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雨——周朴园形象分析

雷雨——周朴园形象分析

雷雨——周朴园形象分析
雷雨——周朴园形象分析

“无情”却也“有情”——核心悲剧人物周朴园形象分析曹禺先生在《雷雨》的序言中写到:“我是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诚然,在《雷雨》这部作品中,我们会为被周朴园抛弃的一生坎坷的侍萍而怀有悲悯之情;为美好甚至有点神性的、无辜而死的周冲悲悯;为周萍与繁漪、四凤的乱伦之情而悲悯。但对于作为整个悲剧的制造者——周朴园,我们习以为常将他看成是被

打入地狱的“魔鬼”,认为他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残忍、虚伪、卑劣”的伪君子。而事实上,这位无情的封建暴君、资本家,也是一位有情的家庭守卫者、痴情人,既是整个悲剧的制造者,更是这整个悲剧最核心的承受者。

周朴园自幼受到传统封建文化的教育,后来留学德国,接受西方教育。回国后发展工商业,

身上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质。作为一名学习过西方文化的资产阶级,他能够不顾门

第差异,与自家的女仆相爱,并且生下两个儿子,可见周朴园年轻时是一个敢于反抗黑暗社会的心有斗志、胸有激情的有志之士,但骨子里终究还是一个封建思想很重的人。面对来自家人的压力、社会的压力,选择低下头颅,选择顺从这个社会的规则。大年三十眼睁睁看着家人将侍萍赶走,

转而选择娶一个与他门当户对的小姐,最终成为封建传统文化的拥护者,成为了年轻时最厌恶的

模样。可为何原本一个反抗黑暗社会的有志之士,转眼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拥护者呢?其中一部分

原因是周朴园受家庭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逼迫,不然侍萍就不会说是“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走”,而应该是“你”。但更大的原因是人性的缺陷。繁漪对周萍说过这样两句话“你到底是你

父亲的儿子”、“哼,都是些没有用,胆小怕事,不值得人为他牺牲的东西”,从中显然能感受

到周萍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同样周朴园这个看似专横的人,他的内心深处其实被深深的懦弱感充

斥着。也正是因为他的懦弱,他才更容易受到家庭、社会的逼迫;也正是因为懦弱,才导致了三

十年后的重大悲剧,成为了人们眼中无情、固执、专制的人。

深受封建文化传统侵蚀的周朴园,他的无情体现在对亲人的专制、霸道、冷漠上。我国延续

了几千年的“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封建思想影响在周朴园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周

公馆一切大小事都由他说了,妻子和儿子没有决定权、发言权,他永远是对的,在家中拥有绝对的权力,第一幕中让繁漪吃药这一过程,就将他的独裁暴露无遗。妻子不愿意喝药,就逼迫妻子,妻子再次拒绝,便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撇开周冲的为难,让他逼迫他

所爱的母亲喝药;不顾及周萍的自尊心,让这个三十岁的儿子在继母面前下跪,并且严厉冷峻地说:“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

榜样。”正如周萍说的“父亲就是这个样,他的话,向来不能改的,他的意见就是法律”,繁漪

说的“你父亲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就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周朴园就是封建专制的典型。他把整个周公馆禁锢在二十年前,囚禁似的对待妻子繁漪。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周朴

园对繁漪说的最多的话是让她上楼休息,我们也不难发现繁漪经常长时间待在房间里。身为丈夫

在外工作,偶尔回趟家,理应与妻子好好聊一聊,互相关心关心,而周朴园与繁漪的聊天内容除

了让繁漪休息就是让她吃药看医生,缺少了夫妻之间该有的亲密与相互理解。在繁漪的外貌描写

中这样写到,“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

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青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

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生活在周公馆的繁漪像是只被折了翼又渴望逃脱的飞鸟。

这个周公馆,对于繁漪而言,不是一个家,而是一个囚笼,一个缺少人情味、没有温度的囚笼。而造成这个囚笼没有人情味、没有温度的始作俑者就是周朴园,他对亲人的专制、冷漠还体

现在很多方面。封建文化把他侵蚀的浑身散发冷意,家人对他的话语不敢不从;家人也怕和他说话,怕说错话惹怒他,哪怕是有血缘关系的亲生儿子,都不敢在他面前多一句说话。第一幕中周

冲本想与他商量把一半学费供四凤读书,却硬是被他的专制独裁吓得把话咽了回去。当他感到人

生的孤独与凄凉,想好好与周冲聊一聊时,作为儿子的周冲,对父亲的转变不是欣喜,却是恐惧

与不安。周萍虽然在他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对他非常尊敬,把他当做学习的对象,但是尊敬的

背后更多是惧怕。他在教育周萍时,他说:“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

他教育周萍也是那样的无情,他的教育为的是维持这个家表面上的圆满与秩序,为的是所谓他人

眼中的体面。

同时,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观念,在周朴园身上也表现的恰到好处,无情的资本家是他的重

要称号。在他发家致富的过程中,为了金钱,他的手上沾满了鲜血,他的脸上带着岁月流干的沧

桑和世故。周朴园与所有资本家一样,可以不顾一切,做尽所有坏事,来积累自己的财富。比如,为了敛财,周朴园承包了哈尔滨江桥,而且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两百多个工人,并且在每

个工人身上赚取了三百元的保险金,仅仅这一笔就赚了好几十万,所以鲁大海当时骂他道:“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再如,周朴园自从当上了北方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就对工人阶级进行

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他的种种恶行引起了工人的反抗、罢工。在一次镇压工人罢工时,他指使

警察开枪打死矿上三十多个工人。之后,为了破坏工人的罢工行动,他用金钱收买了工人代表,

分化工人团结。即便他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还是开除了他,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为富不仁。另外,从鲁大海短短几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看到他敛财手段的毒辣,以及残忍贪婪的丑恶嘴脸。他的浓浓的资本主义思想不光体现在对工人的剥削、压榨,还体

现他与周冲的对话中。周冲作为《雷雨》中最美好地存在,他无法理解周朴园为何被金钱所驱使,为何把金钱看得比其他人性命更重要。周朴园回答的是:“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

得多!”自认为所做的一切合乎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手段,却不知自己在追求金钱的道路上失去了

人性,成为了一个被利益驱使的无情的残忍贪婪的资本家,正如曹禺先生所评价的他是“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虽说周朴园是充满封建思想的资本家,是一个“坏到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但不论是哪种资本家,是有多坏,我们都不可否认的是如曹禺和他语文老师谈《雷雨》时提到的:“周朴园也是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

也是他的人性”。曹禺先生笔下的周朴园不是脸谱化人物,他是希望通过话剧去探索人性、表现

人性,因而危险狡诈的周朴园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或许他的很多专制独裁、狡诈贪婪

的行为,令人觉得他无情冷漠,但在这专制独裁、狡诈贪婪的背后,是阴暗与微弱的善良的斗争,更是周朴园微弱的“有情”的体现。

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专制的背后是霸道的爱。第一幕中,周朴园动用一切手段,逼着繁漪

喝药,让我们不禁厌恶怎么会有如此独裁的人。但也在这第一幕中,我看到了一位深受封建思想“秩序”毒害,又受“金钱至上”观念影响的老人对家人霸道的爱。从第一幕中我们可以看到周

朴园对繁漪的关心是真实存在的。从矿上回来,他看到繁漪发烧的厉害,让下人不要惊动繁漪,

自己一个人在楼下睡。繁漪身体不适,怕繁漪因为搬房子的事嫌麻烦,就不打扰繁漪。并且提醒

下人给繁漪煎药,和鲁贵一起给繁漪买药,并很周到地为繁漪请德国的克医生给她看病。种种行为,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专制独裁的周朴园对繁漪的体贴,对她身体健康的关心。第四幕中,繁漪

从外面回来,作为丈夫的周朴园并不是无情地一再询问她去了哪,从哪回来,而是见繁漪浑身湿透,让繁漪赶紧脱了它。或许他对繁漪的爱并不深,繁漪对他而言可能就只是一种生育工具,如

他所说的:“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

个服从的榜样。”但是他对繁漪的关心和照料是实际存在的,丈夫爱护妻子的言行依旧是处处可

见的。不论是逼着繁漪喝药还是给繁漪请医生,不论是更细微地不惊动繁漪、不打扰繁漪,让繁

漪脱掉淋湿的衣服等,都可以看出周朴园还是存在着人性的,对家人是关心爱护的。即便,这关心爱护可能很微弱,但不可否认,它存在着。

周朴园霸道的爱不光体现在关心繁漪的身体上,也体现在对待孩子上。在上文中提到周朴园

对周萍的教育是无情的,他的教育是为着他所谓的圆满、秩序与体面。周萍是他的长子,在深受

封建传统文化残害的周朴园眼中,周萍要继承他的家业,他要教授给周萍的是封建制度下如何管

理家庭,如何让这个家庭在社会上生存。他对周萍无情的教育是受封建思想这颗毒瘤的侵害。事

实上周朴园对孩子的关爱并不少,他也是需要亲情的,需要家庭的温暖的。同样,他对孩子也是

有情的。在第二幕时,鲁贵与四凤被一同开除,周冲向周朴园求情未果而伤心哭泣时,周朴园与

繁漪说“繁漪,冲儿又叫我说哭了,你叫他出来,安慰安慰他”。在第四幕中,周朴园一个人坐

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报纸。这时周冲找他的母亲来到客厅,周朴园见到周冲就一反常态地面露喜色,主动搭话:“你……你没有睡”、“找我吗”、“冲儿,不要走”,还慈爱地问他“你现在

怎么还不睡”、“打了球没有”、“快活吗”并站起来拉着周冲的手,寂寞地说:“今天……呃,爸爸有点觉得自己老了”、“你怕你爸爸有一天死了,没有人照顾你,你不怕吗”“你今天早上

说要拿你的学费帮一个人,你说说看,我也许答应你”,这几处无不体现出他对周冲的关爱。对

于周萍的关爱也有描写,比如说周萍想要趁早到矿上去时,他慈爱地说:“外面下着大雨,半夜走

不大方便吧?”也有对最后才认得的儿子鲁大海的爱护,当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来反抗周朴园的

卑劣行径时,他教育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并且耐心听鲁大海的言论,还说“你的

见地也不是没有道理”;甚至在鲁大海气急揭露他的各种污秽的事情辱骂他时,他还让周萍不要

打人。在尾声中还告诉我们,周朴园已经找了鲁大海十年。种种行径我们可以看到这位霸道残忍

的封建思想的资本家是有人情味的,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周朴园的有情更体现在对侍萍的思念与内疚。看了不少论文,许多读者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

情感是虚伪的,他所怀念的是年轻时的侍萍,否则怎么会在再次见到侍萍时,认为侍萍是有目的的、有人指使的,想要用钱来息事宁人呢?这种理解稍失偏颇。的确,作品中的周朴园再次看到

侍萍时恐慌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害怕侍萍的到来影响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圆满、秩序、体

面的家,但他对侍萍的情感应该说是一直存在的。作品中周朴园也说过“你以为我的心是死了吗,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周朴园对侍萍的

思念与内疚并不虚假的蛛丝马迹。序幕中,周朴园走进教堂附属医院,他首先下意识想要去探望

的不是繁漪,而是侍萍。第一幕中,繁漪与四凤有这样一段对话:

繁漪:两礼拜没下来,这屋子改了样子了。

四凤:是的,老爷说原来的样子不好看,又把您添的新家具搬了几件走。这是老爷自己摆的。

繁漪:这是他顶喜欢的衣柜,又拿来了。

从繁漪的话中可以看出,周朴园一直记念着三十年前,记念着三十年前的点点滴滴。四凤在后面

也说到:“我怕老爷念经吃素,不喜欢我们伺候他,听说老爷一向是讨厌女人家的。”从周朴园念经吃素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忏悔,想要通过念经吃素来消解内心深处对侍萍的亏欠,并且他一直保

持着当年与侍萍相关的点点滴滴,三十年如一日。周朴园一直保持着关窗的习惯,因为侍萍当年

生周萍落下了病根,不能吹风。房间的布局与侍萍在时基本保持一样。喜欢穿当年的旧雨衣,旧

衬衫等,因为这些是经过侍萍的手缝补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侍萍闲聊时,他并没有把侍萍当

做不能讲的污点,而是说她是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不是无情的把侍萍当做陌生人,而是说有点

亲戚,还询问侍萍的坟墓在哪里,渴望能够修一修,以弥补内心的愧疚。此外,周朴园认出侍萍后,他多次提到给侍萍钱。很多读者认为这是封口费,希望侍萍不要去认周萍,这是周朴园无情

的资本主义思想的表现。但细细推敲,这种理解有点狭隘。如果说只是资本主义“金钱是万能的”思想表现,那当侍萍把支票撕了时候,他的回答应该是:“怎么,嫌太少?”而不是“侍萍,可是你——”作品中也告诉了我们答案,周朴园问侍萍:“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侍萍问:“什么?”他的回答是:“留着你养老。”他给侍萍钱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侍萍保密,而

是想给侍萍用来养老,想让侍萍过得好些,好弥补一点内心的愧疚。所以当侍萍拒绝收钱时,他

也想别的办法让侍萍接受他的好意,想替侍萍和四凤承担去济南的一切路费、用费,让下人寄钱

到济南给姓鲁的。如果只是为了不想让侍萍认周萍,就不可能再考虑将钱特意寄到济南。更何况

他还答应侍萍让她看一看周萍,如果只是为了不想让侍萍认周萍,周朴园针对侍萍的这一要求,

肯定是直接否定的。而周朴园答应侍萍的这一要求,则是更明显地体现了他是真得想要弥补侍萍。他对侍萍的情感是真的,他虽然有着封建思想的专制腐朽,有着资本主义的残忍贪婪,但他依旧

是个人,依旧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第四幕中,周朴园的人性被完全激发出来。第四幕的时

间是在半夜两点,夜晚人的思绪最为繁杂、最为感性,周朴园也不例外,他也会在深夜寂寞地自

言自语“家里的人也只有我一个人还在醒着”。而当繁漪让四凤叫周朴园爸爸,周朴园以为当年

的事情暴露了,周萍已经知道生母是侍萍时,他尊严地对周萍说:“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亲,

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并沉重地对周萍说:“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

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了口气)我老了,刚才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这都体现了周朴园是有情的,他对侍

萍的内疚不是虚假的,他是真实想要弥补侍萍。所以让侍萍走后,他感到后悔,他感到自己太对

不起侍萍。所以他也不再在乎所谓的体面,让周萍认侍萍,希望这能対侍萍有所弥补,并且希望

自己无法补偿侍萍的,儿子能够弥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周朴园那颗刚硬的心的柔软,他那冷漠

无情下的人性在熠熠生辉。

这位曾冷漠抛妻弃子的人,这位“坏到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这位迷失在秩序与

金钱的封建思想的资本家,一手造成了这场悲剧,却也成为了这个悲剧最核心的承受者。他无情,因为他要维护他封建思想的圆满、秩序与体面;他无情,因为他思想是现实的,他想要避免在这

个“吃人”的社会被吃,所以他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他把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作为

生存的信条。但他还是个人,还是个需要情感的人,他还是个有情的人!“无情”却也“有情”

的他,一面在封建思想与现实社会的压迫下,把自己推向了情感的火坑,一直处在忏悔与内疚之中;一面却在原始人性的促动下,拼命挣扎。因而周朴园也如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不知千万仞

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越挣扎,越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最后大毁灭似的结局,是命运给他的重击,他终究还是被命运主宰了。一夜之间、一屋之内,只

剩孤独相伴。但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故事的最后他没有放弃生命,他“有情“地活着,一边照

料着两位被命运折磨疯了的女人,另一边想方设法寻找鲁大海。这位原本在社会上拥有好名声的

资本家,继续赎着他先前所犯得罪,坚强地扛起这命运的重压,默默地承受失去亲人的孤独,坚

强忍受命运的残忍与无奈。

“无情”却也“有情”的周朴园,这剧中坏透了的人,却又是让我们格外怜悯的人。悲剧的制造者与悲剧的承担者——周朴园典型地表现了曹禺先生所要着力刻画的模样。想要把握命运,却对命运不太熟悉,拼命反抗、挣扎,终究被家庭、社会各方面牵制,最后无奈地、被动地学会妥协,成为当初自己厌恶的模样,还要用尽后半生弥补年轻时的后悔,以求内心安稳。他的悲剧人生,是我们所怜悯的。而透过周朴园这一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的大多数也正是这样,渴望扼住命运的喉咙,却反被命运挟制,越挣扎、越沦陷,这是我们人类可怜的通病。面对命运,我们时常只能忍受它的残忍和无奈,而无法主宰它。正如《雷雨》的自序中,曹禺先生写到“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态的心情,仿佛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周朴园是曹禺的剧作《雷雨》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家长,伪善、无情、冷酷、自私、专制、残忍、狡诈、懦弱、卑鄙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一、在戏剧情境的巧妙安排中揭示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戏剧家要使各种人物在较短时间之内,就能通过有力的动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须为他们安排一种特殊的情境,即戏剧情境。在《雷雨》中,以下三个戏剧情境对展现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剧中人物动作展开的时间、场所等等,这些因素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具有独特作用。在《雷雨》中,作者将整个剧情安排在一个郁闷的夏天,从早晨到午夜,仅一天时间,周朴园出场的时间实际上只在上午、下午和午夜,但就是在这一天之中,周朴园的性格暴露无余。时间高度集中,人物的性格刻画也就相应集中,这种集中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深刻。同时,作者又将与周朴园有关的剧情都安排在周公馆内,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如第一幕的景,周家客厅的摆设,是按三十年前侍萍喜欢的样式摆设的,同时突出了一张旧相片,实际上这是鲁侍萍的相片。鲁侍萍与周朴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内见面的。可以说,这个场所是曹禺先生的精心设计,使鲁侍萍与周朴园的见面格外扣人心弦,使周朴园伪

善的性格暴露得更为彻底。 (二)突然事件 突然事件的安排对推动剧情具有重要作用,而剧情的展开又不断地揭示人物性格。如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展开了她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这一突然事件打破了周公馆三十年的沉寂,一个三十年前被周朴园抛弃而跳河自尽的女人忽然出现在眼前,使气氛骤然紧张,悬念陡然产生——人们不禁好奇: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在家人面前表现出对侍萍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侍萍真正出现后会如何?在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之前,我们对周朴园的印象是重情重义,他对侍萍的种种“怀念”之举,甚至已使读者为之感动。但随着突发事件的展开,矛盾冲突逐渐激烈,周朴园的伪善面纱遂被揭开。 (三)特定的人物关系 这是构成戏剧情境的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在《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周蘩漪、周萍、鲁大海、周冲、鲁四凤等人物构成了复杂的关系,有夫妻、父子、母子、母女、兄弟、兄妹等关系,其中,周朴园是众多人物关系的核心和纽带。周朴园与他们的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发展对揭示周朴园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朴园在周公馆是家长,高高在上,专制骄横。为了树立他的家长威严,逼蘩漪喝下一碗苦药,尽管蘩漪并不情愿。周朴园之所以要逼蘩漪喝药,是因为他意识到蘩漪有些反常的行为,危胁到他的家长威严,因此借着喝药这件事来压制蘩漪的“反抗”。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周朴园对蘩漪的问候只是义务式的关心,而没有夫妻的真情,

论《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

论《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 摘要: 本文从总体上概括了周朴园的特征:既具备封建家长的专制、冷酷的一面,首先他教育子女要顺从,不许他们有任何独立的见解,其次他处处压抑自己的妻子,把繁漪压抑成石头一样的死人。在家庭中处处灌输自己的意志,确立了命令式的家庭模式。揭露他作为一家之长的绝对权威的专制统治。他同时还具备资本家专横、残暴的一面,开除大海,大死工人,离间工人代表还有他血腥的发家史揭露他冷酷、惟利是图的本性。 关键词:周朴园、形象、封建家长、资本家、 《雷雨》是曹禺先生在一九三三年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多幕话剧,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作之一。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劳资纠纷,组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引导观众和读者去思考这悲剧的社会原因。第二幕是全剧的重点场次,着重描写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分离三十年重逢时的思想性格冲突,其中还交错着周朴园和蘩漪、四凤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特别集中地塑造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的形象。深刻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毁的命运。周朴园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品主要通过三条线索,三种矛盾冲突来揭露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虚假伪善,心狠手辣的反动本色。 关键词:周朴园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剧目之一,也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正如郭沫若同志评价《雷雨》时说:“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该剧通过周、鲁两家三十年间的错综复杂的矛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多幕剧。它成功地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是周家的一家之主,也是剧中各种悲剧的制造者。他是一个早年在德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封建社会刚刚萌芽的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带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巨大阴影不仅吞噬了善良的劳动者,而且吞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格、人性和价值。周朴园身上主要有以下性格特征: 一、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周朴园的发家史带有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一次就淹死了2200个小工,他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扣300块钱。正如鲁大海所说,周朴园“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他对付矿上的罢工,也采取野蛮的手段,开枪打死三十多个工人,毫无任何“文明”可言。 周朴园在重见侍萍后,他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他害怕侍萍损害他的利益。下面不妨用他的带有“好”字的七段台词加以说明: 第一“好”:“那更好了。”这是在稳定了对方情绪之后,没有了各种顾虑,准备“明明白白地谈一谈”;第二“好”:“那双方面都好。”这是在得知最有嫌疑的知情人鲁贵并不知情之后说的;第三“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这是最能显示周朴园的阶级本质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金钱不仅可以给他带来地位、

身份和享受,而且可以赎买罪恶,以求得心灵的安宁,这正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丑恶灵魂的表现;第四“好”:“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随之他提出了辞退鲁贵父女的计划,显得多么果断、多么周密。第五“好”:“好得很。”那是在得知侍萍表示在大后天就离开此地后说的,他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第六“好”:“好、好、好。”表示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债,又不要他以金钱抵偿,他的最后威胁可以说已完全解除了,对他来说确实再“好”不过了;第七“好”:“很好。”周朴园宣布:“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鲁侍萍也同意说:“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对周朴园来说,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简直再好不过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旦他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便不会 顾念任何感情,完全暴露出资产阶级的真实嘴脸。 二、专横独裁的封建家长 专横独裁的封建家长是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是周公馆里 的一家之主,最高统治者,家中所有的人,都得对他的言行唯命是从,不能有任何违背。 18年前周朴园娶了蘩漪为妻,但他并不爱她。蘩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他对蘩漪的关心爱护并不是真正出自内心的爱,它的真正意义是对蘩漪的控制、专制,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专制。 当他得知蘩漪竟敢违反平日的规矩把药倒掉时,便不露声色地叫 四凤把剩下的药再拿来。蘩漪反复声明“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完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周朴园 《雷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 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 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 治者。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 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 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 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最后以 失败告终。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 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 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 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 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虽然 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 片摆放在显眼处。但也只不过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好在别人心中树立 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 修一修。”从这几点上就足可以看出周朴园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 然而,三十年来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种种怀念又不全是假的。他对侍萍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因为个性,总是比较复杂的,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还常常盖有各种各样的掩饰物的。周朴园是虚伪的,那是从整个地来看他。但这并不等于完全否认周朴园具有任何真正的感情,也绝不排斥他对侍萍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但当三十年后,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遇,当周朴园得知侍萍并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由对鲁妈的陌生和好奇 转变为对待侍萍的提防和小心翼翼。他用质疑的语气问侍萍“你为什么到这里来?谁指使你来 的?”还有后面他对侍萍说的“痛痛快快地,想要多少钱吧?”很显然他是想通过钱来收买侍萍,从而保证他的名誉、地位、形象不受损伤和威胁。 ——周朴园与鲁大海

《雷雨》中的蘩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的蘩漪人物形象分析 她是一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这就是蘩漪,《雷雨》中的蘩漪,她敢爱敢恨的突出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蘩漪是个颇具评论价值的人物,我对蘩漪的恨和爱有着自己的理解。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蘩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的能力和思想的人。 蘩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或恨上。这贯穿在她的许多言行中,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刀子“雷雨”般的性格。 在《雷雨》整部剧中,蘩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有四处。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是表现出来了,但这属于消极抵御。这可以从她的语言中看出来。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虽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周朴园。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这次蘩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蘩漪去看病,蘩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蘩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这次冲突中蘩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因为最后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第三次冲突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每一落千丈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蘩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蘩漪一方。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这次蘩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肃医治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而周朴园此时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每次冲突之后,都使她们的关系发生变化。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 虽然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蘩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能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感到痛苦,使出一切力量进行反抗,却从没想到要与周朴园彻底绝裂,到周家以外去呼吸更为自由的社会空气;她虽竭力反抗,但她并没有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与对手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对她的反抗前途也没有什么更为考虑。所以在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这使她的反抗带有某些苍白的病态。 蘩漪不仅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而且还有个性解放的要求,但她却不知如何获得个性解放。 蘩漪在周家过的是蜇居似的生活,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什么都要听周朴园的摆布,这使她“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但这并没有把她内心的渴望完全浇灭。因此,当五四风暴席卷全国,反对旧礼教,个性解放的呼声象春风般吹进周公馆时,蘩漪便从一个“石头人”

《雷雨》之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精品文档 《雷雨》之——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不朽之作,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再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旧社会的方方面面。《雷雨》的整个故事都在围绕着主人公周朴园展开。故事里的8个主要人物仿佛每一个都与他有着必然的联系。他是一家矿物公司的董事长,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即使是当时较为先进发达的德国,也依然没有改变他根深蒂固的封建官僚主义思想。从《雷雨》 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 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治者。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的强大。 --- 周朴园与侍萍 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虽然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片摆放在显眼处。但也只不过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好在别人心中树立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修一修。”从这几点上就足可以看出周朴园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然而,三十年来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种种怀念又不全是假的。他对侍萍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因为个性,总是比较复杂的,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还常常盖有各种各样的掩饰物的。周朴园是虚伪的,那是从整个地来看他。但这并不等于完全否认周朴园具有任何真正的感情,也绝不排斥他对侍萍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但当三十年后,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遇,当周朴园得知侍萍并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由对鲁妈的陌生和好奇转变为对待侍萍的提防和小心翼翼。他用质疑的语气问侍萍“你为什么到这里来?谁指使你来的?”还有后面他对侍萍说的“痛痛快快地,想要多少钱吧?”很显然他是想通过钱来收买侍萍,从而保证他的名誉、地位、形象不受损伤和威胁。从这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出周朴园作为一个在商场、官

雷雨——周朴园形象分析

“无情”却也“有情”——核心悲剧人物周朴园形象分析曹禺先生在《雷雨》的序言中写到:“我是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诚然,在《雷雨》这部作品中,我们会为被周朴园抛弃的一生坎坷的侍萍而怀有悲悯之情;为美好甚至有点神性的、无辜而死的周冲悲悯;为周萍与繁漪、四凤的乱伦之情而悲悯。但对于作为整个悲剧的制造者——周朴园,我们习以为常将他看成是被 打入地狱的“魔鬼”,认为他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残忍、虚伪、卑劣”的伪君子。而事实上,这位无情的封建暴君、资本家,也是一位有情的家庭守卫者、痴情人,既是整个悲剧的制造者,更是这整个悲剧最核心的承受者。 周朴园自幼受到传统封建文化的教育,后来留学德国,接受西方教育。回国后发展工商业, 身上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质。作为一名学习过西方文化的资产阶级,他能够不顾门 第差异,与自家的女仆相爱,并且生下两个儿子,可见周朴园年轻时是一个敢于反抗黑暗社会的心有斗志、胸有激情的有志之士,但骨子里终究还是一个封建思想很重的人。面对来自家人的压力、社会的压力,选择低下头颅,选择顺从这个社会的规则。大年三十眼睁睁看着家人将侍萍赶走, 转而选择娶一个与他门当户对的小姐,最终成为封建传统文化的拥护者,成为了年轻时最厌恶的 模样。可为何原本一个反抗黑暗社会的有志之士,转眼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拥护者呢?其中一部分 原因是周朴园受家庭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逼迫,不然侍萍就不会说是“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走”,而应该是“你”。但更大的原因是人性的缺陷。繁漪对周萍说过这样两句话“你到底是你 父亲的儿子”、“哼,都是些没有用,胆小怕事,不值得人为他牺牲的东西”,从中显然能感受 到周萍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同样周朴园这个看似专横的人,他的内心深处其实被深深的懦弱感充 斥着。也正是因为他的懦弱,他才更容易受到家庭、社会的逼迫;也正是因为懦弱,才导致了三 十年后的重大悲剧,成为了人们眼中无情、固执、专制的人。 深受封建文化传统侵蚀的周朴园,他的无情体现在对亲人的专制、霸道、冷漠上。我国延续 了几千年的“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封建思想影响在周朴园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周 公馆一切大小事都由他说了,妻子和儿子没有决定权、发言权,他永远是对的,在家中拥有绝对的权力,第一幕中让繁漪吃药这一过程,就将他的独裁暴露无遗。妻子不愿意喝药,就逼迫妻子,妻子再次拒绝,便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撇开周冲的为难,让他逼迫他 所爱的母亲喝药;不顾及周萍的自尊心,让这个三十岁的儿子在继母面前下跪,并且严厉冷峻地说:“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 榜样。”正如周萍说的“父亲就是这个样,他的话,向来不能改的,他的意见就是法律”,繁漪 说的“你父亲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就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周朴园就是封建专制的典型。他把整个周公馆禁锢在二十年前,囚禁似的对待妻子繁漪。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周朴 园对繁漪说的最多的话是让她上楼休息,我们也不难发现繁漪经常长时间待在房间里。身为丈夫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

房地产经营管理2班崔峰学号1004030033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分析 《雷雨》创作于1933年,作者曹禺,取材于民国时期的天津。该剧一经演出立刻引起轰动。该剧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主要人物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鲁四凤,鲁大海,周萍(长子),周冲。 当年上中学的时候在课文里学过《雷雨》,那时的思维比较简单,基本是全盘接受老师的思路,如今再次重读《雷雨》,产生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周朴园为某矿业公司董事长,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他笼统的描绘成一个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压迫工人和下层劳动人民的侩子手,是集封建,反动,罪恶于一身的一个人。可能是受过去那种阶级斗争式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往的人们对剧中周朴园的分析过于脸谱化,刻板化。 其实,要客观的分析一个人物,首先要抛开一切所谓的意识形态,不要只懂的从阶级斗争出发来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一个人的角度来分析,首先要把他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泪的人来看待。人是复杂的,多面的,一个再十恶不赦的人也有他人性光辉的一面,一个再高尚的人也会有些许瑕疵。所以,我想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周朴园。 首先,周朴园是一个父亲,三个孩子的父亲(虽然鲁大海的真实身份起初他不知道),其次他又是一个董事长,用当年的眼光来看是可恶的压榨工人剩余劳

动价值的资本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就是一个资产丰厚的实力派企业家。社会的成功人士。 作者写《雷雨》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过去的很多人都说是反封建反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真的是这样吗?或许这只是后人的牵强附会,究竟要表达什么或许连作者自己也不清楚,况且,也没有必要弄清楚,文学作品就是文学作品,一旦被政治利用就变质了。过去的教科书非要将周朴园描述成诸如大地主刘文彩,铁公鸡周扒皮之类的典型,未免太过幼稚与可笑了。 在教科书以及各种书刊上,大家看到的《雷雨》一般情况下都是删减版的,很少有人看到雷雨的序幕和结尾,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四凤死了之后一切都结束了,一切都化为乌有。 其实,在四凤以及周萍等人死后,作者还安排了续集,在续集里,周朴园则是一个很可怜的老头,一切都没有了,妻子,孩子,死的死疯的疯。以下是作者对10年以后的周朴园的一段文字描述“一位苍白的老年人走进来,穿着很考究的旧皮大衣,进门脱下帽子,头发斑白,眼睛平静而忧郁,他的下颏有苍白的短须,脸上满是皱纹。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进门后他取下来,放在眼镜盒内,手有些颤。他搓弄一下子,衰弱地咳嗽两声。外面乐声止。”这段教堂中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衰弱的老人,一点也看不出那个曾经所谓的大资产阶级坏人的形象,我们幼稚的阶级斗争思想告诉我们坏人必须一坏到底,不可能有慈爱的一面,面对阶级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豪不留情,所以这一段很人性化的描写也就鲜为人知了。 年轻时的周朴园可以说对人生是充满着浪漫的憧憬的,他对侍萍的爱情便是

浅谈《雷雨》中人物形象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雷雨》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整个故事在雷雨中开始又在雷雨中结束,注定了是一幕人生大悲剧。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独具特色,人物命运极具传奇色彩,情节跌宕起伏,发人深思。 剧中的周朴园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人物,是丰富的、立体化的人物。是一个专制的封建家长角色,同时又是一个伪善的资本家。一方面他身上有着明显的阶级烙印,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在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知冷知暖的人,与所有的正常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愿望和追求,他是一个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在《雷雨》中,周朴园所表现出的是善恶交织、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他阴险、狡诈、虚伪,是所有悲剧的始作俑者。他年轻时曾到德国留过学,也曾追求过西方进步思潮,受到过自由、开放思想观念的熏陶。但由于周朴园从小就受封建道德礼法的洗礼,所以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周朴园特别维护自身的权威性,要建立一个在他眼中所谓的有秩序的“模范家庭”。 周朴园是一个绝对独裁者,他是伪善的、冷酷并且残酷的。就是在潜意识里,都始终维护着自己在家中的绝对统治地位,在他眼中,始终认定妻子蘩漪有病,认为蘩漪阴鸷、尖锐、乖戾的个性和反抗精神是不正常的,是一种病。所以,为了表现出自己对妻子的关心爱护,

他逼她喝药,还请“有名的脑病专家”给她看病。他所做的一切,他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他是宽厚仁慈的,他是一个好丈夫,是出于对妻子的关心。 其实他所追求的是一个纯粹的封建式独裁者的地位,在劝妻子蘩漪吃药的时遭到蘩漪的公然反抗后,他伪善、残酷的一面便显露出来,“冷峻”地劝诫蘩漪应当自重:“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周朴园由不得任何人对他有半点个性和反抗,为了让所有家庭成员绝对服从自己,周朴园让周萍跪下劝自己的后母喝药,这时,周朴园那个封建道德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的可憎面目便彻底揭露出来了。 周朴园的复杂人性同时也体现在对待侍萍的情感上。三十年前,周朴园他面临利益与爱情的冲突时,他选择了利益抛弃了侍萍,当他知道侍萍抱着儿子投河自杀的消息,他心中充满深深的愧疚,而且这种愧疚感随着后来家庭生活的不和谐不断加深。 为了减轻自己的负罪感,周朴园牢牢记住侍萍的生日,衬衣上绣着梅花,保持着三十年前家具的摆设,保持着关窗的习惯,甚至教育下一代与他一起怀念侍萍,他给大儿子取名为“萍”,还命令周萍为了他的生母,把在歌舞厅厮混的不良行为“完全改过来”。三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侍萍,他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这些好像又看出,周朴园与侍萍之间是有感情的,周朴园是爱侍萍的。但是,30 年后,侍萍重新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他非但没有那种惊喜万分、重遇故人的欣喜表现,反而是一反常态,一句“你来干什么”!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繁漪所处的时代背景、语言对白、行为举止等诸多的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的性格形成的各方面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繁漪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周朴园用卑鄙的手段将她骗进了周公馆,周朴园仗着资产阶级的封建制度的权威,在精神上折磨着她,使她在精神上忍受着无比的煎熬。她的性格渐渐地变的烦躁、冷酷无情。而恰恰这个时候,周萍带着年轻人所特有的热情冲动闯进了她烦闷的生活,使得她将要枯死的心,得到了一丝的滋润和抚慰。尤其是当周萍引诱她时,所表达的热情,更是点燃了她生命的火花。在这个时候,她认为周萍是唯一能给她幸福的人。她疯狂的爱上了周萍,并且把自己的生命、名誉都寄托在了周萍身上。繁漪在这种乱伦之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但是最后,周萍又去追求年轻、美丽的四凤,抛弃了繁漪。繁漪在这种难以容忍的情况下,开始激烈的报复周萍,想要把她积累了一生的愤怒都爆发出来。繁漪在《雷雨》中是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代表,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黑暗、丑陋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她的叛逆、挣扎,有力的抨击了资产阶级封建专制的统治,并撕破了自己所在的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与个性的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封建社会;性格形象;爱情悲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引言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而繁漪却是曹禺这部代表作中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而且还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者”。然而,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①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一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形象。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完美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不但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的幸福。在《雷雨》中,繁漪是可悲的,她的结局也是凄惨的,悲剧产生的背后总是会有我们深深的思考。下面就是对《雷雨》中繁漪形象的的分析。 一、人性的扭曲,悲惨命运的开始 《雷雨》剧中的繁漪是一位名门之女,正当是花样年华的她,在18岁的时候,被逼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的,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

《雷雨》中蘩漪的形象分析

《雷雨》中蘩漪的形象分析 2012年自考中文专业本科(社会类)胡海风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而蘩漪则是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作家赋予同情的人物。敢爱敢恨,个性鲜明的蘩漪是有着“雷雨”般性格,有着“雷雨”般破坏力的女人。当然,她的觉醒与反抗,充满了悲剧性,无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一、典型的形象特征 (一)“雷雨”性格——爱恨情仇,玉石俱焚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①这就是蘩漪的第一次出场,加之那通身黑色的旗袍,给人以冷酷的视觉冲击,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冷峻的芬芳。这样不平凡的出场,恰恰暗示了她不平凡的生命历程。蘩漪出身于名门大户,受过良好教育,“五四”时期接受过新思想的影响,向往自由美好的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她聪明、美丽,也很矜持、倔强,是个明慧的女子。但特殊的经历和遭遇,改变了她的命运,也改变了她的性格。十八年的牢笼生活,使这个原本活泼的金丝鸟,被活活地困住了。面对着没有爱情,没有温暖,没有希望的单调、阴郁、烦闷的日子,蘩漪受着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②但三年前的那一刻——周萍从乡下来到周家,这似乎又给蘩漪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她渐渐感受到了鲜活的滋味,于是不顾一切地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好景不长,随着四凤的到来,周萍的背叛,她的精神受到现实和理想的反向撕扯,她终于由脆弱走向倔强,由冷静走向疯狂,变为可怕的复仇女神,如她自己所说“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③最终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爆发了“雷雨”性格。 (二)女性的觉醒——“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蘩漪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之下,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式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情感,开阔了她的精神

高中语文1.2《雷雨》周朴园形象分析方法浅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周朴园形象分析方法浅析 一、运用直观性原则,充分挖掘剧作中最有意义、学生最易认知的感性材料 1.从绣有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的“两件绸衬衣”入手。 这是理解周朴园为何30年来一直不忘侍萍的重要前提。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不妨把“两件绸衬衣”作为周朴园和鲁侍萍爱情的见证物。运用这样的方式去提问学生,一方面能把学生直接引入话题,另一方面学生也不难找到答案。确实,侍萍用一针一线绣成的“梅花”和“萍”字,无不包含着对周朴园的一片痴情,同时也可想见周朴园当年对侍萍的感情。试想,如果周朴园是一个“始乱之,终弃之”的浪荡公子,恋上侍萍只是为了一时的取乐,那么这“两件旧绸衬衣”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被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周朴园之所以如此珍惜,是因为这两件绸衬衣非同寻常,凝聚着他与侍萍之间那份真挚的感情,也印记着他与侍萍度过的那段最具纪念意义的快乐时光,可见那时他们是倾心相爱的。明白了这一点,周朴园怀念侍萍的真实性便毋庸置疑了。正如曹禺先生所说的:“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 2.抓住侍萍控诉周家(包括周朴园在内)的几段台词中人称的变换,注意品味其内涵。 “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弟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显然,台词中的人称由“你”改换成“你们”,意即侍萍指控的对象由周朴园转向周家家长,且矛头主要指向后者。由此看来,逼迫侍萍走上绝路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周朴园的父母。当然,周朴园不是没有责任,他自己也承认“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有“罪过”。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周朴园即便不情愿,也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曹禺语)既然是这样,周朴园深深怀念侍萍就又在情理之中了。细细品味这一层面,我们还不难发现,周朴园也经历了从追求到毁灭的苦难历程。年青时的周朴园,正像30年后他的儿子周萍一样,存在一个美好的愿望,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情爱空间,但这一空间完全被封建观念占据了,他们根本就没有享受那种自由的权利。如果我们能够替周萍寻找到同情和怜悯,那么我们在周朴园身上也不难找到这种情感,因为周朴园从他的婚姻突转开始了他的苦难人生。 二、寻找台词中起印证作用的语句或细节 1.直接印证。 在周朴园的种种怀念中,保留了鲁侍萍以前最喜欢的家具,牢记了鲁侍萍的生辰,这是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重逢时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实,应该说是最直接、最鲜明的印证。 2.间接印证。 先看关窗户习惯:鲁侍萍当年生萍儿时,得了病,总要关窗户。周朴园说他一直保留这一习惯,为的是不忘侍萍,弥补“罪过”。事实怎样呢?这幕剧的开头,周朴园见窗户打开了,就责问鲁妈(未认出是鲁侍萍),“窗户谁叫打开的?”这一责问有力地印证了周朴园怀念的真实性。因为周朴园并没有料到还能遇见侍萍,这自然不是装给侍萍看的。再说打听鲁侍萍的下落:周朴园曾“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也曾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过”,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因看到河边侍萍的衣服与绝命书,又听说尸首被穷人埋了,确认侍萍已死)。而现在面对无锡口音的鲁妈,又细细打听起来。这无疑又是一处很好的印证。另外,对鲁侍萍照片这一细节的描写,同样印证了周朴园的一片怀念之情是真实无疑的。 3.对比印证。 同一个周朴园,逼迫鲁侍萍出门,尚且感到“于心不忍”,有“罪过”,并表现出那么深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 摘要:《雷雨》中周朴园这个形象非常复杂,应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周朴园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家庭主义观念;周朴园也是一个非常爱家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伪善的人;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自私、残暴的资本主义家。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不仅要从他的事迹分析也要从他的家庭、社会背景分析。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形象; 《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作品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三十年时间,写出了一个旧家庭的悲剧与罪恶。其中周朴园是剧中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作者刻画的是非常成功的,那是因为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具有多重性格,让后人一直争论不休。 周朴园首先是有根深蒂固的的封建家庭主义观念。 鲁: 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後,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朴: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从原文可以看出鲁侍萍被老太太赶出周家周朴园是一无所知的,他与有钱门第的小姐结婚也是被父母逼迫的,周朴园为了家庭的兴盛,同时也不敢违背父母的安排,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因此三十年都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很不好受。 周朴园对鲁侍萍是付出了真爱的 朴: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是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俱都是比从前顶喜欢的动向,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低头)哦。 朴: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 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塑造了周朴园、蘩漪、周萍、鲁侍萍、周冲、鲁大海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 关系,制造了多个矛盾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这 些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周朴园串联起了剧中 所有的人物,一直都是人们争议和评论的对象。笔者将依据自己的研究和教学 经验在本文中谈谈对周朴园这一人物的认识。 一、残忍贪婪的资本家 周朴园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具有浓厚的封建思想,年轻时又留学德国,接受了资本主义教育,可以说他是一个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集合体,是有着 双重身份的剥削阶级。周朴园与所有资本家一样,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做 尽所有坏事,用无数人的血泪积累自己的财富。比如,为了敛财,周朴园承包 了哈尔滨江桥,而且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两百多个小工,并且在每个 工人身上赚取了三百元的保险金,仅仅这一次就赚了好几十万。所以鲁大海骂 他时说道:“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再如,周朴园自从当上了北方煤 矿公司的董事长,就对工人阶级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他的种种恶行引起 了工人的反抗、罢工,在一次镇压工人罢工时,他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上三十 多个工人。之后,为了破坏工人的罢工行动,他用金钱收买了工人代表,分化 工人团结。即便他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还是开除了它,由此可以看 出他的为富不仁。另外,从鲁大海短短几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周朴园罪恶 的发家史,看到他敛财手段的毒辣,以及残忍贪婪的丑恶嘴脸。 二、封建专制的独裁者 周朴园是周家的大家长,是一家之主,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他成为了这个家庭的独裁者、专制者,在他的思想中,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受他的控制,作 为周公馆的主人,他不允许自己的权威受到任何质疑和违背,因此,他唯我独尊、独断专行、严厉霸道,不仅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对于妻子,他也没有 半分尊重,而是任意对其进行身体、精神上的折磨。可以这么说,周朴园与蘩 漪虽然是一对夫妻,但他们之间却是一种主仆关系,蘩漪的作用只是为孩子们 做出一个服从的榜样。比如,周朴园强迫蘩漪吃药的一幕就反映了他的专制、 独裁,当他得知蘩漪违背自己的规矩把药倒掉了,便令四凤端药过来,蘩漪拒 绝后,周朴园不同意,逼着周冲劝自己的母亲喝药,当蘩漪说等一会再喝时, 周朴园依然不依,之后又要求周萍跪下劝母亲喝药,最后蘩漪在夫权和孝道双 重伦理枷锁下屈服了。而这一幕也让我们看到了周朴园的另一面――封建专制 的独裁者,他发号施令、独断专行、自以为是,不允许任何人践踏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当成了周公馆的“皇帝”,主宰着这个大家庭的一切,所有人都必须屈 服于他、听从于他。如周萍说的“父亲就是这个样,他的话,向来不能改的, 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就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周朴园就是一个封建专制的 典型。 三、虚伪自私的伪君子 最能体现周朴园虚伪自私的特点的是他对鲁侍萍的态度,在作品的一开始,作者一直在强调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和眷恋,如不许搬走侍萍喜欢的家具,不 能打破侍萍不能开窗的习惯……初读此处,我们会认为周朴园是个有情有义的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中学语文论文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 周文娟 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塑造了周朴园、蘩漪、周萍、鲁侍萍、周冲、鲁大海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制造了多个矛盾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这些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周朴园串联起了剧中所有的人物,一直都是人们争议和评论的对象。笔者将依据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在本文中谈谈对周朴园这一人物的认识。 一、残忍贪婪的资本家 周朴园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具有浓厚的封建思想,年轻时又留学德国,接受了资本主义教育,可以说他是一个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集合体,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剥削阶级。周朴园与所有资本家一样,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做尽所有坏事,用无数人的血泪积累自己的财富。比如,为了敛财,周朴园承包了哈尔滨江桥,而且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两百多个小工,并且在每个工人身上赚取了三百元的保险金,仅仅这一次就赚了好几十万。所以鲁大海骂他时说道:“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再如,周朴园自从当上了北方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就对工人阶级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他的种种恶行引起了工人的反抗、罢工,在一次镇压工人罢工时,他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上三十多个工人。之后,为了破坏工人的罢工行动,他用金钱收买了工人代表,分化工人团结。即便他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还是开除了它,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为富不仁。另外,从鲁大海短短几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看到他敛财手段

的毒辣,以及残忍贪婪的丑恶嘴脸。 二、封建专制的独裁者 周朴园是周家的大家长,是一家之主,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他成为了这个家庭的独裁者、专制者,在他的思想中,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受他的控制,作为周公馆的主人,他不允许自己的权威受到任何质疑和违背,因此,他唯我独尊、独断专行、严厉霸道,不仅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对于妻子,他也没有半分尊重,而是任意对其进行身体、精神上的折磨。可以这么说,周朴园与蘩漪虽然是一对夫妻,但他们之间却是一种主仆关系,蘩漪的作用只是为孩子们做出一个服从的榜样。比如,周朴园强迫蘩漪吃药的一幕就反映了他的专制、独裁,当他得知蘩漪违背自己的规矩把药倒掉了,便令四凤端药过来,蘩漪拒绝后,周朴园不同意,逼着周冲劝自己的母亲喝药,当蘩漪说等一会再喝时,周朴园依然不依,之后又要求周萍跪下劝母亲喝药,最后蘩漪在夫权和孝道双重伦理枷锁下屈服了。而这一幕也让我们看到了周朴园的另一面——封建专制的独裁者,他发号施令、独断专行、自以为是,不允许任何人践踏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当成了周公馆的“皇帝”,主宰着这个大家庭的一切,所有人都必须屈服于他、听从于他。如周萍说的“父亲就是这个样,他的话,向来不能改的,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就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周朴园就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典型。 三、虚伪自私的伪君子 最能体现周朴园虚伪自私的特点的是他对鲁侍萍的态度,在作品的一开始,作者一直在强调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和眷恋,如不许搬走侍萍喜欢的家具,不能打破侍萍不能开窗的习惯……初读此处,我们会认为周朴园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事实上,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借此掩盖自己不光彩的往事,维护自己的尊严,

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

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多幕剧。它成功地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是周家的一家之主,也是剧中各种悲剧的制造者。他是一个早年在德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封建社会刚刚萌芽的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带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巨大阴影不仅吞噬了善良的劳动者,而且吞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格、人性和价值。周朴园身上主要有以下性格特征: 一、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周朴园的发家史带有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一次就淹死了2200个小工,他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扣300块钱。正如鲁大海所说,周朴园“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他对付矿上的罢工,也采取野蛮的手段,开枪打死三十多个工人,毫无任何“文明”可言。 周朴园在重见侍萍后,他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他害怕侍萍损害他的利益。下面不妨用他的带有“好”字的七段台词加以说明: 第一“好”:“那更好了。”这是在稳定了对方情绪之后,没有了各种顾虑,准备“明明白白地谈一谈”;第二“好”:“那双方面都好。”这是在得知最有嫌疑的知情人鲁贵并不知情之后说的;第三“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这是最能显示周朴园的阶级本质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金钱不仅可以给他带来地位、

身份和享受,而且可以赎买罪恶,以求得心灵的安宁,这正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丑恶灵魂的表现;第四“好”:“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随之他提出了辞退鲁贵父女的计划,显得多么果断、多么周密。第五“好”:“好得很。”那是在得知侍萍表示在大后天就离开此地后说的,他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第六“好”:“好、好、好。”表示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债,又不要他以金钱抵偿,他的最后威胁可以说已完全解除了,对他来说确实再“好”不过了;第七“好”:“很好。”周朴园宣布:“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鲁侍萍也同意说:“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对周朴园来说,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简直再好不过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旦他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便不会 顾念任何感情,完全暴露出资产阶级的真实嘴脸。 二、专横独裁的封建家长 专横独裁的封建家长是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是周公馆里 的一家之主,最高统治者,家中所有的人,都得对他的言行唯命是从,不能有任何违背。 18年前周朴园娶了蘩漪为妻,但他并不爱她。蘩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他对蘩漪的关心爱护并不是真正出自内心的爱,它的真正意义是对蘩漪的控制、专制,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专制。 当他得知蘩漪竟敢违反平日的规矩把药倒掉时,便不露声色地叫 四凤把剩下的药再拿来。蘩漪反复声明“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