格检查技能训练 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判断出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疾病诊断。体格检查技能的训 练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如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医学 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种体征的判断和解读。 采集生物样本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血液、尿液、体液、组织等的采集和处理。医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包括采集 前的准备工作、采样器具的选择和消毒、采样技巧等。此外,他们还需要 了解不同采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及采样后的处理和保存方法。 三、手术操作技能训练 手术操作是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之一,对医学生来说,手术操作技能 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手术操作技能的训练包括手术准备、手术器械的正 确使用、手术切口的处理和缝合等。在手术操作技能训练中,医学生需要 掌握眼、手、脑的协调,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手法,以及手术操作中的注意 事项和安全措施。 四、急救技能训练 急救技能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工作之一,对医学生来说,急救技能的训 练是必不可少的。急救技能的训练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医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流程、急救器械的使用、急救时的心理护 理等。此外,在急救技能训练中,医学生还需要学习识别和判断各种急救 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五、沟通技巧训练 除了技术操作的训练,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倾听患者的心声、积极回应患者的需求、提供恰当的信息和建议等。此外,医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与家属、同事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通过以上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医学生可以提高其操作技能和临床能力,为以后的医学实践奠定基础。同时,这些技能训练还能帮助医学生提高对患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总的来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对于医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中医伤科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针灸疗法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我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在伤科治疗中主要用于治疗筋伤、骨折或脱位复位后软组织恢复。 (二)封闭疗法 是在损伤或有病变的部位,注射局部麻醉剂或麻醉剂中加一些其他药物的混合液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有时也可作为一种诊断手段。作用原理为阻断疼痛反射弧,消除物理性炎症、溶解纤维组织,减少粘连,从而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 1.常用药物与剂量 (1)1%普鲁卡因溶液2~10m1,用前应作皮试。 (2)1%利多卡因溶液2~10m10 (3)混合液常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或醋酸氢化泼尼松,每次剂量0.5~1Om1,加适量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溶液,视部位需要而定。 2.适应证肌肉、韧带、筋膜、腱膜、滑囊因外伤或退行性改变疼痛者均可注射。常用于下列疾病: (1)扳机指、槎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肱二头肌腱鞘 炎、冈上肌腱炎、跟腱炎、跖筋膜炎等。

(2)网球肘、肩周炎。 (3)手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或脊柱棘间、棘上韧带劳损。 (4)三角肌下滑囊炎、跟腱滑囊炎、骸前滑囊炎、坐骨结节滑囊炎等。 (5)腕背、足背腱鞘囊肿(合并手法疗法)。 (6)退行性关节炎、肋软骨炎、腕管综合征、陈旧性三角纤维软骨损伤。 3.注射方法及部位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药液注入部位必须正确。腱鞘炎应在腱鞘内;肩周炎或关节退行性变应注入关节腔内;滑囊炎应注入滑囊内;韧带劳损和肌腱炎应注入压痛最明显的部位,通常是骨附着部;在神经根部封闭可缓解因神经根受压或刺激引起的疼痛。 4.禁忌证 (1)局部肿痛或细菌性感染者禁用。 (2)对注射药物过敏者。 (3)局部皮肤破损或皮炎,暂时不作注射者。 5.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通常每周注射一次,连续三次为一疗程,无效者 即停止注射。

中医治疗中的各种术语和技能

中医治疗中的各种术语和技能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 论体系。在中医治疗中,有许多术语和技能起到关键作用,这些术语 和技能涉及到中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1. 中医诊断术语 中医诊断是中医治疗的第一步,它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来判断病症 的原因和性质。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有许多术语被广泛应用。 - 辩证:指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诊和脉搏等进行疾病的辨别和分析。 - 脉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体质和疾病的性质。 - 舌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等来判断体质和疾病的性质。 2. 中医治疗技能 中医治疗技能是中医医生在治疗患者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这些技能基于中医理论,并通过实践得到不断的验证和完善。 -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技能之一。它通过在特定的穴 位上刺激针灸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病症和 体质,中医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通过服用中药来治疗疾病。 -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以手法施加力量和刺激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气血,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3. 中医预防技能 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保健,因此在中医中也有一些预防技 能的术语和方法。 - 养生:养生是中医强调的一种保健方法,通过调整饮食、起居和 锻炼等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经络养护: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按摩和 针灸等方法来保护和调养经络,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 穴位保健:中医强调人体的穴位是与脏腑、经络相对应的特定点位,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来调节和保护人体的健康。 4. 中医术语与技能的应用实例 中医术语和技能不仅应用于传统的中医临床救治,还广泛应用于中 医养生、中医美容等领域。 - 针灸治疗颈椎病:中医认为颈椎病多由肝肾不足、经络阻滞引起,通过针灸疗法调节阴阳平衡,舒缓症状。 - 中药调理月经不调: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由气血失调引起,通过 中药调理来恢复气血平衡,使月经恢复正常。 -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通过按摩人体的特定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 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中的各种术语和技能在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术语和技能基于中医理论,通过临床实践

中医临床技能

中医临床技能 一、辨证施治 辨证是指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判断。施治是指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措施。中医临床技能的核心就在于辨证施治,只有正确地辨识病因、病机和病位,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临床技能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的操作技能对于针灸治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医生有精湛的手法和丰富的经验。 三、草药饮片调配 中药是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治疗手段,草药饮片调配是中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中药调配需要医生对中药性味、功效等有深入的了解,合理地配伍、煎煮,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舒缓经络,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力等。医生需

要具备准确诊断、恰当的手法和适度的力度才能确保推拿按摩的安全 和有效。 五、膏方和丹方制作 中药膏方和丹方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剂型,它们在治疗内外伤、热病、脾胃等疾病时有重要的作用。这些中药方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配方,精确称量,烹制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六、中脉诊断 中医在诊断中往往会采用脉诊法,脉象是中医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不同的脉象可以反映出患者不同的病情,因此,中医临床医生需要掌 握中脉诊断的技巧和方法,对脉象进行细致地判断和分析。 七、诊察仪器使用 传统的中医诊断手段一般都是通过医生的五官和手去判断患者的病情,但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中医也开始使用一些诊察仪器来辅助诊断。中 医临床医生需要熟悉这些诊察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可以更加 精确地了解患者的状况。 总之,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生需要具备全面的中医知 识和技能,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药物疗法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选用方药治疗伤科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具体贯彻内外兼治这一伤科治疗原则的。可分为内治法和外用药物疗法。 (一)内治法 内治法是通过服药使局部与整体得以兼治的一种方法,临床常采用三期辨证施治。 1.损伤初期伤后一至二周内,筋骨损伤,气滞瘀结,宜采用攻利法。常用的有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凉血法。 (1)攻下逐瘀法:损伤后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肠道,宜采用攻下逐瘀法。本法适用于早期蓄瘀,便秘、腹胀、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黎洞丸等。 攻下逐瘀法属下法,常用苦寒泻下药以攻逐瘀血,药效相当峻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气血虚衰、失血过多、慢性劳损、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 (2)行气活血法:又称行气消瘀法。损伤后气滞血瘀者,宜采用行气活血法。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并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常用的方剂有:活血化瘀为主的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与活血并重的膈下逐瘀汤、顺气活

血汤等。临床可根据损伤的不同,或重于活血化瘀,或重于行气,或活血与行气并重而灵活选用。 行气活血法的方药一般并不峻猛,但过用亦可伤气耗血。如须逐瘀,可与攻下法配合。 (3)清热凉血法:本法包括清热解毒法与凉血止血法。损伤引起的创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蕴结或壅聚成毒等证,宜采用清热凉血法。常用的清热解毒方剂有清心丸、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小蓟饮子等。 清热凉血法的方剂以寒凉药物为主,故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寒凉太过,引起瘀血内停。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气血凝滞而不行,所以在治疗出血不多的疾病时常与活血化瘀药同用。出血过多时,须辅以补气摄血之法,以防气随血脱,必要时还当结合输血、补液等疗法。 2.损伤中期伤后三至六周,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疼痛逐渐消失,但瘀未尽去,筋骨未接,故治宜和营,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1)和营止痛法:适用于损伤中期。此时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故治宜和营止痛。常用方剂有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 (2)接骨续筋法:损伤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虽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宜采用接骨续筋法。本法使用接骨续筋药,佐以活血祛瘀药。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

中医临床技能

中医临床技能 一、概述 中医临床技能是指中医师在医疗实践中所运用的、基于中医理论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它包括了中医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技能,是中医师所必备的核心能力。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应用情况。 二、重要性 1. 继承传统文化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临床技能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传承中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应用中医临床技能,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发扬光大,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中医临床技能能够帮助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地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充分了解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中医师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病史询问,能够发现一些微妙的症状和体征,从而找到病因和病机,指导治疗。 3. 个性化治疗 中医临床技能注重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中医师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具体内容 1.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是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舌苔、目色等,来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病情。中医师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水肿程度,以及面部的红白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1.2 闻诊 闻诊是通过闻取患者的呼吸、口臭等,来获取病情和病因的信息。中医师可以通过闻取患者的口臭或身体气味,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1.3 问诊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病史、症状等,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医师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等,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的病情信息。 1.4 切诊 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其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临床技能涉及到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推拿、拔罐等。 2.1 针灸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师通过准确选择穴位和施以适当刺激,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并对某些疾病有明显疗效。 2.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临床技能的核心,通过应用中药来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组方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

中医的技能要求

中医的技能要求 中医作为中国医学文化的瑰宝,积淀了数千年的传统智慧和丰富的 临床经验,其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认可。中医的技能要 求不仅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还需要具备综合分 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审慎的态度和职业素养。本文将对中医的技能 要求进行探讨。 一、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熟练掌握中医理论是基本要求。中医理 论包括经络学、阴阳学、五行学、脏腑学等。医生需要深入理解中医 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并能够将其运用到 实际诊疗中。此外,医生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中草药学、针灸学、推拿 按摩等中医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二、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中医诊断注重辨证论治,医生需要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 象等多种症状,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医生需要具备敏锐的观 察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以准确把握病情,确立合理的治疗 方案。同时,医生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三、沟通能力和医患关系管理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中医医生的重要素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 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医

生需要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了解他们的身体感受和需求,对患者进 行详细询问和解答疑问,同时向患者传递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医生还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良 好的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四、审慎的态度和职业素养 中医医生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对待患者负责任。医生 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准确判断病情,决定是否适合 采用中医治疗并制定治疗方案。中医药的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和 坚持,医生要耐心帮助患者理解治疗过程和预期效果,并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此外,医生还需要对自身的能力和限制有清晰的认知,及时 引导患者就医选择,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总之,中医医生在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综合分析、沟通和判断能力,以及审慎的态度和职业素养。这些要求保证了 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准确诊断、科学治疗,并与患者建立良好 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中医技能要求的不 断提升也需要医生进行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加强对中医理论和实践 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医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复位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它部位的劲力,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整复移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复位手法的作用及原则 复位手法的作用是整复移位,是整复骨折或脱位移位的主要方法。在施行复位手法时充分了解病情,有目的的施行手法,严格掌握适应症。主要原则是及时、稳妥、准确、轻巧,争取一次复位成功而不增加新的损伤。 (二)复位手法 复位手法可分为正骨手法和上骨介手法两种。 1.正骨手法 (I)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远到近,两端相对,主要目的是了解骨折部的移位情况,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形象,指导其他正骨手法的施行,是施行正骨手法的首要步骤。 (2)拔伸牵引是沿着肢体的纵轴线进行对抗牵引,克服肌肉拉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的复位手法(图2-51)。也是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 图2.51拔伸牵引法

(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3页图2-51拔伸牵 引) 【适应证】 (1)骨折的重叠移位。 (2)按手法复位中“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本手法是各种手法复位时的基础手法。 【操作方法】先按肢体所在的体位沿肢体的纵轴方向顺势拔伸牵引,再逐渐调整至复位所需位置,借牵引力矫正患肢的缩短、成角畸形,并达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目的,为其它手法的施行创造条件。 拔伸牵引一般拟手法进行,但遇筋肉丰富、肌力强大的部位,如下肢骨折,亦可利用器械(如复位床、软绳)辅助,或以手法拔伸与器械配合进行。在牵引中手法用力应由轻到重,稳定而持久,使移位的骨断端分离,常须持续数分钟之久。拔伸手法作为基础手法时,应贯彻在复位过程的始终,直至夹板夹缚妥善后方可停止。 (3)旋转屈伸 旋转是手握其患肢远段,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的复位手法。 【适应证】肢体的旋转畸形(螺旋形骨折)。 【操作方法】由术者手握其患肢远段,在适当拔伸牵引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纠正肢体旋转畸形,使骨折断面扣紧。 屈伸是通过使关节屈伸、收展运动,达到使关节附近骨折复位的方法。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中医专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中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中医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专业的基础知识 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经络系统等。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理论,才能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原理。 2. 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的药源学、药理学、药物制剂等知识,了解各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 3.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四诊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听闻、询问和触摸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4. 中医治疗学:中医治疗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各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专业的基本技能 1. 中医四诊技能:中医四诊技能是中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

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掌握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等症状,听闻患者的声音和呼吸,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以及进行脉诊等技能。 2. 中药煎煮技能:中药煎煮是中医药的常用制剂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材,以及掌握中药煎煮的时间、火候和煎煮器具的使用方法。 3. 针灸技能:针灸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学生需要学习针灸的穴位、针刺方法和调气技巧,通过实践训练,掌握针灸的基本技能,如插拔针、转动针等。 4. 推拿按摩技能:推拿按摩是中医学的一种手法疗法,学生需要学习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如揉、捏、推、拿等,从而能够进行相应的按摩调理。 中医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中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和中医治疗学等知识,以及掌握中医四诊技能、中药煎煮技能、针灸技能和推拿按摩技能等基本技能,中医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中医治疗。

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在中医行业中,专业技能和知识是从医生学术背景到临床经验的综 合体现。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庞大的学科,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平衡和 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系统,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以下将就中医行业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进行探讨。 一、中医诊断技能 中医诊断技能是中医医生的核心技能。中医诊断主要基于观察、问诊、望诊和切诊四诊法。观察包括观察病人面色、舌苔颜色等;问诊 包括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望诊则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舌苔 等来判断疾病情况;最后是切诊,通过按压脉搏、胸部等来确定病人 的体征。中医诊断技能不仅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也需要医生 对疾病的综合分析及判断。 二、中草药运用技能 中医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草药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具 有温和、独特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是通过对症治疗,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中医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中草 药知识,了解各种中草药的性能、功效、应用范围和副作用。此外, 中医医生还需要掌握中草药的配伍规律,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 作用。 三、针灸技能

针灸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 刺入针具,以达到调整气血流通、平衡阴阳等目的。针灸需要中医医 生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医生需要熟悉人体经 络系统、穴位的位置和性能等,同时还需要掌握针具的使用方法、刺 入技巧及调节手法。 四、推拿按摩技能 推拿按摩是中医学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揉、推、拿、按等手 法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达到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等作用。中医医生需要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有着扎实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掌 握各种揉、推、拿、按等手法的使用及技巧。 五、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 关键。中医养生注重调整饮食、作息、环境等方面,以保持人体的平 衡和健康。中医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养生知识,了解不同体质的 人应该如何调理,懂得如何运用中草药、推拿按摩等方法来促进健康。 六、中医学理论知识 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医生的基础,也是中医行业中的专业知识。中医 学理论包括黄帝内经、四诊合参、经络学说等,以及中医经典著作的 阅读和理解等。中医医生需要对这些理论知识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运用。

中医科的临床技能培训计划

中医科的临床技能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中医科临床技能培训旨在提高中医临床医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提升其诊断、治疗和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提高中医临床医生的辨证施治能力;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提高中医药治疗和针灸技能;加强中医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二、培训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中医临床技能培训的基础,包括经络、腧穴、经络气血运行规律、病机、证候、辨证施治等内容。中医临床医生需要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 2.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培训内容将包括各种疾病的望、闻、问、切表现及对应的辨证施治方法,使中医临床医生能够通过望、闻、问、切,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中医药治疗技能 中医药治疗技能是中医临床医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培训内容将包括草药煎煮方法、药物制剂的配伍与使用、针灸治疗技能、推拿按摩手法等。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中医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和针灸技能,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中药和针灸进行治疗。 4. 中医护理技能 中医护理技能是中医临床医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培训内容将包括刮痧、拔罐、艾灸等各种中医护理技能及其应用方法。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中医临床医生的中医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三、培训方法: 1. 理论教学 通过讲座、研讨、讲授等形式,系统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诊断方法、药物治疗技能、护理技能等内容,使中医临床医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

组织中医临床医生进行草药煎煮、药物配伍使用、针灸治疗、中医护理技能等操作练习,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其技能水平。 3. 临床实习 安排学员到中医门诊部、病房进行临床实习,指导学员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其临床技能。 四、培训考核: 1. 理论考核 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诊断方法、药物治疗技能、护理技能等进行考核,确保学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2. 实际操作考核 对学员的草药煎煮、药物配伍使用、针灸治疗、中医护理技能等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五、培训评价: 通过学员毕业综合考核,评价学员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诊断方法、药物治疗技能、护理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学员进行成绩排名和等级评定。 六、培训计划: 中医科临床技能培训共分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操作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整个培训周期为半年。 第一阶段:基础理论知识教学(1个月) 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诊断方法、药物治疗技能、护理技能等内容的讲解,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和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2个月) 内容包括草药煎煮、药物配伍使用、针灸治疗、中医护理技能等操作练习,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第三阶段:临床实习(3个月) 安排学员到中医门诊部、病房进行临床实习,指导学员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学员的临床技能水平。 七、培训师资:

中医伤科临床固定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中医伤科临床固定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 是指为了维持损伤经手法或手术整复后的位置,防止断端再移位,复位后必须给予有效的固定,这种方法称为固定疗法。固定疗法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类。 (一)外固定 常见的外固定有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牵引固定和外固定架(器)固定等。 1.夹板固定 采用合适的材料(如柳木、杉树皮、竹片等),根据肢体形态加以塑形,制成适用于各部位的夹板,并以固定垫配合,用布带扎缚,保持骨折复位后位置的固定方法,称为夹板固定。制作夹板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韧性、弹性、穿透性及吸附性,且质地轻宜。南方多选用杉树片、竹片;北方选用柳木板、纸板。 (1)夹板固定的原理 利用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配合固定垫对骨折断端产生的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从而保持复位后骨折断端的稳定性。 (2)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①四肢闭合性骨折,但股骨骨折因肌肉收缩力大常需配合持续牵引治疗。 ②四肢开放性伤口,创面较小或伤口经处理而已愈合者。 ③四肢陈旧性骨折,适合手法复位者。 (3)夹板固定的禁忌证 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③固定不牢靠部位的骨折,如锁骨骨折、股骨颈骨折等。 ④肢体肿胀严重伴有水疱者。 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循环差者。 (4)夹板的规格及制作要求 ①规格夹板的大小,厚薄要适宜。夹板固定一般用4〜5块 (一般上肢4块,下肢5块),总宽度为所固定肢周经的4∕5~5∕6, 各夹板间应留1〜1.5cm间隙。夹板的厚度应以具备足够的支持 力为原则,一般为15〜4mm,当长度增加时,厚度亦应相应增加。 夹板的长度应根据患肢的长度、骨折的部位决定。 ②固定形式固定方法分不超关节固定与超关节固定两种。不 超关节固定适用于骨干部骨折,夹板的长度等于或接近骨折段肢 体的长度,以不妨碍上下关节活动为度;超关节固定适用于关节 内及近关节骨折,其夹板通常超出关节 2~3cm,以能绑缚扎带为度。 ③制作要求夹板的形状要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制作成适 宜的尺寸和形状(图2—79),夹板的四角要圆滑,以免夹坏皮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