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教材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教材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教材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教材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答:(1)多层实体结构:多层实体材料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导热。处理原则:1)为了提高材料层隔热的能力,最好选用λ和α都比较小的材料;2)采用粘土方砖或外饰面采用浅色,可使隔热效果良好。

(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在封闭空气间层中的传热方式主要是辐射。处理原则: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外饰面的轻质隔热材料和浅色也很重要。

(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是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处理原则:1)增加进气口和排气口处的风压或热压;2)通风间层内表面不宜过分粗糙,进、出口的面积与间层横截面的面积比要大。

·为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应采取什么措施?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其热阻值在冬季和夏季是否一样?试从外墙及屋顶的不同位置加以分析。

答: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采取措施:(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把封闭间层放置在冷侧。

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在冬季和夏季其热阻值情况:

(1)空气间层的热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对流换热;(2)是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辐射换热。

(2)在有限空间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所以,对流换热不同,屋顶和外墙的热阻不同。

(3)由于冬、夏空气间层所处的环境温度,其间层中的辐射和对流换热量都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辐射传热不同,在低温环境中辐射换热量比高温环境少,热阻较大。

·试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分析南方地区几种室内地面(木地板、水泥地面、磨石子地面或其它地面)中,在春季和夏季哪一种地面较好?该地面处于底层或楼层时有无区别?

答: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看,在春季和夏季用选用:木地板.因为,在南方湿热气候区,在春夏季节,为了要避免“差迟凝结”现象(室外空气温度和湿度骤然增加时,室内物体表面由于热容量的影响而上升缓慢,滞后若干时间而低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当高温高湿的室外空气流过室内低温表面时必然发生大强度的表面凝结),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地板表面,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夏季结露的可能性,效果较好。若用木地板,处于底层时,由于地层土地的热惰性大,表面温度较低,结露更为严重,所以,用木地板时要架空地面,用空气层防结露。

·采暖房屋与冷库建筑在蒸汽渗透过程和隔汽处理原则上有何差异?

答:采暖房屋:水蒸汽是由室内向室外渗透,隔汽层应设置在室内高温高湿的一侧

冷库建筑:水蒸气是由室外向室内渗透,隔汽层应设置在室外高温高湿的一侧

·试说明一般轻质材料保温性能都比较好的道理,并解释为什么并非总是越轻越好?

答:轻质材料一般空隙率较大,导热系数随空隙率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材料的热阻比较大,保温性能比较好。但是,当材料轻(密度小)到一定的地步,太大的空隙率,会使对流传热显著增加,孔壁温差变大,辐射传热加大,这样会使大量的热量散失掉,保温性能降低。

·试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答:外保温的优点:

(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

(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十分有利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外保温的缺点:

(a)外保温比较适合住宅,规模较大的建筑如办公大楼,外保温效果不明显。

(b)墙体外保温处理,在构造上比内保温复杂,外饰面比较难处理。

·倒铺屋面有哪些好处?目前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什么困难?

答:倒铺屋面好处:可消除屋顶内部结露,从而提高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又使防水层得到保护,大大提高防水层的耐久性。推广应用方面存在困难:一是倒铺屋面对保温材料要求高,目前,还没有适合倒铺屋面的理想材料;二是保温层上面的覆盖层,一般用大阶砖、混凝土预制板、卵石、蛭石等,造价比较高。·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

答:固体材料层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都明显的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其热阻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所以,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减少辐射换热量

2.在间层壁面上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目前建筑中采用的主要是铝箔。

·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各要素均影响人体热舒适感。

室内空气温度:是表征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参数。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按房间的使用要求而对房间的温度有相应的规定:冬季室内气温一般应在16~22℃,夏季空调房间的气温多规定为24~28 ℃,并以此作为室内计算温度。室内实际温度则由房间内得热和失热、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及通风等因素构成的热平衡所决定,设计者的任务就在于使实际温度达到室内计算温度。

空气湿度: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50~60%。在大多数情况下,即气温在16~25℃时、相对湿度在30~70%范围内变化,对人体得热感觉影响不大。如湿度过低(低于30 %),则人会感到干燥、呼吸器官不适;湿度过高则影响正常排汗,尤其在夏季高温时,如湿度过高(高于70 %)则汗液不易蒸发,最令人不舒适。

气流速度:室内气流状态影响人的对流换热和蒸发换热,也影响室内空气的更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舒适的气流速度应小于0.3m/s;

环境辐射温度:环境辐射温度对室内热环境有很大影响。在炎热地区,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除了夏季气温高外,主要是外围护结构内表面的热辐射,特别是由通过窗口进入的日辐射所造成。而在寒冷地区,如外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过低,将对人产生“冷辐射”,也严重影响室内热环境。

·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1、表观颜色对外围护结构外表面的辐射传热有影响:黑色表面,其辐射能力和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均较大,浅色表面,对可见光部分辐射吸收很少,在长波部分,其吸收能力和黑色面几乎一样;表观颜色对结构内的空气间层没有影响。2、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均有影响,比较粗糙的表面,无形中加大的外表辐射的面积,增大了辐射传热。

·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答:选择性辐射体也称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一些波长的辐射线,同时也只能吸收某一些波长的辐射线,不像黑体全波段吸收和反射辐射热,所以,夏季作为以非灰体为主要成分的外饰面材料,自然得热少,表面温度低,起到防热的作用。

·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几个外墙内表面或地面产生表面结露现象的实例,并说明结露的原因

答:1、淋浴房内表面有水析出:原因在于,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蒸气被析出变成水附着在墙壁表面。2、冬天窗玻璃表面的水珠或冰花:原因在于:窗玻璃处的温度过低,低于室内的露点温度,多余的水蒸气变成水或结冰。

1、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属于室内和室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答: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因而,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属于室外的因素:太阳辐射、空气的温、湿度、风、雨雪等--室外热湿作用。属于室内的因素:空气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水分等--室内热湿作用。

2、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哪些?建筑热环境设计目标是什么?

答: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建筑保温设计、防潮设计、隔热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等。建筑热环境设计目标:舒服,健康,高效。从生态建筑开始。

3、拱顶和穹顶的优点在于?

答:室内高度有所增加,人们头顶富裕的空间,可以保证热空气的上升和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太阳辐射作用在扩大的面积上,平均的辐射强度相对降低,屋顶吸收的平均热量下降,因此对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在一天的多数时间内,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和相对较热的屋顶部分的热量,将其辐射到阴影区内温度较低的空气中。

4、结合气候设计的五大要素:

答:气候设计的五大要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气压与风,大气湿度,凝结与降水。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来自太阳的电磁波辐射。气压与风大气湿度凝结与降水;空气温度;在地球表面上,太阳光谱的波长范围约在0.28~3.0微米之间。太阳光谱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区段: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相垂直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里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值约为1367w/m2

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太阳辐射在透过大气层到地面的过程中又受到大气层中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的吸收和反射而减弱。其中一部分穿过大气层直接辐射到地面的称为直射辐射;被大气层吸收后,再辐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

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凡是起源于太阳的辐射,包括地球上水面、玻璃和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以及天空和云层的散射均属短波辐射。

建筑物这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以及最后辐射输出的能都是长波辐射

空气温度室外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5、什么是“城市热岛”现象?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

答:在建筑物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地面覆盖物吸收的辐射热多,发热体也多,形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即”城市热岛”现象。.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1.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扩大绿化面积。

2.避免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7、传热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答:有三种 : 辐射、对流和导热。建筑物的传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8、导热系数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强。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答:物理意义: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影响导热系数数值的因素:物质的种类(液体、气体、固体)、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导热系数越小,说明材料越不易导热

9、什么是玻璃的温室效应?

答:玻璃对太阳辐射中大部分波长的光可以透过,而对一般常温物体所发射的辐射(多为远红外线)则透过率很低。这样通过玻璃获取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室内构件吸收辐射而温度升高,但室内构件发射的远红外辐射则基本不能通过玻璃再辐射出去,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

10、人的热舒服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答: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室内风速)、环境辐射温度(室内热辐射)、以人的热舒服程度为评价标准。

人的热舒服感主要建立在人和周围环境正常的热交换上,即人由新陈代谢的产热率和人向周围环境的散热率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大定律:

傅立叶定律内容:匀质材料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或: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与在其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辐射系数:可以表征物体向外发射辐射的能力。

反射系数:对于多数不透明的物体来说,对外来入射的辐射只有吸收和反射,既吸收系数与反射系数之和等于1。吸收系数越大,则反射系数越小。

11、影响室内温度的主要因素有:

答:1、室内热辐射:对一般民用建筑来说,室内热辐射主要是指房间周围墙壁、顶棚、地面、窗玻璃对人体的热辐射作用,如果室内有火墙、壁炉、辐射采暖板之类的采暖装置,还须考虑该部分的热辐射。

2、室内气温:是表征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参数。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按房间的使用要求而对房间的温度有相应的规定:冬季室内气温一般应在16~22℃,夏季空调房间的气温多规定为24~28 ℃,并以此作为室内计算温度。

3、室内实际温度则有房间内得热和失热、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及通风等因素构成的热平衡所决定,

4、室内空气湿度直接影响人体的蒸发散热。

一般认为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50~60%。在大多数情况下,即气温在16~25℃时、相对湿度在30~70 %范围内变化,对人体得热感觉影响不大。

如湿度过低(低于30 %),则人会感到干燥、呼吸器官不适;湿度过高则影响正常排汗,尤其在夏季高温时,如湿度过高(高于70 %)则汗液不易蒸发,最令人不舒适。

5、室内风速

室内气流状态影响人的对流换热和蒸发换热,也影响室内空气的更新。

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舒适的气流速度应小于0.3m/s;但在夏季利用自然通风的房间,由于室温较高,舒适的气流速度也应较大。

人头顶上的自然对流速度是0.2m/s,是人体对风速可以觉察的阈值,往往用来确定室内风速的设计标准。当空气流速≤0.5m/s,实验研究表明,只要把空气温度调整的合适(提高空气温度),就可以使空气的流动几乎觉察不到。

室内热环境大致可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

有效温度最早由美国采暖通风协会1923年推出,为室内气温、空气湿度、室内风速在一定组合下的综合指标。在同一有效温度作用下,虽然温度、湿度、风速各项因素的组合不同,但人体会有相同的热舒服感觉。.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那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答:表面吸热----冬季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夏季外表面从室外空间吸热;

结构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表面放热----冬季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夏季内表面向室内散热。

每一个传热过程都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表面吸热和表面放热的机理是相同的,称为“表面换热”

克服侧窗采光照度变化剧烈,提高侧窗采光5个措施。

1.提高窗位置,可提高房间深处的照度,均匀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2.采用乳白玻璃,玻璃砖等扩散透光材料,或采用将光线折射至顶棚的折射玻璃,提高房间深处的照度,

利于加大房间进深,降低造价。

3.采用倾斜顶棚,接受更多的天然光,提高顶棚亮度,使顶棚成为照射房间深处的第二光源。

4.在多层建筑中,侧窗位置较低时,将上面几层往里收,增加一些反射屋面,当屋面刷白时,对上一层

室内采光效果明显。

5.在晴天多的地区,朝北房间采光不足,将对面建筑(南向)立面处理浅色,使墙面成为一个亮度高的

反射光源,增加北向房间的采光量。

避免直接眩光的方法:

1.限制光源亮度(增大面积,降低亮度)如加灯罩

2.增加眩光光源的背景亮度,减少二者之间的对比度,如书和浅色桌面,亮度对比小,有利于视觉工作

3.减少眩光源对观测者眼睛形成的立体角

4.今可能的增大眩光源的仰角

避免反射眩光的措施:

1.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以减弱镜面反射而形成的反射眩光

2.使视觉作业避开和远离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3.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4.使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形成的照度在总照度中所占比例减少,从而减少反射眩光的影响。

优良光环境的基本要素和评价方法共有五项

1.适当的照度水平

2.舒适的亮度比

3.宜人的光色,良好的显色性

4.避免眩光干扰

5.正确的投光方向与完美的造型立体感

基础知识

传热: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对流:是由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互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辐射: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个物体的现象。

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λ)的物理意义:导热系数λ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度差为1℃(1K)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露点温度:相对湿度达到100%,即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发光强度:光通量的空间分布密度称为发光强度。

亮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

采光系数:是室内某一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光所形成的照度与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在室外的平面上产生的照度之比

显色指数:

导热阻:是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表示平壁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饱和蒸汽压:空气中水蒸汽成饱和状态时水蒸汽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绝对湿度F:单位容积空气所含水蒸汽的重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在一定得温度和气压下空气中实际水蒸气分压力量与饱和水蒸气分压力量之比。

视野:当头和眼睛不动时,人眼能察觉到的空间范围叫视野。

色温:当一个光源的颜色与完全辐射体(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发出的光色相同时完全辐射(黑体)的色温就叫此光源的色温,用符号TC,表示单位K(绝对温度)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房屋建筑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房屋建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建筑: 表示建造房屋和从事其他土木工程的活动(1分)。这种活动的结果是建筑物(1分)。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总称(1分)。 2.建筑模数:是建筑物中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1分),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1分)一个完整的建筑模数制是由基本模数、分模数和扩大模数组成的。(1分) 3.勒脚:外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表面部分(2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1分) 4.建筑体型:反映建筑物总的体量的大小、组合方式和比例尺寸(2分),它对房屋外形的总体效果有重要影响。(1分) 5.散水: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1分),常在外墙的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1分),以便将屋面的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散水或护坡(1分)。 6.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1分),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墙体的中部(1分)。要求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墙体紧密连结。(1分) 7.隔断: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饰构件(2分),与隔墙相似,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1分) 8.变形缝:建筑物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影响,预先在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预留缝隙,以保证建筑物各部分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1分)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1分)包括伸缩缝、沉缝缝和防震缝。(1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固定性多样性庞大性 2. 基本模数分模数扩大模数 3.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4.KB YP GL QL 5.防火墙 6.底层标准层顶层 7.240×115×53mm 8.净高 9..桩群 三、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每空1分,共16分) 1.建筑施工图中的尺寸属于标志尺寸。(√) 2.建筑中标准规定,图中的尺寸一律用毫米。(×) 3.建筑中规定,室外设计地坪的标高为±0.000。(×) 4.建筑设计最基本的依据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5.在砖墙中,一砖半的砖墙习惯称呼为37墙,其实际尺寸是370毫米。(×) 6.隔墙和隔断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7.建筑物的基础最好埋置在土层的最大冻结层深度以下。(√) 8.楼梯间的净空高度最好不小于2米。(√) 9.屋面排水的搁置坡度也称结构找坡。(√) 10.设置变形缝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11.散水和檐口不属于墙体的细部构造。(×)

建筑物理考试试卷B

建筑物理期末试卷二 一、选择题(20*2’)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2、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3、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30~70 % B.50~60% C.40~70% D.40~50% 4、下列哪些措施虽有利于隔热,但不利于保温()? A.采用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 B.采用通风屋顶 C.采用蓄水屋顶隔热 D.采用屋顶植被隔热 5、下列()不是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间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 A.18℃ B.17℃ C.16℃ D.15 ℃ 6、对建筑防热来说,是()天气作为设计的基本条件。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无所谓 7、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遮阳的形式为()。 A.水平式 B.垂直式 C.综合式

D.挡板式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在采光设计中为了降低作为展览墙的亮度,(C )是合理的。 A.降低墙面上的照度 B.提高墙面上的照度 C.降低墙面反光系数 D.提高墙面反光系数 10、为了防止直接眩光,应使眼睛与窗口,眼睛与画面边缘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大于(A)。 A.14度 B.30度 C.60度 D.90度 11.采用天窗采光的美术馆,常采取措施降低展室中部观众区照度,其原因是(D )。 A、提高展览墙面照度 B、防止天窗产生直接眩光 C、消除一次反射眩光 D、消除二次反射眩光 12.在商店照明设计中,不宜采用(D ) A、白炽灯 B、卤钨灯 C、荧光灯 D、高压汞灯 13.有关光源色温的下列叙述中,(C)是正确的。 A、光源的色温是光源本身的温度 B、光源的色温是由光源的显色能决定的 C、光源的色温是由光源的光色决定的 D、白炽灯色温高于荧光高压汞灯 14. 在下列因素中,(B )与灯具的利用系数无关 A.灯具类型 B.灯泡电功率 C.房间尺寸 D房间表面反光系数.

山东建筑大学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期末试卷模拟试题及答案

1、构成建筑物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2、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分: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3、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4、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基本模数:1M=100mm. 扩大模数3M 6M 12M 15M 30M 60M…分模数1/10 1/5 1/2. 5、功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主要房间)辅助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6、一个房间的面积一般是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部分组成。一个房间的面积的大小与房间的使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以及家具设备的配置。 7、矩形教室便于家具布置,房间平面利用率较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便于构件统一,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 8、房间的平面尺寸是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开间指房间在建筑外立面上所占宽度进深是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窗地比:指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9、窗的位置应综合采光、通风、里面处理和结构等因素来确定 10、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如走道、过道等,垂直交通联系部分如楼梯电梯扶梯坡道,交通枢纽如门厅、过厅。 11、每股人流通行所需宽度按550m,两股人流通行时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100mm。走道的疏散宽度应根 据建筑物的层数、耐火等级和使用人数,按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12、中间走道走道净宽不小于2100,单面走道时,净宽不小于1800. 13;进行功能分区时,通常将使用性质相同或相近、联系紧密的房间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区。 14、通常对使用中联系密切的各部分应靠近布置;对使用中没有直接联系又互有干扰的部分应尽可能的隔离布置; 对使用中既有联系又有干扰的部分可相近布置。 15、建筑平面组合形式: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混合式、 走道式:是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即走道在一侧或两侧布置。特点:是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同时各房间之间又可通过走道保持必要的功能联系。走道式组合适用于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学校、办公楼、医院,宿舍套间式:是以穿越的方式将主要房间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特点: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套间式组合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顺序性和连续性较强的建筑,展览馆,博物馆,商店,车站 16、间距:南向建筑物的日照间距通常以冬至日或大寒日正午12时太阳能照射到南向后排房间底层窗台高度 为依据进行计算。 17 视线要求:可将座位逐排升高地面的升起坡度主要与设计点的位置及视线升高值有关。 顶棚常向舞台方向倾斜,顶棚形状设计避免采用凹曲面。 18、房间的净高是指室内楼地面到吊顶或楼板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面积时,房间净高应是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2. 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9、门的高度不设亮子:2.1 2.4 设亮子 2.4 2.7 20、错层组合:利用踏步来解决楼梯室外台阶 21、建筑物:基础、墙柱、楼板层和地层、楼梯、屋顶、门窗 基础(构造形式):条形基础、独立井格式筏形箱型桩基础 22、墙身加固:增加壁柱和门垛设置圈梁加设构造柱(180*240)圈梁当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或下部设置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圈梁。 23、当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时,使平台净高满足要求:1、降低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2、增加楼梯底层第一个梯段的踏步数量,3、结合上述两种方法 24、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考虑设置沉降缝:1、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2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或结构形式差别比较大3 建筑物相邻不分的基础埋深和宽度等相差悬殊4 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相毗连5、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且连接部位较薄弱

浙大_建筑物理00-05年真题整理版(带答案解析)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么?为什么。 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答: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 2)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剖面设计 3)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构造措施P103 4建筑保温与防热所需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保温:节省采暖的能耗以及维持室内所需的热环境条件,房屋建筑必须有足够的保温能力。详细答案见 01年简答3 隔热:建筑防热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弱室外热作用,使室外热量尽量少传入室内,并使室内热量能很快地散发出去,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详细答案见01年简答4 建筑光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采光系数: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

8建筑物理答案

渤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年级专业建筑学学习形式科目《建筑物理》试卷A (参考答案) 学号姓名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⒈实际测量时,背景噪声低于声级②分贝时可以不计入。 ①20 ②10 ③8 ④ 3 2.凹面易出现的声缺陷是③。 ①回声②颤动回声③声聚焦④声染色 3.降低室内外噪声,最关键的环节是控制④。 ①传播途径②接受处③规划④声源 4.邻室的噪声对此处干扰大,采取③措施最有效。 ①吸声处理②装消声器③隔声处理④吊吸声体 5.测点处的声压值增加一倍,相应的声压级增加④分贝 ① 2 ② 5 ③ 3 ④ 6 6.撞击声隔绝措施中,对高频声最有效的是②。 ①架空木地板②铺地毯③密封吊顶④面层下铺矿渣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分) 1.声音是弹性介质中,机械振动由近至远的传播。 2.材料的吸声系数是吸收声能+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 3.房间的混响时间越短,声学缺陷明显。 4.按投影面积计算空间吸声体的α值大于1,其原因是其表面积大于投影面积。 5.可见光就是光辐射中为人眼所感觉到的这部分电磁辐射,可见光的波段范围从 380nm 到 780nm 。 6.眩光的分类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一是从眩光形成的方式上进行分类,可把眩光分成直接眩光和间接眩光其二是从影响视功能方面进行分类,可把眩光分成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 7.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 8.热压形成风的条件是温差、高差。 9. 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绕射,当障碍物尺度<<声波波长时绕射显著。 10. 吸声量的单位是 m2。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 从人耳听闻频率特性、隔声屏障及建筑构件的隔声频率特性来说明隔声措施的有效性。 答:人耳对高频声敏感,对低频声迟钝,因此高频噪声对人的干扰大; 而隔声屏障及建筑构件隔高频声容易,隔低频声困难,因此对控制噪声干扰有效。 2. 厅堂可能出现哪些声学缺陷?如何消除? 答:厅堂可能出现的声学缺陷有: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 消除回声:控制前部天花高度,后部天花和后墙作扩声和吸声处理 消除颤动回声:采用不平行墙面、墙面作扩声和吸声处理、墙面装修不平行 消除声聚焦:不用弧形墙面和壳形天花、作扩声和吸声处理、壳形天花曲率半径大 3. 设有一个乳白玻璃的球形灯,灯罩的直径为4厘米,其轴向发光强度为100坎德拉,求该灯的轴向亮度? 解: 2 2 / 79600 2 04 .0 100 cos m cd A I L= ? ? ? ? ? = = π α 4. 写出热辐射光源的发光原理,并写出2种热辐射光源的名称。 答:发光原理:当金属加热到大于1000K时,发出可见光。 如白织灯和卤钨灯 5. 请解释灯具效率这一术语,同时写出影响灯具效率的两个因素。 答:灯具效率——在规定条件下灯具发射的光通量与灯具内全部光源的额定光通量之比。灯具效率与灯罩开口大小、灯罩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大小有关。 1

房屋建筑学考试重点(可缩印)

建筑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主要是指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不同类别,非生产性建筑可统称为民用建筑。 建筑物的组成通常由楼底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构成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和围护、分隔系统 从空间角度看,公共建筑通常由使用空间、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三种空间组成。 使用房间的面积大小,主要是由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等因素决定的。 决定建筑平面形状的因素:设备、家具数量和布置方式,使用者的活动方式,采光、通风等其他要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原则:满足使用高峰时人流、物流需要尺寸,紧急疏散要求,采光通风的需求,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走道、门厅、过厅、楼梯、电梯。 走道:走道宽度应符合人流;走道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为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缓冲作用。 流线组织:指对于人流和物流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串联式组合(将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串通)、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接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混合式组合(混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往往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某一个局部采用一种组织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为主)。 决定建筑物某部分净高的因素: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他标准,节能要求。 层高的构成:使用高度/净高,结构构件的高度,设备占用的高度。 影响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选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

建筑物理试题库+答案(17)

建筑环境物理试题(1)及答案 建筑热工部分(34分) 一、填空(每题3分,共12分) 1、空气的绝对湿度 b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2、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 b ;热阻R a (a.m2K/W;b.W/m2K) 3、太阳赤纬角的变化范围 c a.[0°,90°); b. [0°,90°]; c. [-23°27’, 23°27’] 4、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占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 蒸发散热约占25%~30% 二、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说明室外综合温度的意义 答: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度 2、说明最小总热阻的定义式中[Δt] 的意义和作用 答:[Δt]为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间的允许温差。其值大小反映了围护结构保温要求的高低,按[Δt]设计的围护结构可保证内表面不结露,θi不会太低而产生冷辐射。 3、说明露点温度的定义 答:露点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出现凝结的温度 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1)大大降低承重层温度应力的影响 (2)对结构和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防止保温层产生蒸气凝结 (4)防止产生热桥 (5)有利于旧房改造 缺点:(1)对于大空间和间歇采暖(空调)的建筑不宜 (2)对于保温效果好又有强度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难觅 5、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宜的朝向 答:水平遮阳适宜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附近窗口 垂直遮阳主要适宜东北、北、西北附近窗口 综合遮阳主要适宜东南、西南附近窗口 挡板遮阳主要适宜东、南向附近窗口 建筑光学部分(33分) 一、术语解释,并按要求回答(每小题2分,共10分) 1、照度:被照面上某微元内光通量的面密度 2、写出光通量的常用单位与符号 光通量的常用单位:流明,lm (1分) 符号:φ(1分) 3、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天空漫射光照度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

(房地产管理)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

(房地产管理)房屋建筑学 试题及答案

、 .~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根据国家制订的《建筑统一模数制》,我国采用的基本模数M=_______。 2.中学教学楼,采用内走道(过道两侧设教室),走道宽度为_______左右;采用外走道时(走道一侧设教室)走道宽度为_______左右。 3.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_______和_______的学科。 4.常见隔墙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刚性防水屋面施工方便,造价经济,其缺点是对_______和_______较为敏感,要采取防止产生裂缝的构造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采暖和不采暖的多跨厂房中(有空调要求的除外),高差值等于或小于()时不设高差。 A.1.2M B.1.5M C.2.4M D.1.0M 2.在工业厂房建筑中,不属于通风天窗的天窗是()。 A.井式天窗 B.矩形天窗 C.三角形天窗 D.横向下沉天窗 3.温度缝又称伸缩缝,是将建筑物()断开。 Ⅰ.地基基础Ⅱ.墙体Ⅲ.楼板Ⅳ.楼梯Ⅴ.屋顶 A.ⅠⅡⅢ B.ⅠⅢⅤ C.ⅡⅢⅣ D.ⅡⅢⅤ 4.刚性屋面的浮筑层可用的材料为()。 A.水泥砂浆 B.石灰砂浆 C.细石混凝土 D.防水砂浆 5.倒铺屋面,其保温材料为()。 A.珍珠岩 B.蛭石 C.膨胀珍珠岩 D.聚氨脂发泡材料 6.楼梯扶手在转弯处哪种方式应避免?() 7.砖砌窗台的出挑尺寸一般为()。 A.60mm B.90mm C.120mm D.180mm 8.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承重墙上的搁置长度应不小于()。 A.60mm B.80mm C.120mm D.180mm 9.管线穿越楼板时,何种管线需加套管()。 A.下水管 B.自来水管 C.电讯管 D.暖气管 10.水磨石地面设置分格条的作用是() Ⅰ.坚固耐久Ⅱ.便于维修Ⅲ.防止产生裂缝Ⅳ.防水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ⅢⅣ 11.屋面分仓缝处常用的密封材料为()。 A.水泥砂浆 B.油膏 C.细石混凝土 D.防水砂浆 12.内墙面抹灰类装修,一般包括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及()。 A.纸筋灰 B.水刷石 C.花岗岩 D.干粘石 三、简答题(共26分)

2017年度房屋建筑学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 10. 右图示中木门框构造示意, A为贴脸板,B为筒子板 B变形缝的种类有伸缩缝、_沉降缝抗震缝____ B标准普通砖的尺寸是__ 240mm*120mm*53mm ________ B单层厂房柱顶标高应符合__3__M的模数。 B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_水平防潮层_,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_垂直防潮层_。 D吊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______吊筋面层___和骨架。按骨架材料不同分为_____木骨架金属骨架 __吊顶。 D独立式生活间是_距厂房一定距离,用走廊和通道与车间联系__的一种布置方式。它的特点是_平面布置灵活,对车间通风采光无影响,不受车间有害因素的干扰,卫生条件好,但占地多,与车间联系不够方便_。 F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 _垂直距离。 F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_垂直距离。 G钢筋混凝土预制踏步的断面形式有. 一字形 L形三角形等。在不增加梯段长度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踏步面的宽度,常用的方法是踏步前缘挑出形成_。 G根据《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当厂房跨度在18m和18m以下时,应采用扩大模数___30M_的系列;当厂房跨度在18m以上时,应采用扩大模数____60M__的系列。 J基础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非刚性基础。 J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方面。 J建筑工业化的特点: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J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我国的基本模数的数值为 100mm ,符号为 M ;导出模数分为 J 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J建筑物的结构按其选用材料不同,常可分为木结构,_钢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四种类型 J建筑物体量交接的三种形式是直接连接咬接走廊或连接体连接。 J卷材防水屋面上人的常用预制混凝土块作保护层,不上人的屋面用绿豆砂、石粒、作保护层。 K抗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加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的墙体中,还需设置贯通的圈梁,并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连接,形成空间骨架。构造柱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L楼板层的基本构成部分有楼层地面、楼板、顶棚等。 L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____梯段宽度_____ L楼梯踏步高度成人以 150mm 左右较适宜,不应高于 175mm ;踏步宽度以300mm 左右为宜,不应窄于 260mm ;踏步出挑一般为 20-30mm 。 L楼梯一般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为了减轻疲劳,连续踏步步数一般不宜超过 18 级,但也不宜少于 3 级。 M门按开启方式分类有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和折叠门、转门。 M门连窗代号是__MC ______、钢窗代号是__ GC___,门的代号是M M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立樘和塞樘两种。 P平面按照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两类。使用部分又可分为__主要房间__

房屋建筑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建筑物的分类 根据使用性质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统称民用建筑),民用建筑根据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2 绝对标高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基准面作为零点的标高。我国规定以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的零点; 相对标高:将是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0.000,单位为米,高于标高的为正标高,反之为负标高. 净高:指空间内楼地面到顶棚或其它构件底面间的距离 层高:相临两层楼地面间的距离 层高=净高+结构高度+装修高度+设备层高度 3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基地蓝图上划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拐点表明坐标:X坐标表示南北向,Y坐标表示东西向,数值向北,东递进. 4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1)建筑基底必须控制在红线范围内(包括基础、管线等) (2)与相邻基地间留出消防通道,符合防火规范 (3)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建筑的最低日照要求 (4)台阶、平台不得突出城市道路红线之外,其上部的突出物应在规范规定的高度以上和范围之内,才允许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5)紧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除非相邻地界为城市规划规定的永久性

空地,否则不得朝向邻地开设门窗洞口,不得设阳台、挑檐,不得向邻地排泄雨水或废气 5建筑物构成系统三大类:结构支承系统,围护、分隔系统,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有关的其他系统(P5) 作用:结构支承系统--结构受力、保证结构稳定 围护、分隔系统--围合、分隔空间 其他系统--设备系统 6风玫瑰 根据气象资料总结的当地常年及夏季的主导风向及其出现的频率,绘制出的图形称风玫瑰图。P58 6常用结构体系

(1)墙体承重结构 定义: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 分为: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适用低层、多层的建筑钢筋混凝土墙承重系统,适用于各种高度的建筑,特别是高层 建筑 墙体布置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 承重墙不宜多开洞,位置不可任意更改 适用于室内空间功能和尺度相对固定的建筑物 不适于经常灵活分隔空间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 (2)骨架结构体系 一根横梁和两根柱子代替承重墙,节约空间 内外墙均不承重,可灵活布置和移动 适用于需要灵活分隔空间的建筑物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而且建筑立面处理较为灵活 (3)空间结构体系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结构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建筑物理试题库大全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 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 )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10、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D )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11、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 的房间里,需要增加(D )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2 B、5 C、10 D、50 12.关于直接眩光的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高亮度或未曾充分遮蔽的光源引起的 B、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光泽表面反射所产生的 C、通过增大光源面积,降低亮度可以减轻直接眩光; D、通过增大光源的仰角,消除直接眩光。 13.下列A-D选项评价优良光环境的基本要素,(B )是不正确的? A、适当的照度水平 B、选用相关色温低于5000K的低温光源 C、宜人的光色,良好的显色性 D、避免眩光干扰 14.在下列措施中,(D )对提高视度是无益的。 A、增加照度 B、增大视角 C、提高视看对象与背景之间亮度之比 D、将识别物体时间提到5 min 以上。 15. 以下有关色彩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C )?

建筑物理期末复习题

建筑热工学 1.为什么人达到热平衡并不一定舒适? 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q=±qc±qr-qw 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许多不同组合都可以满足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从热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2.室内热环境有哪些因素?通过建筑设计能够最有效改善的是哪些因素? 室内热辐射,室内湿度,室内温度,室内气流。 能通过设计有效改善的是室内温度,室内气流,室内湿度。 3.室外气候因素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影响室内环境?哪些情况有利?哪些不利? 辐射传热,对流传热,导热。 有利: 不利: 3.决定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的哪些方面?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位置,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 4.为什么我国规定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得小于最小传热阻? 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即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同时还要满足一定的热舒适条件,限制内表面温度,以免产生过强的冷辐射效应。 5.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 耐久性; 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缺点: 1、适用于规模不太大的建筑,才能准确判断外保温是否提高房间的热稳定性; 2、在构造上较复杂,必须有保护层; 3、由于要设保护层,所以造价要高. 6.在夏热冬冷地区,适宜采用哪些遮阳方式? 7.分别详述多层实体维护结构,有封闭空气层维护结构,带通风空气层围护结 构,制备覆盖围护结构的隔热机理及适应性。 1.多层实体结构的传热抓药是实体结构的导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通过增 加实体结构的热阻,以降低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增加隔热能力。

房屋建筑学考试要点

简答题: 1..简述建筑设计的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这是建筑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 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2)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规划设计是有效控制城市 发展的重要手段....应使所在基地形成协调的室外空间组合、良好的室外环境。建筑设计要努力创造具有我国时代精神的建筑空间与建筑形象。 3)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 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例如近年来,我国设计建造的一些覆盖面积较大的体育馆,由于屋顶采用钢网架空间结构和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既节省了建筑物的用钢量,也缩短了工期。 4)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在设计各个阶段之所 以要反复进行项目投资的估算、概算以及预算,就是要保证项目能够在给定的项目投资范围内得以实现或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合理利用资金。房屋设计的使用要求和技术措施,要和相应的造价、建筑标准统一起来。2,简述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的主要要求? 1)满足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时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 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规定的疏散要求; 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3.影响建筑物层数或高度的因素? 1)城市规划的要求。考虑城市的总体面貌,城市规划对每个局部的建筑群体都 有高度方面的设定。 2)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有些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决定其层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 内。 3)选用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材料,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选用的建筑材料由于适 用性不同,对建造的建筑层数和总高度会用影响。 4)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城市消防能力体现在不同性质和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有 不同的消防能力。 4.建筑物勒脚处水平防潮层的设置要求和构造做法有哪些? 勒脚处水平防潮层应设置在建筑物内外墙沿地层结构部分的高度。如果建筑物底层室内采用实铺地面的做法,水平防潮层一般设置在地面素混凝土结构层的厚度范围内,工程中常将其设于标高-0.06m处。 根据材料的不同,水平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常用以下三种: 1)油毡防潮层:抹10~15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 2)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1:2的水泥砂浆加3%~5%防水砂浆,每道铺浆厚度 20mm;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浇筑厚60mm的细石混凝土,内铺横向短钢筋Φ4~Φ 6@250,纵向钢筋3Φ6~Φ8. 5,简述砌体结构中圏梁和构造柱的作用。 (一)圏梁是沿建筑物全部外墙及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圏梁配合楼板作用可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强身开裂。

建筑物理试题库+答案-(13)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 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 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 到100%寸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 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寸,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 么?为什么。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 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

大学课程《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 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建筑功能:是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综合体现。 (2)建筑技术: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构成建筑的重要因素。 (3)建筑形象:建筑的艺术形象,是以其平面空间组合,建筑体型和立面,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细部的处理及刻画来体现的。 2、建筑物使用性质和层数各如何分类? (一)按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分类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可将建筑物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三大类。(二)按房屋层数或建筑总高度的分类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为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其中,1~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9层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的住宅为高层住宅。 其他民用建筑:单层建筑、多层建筑(小于24米)、高层建筑(大于24米的非单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于100米的高层建筑) 3、如何划分建筑物的耐久等级和耐火等级?何谓耐火极限?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来划分。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根据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叫做耐火极限。 4、什么是建筑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基数及相应的尺寸各是什么?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基本模数(基数为100mm符号为M)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扩大模数(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分模数(1/10M、1/5M、1/2M)是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5、民用建筑有哪几类功能空间组成? 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6、房间的面积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确定房间的面积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房间的面积一般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部分组成。 确定房间面积需要考虑房间的使用活动特点和使用人数、经济条件及相应的建筑标准。 7、确定房间的平面形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矩形房间被广泛应用? 确定房间的形状应考虑房间的使用特点、家具设备布置和采光、通风等使用要求,结构和施工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美观等因素。 矩形便于家具布置,房间平面利用率较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便于构件统一,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 8、什么叫开间、进深?如何确定房间的开间和进深? 开间亦称面宽、面阔,是指房间在建筑外立面所占宽度。进深是指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 1、房间的使用要求 2、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的要求 3、精神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物理——建筑声学习题

建筑物理——建筑声学习题 一、选择题 1.5个相同的声压级迭加,总声级较单个增加分贝。 A 3 B 5 C 7 D 10 2.4个相同的声压级迭加,总声级较单个增加分贝。 A 3 B 5 C 6 D 10 3.+10dB的声音与-10dB的声音迭加结果约为分贝。 A 0B13 C 7 D 10 4.50dB的声音与30dB的声音迭加结果约为分贝。 A 80B50 C 40 D 30 5.实际测量时,背景噪声低于声级分贝时可以不计入。 A 20 B 10 C 8 D 3 6.为保证效果反射板的尺度L与波长间的关系是。 A L<λ B L≥0.5λ C L≥1.5λ D L>>λ 7.易对前排产生回声的部位是。 A 侧墙 B 银幕 C 乐池 D 后墙 8.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常用的评价指标是。 A I a B M C α D L p 9.避免厅堂简并现象的措施是。 A 缩短T60 B 强吸声 C 墙面油漆 D 调整比例 10.当构件的面密度为原值的2倍时,其隔声量增加分贝。 A 3 B 6 C 5 D 10 11.测点处的声压值增加一倍,相应的声压级增加分贝。 A 2 B 5 C 3 D 6 12.70dB的直达声后,以下的反射声将成为回声。 A 20ms65d B B 70ms64dB C 80ms45dB D 30ms75dB 13.邻室的噪声对此处干扰大,采取措施最有效。 A 吸声处理 B 装消声器 C 隔声处理 D 吊吸声体 14.对城市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噪声源是。 A 生活 B 交通 C 工业 D 施工 15.吸声处理后混响时间缩短一半则降噪效果约为分贝。 A 2 B 5 C 3 D 10 16.凹面易产生的声缺陷是。 A 回声 B 颤动回声 C 声聚焦 D 声染色 17.厅堂平行墙面间易产生的声学缺陷是。 A 回声 B 颤动回声 C 声聚焦 D 声染色 18.多孔吸声材料仅增加厚度,则其吸声特性最明显的变化趋势是。 A 高频吸收增加 B 中低频吸收增加 C 共振吸收增加 D 中低频吸收减少19.某人演唱时的声功率为100微瓦,他发音的声功率级是分贝。 A 50 B 110 C 80 D 100 20.普通穿孔板吸声的基本原理是。 A 微孔吸声 B 共振吸声 C 板吸声 D 纤维吸声 21.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的基本原理是。 A 微孔吸声 B 共振吸声 C 板吸声 D 纤维吸声 22.薄板吸声构造的吸声特性主要吸收。 A 高频 B 中频 C 中低频 D 低频 23.降低室内外噪声,最关键、最先考虑的环节是控制。 A 传播途径 B 接受处 C 规划 D 声源 24.A声级采用的是方倒置等响曲线作为计权网络所测得的声压级。 A 40 B 50 C 80 D 100 25.为避免声影,挑台高度h与深度b的关系是。

建筑物理考试题A卷

广西科技大学2013 —2014 学年第1 学期课程考核试 题 考核课程建筑物理(A卷)考核班级建筑11级学生数 110 印数 120 考核方式闭卷考核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室内热湿环境的要素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2、传热的基本方式包括、对流和辐射。 3、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叫。 4、工程上通常把导热系数小于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 5、在建筑热工学中,当空气沿围护结构流动时,空气与壁面同时进行着热对流和导热的综合过程,这种过程称为表面的。 6、遮阳板一般有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四种形式。 7、光气候就是当地天然光的平均状况,也就是由、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8、房间的混响时间越,声学缺陷明显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是()。 A、室内温度低; B、室内相对湿度大; C、外墙的热阻小; D、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2、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3、为增加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以下措施哪项是可取的?() A、将封闭空气间层置于维护结构的高温侧;

B、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贴铝箔; C、大幅度增加空气间层的厚度; D、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涂贴反射系数小、辐射系数大的材料; 4、下列材料中哪项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5、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6、为了降低窗户引起的眩光,下列措施中哪项是不合理的。() A、降低窗户亮度; B、增加窗间墙宽度; C、窗周围墙面采用浅色粉刷; D、不以窗口作为工作的视觉背景; 7、下列哪项措施虽有利于隔热,但不利于保温?() A、采用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 B、采用通风屋顶; C、采用蓄水屋顶隔热; D、采用屋顶植被隔热; 8、常用来表示太阳位置的物理量是()。 A、太阳赤纬角、太阳方位角; B、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 C、太阳高度角、太阳赤纬角; D、地理纬度、时角; 9、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哪项?() A、白炽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