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

记者的起源和称谓的演变:记者又称探员,探事,文士,友人,访员无冕之王。记者人,社会活动家(斯大林)宣传家(毛泽东)杂家,狗仔队。

记者应具备修养

记者应具备的作风修养:

1.思想作风修养,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工作作风修养,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记者应具备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定义:

1.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

2.最鲜明提出“提倡道德”的报纸职责之一的徐宝璜,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是邵飘萍。

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摆正位置,不谋私利。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

1.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讲真话,让事实说话,是科学态度,也是记者高尚道德品质的体现。记者必须对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负责。

2.记者与群众关系,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记者与受众的关系

3.记者与同行的关系,

记者应具备的知识修养重要性: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知识修养的范围: 1.理论知识修养 2.新闻专业知识修养3.基础知识修养

技能修养的主要内容:

1.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话的技能

2.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

3.熟悉和掌握摄影、摄像及操作制图软件等技能

4.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

5.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

6.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记者应具备的情感修养主要内容:

1.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

2.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

3.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

4.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

5.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记者应具备的体质修养的重要性:新闻工作既是复杂的智力劳动,也是强度较高的体力劳动,加上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规律常常被打破,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新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增强体质修养的注意事项:1.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 2.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3.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记者应具备的公关修养的注意事项:1.不要轻易失 2.不要忽冷忽热3.不要夹杂私念

出镜记者

标志现场报道的开始:1963年11月22日下午丹?拉瑟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而我国的出境记者则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

现场报道的含义:一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对传播者,出镜记者是绝佳的“新闻眼”2.对受众,出镜记者是“我在现场”的一只眼. 3.出镜记者是新闻现场与观众的桥梁。

4.符合了电视媒体的“冷媒介”特征和“前台性”特征。

5.电视记者现场出镜打破了单纯现场画面配画外音形式,给新闻报道增加了活力。

记者如何出镜(防止镜前失语)?首先,培养几种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即兴发挥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的功课包括: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寻找细节。

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突发事件中的基本报道思路:直接要素。间接要素。与事故相关的社会要素。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关注课题是什么。

直播之前的准备:知识。体验。故事。人际资源。

现场报道说什么:说精确的数据。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在公用信号的情况下学会观察首先,要做一个观察者。同时,做好一个分析者。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

现场报道发展

由来:1.现场报道改变了广播新闻的报道形式(1940年9月21日美国广播公司爱德华R默罗)2.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开始(1963年11月25日暗杀肯尼迪事件)3.中国的现场报道(1992年10月1日《中国新闻》高丽萍)4.凤凰卫视的现场报道(1991年9月11日凤凰卫视的报道)

含义: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身份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实、点评新闻事件,并同时伴有以图像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分为录像和直播现场报道。

特点:迅速及时现场感强适应性强主题明确

现场报道形式:1.电视画面形象的动态。

寻找采访中的动态因素:a从静态的事务中寻找到动态

因素。b注重所采访和拍摄的事物的内涵,信息以及兴趣点。C运用运动镜头,即通过镜头的机械运动来强调画面的动态。

2.采访过程的动态,实现这种动态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

a.确立“早开机,晚关机,中间不停机”的意识。

b.具备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c.掌握随机拍摄采访的能力。与事件同步,

d.多做伴随式的采访拍摄。

e.拍摄连续画面。

f.掌握“挑”“等”“抢”三字技法。

现场出镜

含义;是指电视记者以收集素材、播报评述新闻事实为目的,在采访现场的镜头中出现自我形象的工作方式。记者出镜采访的意义:在于实现了电视传播中人本化的传播方式。美国学者J·H·特纳在1978年提出人际交流的五个阶段学说。1、互相注意;2、意欲沟通;3、互相体会表态;4.预想各种可行的方式;5、调整反应,以期达到交流的目的。

电视记者出镜的作用有:1.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2.使现场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3.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4.使采访更加深入

电视口头语言的主要特点:1.电视口头语言是综合性的语言。 2.电视记者的口头语言是人际交流状态中的语言。3.电视记者口头语言起点是人,终点是观众。4.在时间上顺序出现,不做停留,具有承上启下、相互激发和不断递进的态势。

电视记者出镜的言语行为对出镜语言的具体要求:1.电视记者语言结构的口语化 2.电视记者语言的通俗化 3.电视记者语言的形象化

非语言传播行为主要有四大类:1.外表2.体态语3.类语言4.界域

现场采访报道的提问与访谈

一、现场采访提问的任务总的目的:代替观众了解新闻事实。获取未知信息已知事实,“明知故问”收集评论和感想,组织舆论激发采访对象的情感,展现真实个性与内心

镜头意识

含义:记者不仅要面对采访对象,还要面对镜头后的观众。记者出镜的目的是使现场采访形成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实现这一效果的中介就是镜头。电视记者在镜头前就如同面对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这一意识叫镜头意识。

电视记者镜头前提问要把握好提问内容和现场画面的

辨证关系:

1.采访中的提问不应重复镜头中明显存在的信息;电视采访的提问要超越视

2.电视采访中的提问要注意保留一些现场的气氛,记者要结合采访现场的一些信息进行即兴的发问。要善于利用环境和周围的事物来组织问题,形成氛围。

一次最佳原则

电视现场采访具有很大的即兴性。1.即兴性中最难把握的被采访者。他们在镜头前的言行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不可预知性,但这也是即兴采访的基础。2.即兴性可以避免由于采访对象准备好套话而带来的节目的生硬和

沉闷。3.记者在镜头前的行为举止也应具备即兴性,只有一次完成的采访行为才会自然地焕发出以开放的,不可预知的4.记者的现场报道应尽量一次完成

参与和观察

影响观察的因素:1.习惯性的视角;2.世俗化的判断标准。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只有依靠心灵感悟,才能发现和记录那些一般人所不易察觉的内在本质。

观察的第一任务:

1.电视记者进入采访现场,观察的第一个任务是对现场人物的选择以及对现场人物言行举止的记录选择,这也往往是采访成败的关键。

2.电视记者到达现场,首先需要寻找和选择的就是典型人物——谁是新闻事件的主人公?谁是目击者?在

一大群的现场人物中,谁最重要?谁最具新闻价值?由于采访时间的限制,记者不可能采访每一个现场人物,因此,对于典型人物的选择是记者进入现场的第一步

现场参与概念:是指电视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不是简单地用眼发现而已,现场一切有价值的形象都要以人参与为前提进行物化记录。

电视采访中,“参与” 有双重含义:

(1)心理的参与,即用心灵去体会和感悟采访现场的人和事,这是参与的第一阶段。心理参与的目的是发现现场的“亮点”。

(2)行动的参与,即用言语去激发情感、用行动去碰撞生活,用镜头去记录所见所感。当现场的信息过于稀疏,或者氛围过于平淡时,电视记者为了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人物关系以及矛盾等,以自己的提问、动作等对现场人物进行激发,这是行动的参与。

(3)以心理参与为主的电视采访会形成比较客观冷静的旁观式的节目记录风格,以行为参与为主的电视采访会形成主观性比较强的互动式节目纪实风格。

为什么要将参与和观察相结合:参与和观察是将心理参与和行动参与加以结合的电视记者介入现场的方式,它既能保持心理参与式采访方式的冷静和客观,也能避免由于过于旁观而形成的信息冗长和枯燥感。

电视新闻的分类:从拍摄的角度看,电视新闻分录播新闻和现场直播。

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

录像报道画面构成:录像报道采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记者一般不出镜头。其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是画面和解说词。

录像报道录像报道镜头画面可分为两部分:

1.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拍摄要点:介绍性镜头一般要交待新闻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2.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拍摄原则:拍摄中心镜头。中心镜头要着重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在拍摄中心镜头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抓细节和富有人情味的场面。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中心镜头应占绝对比例,大约70%以上。

录像报道录像报道镜头画面要点:1.抓重点。既要抓住关键的新闻场面和主要的新闻人物。2.抓全面。拍摄时不要遗漏相关的镜头,避免后期补拍。3.抓细节。镜头要特别反映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感情变化的细节。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出镜,在新闻现场采访和播报新闻。现场报道和录像报道的不同之处:现场报道加进了记者的形象,开头是记者的独白,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导语。在现场报道中,一般都有记者的镜头前采访,在拍摄镜头前采访时,首先需要一个交待性镜头,这个镜头要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

电视新闻现场拍摄的内容众多题材、不同的事件的现场拍摄一般可归纳为:

1.现场环境拍摄

2.现场播报,采访提问

3.事件动态跟踪

现场同期声的录取的好处:让新闻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话,既自然又比用解说显得真实可信。

录取声音时注意: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话筒功能、特性,话筒线、电池等) 2、话筒一直打开。(避免重要场面时因意外原因而无法录音) 3、用耳机进行监听。(注意效果)

电视新闻现场拍摄技巧:1.少用推拉摇移 2.镜头要完整配套 3.突出特征,角度常新 4.刻意追求真、善、美 5.画龙点睛抓细节 6.善于挑、等、抢7.录好同期声8.捕捉人物的第一反应9.要参加采访的全过程10.时刻准备拍11.开机关机前的充分预留。12.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界定

现场直播含义:1.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边报道、边摄录、边同步播出。2.记者的报道、电视台的播出和观念的接收都是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3.与“录播” 不同,它的报道过程就是播出过程,报道与播出也是同步进行的。如何做到的:1.电视台把电视转播车开到新闻现场,用ENG摄录图像,在转播车上切选画面,然后通过转播车上的微波设备,把声像讯号传送到电视台发射出去。

2.或者把现场图像传送到电视台播控中心,由导演选择画面,观众在事件发生、进展的同时就能看到现场情景。

电视现场直播与电视新闻节目直播的区分:1.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就新闻事件来说,它既是报道方式也是播出的节目。2.录播是先编排后播出,新闻节目中许多新闻己经事先摄录好了。3.作为个体的新闻报道与播出并不同步,这是节目直播与新闻现场直播的根本区别。电视新闻直播有两种:1.重大事件的新闻现场报道直播2.新闻节目演播室里的新闻直播。

新闻节目直播具有明显优势:1.报道时效快。2.使新闻节目编排播出更为灵活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发展历程

CNN 是全世界第一座24 小时传播新闻的有线电缆电视新闻网,开播于1980 年,当时有人称为“鸡汁速食面网”

CNN 成功的法宝----“快速、准确、详尽、现场”八字方针。

新闻现场直播在我国的发展:进入1990 年代,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被重视与应用。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基本要求:

1.题材重大

2.周密的准备、详尽的计划

3.提高电视直播人员的业务素质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在演播室中看到主持人的光辉形象,更要在现场看到主持人的精彩报道。那么现场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目前的现场报道中又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如何理解现场编辑的重要性?怎样才能使现场报到更具现场感?本文将结合实践,对上述问题加以阐述。 Abstraction: With the immens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vis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 people's demand on TV news broadcaster and host is rising ,the audience will not be satisfied only by the "glorious" features of the host sitting in the studio ,the more they need is the report given by the host standing on the spot of the event .For the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mportant role does live report play in the communication ? What kind ques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live report ?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ve editing ? how to intensify the feeling of the spot? As a "freshman", I consulted vast related reference and together with my practical analysis , I gained many my point of view list below. 关键词:现场编辑现场感 Key word:live editing the feeling of the spot 目录 引子 (1) 现场报道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日渐凸显……………………………………1-2 现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3 现场报道要有现场编辑意识………………………………………………………3-5 现场报道中现场感的产生…………………………………………………………5-6

现场报道

记者的起源和称谓的演变:记者又称探员,探事,文士,友人,访员无冕之王。记者人,社会活动家(斯大林)宣传家(毛泽东)杂家,狗仔队。 记者应具备修养 记者应具备的作风修养: 1.思想作风修养,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工作作风修养,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记者应具备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定义: 1.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 2.最鲜明提出“提倡道德”的报纸职责之一的徐宝璜,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是邵飘萍。 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摆正位置,不谋私利。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 1.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讲真话,让事实说话,是科学态度,也是记者高尚道德品质的体现。记者必须对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负责。 2.记者与群众关系,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记者与受众的关系 3.记者与同行的关系, 记者应具备的知识修养重要性: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知识修养的范围: 1.理论知识修养 2.新闻专业知识修养3.基础知识修养 技能修养的主要内容: 1.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话的技能 2.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 3.熟悉和掌握摄影、摄像及操作制图软件等技能 4.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 5.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 6.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记者应具备的情感修养主要内容: 1.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 2.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 3.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 4.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 5.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记者应具备的体质修养的重要性:新闻工作既是复杂的智力劳动,也是强度较高的体力劳动,加上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规律常常被打破,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新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增强体质修养的注意事项:1.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 2.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3.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记者应具备的公关修养的注意事项:1.不要轻易失 2.不要忽冷忽热3.不要夹杂私念 出镜记者 标志现场报道的开始:1963年11月22日下午丹?拉瑟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而我国的出境记者则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 现场报道的含义:一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对传播者,出镜记者是绝佳的“新闻眼”2.对受众,出镜记者是“我在现场”的一只眼. 3.出镜记者是新闻现场与观众的桥梁。 4.符合了电视媒体的“冷媒介”特征和“前台性”特征。 5.电视记者现场出镜打破了单纯现场画面配画外音形式,给新闻报道增加了活力。 记者如何出镜(防止镜前失语)?首先,培养几种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即兴发挥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的功课包括: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寻找细节。 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突发事件中的基本报道思路:直接要素。间接要素。与事故相关的社会要素。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关注课题是什么。 直播之前的准备:知识。体验。故事。人际资源。 现场报道说什么:说精确的数据。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在公用信号的情况下学会观察首先,要做一个观察者。同时,做好一个分析者。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 现场报道发展 由来:1.现场报道改变了广播新闻的报道形式(1940年9月21日美国广播公司爱德华R默罗)2.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开始(1963年11月25日暗杀肯尼迪事件)3.中国的现场报道(1992年10月1日《中国新闻》高丽萍)4.凤凰卫视的现场报道(1991年9月11日凤凰卫视的报道) 含义: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身份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实、点评新闻事件,并同时伴有以图像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分为录像和直播现场报道。 特点:迅速及时现场感强适应性强主题明确 现场报道形式:1.电视画面形象的动态。 寻找采访中的动态因素:a从静态的事务中寻找到动态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1、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例子:这例子是属于突发性的报道:是汶川地震时候央视记者张泉灵的报道:“从都江堰出发,车行20分钟,到第一个山坡,你就看,道路到这儿就完全终止了,这是我身后的这一块,事实上呢,它不是我们在通往北川路上常看到的一些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根据工程人员告诉我们说这个聚积了大概一万方的土量。” 这个报道开头部分,记者就对所处的位置做了介绍。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位置是为了告知观众“我在现场”,也是说明出境记者报道的必要性。“车行20分钟”、“不是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大概有一万方的土量”等细节则丰富了镜头画面的信息。 从电视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只有一台挖土机在工作,而一大群人在旁边围观。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这一画面信息显然难以理解。张泉灵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现场看的人多,工作的人少。这其实也是一个相当无奈的情况,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路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它宽7米左右,往这边下面就是岷江,是一个断崖,你在后面你能看到紫坪浦水库的这个大坝。那往这边呢就是一个山体。这样宽的一个路面的话,它事实上只允许一辆挖掘机在上面工作。” 这段解说中,记者通过对现场空间的条理分明的介绍不仅消除了人们的疑惑,而且准确地传递了道路抢修难度巨大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例子: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市民广场灯展中心,大家都知道这个灯展是咱们泗阳第三次的花灯展,也是泗阳知名度最大的而且活动是最多的,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看花灯只要看三点,一个是看最大的花灯,等会我们带大家去现场看看,这花灯到底有多大,我这先保密一下,这里还有我们常见的小红灯,这种小红灯孩子们最喜欢,为什么呢,下面都有张纸条,可以猜灯谜,灯谜的奖品我已经拿两个,大家看看特别好玩,有福娃什么东西的,待会呢我们还要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接下来呢,很快有表演队马上要开始表演了,在我身后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准备了,今天表演的是我们泗阳第一个舞龙队,你看,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是第一舞龙队,舞龙头的王大伯,王大伯能不能改大家展示一下,接着王大伯说没问题,然后就展示了一番,在展示的时候记者不用说话,直接用现场的同期声,快要结束后,镜头回到记者,记者开始说,其实像王大伯他们说,为了这次演

(完整版)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修订版)精选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首先了解一下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的概念;现场报道是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新闻调查 主持人王志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什么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一般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出镜记者的诞生虽然看似偶然,但从这种报道方式引发的强烈反响来看,记者出镜是适应 电视媒介特性的,是一种可以广泛采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

式,尤其是对突发事件而言,记者出镜对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会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们通常现场出镜记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现场记者开始入画的拍摄方式有这样几种: (1)直接将镜头对准现场记者.第一个画面是现场记者近景镜头,现场记者站在固定位置上进行口头报道,然后镜头拉开或转移。 (2)拍摄全景.慢慢地推向现场记者后镜头固定,现场记者开始讲话。 (3)拍摄中景.主持人慢慢走向镜头,位置是由后往前

走,一般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然后边讲边向前走。 以上这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现场编辑”。第一种方式多数是用于消息类的报道,后两种方式用于专题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记者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走,而且不要走动太多,因为观众这时要注意听记者在讲什么内容。另外不要走走停停,要考虑到摄象机的活动。 在现场报道时哪些信息必须说 哪些又不必说,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如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一次现场报道,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现场记者。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场报道的特点与优势。

电视新闻报道

第一章电视新闻的发展与地位 第一节历史的轨迹 电视新闻的初创时期停顿时期复兴时期初创时期(1958~1965)停滞期(1966~1977)调整改进时期(1978~1993)高速发展时期(1993~今) 调整改进时期(1978~1993) 1、国际新闻报道面的拓展,为电视从业者进行新闻改革打开了思路 2、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综合新闻节目稳步发展,电视逐渐担负起较全面的新闻传播职能 3、地方电视业快速崛起,基本上形成了四级混合覆盖的电视新闻传播网 高速发展时期(1993~今) 1、“广播”走向“窄播” 2、“新闻性”节目个性化 3、深度报道越来越受重视 4、新闻现场直播质的提高和量的增加 电视新闻具有宣传的重要性 1、从新闻事业的根本特性看 2、从电视本身的特性看 3、从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看 电视新闻对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1、电视新闻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3、电视新闻对政治的影响 4、电视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5、电视新闻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电视新闻的属性 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1、消息2、新闻专题3、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第二节共性规律 时效性★1、新闻要快更要准2、新闻要抢也要压3、新闻要热也要冷 真实性★1、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2、摆布导演和合理组织的关系 客观性★1、解说要客观,画面要客观2、议论部分的解说和画面也要依据事实的发生 社会性★1、电视传播的技术发展,为其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提供了不断缩小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距离的物质技术保障2、社会新闻的分量在逐步加强3、媒介播出开始具备社会性 第三节个性规律 直观性★1、直观有助于传播2、直观有助于感知3、直观有助于表现 纪实性★1、将新闻事实生活化2、将新闻事件典型化3、将具体生活抽象化 立体性★1、同期声表现人物个性2、画面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3、解说表现抽象的理性思维 参与性★1、间接参与2、直接参与3、思想参与4、参与再传播 局限性★1、对曾经发生、已经过去而又未能及时捕捉拍摄到形象的内容,难以表现 2、对尚未发生的事件难以表达 3、对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难以直接表现 4、视频信号无法全部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 5、难以表现抽象内容 电视新闻的语言构成系统 语言符号体系★1、播音语言2、现场采访语言3、文字语言 (1)画面语言 (2)屏幕文字★1、文字提要2、字幕新闻3、口播新闻4、人名、地名、背景材料、历史状况等5、对一件事情的叙述、抒情和评论6、整屏文字

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电视新闻报道策划 方案 1

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篇一:电视新闻栏目策划方案】 《新闻111》电视栏目策划书 一,现实环境 1背景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变得越来越有品位。一般而言:观众看电视往往会带着娱乐心理和求知心理。为了让观众在其它电视娱乐节目满足的同时,又有一份求知收获,故推出了这套节目我们的宗旨是:解读老百姓身边的事 2企划动机关注民生 二,栏目设定 1,栏目名称《新闻111》 2栏目类别民生新闻栏目 3栏目主旨贴进百姓、引起共鸣,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引起 老百姓共鸣。 4栏目目标沟通社会,传递信息 5栏目定位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贴心人

6栏目内容老百姓身边的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 7栏目特色“民生、民情、民意” 8栏目风格精致,赋予美感,应当做到镜头中节目多于人。 9主持人要求一男一女主持人搭档,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驾驭话题、组织讨论的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10节目长度每档30分钟 11播出时段日播每晚在电视剧黄金时间刚结束时播出, 12播出次数每晚 9:50~~10:20 (首播)次日中午1:00~~1:30 (重播) 工作人员构成主持人 2名记者(外景主持)若干人摄像 5名 编导若干人编辑 1名策划(创意人) 2名编剧 2名经理(对外营销) 1名美工 1名设备和场所 1. 演播室 2. 合成制作机房 3. 外景拍摄用的摄像机和拾音话筒2套 栏目的运营要求;拉近距离,报道形式灵活多样 民生新闻注重用平民视角,用老百姓的语言来报道新闻,为此,摒弃了传统新闻的那种“高高在上,冰冷生硬”的报道方式,采用“平

新闻现场报道范文

新闻现场报道范文 对于企业/机构来说,新闻发布会具有正式、隆重、沟通灵活等特点,是当企业/机构遇到重大事件或新品发布时向公众公布信息的一种方式,同时通过举办发布会还可以借助新闻的影响力提升、维护品牌形象。在发布会的网络媒体推广环节,左盾传播认为新闻发布会新闻稿与普通公关新闻稿略有不同,参考了众多新闻发布会新闻稿的范文,关于新闻发布会新闻稿的格式我们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发布会新闻稿标题 1、通常新闻发布会新闻稿的标题要能明确发布会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添加发布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力争让公众通过标题能了解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新闻发布会新闻稿范文标题) 2、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在新闻发布会新闻稿的标题中加入企业/机构的品牌词;(建议除了正常标题外,另准备一个18汉字的备用标题) 新闻发布会新闻稿内容

1、在接触的众多新闻发布会新闻稿的案例中,一般稿件开头会介绍发布会的背景、时间、地点、主办方、承办方、发布会主题以及出席发布会的嘉宾等; 2、接下来的内容里会添加一些发布会的现场图片,包括活动现场、嘉宾致辞、媒体采访等。建议给每张图片配上说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嘉宾及领导的称谓需要确认准确,大部分媒体发稿后不接受修改和撤稿,一旦嘉宾、领导称谓弄错会比较尴尬; (新闻发布会新闻稿范文内容) 新闻发布会新闻稿形式 1、相对来说,左盾传播建议新闻发布会新闻稿采取多图文的形式,在排版上按图片的重要性从上到下进行布局; 2、新闻发布会新闻稿可以采取多版本的策略,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一般会写稿发布、企业/机构也会通过商业新闻稿发布平台进行发布,所以稿件内容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每个版本的稿件都要有自己的侧重点,传播效果会更好一些。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摘要: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定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以及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发展创新途径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电视记者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定义 所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或者是观众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的采访,并就采访的结果以口述的形式向观众解说和呈现。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较之文字访问、广播访问,它最集中的体现了现代新闻业的快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伊拉克战争爆发,伦敦奥运会我国健儿角逐金牌等都是通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达到的效果。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媒体的技术性也越来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逐渐丰富起来,主要包括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亲切感等特征。 2.1、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一般都是以记者采访和记者报道的方式进行的,记者身临其境,来对事故或者生活现场进行采访并报道,使得观众如同感同深受一样,让观众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记者通过电视镜头、周围环境来总结自己的报道,让现场的氛围和环境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清楚的知道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等全过程的回放,并使得观众能够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和时间上的互动,正是因为这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将事情的现场氛围和环境与观众融合在一起,使得新闻内容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2、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现场报道三个

开头: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德州新闻》,我是主持人······一到夏天,小吃摊、大排档、烧烤店就火了起来,许多人都会在晚上出门散散步,吃点小吃。但“酒足饭饱”之后,却成了杯盘狼藉的场面。请听现场报道:······你好 现场报道: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东地南大道,这里是政府有关部门规划的烧烤街之一,在道路的尽头还有很多小吃摊等。现在是晚上十点钟,吃烧烤的人们已经走得差不多了,但我们可以看到地上还有很多残留物,可谓是一片狼藉。现场情况就是这样,主持人。 评论:感谢记者的报道。品尝美食不能耽误,同时保持文明卫生城市的形象,保护干净美好的生活环境,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是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的。 结尾: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现场报道2 开头: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特别关注》。我是主持人········· 这两天,持续高温的重庆终于下雨了,而刚入秋,沈阳就下起了冰雹,这些都成了引人注目的新闻。从入夏以来,人们格外关注天气,干旱、高温、暴雨、冰雹,极端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见面谈天气不再是个轻松的话题。请听记者现场报道,····你好 现场报道: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沈阳市城区,现在冰雹已经不再下了,但我们可以看一下路边停着的汽车的车窗,已经被砸出了直径两三厘米的洞。现场情况就是这样,主持人。 评论:感谢现场记者的报道。以前遇到极端天气,让我们付出了代价,也给了我们教训,成为应对今后极端天气的经验。人管不聊天,也不能胜天,但我们可以对极端天气有更多的认识,更积极的防灾减灾,做到有备无患,以此去面对风风雨雨。 结尾: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现场报道范文

广播电台实习心得体会 9月1日,我正式进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综合广播频道进行实习。非常凑巧,新闻综合广播频道在这一天开播了一档新的栏目——《新闻现场》,而这也成为了我实习期间学习和实践的主要栏目。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对广播新闻的采编播过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广播新闻也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首先,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很重要的。以此为基础,记者必须以辩证的思维,多层面、多角度反映新闻事实,正确引导听众理解新闻,让听众从多方面认识新闻事件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中,就是要在报道中反映出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多个侧面,反映出人物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才能比较客观地为听众再现新闻事实。 在9月份和10月份,我分别采访了南宁罐装燃气降价情况。一般来说,燃气降价是许多市民欢迎的情况,但实际上,有一部分的市民对降价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们的经济状况或福利,或者是使用管道燃气的实际情况,都让他们对罐装燃气降价没有太多的看法。相反,一些经济不太宽裕的市民却对只降几元钱不甚满意。这多方面的意见在报道中都应该要有所体现,而不是片面地表达一种观点,这样对听众才是负责任的态度。让听众听到多方面的声音才能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其次,广播新闻要有现场感,要生动地表现新闻事件发生的氛围,才能让听众收听时有真实感。新闻报道有现场感和视觉化效果是《新闻现场》栏目要突出的一大特色。因此,都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亲自到事件现场感受现场的氛围,并且在报道中进行描述,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2011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在南宁市一些社区举办了绿城歌台的表演活动,这一类型的报道,一定要让听众感受到现场的热闹气氛,记者也要对现场表演的节目、观察到的细节、演员的情况、观众的情况等等进行生动地描述。如此一来,听众才能从只有声音的广播报道中了解到表演现场的一些具体情况和细节,报道也才会好听。 第三,新闻要贴近民生,关注民生。当前,民生新闻在许多新闻栏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平民化视角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根据大众的喜好和需求,采用大众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编辑和报道,将“硬新闻”进行“软处理”,把“播新闻”变成“说新闻”,增强媒体的亲和力。《新闻现场》栏目是进行民生新闻的报道,这要求报道不仅是大众关心的、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而且报道方式要能够引起他们收听的兴趣。2011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后,我去埌东客运站采访了南宁开往越南的旅游快班的运营情况。在编辑过程中,我从对客运站相关负责人进行的采访中选取了听众会比较关注的信息,如旅游快班线路发车的情况、班次有多少、到越南的语言沟通问题等等,并且在报道开头采用了对某一位乘客的乘车经历进行讲述的方式,让听众从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开通这趟快班所带来的出行上的变化,随后再从点切入面,带出对这趟快班运营情况的总体介绍,这样使新闻报道体现出一种故事性,而不是简单的“播新闻”。

如何做好新闻的现场报道

如何做好新闻的现场报道 摘要新闻的现场报道对新闻记者有着极高的要求,除了具备较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反应驾驭能力外,还需要较多的素质要求。本文就如何做好新闻的现场报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闻;现场报道;出镜 如今,很多记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想让自己的报道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太难。的确,随着媒体数量的增加,报道多样化的出现,观众对新闻的认知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喜欢单纯的消息,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播报,他们需要的是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和新闻就在眼前的视觉冲击。当下,随着各大媒体间编辑制作、技术包装水平和信息渠道优势的逐渐缩小,想发“独家报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闻竞争的方向开始有了变化。新闻事件发生,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利用自身的新闻敏感去判断新闻价值,一旦事件的新闻价值被确定,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战争就打响了。倘若此时记者能做出精彩的现场报道,往往会在发布时间和视觉效果上占得先机。如何能完成精彩的现场报道呢? 1 细致的新闻信息采集 在现场,记者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肢体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现场呈现出来的新闻信息往往很多,但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就需要记者仔细的甄别了。正真考验记者功力的并不是表面信息的采集,而是你能否挖掘出隐藏在表面信息背后的真相。例如在著名的“山西繁峙矿难”发生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刘畅和许多同行一起在事发现场进行采访。事故报告、善后赔偿,一切看似按部就班,但刘畅从深夜矿场周围出现的黑色客货车中嗅出异味,在遇难者家属恐惧的眼神中看出端倪,他没有选择同别人一样的采访途径,而是在另一条隐蔽的路线上开始了不懈的追击,终于挖掘出矿主极力隐藏的真相,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最终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 多样化的现场报道形式 有的记者在现场报道中,语言和形式都过于单一,几乎是为了出镜而出镜,通常是在新闻的开篇做导语式现场报道:各位观众,我现在在……现场,……事件正在发生,然后就从镜头中消失,完全起不到现场捕捉“新闻点”的作用,观众看着枯燥乏味。其实,现场报道可以有许多形式,比如对新闻细节的介绍、对事件核心人物伴随式的访谈、对新闻现场突发状况的解说、对事件本质的综合评述等等。只用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报道形式,让它们为报道内容服务,才能制作出鲜活生动的新闻。例如在2011年《辽宁新闻》播发的一篇报道《平凡力量——山村最美女教师》中,记者凌晨4点扛着机器和女教师一起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课。这个早上,他们一共拐过28道弯,穿过5条小河,翻越3座陡坡……在该片中,记者有一段气喘嘘嘘的现场报道:“像我这样的大小伙子,走这段路已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