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章的第二节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本节课通过两个案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再次强调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承接了第一节课的内容,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一的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知识,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知识素养。再通过对第三章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图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教学过程设计立意【第一课时】 ---季风水田农业

【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

【讲授新课】

一、季风水田农业

1.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这样的气候类型对

列举农业区位因

素。

阅读教材P47图

3.10“亚洲季风

水田农业的形成

和分布”,思考

导学案中的第一

个问题。

季风水田农业主

要分布在亚洲的

季风水田农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指导学生“亚洲地形分布图”,得出区位因素地形、土壤、水源。

4.指导学生阅读“亚洲人口分布图”,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对季风水田农业有什么影响。

(提示学生思考: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水稻种植对气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还适宜其他农作物生长吗,为什么不选择?水稻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什么要求?)5引导学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人多地少)、生产和饮食习惯(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主食)

【落实基础】给同学们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忆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同桌之间相互提问。

6.提醒学生思考:

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

从而得出“自然条件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成为主导因素”

7、引导学生总结

本区农业生产的

特点。针对这些特

征季风水田农业

今后的发展方向

是什么?

(过渡)我们通过第二个案例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看是否能得出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哪些区域?

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些气候类型对季风水田农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布区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读“亚洲人口分布图”,亚洲人口稠密对季风水田农业有什么影响?

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季风水田农业中哪个是主导因素?

【第二课时】 ---季商品谷物农业

二、商品谷物农业

看课本,找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地区,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国外其他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通电?

(指导学生自己看课本,在课本上勾画——经营方式?)

结合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1. 指导学生阅读“美国地形”和“美国气候示意图”;

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两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的相似与区别。

2、引导学生阅读下表数据,得出什么结论?

3. 提问:美国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为什么与东亚的主要作物不同?为什么美国不选择去种植水稻?

4、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第五个问题,从而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农业的特征、区位因素。

5、引导学生总结出“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是限制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指图说出美国粮食生产分布地区。

说出美国农业区与东亚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区别。(美国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说出美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

解释原因。

主要列举农业劳动人口、人均耕地的差异。

推测并列举。

自学阅读。完成导学案第五题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作物是什么?为什么不种植水稻?

读图3.14“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该图反映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哪个特征?

总结美国商品谷

6、请学生复习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从而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点?

通过上图对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

【思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比较,最大差异是什么?

【拓展】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启示?

1.东北商品粮基地是国营农场.

2.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较低,但后备资源丰富。

借鉴经验:提高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物农业的特征、区位因素。

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中哪个是主导因素?

我国有没有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点?

与教师共同分析,完成分析归纳。

讨论并归纳。

与老师共同总结。

列举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位类型。

【当堂检测】

1.有关M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业地域类型为乳

畜业

B.是该国的高技术工

业区

C.该国人口大量迁入

地区

D.是该国商品谷物农

业区

2.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课堂小结】

通过问题“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来小结本节的知识点。并最终得出结论农业区位因素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课标解读】 1.学会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及特征。 2.学会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及特征。 一、教材P48活动 点拨:1.季风水田农业一般分布在降水大、水源丰富的地区,还要有肥沃的土壤和平坦的地形。 2.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二、教材P50活动 点拨:1.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高。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各农业所产农产品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方式和粮食商品率的高低。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农作物的各国产量分配图”。读图,完成1~3题。

1.这种作物应该是(A) A.稻米B.棉花 C.甘蔗D.小麦 解析:图示各国都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以水稻种植业为主。2.图中所列国家种植该作物的共同区位因素是(B) A.大量使用生物技术 B.雨热同期 C.地广人稀 D.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水稻种植业共同的气候条件是雨热同期(或高温多雨)。 3.下列国家中该作物商品率较高的是(C) A.中国B.印度 C.泰国D.孟加拉国 解析:泰国水稻种植面积广,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商品率高。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D)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 C.③为混合农业D.②为季风水田农业 解析:季风水田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产稻米多为自食,商品率低,由此判断②为季风水田农业,①为混合农业,③为大牧场放牧业。 5.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①市场适应性差 B.③生产规模小 C.②科技水平低 D.①②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季风水田农业具有“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的三低特点。 读图,回答6~7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 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黑粗实线为较大范围的大陆轮廓),据此回答1~3题。 1.该农作物是() A.油菜B.水稻 C.亚麻D.玉米 解析:由于黑粗实线为较大范围的大陆轮廓,故判定为东亚及南亚等地区,又由于阴影部分所示农作物分布区主要在沿海季风区平原,故此作物为水稻。 答案: B 2.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技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D.机械化水平低 解析:此题要求识记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③水利工程量大;④科技水平低;⑤机械化水平低。故错误的为A。 答案: A 3.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 A.亚洲B.非洲 C.南美洲D.欧洲 解析:水稻最大产区为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故选A。 答案: A “开心农场”是一款网络游戏,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在种植图中作物的过程中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B.化肥农药 C.市场D.科技水平 5.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小 C.单产低D.机械化水平低 解析:图中作物为水稻,其生产过程复杂,为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因此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为决定性因素。水稻最大产区为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 4.A 5.D 读我国某地区城市及其周围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图,回答6~8题。

6.如果该地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则该商品粮基地是() A.长江三角洲平原B.鄱阳湖平原 C.三江平原D.珠江三角洲 7.农业地域类型I的基本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 C.单位面积产量高D.科技水平高 8.农业地域类型Ⅱ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科技 C.劳动力D.气候 解析:第6题,可根据经纬度作出准确推断。第7题,在1998年,由于城市规模小,周围进行水稻种植生产,其属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但由于气候及水稻生产自身特点,单位面积产量高。第8题,随着城市的扩大,人们需要大量蔬菜、水果、花卉,因而城郊农民开始转变农业结构,发展城郊农业主要是由于市场的影响。 答案: 6.B7.C8.A (2011·湖南长沙)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农产品流通,积极实施扩容改造项目,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工作,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A.商品农业B.传统农业 C.粗放农业D.混合农业 10.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茄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种植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②土壤肥沃③昼夜温差大④病虫害较少⑤灌溉水源充足⑥热量条件好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④ 解析:第9题,从题干信息来看,马铃薯生产主要用来商品交易,属于商品农业。第10题,马铃薯的品质优良,从题干来看,其淀粉含量高,茄碱含量低,香甜可口,主要与青藏高原地区地势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因素有关。 答案:9.A10.D 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回答第11题。 11.对景观图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左图:水田—种植水稻—现代农业 右图:旱地—种植谷物—传统农业 B.左图:旱地—种植谷物—现代农业 右图:水田—种植水稻—传统农业 C.左图;水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右图:旱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左图:旱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人教版必修2)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临泉实验中学高一地理组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通过区位优势﹑生产特点﹑改进措施进行知识点编排。在教学中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最后应将二者的主要差异列表进行对比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读图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 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区位因素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 2. 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概念 教学重点: 1. 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 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 教具准备:地图册,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 提问: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出示小黑板) 气候 自然因素地形 土壤 影响因素市场 劳动力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 生产生活习惯

科技政策 【推进】 一.季风水田农业(板书) 提问其含义引出: 1.分布:亚洲季风区(板书) 2. 农作物:水稻(好暖喜湿) 过渡:结合上节课所学,分析水稻生长特点思考为什么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活动: 结合图3.10分组讨论亚洲季风区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 提示: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考虑 地形平坦 自然因素土壤肥沃 气候高温多雨 3. 区位优势 (板书)劳动力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经验、生活习惯 市场需求量大 过渡:正是以上这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世界水稻种植也集中分布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那么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 植业有哪些特点呢? 4.特点(板书) (1)小农经营 (2)水利工程量大 (3)单产高 (4)商品率低 (5)机械化水平低 (6)科技水平低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 归纳:一小一大一高三低,并点拨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思考:如何对亚洲水稻生产进行改进? 作业:通过学习我们分析了亚洲的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所具有的特点,按照这种分析方法,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 原因。 过渡: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地域类型。下面我们再认识一种种植业地域类型

人教版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材分析及教学处理 这节教材的编写思想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类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一特点。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本节重点讲解两个案例,一个是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另一个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分析得比较细致,而商品谷物农业则讲得比较概略,重点是让学生仿照对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自主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生产的特点。在这里,分析能力的迁移更显重要。可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找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对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让学生先查阅水稻的习性及本地水稻田的种植特点;对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引导,组织一些练习,让学生分析讨论。 知识目标:教学目的: 1.重点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及其特点,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主动利用多种形式地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讨论法、原因分析法 教学思路: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了WTO(由学生回答)。朱镕基总理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入世大家都开心,就我一个人不开心,我最担心、最忧虑的就是中国的农业,因为外国的农业是现代化的生产,他们的成本低,价格也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将会造成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农业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看看这其中有没有我们国家发展农业需要借鉴的地方,并希望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季风水田农业(自给农业) 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地区。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季风水田农业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田一般都少于l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图3.11)。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图3.11我国水稻种植景观 以前.我国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力完成.犁田、耙田使用耕牛(a图)因而耕牛被农民视为重要财富。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利用拖拉机犁田、利用插秧机插秧(b图)。 活动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1.列出资料清单。 2.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阅读 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杂交水稻在我国累计推广了2亿多公顷,增产粮食3亿多吨。因此,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首届“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与创造奖”等。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l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图3.12 袁隆平在水稻田问 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一般具有如下区位条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南平高级中学危全富 课标要求: 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涉及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学习掌握世界主要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作物类型、生产特征等知识的一节课。 农业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互相融合的物质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受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诸因素的地域性差异影响;经济再生产过程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习俗差异等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因此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差异。 东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地理特点,农业劳动人口多,教育水平以及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发展了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以及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发展了高度机械化、集约化、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农村、农民是国民经济的根本,粮食问题是世界农业首要问题。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解决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主动利用多种形式地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

2022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学案-9.2-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 必备知识自主 诊断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易混易错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中小麦区有两个,其中北部种植春小麦,南部种植冬小麦。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冬小麦。

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关键能力整合 突破 考向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规律·深化整合 1.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2.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2019全国Ⅲ卷,3~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素养解读】本组题主要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以及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旨在考查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思路导引】 [尝试解答](1)(2)(3)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季风水田农业 (2020湖南长沙重点中学联考)美国是世界稻谷主要生产国之一,其生产类似于商品谷物农业。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大米的售价约为580美元/吨,美国大米510美元/吨,泰国大米440美元/吨,越南大米380美元/吨。据此完成1~2题。 1.美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水田生产 C.高度机械化 D.良性循环 2.目前,美国稻米的生产成本低于中国而高于越南和泰国,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A.生产效率劳动力价格 B.劳动力价格生产效率 C.土地租金农业政策 D.农业政策机械化水平 角度2商品谷物农业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完成3~4题。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陕西省榆林市苏州中学杜了了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所参赛课的课题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首先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章的第二节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本节课通过两个案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再次强调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承接了第一节课的内容,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教学目标 从知识目标来说,1、了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图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从能力目标来说,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比较事物的能力。 从情感目标来说,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要尊地之规。 教学重点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的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知识,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知识素养。再通过对第三章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这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比较法和列表分析法、学生自主讨论发。之所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因为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示季风区水稻生产的场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2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教师学校授课班级日期 章节名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学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以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具体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生产特点。整节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通过介绍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材首先介绍了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作物,然后呈现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形成条件的相关地图,接着归纳了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为了表现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的发展变化,教材又通过展示两幅“我国水稻种植景观”图。最后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同时了解我国在世界水稻种植业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区域地理分析方法,会判读相关专题地图;而且学生刚学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角度还比较熟悉,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此外,虽然日常生活中大多以米饭为主食,但学生缺乏农业生产经历,对水稻的生长条件和区位分布了解不足。 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通过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图,掌握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地区; 2.通过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图,能够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 有利区位条件; 3.通过读“翔安区内厝镇莲前村水稻种植业情况”和“三种主要粮食作物 单产对比”等表格,能够举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4.通过阅读“厦门2008年及2013年农业的相关数据指标”等图表、文字 材料,训练读图文材料的技能,提高地理解释与评价能力以及地理规范表述 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阅读图文材料掌握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形成条件以及生产特 点,逐渐掌握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学会利用案例完成 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树立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2.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相关事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厦门水稻种植业的相关情况,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分析 及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例,掌握分析农业 区位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以亚洲部分有关稻米的美食 图片引入主题。 【设问】课件上看到的这些美食 主要原料都离不开什么? 【承转】米饭天天有,但这只是 加工后的产品。没有加工过的大 观看美食图片,回答 问题。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更贴 近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导 入新课。

重庆市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全套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材分析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部门。农业发展的水平能反应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该节教材以种植业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案例来说名,在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农业地域类型,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各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并集合本国、本地区实际,分析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教材还通过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使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情况。 课标分析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高中阶段学习的农业问题,将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通过考察农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并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2.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和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片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难点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片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二.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分布区 1.分布地区 2.农业部门与农作物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2.上节课图 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耕地类型是什么?农业地域称作什么?该农业类型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那里? [教师总结]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土壤、气候、水源、劳动力、市场、机械、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2.泰国湄南河平原的耕地是水田,发展水稻种植;该农业地域称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过渡] 为什么亚洲季风形成的农业是季风水田农业呢?大家读图3.11,思考48页“读图思考”。 [板书]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 [地图展示] 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提示] 从水稻生长习性读图思考,分析图3.11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点拨]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 案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加深对农业区位含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能力、阅读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了解我国农业的辉煌成就和农业问题的紧迫性。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特征;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提问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那些? 学生:自然方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土壤,地形,水源

社会经济方面: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机械,科技提问2:按生产对象不同,农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学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农业中的种植业。 通过分析教科书47页四幅图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提问:看47页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明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 学生: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图,说明水稻种植也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区? 学生:亚洲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提问:这些气候有什么共同点? 提问后讲解水稻习性。 总结:水稻种植需要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练习巩固: 讨论1:英国是否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讨论2:地中海气候区适合种植水稻吗?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图,分析水稻种植业地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势低平。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人口分布图,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人口稠密。 讨论:季风水田种植区人口稠密的意义? 教师主要从劳动力,粮食需求方面来说明。 教师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讲解: 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本区人口稠密,地少人多,所以小农经营; 地少人多,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2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微专题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 3.区位条件 4.生产经营特点

灾难频繁,对水稻生产威逼大 特殊提示(1)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可简记为“一大”“一小”(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一高”“三低”(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2)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商品率高。 考向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判读与分析 (2021·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30°N四周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进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宽敞;种植历史悠久,阅历丰富 (2)不行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解析(1)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水稻种植业,进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水稻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阅历丰富等。(2)种植水稻,水热条件都要充分,但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当然,只要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

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图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采用绘制概念图框的形式,训练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 2.培养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每天早饭一般我们都吃些什么?中午和晚上的主食又是什么呢? 配合呈现下图组:我们日常早餐的组合──白粥+萝卜干。 提问:那这些食物会天天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吗?为什么? 配合呈现下图组: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 教案模板 课程标准描 述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考试大纲描 述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教材内容分 析 教材主要介绍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有对生活上中现象的感受上,同时还要有相关的历史、政治知识所以 有一定的学习障碍,老师要通过设计、讨论等活动提高了学 生学习热情. 学习目标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难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备注) 导导入新课本节我们学习季 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 主要特点。 随课件和教师导 引,进入本课内 容。 激发学习兴 趣,学生明确 学习目标及 重难点。 思

巡视学生,观察学生速度停留问题留心在评讲环节做好铺垫。思考老师提出的 问题,阅读课本, 按导学提纲的要 求思考知识点. 通过独立阅 读、思考, 掌握基础知 识.培养自学 能力。 议指导学生按导学提纲要求 展开小组讨论 围绕小组学习任 务,合作探究, 研讨学习内容。 小组互助合 作完成任 务,培养团 队合作意 识。 展组织学生分组或个人展示 探究成果、个人观点。 起立,利用黑板等 工具,分组或个 人展示探究成果. 全班学生共 同分享学习 成果并相互 质疑.培养表 达和思辨能 力。 评重点讲评: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 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 区,这里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高温多雨适宜水稻 生长,便于水田管理。 根据老师讲评, 整理完善导学提 纲。 厘清知识线 索,升华重 点,突破难 点。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地区。读图回答1-3题。 1.这种粮食作物最可能是( ) A.冬小麦 B.春小麦 C.玉米 D.水稻 2.图中阴影地区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优势条件有( ) A.人多地少,劳动力丰富 B.科技水平高 C.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D.种植历史悠久,机械化水平高 3.为了保证图中阴影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 A.培育良种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改良土壤 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下图为我国东北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5.该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6.下面模式图表示农业地域类型的要素及特征,X轴为商品率,Y轴为劳动力,Z轴为机械化程度。图中最能表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征的点位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7.根据下面四幅我国“农作物主要产区示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A.①油菜②甘蔗③冬小麦④水稻 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甘蔗④油菜 C.①油菜②甘蔗③水稻④冬小麦 D.①水稻②油菜③甘蔗④冬小麦 8.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题。

该农作物是( ) A.油菜B.水稻C.亚麻D.玉米9.读图,E地的主要农作物是() A.玉米B.小麦C.棉花D.甘蔗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11.甲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有( )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对比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3.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4.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 五、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课时安排建议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季风水田农业区和商品谷物农业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和劣势。 [情境导入] 《乡间小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毛主席给我们指方向,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推广新农具,社社办工厂,铁牛欢唱跃进歌,战天斗地有力量…… 【思考】《乡间小路》和《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分别是哪种农业地域类型?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学案新人教版 必修2 【学习目标】 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发展措施。 【知识梳理】 一、农业地域类型: 以植物为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动物为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__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及_____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 3、区位条件: (1)、气候适宜: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 (2)、地形:河流中下游________或河口____________,地势_________; (3)、人口稠密,劳动力; (4)、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 (5)、人们有食用的爱好 4、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营,一般以为单位,每户耕种田地_______。 (2)、单位面积产量_____,但___________。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为什么季风水田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探究二: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有什么关系? 探究三: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探究四:季风区水田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典题解悟】 例1.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利用不充分 D.企业化种植规模大,农业生产商品率高 【解析】根据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哪些是应该改进,并且也是可以改进的,哪些是不易改进的,哪些是不应该改进的。例如A选项中单位面积产量高是优点,不应该改进,C选项中人均耕少不易改进,D选项不属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答案】B

高中地理 第3章第2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 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 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过程】 一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 区 气候适宜: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 地势平坦:以肥沃的冲积平原或沿海 为主 人均耕地 ,劳动力资源 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 人们有食用 的爱好 小农经营,一般以 为单位,每户耕种田地 单位面积产量 ,但商品率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 水利工程量 主要分布地区:美国、 、阿根廷、 、俄罗斯、乌克兰 主要作物:小麦和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经营方式:多为 农场经营 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运输 市场 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 农业科学技术 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 农业生产 化和高度专业化 兴修水利,发展灌区 措施 实行 和轮作 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 系统 二、重难点突破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要把握的要点:对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是把 握好某种种植业的区位条件,这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再就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区位因素 主要特点 美国的商品 谷物生产 区位条件

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该类种植业的特点,这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还要分析国外农业发展给我国与此相类似地区发展农业提供了那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在发展农业科技、完善市场管理、拓展交通方面。 【知识梳理】同学们自主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特点原因发展措施 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评价 ( 【典题解悟】 例1、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设计思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发展好农业其意义重大而深远。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自然差异显著,选择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如何发展好?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我们无锡又素有“江南水乡”的美称,水稻种植随处可见,但学生往往只观表象不求真谛,因此,运用探究型课型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师展示一些典型农业生产的图片、文字资料可以弥补学生的“不熟悉”,让学生从陌生到“似乎熟悉”,同时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形成条件。在商品谷物农业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笔者重组了教材,引导学生先学习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通过学生角色扮演,运用对比研究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这样的设计过渡更自然。在特点学完之后再探究学习其形成条件,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仅是一个引导者,提供探究方法、提供探究工具,所有知识性结论均由学生自己推理、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建议:1.收集本区域农业资料,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2.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角度,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标准分解】 把握本条“标准”重在“分析”和“举例说明”上,“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笔者所撰写的教学设计在人教版教材《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内容呈现上仅是标准的后半部分要求。 【教材分析】 本章农业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些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其中《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涉及的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是在学生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学习掌握世界主要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作物类型、生产特征、区位条件等知识的一节课。可以说这一节内容是本章第一节的案例运用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又为后一节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夯实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在本章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内容呈现也使规律地按照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来安排的。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