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培养计划#精选

核心素养培养计划#精选

核心素养培养计划#精选
核心素养培养计划#精选

西北勒乡中心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特提出此次学生培养计划。

本次计划本着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对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的的培养计划,力求让学生都具有基本的核心素养。包括:能健体会学习、能友善会感恩、能独立会内省、能共处会审美。

一、能健体会学习方面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应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规则意识,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

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主要是提供一个自己动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现实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小组交流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方向。

二、能友善会感恩方面

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性,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用友善的心去对待一切,学会宽容。

让学生具有感恩意识,明白感恩的内涵,教师积极引导感恩行为。

三、能独立会内省方面

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家”的气氛;从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引申。

四、能共处会审美方面

使学生认识到他人的能力,能与不同性格个体良好互动,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具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能与他人为实现共同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

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 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方案 初二级 一、活动主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活动时间:2018年9月4日 三、活动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 (二)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那么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格为重要了。 一、保护、尊重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有能力过更健康的生活。生活是动态的、变化的,教育也不是固定僵化的,不要把过于宏大、笼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生硬地灌输给儿童,而是引导用积极的生活经验与态度认同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糟糕的事情。太看重输赢、成功、成才,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小学儿童的生命小苗刚刚破土,生命之树开始生长,生命之花远未绽放。我以为,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在一定意义上,保护、尊重比开发更加重要,过度开发有可能酿成日后的悲剧。教育要让儿童认识到学习活动是自己有意义的劳动,是体现自己生命价值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儿童需要在这种劳动过程和积极快乐地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素养。清华附小确立了“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育人使命,体现他们对小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是聪慧,即聪明和智慧,育人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发展;二是高尚,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他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三是奠基,是对小学阶段性目标的界定,体现了注重培养的阶段性和适应性;四是人生,是对学生生命全过程的关注,关注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清华附小以聪慧与高尚为儿童奠定生命底色,并具象为“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有利于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这样的理念落实在课堂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样态。我曾经听过窦桂梅校长两次课,第一次是她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我爸爸》,在书中认识了那个虽有缺点,却也不乏可爱,最重要的是永远爱我的父亲的形象。当课堂的最后,在温暖的音乐声中,学生模仿着书中的句式说出“我爸爸像长颈鹿一样高,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我爸爸笑的时候像蛋糕一样甜”……一份感动涌上心头,让我不禁湿润了眼眶。此后我又听过她执教《大脚丫跳芭蕾》,让我们惊讶的是道德教育专家希望学生建立的价值观,从四五年级的孩子嘴里竟然十分自然地、理直气壮、生动地表达出来。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按理不到特定的年龄,儿童并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但是核心价

什么是核心素养 ――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什么是核心素养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简单、具体的,而是在21世

纪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再比如,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确立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DeSeCo计划)。 1 / 5 分析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民间组织来推动,全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它面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 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 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

核心素养培养计划#精选

西北勒乡中心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特提出此次学生培养计划。 本次计划本着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对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的的培养计划,力求让学生都具有基本的核心素养。包括:能健体会学习、能友善会感恩、能独立会内省、能共处会审美。 一、能健体会学习方面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应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规则意识,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 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主要是提供一个自己动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现实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小组交流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方向。 二、能友善会感恩方面

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性,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用友善的心去对待一切,学会宽容。 让学生具有感恩意识,明白感恩的内涵,教师积极引导感恩行为。 三、能独立会内省方面 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家”的气氛;从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引申。 四、能共处会审美方面 使学生认识到他人的能力,能与不同性格个体良好互动,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具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能与他人为实现共同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 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最新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

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什么是核心素养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简单、具体的,而是在21世纪

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再比如,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确立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DeSeCo计划)。 分析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民间组织来推动,全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它面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 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 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着,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中有计划地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各国都普遍关注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将为学校带来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5大方面: 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应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2018学年教师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二) 小岭九年制学校:程静 一、研修主题 在推进课程改革教育的今天,部分农村的小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学生的核心素养差等问题,本次活动深度关注了新常态课堂的八大走向,解读新常态课堂的本质特征,搭建“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的着力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史宁中教授直指教学实践中教学的误区,他诠释的核心素养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具有数学特征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后天形成,在特定的场合表现出来,与人的行为有关。(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简单的说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学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学用数学的言去表达世界。 义务阶段核心素养: 数感和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学会学习; 二、研修目标 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常态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

构,哪些理论可指导新常态课堂的建构?郑毓信: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方向。我们应该更好地处理学生动手与动脑、快与慢的问题以及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积极交流之间的关系。老师要注意思维的清晰性、注意讲道理时的严密性。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并且学会长时间思考。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要转化为学科素养,转化为人的素养。特别是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并非某种临时起意的即兴之作。 三、学习内容 守正出新,将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落地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组长; 华应龙: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刘加霞: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 孙晓天:中央民族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吴亚萍: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2、塑造必备品格 搭建“改课”着力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 王永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审,《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副主编;

最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教育部确立的中国学生六大学生核心素养,我校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制定了以下方案和措施。 一、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式,开启师生合作学习新模式 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具体采取方法是: (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尽量少讲; (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 (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 (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中考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现在,我校各个学科准备教案、上课都遵从“六步教学法”,中考成绩也在逐年提升。 二、积极响应选修课制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1)利用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书法、朗读、音乐都是语文课堂、音乐课堂上教师必须培养的内容,学校要召开专门会议,让语文教师和音乐教师对写字、朗读、音乐素质要有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多培养学生在书法、朗读、音乐方面的兴趣。责任落实到人,班主任负责学生的书法、朗读的培养,音乐老师负责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 (2)利用好选修课。每周二下午是七年级选修课的活动时间,每周四是八年级选修课的活动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参加象棋、播音主持、软笔书法、美术、英语课本剧、国旗护卫队等兴趣小组,学校要对每个班、每个学生参加的项目、学习程度做到了解。 (3)时间保证。学校要给选修课和音体美课程充分的时间保证。 (4)开展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校每个月会进行相关的活动展示,在展示活动中,要求每班每个同学至少参加一项活动的展示,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促进学

核心素养的提出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为我国持续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丰富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内涵,进一步彰显了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程、教学、教研、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迫切要求。中小学校应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处理好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科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将二者更好地结合。 育人目标指向学生未来发展 核心素养与深化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深度的关联,是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必然方向和路径。核心素养对于课程改革具有统领性、引领性的作用,贯穿着学校的课程、教学、课堂、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旨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育人导向上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和选择。针对落实核心素养,学校应进行系统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重新定位学校育人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和细化,帮助学生生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课程结构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课程建设是中小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接班人的有效载体。学校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架构多元、多层、严密、立体的学校课程体系,研制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做好小初高学段的学科素养衔接与贯通。通过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全面、自主、个性化、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高品质的学习生活,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形成能力;教育学生努力做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做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做有全球化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人,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供给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核心素养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正在日益深刻地显现出来。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进而满足学生差异性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转化成为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特质。学校课程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力争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长远目标。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育人环节、各方参与人员和育人资源,高质量实施三级课程,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实践育人。 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世界各国注重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进一步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规划基础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方案。重视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关注跨学科综合学习,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合情合理合法的健康个性,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指导和帮助教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合理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整体性的课程培育整体性的素养。

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一、能健体会学习方面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应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规则意识,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主要是提供一个自己动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现实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小组交流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方向。 二、能友善会感恩方面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性,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用友善的心去对待一切,学会宽容。让学生具有感恩意识,明白感恩的内涵,教师积极引导感恩行为。 三、能独立会内省方面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家”的气氛;从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克服困

难的精神,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引申。 四、能共处会审美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他人的能力,能与不同性格个体良好互动,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具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能与他人为实现共同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输出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学生,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是为了把数学本身的学科意义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操作,认知情感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作为数学老师,除了教知识,更要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与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 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或者说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以及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二、数学素养形成的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

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有利于行程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个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因此小学数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境,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才能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数学课程。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数学本质,弄清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尝试主题(单元)教学。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

核心素养方案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 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政策,我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结合学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情况,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臵、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五个方面。 一、校情分析我校至成立以来,营造出了在“尚行”办学思想指导下的“尚品立行文化育人”办学理念和“博文约礼”的校训精神。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全体教师积极更新了教育观念,扎实进行了业务提升,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踏实奉献、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省、州、市名优教师齐全,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多名教师获全国、省、州、市赛课一、二等奖;学生各种团体获得优异成绩。我校的综合实力在提高,在市内外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先后有汪营各小学的校长到我校跟岗学习考察,毛坝小学、忠路民族小学、建南黄金小学选派骨干教师到我校和教师互动交流,今年开始还将牵头元堡各小学推进集团化办学。 我校坚持“服务于民,服务于学生”的办学宗旨,秉承“创新改革,执着跨越”的发展精神和“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坚定办一所“优质小学+特色小学= 学生多元成才”的特色民族实验小学。至成立以来,我校坚持多元发展,学生多元成长,素质提升明显,已为学校成为优质特色民族实验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来源是按照全市的划片招生,在全州目前来看,我校入校水平整体偏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或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弟,学生总体

起点较低,对改变自己暂时不利的现状和习惯没有应对信心和策略,不愿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愿意坚持,表现出意志力较弱。这是我校在制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时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课程目标我校坚持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勤朴涵真、思学向上、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和新的形势,我校的课程设臵与规划就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的核心的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 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因此,我校与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目标为:(1)以两个意识、四个品性和三自准则为核心的德育课程目标(现代意识、国际意识;爱国心、责任心、坚定性、创造性;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操,并能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学会理解、尊重、学习他人,学会相互依存与融合,能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交流沟通并努力践行,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判断能力和约束能力;(2)以三个基础、六个领域为中心的文化科学素养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语言(中、英语)、数学、社会、科学、艺术、技术六大领域)帮助学生学会对人文、科学、技术、艺术、健康等的认识手段,全面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获得社会行为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3)以大体育观为指导思想的身体、心理素养课程目标(发展个人体育特长兴趣,并使身心健康、技能提高、习惯良好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生命自爱、健体自觉、交往自如、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追求真善美,为将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拥有幸福的生活打好基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输出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学生,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是为了把数学本身的学科意义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操作,认知情感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作为数学老师,除了教知识,更要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与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 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或者说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以及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二、数学素养形成的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有利于行程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个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因此小学数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境,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才能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数学课程。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

小学核心素养方案

小学核心素养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小学核心素养方案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界的热词,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素养就是对于人的培养,简言之是“育人”,也是为了让人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从容的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指教育的本真——育人。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应对社会当前的改变与未来变化的需要。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推进新型化课堂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道路漫长、任重道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发展,学校层面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素质教育。教师要树立起一种“职业幸福感”,在幸福感中影响学生,传播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师也要志存高远,有长远的目光,才能引领学生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所谓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教学已逐渐转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是教学的参与者,学生是学习中的主动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发现学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依据学生个人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予以侧重培养。 (三)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展能力 学校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俗话所“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向社会大课堂,强调“学生参与,老师辅导,自治管理,突出个性”等特点。社会实践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从自身习得的经验结合社会实际,体现出对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在过程中失败、收获、领悟的道理,提高交际能力,启迪智慧,都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如:学校建立各种学生社团,实行开放性管理;服务社区做义工;周边环境调查等等。二、学校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应常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鞭策

小学核心素养方案

小学核心素养方案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界的热词,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素养就是对于人的培养,简言之是“育人”,也是为了让人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从容的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指教育的本真——育人。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应对社会当前的改变与未来变化的需要。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推进新型化课堂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道路漫长、任重道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发展,学校层面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素质教育。教师要树立起一种“职业幸福感”,在幸福感中影响学生,传播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师也要志存高远,有长远的目光,才能引领学生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所谓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教学已逐渐转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是教学的参与者,学生是学习中的主动者,充分体现学

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长、老师都明白,成绩和分数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才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核心。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以前我们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应该换成这句话,有了六大核心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底有哪六大核心素养呢?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