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学科:语文设计者:第二小学郭彬教材分析: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课文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平常小事,处理却不同寻常的做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的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学生分析:这是本学期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在学习前篇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我要知道:为什么路人赞叹修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一、揭题、解题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2、检查自读效果。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三、练读、议读、质疑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提要求:把语句读流利,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板书设计:8、路旁的橡树工程师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三年级语文:8 路旁的橡树(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8 路旁的橡树(教 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8 路旁的橡树(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修路工作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一种自觉行为。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收集词语,能用收集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收集课文的词语。 1、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词语收藏夹 2、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是哪个词,并写在方框里。 3、学生说词语的意思,可以点名让学生问答,也可以考考老师。写在方框里。 需要收集的词语有:橡树、平坦、灌木林、工程师、延伸、挺拔、沉默不语、沉重、楔子、责备、笔直、马蹄形、不约而同、赞叹、高尚。 4、运用收集的词语说说课文的大意,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二是学会运用词语说话。三年级二班的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是一个薄弱环节,强调突出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详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第8课《路旁的橡树》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为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课课文都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主题而展开的。旨在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本课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却非常高尚,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本文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不寻常处理方式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对于中段的小学生,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与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路旁的橡树教案

8.路旁的橡树教案 教学目的: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收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本课教学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7课,知道了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这节课我们学习第8课。读题,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打开课文第8课,画出学习要求,指名读要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疑问学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会读 的还可以做上记号。 a.检查生字读音

出示生词,指名读,个别读。 延伸挺拔哨兵楔子沥青高尚灌木林马蹄形 b.检查多音字“铺”的读音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筑路工人是怎样对待 橡树的?交流 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为了(),把路筑成()的故事。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抓住问题,深入理解,体会情感 1、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路弯成马蹄形的? 出示课件:齐读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笔直笔直的,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板书:笔直马蹄形 只在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弯成马蹄形?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画橡树 2、这棵橡树是怎么样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 出示课件: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假如你是筑路工人看到这样一棵橡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4、工程师和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快速读3、4、 5、 6、7自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第八课《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三(2)班李小丽 一、课标要求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

识,热爱绿色家园。 1、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2、学法 诵读体会法、讨论理解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我们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是否同学们还记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学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和老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您读懂那一部分?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的吗?(共同解决疑难)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教师组织正反辩论)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8路旁的橡树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可是人们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也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讲述人与树的故事的课文——路旁的橡树。(板书) (谈话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4、检查自学情况。 5、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 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1、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师介绍橡树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 )的公路时被一棵 ( )橡树挡住, 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成了( ), 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 )的心。 2、幻灯片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学生练读 3.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 四、品读感悟 师: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发一个爱心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8《路旁的橡树》

西航三校电子教案(首页)

一、导入新课 1、为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树木几乎被一个小村庄的人们砍光,现在有一棵长在路旁的橡树,人们又是怎么对待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2、板书课题:8 路旁的橡树 二、读课文,交流感想。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形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

8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收集词语,能用收集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收集课文的词语。 1、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词语收藏夹 2、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是哪个词,并写在方框里。 3、学生说词语的意思,可以点名让学生问答,也可以考考老师。写在方框里。 需要收集的词语有:橡树、平坦、灌木林、工程师、延伸、挺拔、沉默不语、沉重、楔子、责备、笔直、马蹄形、不约而同、赞叹、高尚。 4、运用收集的词语说说课文的大意,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二是学会运用词语说话。三年级二班的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是一个薄弱环节,强调突出对词语的教学,有很现实的教学意义。】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问题。 1、默读课文。(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

2、画一画。为课文增添几个小泡泡,或者发出你的感慨,或者提出问题。 3、问题反馈,因问题学课文。学生交流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 5、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怎么利用略读课文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呢?从默读,到画小泡泡,然后反馈问题,质疑问题,交流对学习课文体会与初步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坚持久了,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1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分支问题: (1)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用画图来表示。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2)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a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b拓展朗诵诗歌激发想象,感受树的生命,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天水市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练习B卷

天水市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练习B卷 一、基础知识 (共6题;共19分) 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1)周瑜很dùjì ________诸葛亮的才干。 (2)shān gāng ________上有一只jī è ________的大老虎。 (3)夜里,cūn zhài ________里传来了人们shú xī ________的声音。 2. (3分)选词填空 察查 妈妈带我到医院检________身体。 带戴 我的哥哥________着红色的领________。 3. (1分)用加下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进入网络,就好像跨入了信息高速路。 ________。 4. (3分)写出近义词。 约摸—________ 推测—________ 仍旧—________ 5. (2分)读一读课文《三借芭蕉扇(二)》,填一填。 铁扇公主把借扇的经过说了一遍,假牛魔王故意________地说:“________!可惜!夫人,你怎么把宝贝借给那猴子?真气死我了!” 6. (5分)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________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我们的心里在说:“小纸船,希望你能漂到大海去。” ________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小溪边。 ________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________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了一只只小船,放在水里。 二、阅读理解题 (共1题;共9分) 7. (9分)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气象卫星还想说下去,可是语音早给台风的怒吼声打断了。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300千米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 (1)文中有许多表示台风发怒的词语,找一找,抄写下来。 (2)填空。 “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________,船儿见我________,树儿见我________。”这些话很形象地把“________”这个词语写具体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学建议: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练习(I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 练习(II )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知识(共6题;共35分) 1. (12分)我会填 在词中的解 要查的划线字音序部首除去部首还剩几画字典中的解释 释 蛮横①粗野,不通情I 理。②鲁莽。 嫌窄①嫌疑。②厌恶;不满意。 丞相 ①古代官名,宰 相。②外貌。 分)按要求写出式的叠词 (1)写颜色:红彤彤___________ (2)写神情:笑呵呵___________ (3)写滋味:甜津津___________ (4)写外形:矮墩墩___________ 3.(7分)选字填空。 姓名: 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柏怕拍①我________ 了一下桌子。

②松四季 ③我老师批评我不好好写作业。 玩元 ④爸备出色地成了单位的工作。 ⑤周六,我要去晓诗家O 仍扔 ⑥他生病了却然坚持上学。 ⑦他不应该把果皮在地上。 4. (4分)写出近义 词O 幽静一一伟大一一 异常一一表露 5.(3分)根据课文《推敲》理解,填空。 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与韩愈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贾岛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创作态度和________ 的钻研精神。 6.(5分)(2017二上?罗湖期末)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从前,有一只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于是,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了。” _______ “如果你变成一个渔夫,”小兔子说,“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_______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_______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鱒鱼,”妈妈说,“我就变成一个渔夫去抓你。”

8路旁的橡树

8*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第7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靠着一把斧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这把斧头毁掉了他们的一切。因为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述的也是人与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 过渡: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橡树仪态雄伟、气势磅礴、高大伟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高寿的可以达到400岁。橡树是一种极其聪明的树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具有完善而强劲的自我保护体系,有一整套对付天敌的本事。 它的外皮非常坚韧,既可抗拒动物的啃食,也能防止机械的伤害;它还会分泌出单宁酸,用来对付频繁骚扰的昆虫幼虫;它会把自己的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学科:语文设计者:第二小学郭彬教材分析: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课文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平常小事,处理却不同寻常的做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的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学生分析:这是本学期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在学习前篇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我要知道:为什么路人赞叹修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一、揭题、解题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2、检查自读效果。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三、练读、议读、质疑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提要求:把语句读流利,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板书设计:8、路旁的橡树工程师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第八课 路旁的橡树(练习)

《路旁的橡树》(练习题) 一、拼一拼,连一连。 xiàng xiē yán tí guàn 延橡楔灌蹄 二、词语小超市我最棒。 挺()拔()壮()埋() 延()拨()状()理() 三、选词填空。 1、严肃严格王老师虽然和蔼可亲,但是对我们的要求还是挺()的。 2、精彩美丽今天,李明表演的节目真(),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3、沉重繁重周玲玲知道自己错了,心情格外()。 四、词语找家 象橡相 1、一位赶着大()的人,站在()树旁边和游人们照()。 呻神身 2、一位()穿蓝衣服的少年看起来精()恍惚,正蹲在墙角()吟。 五、用反义词填空。 取( )补( ) ( ) 惊( )怪声( )击( ) 同( )共( )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心灵轻轻地() ()的公路长久地() ()的橡树不约而同地() 七、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 结结实实()()()

八、按要求写句子 1. 工程师把一根楔子打进了地里。(改为“被”字句) 2.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缩句) 九、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是因为() (1)人们觉得弯曲成马蹄形美观一些。 (2)筑路工人爱护路边的树,把路修弯可以不砍树。 2、“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中“高尚的心”指() (1)工人为了树停工不干,有一颗高尚的心。 (2)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为了保护橡树,十公路拐一个弯。在修路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十、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几年过去了,一条________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_________但只在一个地方__________成马蹄形。坐车过往这里的人_________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3.短文中最后所填一词是什么意思?

路旁的橡树教案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 【教学准备】 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们在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同学们还记得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却不是那样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个关于树木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题目)。 2、揭示课题:以“路旁的橡树”为题,点明了课文的内容与“路”和“橡树”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下列词语。 橡树延伸挺拔楔子 沥青马蹄形高尚 3、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交流第一个问题: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⑵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子的?(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⑴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⑵工程师最终想出解决方案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4、读第八、九自然段。 ⑴“只在一个地方”指的是哪里? ⑵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⑶为什么人么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⑷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5、总结: ①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8.《路旁的橡树》

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意义段归并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3、能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翻阅词语手册。理解“高尚、楔子、沥青”等生词的意思。 2、教师课件制作。 教学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 教学预设: 一、词语介入,感受生机 1.(投影)这是一棵橡树,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出示描写

树木的词语,请同学用上一个词语来形容橡树。 2.出示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这么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这棵橡树的命运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重点词语自读) 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 3.说段落大意,用归并法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找找文章的中心句。 三、抓住重点,讨论交流 齐读最后一段,提问: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边读书边找依据,全班讨论交流。 1、情节1: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A交流:在想什么呢?(树美有生机)体会心情——震撼。B指导句子朗读响亮。 2、情节2:他们沉默,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都叹气。 A交流:他们沉默各是什么原因呢?体会心情——犹豫、纠结。

B、指导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3、情节3:一组对话。计划不能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 A猜猜他们说话时的语气,为什么?体会心情——平静对激动。B指导朗读。 4、情节4:工程师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A从语言、动作和事情结果来体会,抓住轻声体会心情——放松。B 指导朗读。 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觉的,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 四、围绕主题,发表体会 1、选择主题,说或写体会并交流:A橡树就这样被保住了,如果你是橡树,会对筑路人说些什么?B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C、几年后工程师或工人们路过会自豪吗? 五、练笔作业,提升意识 1、联系《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参考题目《重建新村庄》、《山又绿了》,字数300字,写在练笔本上。或者以《橡树的自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练习B卷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 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20题;共93分) 1. (3分)我会加标点。 ________橡树也不可以砍________工人们说________ 2. (2分)选词填空。 辽阔宽阔 汽车在________而平坦的马路上行驶。 在________的松嫩平原上,有我美丽可爱的家乡。 3. (6分)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结结实实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3分)照例子,写句子。 ①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十五的月亮是那么 ________,就像________。 ②那条沥青公路像箭一样笔直。西湖的水面像 ________一样平。 5. (5分)拼一拼,选一选。 A、延 B、橡 C、楔 D、灌 E、蹄 xiàng________

xiē________ yán________ tí________ guàn________ 6. (8分)找同音字填空。 xiàng ①________树________机大________ ________目 shēn ②________份________浅人________ ________请 7.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橡________ 延________ 拔________ 沥________ 蹄________ 像________ 廷________ 拨________ 历________ 啼________ 8. (8分)读拼音,写词语。 yán shēn tǐng báshào bīng xiē z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ì qīng gāo shàng xiàng shùpíng t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长zhǎng cháng ①长________大长________久长________跑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8 路旁的橡树 教学设计

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文中人物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以及筑路工人的高尚心灵。 教学难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生命是多彩的!哪儿有了阳光的照耀,哪儿就有花儿朵朵,绿意盈盈。请看──【课件出示:画面】 如果你心有所动,请你说一句动情的话。 一朵花绽放是美丽的,一株草生长是幸福的,而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橡树伫立在田野,在路旁,在眼前,那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8课【课件出示:路旁的橡树】。 二、读文学习 1、这棵橡树将带给我们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读课文吧!故事读完了,谁来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说。 2、说得好,能读好这些词吗?【课件出示:词语】愿读哪段就读哪段。 3、同学们,你们觉得路旁的橡树美吗?课文怎么写橡树美的呢?谁能快速找出文中写橡树美的句子?【课件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读着这个句子心里什么感觉? 4、橡树美,人更美!你觉得文中的那些人是美的? 5、工人们怎么美?请拿起笔划出写工人们的句子。工程师怎么美?也请拿起笔划出工程师的句子。 6、同桌互相读读,看看你能读出他们保护橡树时的心情吗? 7、展示读,同学评。 8、看课文,分角色读第3~6自然段。 9、是的,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当看到路旁的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的橡树,人们自然就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 (3)_人教新课标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4、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增强自觉保护生 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高尚的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内心,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都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橡树”和文中生词的含义。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赏图谈话: 师:孩子们,每天能看到你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是老师最幸福的事了。健康呢,离不开好的生活环境。(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绿色图片吧。(生看图片,说感受) 是啊,“美好生活,源于绿色”,如何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走进第八课——【出示:路旁的橡树】 2、你知道橡树吗?(生) 师:橡树是一种外形美、适应力强、用途多的树。在欧洲被称为“神树”,有“森林之王”之称。(生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学贵质疑”,围绕这棵路旁的橡树,你还有什么疑问?(生)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前的学习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抽生读) 师:有信心完成这两个学习目标,同时解答刚才的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词语】 考考你们,谁能和这些词语打个招呼,自信、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指名读,正音练习,齐读) 交流你们的学习收获,解疑。(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疑问呢?)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延伸:延长、伸展。 楔子:文中指可以打进地里的木片。 沥青:一种黑色成胶状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用来铺路、做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 不约而同: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师引导) 课文写了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路时,为了保护一棵橡树,把一条原本要修得笔直的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 师小结概括故事的方法: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关键的词连接起来即可。 三、从课题切入,了解路旁的橡树。 【展示橡树】师:看,这就是路旁的橡树。你觉得它怎么样?(生)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棵橡树的呢?用“——”把它画出来。(生反馈)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 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b基础知识/b 1.拼一拼,连一连。 xiàng xiē yán tí guàn 延________ 橡________ 楔________ 灌________ 蹄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橡________ 延________ 拔________ 沥________ 蹄________ 像________ 廷________ 拨________ 历________ 啼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心灵轻轻地________ ________的公路长久地________ ________的橡树不约而同地________ 4.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宽阔——________ 漂亮——________ 沉重——________ 笔直——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保护________,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________,使公路在橡树边________,既________了大 橡树,又________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________,赞扬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 ________。 6.照例子,写句子。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仿写:十五的月亮是那么________,就像________。 二、b阅读理解题/b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 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教案(精品)

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教案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分页标题#e#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8课路旁的橡树同步 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知识 (共6题;共25分) 1.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决_______ 席_______ 股_______ 缺_______ 度_______ 没_______ 2. (6分)照样子写词语 红火红桃红绿_______ _______ 黄 _______ _______ 蓝_______ _______ 3. (3分)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_______的回答_______地告诉 _______地拜访 4. (4分)把找到的两组反义词,写下来吧。 炎热温暖凉爽寒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 (3分)阅读课文《秦兵马俑》片断,完成练习。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佣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

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读了文中的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我们能知道全文的内容,还知道课文前面讲的是_______,后面讲的是_______,重点讲的是_______。 6. (3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疾病像病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①校园里那一棵高大的松树就像_______。 ②美妙的小雪花呀,如同_______ ,初降人间。 ③她那双清澈明净的眼睛多么像_______。 二、阅读理解题 (共1题;共3分) 7. (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远都要坐前排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教导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在别人的前面。 玛格丽特牢记父亲的话。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次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一九七九年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