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党章解读(2014最新版)

新党章解读(2014最新版)

新党章解读(2014最新版)
新党章解读(2014最新版)

解读新党章(最新版)

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深刻理解和把握新修改的党章,对于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解读:与时俱进的新党章

党章是规范和指导全党行为的总章程。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章。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深刻理解和把握新修改的党章,对于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党章修改的背景

从党的一大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到党的二大制定第一部党章,从党的七大党章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到党的八大党章对执政党的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初步思考……建党86年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章进行过多次修改,产生了15部党章文本。

现行党章是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作了4次修改。我们党通过修改党章,及时把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体现到党章中来,对于更好地指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修改,是党中央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的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章修改遵循的指导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的总体稳定,只修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亮点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新修改的党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亮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论断写入党章党章总纲在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这个重大论断写入党章,对于动员全党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亮点三:奋斗目标新表述写入党章党的基本路线添“和谐”

党章总纲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里,这让人们看到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显著标志。这样修改,使党的基本路线表述更加全面。

亮点四:“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党章总纲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时,增写了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对于全党同志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亮点五: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写入党章

党章总纲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这些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写入党章,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亮点六: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些成熟制度写入党章

党章中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这表明,我们党把实践中一些成功的做法吸纳进来并加以制度化。把这些制度写入党章,有利于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党的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20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20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法发[2013]14号 (法发[2013]14号2013年12月23日发布2014年1月1日实施)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等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二、量刑的基本方法 量刑时,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1.量刑步骤 (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1)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调节基准刑。 (2)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 (3)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3.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应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

新党章解读(2014最新版)

解读新党章(最新版) 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深刻理解和把握新修改的党章,对于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解读:与时俱进的新党章 党章是规范和指导全党行为的总章程。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章。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深刻理解和把握新修改的党章,对于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党章修改的背景 从党的一大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到党的二大制定第一部党章,从党的七大党章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到党的八大党章对执政党的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初步思考……建党86年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章进行过多次修改,产生了15部党章文本。

现行党章是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作了4次修改。我们党通过修改党章,及时把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体现到党章中来,对于更好地指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修改,是党中央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的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章修改遵循的指导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的总体稳定,只修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亮点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新修改的党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全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大全[2012-2018]

全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大全[2012-2018] 东方法律宝典出品 2018文号司法解释名称发布时间法释〔2018〕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诉讼法》的解释2018年2月6日法释〔2018〕2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 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18年1月16日法释〔2018〕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2018年2月22日法释〔2018〕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2018年2月22日法释〔2018〕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 干问题的规定2018年2月22日 2017文号司法解释名称发布时间法释〔2017〕1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 的规定2017年1月4日法释〔2017〕2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7年1月10日法释〔2017〕3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 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1月25日 法释〔2017〕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

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提取证据的安排2017年2月10日法释〔2017〕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 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2017年2月22日法释〔2017〕6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补充规定2017年2月28日法释〔2017〕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决定 2017年2月28日法释〔2017〕8号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2017年2月28日法释〔2017〕9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监督程序若 干问题的规定2017年2月27日法释〔2017〕10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 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5月8日法释〔2017〕11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扰 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2017年6月27日法释〔2017〕12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矿业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7年6月24日法释〔2017〕13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 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7月21日 法释〔2017〕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申请诉中财产保全 损害责任纠纷管辖问题的批复2017年8月1日法释

最新工伤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规定》2014通过

最新工伤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 如干问题的规定》 (2014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3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在认定是否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本人主要责任”、第十六条第(二)项“醉酒或者吸毒”和第十六条第(三)项“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时,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除外。 前述法律文书不存在或者内容不明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就前款事实作出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其提供的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审查。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故意犯罪”的认定,应当以刑事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结论性意见为依据。 第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后,发现原告或者第三人在提起行政诉讼前已经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中止行政案件的审理。 第三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三)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前款第(四)、(五)项明确的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后,有权向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追偿。 第四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是非工作原因导致的; (二)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内,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因工受到伤害的; (四)其他与履行工作职责相关,在工作时间及合理区域内受到伤害的。

新党章全文及其重点

新党章全文及其重点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三个是)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个有利于)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四个建设)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共552条(1~374条)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共552条(1~374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1月30日 法释〔2015〕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 目录一、管辖二、回避三、诉讼参加人四、证据五、期间和送达六、调解七、保全和先予执行八、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九、诉讼费用十、第一审普通程序十一、简易程序十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十三、公益诉讼十四、第三人撤销之诉十五、执行异议之诉十六、第二审程序十七、特别程序十八、审判监督程序十九、督促程序二十、公示催告程序二十一、执行程序二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二十三、附则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 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 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入党积极分子考试、学习新党章复习重点总纲

学习新党章复习重点 总纲 ※第1自然段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填 空、简答) 第2自然段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填空、选择) 第3自然段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填空、选择) 第4自然段毛泽东思想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填空、 简答) 第5自然段邓小平理论定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 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填空、简答) 第6自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定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 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填空、简答)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填空) 第7自然段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填空、选择、判断) 科学发展观定义: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填空、简答) 第8自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填空、选择、判断)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填空、选择) 第9自然段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填空、判断)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填空、简答)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填空、简答) 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填空、选择、判断)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最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填空、简答) 第10自然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填空、简答)

2014年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汇总

2014年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汇总(全) 司法解释名称公布、施行时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回复“食品司法解释”可查阅 已于2013年1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9次会议通过,于2013年12月23日公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已于2013年12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1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1月9日公布,自2014年1月2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 回复“公司法解释1”、“公司法解释2”、“公司法解释3”可查阅 已于2014年2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7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2月20日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回复“融资租赁司法解释”可查阅 已于2013年1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7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2014年2月24日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 已于2014年2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6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3月25日公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回复“公证司法解释”可查阅 已于2014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4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5月16日公布,自2014年6月6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已于2014年6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7月7日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回复“工伤保险司法解释”可查阅 已于2014年4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3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6月18日公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已于2014年2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8次会议、2014年6月1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8月12日公布,自2014年9月10日起施行。

新党章解读

十八大党章解读 同志们,十八大对党章做了修改,下面我对党章新增加的内容进行一些解读。 一、这次党章修改工作的主要特点 这次修改党章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今年1月,在中央对党的十八大报告议题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党的十八大根据党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对党章作适当修改。中央政治局认真研究了这个建议,作出了党的十八大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的决定,并成立党章修改小组。党章修改工作启动后,中央发出通知,专门就党章修改工作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同时还收集近年来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意见和建议。在认真研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章修改方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对党章修改方案进行了审议,形成新党章征求意见稿。之后,中央将新党章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十八大代表征求意见。胡锦涛同志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党章修改小组负责同志一起听取各地区和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党的十八大修改党章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新党章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修改,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再次审议后,提交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形成了提交党的十八大审议的新党章。党的十八大期间,全体代表对新党章进行认真讨论,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综合这些意见,形成了新党章大会表决稿。11月14日,大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新党章。可见,这次党章修改工作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集中了全党智慧,体现了全党意志。 二、怎样理解《党章》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融资租赁司法解释(2014年最终公布版)

融资租赁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13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7次会议通过)法释〔2014〕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1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2月24日 为正确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及效力 第一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结合标的物的性质、价值、租金的构成以及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和义务,对是否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作出认定。对名为融资租赁合同,但实际不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按照其实际构成的法律关系处理。 第二条承租人将其自有物出卖给出租人,再通过融资租赁合同将租赁物从出租人处租回的,人民法院不应仅以承租人和出卖人系同一人为由认定不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 第三条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承租人对于租赁物的经营使用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人民法院不应仅以出租人未取得行政许可为由认定融资租赁合同无效。 第四条融资租赁合同被认定无效,当事人就合同无效情形下租赁物归属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且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租赁物应当返还出租人。但因承租人原因导致合同无效,出租人不要求返还租赁物,或者租赁物正在使用,返还出租人后会显著降低租赁物价值和效用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租赁物所有权归承租人,并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和租金支付情况,由承租人就租赁物进行折价补偿。二、合同的履行和租赁物的公示 第五条出卖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向承租人交付标的物的义务,承租人因下列情形之一拒绝受领租赁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租赁物严重不符合约定的; (二)出卖人未在约定的交付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交付租赁物,经承租人或者出租人催告,在催告期满后仍未交付的。 承租人拒绝受领租赁物,未及时通知出租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租赁物,造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证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14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6月6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5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2014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4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4〕6号 为正确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依照公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民事赔偿的,应当以公证机构为被告,人民法院应作为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受理。 第二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起诉请求变更、撤销公证书或者确认公证书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告知其依照公证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可以向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 第三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所公证的民事权利义务有争议的,可以依照公证法第四十条规定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民事权利义务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受理。但是,公证债权文书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除外。 第四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提供证据证明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在公证活动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公证机构有过错: (一)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书的; (二)毁损、篡改公证书或者公证档案的; (三)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新行诉法及司法解释(同名43703)

新行诉法及司法解释(同名43703)

新行诉法及司法解释“九大亮点” - -------扎鲁特旗人民检察院副院长张志 学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法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行政诉讼法施行24年来进行了首次修改,亮点颇多。如实行立案登记制度、扩展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确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建立对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设立简易程序制度、强化行政诉讼执行等。这些新规定,有望切实解决行政诉讼中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进行了细化,进一步制定了便于人民法院操作的具体规程。 亮点一:行政诉讼不再“门难进”

省法院行政庭庭长袁瑞玲介绍,行政诉讼法是一部保障“民告官”的法律。当前,行政诉讼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立案难。由于受案范围有限,行政争议产生后,老百姓到法院寻求救济却立不上案,导致许多应当通过诉讼解决的争议进入信访渠道。新法为解决行政诉讼“门难进”的问题,从五个方面加强了对当事人起诉权利的保护: 一是新法第三条明确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审理。 二是新法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将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强化受理程序约束,即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予立案的,应当出具裁定书,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上诉。

2014年最高院量刑指导意见一览表

2014年最高院量刑指导意见一览表量刑调节比例 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比例14—16岁犯罪减30—60% 16—18岁犯罪减10—50% 未遂犯减50% 从犯减20—50%或以上 自首减40%以下或40%以或免除 处罚 一般立功减20% 重大立功减20—50% 坦白减20%以下 当庭认罪减10%以下 退赃退赔减30%以下 取得被害人谅 减20% 解 累犯增10—40% 有劣迹增10%以下 增20%以下 被害人为未成 年人、 老人、残疾人、 妊妇等 增20%以下 重大灾害疫情 期犯罪 常见犯罪量刑

罪名和情节量刑起 点 基准刑宣告刑 1、交通肇事罪 一般情节6月~2年根据责 任后果 程度等 确定自由裁量 逃逸3~4年同上 逃逸致1人 死 7~8年同上 2、故意伤 害罪 致1人轻伤0.5~1.5年 致1人重伤3~4年手段特别 残忍 致1人重伤 6级残疾 10~12年 致死1人10~15年无期除外 在起点刑上,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残忍度等 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雇佣他人伤害增20%以下 婚姻邻里纠纷导致减20%以下 被害人过错减20%以下

积极抢救被害人减20%以下 3、强奸罪 1人1次3~5年 情节恶劣 奸淫幼女 10~12年 奸淫三人10~12年 当众强奸10~12年 二人以上 轮奸 10~12年 致被害人 重伤 10~12年 在起刑点上根据强奸人数次数后果等增加刑罚量 确定基准刑 4、非法拘 禁罪 未造成伤 害后果 3~6月 致1人重伤3~4年 致1人死亡10~12年 在以上起刑点上根据拘禁人数次数时间后果增加刑罚量 确定基准刑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加20%以下 国家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加20%以下

最高院现行有效的2000件司法解释汇总

最高院:现行有效的2000件司法解释汇总 一、《中国法源》介绍 关于法源,世界各国,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一般均包括制定法、习惯法及判例。本汇编依此收录了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等制定法及司法案例。在制定法中:关于行政法规,鉴于诸如行政行为合法性、合同效力审查等均依照行政法规,其重要性无可争议,故根据我国实际收录之;对于规章,一方面,其不具有法源意义,另一方面,规章多如牛毛,故本汇编仅仅收录了极少数规章;关于判例,我国虽未确定这一制度,但最高法近年公布的指导案例、典型案例,对下级法院具有参照意义,略具判例之功能,亦收录之。收录如下: 1.法律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狭义上的法律系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收录建国至今所有现行有效的300余件法律及法律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正式解释)。对于已经被修正(修改)的常用法律(如1992年的《民事诉讼法》),因相应的司法解释引用的仍是旧法,为了对照查询方便亦收录之,但在目录后标明“[废止]”、“[失效]”、“[被修正]”等字样。对于法条主体为民商法的,收录于“民事法编”之下;对于法条主体为行政法的,收录于“行政法编”之相应主管部门的文件夹之下。 2.司法解释 ,(不含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十一批)的决定》废止的文件),以及2013后至2015年4月30日止的司法文件。《解释汇编》将司法文件分为“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故“中国法源”亦于司法文件的左上角按此进行标注(如未在左上角标明性质,则属于《解释汇编》未收录的司法文件),其中“司法解释”目录前还有“▲”这个标志。法院可以援引“司

2015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2015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法释〔2015〕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1月30日 目录 一、管辖 二、回避

三、诉讼参加人 四、证据 五、期间和送达 六、调解 七、保全和先予执行 八、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九、诉讼费用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 十一、简易程序 十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十三、公益诉讼

十四、第三人撤销之诉 十五、执行异议之诉 十六、第二审程序 十七、特别程序 十八、审判监督程序 十九、督促程序 二十、公示催告程序 二十一、执行程序 二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二十三、附则 (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 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新司法解释条文解读(管辖篇)汇总

新司法解释条文解读 ——管辖篇 释明: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4年通过),下称新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旧解释;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下称民诉法; 4、新旧解释对应条款内容修改的相关部分,用黄色字体突出显示; 5、旧解释对应条款被删除的内容,用删除线突出显示; 一、已修改条款 (一)级别管辖 1、重大涉外案件的范围认定 新解释: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旧解释:

1、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修改要点: (1)新解释删除了“居住在国外的”这一涉外性质,只要案件“重大”,均由中院管辖。 (2)新解释增加了“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增加了范围的开放性。 2、专利纠纷案件级别管辖。 新解释: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旧解释: 2、专利纠纷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修改要点: (1)新解释新增“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专利纠纷案件。 (2)新解释新增“知识产权法院”管辖专利纠纷案件。 (二)地域管辖

1、住所地的确定 新解释: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旧解释: 4、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修改要点: (1)增加了“其他组织”的住所地的确定,同法人住所地的确定。 (2)法人新解释删除了将“主要营业地”作为法人、其他组织的“住所地“的认定标准,法人、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就是”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在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以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住所地。 2、消除城乡差别 新解释: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2017最新)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3015569622.html,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2017最新) 核心内容: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4月27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将于2015年5月1日与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同步实施。下文,赢了网小编为您全文解读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欢迎阅读。 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全文解读 一、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十大方面 《解释》共27条,包括十个大的方面:立案登记制,起诉期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行政协议,一并审理民事争议,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判决方式,有限再审以及新旧法衔接。 二、立案登记制 《解释》把立案登记制摆在了首要位置,除了明确宣示人民法院

要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必须受理之外,还在几个具体的程序方面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首先要求对于起诉一律接收起诉状,对于能够当场登记立案的要作出当场的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断的,也应当在7日之内作出判断。7日内仍然不能判断的,也应当先予立案,立案之后再交由行政审判庭作出进一步的审查。 同时,《解释》还对虽然已经立案但因确实不符合起诉条件应当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作了列举规定。 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解释》针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这一新制度,作了两项规定: 一是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 二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两名诉讼代理人。 第一项规定在行政机关承担广泛、繁重的行政管理职责的情况

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更易于真正得到落实,第二项规定有利于保证律师出庭应诉,能够更好地发挥律师在行政诉讼当中的作用。 四、行政协议诉讼 对于行政诉讼法新引入的行政协议诉讼,《解释》作出一系列细化规定:对行政协议进行了界定,规定了行政协议诉讼的起诉期限、管辖法院和诉讼费用,明确了审查行政协议的法律依据,细化了行政协议案件的判决方式。 五、一并审理民事争议 关于一并审理民事争议,《解释》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但法律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先行处理的、违反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规定或者协议管辖约定的、已经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的,不予准许一并审理。 六、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

2013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2013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2013-01-24 00:03:35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废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间制发的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 件的决定》(2012年11月1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0次会 议、2012年12月1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83次会 议通过,2013年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公布,自 2013年1月18日起施行)法释〔2013〕1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间发 布的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九批)的决定》(2012年11 月1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560次会议通过,2013年1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13年1月18日起施行)法释〔2013〕2号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1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7次会 议通过,2013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13年1月23日起施 行)法释〔2013〕3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四)(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 过,2013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13〕4号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 题的批复(2013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2次会议通 过,2013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13年4月3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2015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法释〔2015〕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1月30日 目录 一、管辖 二、回避 三、诉讼参加人 四、证据 五、期间和送达 六、调解 七、保全和先予执行 八、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九、诉讼费用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

十一、简易程序 十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 十三、公益诉讼 十四、第三人撤销之诉 十五、执行异议之诉 十六、第二审程序 十七、特别程序 十八、审判监督程序 十九、督促程序 二十、公示催告程序 二十一、执行程序 二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二十三、附则 (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